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wareness and Practice of Proper Health Seeking Behaviour and Determinant of Self-Medication among Physicians and Nurse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outhwest Nigeria
1
作者 Kayode Rasaq Adewoye Shuaib Kayode Aremu +3 位作者 Tope Michael Ipinnimo Idris Adedayo Salawu Tesleem Olayinka Orewole Adewumi Bakare 《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9年第1期36-49,共14页
Background: There is generally a lack of good health-seeking practices among health professionals due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medical practice itself. Doctors and nurses are perceived t... Background: There is generally a lack of good health-seeking practices among health professionals due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medical practice itself. Doctors and nurses are perceived to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ideal health-seeking behaviors and as such,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their awareness and estimate whether this knowledge is put into practice. This study, therefor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awareness and practices of proper health-seeking behavior and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self-medication among doctors and nurse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in Nigeria. Methodology: A cross-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between April and may 2018 among 106 doctors and 164 nurses in a tertiary health facility in Ido-Ekiti, Ekiti State, Southwestern Nigeria.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 by balloting was performed from the list of doctors and nurses in the hospital to select doctors and nurse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 pretested semi-structured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nd used to collect data. The data were entered into the computer software and analyzed using SPSS version 20. P ≤ 0.05 was taken as significant. Result: Out of 106 doctors and 164 nurses recruited, only 102 doctors and 143 nurses filled the questionnaire completely and returned for analysis. One hundred and four respondents (42.4%) fall within the ages of 31 - 40 years with a male to female ratio of 1:1.23. Awareness of proper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among both doctors and nurses was high among the two groups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wenty-nine (28.0%) doctors compared with thirty-four (23.8%) nurses go for a regular medical check-up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411). Out of these, 5 (17.2%) doctors and 7 (23.8%) nurses visit at an interval of less than 6 month (p = 0.736). There i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doctors (60.8%) compared with nurses (41.3%) that have consulted a doctor in the last one year (p = 0.003). More than half (51.6%) of this consultation among doctors was over the phone whereas 64.4% of such among nurses were via clinic appointment (p = 0.008). More doctors (90.2%) comply with their treatment prescription from physicians compared with nurses (77.6%) (p = 0.010). More nurses compared with doctors self-medicate when ill [Doctor 61.8% (63), Nurses 78.3% (112)] (p = 0.005) and had also self-medicated in the last one year [Doctor 34.3% (35), Nurses 42.7% (61)] (p = 0.187). Decreasing age, decreasing years of experience, increasing working hours, lack of health insurance, fear of confidentiality and lack of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services are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self-medication among doctors and nurses within the last one year. Conclusion: Awareness of proper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was high but this did not translate into proper health-seeking practices among doctors and nurses. There is apathy for regular medical check-up and self-medication was also high among this group of health workers. Decreasing age and years of experience, increasing working hours, lack of health insurance, fear of confidentiality and lack of satisfaction with health services were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self-med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SELF-medicATION AWARENESS DOCTORS Nurses
下载PDF
The Study on the Process and Impact of External-Care-Seeking Behavior in Shanghai
2
作者 Chunlin Jin Fen Li +2 位作者 Linan Wang Shanlian Hu Changying Wang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5年第3期103-110,共8页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external-care-seeking, explore the framework to regulate patients’ seeking doctor behavior and to promote better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Methods: Obtaining data from regula...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external-care-seeking, explore the framework to regulate patients’ seeking doctor behavior and to promote better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Methods: Obtaining data from regular reports from public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Shanghai, comparing patients who seek doctors from out-of-Shanghai residence and local patients with insurance in terms of the quantity of service, types of diseases, medical expenses, etc. Results: External-care-seeking has a large quantity, especially in hospitalization. In 2012, the number of discharged population from out-of-Shanghai accounted for 22.74% of the total discharged number, the proportion even higher than 30% in tertiary hospitals. Tertiary hospitals have a significant attraction effect, concentrating 59.42% of the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visits and 71.82% of the amount of hospitalization, with corresponding cost of 75.86% and 82.56%. The top three divisions in tertiary hospitals for external-care-seeking were surg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nternal medicine. Based on the interview, admitting out-of-shanghai patients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ical level of hospitals, and to the enhancement of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health resource. However, the local residents may have less accessibility of high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The average expense of external-care-seek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ocal patients happened in the same level of hospitals. Conclusions: External-care-seeking will have a more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health care system in Shanghai;some interventions might be necessary, such as rationally allocating medic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estimates of external-care-seeking and establishing a medical service supervis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ernal-Care-seeking medical TOURISM med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下载PDF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on medical treatment seeking behavior in the context of healthy China: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migrants and registered local residents
3
作者 Luchan Liu Ruili Zhang Jinjia Huang 《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2023年第2期181-199,共19页
The migrants are the important participant and contributor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but they still have many restrictions on their access to health servic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 The migrants are the important participant and contributor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but they still have many restrictions on their access to health servic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igrants and the regis-tered local residents in looking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lth education and medical treatment seeking behavior,so as to find an appropriate way to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the migrants.By using the compara-tive survey data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registered population in 2017 and establishing the binary Logit model,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health education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medical treatment seeking behaviors.In terms of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health education on medical treatment seeking behavior,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factors is stronger in the migrants’group because making new friends and learning about local public health resources through health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igrants.It is proposed to expand the cov-erage of health education among migrant groups and improve the accessibility of health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public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should be used as a window to guide the migrants to seek medical treatment in an orderly manner while assisting their social 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 education MIGRANTS medical treatment seeking behavior Healthy China
原文传递
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的健康干预
4
作者 李红 邹继华 +5 位作者 黎晓艳 郑晶琎 陈飞燕 刘翀 高井全 陶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及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将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按照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 目的探讨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社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及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将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按照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依据福格行为模型从动机、能力和提示3个关键要素进行健康干预6个月并随访3个月。在干预前、干预后和随访后对两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院前延迟行为意向、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60人、干预组57人完成干预及随访。干预及随访后,干预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院前延迟行为意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健康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不良心脏事件高危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用药依从性,降低院前延迟行为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高危人群 福格行为模型 健康干预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院前延迟 就医行为意向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农村老年脑卒中病人延迟就医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5
作者 金曼 朱晓萍 黄娟 《全科护理》 2024年第9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探究农村老年脑卒中病人延迟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老年脑卒中病人健康管理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7月—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某郊区农村老年脑卒中病人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研究,访谈资... 目的:探究农村老年脑卒中病人延迟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老年脑卒中病人健康管理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2022年7月—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某郊区农村老年脑卒中病人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研究,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农村老年脑卒中延迟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可归纳为4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即思想文化因素(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健康观念落后)、疾病因素(疾病所致自理能力下降、疾病影响周期长)、物质经济因素(医疗资源保障乏力、经济保障欠缺、环境设施不足)、家庭因素(家庭健康观念较弱、亲情负担扭曲)。结论:做好农村地区老年脑卒中病人健康管理需要立足农村地区及老年群体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文化引导、重塑健康观念、关注家庭影响、创造就医便利条件,充分激发农村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健康管理需求与主动性,扭转延迟就医行为,强化主动就医行为,以提升农村地区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健康水平,促进基层健康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老年 脑卒中 延迟就医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医保政策优化
6
作者 郭珉江 《中国医疗保险》 2024年第12期23-28,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医疗保障作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医疗保障作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加大跨地区医保制度的衔接和整合,在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通过提高统筹层次、落实属地参保、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政策,不断满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跨区域、跨制度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可携带需求。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人口流动持久化、家庭化,就业形态转变等新形势对医保政策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进一步推动优化路径由制度衔接向制度切换乃至制度整合升级,放宽做实属地参保政策,完善转移接续,加快统筹层次提升,实现跨地区间医保权责平衡,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类流动人口“应保尽保,各参其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流动人口 异地就医 属地参保 转移接续
下载PDF
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健康结局分析
7
作者 李宏 朱诗林 +4 位作者 王汨 唐陶然 张成成 杨淞淳 粟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肤病(ASD)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健康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ASD患者就医延迟评估问卷、感知压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疾病症状严重程度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于2022年4月至5月对中南... 目的探讨过敏性皮肤病(ASD)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健康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ASD患者就医延迟评估问卷、感知压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疾病症状严重程度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于2022年4月至5月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ASD患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分析其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及与健康结局的关系(就诊时间≥3个月定义为就医延迟)。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就医延迟与健康结局的关联。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就医延迟者和未就医延迟者的显著感知压力、对医疗系统的不信任、有过皮肤问题治疗的不良经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感知压力越大(β=0.966,OR=2.63,95%CI=1.22~5.64)、有过皮肤问题治疗不良经历(β=0.622,OR=1.86,95%CI=1.18~2.94)是ASD患者就医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就医延迟组的治疗满意度低于未就医延迟组,就医延迟组的疾病症状严重程度高于未就医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D患者感知压力越大和有过皮肤问题治疗的不良经历是就医延迟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医延迟与多种不良皮肤健康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皮肤病 就医延迟 相关因素 健康结局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蒋敏 王辉 +3 位作者 李培培 高蕊 贺诗蕊 孙云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6-152,共7页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院前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在成都市3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6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时间窗,将其分为就医延迟组(院前时间>3 h,n=261)和...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院前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8月在成都市3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68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时间窗,将其分为就医延迟组(院前时间>3 h,n=261)和就医及时组(院前时间≤3 h,n=107)。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就医决策障碍感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纳入AIS患者的院前中位时间为8.18 h。与及时组比较,延迟组脑卒中严重程度、不知道溶栓时间窗的比例、门诊入院率更高(P<0.05)。AIS患者院前延迟与就医决策障碍感知呈正相关(P<0.001),与社会支持、其他支持、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均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11~15分)、患者拨打120、首诊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决策时间、就医决策障碍感知是AIS患者院前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院前延迟发生率较高,患者拨打120频次较低,未来应提高居民脑卒中风险意识,加强紧急医疗服务的宣传,减少转诊,为高危患者提供社会支持,以缩短院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延迟 就医延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与牙科就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陈志娟 黄正蔚 陈燕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了解社会情感支持与社会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群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老年人群口腔疾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利用1999至2018年NHANES总库收集数据,通过SAS软件匹配同时具有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和口腔... 目的了解社会情感支持与社会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群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为老年人群口腔疾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利用1999至2018年NHANES总库收集数据,通过SAS软件匹配同时具有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和口腔健康状况(Oral health)调查结果的对象纳入研究,年龄限制在60岁及以上。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社会情感支持与社会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群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共计3694名自我报告了总体口腔健康状况结果的老年调查对象纳入了本次研究分析,其中男性占48.3%,女性占51.7%,平均年龄72.2±8.1岁。近3年有过常规口腔检查经历的占44.6%,总体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级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的分别占21.4%、39.3%、23.0%、16.3%。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来自配偶和朋友情感支持对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总体状况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社会经济支持对老年调查对象的口腔健康总体状况有十分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社会情感支持与社会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行为和口腔健康状况可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老年人群制定口腔健康促进策略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老年人群 口腔健康 就医行为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无陪护模式就医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媛 范维英 +4 位作者 白雅萍 林媛媛 吴林静 蓝晓燕 李开新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对无陪护模式的就医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照顾者压力量表对250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250例患者中选择无陪护模式就医124例(49.60%)。Logistic...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对无陪护模式的就医意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照顾者压力量表对250对冠心病住院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250例患者中选择无陪护模式就医124例(49.6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性别、患者工作状况、主要照顾者年龄、患者躯体疼痛程度和主要照顾者身体、社交状况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选择无陪护模式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选择无陪护模式的就医意愿较低,建议医院管理者在精准确定服务对象的基础上,考虑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照护需求以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无陪护就医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无陪护 主要照顾者 就医意愿
下载PDF
四川省住院患者空间流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敖露 刘潇 +2 位作者 潘杰 宋超 王秀丽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跨区县就医现状,并从流入地和流出地2个维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9年第四季度病案首页数据,分别以患者所在区县、住院机构所在区县、流动患者数量作为空间流向的起点、终点和强度分析患者...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跨区县就医现状,并从流入地和流出地2个维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2019年第四季度病案首页数据,分别以患者所在区县、住院机构所在区县、流动患者数量作为空间流向的起点、终点和强度分析患者空间流向,并结合患者个人层面、医疗机构层面及区县层面的信息,从流入和流出的维度建立两水平随机截距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四川省跨区县就医占比22.90%,千人以上流向集中在东部地区,但西部地区跨区县就医患者比例更高。成都、绵阳同时是最大的患者流出地和流入地。患者层面汉族(49%,P<0.001)、男性(2%,P<0.001)、稳定的收入(6%,P<0.001)、更好的医疗保障(16%,P<0.001),机构层面更好的资源,区县层面更高的经济(20%,P<0.001)和医疗水平(5%,P<0.001)会促进患者跨区县就医。结论四川省跨区县住院患者从周边流向区县中心,也从各地流向成都。全面推进分级诊疗,促进患者合理就医,应从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机构服务水平和促进经济与医疗协调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空间流向 跨区县就医 县域内住院率
下载PDF
商业健康保险待遇对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
12
作者 周婧涵 胡银环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12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商业健康保险待遇对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LS模型对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进行内生性处理和机制分析。[结果]商业健康保险待遇每提升1.00%... [目的]探讨商业健康保险待遇对居民医疗经济负担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LS模型对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工具变量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进行内生性处理和机制分析。[结果]商业健康保险待遇每提升1.00%,会使居民医疗总费用提高0.05%(P<0.01),而使自付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后结果仍然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患者是否门诊和住院就医是重要的中介渠道(P<0.01)。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商业健康保险对农村和低收入组居民医疗总费用的正向影响更大,对降低城镇居民和高收入组居民的自付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比例的效果更强。[结论]商业健康保险能够释放居民医疗需求,缓解居民医疗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健康保险 医疗经济负担 就医行为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就医延迟的概念分析
13
作者 雷婉莹 郭丽娜 潘兰霞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9期3421-3426,共6页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就医延迟的概念进行界定。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就医延迟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0日,采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就医延迟的概念进行界定。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就医延迟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0日,采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归纳出居住地偏远、未呼叫救护车、脑卒中抑郁、经济拮据、术后早期、症状识别与严重程度判断、种族差异、独居8个前因变量,决策延迟严重、不易鉴别、病耻感强烈3个属性。结论:深入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就医延迟的概念,不仅提升了医务工作者编制的测评量表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也保障了医务工作者就医延迟危险度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便于医务工作者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就医延迟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就医延迟 概念分析 护理
下载PDF
医学生专业心理求助障碍因素调查研究
14
作者 陈硕欣 李长江 +3 位作者 伊宁 李静静 黄祖燕 高维杰 《校园心理》 2024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 了解医学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障碍因素。方法 以理论域为框架,自行设计专业心理求助障碍因素量表,便利抽取天津市3所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387名医学生。在障碍因素的10个维度中,记忆力注意力与决策维度和情感... 目的 了解医学生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障碍因素。方法 以理论域为框架,自行设计专业心理求助障碍因素量表,便利抽取天津市3所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387名医学生。在障碍因素的10个维度中,记忆力注意力与决策维度和情感维度得分较低,分别为(2.6±0.8)分和(3.0±1.0)分。男性、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低年级的医学生在多个维度得分低。结论 管理者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正向引导、增强心理咨询可及性、承诺隐私保护等措施,减弱障碍因素,提升医学生专业心理求助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助行为 医学生 理论域 专业心理求助 障碍因素
下载PDF
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就医行为与医疗费用增长
15
作者 谢明明 杨洁 杨晔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8,共9页
目的:分析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以评估其政策效果。方法: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五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城乡居民医保... 目的:分析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以评估其政策效果。方法:基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五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显著促进了总医疗费用的增长,且按诊疗方式(门诊和住院费用)和按支付渠道(自付和报销费用)区分的各项医疗费用同样有显著上涨,尤其是报销费用上涨显著。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显示,省级统筹政策的实施会通过就医行为影响参保人各项医疗费用,个体健康水平对省级统筹政策与医疗费用支出间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省级统筹对医疗费用的正向影响在青年人群、农村参保群体及患有慢性病的参保群体中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和建议:考虑不同统筹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保障治理能力的差异,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建立统一的医保政策;加强跨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统筹 城乡居民医保 医疗费用 就医行为
下载PDF
基于患者就医行为的眼病智慧医疗服务策略研究
16
作者 李佳欣 杨耀锦 +1 位作者 宁玉文 朱刘松 《医学信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59-66,共8页
目的/意义了解眼病患者就医行为特征,优化眼病智慧医疗服务策略。方法/过程以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模型为指导,调取某医院17 602人次的眼科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谱系聚类方法从4个维度挖掘眼病患者的就医行为特征;调查其中702例眼... 目的/意义了解眼病患者就医行为特征,优化眼病智慧医疗服务策略。方法/过程以安德森医疗服务利用模型为指导,调取某医院17 602人次的眼科电子病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谱系聚类方法从4个维度挖掘眼病患者的就医行为特征;调查其中702例眼病患者对智慧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结论根据眼病患者人口学特征、挂号方式、眼科常见疾病与发病数据、结算方式等特征,从资源布局、技术兼容、服务模式和优化结算4方面提出眼病智慧医疗服务建议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患者 就医行为 电子病历 智慧医疗服务
下载PDF
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院前症状及就医情况的文本挖掘
17
作者 黄晶晶 黄素芳 +4 位作者 王荃 刘雨晨 张可心 盛晓萱 刘诗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1,共4页
目的了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症状和就医特征,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就医延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医院的医疗大数据平台提取2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对其电子病历中的非... 目的了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症状和就医特征,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就医延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医院的医疗大数据平台提取2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对其电子病历中的非结构化文本信息进行文本挖掘,使用词频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分析患者院前症状和就医情况。结果胸痛和胸闷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典型和特异症状,大汗、乏力、心慌等是次常见和次强相关的院前症状。148例患者选择当地就诊后寻求进一步诊治而转诊上级医院。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前有不同程度的典型症状或非典型症状,患者就医情况与病情有关。医疗大数据平台在操作便利性、数据获取能力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但数据质量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症状 就医延迟 医疗大数据平台 电子病历 文本数据 文本挖掘
下载PDF
基于医院管理视角下老年人就医困难的思考与研究
18
作者 牛昕 陆爱洁 潘扬扬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3期52-54,共3页
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就医所面临的困难原因,主要集中在使用智能手机预约号源困难、就诊流程复杂、用药咨询困难等方面,制订了相应改善老年人就诊困难的措施,解决改善老年患者所面临的难题,提升来院就诊老年人的服务满意度,全面提高医院整... 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就医所面临的困难原因,主要集中在使用智能手机预约号源困难、就诊流程复杂、用药咨询困难等方面,制订了相应改善老年人就诊困难的措施,解决改善老年患者所面临的难题,提升来院就诊老年人的服务满意度,全面提高医院整体的就医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管理 老年人 就医困难
下载PDF
中国4城市青少年生殖健康就诊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余小鸣 张佳持 +7 位作者 宫露霞 张淑平 卓乐雯 曾芳玲 杨勤 徐育松 王梅 于海莲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对青春期健康服务利用的意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为发展和改善相应的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生殖健康状况与保健水平为中等及以上的北京市、济南市、广州市、武汉市作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分层抽样和入户调查方法 ... 目的 探讨青少年对青春期健康服务利用的意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为发展和改善相应的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生殖健康状况与保健水平为中等及以上的北京市、济南市、广州市、武汉市作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分层抽样和入户调查方法 ,对 4市 4980名 10~ 2 4岁青少年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在被调查总体人群中 ,5 2 9%的青少年表示愿意“因青春期健康问题去医院就诊” ,而不愿意寻求服务者达 47 1%。青少年“不愿意就诊”的原因依次是“自认为没有必要” (4 2 2 % ) ,“不好意思” (4 0 7% ) ,“时间不合适” (14 2 % ) ,“地点不合适”(12 6% ) ,“服务内容不能满足个人需要” (9 8% ) ,“医务人员态度不好” (8 9% )等。青少年就诊意愿明显受青少年的个体特征、青少年对生殖健康的认知、态度、经历、父母的文化婚姻状况以及环境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结论建议加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提高其对自身生殖健康的关注 ,自觉自愿地利用正规的卫生保健资源。同时改善卫生服务方式和内容 ,提高服务的人员整体素质 ,发展更加适合青少年需求的友好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诊 生殖健康状况 青少年 意愿 青春期 保健服务 卫生服务 中国 发展 需求
下载PDF
广州市儿童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绪琼 张丽 +3 位作者 蔡帆 晁洁 王颖 张建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的就医行为,探讨影响儿童就医行为的因素,以期引导儿童家长建立正确的就医模式。方法根据广州市行政区划图,将广州市分为3个区域,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3个区域中各抽取1个区/县级市,最终选取了海珠区、白云区、从化... 目的了解广州市儿童的就医行为,探讨影响儿童就医行为的因素,以期引导儿童家长建立正确的就医模式。方法根据广州市行政区划图,将广州市分为3个区域,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在3个区域中各抽取1个区/县级市,最终选取了海珠区、白云区、从化区,在这3个区内的儿童主要聚集地(公园或学校门口)采用偶遇式方法抽取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于2014年4—6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广州市儿童就医行为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患一般疾病后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最近一次患病后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及其影响因素等。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05份,有效回收率为80.3%。结果对于"发现儿童患病后一般的处理方式",有689人(占57.2%)选择先观察病情再决定,有417人(占34.6%)选择立即就医,有87人(占7.2%)选择到药店买药治疗,有12人(占1.0%)选择有时间再带儿童就医。不同年龄、从家到最近医疗点时间的儿童患病后,家长选择的处理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近一次儿童患病后,家长首选市级及以上儿童专科医院就诊的有424人(占35.2%),首选基层医院的有374人(占31.0%),首选三甲综合性医院的有208人(占17.3%),首选区级妇幼保健院的有199人(占16.5%)。有无医保、从家到最近医疗点时间不同的儿童患病后,家长首选的医疗机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儿童家长选择首诊机构的前5位因素依次为:离家近或交通便利(56.8%,684/1 205)、医疗水平高(51.6%,622/1 205)、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44.5%,536/1 205)、费用适宜(33.0%,398/1 205)、医疗设备好(29.0%,349/1 205)。结论儿童患病后半数以上的家长会先观察病情再就诊,儿童年龄和从家到最近医疗点的时间可能是儿童患病后家长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儿童患病后家长首诊倾向于儿童专科医院,有无医保和从家到最近医疗点的时间可能是家长选择首诊机构的影响因素;离家近或交通方便、医疗水平高是家长选择首诊机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就医行为 影响因素 广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