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Newtonian steady shear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waxy crude oil
1
作者 黄树新 陈鑫 +2 位作者 鲁传敬 侯磊 范毓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26-328,共3页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non-Newtonian flow characteristic of a waxy crude oil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rotational parallel-plates rheometer system.The test temperature is about 6.5 ℃ higher than its gel point...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non-Newtonian flow characteristic of a waxy crude oil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rotational parallel-plates rheometer system.The test temperature is about 6.5 ℃ higher than its gel point.The shear stress and viscosity of the waxy crude oil show sophisticate non-Newtonia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hear rate of 10-4-102 s-1,in which the shear str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qualitatively,i.e.stress-up region,leveling-off region,and stress-up region.Th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yielding process in shearing for the waxy crude oil at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which is similar to the yield phenomenon in thixotropy-loop test discussed by CHANG and BOGER.Furthermore,the steady shear experiment after the pre-shear process shows that the stress leveling-off region at low shear rate disappears for the waxy crude oil and the stress curve becomes a monotonic climbing one,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property presenting through yielding stress at low shear rate can be changed by shearing.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axy crude oil presenting at low shear rate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shear viscosity obtained at the shear rate higher than 0.1 s-1.The generalized Newtonian model is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shear-thinning viscosity property of the waxy crude oil at high shear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XY crude oil SHEAR flow non-Newtonian flow GENERALIZED NEWTONIAN model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 of start-up 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 in gelled crude oil by large-scale flow loop 被引量:1
2
作者 崔秀国 艾慕阳 +2 位作者 姜保良 霍连风 张立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67-470,共4页
In order to research start-up 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 mechanism and determine pressure wave speed in gelled crude oil pipelines accurately,experiment of Large-scale flow loop was carried out.In the experiment,start-... In order to research start-up 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 mechanism and determine pressure wave speed in gelled crude oil pipelines accurately,experiment of Large-scale flow loop was carried out.In the experiment,start-up pressure wave speeds under various operation conditions were measured,and effects of correlative factors on pressure wave were analyzed.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mal shrinkage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gelled crude oils ar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on start-up 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these effects can be done by using volume expansion coefficient and structural property parameter of gelled crude oil.A new calculation model of pressure wave speed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Large-scale flow loop 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lled crude oil START-UP pressure wa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 lager-scale flow LOOP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pipelining pours point depressant beneficiated waxy crude oil through China West Crude Oil Pipeline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鸿英 张劲军 +4 位作者 凌霄 黄启玉 林小飞 贾邦龙 李宇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83-487,共5页
Flow properties of waxy crude oils,particularly the beneficiated waxy crude oils,are sensitive to shear history that the crude oil experienced,called the shear history effect.To simulate this shear history effect accu... Flow properties of waxy crude oils,particularly the beneficiated waxy crude oils,are sensitive to shear history that the crude oil experienced,called the shear history effect.To simulate this shear history effect accurately is vital to pipeline design and operation.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our previous that the energy dissipation or entropy generation due to viscous flow in the shear process is a suitable parameter for simulating the shear history effect.In order to further verify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approach,experimental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for three PPD-beneficiated waxy crude oils transported through the China West Crude Oil Pipeline,a most complicated long-distance-crude-oil-pipeline technically and operationally so far in China.The simulations were made by using a stirred vessel and with the energy dissipation of viscous flow as the shear simulation parameter.Comparison between the flow properties of crude oils obtained from field test and experimental simula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 gel points and viscosities from experimental simulation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XY crude oil flow properties SHEAR history effect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下载PDF
海底气液多相流混输管道电伴热的热能节省特性研究
4
作者 王凯 苑世宁 张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29,共9页
针对海底气液混输管道面临的结蜡、胶凝、摩阻过大等流动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热能较为节省的电伴热方式。相对于常见的平台加热方式,基于海管系统总的热平衡原理,采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数学解析式,澄清了影响电伴热... 针对海底气液混输管道面临的结蜡、胶凝、摩阻过大等流动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了热能较为节省的电伴热方式。相对于常见的平台加热方式,基于海管系统总的热平衡原理,采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数学解析式,澄清了影响电伴热热能节省效果的主要因素,证明了电伴热与平台加热在加热能耗方面的优劣,并探明了总传热系数等关键因素对电伴热热能节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确保质量流量、保温措施及出口温度均相同的条件下,电伴热的热耗总是小于平台加热的热耗,具体的热能节省效果仅跟总传热系数、输送距离、管径、质量流速、液相质量分数5个关键因素有关。电伴热相对热耗率与总传热系数和输送距离近似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管径和质量流速近似呈指数式正相关关系,与液相质量分数近似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采用电伴热方式时,由于不需要额外掺水确保管道的“最小安全输量”,在极低输量条件下的热能节省效果将更加显著。本研究成果可为海底气液多相流混输管道电伴热的热能节省特性认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含蜡原油 电伴热 多相流 流动保障 加热能耗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压裂-提采一体化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衍君 王鲁瑀 +3 位作者 刘娅菲 张佳亮 周德胜 葛洪魁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5,共12页
页岩油储层压裂开发中,以远超地层吸收能力的注入速率向储层注入包含各类添加剂的工作液,基本完成了压裂介质一次注入、油井开发全生命周期受益的使命。其中,2个问题尤为关键:1)如何形成均匀展布的裂缝网络,增大裂缝和储层的接触面积、... 页岩油储层压裂开发中,以远超地层吸收能力的注入速率向储层注入包含各类添加剂的工作液,基本完成了压裂介质一次注入、油井开发全生命周期受益的使命。其中,2个问题尤为关键:1)如何形成均匀展布的裂缝网络,增大裂缝和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液体流动效率?2)在形成高效传压传质缝网的基础上,存地压裂液如何提高储层中原油的可动性?压裂和提采一体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思路。为此,阐述了页岩油储层压裂-提采一体化的内涵,归纳了实现压裂-提采一体化的模拟和试验技术;明确了页岩油储层压裂-提采一体化的科学问题:均衡应力压裂形成均匀展布的缝网,提高均布缝网中流体流动与传输的效率,强化基质孔隙中油气的动用。同时,指出了压裂-提采一体化面临的挑战:明确裂缝非均匀扩展导致的压裂井间干扰机理并建立控制方法,形成裂缝中高压流体高效作用于基质孔隙的途径,揭示压裂液-储层-原油相互作用提高原油可动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形成均布的裂缝网络是控制裂缝-基质传压传质及流体流动的基础,通过强化压裂液-储层-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动用赋存于微-纳米孔隙中的原油是核心,将压裂-提采一体化应用于页岩油储层开发是实现经济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贯彻和落实压裂-提采一体化的理念,对页岩油储层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压裂-提采一体化 均衡应力压裂 原油可动性 流体流动
下载PDF
浅析原油计量交接提升改造系统应用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维 石念军 刘相国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原油的交接计量是采油厂生产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在采油厂开发、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计量技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孤东油气集输管理中心对内部原油交接点开展计量技术改造升级,逐步由“体积流量... 原油的交接计量是采油厂生产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在采油厂开发、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计量技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孤东油气集输管理中心对内部原油交接点开展计量技术改造升级,逐步由“体积流量计+实验室化验”向“质量流量计+在线含水仪”转变,以信息化、自动化手段取代原油交接日常人工化验,提高数据准确率,实现贸易交接计量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交接 计量技术 质量流量计 计量效率
下载PDF
基于群体平衡的胶凝原油水力悬浮体系流动特性模拟
7
作者 孙省身 侯磊 +5 位作者 杨琨 刘珈铨 张鑫儒 朱祚良 唐帅帅 周庆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9,共8页
胶凝原油水力悬浮体系流动特性研究是高含水油田实现不加热集输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数值模拟成为复杂流体流动特性研究的有效工具。根据群体平衡模型,引入关键的凝油颗粒碰撞聚并与剪切破碎函数,描述颗粒群间的相互作... 胶凝原油水力悬浮体系流动特性研究是高含水油田实现不加热集输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数值模拟成为复杂流体流动特性研究的有效工具。根据群体平衡模型,引入关键的凝油颗粒碰撞聚并与剪切破碎函数,描述颗粒群间的相互作用,在三维管道模型下求解,通过文献试验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流速或含水率的增加,凝油颗粒平均粒径减小,粒径呈圆环状分布,油相分布更加均匀,不易产生凝油壁面沉积;在高含水阶段,流速增大对流动压降增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含水率的影响不明显,颗粒粒径减小或凝油沉积也会导致流动压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原油 群体平衡模型 碰撞聚并 剪切破碎 流动特性
下载PDF
管道中重质原油流变特性及流动传热规律
8
作者 常爱莲 黄远翔 李倩倩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5-62,共8页
因重质原油流动过程存在历史记忆性和全域相关性,经典牛顿本构模型无法有效刻画其流变特性。建立了能够有效刻画重质原油流变特性的空间分数阶本构模型,并基于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原油流动与传热过程。主要研究了空间分数阶模型阶数对原... 因重质原油流动过程存在历史记忆性和全域相关性,经典牛顿本构模型无法有效刻画其流变特性。建立了能够有效刻画重质原油流变特性的空间分数阶本构模型,并基于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了原油流动与传热过程。主要研究了空间分数阶模型阶数对原油流动与传热的影响,分析了平均努塞尔数与摩擦阻力系数随着分数阶阶数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管壁热边界条件分别为常壁温与壁面热流密度下,原油传热过程中局部努塞尔数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阶数α(α>1)的增大,原油流变性能逐渐向剪切变稀转变,加快了原油流动速度,同时原油传热性能增强,有助于原油的输运效率增加。此外,在壁面热通量条件下的传热效率高于常壁温条件下的传热效率。因此深入研究原油的流变特性以及流动与传热规律,可为提高管道原油输运效率与经济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原油 管道 分数阶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流动与传热
下载PDF
高含H_(2)S和CO_(2)环境下原油集输管道的腐蚀规律研究
9
作者 张元旦 范启明 高翔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原油中H_(2)S和CO_(2)会对管壁产生腐蚀破坏,研究其腐蚀规律可为现场人员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以长庆油田某原油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含H_(2)S和CO_(2)原油管道腐蚀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变化对管道腐蚀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场... 原油中H_(2)S和CO_(2)会对管壁产生腐蚀破坏,研究其腐蚀规律可为现场人员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指导。以长庆油田某原油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含H_(2)S和CO_(2)原油管道腐蚀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变化对管道腐蚀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场管道维护与巡检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入口端、出口端下降段、出口端爬坡段中部管壁的腐蚀情况;当原油H_(2)S和CO_(2)含量较高时,其含量变化对管道沿程腐蚀状况影响很小;随着原油输送流量的增加,管道沿程腐蚀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流体温度在20℃至70℃区间变化对管道沿程腐蚀速率的影响较小,但温度升高至80℃后可有效降低管道的腐蚀速率;原油含水率(体积分数)在10%至70%区间内变化对管道腐蚀速率的影响很小,当原油含水率(体积分数)达到90%后,管道沿程各处腐蚀速率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集输管道 硫化氢 二氧化碳 腐蚀速率 流量 温度 含水率
下载PDF
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创新优化及新技术全面应用
10
作者 姜志忠 刘荣博 陈波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216-219,共4页
针对大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原油特征,结合全厂总流程及下游装置原料特定需求,在设计阶段提出对新建3#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创新优化,提升资源价值。为践行中国海油低碳化行动方案,在新建3#常减压装置设计过程全面应用缠绕管换热器、95+... 针对大榭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原油特征,结合全厂总流程及下游装置原料特定需求,在设计阶段提出对新建3#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创新优化,提升资源价值。为践行中国海油低碳化行动方案,在新建3#常减压装置设计过程全面应用缠绕管换热器、95+高效余热回收系统、膜脱盐+电脱盐组合工艺、全机械抽真空等节能技术,装置设计能耗降至8 kg标油/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减压装置 工艺流程 创新优化 原油分组分炼
下载PDF
胶凝原油水力悬浮输送教学实验装置设计研究
11
作者 王忠华 刘晓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3-168,176,共7页
我国大部分油田采用加热集输方式输送,能量消耗较大。原油不加热集输技术是油田节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提出原油水力悬浮输送的理念,即使用技术手段将胶凝原油整形为分散颗粒,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借助水动力实现流态化,并以悬浮状态... 我国大部分油田采用加热集输方式输送,能量消耗较大。原油不加热集输技术是油田节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文提出原油水力悬浮输送的理念,即使用技术手段将胶凝原油整形为分散颗粒,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借助水动力实现流态化,并以悬浮状态输送。该文根据原油生产实际,研制了胶凝原油水力悬浮输送模拟实验装置,该装置不仅能服务于多相流方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本科流体力学开放性实验的开展,还可以进行胶凝原油整形效果和不同条件下水-胶凝原油流动特性等的实验研究,助力相关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胶凝原油 水力悬浮 实验装置 流动特性
下载PDF
延长定靖含蜡原油管线加热输送流动特性研究
12
作者 傅坚阳 李小明 +2 位作者 王静 党新龙 王帅 《天然气与石油》 2023年第3期14-19,40,共7页
针对延长定靖含蜡原油管线清管周期频繁的运行问题,以延长油田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分析,测量原油组分、物理性质和流变性,确定了最佳热处理温度及流变特性;为准确分析管线的温降与压降,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开展研究,以最... 针对延长定靖含蜡原油管线清管周期频繁的运行问题,以延长油田含蜡原油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分析,测量原油组分、物理性质和流变性,确定了最佳热处理温度及流变特性;为准确分析管线的温降与压降,采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开展研究,以最佳热处理温度为首站管输温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原油最佳热处理温度为75℃、析蜡点为51℃、反常点为32℃,获得热处理后全线的温降、压降特性,确定管输最优热处理温度及在最优热处理温度下管输流动特性。研究成果为含蜡原油管道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实验支撑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蜡原油 加热输送 温降 流动特性
下载PDF
某地埋式原油管道泄漏过程中石油烃于土壤中垂向迁移研究
13
作者 祝越 焦洪静 聂秀文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6期188-190,共3页
为了探寻管道泄漏原油过程中原油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垂向迁移规律,本文采用Hydrus-1D中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进行了原油管道途径沙土、壤沙土、砂质黏壤土、粉质黏土等土壤环境时发生持续渗漏3年,石油烃在土壤中垂向迁移规律。
关键词 管道泄漏 原油 迁移 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
下载PDF
单管集油工艺在超稠油区块高含水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爽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3年第7期31-35,共5页
超稠油随着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开发,地下温场逐步形成,出井温度、综合含水率升高。传统的三管伴热工艺不仅能耗高,设施老化问题突出,并且已建的伴热规模无法满足新增生产井产出液的集输需求。为了降低地面系统整体能耗,优简站场布局... 超稠油随着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开发,地下温场逐步形成,出井温度、综合含水率升高。传统的三管伴热工艺不仅能耗高,设施老化问题突出,并且已建的伴热规模无法满足新增生产井产出液的集输需求。为了降低地面系统整体能耗,优简站场布局,开展了高含水期超稠油单管集输技术研究,取消三管伴热高能耗流程,根据区块生产特点及已建地面工艺系统情况,结合含水油流变特性,进行温度、含水率、流量及集输半径4方面因素对单管集油工艺影响的边界条件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的界限曲线,提出解决单井停产时原油粘壁难题的可实施方案。将理论应用于现场试验,形成井场内环状串接集油+井场间合并集输工艺模式,偏远低产井通过电加热方式改善集输条件,实现高含水期超稠油单管集油,经济效益显著,为全区块优化工艺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超稠油 单管集油 温度界限 含水率界限 流量界限 原油粘壁
下载PDF
高矿化度稠油流动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原油流动的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辛寅昌 董晓燕 +2 位作者 卞介萍 马磊 谢瑞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5,共6页
探讨了压力、温度、掺入剂等外加因素对高矿化度稠油流动性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原油流动的方法。稠油掺入稀油降黏所用的"稀油"对改变原油的流动性的影响十分明显,加入少量混合芳烃能使原油本体黏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大幅度减少... 探讨了压力、温度、掺入剂等外加因素对高矿化度稠油流动性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原油流动的方法。稠油掺入稀油降黏所用的"稀油"对改变原油的流动性的影响十分明显,加入少量混合芳烃能使原油本体黏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大幅度减少稀油的用量。如果加入油溶性活性剂,则效果更好。当稀油资源受到限制时,加入乳化降黏剂更是廉价有效的方法。如果原油黏度特别高及储层水的矿化度高达15×104mg/L、且碱土金属也高达2×104mg/L时,稠油降黏所用的活性剂必须耐盐,并且须加入油水稳定剂和降摩阻剂。这样调整油水的流度比能使原油和水同步上升,使原油在地层和井筒中的摩擦力降低,有效地避免由于油水乳状液在盐的作用下的不稳定性所引起的地层含水率升高、产油量降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流动性 降黏法 油水稳定剂 活性剂 耐盐性
下载PDF
20世纪末期中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格局与流场特征 被引量:39
16
作者 赵媛 郝丽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53-764,共12页
本研究以“1999年分省能源平衡表”及石油资源贸易与转运资料为基础,首先将全国26个石油流动省份划分为基本自给型、半自给型、净支出型和净补给型四种石油资源流动平衡类型及输流中心、汇流中心和交流中心三大流动职能类型,分析得出中... 本研究以“1999年分省能源平衡表”及石油资源贸易与转运资料为基础,首先将全国26个石油流动省份划分为基本自给型、半自给型、净支出型和净补给型四种石油资源流动平衡类型及输流中心、汇流中心和交流中心三大流动职能类型,分析得出中国石油资源流动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集中输流和分散汇流的特征,其中源地系统的空间形态为直角三角形,汇地系统为直角梯形,源—汇复合系统则为钝角三角形。其次依据资源位势梯度力将中国石油流动划分为北部、西北、华东和华南四大流场。北部流场的石油流动轨迹在东北区呈现树状网络结构、在华北区为单枝二叉树结构,西北流场的流动轨迹形态为“X”形结构,华东流场为多中心“Ⅲ”字形结构,华南流场则为“Y”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资源流动 空间格局 流场特征 流动轨迹形态
下载PDF
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媛 郝丽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7-1036,共10页
石油资源流动是实现石油资源时空配置的过程。从对比21世纪初和20世纪末我国石油资源的空间流动格局入手,分析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新格局下,以互动模型(阿隆索模型)为基础,构建区域石油资源流动机制模型,并结合区域的对外交... 石油资源流动是实现石油资源时空配置的过程。从对比21世纪初和20世纪末我国石油资源的空间流动格局入手,分析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新格局下,以互动模型(阿隆索模型)为基础,构建区域石油资源流动机制模型,并结合区域的对外交通区位度,将我国石油资源的输流机制划分为供给主导型和交通拉动型,汇流机制划分为交通拉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交流机制划分为递接性交流和集散性交流等类型,并以石油流动形成机制为指导,建议将陕西培养成我国石油资源的东西交流中心,并强化广东省的南北交流职能,以期优化我国石油资源的流动配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资源 流动模型 形成机制 空间优化
下载PDF
流动改进剂降低含水原油转相点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洪升 李文庆 +2 位作者 邢均 孙晓宝 王小兵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37,共3页
针对大庆油田地面集输管路中含水原油随含水率的增大导致其流变性发生的情况,开展了在室内水平管试验装置中向含水原油中加入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后的流动试验,探讨了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对含水率与表观粘度之间关系的影响规律。试验结... 针对大庆油田地面集输管路中含水原油随含水率的增大导致其流变性发生的情况,开展了在室内水平管试验装置中向含水原油中加入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后的流动试验,探讨了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对含水率与表观粘度之间关系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水原油中添加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可以使含水原油的转相点提前到35%~45%之间,提前形成具有适度稳定性的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显著降低了原油的表观粘度,改善了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并且节能降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集输管路 含水原油 流动改进剂 转相点 试验
下载PDF
原油轻烃反吹色谱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美珍 承秋泉 +2 位作者 蒋启贵 张彩明 张志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利用程序升温进样(PTV)和切割反吹色谱分析技术对原油C15及以前的轻烃组分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压力(P1,P2)、变压时间和变压速率等进行优化选择,在切除中—重质烃类物质、保护分析柱的同时实现了轻烃组分的快速分离分析,几个难... 利用程序升温进样(PTV)和切割反吹色谱分析技术对原油C15及以前的轻烃组分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压力(P1,P2)、变压时间和变压速率等进行优化选择,在切除中—重质烃类物质、保护分析柱的同时实现了轻烃组分的快速分离分析,几个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都优于GB/T18430.1—2001和美国1998ASTM:D5134—98的要求,分析结果稳定可靠,轻烃指纹参数和正常色谱分析结果有很好的可比性。应用此方法对准噶尔盆地部分原油样品进行了分析,轻烃地球化学参数特征清晰地反映了油样的同源性和运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轻烃 切割反吹 分离度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EV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分析和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关中原 徐海红 +1 位作者 李春漫 路小峰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2-55,共4页
为解决大庆管输原油含蜡量高、高黏易凝、对包括 EVA在内的多种原油流动改进剂的化学感受性较差的问题 ,进行了 EVA- 1接枝聚合物的研制 ,包括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制备及其作为接枝组分与 EVA- 1的合成 .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十二胺、马来... 为解决大庆管输原油含蜡量高、高黏易凝、对包括 EVA在内的多种原油流动改进剂的化学感受性较差的问题 ,进行了 EVA- 1接枝聚合物的研制 ,包括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制备及其作为接枝组分与 EVA- 1的合成 .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十二胺、马来酸酐及其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十二胺与马来酸酐反应生成了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EVA- 1与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接枝反应确实存在 ,接枝率可以达到 1 8.8% .对 EVA- 1及其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降凝、降黏效果进行对比的结果表明 ,EVA- 1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处理效果好于 EVA-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 接枝聚合物 原油 流动改进剂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