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
作者 张宏莹 《科技信息》 2010年第24期I0124-I0124,共1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rose in the 19th century,the approach adopted for its influence study has been developed and diversified in different eras,in this article,the influence stud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rough ...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rose in the 19th century,the approach adopted for its influence study has been developed and diversified in different eras,in this article,the influence study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hrough a reading culture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reveal in what aspects the reading culture may cut across the regional border of influenc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阅读文化 边界影响 多样化 英语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Literary Works of Li Bai and George Gordon Byron
2
作者 迟艺晴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7期172-173,共2页
Li Bai and George Gordon Byr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most outstanding romantic poets of China and Britain respectively. By 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literary work... Li Bai and George Gordon Byron can be regarded as the most outstanding romantic poets of China and Britain respectively. By 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literary works are to be figured out. For one thing, despite the different tim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y lived in, there exists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ir works in pursuit of freedom and writing techniques, such as the portrait of sublime and the use of mythological imageries. For another, besides these similarities, there still remains subt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works in political ideal, tone and t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Bai George Gordon Byron romantic literature comparative study
下载PDF
Cristina Campo, the Aristocrat of Modern Literature: On Autobiographical Instance in Her Literary Work
3
作者 Visnja Bandalo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9年第12期678-684,共7页
In the present article,the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autorepresentational image that can be derived from Cristina Campo’s literary language,while analyzing at the same time its genesis,given finalities and reception.It... In the present article,the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autorepresentational image that can be derived from Cristina Campo’s literary language,while analyzing at the same time its genesis,given finalities and reception.It is what can be deduced in filigrain from essayistic-critical writings in The Unforgivable Ones(Gli imperdonabili)and Under a False Name(Sotto falso nome),as well as from collections of letters and illuminating lyrical motifs,based on which it will be demonstrated that analogous themes are associated to various literary genres on grounds of principle of inter-genre contamination.By illustrating the founding postulates of autopoetic reflections,the intention is to ulteriorly determine their collocation within the frame of cultural history.To veiled autobiographism contributes pseudonymical practice,as well as subsequent stylistic devices,through which modernistic aspects are highlighted.The autobiographical narration in The Golden Walnut(La noce d’oro),short story-fairy tale of aesthetic timbre frequently infused with figural tropism,comprises a literary mixture of rievocation and mythography,relying on anthropological premises that are speculatively artic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tina Campo modernity Italian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fairy tale studies autobiographism
下载PDF
Translation Studies versu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4
作者 Duncan Large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年第3期347-354,共8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ain disciplines out of which translation studies emerged, so it is hardly surprising if at tim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bjects has been marked by antagonism. Comparati...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ain disciplines out of which translation studies emerged, so it is hardly surprising if at tim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bjects has been marked by antagonism. Comparative literary scholars, in particular--perennially anxious about the status of comparative lit- erature itself have argued that their discipline has been subsumed and superseded by translation studies. Yet in recent decades, the two subject areas have also been growing further apart, to the extent that Susan Bassnett, one of the key proponents of the antagonistic view, has modified her stance and argued instead for a rap- prochement between the two under the heading of intercultur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usan Bassnett Intercultural studies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in China:From Seeking Homogeneity to Heterogeneity
5
作者 Wang Ning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8年第1期33-45,共13页
Vari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very few ideas put forward by a Chinese comparatist.It indicates that comparative literature,especially Chinese-Wester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no longer merely seeks homogeneity.... Vari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very few ideas put forward by a Chinese comparatist.It indicates that comparative literature,especially Chinese-Wester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no longer merely seeks homogeneity.It is also characterized by seeking heterogeneity,for Chinese literatur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belong to two entirely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In this sense,homogeneity is only relative,while heterogeneity is absolute.In this way,the variation theory will point to a new orientation for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which is viewed as being in a cri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tion theor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studies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原文传递
近代中外调查记及史志的纳西族服饰比较研究
6
作者 林儒凡 张粤湘 夏帆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135,共7页
鉴于现有文献中缺少对近代纳西族服饰直观而鲜活的个案记录的问题,文章从8部西方人调查记中整理出记载有纳西族服饰的相关史料,通过摘录、梳理、分类,以“他我”视角将零散、碎片化却直观而鲜活的纳西族服饰文化形象按服饰设计学规则进... 鉴于现有文献中缺少对近代纳西族服饰直观而鲜活的个案记录的问题,文章从8部西方人调查记中整理出记载有纳西族服饰的相关史料,通过摘录、梳理、分类,以“他我”视角将零散、碎片化却直观而鲜活的纳西族服饰文化形象按服饰设计学规则进行构成及语义研究;同时,对近代该地域的地方史志等史料中的纳西族服饰记载进行查核补充,继而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与“双过程理论”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在纳西族服饰形象描述上相似,但记录方法和视角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西方人提供了对着装者更为直观的形象描述,并带有鲜明的“自我”文化属性和情感色彩。而中国本土地方史志,则侧重于从“分析过程”的全貌性、理性地记录服饰客观形制和文化环境。通过对两者比较研究,可以得出同时期纳西族服饰文化更全面、科学、系统的认知与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方人调查记 纳西族服饰 双过程理论 比较文学形象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Whither East-W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One Recent Answer from China
7
作者 万燚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7年第2期476-494,共19页
Comparative literature,as a discipline,has been in selfdoubt and crisis since its birth.Various scholars give different answers to its tendency and future.With the growth of East-W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i... Comparative literature,as a discipline,has been in selfdoubt and crisis since its birth.Various scholars give different answers to its tendency and future.With the growth of East-W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in East Asia,Chinese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roposed its own answer to it.In response to James St.André’s review essay'Whither East-W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Two Recent Answers from the U.S.',this paper focuses on a new answer from Cao Shunqing’s work 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aiming to explore the two focuses of this new platform:one is the heterogeneity,and the other is the variation,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French comparatism based on influences and American part based on analogies.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tries to have a dialogue with imagology study of variation theory and siniciza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in Cao’s works.By highlighting the heterogeneity and variation,Chinese scholars seek to promote crosscivilization communication based on maintaining and developing the uniqueness of different literatures and civilizations,thus building a harmonious world without uniform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civilization study 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ETEROGENEITY VARIABILITY imagology siniciza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y
原文传递
社会翻译学视域下《红高粱》两种英译比较研究及启示
8
作者 王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2-70,共9页
葛浩文英译的《红高粱》享誉海内外,人们想当然地视其为《红高粱》最早且唯一的英译本。事实上,此前已有中国译者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国内出版。在社会翻译学理论观照下对《红高粱》两种英译进行综合对比考察,通过对翻译场域、译... 葛浩文英译的《红高粱》享誉海内外,人们想当然地视其为《红高粱》最早且唯一的英译本。事实上,此前已有中国译者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国内出版。在社会翻译学理论观照下对《红高粱》两种英译进行综合对比考察,通过对翻译场域、译者惯习、翻译策略及译本特点的深入分析,探究两种英译成败背后彼此关联的各种因素及其运作规律与深层逻辑。研究发现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想要获得良好效果,既要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和文学价值,灵活处理文化差异,满足目标语读者阅读期待以传递文化共通性和文学魅力,又要在传播途径中寻找能够助力“走进”目标语读者的主流出版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英译 中国文学外译 比较研究 社会翻译学
下载PDF
English Translation Study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China in the Last Five Years
9
作者 Wang Xuegong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6年第2期22-32,共11页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Wen Jun and Li Peijia, this paper examins the articles and treatises regard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China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t is divided into...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Wen Jun and Li Peijia, this paper examins the articles and treatises regarding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n China in the past five years. It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Summary,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We poin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tudies;limited in traditional linguistic levels, leaning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ss Roberts, neglecting the study of non-cover-to-cover translations, revelry at home and coldness abroad. Besides, we put forwar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of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based o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o fill the gap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The translation stud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pays attention to four aspects;literary translations and translated literature, cover-to-cover translations and non-cover-to-cover translations, C.H. Brewitt-Taylor and Moss Roberts, domestic and overs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English translation study comparative literature
下载PDF
从比较文学到翻译研究:问题与反思——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赞 高晓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翻译作为重要的跨文化实践领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但随着翻译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关二者之间合理关系的论争备受学界关注。立足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当下语境,通过重读苏珊·巴斯奈特的经典著作《比较文... 翻译作为重要的跨文化实践领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但随着翻译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关二者之间合理关系的论争备受学界关注。立足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当下语境,通过重读苏珊·巴斯奈特的经典著作《比较文学批评导论》,勾描比较文学发展状貌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对巴斯奈特标举翻译研究的主导地位而宣布比较文学面临“死亡”尴尬境地的深层缘由予以批判分析。同时,21世纪以来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都确立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框架,巴斯奈特根据两个学科发展现状重新思考二者的关系,为当下和未来开展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新动向,也为学界思考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走向带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巴斯奈特 比较文学 翻译研究
下载PDF
中国比较文学的核心是语言比较
11
作者 高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5-215,共11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研究文学是文学的本真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也不例外。中外文学的差异性深植于语言的差异,语言问题是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语言”在当今比较文学中是明显缺席的,原因既与比较文学历史问题的“设置”有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研究文学是文学的本真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也不例外。中外文学的差异性深植于语言的差异,语言问题是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语言”在当今比较文学中是明显缺席的,原因既与比较文学历史问题的“设置”有关,更与比较文学界所持语言观比较传统有关。以现代语言观来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研究的问题,其问题“等级”以及研究“模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语言研究会使“影响研究”更为实证化,能够让“平行”比较重新焕发生机,克服过去过于宽泛、虚空、随意的缺陷。语言研究对于比较文学最大的发现是中外文学具体研究的本体地位,这才是比较文学的核心问题,并为“中国学派”提供切实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语言比较 影响研究 平行比较
下载PDF
第三届聊斋学高层论坛综述
12
作者 李汉举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4期144-160,共17页
2023年8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聊斋学高层论坛在淄博市淄川区举行。中国聊斋学会(筹)会长王平教授向淄川区授予“聊斋学高层论坛永久会址”牌匾,标志着论坛永久会址正式落户聊斋故里。大会学术探讨环节分为大会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围绕“... 2023年8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聊斋学高层论坛在淄博市淄川区举行。中国聊斋学会(筹)会长王平教授向淄川区授予“聊斋学高层论坛永久会址”牌匾,标志着论坛永久会址正式落户聊斋故里。大会学术探讨环节分为大会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围绕“两创”与聊斋文化以及文献、文本、接受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广泛探讨,彰显了聊斋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贡献,推进了聊斋学学科建设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学 《聊斋志异》 文献研究 文本研究 接受研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学术用途英汉语对比研究(1991—2020):回顾、现状与展望
13
作者 张乐 孙丰泾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43-349,共7页
学术用途英汉语对比研究在英汉对比视角下讨论学术文本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对比修辞学和学术用途英汉语研究交叉形成的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回顾发表于1991年至2020年期间的研究论文,介绍学术用途英汉语对比研究的发展背景和前沿动态,... 学术用途英汉语对比研究在英汉对比视角下讨论学术文本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对比修辞学和学术用途英汉语研究交叉形成的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回顾发表于1991年至2020年期间的研究论文,介绍学术用途英汉语对比研究的发展背景和前沿动态,特别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关键结论和研究难点。学术用途英汉语对比研究最初聚焦于语篇结构,后来转向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多数采用对比修辞学、体裁分析和语料库方法,描述英汉学术文本的结构和词语特征异同,分析语言、文化、写作策略等影响因素。经预测,学术用途英汉语对比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在英汉差异原因解释、语料库规模和学科扩充、短语特征对比、定性定量相结合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用途英汉语 对比研究 文献综述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曹顺庆对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贡献——以《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为中心
14
作者 李伟昉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著名学者曹顺庆围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尤其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体系建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自成一体的有影响的论著,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建树,奠定了他在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代表性论文成果之一《比较文学中国... 著名学者曹顺庆围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尤其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理论体系建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自成一体的有影响的论著,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建树,奠定了他在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代表性论文成果之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首次对中国学派“跨文化研究”理论特征及其基本方法进行了完整系统的理论阐述,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创建过程中形成的代表性理论文献,对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重温此文的贡献,对于我们当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与国际传播,无疑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顺庆 学派倡导者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 理论贡献
下载PDF
“教”“研”相长的多维之路: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到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苏晖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旭 苏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1期18-33,共16页
在本篇访谈之中,苏晖教授从切身研究与教学的经历入手,讲述了自己在文学伦理学批评、喜剧美学、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比较文学研究诸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心得。首先,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苏晖教授特别答解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学术价值与... 在本篇访谈之中,苏晖教授从切身研究与教学的经历入手,讲述了自己在文学伦理学批评、喜剧美学、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比较文学研究诸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心得。首先,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苏晖教授特别答解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文学伦理学批评未来可开拓的领域,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术语“伦理智慧”并重点探讨了其与伦理选择的关联;其次,关于喜剧美学研究,苏晖教授答解了在喜剧美学理论建构中的重要心得,特别是以“喜剧意识”为美学喜剧性核心的理论构建,并就美国当代的黑色幽默小说对美国小说幽默传统的变异这一议题做了颇具启发性和建设性的释解;再次,关于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和教学,苏晖教授就外国作家作品研究、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外国文学教材编写等诸多问题做了独到的思考,并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未来发展可待开拓的空间做出颇有见地的展望。苏晖教授将研究与教学相融合,以“研”促“教”,以“教”补“研”,呈现出“教”“研”相长的多维学术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喜剧美学 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下载PDF
国际视野下数字教材研究总体格局、热点向度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华君 韩广欣 +1 位作者 娄秀丽 何聚厚 《数字教育》 2023年第1期24-32,共9页
文章以近20年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342篇高质量核心文献为依据,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聚焦呈现国内外数字教材研究总体格局、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发现,国内外研究整体处于增长状态,国外研究成果更加丰富,研究主体... 文章以近20年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342篇高质量核心文献为依据,借助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技术,聚焦呈现国内外数字教材研究总体格局、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发现,国内外研究整体处于增长状态,国外研究成果更加丰富,研究主体国外以高校为主,国内以高校与出版社为主;国内外都比较关注数字教材基础理论研究、设计开发研究、教材出版研究与教学应用模式及效果研究,但研究视角与方法各有侧重;未来数字教材研究将聚焦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形态教材设计开发研究、多学科视角下数字教材学习绩效提升研究、“互联网+”环境下数字教材出版模式研究和数字化时代数字教材驱动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数字化教材 知识图谱 文献分析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比较文学、区域国别学的互鉴与学科发展新契机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向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3期35-47,共13页
近4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对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的超越创新,集中体现在中国学者自主建构的四种学科范式与理论体系:一是“译介学”,二是“译文学”,三是“变异学”,四是“宏观比较文学”。其中,2005—2008年间提出的“宏观比较文学”及所包... 近40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对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的超越创新,集中体现在中国学者自主建构的四种学科范式与理论体系:一是“译介学”,二是“译文学”,三是“变异学”,四是“宏观比较文学”。其中,2005—2008年间提出的“宏观比较文学”及所包含的“国别文学”“区域文学”等一系列概念及体系,可以视为在文学立场上对区域国别研究所进行的较早探索。“宏观比较文学”的建构使得比较文学与新成立的“区域国别学”两个学科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渊源关联。由于两者同属于涉外研究与国际性研究,因而学科互鉴的价值最大,尤其是业已成熟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可以对“区域国别学”学科理论建设提供参照。从比较文学角度而言,区域国别学的价值意义是把跨学科研究意义上的“学科面”上的比较文学研究转换为以区域国别为实体对象的“对象面”上的研究,从而使比较文学从“文学本位”扩展为“区域国别本位”,即成为以区域国别研究为目的的文学研究,由此形成“区域国别中的文学研究”这一新的研究模式。这有助于突破西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给定的主题学、题材学、形象学等作家作品比较研究的模式,既能够为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而且也能为区域国别学提供文学研究上的支持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比较文学 宏观比较文学 区域国别中的文学研究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庆本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3,共11页
跨文化阐释是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它是由20世纪70年代港台学者所提倡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直接发展而来的。跨文化阐释突破“中西二元论”模式,遵循居间之中道,追求一种多元化的普遍主义理念。它既不同于法国学派“影响研... 跨文化阐释是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它是由20世纪70年代港台学者所提倡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阐发研究”直接发展而来的。跨文化阐释突破“中西二元论”模式,遵循居间之中道,追求一种多元化的普遍主义理念。它既不同于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文化中心主义,也不同于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文化普遍主义。跨文化阐释注重内部与外部、审美与文化相结合的综合研究,这也使它与注重外部研究、实证研究的影响研究,以及注重内部研究、美学研究的平行研究区别开来。建构比较文学的中国范式,是确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二元论 跨文化阐释 阐发研究 中国范式 比较文学
下载PDF
比较艺术学视阈下的文学与电影研究:跨媒介、文本化与电影阅读理论
19
作者 李斌 何梦珂 《美学与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184-194,231,共12页
作为艺术活动的载体,媒介属性和媒介变迁对于艺术特征、艺术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媒介视角,跨艺术比较研究并不局限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简单比附,也蕴含着媒介转换、互补、互动等活动。就电影艺术而言,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与其他艺... 作为艺术活动的载体,媒介属性和媒介变迁对于艺术特征、艺术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媒介视角,跨艺术比较研究并不局限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简单比附,也蕴含着媒介转换、互补、互动等活动。就电影艺术而言,自诞生之日起便不断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比较,以寻找电影的同源或者前身。其中,文学与电影之间的比较研究展现了电影研究由视觉化转向文本化的过程,展示了艺术交流过程中的媒介互动,促成电影语言、电影符号、电影阅读等新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体现了比较艺术学的跨学科、跨艺术、跨视域等跨越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艺术学 文学与电影 电影语言 电影文本 电影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整理的中医美容与泰国传统医药美容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员晓云 钟彩红 +4 位作者 卢莹 欧阳美 盘莹莹 张榜元 彭红华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1期191-194,共4页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医(TCM)美容和泰国传统医药美容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及对比,发现泰国传统医药美容除受泰国佛教思想的影响外,还受中医药美容理念的影响,两者均秉承崇尚自然的特色,注重由内而外的调养,且具有简便廉验、无毒...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中医(TCM)美容和泰国传统医药美容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及对比,发现泰国传统医药美容除受泰国佛教思想的影响外,还受中医药美容理念的影响,两者均秉承崇尚自然的特色,注重由内而外的调养,且具有简便廉验、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满足爱美人士的健康求美需求。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美容和泰国传统医药美容的各种自然疗法,并对比中医美容和泰国传统医药美容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可增加人们对中医美容和泰国传统医药美容的各种自然疗法的了解,在美容实践操作过程中取长补短,开发新型美容产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绿色安全的美容方法,促使我国医药美容的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整理 中医 泰国医学 医药美容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