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易申德 蔡军 邹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和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3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外科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按照克氏针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髓内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交叉固定组(n=40)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手术指标、恢复指标、骨折畸形愈合和骨折再移位发生情况、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患者自评量表(patient-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Dienst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桡骨缩短长度均得到明显改善,髓内固定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交叉固定组,桡骨缩短长度短于交叉固定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骨折畸形愈合率、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交叉固定组,骨折再移位发生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髓内固定组术后2、4、8周PRWE评分均低于交叉固定组(P<0.05)。结论:在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中,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的近期效果优于交叉固定,可增加稳定性并加快骨折愈合,但两种置针方式的安全性并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克氏针 髓内固定 交叉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2
作者 年争好 张中礼 +3 位作者 孙军 唐淼 许康永 刘长征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 目的探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5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度,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术后均无针道感染、肘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并发症,1例术后发生环、小指麻木,不能完全伸直,于术后第2天拔除尺侧克氏针后症状逐渐消失。35例骨折均愈合,时间4~6周。末次随访时,患儿均无明显疼痛不适;肘关节伸直0°~8°、屈曲115°~145°,前臂旋前75°~85°、旋后70°~80°,腕关节背伸35°~60°、掌屈50°~60°,患侧活动度均与健侧无明显区别;采用Flynn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4.3%。结论单人急诊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及时减轻患儿痛苦,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人急诊 闭合手法复位 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 儿童
下载PDF
外侧分散克氏针联合外侧可吸收接骨螺钉治疗GartlandⅢ型斜行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3
作者 雷艳雯 张树全 +3 位作者 尉鹏飞 门俊汝 张慧园 郝翔宇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832-2834,2838,共4页
目的探讨外侧分散克氏针联合外侧可吸收接骨螺钉治疗GartlandⅢ型斜行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7月期间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GartlandⅢ型斜行肱骨髁上骨折儿童(X线冠状面提示骨折线呈内上斜向外下)3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外侧分散克氏针联合外侧可吸收接骨螺钉治疗GartlandⅢ型斜行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1~7月期间张家口市第二医院收治的GartlandⅢ型斜行肱骨髁上骨折儿童(X线冠状面提示骨折线呈内上斜向外下)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行常规交叉克氏针(外侧两根+内侧一根),B组患者行外侧分散克氏针(两根)+外侧可吸收接骨螺钉。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术后第4、8、12周肘关节功能,就诊复查肘关节X线片。结果B组手术时间(29.03±6.85)min、愈合时间(32.52±7.48)d、住院时间(5.96±1.58)d均短于A组(33.85±5.21)min、(38.69±6.25)d、(7.36±1.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A组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第4、8、12周Flynn临床功能评定优良率60.00%、93.33%、100.00%,高于A组40.00%、60.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行交叉克氏针(外侧两根+内侧一根),外侧分散克氏针(两根)+外侧可吸收接骨螺钉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愈合,改善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克氏针 外侧分散克氏针 可吸收接骨螺钉
下载PDF
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任远洋 季亮 +4 位作者 胡兴峰 李青松 梁伟 王洋 张博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比较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在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为手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特别是第五掌骨颈开放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采集其手腕关节的三维CT图像数据,首先利...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比较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与交叉克氏针在力学稳定性方面的差异,为手术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特别是第五掌骨颈开放性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志愿者,采集其手腕关节的三维CT图像数据,首先利用Mimics Research 21.0、Geomagic Studio 2021软件进行三维图形数据处理,在此基础上应用Solidworks 2020软件构建第五掌骨颈骨折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模型(A模型)和第五掌骨颈骨折交叉克氏针固定模型(B模型)。在ANSYS Workbench 17.0中对各模型的材料属性进行赋值、划分网格,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通过在第五掌骨头远端关节面进行轴向施加和第五掌骨三点弯曲实验,计算得出两种施压方式的远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以此评价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稳定性。结果(1)轴向施压时,A模型远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最小位移和平均位移的值大于B模型,A模型近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最小位移和平均位移的值小于B模型,A模型最大相对位移、最小相对位移和平均相对位移大于B模型。(2)在三点折弯给力时,A模型远端骨折块最大位移小于B模型,远端骨折块最小位移等于B模型,近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和最小位移的均值大于B模型,A模型最大相对位移、最小相对位移和平均相对位移大于B模型。(3)与B模型相比较,A模型的总体应力、固定物应力均明显较小。结论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及克氏针交叉固定在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方面,在轴向和纵向上的位移及总位移均未超过1 mm,差异较小;但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在两种施力方式中与交叉克氏针相比应力更小,提示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能提供可靠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掌骨颈骨折 骨水泥棒外固定支架术 稳定性 交叉克氏针固定
下载PDF
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娄世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8期154-156,163,共4页
目的:比较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1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8)。观察组行微... 目的:比较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119例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8)。观察组行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医疗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透视次数)水平,术后指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以及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指功能优良率为98.36%(60/61),高于对照组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d,两组血清IL-1β、PGE2、5-HT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可提高术后指功能优良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透视次数,降低疼痛应激指标水平,效果优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但医疗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骨骨折 微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 指功能 疼痛 应激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对比
6
作者 孙少松 邓斌 张星晨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治疗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侧两枚克氏针固定术)和对照组40例(采用切... 目的 分析不同术式治疗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闭合复位外侧两枚克氏针固定术)和对照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双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两组术式对效果差异不大,但观察组并发症较多,而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长且术中出血较多,两种术式对GartlandⅢ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治疗均有优劣,可根据患儿状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外侧两枚克氏针固定术 切开复位双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肱骨内髁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冲 任彩玲 +4 位作者 陈亚娟 张鹏 谷萌 赵方方 侯文才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肱骨内髁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肱骨内髁小切口置入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21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手术相关指标,采用Khalfayan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 目的探讨经肱骨内髁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肱骨内髁小切口置入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21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记录手术相关指标,采用Khalfayan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45个月。手术时间40~60 min。术后无尺神经损伤症状、肘关节骨化性肌炎及骨萎缩体征表现、肘内翻畸形、骨折再次错位及移位等情况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4~13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屈曲135°~145°,伸直0°~5°;携物角7°~10°;前臂旋前85°~90°,旋后80°~85°;采用Khalfayan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20/21。结论经肱骨内髁小切口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方法简单、可靠,并发症少,具有定位精确、避免尺神经损伤、切口无需缝合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内髁小切口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交叉固定
下载PDF
掌骨骨折应用交叉克氏针与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比较
8
作者 何志 范爱民 +3 位作者 王诗峰 高欣 谢金峰 周子凡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掌骨骨折应用交叉克氏针与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2例掌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其中观察组应用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交叉克... 目的比较分析掌骨骨折应用交叉克氏针与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2例掌骨骨折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其中观察组应用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后均随访4~10个月,平均(7.52±2.14)个月,观察组掌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例出现疼痛,1例骨缩短,1例成角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为7.84%(4/51);对照组术后1例疼痛,2例术中出现骨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153,P=0.695)。结论在掌骨骨折中,与交叉克氏针相比,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但在促进掌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克氏针 有限切开微型钢板内固定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39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华 刘璠 +2 位作者 魏爱淳 陈旭 陈绍洋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法与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固定法治疗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手术治疗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39例,其中,21例采用切开复位交...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法与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固定法治疗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手术治疗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39例,其中,21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克氏针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固定(双接骨板组)。对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即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按照Flynn标准和HSS标准于术后12个月时对所有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Flynn标准和HSS标准,两组术后12个月时患侧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双接骨板组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移位型少年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双接骨板固定法是较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肱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器 交叉克氏针 双接骨板
下载PDF
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改良交腿皮瓣术后交腿体位维持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琳 万麟 王栓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以克氏针简单内固定维持交腿皮瓣术后交腿固定体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0月,收治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4~52岁。均为创伤致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胫前皮肤与软组织缺损,胫骨或钢板外... 目的探讨以克氏针简单内固定维持交腿皮瓣术后交腿固定体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0月,收治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14~52岁。均为创伤致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胫前皮肤与软组织缺损,胫骨或钢板外露,病程1~8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2.4 cm×2.0 cm^4.2 cm×3.0 cm。于健侧小腿内踝上6~8 cm为旋转点,以胫后动脉体表投影为轴,根据创面大小切取逆行交腿皮瓣,范围3.0 cm×2.5 cm^4.0 cm×3.5 cm。在交腿体位下修复创面,缝合皮瓣后,以2枚直径4 mm克氏针在两小腿相交处贯穿两小腿胫骨固定以维持交腿姿势。供区以自体大腿内侧游离断层皮片覆盖,加压包扎。术后观察固定效果,皮瓣张力及血运。3周开始阻断血流训练,4周断蒂,拔除克氏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无水肿及血管危象,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下,皮瓣能保持无牵拉张力及良好的血运;且可允许患者非固定部分的下肢有一定程度的活动,体位相对较舒适;方便换药及血运观察。5例创面Ⅰ期愈合,随访3~18个月,皮瓣无萎缩,无明显色素沉着,无骨髓炎及窦道形成。供、受区皮肤色泽、质地良好。结论应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以维持交腿皮瓣的交腿体位,手术操作简便,其固定效果能确保皮瓣无张力及其血运,且有患者体位舒适、皮瓣血运观察及换药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腿皮瓣 克氏针 交腿固定 体位
下载PDF
第5掌骨颈骨折内固定方法的有限元模型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强 陆芸 +2 位作者 孟立民 尹梦帆 郑文源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5期22-25,F0003,共5页
目的比较交叉克氏针、锁定钢板、单根顺行髓内针(髓内针)内固定方式对第5掌骨颈骨折的稳定性,寻找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选择1例23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应用三维有限元软件模拟第5掌骨颈骨折内固定模型;其掌骨的形状和特性源于CT扫描图... 目的比较交叉克氏针、锁定钢板、单根顺行髓内针(髓内针)内固定方式对第5掌骨颈骨折的稳定性,寻找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方法选择1例23岁健康男性志愿者,应用三维有限元软件模拟第5掌骨颈骨折内固定模型;其掌骨的形状和特性源于CT扫描图像,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尸体模型验证。分别用交叉克氏针、锁定钢板、髓内针行内固定,其模型的掌骨头相同节点分别施加垂直载荷100 N,检测其骨折断面的最大相对位移。结果髓内针模型近端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为1.138 000 mm,远端骨折块最大位移为0.991 931 mm,髓内针模型远近端骨折块最大相对位移为0.146 069 mm;克氏针模型分别为0.737 305、0.598 466、0.138 839 mm;钢板模型分别为0.350124、0.289 484、0.060 640 mm。结论在骨折内固定稳定性方面,钢板模型明显优于克氏针、髓内针模型;因髓内针对关节周围组织无损伤,可降低关节炎和关节僵直的发生率,故可作为第5掌骨颈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掌骨颈骨折 内固定 交叉克氏针 锁定钢板 髓内针 有限元
下载PDF
交叉克氏针结合钢丝捆扎治疗髌骨下极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席勇 王树金 王遥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124-124,共1页
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们应用交叉克氏针结合钢丝捆扎治疗22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交叉克氏针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 被引量:4
13
作者 呼和 蒋飞 +2 位作者 侯利民 乔飞 姬广春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桡骨远段1/3处骨折患儿随机分为髓内针固定组(46例)和克氏针交叉固定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Ga...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桡骨远段1/3处骨折患儿随机分为髓内针固定组(46例)和克氏针交叉固定组(46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Gar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9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和术后拆除石膏时间髓内针固定组均短于克氏针交叉固定组(P<0.05)。术后3个月,患儿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桡偏、尺偏)髓内针固定组均大于克氏针交叉固定组(P<0.05)。末次随访时Gar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髓内针固定组高于克氏针交叉固定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儿童桡骨远段1/3处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优于闭合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弹性髓内针 克氏针交叉固定 桡骨远段1/3处骨折
下载PDF
闭合复位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炎 杨国涛 江起庭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335-336,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4年7月,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用多枚克氏针多点交叉固定的方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21例。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4年7月,采用C臂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用多枚克氏针多点交叉固定的方法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21例。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周,所有骨折均愈合,采用Cannon方法评估关节功能,优12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闭合复位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是一种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 多点交叉克氏针固定
下载PDF
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勇 董林 +3 位作者 魏国俊 雷宁波 邢涛 徐玉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2期5-6,23,共3页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支具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例。A组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行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 目的:探讨可调式外固定支具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7例。A组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B组行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和主观满意度。结果:随访4~10个月,两组患者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ROM)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观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固定可为第5掌骨颈骨折提供可靠、有效的固定,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掌骨颈骨折 手法整复可调式外固定支具 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 第5掌指关节活动度 主观满意度
下载PDF
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薛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30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手术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以切开复位克氏...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手术治疗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以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7%(4/55),低于对照组的21.82%(1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0.91%(50/55),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肘关节旋前、旋后、背伸、屈曲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儿骨折愈合,提高手术优良率和肘关节活动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 闭合复位 骨折愈合 肘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泽金 张擎柱 +4 位作者 李哲 刘飞 杨恩广 张玉东 付世杰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316-31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指骨骨折46例,采用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或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改良手术方法组(...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与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指骨骨折46例,采用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或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改良手术方法组(改良组) 25例,传统手术方法组(传统组) 21例,术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通过观察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FS)评分,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传统组手术失败2例,进入结果分析19例,改良组2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两组在手术时间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TAF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闭合性近、中节指骨A型骨折的治疗,改良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较传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 骨折 交叉内固定 克氏针
下载PDF
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18
作者 赵会晓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7期74-74,76,共2页
目的:探讨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3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整理,所有患儿均采用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患儿中,优28例(77.78%),良7... 目的:探讨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36例,对其进行回顾性整理,所有患儿均采用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结果:36例患儿中,优28例(77.78%),良7例(19.44%),可1例(2.78%),优良率97.22%。结论:交叉克氏针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稳定性强,免除了再次手术,有利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克氏针 可吸收线张力 内固定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
下载PDF
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云才 戴文达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分析采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4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结果:对42例患者随访5~36个月,平均(12.16±5.31)个月。采用MaZu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 目的:分析采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4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结果:对42例患者随访5~36个月,平均(12.16±5.31)个月。采用MaZu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8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9%。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后,复位理想,固定牢固;患者经过早期功能锻炼,能获得优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交叉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宇航 洪海南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11期1216-1218,共3页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4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4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0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术后10个月随访时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术后患儿住院时间为3~8d,平均(4.68±1.24)d;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5~7周,平均(5.83±0.81)周。术后10个月随访时临床疗效判定:优76例(51.35%),良48例(32.43%),中23例(15.54%),差1例(2.08%),总优良率为83.78%(124/148)。术后10个月时患儿患侧的提携角、伸直角度、弯曲角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尺神经麻痹、Volkmann缺血性挛缩、骨骺早闭和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应用闭合复位联合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较好,可明显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术 临床疗效 肘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