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现代性困惑中发现东方--劳伦斯·宾雍与道家美学
1
作者 宋伟 王同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48,140,160,共10页
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科学主义的兴盛和宗教信仰的式微,现代性问题的不断激化加剧了欧洲对自身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满。西方学者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过程中,不仅试图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寻求化解现代性矛盾的方法,同时也转向东方探寻一... 启蒙运动以来,随着科学主义的兴盛和宗教信仰的式微,现代性问题的不断激化加剧了欧洲对自身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不满。西方学者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过程中,不仅试图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寻求化解现代性矛盾的方法,同时也转向东方探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以此来“疗愈”文化和心理上的焦虑。中国道家美学精神的价值在反思现代性的时代议题下被重新发掘出来。英国诗人、艺术批评家和汉学家劳伦斯·宾雍以中国艺术为载体对道家美学精神的阐扬,不仅加快了欧洲重估中国艺术和美学价值的历史进程,同时对西方物我失衡的宇宙观和科学原则至上的时代艺术观进行反拨和纠偏,促成了欧洲现代主义对中国艺术美学的吸收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宾雍 道家美学 现代性 跨文化
下载PDF
A Cross-Cultural Reflection on Shusterman's Suggestion of the "Transactional" Body 被引量:1
2
作者 Eva Kit Wah Ma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5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This short article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Shusterman's "transactional body," derived from his statement that the will is not a purely mental affair that is independent of physical modality but is always an interac... This short article explores the meaning of Shusterman's "transactional body," derived from his statement that the will is not a purely mental affair that is independent of physical modality but is always an interaction with its environment. While he appreciates the Deweyan interaetional model, he develops the "transactional mode," which he implies should expand the body-mind unity to the level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Shusterman finds similar integrations and transactions among the mental, psychophysical and physical levels in Asia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This article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his theory and Mencius' understanding of the body. Within the discussion, the analysi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explicated by Dewey and Shusterman is reviewed as the link to the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ard Shusterman BODY cross-cultural transactional interactional heaven aesthetic experience
原文传递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and Biographical Variables on the Brand Image of Google and Baidu: An Exploratory Study in Guangzhou,China
3
作者 Rayne Cyla Handley Nicholas James Raw +1 位作者 Mattheus Louw Lynette Louw 《中国市场》 2014年第9期8-20,共13页
The study fou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ulture dimensions of Confucian work dynamism,humanheartedness and moral discipline and the brand image dimensions of online search engines.It was also found that s... The study foun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ulture dimensions of Confucian work dynamism,humanheartedness and moral discipline and the brand image dimensions of online search engines.It was also found that several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exist between the biographical variables of age and education and the brand image dimensions,and that culture and biographical variables have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brand image.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culture and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can influence Chinese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or local brand.Organizations thus need to align their brands with the culture and biographical profile of their target mark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 - cultural management BRAND image China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国潮”电影的当代性呈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珏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国潮”消费之风使国产文创产品焕发生机,由此激发了公众对东方美学、文化传统和民族符号的高涨热情,在拉升消费内循环之余再度强化了对审美文化的深度群体性认同。国产电影作为我国大众文化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对象,尤其需要即时回应公... “国潮”消费之风使国产文创产品焕发生机,由此激发了公众对东方美学、文化传统和民族符号的高涨热情,在拉升消费内循环之余再度强化了对审美文化的深度群体性认同。国产电影作为我国大众文化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对象,尤其需要即时回应公众的审美期待并回答如何推动文艺繁荣的时代命题。统观“国潮热”下国产电影的特征呈现与创作转向,可分析其在全球电影工业化和产业化语境中如何建构兼具文化传统和艺术表达能力的当代创作体系,评估其通过原创设计所呈现的民族整体形象和跨文化传播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梳理出以“国潮”为突破口的中国电影国际化传播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国潮 国产电影 当代性 美学
下载PDF
藏族传统歌舞艺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审美变迁及文化意义
5
作者 尼玛普尺 《西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藏族传统歌舞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受到全球视野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藏族传统歌舞在跨文化交流中经历的审美变迁及其文化意义。通过对藏族传统歌舞进行系统性的历史溯源和审美分析... 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藏族传统歌舞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受到全球视野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藏族传统歌舞在跨文化交流中经历的审美变迁及其文化意义。通过对藏族传统歌舞进行系统性的历史溯源和审美分析,结合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本研究筛选了100余首藏族传统民歌与50余场藏族歌舞表演视频作为样本,采用表演学、文化传播、符号学、美学等多重研究视角,对传统歌舞艺术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的传播路径、接受差异、创新实践及其背后的文化变迁动因进行了细致剖析。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藏族歌舞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展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轨迹,传统的动作语言、音乐节奏、队形排列在融合现代元素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的审美特点,其文化意义也在多维的交流中被重新解读与赋予,这一审美变迁不仅丰富了世界歌舞艺术的表达形式,也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路径。同时,本课题研究以数字化建模方法为辅助,构建了一套藏族歌舞传播效果的定量评估体系,跟踪分析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及其文化适应机制。据此,本研究为藏族文化传承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有助于促进藏族文化的多元共生以及文化自信的进一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传统歌舞 跨文化交流 审美变迁 文化意义 门户媒体
下载PDF
中外戏剧经典的生成与跨文化传播
6
作者 刘茂生 朱慧敏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71-77,F0003,共8页
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方式与路径,戏剧更有其经典生成与发展过程中观众、舞台、展演等独特元素的参与。文学经典的生成需要经过漫长的理解与阐释的历程,戏剧因其特殊的演示方式而具有可以跨越语言障碍的交流与传播方式。从人... 文学经典的生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方式与路径,戏剧更有其经典生成与发展过程中观众、舞台、展演等独特元素的参与。文学经典的生成需要经过漫长的理解与阐释的历程,戏剧因其特殊的演示方式而具有可以跨越语言障碍的交流与传播方式。从人学转向、审美与伦理内涵,跨文化阐释与传播分析,可以助力中外戏剧交流与互动,丰富世界文学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戏剧 经典生成与发展 “人学转向” 审美与伦理 跨文化阐释与传播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的运动服装审美趋势研究
7
作者 刘义 赵丽 宋关德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9期87-89,共3页
文章从跨文化视角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运动服装的审美趋势及其文化内涵。运动服装不仅满足运动功能需求,还通过融入不同文化元素,成为表达个人风格和文化认同的载体。文章分析了西方、东方及其他文化背景下运动服装的审美差异,展示了不... 文章从跨文化视角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运动服装的审美趋势及其文化内涵。运动服装不仅满足运动功能需求,还通过融入不同文化元素,成为表达个人风格和文化认同的载体。文章分析了西方、东方及其他文化背景下运动服装的审美差异,展示了不同文化对设计的影响。全球化推动了运动服装设计的多元文化融合,并促进了设计理念的创新。未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技术和包容性设计等趋势的增强,运动服装将更加注重多样性、创新性和环境责任。本研究为运动服装设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揭示了文化融合对运动服装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 运动服装 审美趋势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及其内涵的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春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0,共7页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文化传播载体,既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语言,获得更直接的传播效果。但在跨文化传播的编码、解码过程中,中国音乐的编码系统并不为西方听众所熟悉,因而若曲目选择不当,或讲解时不擅于进行编码沟通...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文化传播载体,既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语言,获得更直接的传播效果。但在跨文化传播的编码、解码过程中,中国音乐的编码系统并不为西方听众所熟悉,因而若曲目选择不当,或讲解时不擅于进行编码沟通,则西方听众有时难免会出现理解误区,认为其成就不如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蕴含的文化内涵则更少有人能心领神会。因此传播者必须注意两种文化编码体系的沟通,深入研究两种音乐在哲学内涵、审美观念、表现形式、主题内容、表演方式、乐器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传统音乐 审美 内涵
下载PDF
跨文化旅游外宣资料翻译的接受美学观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一秋 朱峰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领军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外宣翻译也就自然成为当前译界比较注重的内容。接受美学的诞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告诉我们...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领军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外宣翻译也就自然成为当前译界比较注重的内容。接受美学的诞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告诉我们,在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并协调文化、语言、文本、读者等因素,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参照不同的理论层面,在全球语境下翻译旅游文本。此外,译者应当增强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意识,借鉴吸收国外研究成果,更好地完成宣传中华旅游文化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跨文化旅游 外宣翻译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庆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1,共5页
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是指艺术作品的文化—作家世界观,文化—审美偏爱,形式的内容和符号价值。由于存在文化的差异性,我们在欣赏其他民族的艺术作品时,会面临许多困难。这四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文化的障碍,从而理解和把握他者... 跨文化审美欣赏的四个维度是指艺术作品的文化—作家世界观,文化—审美偏爱,形式的内容和符号价值。由于存在文化的差异性,我们在欣赏其他民族的艺术作品时,会面临许多困难。这四个维度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文化的障碍,从而理解和把握他者文化艺术作品的审美内涵。比较美学的根本任务并不在于比较中西艺术孰优孰劣,并不是将艺术作品作为论证文化差异性的材料,而是要找到使艺术作品从"物质对象"转化为"审美对象"的方法和途径。跨文化审美欣赏并不要求欣赏者完全认同不同的文化价值,而是要求欣赏者至少理解艺术作品的这四个维度。理解但不认同是跨文化审美欣赏中常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欣赏 跨文化 比较美学 艾略特·多伊奇
下载PDF
花瑶挑花服饰结构及其技艺变迁和传承 被引量:5
11
作者 谢菲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2-78,共7页
作为身体装饰系统,花瑶挑花服饰通过头饰、上衣、腰带、挑花裙、绑腿等服饰结构的制式、颜色及穿着方式,阐发与服饰穿着主体生产、生活的关联性,表达群体审美感性及其生活理性,从而形成了一套自我生产的话语知识体系。随着时间流逝,作... 作为身体装饰系统,花瑶挑花服饰通过头饰、上衣、腰带、挑花裙、绑腿等服饰结构的制式、颜色及穿着方式,阐发与服饰穿着主体生产、生活的关联性,表达群体审美感性及其生活理性,从而形成了一套自我生产的话语知识体系。随着时间流逝,作为族群表征之物,花瑶挑花服饰在穿着制式、挑花裙材质及图案布局等技艺构成上发生了一定变化与调试。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花瑶挑花技艺逐渐从原有的亲缘、地缘传承向中小学素质课程、民族节日的旅游空间拓展,途径更趋多元、范围更为广阔,为当下民间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瑶 挑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服饰结构 审美感性 生活理性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里中国美学的学术自觉——从卜松山谈起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毅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3,共7页
从根本上说,当下学界对西方文论局限性的批判,对中西差异的凸显,最终消解的是西方文论的普遍性,这是当下中国学界学术自觉的体现,其根本要义在于深入学习西方理论的同时,明确自身的问题意识,面对中国经验。从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相关论... 从根本上说,当下学界对西方文论局限性的批判,对中西差异的凸显,最终消解的是西方文论的普遍性,这是当下中国学界学术自觉的体现,其根本要义在于深入学习西方理论的同时,明确自身的问题意识,面对中国经验。从德国汉学家卜松山的相关论点出发讨论中国美学的学术自觉,在中国美学的跨文化研究中卜松山发现中国学界自我意识的缺乏导致对西方学术的盲从。他认为: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国美学通过自身的理论建构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世界文化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中国学者不再盲从西方理论,而是通过对中国问题的解决建构自身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中国美学 学术自觉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钧瓷术语翻译的跨文化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向辉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23-25,共3页
钧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情势之下,其国际化发展迎来大好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钧瓷文化术语的翻译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当前钧瓷文化术语翻译处在起步阶段,翻译数量较少,质量较低... 钧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情势之下,其国际化发展迎来大好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钧瓷文化术语的翻译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当前钧瓷文化术语翻译处在起步阶段,翻译数量较少,质量较低,研究水平较浅。为了促进钧瓷国际化发展,必须怀着跨文化意识,以接受美学为引导理念,强化钧瓷翻译研究,做好翻译中文化的传递工作,既要彰显华夏文化,又要避免文化冲突,使世界能够接纳钧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钧瓷 翻译 跨文化
下载PDF
关于创建“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构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施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4-103,共10页
本文探讨作为交叉、跨学科研究课题的"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学科预设,相关研究状况的述评,偏向于非实证性、宏观视角、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旨在从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更深的层次上对中国人音乐审美心... 本文探讨作为交叉、跨学科研究课题的"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学科预设,相关研究状况的述评,偏向于非实证性、宏观视角、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旨在从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更深的层次上对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和外化形态等做相对全面的探讨。力图超越对文化现象的表面描述,从而为深入探讨文化形成的"深层结构"开辟新的途径,构建具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与个性的音乐审美心理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 非实证 宏观视角 跨文化 跨学科
下载PDF
翻译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意境再现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玉兰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57-60,72,共5页
翻译美学对唐诗英译意境再现有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指导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对唐诗英译有认识上的指导作用,即审美转换中要注重文本的整体和谐统一,并对微观上的字、词、句、段、篇的转换起制约作用;接受美学和跨文化研究对唐诗英译有实践... 翻译美学对唐诗英译意境再现有重要的认识和实践指导作用。格式塔心理学对唐诗英译有认识上的指导作用,即审美转换中要注重文本的整体和谐统一,并对微观上的字、词、句、段、篇的转换起制约作用;接受美学和跨文化研究对唐诗英译有实践指导作用,即在意境再现中,译者要有对意象和译文读者审美情感和心理的文化考量。翻译美学能有效解决多年来存在的唐诗英译意境再现问题,促进中华文明在全世界的传播,并提高中国翻译界在世界翻译论坛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翻译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 接受美学 跨文化研究
下载PDF
美学:走向跨文化的对话与整合 被引量:1
16
作者 詹七一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在主客体二元对立转化为主体间对话的哲学文化背景中 ,当代美学研究面临着中西方通过对话走向整合的趋势。在美学对话的重建与可能性基础上 ,通过中西美学异质性与互补性的比较 ,有助于发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前景并克服近代以来西方... 在主客体二元对立转化为主体间对话的哲学文化背景中 ,当代美学研究面临着中西方通过对话走向整合的趋势。在美学对话的重建与可能性基础上 ,通过中西美学异质性与互补性的比较 ,有助于发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性前景并克服近代以来西方美学的独断与形而上学 ,从而在跨文化整合的基础上建构当代中国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跨文化 对话 整合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审美观念的跨文化传播——以服饰和化妆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春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6年第2期11-16,共6页
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传播者作为中华文化的"活标本",其服饰、化妆以及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常常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中华文化审美观念的理解。有些传播者装扮欠妥、解释说明不当,或对受众外表的评价不当,常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人群... 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中,传播者作为中华文化的"活标本",其服饰、化妆以及相应的解释和说明常常直接影响到受众对中华文化审美观念的理解。有些传播者装扮欠妥、解释说明不当,或对受众外表的评价不当,常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人群对中国审美的质疑和误解。在介绍中华服饰文化时,有些传播者只能对某些服饰种类进行浅层次的介绍,无法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无法在中外比较的基础上令受众了解彼此的审美异同,传播效果欠佳。传播者必须注意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进行编码沟通,有效地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传播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服饰 化妆 审美 内涵
下载PDF
客观、纯美论温词——叶嘉莹对温庭筠词的跨文化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巧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自古以来多受关注,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遭到王国维等人的反对。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亦反对张惠言的穿鑿比附,但她并不是如王国维等人那样完全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而是直接从文本出发...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自古以来多受关注,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遭到王国维等人的反对。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亦反对张惠言的穿鑿比附,但她并不是如王国维等人那样完全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而是直接从文本出发,独辟蹊径,从跨文化的角度,以尼采和康德的美学理论来观照温庭筠词,认为其词的最大的两个特色:一是多为客观之作,二是多为纯美之作。并为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找到了原因,也据此驳斥了张惠言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跨文化 客观 纯美 温庭筠词
下载PDF
论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莉萍 陈荔弦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90-95,共6页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实现了跨文化的传播,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自"中华民国"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哑铃型两头大、中间细的特征,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来...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实现了跨文化的传播,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素材,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自"中华民国"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哑铃型两头大、中间细的特征,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两个头,但这两个头之间又不尽相同,"民国"时期是人员往来带动作品的传播,而改革开放以来则是以作品的出版为主。可以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是以其独特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为内在基础、以国际和平和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为外部保障、以多样化渠道为传播路径,使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传播呈现出了多重叠加的传播效果,从而扩大了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影响力 道德审美 交流与传播
下载PDF
比较美学研究方法与视域参照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伟 《学术前沿》 2012年第6期80-87,95,共9页
比较美学作为一种学科,不仅仅在研究中对研究的对象采用比较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看其研究的美学现象是否跨越了文化的界限,这是比较美学的重要特征。比较美学与比较哲学、比较诗学、比较艺术学之间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在比较美学的工作... 比较美学作为一种学科,不仅仅在研究中对研究的对象采用比较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看其研究的美学现象是否跨越了文化的界限,这是比较美学的重要特征。比较美学与比较哲学、比较诗学、比较艺术学之间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在比较美学的工作方法中,除了平行研究、影响研究外,"设定场"的错位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美学 跨文化 错位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