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 Through A Network Approach: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Yiqun ZHANG Jingx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6-30,共15页
As the leading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hina,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is experiencing a factor-driven to innovationdriven transition.However,the dynamic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 are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Th... As the leading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hina,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is experiencing a factor-driven to innovationdriven transition.However,the dynamic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 are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omplex network methodology with spatial econometrics to disentangle the contributions of innovation endowments,innovation network flows,and innovation network positions to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as well as their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The primary findings suggest that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 results from the networked agglomeration economies,which is shaped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gglomeration factors and network factors.Specifically,agglomeration factors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regional innovation growth.In contrast,network factors,such as the network flows and network positions,may contribute to new path creation by promoting access to external innovation resources.Additionally,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show multiplexity in fostering regional innovation patterns.Su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YRD region should shift the innovation growth pattern from competitive involution to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to reduce regional disparities.In this regard,the institutional capacity of organizing network flows and fostering reciprocal inter-city partnership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critical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positions innovation network regional growth Yangtze River Delta(YRD) China
下载PD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Central Region, Kampala, Uganda: A Review
2
作者 Serunjoji Ismah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3年第12期2447-2460,共14页
This review explor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of the Central Region, Kampala, Ugand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en scholarly articles. The study contextualizes the r... This review explore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of the Central Region, Kampala, Ugand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en scholarly articles. The study contextualizes the research within the regional landscape and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rough a focused literature review. Key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nterse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nd innovation dynamics, emphasizing the region’s unique contributions to the broader field. Discussions on discrepancies and unexplored territories within the articles offer insights into limitations and research gaps. The manuscript concludes by identifying future research avenues, providing a roadmap for ongoing inquiry into the entrepreneurial and innovative dimensions of the Central Region’s industrial sector. This synthesis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an entrepreneurial mindset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innovation Ecosystems Industrial Sector Central region Kampala Uganda Mixed Methods Collaborative networks Proactiveness Risk-Taking Competitive Aggressiveness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对“一带一路”国家间创新合作的影响
3
作者 陈再齐 郭子靖 徐旭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2期152-160,共9页
当前全球创新网络正向区域化方向发展,呈现出与“西方中心论”话语体系下“南北冲突”模型所不同的发展态势。“一带一路”倡议下包含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合作模式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新范式。... 当前全球创新网络正向区域化方向发展,呈现出与“西方中心论”话语体系下“南北冲突”模型所不同的发展态势。“一带一路”倡议下包含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合作模式为南南合作提供了新范式。利用零膨胀负二项模型,以2008—2019年incoPat数据库中“一带一路”国家申请的《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创新合作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网络已从以俄罗斯为核心的单核心布局发展为以俄罗斯、中国和新加坡为核心的多核心集聚型布局,俄罗斯的主导地位下降、中国和新加坡后来居上;国家创新体量、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互联互通水平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创新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互联互通水平对处于区域创新网络外围位置的国家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处于网络核心位置的国家的创新合作则更依赖国家创新体量;增强互联互通水平有助于为创新合作搭建桥梁,缓解对知识产权正式制度的依赖;处于区域创新网络外围位置的后发国家可以在维持知识产权标准以保护本国工业基础的同时,通过增强互联互通水平参与创新网络构建。因此,中国应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加快构建多边、周边、小多边、双边四边联动及协调推进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合作创新 区域创新 创新网络 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四川省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体系研究——基于“一干多支,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思考
4
作者 于代松 高珊红 刘琳鑫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4,共9页
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共兴”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利用熵权法评估四川省各市(州)的创新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四川省创新协同网络进行分析,探究了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结... 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共兴”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利用熵权法评估四川省各市(州)的创新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四川省创新协同网络进行分析,探究了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是四川省的创新高地,成都平原整体的创新能力显著强于其他四区,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四川省的创新能力呈现出“中心—边缘”的空间格局,成都市的极点效应辐射范围仅在成都平原内,未能同整个四川的创新系统融合;遂宁、南充、自贡等地的中介作用效果不佳,创新辐射的承接效果较差,未能有效带动四川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提出要建立成都平原与各区间完备的创新互动机制;强化成都辐射,重视中心节点的承接作用;立足区域特点,促进特色发展;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评价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区域协同体系 社会网络分析 四川省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AI领域城市协同创新网络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王曰芬 周玜宇 岑咏华 《情报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90,共14页
探索城市协同创新的机制与影响因素,推动地区间与多主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本文采集2016—2021年的长三角地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领域专利数据,以该地区核心的27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城市与专利技术知识组合构建城市协同创新网... 探索城市协同创新的机制与影响因素,推动地区间与多主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本文采集2016—2021年的长三角地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领域专利数据,以该地区核心的27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城市与专利技术知识组合构建城市协同创新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所构建网络的属性特征、离散程度与结构状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结合城市的历年统计指标、城市等级和隶属省份以及历史经验网络,对城市协同创新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模型构建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AI领域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的规模和丰富性逐年增长,网络的可达性与影响力逐渐增加,核心城市与技术节点联系紧密、分布在不同子群中且稳定性程度逐渐提高,网络受限节点逐渐减少且结构愈加均衡;在网络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方面,节点的主效应中工业化水平和教育支出有明显的促进发展作用,隶属省份与行政等级的同质性对网络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网络路径依赖趋势明显,上一年的现实网络对下一年的网络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协同创新网络 影响因素 专利数据 统计指标 人工智能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大春 王琳琳 《开发研究》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强化区域联动、推进协同创新是提升创新能力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与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个体网络结构特征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 强化区域联动、推进协同创新是提升创新能力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检验与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进一步探究个体网络结构特征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邻近视角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分布呈“同质集聚”特征,多数地区处于低值集聚区且长期稳定;网络视角区域创新能力空间关联呈复杂网络形态,且网络联系愈发紧密,网络结构趋于稳定;江苏、上海、天津、浙江、北京、广东等居于网络核心,拥有较高的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及中介中心度;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均能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且点度中心度边际效应强于接近中心度,中介中心度表现为负向作用。据此,在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进程中,应树立创新空间联动意识,强化核心地区创新辐射,精准制定创新发展政策,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空间关联特征 关联效应 社会网络分析
下载PDF
城际科研合作、网络结构嵌入与知识创新收敛
7
作者 杨浩东 王高峰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8期69-81,共13页
建立区域科技创新网络是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有别于以往创新收敛研究大多采用专利数据、较少涉及城际科研合作以及缺乏探究网络结构嵌入与知识创新收敛间存在的关联,基于经济收敛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科... 建立区域科技创新网络是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有别于以往创新收敛研究大多采用专利数据、较少涉及城际科研合作以及缺乏探究网络结构嵌入与知识创新收敛间存在的关联,基于经济收敛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科研合作网络影响知识创新收敛的潜在路径,提出网络构建、嵌入过程中存在的合作累积效应、知识扩散效应和网络结构效应是加速知识收敛的潜在原因;进一步,利用2000—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组成的面板数据,以及手工整理的各城市科技论文发表、合作数据,在明确中国城际知识创新收敛特征的基础上,考察合作网络构建、嵌入对知识创新收敛的影响。具体研究发现:(1)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中国知识创新皆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等典型化事实,且知识创新质量表现出比数量更高的收敛速度,其中高被引论文变异系数的年均下降率高出一般论文1.7个百分点;(2)当考虑中心性、结构洞等网络结构特征后,整体知识创新收敛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其中科研合作网络构建使消除知识创新后发地区与先发地区间差距的一半相比基准检验结果缩短了2.23年;(3)对大多数城市而言,中心性提升和结构洞丰富能够促使地区有着更快的收敛速度。研究结论表明,非科学中心城市需积极融入全国科研合作网络,缩小与前沿知识的差异,缓解区域科技发展不平衡;科学中心城市可利用自身的网络位置优势,搭建信息资源平台,为网络中没有直接联系的地区提供合作机会,从而实现区域科学知识高水平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科研合作 科研合作网络 知识创新 结构嵌入 知识收敛 区域科技创新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视角的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测度及预警
8
作者 吴艳霞 蒋明月 杨帅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目的]分析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发展状况并对其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警,为实现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位视角构建了一个包含开放性、生长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4个维度的区域... [目的]分析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发展状况并对其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警,为实现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位视角构建了一个包含开放性、生长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4个维度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2011—2020年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20—2024年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警情演变趋势。[结果]①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水平在2011—2020年间总体呈现出稳定上升的态势,表明区域创新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②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警情在2020—2024年间将继续保持向好的趋势,但仍呈南北低、中部高的分布特征。[结论]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整体呈现良好的演变趋势,但仍需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缩小其区域间的差距从而实现陕西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生态系统安全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预警 BP神经网络模型 区域创新 陕西省
下载PDF
区域轨道交通路网图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9
作者 张晔伟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70-74,共5页
针对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一体化的需求,提出构建区域轨道交通路网图系统。将接入区域路网的线路基础设备状态、客流数据、列车开行情况、列车设备状态以及气象状况等各专业信息以车站和区间为节点进行拆分,并对拆分后的数据计算和重构... 针对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一体化的需求,提出构建区域轨道交通路网图系统。将接入区域路网的线路基础设备状态、客流数据、列车开行情况、列车设备状态以及气象状况等各专业信息以车站和区间为节点进行拆分,并对拆分后的数据计算和重构,生成以车站和区间为单位的节点数据模型,在同一个底图上进行显示,从而对区域路网内各线路的列车分布、实时客流、设备状态以及安全预警等信息提供直观、全面的展示,为人工决策提供便利,为整个系统智能决策和智能指挥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网图 区域轨道交通 协同运输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地区与内地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演化研究——以专利计量信息为依据
10
作者 郑舒桐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5-98,103,共5页
为研究香港地区与内地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演化关系,以两地创新个体之间合作申请专利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网络整体层面和节点层面指标评价体系。得出结论与启示如下:①两地技术创新协同信息的传递性及可达性较好,建立... 为研究香港地区与内地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演化关系,以两地创新个体之间合作申请专利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网络整体层面和节点层面指标评价体系。得出结论与启示如下:①两地技术创新协同信息的传递性及可达性较好,建立技术创新协同关系潜力较大,但总体网络规模较小,应为两地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路径。②高校和民营企业在两地技术创新协同中是核心力量,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③两地技术创新协同主要表现为集团企业子母公司间及集团公司与控股公司之间的技术创新个体内部协同现象,应积极鼓励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在两地成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协同网络 专利计量信息 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地区
下载PDF
区域创新网络格局演化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丽珍 饶悦 +1 位作者 蒙晓雨 汪侠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0,共10页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QAP分析模型,归纳区域创新网络格局和演化特征,通过多维邻近性探讨区域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区域创新形式以合作创新为主,呈现多边化、开放化、深度化等趋势,创新主体呈现以企业为...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QAP分析模型,归纳区域创新网络格局和演化特征,通过多维邻近性探讨区域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区域创新形式以合作创新为主,呈现多边化、开放化、深度化等趋势,创新主体呈现以企业为核心,高校为中介枢纽的显著特征;(2)区域创新网络演化尺度敏感性显著,呈现强中心多极网络化发展趋势,边界效应和路径依赖较强,网络不断极化发展;(3)多维邻近性对江苏省区域创新网络影响效应表现为促进、调节、交互及极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网络演化 多维邻近性 江苏省
下载PDF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邻近性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思薇 陈西坤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3,共8页
中国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加快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构建是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共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缩小区域创新差距的重要途径。以专利转移为视角构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利用31个省份1990—2020年有关数据,并划... 中国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加快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构建是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共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缩小区域创新差距的重要途径。以专利转移为视角构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利用31个省份1990—2020年有关数据,并划分1990—2000年、2001—2010年、2011—2020年3个时间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及和弦图揭示其时空演化特征,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其演化的邻近性机制,为促进区域创新资源流动共享、创新主体合作互惠、创新成果有效转化及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结果显示:(1)中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向复杂网络演化,网络连接同配性与异配性并存;(2)网络通达性与技术转移效率显著提高,小世界特征明显;(3)网络空间分布失衡,梯度差异明显;(4)“核心-边缘”格局不断强化,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并存;(5)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演化,技术邻近、认知邻近、产业邻近显著抑制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的演化。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专利交易机制、推进科技创新网络向多中心多层级结构演变和充分发挥中介省份桥梁作用等,促进中国科技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区域科技创新 网络演化 邻近性 社会网络分析 和弦图 负二项回归 中国
下载PDF
依存型超网络视角下江西省创新合作时空演进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菱 刘道林 殷莲甜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6-95,共10页
依托联合发明专利授权数据构建区域创新合作多层超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2010—2021年江西省的知识多样性、知识独特性、主体空间辐射度、城市主体承载度等协同创新特征。结果表明,创新主体对于知识的开发力度在逐渐增强,科研院所... 依托联合发明专利授权数据构建区域创新合作多层超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析2010—2021年江西省的知识多样性、知识独特性、主体空间辐射度、城市主体承载度等协同创新特征。结果表明,创新主体对于知识的开发力度在逐渐增强,科研院所支撑力不足;高校、电力企业及研究所、医药及医疗器械公司是城市间协同创新的关键,高校是区域开展探索式创新的核心;城市内部创新合作更为活跃,同城市外的创新活动合作频率呈现上升趋,作业运输和化学冶金是江西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基于此,提出优化区域创新合作技术知识组合结构、增强科研院所创新合作的参与度、完善创新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渠道等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创新合作网络 依存型多层超网络 区域创新系统
下载PDF
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的开放创新生态构建与演化逻辑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黎明 王秋浪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3-41,共9页
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战略。文章从跨区域共生网络视角,对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与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双向转移通过奠定... 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战略。文章从跨区域共生网络视角,对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与演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双向转移通过奠定物质基础、营造制度环境、提供内外部动力三方面有力支持了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在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创新行为由线性创新向集成创新再向开放式创新演化,创新模式由单利共生向偏利共生再向均衡互利共生演化。据此,文章从微观、中观及宏观三个层面提出产业双向转移驱动下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的相关引导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双向转移 跨区域共生网络 开放创新生态 技术创新
下载PDF
协同创新网络成员和知识多样性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网络结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跃 钟雨珊 陈婷 《创新科技》 2023年第6期66-78,共13页
基于北部湾区域的专利数据,构建协同创新成员和知识网络,对成员多样性、知识多样性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结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从协同创新角度解析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前因变量和调节变量。研究发现:协同创新网... 基于北部湾区域的专利数据,构建协同创新成员和知识网络,对成员多样性、知识多样性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结构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从协同创新角度解析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前因变量和调节变量。研究发现:协同创新网络成员多样性和知识多样性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网络成员多样性对知识多样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成员网络的中心势和密度在二者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多样化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而在高密度的知识网络中,各类知识元素能更有效地整合重构,进而转化为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成员多样性 知识多样性 网络结构 区域创新绩效
下载PDF
中国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研究
16
作者 袁小量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9,共9页
目的研究我国医疗器械省域间创新关联网络结构及特征,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高质量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3~2018年30个省市的医疗器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样本,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医疗器械领域30个省市间可能积累的动态因... 目的研究我国医疗器械省域间创新关联网络结构及特征,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高质量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3~2018年30个省市的医疗器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样本,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医疗器械领域30个省市间可能积累的动态因果关系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模型,分析我国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结构和特征。结果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整体密度为0.1358,各子群密度差异性较大。第一子群密度明显高于第二、三、四子群,且第一子群聚集省市数量最多。子群间各省市创新关联分布不均匀,创新独立性较强,呈现出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创新关联相对紧密,创新效率也较高,但创新能力较弱的省市在区域创新关联网络中参与程度不高态势。子群间融合度虽不高,但子群间存在有效的沟通渠道,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后续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论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的发展首先要充分挖掘子群内部各省市医疗器械创新能力,保证子群内部创新关联网络稳步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子群规模。其次充分借助中间人的联络作用,提升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各子群间的融合度,发挥创新能力较强省市的引领作用,带动医疗器械创新能力较弱区域发展,进而实现医疗器械区域创新关联网络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关联网络 医疗器械 专利
下载PDF
城市蔓延、创新网络联通与区域协同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斌 李琳 +1 位作者 罗啸潇 刘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城市蔓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有研究对城市蔓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区域内部视角,鲜有文献从城市间相互关联角度分析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效应。该研究阐述了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及创新网络联... 城市蔓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有研究对城市蔓延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区域内部视角,鲜有文献从城市间相互关联角度分析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效应。该研究阐述了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及创新网络联通的二维传导机制,并综合采用效率增值法、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测算分析了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两两之间(即11556组城市对)的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及整体收敛性,实证检验了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直接作用机制和创新网络联通的二维传导机制。结果表明:①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整体呈现“龙头与中心城市引领全局、龙腰与毗邻城市局部趋稳”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整体、分地区和毗邻城市之间的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差距均逐渐缩小,存在绝对β收敛,但中心城市之间的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仍在扩大,不存在绝对β收敛。②城市蔓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即当城市蔓延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将表现出对区域协同发展的抑制效应,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种关系仍然显著存在。③城市蔓延对区际创新要素联系和区际创新分工的影响均呈倒“U”型,并通过影响区际创新要素联系和区际创新分工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蔓延 区域协同发展 创新网络联通 传导机制 效率增值模型
下载PDF
基于TERGM的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佳璐 李明星 +1 位作者 马泽君 马志强 《系统管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5-1268,共14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41座城市2004~2020年的城际联合申请专利为数据基础,构建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采用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实证分析促进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因素。研究表明: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关系的演化是内外生因... 以长三角城市群41座城市2004~2020年的城际联合申请专利为数据基础,构建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采用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实证分析促进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因素。研究表明: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关系的演化是内外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间技术创新合作更倾向于嵌入三角结构而非星型结构,具有突出的“小世界”“高集聚”特征;网络演化过程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异性;网络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对外开放水平越高的城市,与其他城市形成创新合作关系的概率越高;人力资本水平接近的城市更倾向于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地理、制度及组织邻近性均对城市间技术创新合作产生积极作用。从截面扩展至纵向维度并引入时间依赖项进行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分析,研究结论为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同时为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 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 社会网络 演化动力
下载PDF
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兆奎 郭彬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100,共8页
为厘清区域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两个层面协同助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复杂作用机制,并克服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倾向于关注单个要素净效应的问题,基于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整合创新网络层面与知识流动层面的6个要素,以我... 为厘清区域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两个层面协同助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复杂作用机制,并克服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倾向于关注单个要素净效应的问题,基于组态视角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整合创新网络层面与知识流动层面的6个要素,以我国29个省份为案例样本探索驱动区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组态构型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单个要素并不构成驱动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高知识扩散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原理时扮演更为普遍的角色;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组态路径有3条,即高知识流动下的创新网络均衡型、高知识流动下的网络链接主导型和知识扩散-网络规模主导型;创新网络四要素在解释区域创新驱动机制时存在替代关系,产生非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路径有4条,且与产生高区域创新能力的组态之间为非对称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知识流动 创新能力 组态构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区域创新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创新“融圈”的格局与效应——以浙江山区26县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宓泽锋 傅竞萱 +3 位作者 傅仲森 朱振宁 邱志鑫 戚姚维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10-2118,共9页
采集浙江省2003—2019年原26个欠发达县的专利及相关数据,通过社会网络、空间格局以及计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浙江山区26县的创新网络构建呈现以都市圈尺度为主体的网络形态。欠发达地区创新基础薄弱,本地尺度缺乏足够的创新知识,而... 采集浙江省2003—2019年原26个欠发达县的专利及相关数据,通过社会网络、空间格局以及计量分析,得到如下结论:①浙江山区26县的创新网络构建呈现以都市圈尺度为主体的网络形态。欠发达地区创新基础薄弱,本地尺度缺乏足够的创新知识,而全国尺度的创新联系受到自身基础和地理距离的双重限制,因此本地和全国尺度的创新联系均不发达。②都市圈尺度是对浙江山区26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且稳定的尺度,省内乃至全国尺度创新网络均不能显著促进山区26县的自主创新能力,可见基于地理邻近的创新网络构建策略更加适合欠发达地区。③欠发达地区的创新联系主要集中于高校及民营企业之间,并且高创新能级企业存在严重缺位,科研院所及国企的作用有待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都市圈 多尺度 创新网络 欠发达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