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and bed load flux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s of dam-break flow
1
作者 Jia-heng Zhao Ilhan Ozgen +1 位作者 Dong-fang Liang Reinhard Hinkelman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87-294,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dam-break flow over a movable bed. Two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compared: a fully coupled formulation of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with erosion and deposition terms... This paper present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dam-break flow over a movable bed. Two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compared: a fully coupled formulation of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with erosion and deposition terms(a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flux model), and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with a fully coupled Exner equation(a bed load flux model). Both models were discretized using the cell-centered finite volume method, and a second-order Godunov-type scheme was used to solve the equations. The numerical flux was calculated using a Harten, Lax, and van Leer approximate Riemann solver with the contact wave restored(HLLC). A novel slope source term treatment that considers the density change was introduced to the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flux model to obtain higher-order accuracy. A source term that accounts for the sediment flux was added to the bed load flux model to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movement on the momentum of the water. In a onedimensional test case, a sensitivity study on different model parameters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flux model,Manning's coefficient and sediment porosity values showed an almost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bottom change, and for the bed load flux model, the sediment porosity 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sensitive parameter. The cap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both model concepts are demonstrated in a benchmark experimental test case dealing with dam-break flow over variable bed top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water sediment transport Bed load FLUX MODEL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FLUX MODEL Dam break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 Study on Remote Sensing of Suspended Sediment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一梅 徐宿东 林强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2年第3期483-494,共12页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 on remote sensing of suspended sedimen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Xiamen Bay is chosen as the study area. Eleven differe...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 on remote sensing of suspended sedimen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tudy. In this paper, the Xiamen Bay is chosen as the study area. Eleve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model to map suspended sediment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the quasi-synchronous measured sediment data. Based on empirical statistics developed are the conversion models between instantaneous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tidally-average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the conversion models between surface layer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the depth-average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n this basis, the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 integrated model on remote sensing of suspended sediment is developed. By using this model as well as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multi-year average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f the Xiamen Bay are predicte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model prediction and observed data shows that the multi-year average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f studied sites as well as the concentration difference of neighboring sites can be well predicted by the remote sensing model with an error rate of 21.61% or less, which can satisfy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of channel deposition cal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suspended sediment multi-year average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tegrated model Xiamen Bay
下载PDF
荆山水文站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俊材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第5期52-56,共5页
选取荆山水文站2006—2021年16 a共192份实测输沙率及其相对应的单样、断面平均含沙量、水位变幅等资料,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同类测站泥沙测验... 选取荆山水文站2006—2021年16 a共192份实测输沙率及其相对应的单样、断面平均含沙量、水位变幅等资料,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同类测站泥沙测验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单样含沙量 断面平均含沙量 单断沙关系 沙量分级 间测分析
下载PDF
非硬化路面侵蚀产沙规律野外模拟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贞 王文龙 +2 位作者 罗婷 金剑 王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9-83,共5页
为了科学治理非硬化路面水土流失,采用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对非硬化路面侵蚀产沙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坡度不同放水流量与同一放水流量不同坡度条件下,非硬化路面产沙随时间的变化形式均有3种,分别为平缓型、多峰型和单峰型... 为了科学治理非硬化路面水土流失,采用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对非硬化路面侵蚀产沙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坡度不同放水流量与同一放水流量不同坡度条件下,非硬化路面产沙随时间的变化形式均有3种,分别为平缓型、多峰型和单峰型。对同一路面不同观测断面的产沙量分析发现,产沙量沿坡面的空间变化形式分别为波动式减小、逐渐式减小和先增大后减小。、得出平均含沙量与放水流量呈对数相关,产沙率与放水流量、平均含沙量与坡度、产沙率与坡度均呈直线相关。以期为非硬化路面的水土流失预测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 侵蚀 经流 非硬化路面 平均含沙量 产沙率 坡度
下载PDF
长江上游主要支流水沙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正成 毛海涛 +2 位作者 申纪伟 唐鑫 陈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的水沙特性是决定长江泥沙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乎三峡水库的合理运行,关系着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生态平衡.本文基于2002—2016年期间,长江主要支流设置的桐子林、高场、北碚、武隆4所重要控...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乌江的水沙特性是决定长江泥沙变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乎三峡水库的合理运行,关系着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生态平衡.本文基于2002—2016年期间,长江主要支流设置的桐子林、高场、北碚、武隆4所重要控制性水文站水文泥沙监测资料,深入系统地探讨水文泥沙参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借助统计软件SPSS进一步分析水文泥沙参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序上,各支流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降低22.57%~91.54%,年径流量雅砻江、岷江和乌江增大3.28%~17.96%,嘉陵江降低1.58%;嘉陵江和乌江的中值粒径增大50%~80%.水电站的修建导致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中值粒径、年输沙模数降低5%~79.34%;强降雨、滑坡、塌方、泥石流、溃坝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诱发滑坡和向河道倾倒土石体致使年均含沙量、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增大20%~702.94%.参数间相关性由强到弱排序为年均含沙量和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年径流量和年均含沙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年均含沙量和中值粒径,中值粒径和年输沙量/年输沙模数,以及年径流量和中值粒径.研究成果将为长江支流梯级电站的规划设计、三峡水库的合理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支流 年径流量 年均含沙量 年输沙量 年输沙模量 中值粒径
下载PDF
流域年均含沙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7
6
作者 彭清娥 刘兴年 曹叔尤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79-83,共5页
本文引入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模型对流域产沙进行了定量研究 .针对小流域的土壤、地质、地貌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当稳定的特性 ,选取采伐面积、采伐量、降雨量和年均径流量这四个代表植被、气候的主要因子对流域年均含沙量进行了建... 本文引入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模型对流域产沙进行了定量研究 .针对小流域的土壤、地质、地貌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当稳定的特性 ,选取采伐面积、采伐量、降雨量和年均径流量这四个代表植被、气候的主要因子对流域年均含沙量进行了建模预测 .建模结果表明采伐面积、采伐量对流域产沙具有较强的延迟效应 ,得出的BP网络模型不仅拟合精度高 ,而且预测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BP网络模型 流域 年均含沙量
下载PDF
不同鳃片间距下的分离鳃内部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7
作者 陶洪飞 邱秀云 +2 位作者 李巧 谭义海 王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189,共7页
为研究鳃片间距对分离鳃的速度场及泥沙分布特性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层流模型和欧拉模型,运用Phase Coupled SIMPLE(PC-SIMPLE)算法,对不同鳃片间距下分离鳃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静水沉降的三维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 为研究鳃片间距对分离鳃的速度场及泥沙分布特性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中的层流模型和欧拉模型,运用Phase Coupled SIMPLE(PC-SIMPLE)算法,对不同鳃片间距下分离鳃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静水沉降的三维数值模拟。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速度场和含沙量分布特性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鳃片间距下,分离鳃内部的速度场分布规律有所不同,鳃片间距越大,速度流场受到来自泥沙通道中的泥沙流与清水通道中的清水流影响就越大;鳃片间距越小,分离鳃的沉淀效果越好。以泥沙平均速度和清水平均速度作为考核指标,同时考虑分离鳃内部的流场特性、水沙分离效果与制作分离鳃的成本,则最佳鳃片间距为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鳃 鳃片间距 数值模拟 速度场 平均含沙量
下载PDF
1950~2000年黄河入海水沙的逐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作升 戴慧敏 王开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4,共8页
对 195 0~ 2 0 0 0年的 5 1年黄河经利津水文站入海的逐日水沙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展示了黄河入海水沙的极端情况 ,如洪峰和沙峰等逐渐变少到消失的过程及逐日入海水沙量的变化规律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在黄... 对 195 0~ 2 0 0 0年的 5 1年黄河经利津水文站入海的逐日水沙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展示了黄河入海水沙的极端情况 ,如洪峰和沙峰等逐渐变少到消失的过程及逐日入海水沙量的变化规律 ,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在黄河年均入海水沙锐减的背景下 ,2 0世纪 90年代日均流量 <5 0 0m3 /s的天数增加到了是 2 0世纪 5 0年代的 3倍多 ;>2 0 0 0m3 /s的洪季流量由初期频发至 1997年消失 ;>40 0 0m3 /s的洪峰流量自 1989年以后消失 ;>60 0 0m3 /s的洪峰流量从 1986年就不再发生。 >5 0 0t/s的日均输沙率 (4 3 .2× 10 6t/d的沙峰 )都出现在 1989年以前 ;>70 0t/s的日均输沙率 (60 .5× 10 6t/d的沙峰 )出现在 1977年以前 ;含沙量 >80kg/m3 的历时和可能产生异重流的含沙量天数都逐步减少。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基本不存在大洪灾及由沙峰造成的河口河道快速堆积而使河流改道现象 ,引起这些变化的因素除降雨外主要为流域耗水量不断增加及大中型水库的建成运用等 ,黄河入海水沙的这种锐减及水沙峰的极端情况都会对河口演变和河口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流量 日均输沙率 含沙量
下载PDF
垂向平均含沙量计算方法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董德信 李瑞杰 +2 位作者 陈波 张文虎 潘锡山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68,共4页
从2种悬沙垂向分布公式出发,结合对数流速分布公式,导出2种常见垂向平均含沙量计算方法的比值关系表达式。讨论了2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两者不一定相等,比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当近底相对水深稍大(如大于0.01)时加权平均含沙量小于... 从2种悬沙垂向分布公式出发,结合对数流速分布公式,导出2种常见垂向平均含沙量计算方法的比值关系表达式。讨论了2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两者不一定相等,比值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当近底相对水深稍大(如大于0.01)时加权平均含沙量小于算术平均含沙量,与实际相符;2种垂向平均含沙量的差异主要由悬沙及流速垂向分布不均匀性引起。对2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平均含沙量 加权平均 算术平均 悬浮指标 近底相对水深
下载PDF
流域年均含沙量BP模型问题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彭清娥 曹叔尤 +2 位作者 刘兴年 黄尔 李昌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54,共4页
本文在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流域年均含沙量进行多因素建模过程中 ,对BP算法进行了改进。在学习速率 η的选取上引进了一维搜索法 ,解决了人工输入 η时 ,若 η值过小 ,收敛速度太慢 ,η值过大 ,又会使误差函数值振荡 ,导致算法不收... 本文在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流域年均含沙量进行多因素建模过程中 ,对BP算法进行了改进。在学习速率 η的选取上引进了一维搜索法 ,解决了人工输入 η时 ,若 η值过小 ,收敛速度太慢 ,η值过大 ,又会使误差函数值振荡 ,导致算法不收敛的问题。建模实践表明 ,改进后的BP算法可能使网络误差函数达到局部极小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算法 学习速率 年均含沙量 一维搜索法 拟合精度
下载PDF
黄河下游洪水冲淤特性及高效输沙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小平 李勇 曲少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73,共3页
以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为基础,对洪水冲淤特性及高效输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洪水平均流量大于2 000 m3/s后,排沙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洪水平均含沙量的大小;②输沙水量与排沙比的关系因含沙量的不同而分带分布,同一含沙量级洪... 以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为基础,对洪水冲淤特性及高效输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洪水平均流量大于2 000 m3/s后,排沙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洪水平均含沙量的大小;②输沙水量与排沙比的关系因含沙量的不同而分带分布,同一含沙量级洪水的输沙水量随着排沙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排沙比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排沙比的增大,输沙水量不再明显减小;③可以用平均流量为3 200 m3/s、平均含沙量为65 kg/m3的水沙搭配来代表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洪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比 高效输沙洪水 冲淤特性 平均流量 平均含沙量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洪水期断面调整对过洪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申冠卿 曲少军 +1 位作者 张原锋 龙毓骞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38,共6页
水位表现是水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客观反映。对于不同的河流二者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一般河流 ,河床变形不显著 ,水位主要依赖于流量的大小而变化 ;而像黄河这样的多沙河流 ,周界变化迅速 ,尤其是洪水期 ,槽冲滩淤 ,涨冲落淤 ,断面... 水位表现是水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的客观反映。对于不同的河流二者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一般河流 ,河床变形不显著 ,水位主要依赖于流量的大小而变化 ;而像黄河这样的多沙河流 ,周界变化迅速 ,尤其是洪水期 ,槽冲滩淤 ,涨冲落淤 ,断面调整对水位影响很大。文中从定性到定量对中低含沙量的各级洪水 ,主槽冲刷对过洪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成果对防洪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洪水期 主槽 断面调整 过洪能力 水位 水流 河床 冲淤变化
下载PDF
基于ABC-BP神经网络的年均含沙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加璐 杨奉广 《吉林水利》 2020年第12期5-7,12,共4页
准确的含沙量预测对于河道的治理以及防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测数据,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针对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缺点,采用人工蜂群算法对权值、阈值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初始权值、阈值,建立了基于ABC-BP的含沙量预测... 准确的含沙量预测对于河道的治理以及防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测数据,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针对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缺点,采用人工蜂群算法对权值、阈值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初始权值、阈值,建立了基于ABC-BP的含沙量预测模型。在训练样本中,拟合精度达到了100%;在预测样本中,误差较单纯的BP神经网络有了较大的改善,相对误差最低仅为9.8%,有着较好的预测精度,该方法可为以后定量开展河流含沙量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人工蜂群算法 ABC-BP 年均含沙量
下载PDF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预测乌江流域年平均含沙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集中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共4页
引入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流域产沙进行了定量预测。根据石坝子水文站断面以上乌江流域的土壤、地质、地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当稳定的特性,选取植被覆盖率、年降雨量、年平均流量和年汛期径流量共4个代表植被、气候和水流特性的主... 引入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流域产沙进行了定量预测。根据石坝子水文站断面以上乌江流域的土壤、地质、地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具有相当稳定的特性,选取植被覆盖率、年降雨量、年平均流量和年汛期径流量共4个代表植被、气候和水流特性的主要因子对流域年平均含沙量进行了建模预测。优化得出的BP网络模型不仅拟合精度高,而且预测效果好,这为泥沙方面的定量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石坝子水文站停测泥沙测验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 年平均含沙量 预测 乌江流域
下载PDF
某流域年均含沙量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世龙 杨奉广 《吉林水利》 2022年第8期6-14,共9页
本文运用复杂非线性回归方法,采取量纲归一化方式,选择采伐面积、采伐量、降雨量、年均含沙量、粒径等五种因子,建立了某流域年平均含沙量的预测模型。该复杂非线性回归方法的拟合合格率高达100%;在预测样本中,误差较现存的BP神经网络... 本文运用复杂非线性回归方法,采取量纲归一化方式,选择采伐面积、采伐量、降雨量、年均含沙量、粒径等五种因子,建立了某流域年平均含沙量的预测模型。该复杂非线性回归方法的拟合合格率高达100%;在预测样本中,误差较现存的BP神经网络、BP、PP回归有了较大的改善,相对误差最低仅为0.0128%,有着非常好的精度,该方法可以为以后定量开展河流年均含沙量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年均含沙量 非线性回归 预测
下载PDF
时段平均输沙率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占 马庆云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4-19,共6页
以流量和含沙量在时段内呈线性变化,而输沙率应是二次函数为出发点,用积分的方法推导出时段平均输沙率的计算公式。认为采用这套公式计算日平均输沙率和日平均小于某粒径沙重百分数是合理和实用的,可以提高成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流量 含沙量 时段平均输沙率 计算法 输沙率
下载PDF
流量权重系数法测验悬沙在顺逆流站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北平 梅军亚 +1 位作者 杨劲 王先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99-102,共4页
分析了悬移质取样垂线流量权重法测定断面平均含沙量的原理及应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顺逆流站流量权重系数法推求断面平均含沙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流量~部分流量权重关系数学模型,并对关系曲线的概化应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经官... 分析了悬移质取样垂线流量权重法测定断面平均含沙量的原理及应用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顺逆流站流量权重系数法推求断面平均含沙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流量~部分流量权重关系数学模型,并对关系曲线的概化应用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经官垸站实例验证,顺逆流站采用部分流量权重系数推算断面平均含沙量技术可行,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取样垂线流量权重 断面平均含沙量 异步测验
下载PDF
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时间序列模型和预测
18
作者 邓杰 程宗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7-80,共4页
根据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型识别、定阶、参数估计及适应性检验,建立了一个ARIMA(3,1,2)模型,并对未来杭州湾悬浮泥沙的浓度作了预测.结果表明,ARIMA模型对描述和预测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具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时间序列 悬浮泥沙浓度 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预测
下载PDF
地下水出流单断沙关系的回归分析
19
作者 马丽英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2,79,共5页
阐述回归分析理论,根据南洞口站8年的实测输沙率成果资料作回归分析,从而了解和认识地下水出流的泥沙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分布规律及各垂线单沙与断沙之间的相关系数、回归效果、回归误差的多少。掌握泥沙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工、农业用... 阐述回归分析理论,根据南洞口站8年的实测输沙率成果资料作回归分析,从而了解和认识地下水出流的泥沙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分布规律及各垂线单沙与断沙之间的相关系数、回归效果、回归误差的多少。掌握泥沙的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城市用水,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和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洞口 单断沙关系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湖口水文站单样含沙量取样方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雅蕾 柯莉莉 谢波 《水利水电快报》 2022年第7期38-43,56,共7页
湖口水文站为鄱阳湖出口控制站,属国家级重要水文站,一类精度泥沙测验站。湖口水文站悬移质输沙率传统整编方法为断面平均含沙量过程线法,该方法要求测次较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分析确定单样含沙量取样垂线位置并对单样含沙量-断... 湖口水文站为鄱阳湖出口控制站,属国家级重要水文站,一类精度泥沙测验站。湖口水文站悬移质输沙率传统整编方法为断面平均含沙量过程线法,该方法要求测次较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分析确定单样含沙量取样垂线位置并对单样含沙量-断面平均含沙量关系进行定线检验等,改进了该站传统悬移质输沙率整编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整编方法对悬移质输沙率进行整编的效果较好,满足现行水文整编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样含沙量 悬移质输沙率 断面平均含沙量 湖口水文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