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vil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Governance and Ownership System——Evidence fro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1
作者 龙登高 伊巍 王正华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5期81-95,共15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ridge council and free ferry services as the private organizer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uncovers the legal entity ownership system and governance model w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ridge council and free ferry services as the private organizers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uncovers the legal entity ownership system and governance model with China's native origin, and reveals th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wnership by legal entities in China's traditional era. Bridge councils and free ferry services are non-profit and non-government public-interest institutions, whose members were elected by local communities. These council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fundraising, construction,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ey adopted open and transparent management procedures and could coordinate cross-jurisdictional affairs and mediate disputes. They possessed independent assets such as lands and fund reserves, and such exclusive legal-entity ownership received protec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under the laws. Such form of legal-entity ownership provided the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ans, temples, charitable groups, academies of classical learning, and various associations and societies. These self-organizing groups demonstrate remarkable mobiliz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institutional creativity of civil society in traditional China. They served as a link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ommunities and played a unique and active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facilities OWNERSHIP by LEGAL entities CIVIC organizations governance structure social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下载PDF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阈下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失衡及其重塑
2
作者 高艺霞 王小语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8,共11页
社会心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心理基础,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有效消解当代中国基础社会心态失序的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与社会心态之间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人民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是构建社... 社会心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心理基础,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有效消解当代中国基础社会心态失序的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与社会心态之间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人民性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属性,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一环,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建设的实践指向,社会治理共同体与基层社会心态秩序建设的逻辑耦合,具有本质相关性、整体联动性、互构共生性,为推动构建良好基层社会心态秩序提供了重要学理支撑。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存在因发展成果共享不足带来基层社会心态失序、“陌生人社会”带来基层社会信任危机、社会治理主体单一导致社会参与意识淡薄、基层社会心态圈层化催生群体极化现象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并阻碍着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和成效。因此,亟须完善社会心态失衡的疏导机制、利用数字化手段建设社会信任、激化社会心态治理的多元参与、整合多方资源打破社会心态圈层,切实推进和谐社会心态秩序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心态秩序 基层治理
下载PDF
服务与空间融合: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优化路径
3
作者 王佃利 徐静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8,205,共14页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 基层治理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精准切口,承载着治理重心下移的时代任务与人民期待。在基层场域实现服务与空间的融合,不仅为社区服务碎片化、空间布局分散化、邻里关系淡漠化等难题提供了破题思路,更是明确了以空间承载服务、将服务嵌入空间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建设方向。以青岛市李沧区新时代邻里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过程为例,可归纳出“空间设施改造—服务持续嵌入—邻里精神培育”的动态优化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党建引领、资源联结、共识培育的融合机制,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提供了规范化、可推广的解释机制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空间治理 基层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合作与创新: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G省J市A协会的个案研究
4
作者 范斌 闭珎尔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1,共12页
针对社会组织研究传统范式中过度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与环境之间“二元对立”的倾向,文章以G省J市A协会为个案,试图从合作博弈和创新理论的双重视角,通过对其转型发展过程的系统考察,阐明合作与创新对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针对社会组织研究传统范式中过度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与环境之间“二元对立”的倾向,文章以G省J市A协会为个案,试图从合作博弈和创新理论的双重视角,通过对其转型发展过程的系统考察,阐明合作与创新对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研究发现,A协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草根组织”成功转型为当地发展势头强劲的志愿服务机构,关键在于它主动选择了合作与创新的行动策略。通过这一典型案例发现,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合作行为在中国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使之能够被纳入国家治理的总体框架而得以有效地实现;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创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强大的实践主体,加之创新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特征,使之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更大可能性和可行性。因此,坚持合作与创新“两条腿走路”,是社会组织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国家治理 基层治理 治理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村域社会资本与农村老人的社区治理参与
5
作者 聂建亮 陈博晗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3,共13页
基于对全国11个省份1137位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从村域社会网络、村域信任和村域规范3个维度考察了村域社会资本对农村老人社区治理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村域社会网络、村域信任和村域规范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人的社区治理参与,且这一... 基于对全国11个省份1137位农村老人的问卷调查,从村域社会网络、村域信任和村域规范3个维度考察了村域社会资本对农村老人社区治理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村域社会网络、村域信任和村域规范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村老人的社区治理参与,且这一结果具有稳健性。村域社会网络、村域信任和村域规范对农村老人社区治理参与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年龄和政治身份的群体差异,特别是村域社会资本的各个维度仅显著影响了非党员群体的社区治理参与,而对党员群体的影响不显著。研究进一步发现,村域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公平感提升和支持获得状况改善影响农村老人的社区治理参与。要发挥村域社会资本的作用,须打造社区参与平台及空间,为积累村域社会资本提供土壤;还须通过培育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促进村域社会资本的积累,延续村域社会资本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社会资本 农村老人 社区治理参与 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的意义解析与路径探索
6
作者 马德浩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36,共8页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政府在科层制体系内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管理流程再造的创新性举措,其普及程度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呈现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的趋势。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有助于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重心下移,有助于强化...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政府在科层制体系内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管理流程再造的创新性举措,其普及程度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呈现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的趋势。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有助于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管理重心下移,有助于强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多部门协同,有助于改善公共体育服务供需错位问题,有助于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监评分离”;然而,其实践层面也可能引发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的形式化问题,呈现公共体育服务管理的新碎片化状态,挤压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空间,弱化社区自治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上的作用。公共体育服务融入基层网格化管理的路径主要包括将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场地纳入网格化管理的资源库,将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嵌入网格化管理的联动中心,将体育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吸纳进网格化管理的合作框架,将社区自治与网格化管理有机衔接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体育服务 网格化管理 基层政府 全民健身 体育社会组织
下载PDF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下的基层图书馆产学研深度合作共生生态研究——以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为例
7
作者 崔旭 唐文意 《新世纪图书馆》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论文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结合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案例,在外部性理论和三螺旋理论基础上,构建政府—社会力量—大学产学研深度合作共生生态模型,分析以三螺旋嵌套结构为核心,社会外部性、治理外部性、学科外部性相互作用的共... 论文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结合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案例,在外部性理论和三螺旋理论基础上,构建政府—社会力量—大学产学研深度合作共生生态模型,分析以三螺旋嵌套结构为核心,社会外部性、治理外部性、学科外部性相互作用的共生机理。研究发现,基层图书馆产学研深度合作共生生态在实践场域具有延伸价值,也是图书馆学专业通过实践推进理论创新的一条新途径。但应注意一些问题,需建立权责清晰的互惠互补机制;构建产学研深度合作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取得深度合作共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图书馆 政府购买 社会力量 共生生态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社区治理共同体公共精神的重塑
8
作者 刘珊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要求以公共精神维系治理主体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是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然而,现代社会的个人本位原则削弱了共同体的价值和整体性的公共精神。本文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 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要求以公共精神维系治理主体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公共精神和共同体是一种双向互构的关系。然而,现代社会的个人本位原则削弱了共同体的价值和整体性的公共精神。本文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通过溯源西方国家文化环境中生长出的公共精神经典理论,从中国传统社会中寻找公共精神的基础根基,分析和重塑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契约型公共精神。与此同时,不断重组和演化的新型社区共同体又为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提供新的载体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共同体 公共精神 有机团结
下载PDF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问题及其应对——以河南省为例
9
作者 李三辉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奋进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需要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运行基础。然而,新形势下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面临思想认识不到位、有机融合不够、治理作... 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奋进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需要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运行基础。然而,新形势下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面临思想认识不到位、有机融合不够、治理作用发挥不强、工作机制尚待优化等问题,必须通过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领导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建构“一核多元”的治理主体格局,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新图景的日益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基层社会治理 实践
下载PDF
基层检察视域下诉源治理路径的探寻与完善
10
作者 吴超云 张淑芳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61,共10页
作为司法机关和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在诉源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取得诉源治理的更大成绩,从基层检察机关的视角来看,需要从诉源治理的时代要求出发,在司法办案过程中立足自身职能定位,以积极能动的姿态... 作为司法机关和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在诉源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取得诉源治理的更大成绩,从基层检察机关的视角来看,需要从诉源治理的时代要求出发,在司法办案过程中立足自身职能定位,以积极能动的姿态,贯彻诉源治理理念,从不同角度以创新发展的思维和务实的措施,探寻与完善检察建议、公开听证、案例指导、数字检察、公益诉讼等路径,提升诉源治理效能,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社会对抗,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为推进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源治理 社会治理 源头治理 基层治理
下载PDF
社工站嵌入基层治理的实践反思及优化路径
11
作者 马东东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
当前时代背景下,社工站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且经过各地的探索逐步形成岗位聘任模式、服务购买模式和混合模式。西部欠发达地区社工站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存在数量达标,质量堪忧;缺乏人才,服务碎片化;多元治理主体并未形成合力等不足。... 当前时代背景下,社工站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且经过各地的探索逐步形成岗位聘任模式、服务购买模式和混合模式。西部欠发达地区社工站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存在数量达标,质量堪忧;缺乏人才,服务碎片化;多元治理主体并未形成合力等不足。为最大化发挥社工站的作用,可以从静态的社工站自身建设及动态地融入基层治理两个维度探索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工站 嵌入实践 基层治理 优化路径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思想及其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价值
12
作者 杨敏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王阳明作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心学为儒学的基本学理,力图通过心学的实学取向对儒学自身的积弊予以克制和纠正,并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儒学的生活日用性、平民大众性,以促使儒学“里落化之”,提升其教化、濡化、涵化的实... 王阳明作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心学为儒学的基本学理,力图通过心学的实学取向对儒学自身的积弊予以克制和纠正,并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儒学的生活日用性、平民大众性,以促使儒学“里落化之”,提升其教化、濡化、涵化的实际功能和效果。王阳明的思考和实践有明显的合理因素,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阳明心学 基层治理 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中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路径——“场域—惯习”框架下J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文光 李心影 李鹏超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行政与自治在长期的博弈中走向耦合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然选择,而实现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路径探析尚不充分。J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践蕴含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行为逻辑,通过构建“场域—惯习”框架分析其作用逻辑发现:行政属性赋能、自... 行政与自治在长期的博弈中走向耦合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然选择,而实现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路径探析尚不充分。J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践蕴含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行为逻辑,通过构建“场域—惯习”框架分析其作用逻辑发现:行政属性赋能、自治属性嵌入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使社区治理场域中“规则”“利益”“关系”场域发生变化,形塑“行政任务对接居民需求”“规范议事协商”“多元联合共治”的惯习。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培育主体“认同归属”“契约责任”惯习,重塑“熟人社区”,形成全方位规范制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本体属性和工作机制为实现行政与自治耦合、推动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行政 自治 场域—惯习 基层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从“村BA”到狮子林桥跳水:社交媒体条件下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的特征、功能及其治理
14
作者 魏颖 耿德伟 邱尔丽 《社会治理》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在网络社交媒体的作用下,我国各地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持续火爆“出圈”。本文以贵州台江县“村BA”及榕江县“村超”、天津狮子林桥跳水等当前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案例为主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以来,在网络社交媒体的作用下,我国各地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持续火爆“出圈”。本文以贵州台江县“村BA”及榕江县“村超”、天津狮子林桥跳水等当前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案例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的典型特征,并从对民众、对社会及其相关领域的外溢影响等角度分析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各地近年来围绕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治理创新的主要经验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最后,本文从更充分发挥好政府、民众等各方能动性、创造性,更好处理秩序和活力的关系,更有效应对和引导社交媒体舆情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不断完善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推动相关活动持续健康发展,为释放经济社会活力打开更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自发性文体活动 基层治理 网络社交媒体
下载PDF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研究
15
作者 许嘉祥 童敏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3期50-60,共11页
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建设阶段,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愈加注重风险管控与生活康复服务的融合,推动服务社会化,以及加强服务衔接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整合服务上面临困难,亟须从实践中探寻整合路径。文章针对深... 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建设阶段,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愈加注重风险管控与生活康复服务的融合,推动服务社会化,以及加强服务衔接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整合服务上面临困难,亟须从实践中探寻整合路径。文章针对深圳市南山区社区精神卫生防治项目展开参与式行动研究,发现在将患者从医院向社区转移接续的过程中,面临整合风险管控与生活康复服务的挑战。而精神卫生防治专职社会工作者作为个案管理员开展整合服务,能够通过日常访视提供人文关怀,与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合作关系,提升服务机制的协调性。其在患者病情复发时,可联动“五位一体”机制及时将患者送院治疗,平时则深入社区生活环境,帮助患者重建生活康复所需的社会支持。这种整合服务的模式不同于传统临床导向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而是基于临床—制度的整合逻辑,更加强调在“社会”维度开展整合,以此回应基层社会治理对以人为本和公共安全的双重要求。该模式扎根于社区生活场景,有助于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整合服务的精细化发展和社区公共安全空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精神障碍患者 社区康复 整合服务 社会工作 个案管理
下载PDF
社团主义视阈下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基层体育治理的综合价值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唐语彤 唐宝清 陈鹏 《武术研究》 2024年第6期149-153,共5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与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在社团主义视阈下,对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社团主义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参与基层体育治理的价值进行总结,进而探索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基层体育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1)社...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与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在社团主义视阈下,对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社团主义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参与基层体育治理的价值进行总结,进而探索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基层体育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1)社团主义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清晰的定义特征与明确的功能价值,且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在认定条件、组织结构及运作职责方面具有明显的社团主义特征。(2)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体育治理过程中体现出赋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改善传统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实践价值、提升公众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社会价值和拓展体育学与多学科研究领域融合的理论价值。(3)立足社团主义,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基层体育治理应重塑基层体育治理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改革创新;打造多元协同治理结构,推动多元主体共建,促进多元主体共治,实现信息责任共享;形成“三治结合”治理体系,将德治、自治、法治深度结合;提升体育组织治理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宣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团主义 枢纽型 体育社会组织 基层体育治理
下载PDF
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基层治理的结构性功能分析
17
作者 韩巧燕 郭艳梅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94-97,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要发生适应性转型与改变。在社会学上,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与改变是个系统互动的过程。传统文化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内涵,其结构性功能则推动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转型改变进程。以传统...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味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必须要发生适应性转型与改变。在社会学上,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与改变是个系统互动的过程。传统文化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内涵,其结构性功能则推动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转型改变进程。以传统文化结构性功能发挥的角度分析农村经济、政治、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系统论证传统文化融入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结构性功能发挥及其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产生的积极性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农村基层 社会治理 结构性功能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赋能国家安全的六个维度
18
作者 赵俊男 《行政与法》 2024年第3期28-39,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不仅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机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社会治理从“社会建设”领域调整为“国家安全”范畴,这并非是内容的简单位移,而是社会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不仅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激发社会活力的重要机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社会治理从“社会建设”领域调整为“国家安全”范畴,这并非是内容的简单位移,而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全方位变迁。我国社会治理效能体现的关键在基层,核心在基层,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视角下主要集中于制度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行动共同体、资源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六个层面。从这六个维度出发探讨国家安全和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二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不断向国家安全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国家安全 共同体 人民性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视野下基层社会治理的功能完善路径
19
作者 张俊霞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数字化转型与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完善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数字化转型要求下放权力并延伸基层治理空间,能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有助于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目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缺乏系统规划、精细程度不够、主体参与不... 数字化转型与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完善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数字化转型要求下放权力并延伸基层治理空间,能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有助于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目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缺乏系统规划、精细程度不够、主体参与不足等功能性问题,据此应从实现全域赋能,推进基层治理与技术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赋能,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多元主体参与,提升共建共治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实践措施,全面提升干部群众数字素养等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基层社会治理 功能完善 共建共治 智能化
下载PDF
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管理——基于三方主体分析框架的考量
20
作者 龚建艳 周义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以购买服务中的购买主体、消费主体、承接主体在需求管理中的主体类型、主体范围和主体作用为依据,可以搭建起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管理的三方主体分析框架。基于该分析框架的考量表明:购买主体应通过建立系统性的信息调查... 以购买服务中的购买主体、消费主体、承接主体在需求管理中的主体类型、主体范围和主体作用为依据,可以搭建起基层政府购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管理的三方主体分析框架。基于该分析框架的考量表明:购买主体应通过建立系统性的信息调查体系、完善需求信息采集的方式方法进行需求调查,通过对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来推进需求整合,通过选择好承接主体、加强监督管理来推动需求满足;消费主体应通过个体化表达和组织化表达进行需求表达,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拓展需求表达渠道来健全需求表达途径;承接主体应通过专业化需求识别、参与式需求识别来精准把握消费主体需求,通过培育承接主体专业化服务能力、注重消费主体需求导向来推进需求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社会力量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购买服务 需求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