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联淀粉微球对Ni^(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仲谨 王磊 +1 位作者 肖昊江 赖小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7,共5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得到了一种交联淀粉微球(CSM),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CSM对Ni2+的静态吸附行为,并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得到了一种交联淀粉微球(CSM),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CSM对Ni2+的静态吸附行为,并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在308~328K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SM对Ni2+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CSM吸附Ni2+的吸附焓变ΔH、吸附自由能变ΔG、吸附熵变ΔS均为负值,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减小过程,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热力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SM主要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N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淀粉微球 表征 吸附 NI2+ 热力学
下载PDF
载药淀粉微球合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苏秀霞 李仲谨 +1 位作者 马素德 白国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了解决靶向给药的难题,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选用新型的交联剂、乳化剂,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载药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7g,加水65ml,搅拌成糊状,用NaOH调节pH=8~9,于80℃下活化0.5h。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4... 为了解决靶向给药的难题,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选用新型的交联剂、乳化剂,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载药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7g,加水65ml,搅拌成糊状,用NaOH调节pH=8~9,于80℃下活化0.5h。在三口烧瓶中加入0.4g乳化剂,加入100ml植物油,60℃下使乳化剂溶解,加入淀粉,搅拌。用显微镜观察淀粉的分散性,当达到要求后,加入1.2g交联剂、0.6g引发剂,于55℃下反应3h。该产品有效的解决了药物的靶向性,大大提高了药物的疗效,降低了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淀粉微球 交联剂 乳化剂 吸附性能
下载PDF
悬浮聚合法合成纳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红 关燕霞 +2 位作者 薛新民 郭荣 黄承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0-562,共3页
以玉米淀粉/水为分散介质,不添加任何稳定剂,用悬浮聚合法成功地合成了纳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淀粉、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偶氮二异丁腈用量对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的聚合条件为玉米淀粉与... 以玉米淀粉/水为分散介质,不添加任何稳定剂,用悬浮聚合法成功地合成了纳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淀粉、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和偶氮二异丁腈用量对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的聚合条件为玉米淀粉与水的质量比0.03~0.05,苯乙烯质量分数3.5%~7.0%,二乙烯苯质量分数1%,偶氮二异丁腈质量分数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13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为110~125 nm,分散系数为0.03~0.04.SEM照片表明,该方法合成的纳米微球形状好、表面无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玉米淀粉/水分散介质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纳米级
下载PDF
靶向给药系统材料与制剂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文杰 何燕岭 黄宁兴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索用于靶向载药系统的材料与制剂方法。方法:以溶解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Fe3O4为磁性材料,采用逆相悬浮交联聚合机制合成了中性磁性淀粉微球(ESM,一种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的淀粉微球)。以其为原料,... 目的:探索用于靶向载药系统的材料与制剂方法。方法:以溶解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Fe3O4为磁性材料,采用逆相悬浮交联聚合机制合成了中性磁性淀粉微球(ESM,一种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的淀粉微球)。以其为原料,用Na3P3O9作交联剂进行二次交联和阴离子化,得到一种阴离子型磁性淀粉微球(TSM,一种用三聚偏磷酸钠作交联剂的淀粉微球)。研究了上述两种微球的表观形态、粒径分布、溶胀性、载药性能和体外磁响应性。结果:两种磁性微球的各项性质符合设计要求。结论:以溶解淀粉代替预糊化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磁性微球 淀粉 靶向载药 磁响应性
下载PDF
替米考星交联淀粉载药微球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黎燕 余丽丽 牛秀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替米考星淀粉交联共聚载药微球。探讨了投药量、反应时间、交联剂、乳化剂对替米考星淀粉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微球形貌的影响,运用红外、热重、电镜、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替米考星淀粉交联共聚载药微球。探讨了投药量、反应时间、交联剂、乳化剂对替米考星淀粉微球载药量、包封率和微球形貌的影响,运用红外、热重、电镜、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替米考星0.02 g,淀粉4 g,乳化剂0.75 g,交联剂0.95 g,反应1.5 h,合成的替米考星淀粉微球载药量2.43%,包封率88.6%。微球粒径分布均匀,外观圆整,表面粗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淀粉微球 合成
下载PDF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祥英 陈其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8期3291-3293,3313,共4页
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球,利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采用单因素固定变量法探讨投药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 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球,利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采用单因素固定变量法探讨投药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已成功酯化交联合成变性淀粉微球,微球平均粒径为42.61μm,粒径在80μm以下占93.7%;微球表面粗糙多孔,外观圆整,由原淀粉颗粒的晶体形态变为无定性态;在交联剂用量1.5 g,反应时间3.5 h,投药量22 mg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微球的载药量达到21.48%,包封率达到97.63%,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阿司匹林吸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淀粉微球 交联 阿司匹林 吸附
下载PDF
交联共聚淀粉微球对阿司匹林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姚少芳 赵新法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24-127,131,共5页
目的:研究交联淀粉微球CSMs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探讨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K2S2O8-Na2SO3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 目的:研究交联淀粉微球CSMs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探讨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K2S2O8-Na2SO3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交联共聚淀粉微球CSMs;以CSMs为吸附载体,在阿司匹林乙醇溶液中进行吸附实验,测定相关参数。结果:引发剂用量为3 g/L时,CSMs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量达到180 mg/g;交联剂用量和添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SMs对阿司匹林的吸附和缓释性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CSMs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量显著增大;反应初期,CSMs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量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急剧增加,在1.5 h后趋于和缓。结论:CSMs对阿司匹林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可作为阿司匹林的吸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交联 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阿司匹林 吸附
下载PDF
交联淀粉微球制备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熊勇 罗辉 贾振斌 《广东化工》 CAS 2012年第16期17-18,20,共3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以亚硫酸氢钠和过二硫酸钾为链引发剂,环己烷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淀粉微球(CSM)。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探讨了各因素对CSM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以亚硫酸氢钠和过二硫酸钾为链引发剂,环己烷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淀粉微球(CSM)。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探讨了各因素对CSM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对CSM粒径影响最大,较小粒径合成条件为:淀粉4 g,MBAA0.8 g,交联剂0.44 g,乳化剂0.55 g,油相14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淀粉 微球 制备 正交设计 交联
下载PDF
淀粉炭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夏春霞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5-18,共4页
以淀粉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进而炭化获得淀粉基炭材料。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图谱和孔结构表征来解析炭微球的炭化过程、表面化学性质以及孔结构。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可以与糊化淀粉交联,在油相可以形成淀粉微球;炭化后,淀粉基炭微... 以淀粉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进而炭化获得淀粉基炭材料。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图谱和孔结构表征来解析炭微球的炭化过程、表面化学性质以及孔结构。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可以与糊化淀粉交联,在油相可以形成淀粉微球;炭化后,淀粉基炭微球具有丰富的表面化学官能团和多尺度的孔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交联 炭微球
下载PDF
交联淀粉微球对Cu^(2+)、Cr^(3+)、Cd^(2+)、Pb^(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永如 李仲谨 +2 位作者 王磊 赵新法 肖昊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206,共5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制得交联淀粉微球(CSMs),利用SEM、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CSMs对Cu2+、Cr3+、Cd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以物质的量计算,C...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制得交联淀粉微球(CSMs),利用SEM、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CSMs对Cu2+、Cr3+、Cd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以物质的量计算,CSMs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和配位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Cu2+>Pb2+>Cr3+>Cd2+;配位作用不仅发生在CSMs的非晶区,同时也可渗透进入晶区,使其结构破坏,破坏程度由强至弱为Cu2+>Pb2+>Cr3+>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淀粉微球 吸附 CU2+ CR3+ Cd2+ PB2+
原文传递
以煤油为油相的淀粉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6
11
作者 邱莉 朱春山 袁艳丽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6,共5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煤油为油相,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司盘-80(Span8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交联淀粉微球,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球效果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形貌表征,观测到淀粉微球形态圆整,平均...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煤油为油相,环氧氯丙烷(EPI)为交联剂,司盘-80(Span8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交联淀粉微球,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球效果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形貌表征,观测到淀粉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大约为20μm;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结构分析,证明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表征并与淀粉XRD的图谱比较分析,表明淀粉微球晶型发生了变化,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 淀粉微球 交联 反相乳液聚合
原文传递
木薯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华明 曹阳 +2 位作者 邢文方 张襦文 张可喜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0-272,277,共4页
对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淀粉微球的性能进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木薯淀粉微球呈圆形,表面粗糙有孔,粒径约100μm;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淀粉微球明显交联;在0.1 mol/L的盐酸、pH7.4的磷酸缓冲液以及0.9%的生理盐水中淀粉... 对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淀粉微球的性能进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木薯淀粉微球呈圆形,表面粗糙有孔,粒径约100μm;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淀粉微球明显交联;在0.1 mol/L的盐酸、pH7.4的磷酸缓冲液以及0.9%的生理盐水中淀粉微球表现出较好的载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微球 交联 载药性能
原文传递
交联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亮亮 窦蓓蕾 +2 位作者 李仲谨 于艳 李春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6年第3期80-85,共6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制备反应的交联剂,环己烷为油相,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_2S_2O_8-Na HSO_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Span80、Tween60为乳化剂,采用反向悬浮法制备交联淀粉微球,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 以可溶性淀粉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制备反应的交联剂,环己烷为油相,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_2S_2O_8-Na HSO_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Span80、Tween60为乳化剂,采用反向悬浮法制备交联淀粉微球,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交联淀粉微球的结构进行表征。以交联淀粉微球作为吸附剂,研究了吸附时间、淀粉微球的质量及Cr(Ⅵ)的初始浓度对Cr(Ⅵ)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淀粉微球吸附Cr(Ⅵ)的热力学特性。吸附实验发现,在淀粉微球质量为0.05 g、吸附时间为70 min、初始浓度为50 mg/L时交联淀粉微球对Cr(Ⅵ)的吸附量较高。热力学实验表明,交联淀粉微球对Cr(Ⅵ)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热力学方程,相关系数为0.989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Cr(Ⅵ) 吸附性能 热力学
原文传递
反相乳液法制备淀粉基微球及其表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常虎 《化学与粘合》 CAS 2017年第4期248-250,262,共4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MBA)或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Span60和Tween60混合为乳化剂,环己烷(80mL)和三氯甲烷(20mL)为油相,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淀粉微球(starch microspheres)。以控制变量法来改变不同物质用量,通...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MBA)或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Span60和Tween60混合为乳化剂,环己烷(80mL)和三氯甲烷(20mL)为油相,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淀粉微球(starch microspheres)。以控制变量法来改变不同物质用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变化,确定最优的条件:淀粉浓度10%,乳化剂用量0.8g,油水比例3∶1,交联剂选用环氧氯丙烷(4mL)制备淀粉微球。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淀粉微球进行性能表征,为以后应用研究作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反相乳液聚合 交联反应
原文传递
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污水中Pb2+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常虎 韩敏 马启明 《化学与粘合》 CAS 2019年第5期355-359,共5页
采用反相乳液交联聚合法制备淀粉基微球,以改性红薯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铵(MBAA)为交联剂、Span 60与Tween 60为乳化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得到比较粗糙、近圆球状、比表面积较大的淀粉微球,且在油水相混合前加入。采用红外光谱... 采用反相乳液交联聚合法制备淀粉基微球,以改性红薯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铵(MBAA)为交联剂、Span 60与Tween 60为乳化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得到比较粗糙、近圆球状、比表面积较大的淀粉微球,且在油水相混合前加入。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官能团测试、外形图片以及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等表征方法分析,确立制备条件:改性红薯淀粉2%,引发剂0.109g,转速为180r·min-1。得到的淀粉微球应用于模拟重金属Pb2+溶液中进行吸附初探,改变温度、淀粉微球投入量、pH值探究对吸附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应用于西安汉城湖实际水样中进行吸附测试。研究发现,当淀粉微球投入浓度为4.0g·L-1、吸附时间为50min时,pH值为8时吸附效果最佳,Pb2+去除率达到3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交联制备 Pb2+吸附
原文传递
红薯淀粉基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污水中Cu^(2+)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常虎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7年第3期81-86,共6页
以红薯粉为原料、Span 60与Tween 60为乳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化交联法制备淀粉微球,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及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对模拟Cu^(2+)污水进行吸附测试,... 以红薯粉为原料、Span 60与Tween 60为乳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化交联法制备淀粉微球,用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及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对模拟Cu^(2+)污水进行吸附测试,探寻最佳吸附条件,并将最优吸附条件应用于西安汉城湖水样的Cu^(2+)吸附测试。研究发现,制备的红薯淀粉微球的结构良好,且当淀粉微球投入浓度为0.12 g·m L-1、吸附时间为45 min时,吸附效果最佳;汉城湖水样测试显示,Cu^(2+)去除率达到8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交联制备 Cu^2+吸附
原文传递
交联淀粉微球对Co^2+吸附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仲谨 赵新法 王博涛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研究了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得到的一种交联淀粉微球(CSM)对Co^2+的静态吸附行为,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CSM及其吸... 研究了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得到的一种交联淀粉微球(CSM)对Co^2+的静态吸附行为,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分析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特征。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CSM及其吸附产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对照分析,探讨了吸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CSM对Co^2+的吸附模式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308k为0.0686min-1。不同温度下,CSM吸附Co^2+的吸附焓变△H、吸附熵变△S、吸附吉布斯函数变△G均为负值,表明吸附是自发放热过程,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CSM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和配位吸附等方式吸附Co^2+,这些吸附作用进一步破坏了CSM的结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淀粉微球 吸附 钴离子 吸附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