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fication Threshold Pixel Techniq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Paraspinal Muscles Atrophy among Discopathy Patients
1
作者 Mahmoud Mousa Yasser Al Ajerami +7 位作者 Khalid Abu Shab Mohammad Matar Marwan Matar Sadi Jaber Fouad S. Jaber Abdullah Abu Mousa Ahmad Jaber Ali Alhoubi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2年第2期48-66,共19页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osacral discopathy status and paraspinal atrophic changes (Cross-sectional area (CSA) and fatty infiltration (FI))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umbosacral discopathy status and paraspinal atrophic changes (Cross-sectional area (CSA) and fatty infiltration (FI))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200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discopathy who were examined by lumbosac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t the two main governmental hospitals in Gaza Strip. Using ImageJ software and quantification threshold technique, we measured the CSA and FI of paraspinal muscles {multifidus (MF) & erector spinae (ES)}. The interpretation of MRI images was performed by two radiologists with a good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between the radiological discopathy findings. Result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and severity of discopathy were noticed at the level of L4/5 (89.5%), followed by L5/S1 (14.5%). The FI is increased towards lower levels of L3/4 to L5/S1.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discopathy level, the severity of discopathy, and CSA of MF & ES muscles. In contrast, a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FI of MF & ES muscles, discopathy level, and severity. Also,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CSA of MF & ES muscles and age groups (P > 0.05), whil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reported between FI and age groups (P Conclusion: The MRI quantification threshold pixel technique for paraspinal muscles reflected the atrophic changes like CSA and FI in discopathy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spinal muscles cross-sectional area Fatty Infiltration MULTIFIDUS Erector Spinae Discopathy
下载PDF
椎旁肌退变与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
2
作者 宋萌晨 拾一方 +10 位作者 李龙域 张立博 贾杰 龚克 时利军 尚春风 尚国伟 陈松峰 寇红伟 毛克亚 刘宏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4-489,共6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与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L5/S1双侧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62例,男46例,年龄26~86(52.8±10.4)岁,所有患者... 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与L5/S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L5/S1双侧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62例,男46例,年龄26~86(52.8±10.4)岁,所有患者腰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腰椎CT和腰椎MRI等影像学资料完整。根据是否伴有滑脱及Meyerding分度将患者分为无滑脱组(28例)、Ⅰ度滑脱组(46例)和Ⅱ度滑脱组(34例)。在腰椎轴位MRI的L5下终板层面测量椎体横截面积(V CSA)、竖脊肌横截面积(ES CSA)、多裂肌横截面积(MF CSA)以及关节突关节角度(FJA),并计算平均关节突关节角度(mFJA)、多裂肌相对横截面积(MF rCSA)、竖脊肌相对横截面积(ES rCSA)、多裂肌脂肪浸润率(MF FIR)及竖脊肌脂肪浸润率(ES FIR)。比较三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V CSA、mFJA、MF CSA、ES CSA、MF rCSA、ES rCSA、MF FIR以及ES FIR之间的差异,并使用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病程、BMI、mFJA、MF rCSA、ES rCSA、MF FIR、ES FIR等参数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的关系。结果:各组间年龄、体重、BMI、V CSA、mFJA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滑脱组女性患者(29%)占比显著低于Ⅰ度滑脱组(61%)和Ⅱ度滑脱组(76%)(P<0.05);无滑脱组的身高(1.68±0.06m)相较于Ⅰ度滑脱组(1.64±0.75m)和Ⅱ度滑脱组(1.63±0.54m)更高(P<0.05),病程相较于Ⅰ度滑脱组和Ⅱ度滑脱组更短(P<0.05)。三组间MF CSA、MF rCSA以及ES F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滑脱组的ES CSA和ES rCSA(3183.2±1196.38mm^(2)和2.14±1.11)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2579.28±896.56mm^(2)和1.65±0.65)及无滑脱组(2401.40±742.98mm^(2)和1.56±0.58)(P<0.05);Ⅱ度滑脱组的MF FIR(40.70±14.05)%显著高于Ⅰ度滑脱组(30.39±12.98)%及无滑脱组(26.69±9.96)%(P<0.05);Ⅰ度滑脱组与无滑脱组间ES CSA、ES rCSA和MF F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81,95%CI:1.120~7.062,P=0.028)及MF FIR增加(OR=1.044,95%CI:1.003~1.088,P=0.034)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滑脱程度较重的双侧峡部裂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更严重,并且出现了竖脊肌的肥大,女性及MF FIR增加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程度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椎旁肌 脂肪浸润 横截面积
下载PDF
低频脉冲磁场慢性暴露对健康成年股四头肌收缩力及形态的影响
3
作者 王选强 张文洋 +5 位作者 李阳 孔维签 李伟 王乐 厉中山 白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34-1642,共9页
背景:目前已有关于低频脉冲磁场对骨骼肌结构形态影响研究发现了骨骼肌质量变化,但对接受慢性暴露后的形态变化未见相关研究。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磁场慢性暴露对腿部股四头肌最大自主收缩力与形态指标的影响,为使用该技术作为肌肉功能改... 背景:目前已有关于低频脉冲磁场对骨骼肌结构形态影响研究发现了骨骼肌质量变化,但对接受慢性暴露后的形态变化未见相关研究。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磁场慢性暴露对腿部股四头肌最大自主收缩力与形态指标的影响,为使用该技术作为肌肉功能改善策略提供组织形态变化的参考依据。方法:招募普通健康受试者70名,随机分为接受磁场刺激的试验组与进行假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5名,试验时长共计4周,试验组受试者每隔48 h进行1次15 min的低频脉冲磁刺激干预,对照组进行假治疗,干预间隔与时长与试验组一致,干预4周后观察不同组别受试者股四头肌最大自主收缩力值变化,利用B型超声影像作为评估手段,观察肌肉厚度、肌肉横截面积及羽状角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经过4周的低频脉冲磁场慢性暴露,68名受试者完成试验,试验组受试者股四头肌最大自主收缩力测试值显著增长(P=0.000),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②试验组受试者的肌肉形态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试验前测(P=0.000),而对照组肌肉厚度指标呈显著性下降(P=0.020),羽状角无显著性变化,横截面积显著性提升(P=0.000);③组间对比发现,试验组关于肌肉形态的肌肉厚度(P=0.012)、羽状角(P=0.003)及横截面积(P=0.049)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④上述数据证实,健康成年受试者经过4周的低频脉冲磁场慢性暴露,股四头肌的最大自主收缩力显著提升,同时观察到试验组的肌肉厚度、横截面积及羽状角3项肌肉形态指标的显著增长,对使用该技术作为肌肉改善的运动替代与医疗策略提供了肌组织形态改善的支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磁场 慢性暴露 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 TRPC1 骨骼肌形态结构 最大自主收缩力 肌骨超声 肌肉厚度 肌肉横截面积 羽状角 双盲试验
下载PDF
椎旁肌功能横截面积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胜 宋振杰 +7 位作者 郭海威 吴春飞 杨瀚迪 李颖 李文超 刘洪江 杨晓光 原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15-5319,共5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骨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测指标及方法。目的:探讨椎旁肌退变、功能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百分比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常见骨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测指标及方法。目的:探讨椎旁肌退变、功能横截面积及脂肪浸润百分比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预测作用。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224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根据是否发生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体质量指数、椎体骨密度等详细信息,测量并计算L2椎体下终板层面双侧腰大肌及背伸肌(竖脊肌和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百分比。结果与结论:①224例患者中有126例发生骨折为骨折组,98例未发生骨折为非骨折组,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骨折节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折组骨密度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腰大肌、背伸肌功能横截面积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5),骨折组背伸肌脂肪浸润百分比显著高于非骨折组(P<0.05),两组腰大肌脂肪浸润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椎体骨密度、背伸肌脂肪浸润百分比、背伸肌功能横截面积和腰大肌脂肪浸润百分比的截断值分别为0.903 g/cm2,35.426%,418.875 mm2,6.37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4,0.755,0.876,0.585;④结果表明:椎旁肌退变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背伸肌功能横截面积可以有效预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功能横截面积 骨质疏松 腰椎骨折 预测
下载PDF
椎旁肌改变与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
5
作者 王崇祥 朱玉珍 +2 位作者 王辉 张宇宏 王锁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分析椎旁肌的退行性改变与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资料,使用ImageJ软件测量患者MRI影像上L4~S1层面椎间盘及同层面椎旁肌横截面积,并计算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同层面不同腰椎... 目的分析椎旁肌的退行性改变与年龄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资料,使用ImageJ软件测量患者MRI影像上L4~S1层面椎间盘及同层面椎旁肌横截面积,并计算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同层面不同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各年龄组间的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同层面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年龄与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研究;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研究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L5/S1、L4/L5层面上,腰椎间盘的不同退变程度间、各年龄组间的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及年龄与同层面的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均存在负相关(P<0.001),年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是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的影响因素。结论椎旁肌退变与年龄和椎间盘的退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化 年龄 功能性相对椎旁肌横截面积
下载PDF
由“骨肉不相亲”探讨椎旁肌与骨质疏松症关系
6
作者 李书唱 董万涛 +3 位作者 黄九妹 李昕昕 牛明月 巩彦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61-1666,1677,共7页
骨质疏松症是以机体骨代谢严重失衡、骨密度进行性降低、骨折风险增高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对人类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椎旁肌是人体脊柱重要稳定装置,对人体直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椎旁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 骨质疏松症是以机体骨代谢严重失衡、骨密度进行性降低、骨折风险增高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对人类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椎旁肌是人体脊柱重要稳定装置,对人体直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椎旁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椎旁肌与腰椎骨密度甚至全身的骨密度关系密切,与中医“骨肉不相亲”理论高度契合。本文通过对椎旁肌的各项理化性质与骨密度关系进行探讨,并与“骨肉不相亲”理论相关联,旨在为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椎旁肌 脂肪浸润 横截面积 椎旁肌密度 骨肉不相亲
下载PDF
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对脊柱-骨盆矢状面的影响:肌肉数量和质量的评估
7
作者 宋汉林 胡天宇 +3 位作者 高浩然 史耀洲 高啸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45-4451,共7页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 背景: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为量化椎旁肌的标准参数,但是太过繁琐和费时,需要引入新的量化指标。目的:探讨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椎旁肌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测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腰椎压痕值对矢状面平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患者87例,均为Meyerding分型Ⅱ度滑脱,男40例,女47例,平均年龄(51.4±9.1)岁。测量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矢状面轴向距离、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腰椎旁肌的总横截面积、功能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矢状面参数与椎旁肌测量值的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压痕值、年龄、性别和体质量指数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寻找腰椎压痕值的最佳截断点,评价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多裂肌总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464,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06,P <0.01)显著相关;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与腰椎前凸角(r=0.367,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228,P <0.05)存在显著相关性;腰椎压痕值与矢状面轴向距离(r=-0.300,P <0.01)、腰椎前凸角(r=0.417,P <0.01)、胸椎后凸角(r=0.351,P <0.01)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r=-0.319,P <0.01)有显著相关性;(2)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腰椎压痕值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以及矢状面轴向距离独立相关;腰椎压痕值≤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55%(11/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矢状面轴向距离≤50 mm发生率为96%(64/67);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30%(6/20),而腰椎压痕值> 11.5 mm的患者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10°的发生率为66%(44/67);(3)提示多裂肌总横截面积和功能横截面积均与腰椎前凸角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显著相关;腰椎压痕值作为评价椎旁肌退变的新指标,与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独立相关,对术后矢状面矫正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脊柱-骨盆矢状面和椎旁肌退变的方法;椎旁肌的退变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横截面积 腰椎压痕值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椎旁肌 脂肪浸润
下载PDF
青年人群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MRI研究
8
作者 崔迪 雷振 孙羽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及Image J软件测量椎旁肌[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MF);竖脊肌(erector spinae,ES)]影像学参数,包括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及脂肪浸润程度(fatty infiltration,FI),评价... 目的: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及Image J软件测量椎旁肌[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MF);竖脊肌(erector spinae,ES)]影像学参数,包括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及脂肪浸润程度(fatty infiltration,FI),评价椎旁肌CSA和FI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关系,并探讨不同性别人群椎旁肌影像学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常规MRI T2WI(T2-weighted imaging)序列矢状位、T2WI轴位扫描的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青年患者53例设为腰背痛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8例,女25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腰背痛病史,病程超过12周,年龄18~40周岁,且排除其他特异性疾病;并选同时间段内于我院进行MRI相同序列检查的体检青年人员5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5例。用Image J软件手动勾画L1~S1所有椎间盘中心层面椎旁肌感兴趣区域(ROI),并测量轴位图像椎旁肌CSA和FI。采用t检验比较腰背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及不同性别患者椎旁肌CSA、FI的差异。结果:腰背痛组与对照组多节段多裂肌、竖脊肌的C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腰背痛组患者多裂肌、竖脊肌FI均大于对照组(P<0.05)。男性组多裂肌、竖脊肌的CSA均大于女性组;多裂肌、竖脊肌FI均小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年人群中,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多裂肌、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较正常人群更加严重;青年男性多裂肌、竖脊肌的CSA大于青年女性、FI低于青年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椎旁肌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 磁共振成像 Image J软件
下载PDF
正常人腕掌部尺神经多模态超声评估
9
作者 张馨月 丛志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82-786,共5页
目的获得腕掌部尺神经主干、深支、浅支及其周围小鱼际肌的的超声影像及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为研究腕掌部尺神经病变奠定影像诊断基础。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男18名,女12名),共60支手腕。测量并记录受试者双侧手腕宽度、手腕深度... 目的获得腕掌部尺神经主干、深支、浅支及其周围小鱼际肌的的超声影像及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为研究腕掌部尺神经病变奠定影像诊断基础。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男18名,女12名),共60支手腕。测量并记录受试者双侧手腕宽度、手腕深度、手腕周长、手掌长度及手掌宽度;行超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腕尺管内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支、浅支的横截面积(CSA);利用微细血流成像技术观察尺神经及其周围的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并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分别获取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结果健康成年男性与女性间手腕宽度,手腕深度,手腕周长,手掌长度及手掌宽度与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的横截面积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的横截面积与手腕宽度,手腕深度,手腕周长,手掌长度及手掌宽度相关(P<0.05);优势手与非优势手在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横截面积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所测全部尺神经及其深、浅支微细血流显像均未探及血流信号;除掌短肌外的小鱼际肌的杨氏模量值在男女性别间、优势手及非优势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的横截面积在不同的性别间存在差异,且与手腕的粗细、手的长度、手的宽度等有关。而优势手与非优势手在尺神经主干及其深、浅支横截面积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腕掌部尺神经病变超声检查时,对同一人的双侧腕掌部尺神经各项参量及小鱼际肌进行对比扫查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尺神经深支 横截面积 剪切波弹性成像 小鱼际肌
下载PDF
伴有同侧下腰痛的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形态观察
10
作者 郭亚龙 蒋维利 +4 位作者 程嘉伟 聂虎 刘涛 韩世康 牛国旗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3期32-35,共4页
目的观察伴有同侧下腰痛(LBP)的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多裂肌形态,探讨多裂肌形态变化对LBP的影响。方法伴有同侧LBP的单侧LDH患者4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LBP疼痛程度,并依据患者VAS评分分为A组(VAS评分≤4分)和B组(VA... 目的观察伴有同侧下腰痛(LBP)的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多裂肌形态,探讨多裂肌形态变化对LBP的影响。方法伴有同侧LBP的单侧LDH患者4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LBP疼痛程度,并依据患者VAS评分分为A组(VAS评分≤4分)和B组(VAS评分>4分)。两组患者均接受腰椎MRI扫描,使用Image J软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L4/5椎间盘突出侧和椎间盘非突出侧多裂肌的相对横截面积(RCSA)和脂肪浸润度(DFF)。结果43例患者椎间盘非突出侧多裂肌RCSA为40.15±4.87、DFF为28.88±6.27,椎间盘突出侧多裂肌RCSA为36.57±4.74、DFF为33.83±5.53,两者相比,P均<0.05。与椎间盘非突出侧相比,A组患者椎间盘突出侧多裂肌RCSA降低、DFF升高(P均<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椎间盘非突出侧多裂肌RCSA降低、DFF升高(P均<0.05)。结论伴有同侧LBP的单侧LDH患者,椎间盘突出侧多裂肌均发生萎缩。与LBP疼痛程度较轻的患者相比,LBP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椎间盘非突出侧多裂肌也发生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裂肌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腰痛 相对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度
下载PDF
MRI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旁肌改变
11
作者 曾晶晶 田曼曼 +2 位作者 王经英 钱琦 林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76-577,580,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旁肌面积及T2WI信号强度变化,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估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3例L_(4-5)椎间盘突出患者、45例腰椎间盘正常体检者,采用GE/HDXT/1.5T T_(2)WI序列分别测量L_(4-5)中心层面双侧椎旁...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旁肌面积及T2WI信号强度变化,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估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3例L_(4-5)椎间盘突出患者、45例腰椎间盘正常体检者,采用GE/HDXT/1.5T T_(2)WI序列分别测量L_(4-5)中心层面双侧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横截面积、T_(2)WI信号强度,比较椎间盘突出组和正常组在椎旁肌横截面积、T_(2)WI信号强度的差异,组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腰突组和正常组比较,L_(4-5)右侧多裂肌T2WI信号强度比值、右侧竖脊肌T_(2)WI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横截面积及T_(2)WI信号强度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腰突组组内比较,L_(4-5)两侧竖脊肌面积、两侧多裂肌T_(2)WI信号强度比值、两侧竖脊肌T2WI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旁中央型腰突组内比较,腰突侧与非腰突侧的椎旁肌横截面积、T_(2)WI信号强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多裂肌、竖脊肌T_(2)WI信号强度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估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T2WI信号强度 横截面积 椎间盘突出
下载PDF
椎旁肌退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王庆鹏 温进杰 +1 位作者 邵鹏 王崇禧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退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收治的85例慢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将慢性腰背痛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腰椎滑脱患者纳入观察组。应用ImageJ软... 目的:探讨椎旁肌退变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11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脊柱外科门诊收治的85例慢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将慢性腰背痛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腰椎滑脱患者纳入观察组。应用ImageJ软件测量两组患者磁共振T2像上L4,L5中间水平面的竖脊肌、多裂肌、腰大肌横截面面积。结果:观察组L4,L5平面双侧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横截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4,L5平面左侧竖脊肌与多裂肌、右侧竖脊肌与多裂肌、总的椎旁肌与多裂肌横截面积和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退变可能导致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磁共振 椎旁肌 横截面积
下载PDF
椎旁肌退变失平衡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相关分析
13
作者 王庆鹏 温进杰 +1 位作者 邵鹏 王崇禧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5期6-10,共5页
以常规核磁共振检查为检测手段,比较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病人和慢性腰背痛患者2组人群核磁共振影像中椎旁肌退变程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记录我院脊柱外科门诊2021年1月-2021年11月就诊的慢性腰痛患者85例,根据影像学,将... 以常规核磁共振检查为检测手段,比较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病人和慢性腰背痛患者2组人群核磁共振影像中椎旁肌退变程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记录我院脊柱外科门诊2021年1月-2021年11月就诊的慢性腰痛患者85例,根据影像学,将其分为对照组(无腰椎滑脱,42例)和观察组(腰椎滑脱,43例)。应用ImageJ软件测量2组人员的核磁共振T2像上L4/5中间水平面的两侧竖脊肌、多裂肌、腰大肌横截面面积,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19.0)。结果:在L4/5中间水平面,观察组核磁共振影像中左右两侧椎旁肌横截面积相比较差异性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核磁共振影像中左右两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存有一定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退变失平衡可能是导致退变性腰椎滑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磁共振 椎旁肌 横截面积 失平衡
下载PDF
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
14
作者 王崇祥 朱玉珍 于燕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4期82-85,89,共5页
目的 分析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与其对应平面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112例腰腿疼痛或麻木患者的影像资料,使用Image J软件测量患者MRI影像上L3~S1腰椎间盘的横截面积及相对应层面的腰大肌横截面积;将测得的腰大肌面积除以... 目的 分析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与其对应平面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112例腰腿疼痛或麻木患者的影像资料,使用Image J软件测量患者MRI影像上L3~S1腰椎间盘的横截面积及相对应层面的腰大肌横截面积;将测得的腰大肌面积除以同平面腰椎间盘的面积,计算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椎间盘退变程度以Pfirrmann标准分级进行评价,分别比较同层面不同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间的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间的差异,分析同平面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的相关性,并分析探究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的影响因素。结果 同一层面上,腰椎间盘的不同退变程度间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_(5)/S_(1)、L_(4)/L_(5)、L_(3)/L_(4)三个平面上,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同层面的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如下:-0.406,-0.538,-0.575,P均<0.001;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是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相对腰大肌横截面积呈负相关;腰椎间盘的退变是腰大肌肌肉萎缩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化 腰大肌横截面积 MRI Pfirrmann分级
下载PDF
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
15
作者 魏升升 李晶 +6 位作者 张耀花 蔡艳 杜婧 高金荣 刘建国 李娟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也称个性化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CF-CXL)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10~15周龄SPF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实验,所有动物右眼作为实验眼,均行CF-CXL,左... 目的探讨紫外光/核黄素-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交联方案(也称个性化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CF-CXL)对兔眼角膜基质超微结构和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10~15周龄SPF级新西兰大白兔进行实验,所有动物右眼作为实验眼,均行CF-CXL,左眼作为对照眼。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动物,取中央区角膜进行透射电镜检查。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前节OCT观察兔眼角膜的透明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胶原交联反应发生的深度。采用透射电镜对中央区角膜基质胶原纤维进行评估,以角膜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来评估胶原纤维的变化,使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结果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实验眼术后1周组、1个月组和3个月组角膜均保持透明,无角膜上皮损伤、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以及角膜瘢痕发生。与术前相比,实验眼术后1周组兔眼中央角膜厚度变薄,术后1个月组和3个月组变化不大。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眼术后不同时间组均可见角膜基质中横行、纵行、斜行的胶原纤维板层分布,胶原纤维板层之间角膜基质细胞填充;角膜基质细胞内可见到散在分布的胶原原纤维;在胶原纤维的纵切面中,纤维周边可见错综分布的蛋白多糖装饰;胶原纤维的横切面可用于计算纤维的横截面面积。与对照眼相比,实验眼术后1周组、1个月组和3个月组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均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并且术后1个月组兔眼角膜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大于术后1周组和3个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眼相比,实验眼1个月组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增加21.37%。结论CF-CXL可以有效增加兔眼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的直径,对较薄的圆锥角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交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 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横截面面积 角膜胶原交联手术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对羔羊肌肉组织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崇志 高爱武 +3 位作者 侯先志 考桂兰 刘小刚 张园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6-342,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羔羊在营养限制期和补偿期背最长肌、半腱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面积和密度的变化规律。选用蒙古羔羊(羯羊)80只,随机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C组)、中等受限1组(R1组)、中等受限2组(R2组)、严重受限组(R3组),进行营养... 本试验旨在研究羔羊在营养限制期和补偿期背最长肌、半腱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面积和密度的变化规律。选用蒙古羔羊(羯羊)80只,随机分为4个组,即:对照组(C组)、中等受限1组(R1组)、中等受限2组(R2组)、严重受限组(R3组),进行营养限制期60 d和补偿期90 d的羔羊生长试验。限制期4个组饲粮能氮水平分别为代谢能(ME):10.88、10.88、9.41、8.62 MJ/kg,粗蛋白质(CP):15.00%、10.00%、10.00%、5.70%;补偿期各组饲喂同一能氮水平(ME 9.75 MJ/kg,CP 12.00%)的饲粮。结果表明:限制期结束时,R1和R2组羔羊肌纤维直径和面积高于C组和R3组,但R1和R2组羔羊的肌纤维密度低于C组,极显著低于R3组(P<0.01)。补偿期结束时,4个组羔羊肌纤维直径、面积、密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影响羔羊肌纤维的直径、面积和密度。在限制期,当饲粮ME为8.62 MJ/kg、CP为5.7%时,羔羊的肌纤维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而在补偿期肌纤维发育快,明显表现出补偿生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限制 营养补偿 肌纤维直径 肌纤维面积 肌纤维密度
下载PDF
自噬在电针对大鼠失神经性肌肉萎缩的肌细胞形态计量学影响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伟 刘延祥 +2 位作者 王占魁 王蕊 郭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47-1349,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自噬在电针治疗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采用电针治疗、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等措施,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腓肠肌组织学观察和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的测算。结果... 目的:研究自噬在电针治疗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采用电针治疗、自噬抑制剂三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等措施,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腓肠肌组织学观察和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的测算。结果:腓肠肌肌组织的HE染色切片显示,第1、2天时,各组腓肠肌组织形态大小正常;第7天时,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腓肠肌组织形态明显变小萎缩;第28天时,电针组的腓肠肌组织形态完整性较好,而电针联合自噬抑制剂组的腓肠肌组织形态大小和完整性较其他各组要差。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的组间比较显示,第1、2天时,正常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与其他各组比无差异;第7、28天时,正常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与其他各组比明显变小,P<0.01,有显著性差异;第7、28天时,电针联合自噬抑制剂组肌细胞截面积与电针组比小,P<0.05,有差异。组内比较显示,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联合自噬抑制剂组在第7、28天时的肌细胞截面积较第1天比明显变小,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短期不萎缩,但中长期萎缩明显,在此过程中,电针可延缓腓肠肌萎缩,使腓肠肌保持形态相对完整;在相同电针情况下,抑制自噬反应会对维持腓肠肌正常形态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说明电针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来改善腓肠肌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电针 肌肉萎缩 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 组织学
下载PDF
不同生长速度型鸡胚胎发育后期肌纤维形态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蒋明雅 邹小利 +1 位作者 罗文 张细权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16,共7页
以快大黄鸡、竹丝鸡、矮脚黄鸡和杏花鸡12~18日胚龄的鸡胚为试验素材,通过对四个品种各胚龄腿肌纤维和胸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进行观察和测量,对比不同品种鸡胚胎期腿肌和胸肌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鸡骨骼肌发育在胚胎期存在... 以快大黄鸡、竹丝鸡、矮脚黄鸡和杏花鸡12~18日胚龄的鸡胚为试验素材,通过对四个品种各胚龄腿肌纤维和胸肌纤维的直径和横截面积进行观察和测量,对比不同品种鸡胚胎期腿肌和胸肌发育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鸡骨骼肌发育在胚胎期存在差异(P<0.05),体型较大、长速较快的鸡较早融合出完整肌纤维轮廓,但在胚胎末期各品种鸡肌纤维的直径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各品种鸡的腿肌发育都快于胸肌(P<0.05),腿肌纤维直径在各胚龄均大于胸肌纤维(P<0.05)。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品种间肌纤维生长特性及肉质差异积累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发育 肌纤维直径 肌纤维横截面积
下载PDF
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总数、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年龄相关的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灵战 王立群 +4 位作者 孟壮志 王晓平 张丽伟 李迪 刘明晶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0-666,共7页
目的探讨SD大鼠比目鱼肌的形态学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方法 4、18、25和30月龄雄性SD大鼠比目鱼肌各5块,通过HE染色、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比目鱼肌纤维形态、数目、肌肉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 目的探讨SD大鼠比目鱼肌的形态学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方法 4、18、25和30月龄雄性SD大鼠比目鱼肌各5块,通过HE染色、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比目鱼肌纤维形态、数目、肌肉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分布特征、横截面积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结果比目鱼肌内肌纤维形状随年龄增长变得不规则,并伴以肌纤维劈裂和簇聚。30月龄较4月龄大鼠的比目鱼肌纤维总数减少(P<0.05),而且其与其余年龄组大鼠的肌肉横截面积比较亦明显减小(P<0.01)。仅4月龄和25月龄大鼠比目鱼肌内慢肌纤维横截面积相比无差别(P>0.05),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则表现为18月龄和25月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30月龄SD大鼠比目鱼肌纤维总数、肌肉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其他年龄组大鼠相比差异显著,提示在衰老后期骨骼肌功能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目鱼肌 慢肌纤维 快肌纤维 数目 横截面积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两侧椎旁肌横截面积的CT测量 被引量:15
20
作者 贾惊宇 孙英伟 张立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椎旁肌改变与脊柱侧凸的关系。方法:IS患者31例,女20例,男11例,年龄12-18岁,Cobb角范围28°-76°,平均53°±12°,在CT片上测... 目的:观察特发性脊柱侧凸(IS)患者凸、凹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椎旁肌改变与脊柱侧凸的关系。方法:IS患者31例,女20例,男11例,年龄12-18岁,Cobb角范围28°-76°,平均53°±12°,在CT片上测量上终椎、顶椎、下终椎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同龄非脊柱畸形患者(对照组)20例,女8例,男12例,年龄5-15岁,在CT片上测量T8、T10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较两组双侧椎旁肌的横截面积。结果:IS患者上终椎、顶椎、下终椎凸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均大于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凸/凹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值顶椎〉上终椎〉下终椎:Cobb角〉50°和〈50°患者顶椎水平凸/凹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水平凸/凹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值与Cobb角无显著相关性。对照组双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椎旁肌横截面积比值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双侧椎旁肌发育不对称,凸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大于凹侧,且在顶椎水平差异最大,但顶椎水平椎旁肌横截面积凸/凹侧比值与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椎旁肌 横截面积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