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nity and Diversity——A Study of Australian Multiculturalism
1
作者 丁启红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年第4期103-104,共2页
Australia is a country characterized by huge inflows of migrants. In response to the demographic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scenes,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has adopted the policies of... Australia is a country characterized by huge inflows of migrants. In response to the demographic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scenes,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has adopted the policies of Assimilation, Integration, and Multiculturalism to tackle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thnic groups and the mainstream society. This essay argues that multiculturalism, the principle on which the authorities base their policies in regard to migrant issues, is shifting its focus and trying to locate a sound combination between diversity and unity. Consequently, Multiculturalism is now in the service of building a unified nation and nationalism is its ultimate ide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ULTURALISM unity diversity NATIONALISM
下载PDF
Unity and Diversity of Responses to Xenobiotics in Organisms
2
作者 POONAMKAKKAR FARHATN.JAFFERY P.N.VISWANATH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52-366,共15页
A conceptual treatment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oxicosis by diverse agents in different tissues indicate a likely unspecific, common, central process in addition to specific precipitating factors ... A conceptual treatment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toxicosis by diverse agents in different tissues indicate a likely unspecific, common, central process in addition to specific precipitating factors acting on a particular site in a cascade of events. Free radicals, membrane functions and calcium functions appear to be links in the common pathway. Such a central mechanism could be interrelated with immunological defenses as well as genotoxic changes at different sites, suggesting parallel or related evolution of these antistress mechanisms. Many radical scavengers, antioxidants, membrane stabilizers,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and calcium modulators have proved beneficial either in reducing toxic impact, delaying the development of lesions or even reversing the effects. Similarly, recent evidences show that some immunomodulators can act as antioxidants and antigenotoxicants. Thus, the status of body defenses which may vary from one individual to the other have a role in deciding the effects under the same quantified risks with varying relative responses. Whether mod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defenses against stress could help in developing prophylactic measures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y and diversity of Responses to Xenobiotics in Organisms
下载PDF
从乡土中国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迈向一种文化转型视角的差异性共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旭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2,共14页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 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与改变,可以基于一种内外关系的结构性改变而做一种细致的考察。这种改变有着其自身的内力和外部压力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内力的作用来自于作为原点参照的乡土中国长期模式的存在,在其背后有着一种文化理解意义上的根基于土地束缚的存在,但这种束缚却并非一种所谓超稳定结构的存在,而是有着其自身自我适应性的结构性调整,通过迫不得已离开土地的选择而实现生计依赖上的自我转变和适应。这里会真实面对一种乡土中国其自身所固有的封闭与开放的循环,并通过多元一体的动态模式实现其自身多样性和一体性之间的平衡。由现代性冲击所带来的中国转变,要求在现代民族国家之上从一种创造性转化的意义中去构建追求一体性存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便要求一种基于文化转型的策略性应对,这同时也将是文化、艺术以及遗产之类的存在向度重新回归于大众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一种自我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文化转型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路径探赜——基于对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分析
4
作者 李文斌 郑萍萍 韩玉芳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要求,特别是“多样性”的理论要求为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现类型教育特色提供了理论遵循。文章依托“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提出了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内涵,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要求,特别是“多样性”的理论要求为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现类型教育特色提供了理论遵循。文章依托“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提出了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内涵,并分析了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现实需求:既是提升思政课适应性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的题中之义。据此提出高职思政课需要通过兼顾育人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企业平台来实现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类型教育特色 统一性 多样性
下载PDF
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面向现代国家的人类学知识生产议题——以博厄斯学派国族研究为中心的讨论
5
作者 何明 张方亮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1,共12页
人类学的学术研究自20世纪初期开始从初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向,围绕国家建设和国族建设进行知识生产,其中的重要议题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通过梳理、分析和反思最早有组织地转向现代社会的人类学家群体——博厄斯学... 人类学的学术研究自20世纪初期开始从初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向,围绕国家建设和国族建设进行知识生产,其中的重要议题就是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通过梳理、分析和反思最早有组织地转向现代社会的人类学家群体——博厄斯学派关于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关系议题研究,运用人类学学科范式调查研究多民族国家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及其统一性整合,抽绎出影响整合差异性以形成统一性过程的文化与政治、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等关键性因素,能够为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建构中国民族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提供比较和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文化统一性 博厄斯学派 知识生产
下载PDF
从商代青铜文明区域艺术交流看华夏“多元一体”文明的雏形
6
作者 程雅娟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1期4-14,共11页
“中国图像传播史”的重点在于“传播”,对“图像传播”的研究能使图像史研究的缝隙形成链接,建立完整科学的中国图像研究史。“多元一体”是从文化共同体角度解读中华文明形成历程的重要理论。本文对商代青铜文明的长江中游的新干大洋... “中国图像传播史”的重点在于“传播”,对“图像传播”的研究能使图像史研究的缝隙形成链接,建立完整科学的中国图像研究史。“多元一体”是从文化共同体角度解读中华文明形成历程的重要理论。本文对商代青铜文明的长江中游的新干大洋洲、古蜀文明、黄河流域殷商文明出土典型文物进行比较,寻找三者之间的造型观念、纹饰系统、工艺技术等领域的关联与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三星堆 殷商 新干大洋洲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宋辽关系史研究述评
7
作者 宋卿 王晓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宋辽关系在10至12世纪初东北亚政治格局中占据主流地位,是宋史与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21世纪以来,宋辽关系史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主要集中在宋辽和战、交聘制度、经济与文化交往交流以及政治关系格局等方面。综合来看,学者们在对相... 宋辽关系在10至12世纪初东北亚政治格局中占据主流地位,是宋史与辽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21世纪以来,宋辽关系史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主要集中在宋辽和战、交聘制度、经济与文化交往交流以及政治关系格局等方面。综合来看,学者们在对相关史料进一步发掘和利用的基础上,对宋辽双方的战略调整、边界交涉、使臣群体等问题予以关注,推动研究走向细致具体;将宋辽关系置于多民族政权并立的背景下进行探讨,拓宽了宋辽关系史研究的视角。但值得注意的是,重复性研究还是不同程度存在,具体研究又多聚焦于北宋一方,对辽朝交聘制度的运行机制、辽朝对北宋的边防策略等问题有所忽视,尚有待深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以来 宋辽关系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策略
8
作者 刘刚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7期156-160,共5页
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的研究对于推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具有特殊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学界对此的相关讨论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怎么译”等技术层面上。少数民族文化英译需要跨越更多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从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进行研究... 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的研究对于推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具有特殊的学术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学界对此的相关讨论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怎么译”等技术层面上。少数民族文化英译需要跨越更多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从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该文从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跨文化传播效果出发,运用受众中心理论、文化翻译理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理论对少数民族文化英译问题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指出应拓展少数民族文化英译范围,构建少数民族文化英译平台,搭建英译团队,根据具体翻译实践的目的采用以深度翻译为主的多种翻译策略,以此提升少数民族文化英译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翻译 跨文化传播 受众中心 文化翻译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下载PDF
董仲舒“大一统”理论与“中国式”国家治理 被引量:2
9
作者 臧明 顿一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大一统”作为一个术语出现,肇始于《春秋公羊传》对“元年春王正月”的诠释。董仲舒以改正朔为契机,通过“大一统”理论重塑政治的合法性、重组儒学的价值观、重构社会秩序,不仅论证了汉帝国的受天命承正统,还逐渐使儒家的道德律令成... “大一统”作为一个术语出现,肇始于《春秋公羊传》对“元年春王正月”的诠释。董仲舒以改正朔为契机,通过“大一统”理论重塑政治的合法性、重组儒学的价值观、重构社会秩序,不仅论证了汉帝国的受天命承正统,还逐渐使儒家的道德律令成为国家与民众认可的“礼仪标识”,促成了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形成,为后世开创了治国理政的典范。从“夷夏之辨”到“夷夏若一”,公羊经师根据时代之变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损益阐释,而王朝的更迭则使“大一统”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一环,并不断拓展到了信仰世界、社会治理、文化认同等领域,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整合。这既保证了中国的持续一统,亦体现了“和而不同”“华夷一统”“多元一体”等治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大一统 夷夏 多元一体 中国式国家治理
下载PDF
生态环境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中的作用
10
作者 崔璨 崔明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兴盛得益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从更新世早期开始的...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兴盛得益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从更新世早期开始的温暖气候,其发展则与更新世中期的“气候适宜期”密切相关:中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和南方稻作农业均起源于距今10 000年前后的全球气候变暖期,鼎盛于“气候适宜期”(如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等),形成了“满天星斗”的格局;距今4000年左右的全球降温事件,不仅促进了夏王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也使得游牧业从种植养殖业中分裂出来;随后的四次寒冷期(西周寒冷期、东汉魏晋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及明清寒冷期),大量人口向南向东迁徙,加速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尤其是极端的寒冷期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并建立新的王朝,这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华民族一体化格局的进程。寒冷期过后的温暖期改善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口向西转移,这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东西部的一体化格局;作为自然地理的“走廊”,不仅是众多民族人口迁徙的历史地理通道,也是连接中华民族多元区域之间的纽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文化因素,特别是“大一统”思想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延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因素与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生态环境 气候变迁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欧洲多语教育环境下的中文教育发展空间
11
作者 戴曼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3,共11页
在欧洲多语教育语境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在阐述欧洲尤其是欧盟语言政策、语言教育政策及其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文教育在欧洲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欧洲国家普遍遵循多语教育原则,将母语、现代欧洲语言、其他语言包含现代欧... 在欧洲多语教育语境下,国际中文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文章在阐述欧洲尤其是欧盟语言政策、语言教育政策及其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中文教育在欧洲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欧洲国家普遍遵循多语教育原则,将母语、现代欧洲语言、其他语言包含现代欧洲语言、古典欧洲语言、非欧洲语言分为3个层级,优先发展欧洲语言教育。实践结果是英语在欧洲外语教育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占比较低,中文处于语言教育的第三层级,或者外语教育的第二层级。由于欧洲国家的外语教育决策主要由地方政府和学校负责,政策表现出多样性。中文教育通过机构层面的合作走自下而上的路径,有机会在第三层级占据领先地位,甚至可能进入第二层级,成为首选的非欧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多语教育 多样性 统一性 国际中文教育 语言政策
下载PDF
旧识、新知与共同体叙事:清代文本中的“文成公主”书写
12
作者 何文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清代以前,“文成公主”书写主要以“唐蕃和亲”历史事件为中心略载于各朝史籍,随着更多清人入藏并撰著,文成公主“西域成圣”的藏地新知开始在汉文文本中流传。文章通过清人志书、诗赋、游记等,论述其在不同时期的书写呈现,从其对内地... 清代以前,“文成公主”书写主要以“唐蕃和亲”历史事件为中心略载于各朝史籍,随着更多清人入藏并撰著,文成公主“西域成圣”的藏地新知开始在汉文文本中流传。文章通过清人志书、诗赋、游记等,论述其在不同时期的书写呈现,从其对内地史籍、“藏人云”与藏文史籍内容陈述中,可以窥见书写者主体在清朝治藏影响下历时性的藏地见闻与感知重构。变化发展的文本书写,呈现出清人对内地与藏地多元文化的并蓄兼收与情感交融,这一时期“文成公主”的书写,实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共同体叙事 文成公主 多元一体
下载PDF
毛泽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造性探索及其启示
13
作者 刘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7,共13页
从对“中华民族”概念做出深邃的马克思主义诠释,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结构化系统性塑造,再到对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进行先行先试,毛泽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探索。他的探索既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从对“中华民族”概念做出深邃的马克思主义诠释,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结构化系统性塑造,再到对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进行先行先试,毛泽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探索。他的探索既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学说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自觉及实践结晶,也是原则性与发展性、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辩证统一。这对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有着深刻的方法论启迪,为接续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提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及路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 启示
下载PDF
五代十国之十国音乐考——兼论五代十国“多元一体”音乐文化格局的形成
14
作者 韩启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5-87,共13页
十国是指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的多个地方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南吴、闽国、吴越、南楚、南汉、南平、南唐、北汉,这10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或承前后继,或并行发展。十国时期是唐宋社会继代变革的中间地带和音乐文... 十国是指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的多个地方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南吴、闽国、吴越、南楚、南汉、南平、南唐、北汉,这10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或承前后继,或并行发展。十国时期是唐宋社会继代变革的中间地带和音乐文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其音乐文化发展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共性,与同一时期的中原五代的音乐具有显著的共性与差异。综合关于“五代音乐”和“十国音乐”的研究来看,在短暂的时间轴和复杂的空间区域分布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政权的音乐在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中,汉魏至隋唐的核心音乐文化特征一直在绵延不绝地继替发展——这个从“多元”到“一体”的融合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 十国音乐 音乐机构 多元一体
下载PDF
费孝通中华民族观的形成发展与当代价值
15
作者 王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6,共8页
费孝通中华民族观是费孝通在长期研究和调查基础上提出,并且不断阐释的关于民族的观点。从长时段的学术史视角来看,其学术渊源与费孝通早年学术思想形成、自我学术反思密切相关,也源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民族历史转向、民族调查研究经... 费孝通中华民族观是费孝通在长期研究和调查基础上提出,并且不断阐释的关于民族的观点。从长时段的学术史视角来看,其学术渊源与费孝通早年学术思想形成、自我学术反思密切相关,也源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民族历史转向、民族调查研究经历。我国多民族交错杂居现象,促使费孝通从单一民族研究的束缚中跳脱出来,转而将民族理论研究提升到对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探索层面。费孝通中华民族观的学术研究将来需要进一步重视多民族交往关系的历史过程阐释与田野调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中华民族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之传承与创新
16
作者 石超 王景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7-106,共10页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所赋予的独特根基。中国共产党通过抽象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合理要素,发掘传统要素的隐含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所赋予的独特根基。中国共产党通过抽象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合理要素,发掘传统要素的隐含意义,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最终形成了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的五大特征。具体讲,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对“广土巨族”的“大一统”治国理念的扬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对“以民为本”“重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扬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对“廪实知礼”“惟勤尚雅”的重德理念的扬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理念的扬弃;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对“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大同思想的扬弃。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确立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 广土巨族 民本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
下载PDF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理念与视角——国家与民族 共时与历时 被引量:3
17
作者 项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88-99,共12页
对于边地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应建立传统国家用乐民间积淀的研究视角。在对当下少数民族音乐活态进行考察认知的同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将国家用乐对区域和民族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相结合;从国家礼乐制度下功能性用乐类型以及礼、... 对于边地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应建立传统国家用乐民间积淀的研究视角。在对当下少数民族音乐活态进行考察认知的同时,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将国家用乐对区域和民族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相结合;从国家礼乐制度下功能性用乐类型以及礼、俗两条主导脉络理念认知,把握国家观念下不同民族音声技艺形态整体一致性下的区域丰富性,认知传统国家制度下职业乐人承载体系的相通性对区域民族音声技艺形态之影响。从一体多元意义上把握国家在场,会更加深化对华夏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理念与视角 国家与民族 共时与历时 系统性认知 一体多元
下载PDF
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几个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建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7,共9页
坚持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知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性的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经验。主要就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其一,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观,认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是... 坚持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知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性的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经验。主要就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其一,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观,认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一个发展过程,其源头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展、成熟,作为方法论有其基本要求和内容。其二,关于中华民族的内涵与外延,其内涵具体表现为内部的基础性稳定性结构、多元性多样性结构、同质性共同性结构、自调性自保性自立性结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外延则包括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与当代中国56个民族。其三,关于中华民族产生、形成的时间,提出中华民族形成于“三代”时期,即“华夏族”,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内在的基本结构已逐渐发育、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已初步具备。第四,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多元一体”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形成了多元性与一体性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及并行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观 中华民族 三代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从商路地域差异看民国晋商服饰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惠娥 方凌云 贾蕾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134,共7页
民国晋商商路发达,其服饰受各地域经济文化、民俗风尚等影响,形成了多样的艺术特征。文章从民国晋商涉足的三晋地区、蒙中地区、江南地区入手,分析各区域晋商的服饰特色,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研究认为,源起于三晋地区的晋商服饰是黄... 民国晋商商路发达,其服饰受各地域经济文化、民俗风尚等影响,形成了多样的艺术特征。文章从民国晋商涉足的三晋地区、蒙中地区、江南地区入手,分析各区域晋商的服饰特色,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研究认为,源起于三晋地区的晋商服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典型例证,通过恪守当地服饰保守简朴的特征,对儒商观念的信仰进行物化表达。蒙中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晋商服饰根据环境决定形象差异,利用服饰表明身份符号,以便快速融入当地商贸环境并突破群体界限,寻得异乡文化认同,构建出多元一体、守随并蓄的民俗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服饰 地域差异 “一带一路”倡议 文化认同 多元一体 民俗文化
下载PDF
从欧洲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看欧盟及其前景
20
作者 严双伍 徐遐舒 《学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9期77-86,共10页
近年来伴随着欧盟遭遇诸多危机,国际上出现了不少唱空唱衰欧盟的声音。如何判断欧盟的未来前景,不能仅从欧盟目前所处的困境出发,而需要审视欧洲一体化更深层次的文明因素。欧洲文明的统一性孕育了一体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多样性决定了一... 近年来伴随着欧盟遭遇诸多危机,国际上出现了不少唱空唱衰欧盟的声音。如何判断欧盟的未来前景,不能仅从欧盟目前所处的困境出发,而需要审视欧洲一体化更深层次的文明因素。欧洲文明的统一性孕育了一体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多样性决定了一体化道路的曲折性,欧盟的韧性具有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文明 统一性与多样性 欧洲一体化 欧盟韧性 未来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