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Wax Precipitation in Crude Oils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五花 赵宗昌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85-689,共5页
Most of the crude oils contain waxes which precipitate when temperature drops, resulting in deposition in pipelines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 model which can predict the wax appearance tem-... Most of the crude oils contain waxes which precipitate when temperature drops, resulting in deposition in pipelines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a model which can predict the wax appearance tem-perature and the amount of solid precipitated in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A modified thermodynamic solid-liquid equilibrium model to calculate wax precipitation in crude oil systems has been developed recently. The assumption that precipitated waxes consist of several solid phases i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and the solid-solid transition is also considered in the modified model. The properties of the pseudo-components are determined by using empirical correlations. New correlations for properties of solid-solid and solid-liquid transitions are also established in this 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results predicted by the proposed model for three crude oil system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good agreement i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xy crude oil solid-solid transition solid-liquid 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model wax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flushed zone in the Orinoco heavy oil belt, Venezuela
2
作者 CHEN Heping CHEN Hao +5 位作者 LI Changwen WANG Yusheng LI Jianping HUANG Rui TIAN Congcong HOU Qiuyu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3期585-593,共9页
The origins and logging responses of flushed zones in some blocks of Orinoco heavy oil belt, Venezuela are still unclear. To solve this issue, we examined the conventional logg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 ... The origins and logging responses of flushed zones in some blocks of Orinoco heavy oil belt, Venezuela are still unclear. To solve this issue, we examined the conventional logg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ogging, fluid viscosity, core analysis and oil field production data comprehensively to find out the logging responses and origins of the flushed zo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flushed zone is surface water invasion, which leads to crude oil densification. The crude oil densification produces asphalt membrane(asphalt crust) which wraps up free water, causing special logging responses of the flushed zon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logging responses, we classified the flushed zones into two types and analyzed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the two types of flushed zon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gging curves after water flush, we confirmed that the water flush began earlier than the reservoir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shed zone asphalt crust crude oil thickening freshwater leaching foam oil flow Orinoco heavy oil belt
下载PDF
海外大型油田油气过渡带数值模拟研究及开发实践——以哈萨克斯坦K油田为例
3
作者 杨永亮 曹光胜 +2 位作者 张远健 庚琪 冉雪玲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3期323-328,共6页
通过探讨气顶油藏屏障注水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对气顶油藏屏障注水运移规律、实现油气分隔及压力拟合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证明了气顶油藏在油气界面处建立注水屏障,可以防止油气互窜。模拟结果表明,当注水屏障形成初期,注入... 通过探讨气顶油藏屏障注水提高开发效果的机理,对气顶油藏屏障注水运移规律、实现油气分隔及压力拟合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证明了气顶油藏在油气界面处建立注水屏障,可以防止油气互窜。模拟结果表明,当注水屏障形成初期,注入水分别向气顶和油环流动,补充了油区和气区的地层能量,既有效抑制了气顶膨胀,又减缓了油气界面运移速度,降低了油井生产气油比。当注水屏障形成后,注入水切断油区与气区的通道,保持了油气区之间的压力平衡和产量稳定,提高了油气过渡带的稳定性和整个油田的采出程度。通过优化气顶油环屏障注水参数,结合哈萨克斯坦K油田气顶油藏的开发实践,优选出注水井距离油气边界150 m,注水井井距400 m,采油井井距200 m的注水屏障方案,既保证了油气缓冲区合理开采,还能充分利用气顶能量,该方案在矿场实践中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藏 水动力屏障 数值模拟 油气过渡带
下载PDF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破乳脱水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政 童志明 +2 位作者 杨超 王占生 陈武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4-794,共11页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含有起乳化作用的胶态FeS等成分,导致原油脱水困难,不能满足原油进后续电脱水器的要求;分析了过渡带原油物性、原油组分及采出水组成,对FeS脱除剂及破乳剂的筛选进行优化实验,重点研究了FeS脱除剂与破乳剂联合... LP油田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含有起乳化作用的胶态FeS等成分,导致原油脱水困难,不能满足原油进后续电脱水器的要求;分析了过渡带原油物性、原油组分及采出水组成,对FeS脱除剂及破乳剂的筛选进行优化实验,重点研究了FeS脱除剂与破乳剂联合破乳效果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筛选出的FeS脱除剂BLJ-01对FeS有很好的溶解效果,体积分数3%的FeS脱除剂BLJ-01和质量浓度800 mg/L的破乳剂X-75联合使用,55℃下可有效去除沉降罐过渡带原油中FeS,沉降罐过渡带原油脱水率达85.78%;BLJ-01与X-75配合使用适应性较强,对含水率超过40%的P2联合站沉降罐过渡带原油脱水率均可达80%以上,且在弱酸或弱碱性条件下都可以表现出优良的破乳效果,也适用于SJ站沉降罐过渡带原油的破乳脱水,并能显著降低破乳剂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罐过渡带原油 破乳 硫化亚铁 处理剂
下载PDF
Laboratory simulation and CO_(2) flooding efficiency of oil-water transition zones in a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the Jilin Oilfield
5
作者 Ying-Ying Sun Shan-Yan Zhang +3 位作者 Zhao-Peng Yang Guo-Qiang Sang Tong Li Yang-Cheng Li 《Petroleum Research》 2018年第3期283-287,共5页
Geological reserves of oil-water transition zone(OWTZ)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uneconomical resources because of high water cut and low abundance.Though the OWTZ may account for 30%-50%of... Geological reserves of oil-water transition zone(OWTZ)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uneconomical resources because of high water cut and low abundance.Though the OWTZ may account for 30%-50%of a reservoir,it has not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s yet.The average oil saturation of the OWTZ is about 35%,which is equal to that of a reservoir after water flooding.Currently,CO_(2) flooding is an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residual oil recovery after water flooding,which could reduce 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greatly.Therefore,it is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EOR of the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if the CO_(2) flooding could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OWTZ.In this study,a method based on a long core to simulate distribution of oil saturation in OWTZs is set up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bidirectional saturation.In order to investigate CO_(2) 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in OWTZs,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3 sets of initial oil saturation,and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the OWTZ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OR a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WJ reservoir in the Jilin Oilfield,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water transition zone initial oil saturation CO_(2)flooding Laboratory simulation CT scanning
原文传递
Orinoco重油带冲刷带测井响应特征及形成过程
6
作者 陈和平 陈皓 +5 位作者 李长文 王玉生 李剑平 黄瑞 田葱葱 侯秋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7-554,共8页
针对委内瑞拉Orinoco重油带部分区块冲刷带的成因和测井响应机理不清问题,通过对该区块常规测井数据、核磁共振测井数据、流体黏度、岩心分析数据及油田生产数据的综合分析,以冲刷带测井响应为基础,对冲刷带的成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 针对委内瑞拉Orinoco重油带部分区块冲刷带的成因和测井响应机理不清问题,通过对该区块常规测井数据、核磁共振测井数据、流体黏度、岩心分析数据及油田生产数据的综合分析,以冲刷带测井响应为基础,对冲刷带的成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冲刷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表水侵入导致原油稠化,原油稠化形成沥青薄膜(沥青壳),沥青壳包裹自由水形成了冲刷带。根据测井响应的差异,对冲刷带进行分类,并对两类冲刷带形成的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冲刷后的测井曲线特征,证实冲刷开始时期早于油藏成藏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带 沥青壳 原油稠化 淡水淋滤 泡沫油流 Orinoco重油带
下载PDF
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2022 被引量:5
7
作者 孙贤胜 单卫国 +2 位作者 高振宇 程熙琼 石洪宇 《国际石油经济》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通货膨胀高企,大国博弈加剧。乌克兰危机重塑全球油气市场格局:全球原油贸易流向发生巨大变化,呈现俄罗斯原油出口流向“西降东升”,美国、中东和非洲原油出口流向“西升东降”的特点;国际油价... 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通货膨胀高企,大国博弈加剧。乌克兰危机重塑全球油气市场格局:全球原油贸易流向发生巨大变化,呈现俄罗斯原油出口流向“西降东升”,美国、中东和非洲原油出口流向“西升东降”的特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预计2022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99美元/桶左右;欧洲天然气TTF价格替代东北亚现货价格成为世界LNG价格高位引领者,世界LNG流向快速从亚洲转向欧洲,欧洲能源转型回归现实使得LNG重要性提升,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煤炭与核能重新得到重视。乌克兰危机导致的地缘政治格局动荡对全球能源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造成严重冲击,对中国能源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进一步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达成共识,全球气候合作进入落实的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贸易 原油价格 天然气价格 可再生能源 能源转型 能源安全 COP27
下载PDF
The study on exploitation potential of original low-oil-saturation reservoirs 被引量:1
8
作者 Sun Yingying Zhang Shanyan +4 位作者 Wei Xiaofang Sang Guoqiang Minghui Zhou Huang Jia Yang Jiru 《Petroleum Research》 2020年第1期52-58,共7页
It is preliminary estimated that the proved geological reserves of original low-oil-saturation reservoirs(OLOSRs)of 54 blocks in China are more than 820 million tons.As same as the high water-cut stage of a reservoir ... It is preliminary estimated that the proved geological reserves of original low-oil-saturation reservoirs(OLOSRs)of 54 blocks in China are more than 820 million tons.As same as the high water-cut stage of a reservoir after water flooding,the initial water cut of OLOSRS is higher than 80%.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EOR technology could efficiently enhance oil recovery rate from 8.4% to 20.1% of reservoirs after water flooding.The suitable measurements of EOR to the OLOSRs probably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achieving higher oilfield reserves and production.In this paper,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es potential of OLOSRs have been studied by investigation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itial oil saturation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s also analyzed.The feasibility of EOR technologies for different OLOSRs i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LOSR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primary and secondary)by origin of low oil saturation.The two categories contain abundant reserves in China’s major oilfields,but their occurrence states of crude oil are quite different.If the average oil saturation of the OLOSR is defined at 40%,there are 13.1%-54.2%crude oil that could be recovered by using the existing EOR technology,especially in the primary OLOSRs with low permeability and the secondary OLOSRs with high perme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oil saturation Transition zones Occurrence state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Gas flooding Surfactant flooding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东南部构造转换带分级及其差异控藏作用
9
作者 高雁飞 王德英 +2 位作者 杨海风 宿雯 赵弟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4,共12页
渤海东南部地区是渤海湾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受张家口—蓬莱、郯庐两组走滑断裂体系相互叠加的影响,研究区发育多种类型的构造转换带,控制了该区油气成藏与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为弄清不同级别、不同类型构造转换带及其对油气... 渤海东南部地区是渤海湾盆地油气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受张家口—蓬莱、郯庐两组走滑断裂体系相互叠加的影响,研究区发育多种类型的构造转换带,控制了该区油气成藏与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为弄清不同级别、不同类型构造转换带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差异控制作用,依托24个油田200余口钻井资料,结合连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对渤海海域东南部的构造转换带进行了分级、分类,并探讨了其差异控藏作用。首先依据构造转换带规模及其形成动力机制,将研究区构造转换带分为4个级别,渤海海域东南部地区为中生界先存构造被后期走滑改造而成的Ⅰ级转换带,Ⅰ级转换带内部进一步识别出Ⅱ级共轭型构造转换带、Ⅲ级叠覆型构造转换带、Ⅳ级S型构造转换带与断梢型构造转换带;分析总结了不同级次构造转换带对烃源岩、圈闭、运移与保存等油气成藏要素的差异控制作用及其差异控藏模式,Ⅱ级构造转换带主要控制烃源岩和油气深层优势汇聚方向,决定规模性有利富集区;Ⅲ级构造转换带主要控制规模性圈闭形成,决定油气优势富集场所;Ⅳ级构造转换带主要控制油气运移和保存,决定油气优势富集断块。该研究成果对海域同类型地区油气勘探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转换带 分级 分类 差异控藏 大中型油气田 渤海海域东南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礁滩体大油气田成藏条件与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杨海军 朱光有 +5 位作者 韩剑发 武芳芳 吉云刚 苏劲 张海祖 王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65-1885,共21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很快,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和富油气区,奥陶系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受塔中I号坡折带的控制发育陆棚边缘礁滩体,储层性质为低孔-特低孔、低渗...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很快,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和富油气区,奥陶系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奥陶系良里塔格组受塔中I号坡折带的控制发育陆棚边缘礁滩体,储层性质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灰岩储层,埋深在4500~6500m。储层的形成和分布受早期高能沉积相带、溶蚀作用和断裂作用等因素的控制,有效储层的空间展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与大面积成藏。油源对比认为,塔中良里塔格组礁滩体油气藏的原油主要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并混有寒武系烃源岩成因的原油;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寒武系油裂解气,沿塔中I号坡折带断裂向内充注。成藏过程分析表明,塔中地区曾存在三期主要成藏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晚期成藏,油气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但早海西期的构造运动,对该期油气破坏严重,造成大范围油藏破坏。第二期成藏期是晚海西期,也是塔中地区最重要的油气充成藏期,油气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第三期成藏期是晚喜山期,受库车前陆冲断影响,台盆区快速沉降,埋深急速增大,寒武系原油裂解气形成,沿深部断裂向浅部奥陶系充注,对油藏进行气洗改造,从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凝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体 凝析气藏 深部储层 奥陶系 塔中I号断裂带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包气带中原油的迁移和降解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郑西来 荆静 席临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石油的开采和集输过程中,常常有大量的原油抛洒和泄漏,这对土壤和植物都会造成严重污染。本文通过大量野外和室内的原油渗透试验、含油地层的淋滤试验和石油的生物降解试验,来研究石油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转化和降解规律,从而... 在石油的开采和集输过程中,常常有大量的原油抛洒和泄漏,这对土壤和植物都会造成严重污染。本文通过大量野外和室内的原油渗透试验、含油地层的淋滤试验和石油的生物降解试验,来研究石油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转化和降解规律,从而为地下水石油污染的潜在性作出科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 原油 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 地下水
下载PDF
原油指纹技术在合采油井分层产能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世加 马力宁 +1 位作者 付晓文 陈小凡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原油指纹技术是根据单层原油指纹差异及混合原油的指纹变化特征,配合室内不同比例的配方,建立计算模型,求得合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研究表明,原油实际配方与指纹计算的误差,二层小于6%,三层小于10%. 指纹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的... 原油指纹技术是根据单层原油指纹差异及混合原油的指纹变化特征,配合室内不同比例的配方,建立计算模型,求得合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研究表明,原油实际配方与指纹计算的误差,二层小于6%,三层小于10%. 指纹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的误差也在10.4%以内,可用来计算合采油井分层产量贡献,监测油层的工作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井 合采 原油指纹技术 混合原油 油层 生产测井 产能 产量 工作情况 贡献
下载PDF
油源断裂转换带裂缝发育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以冀中坳陷文安斜坡议论堡地区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博为 付广 +3 位作者 张居和 胡明 刘峻桥 王浩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0-381,共12页
在伸展盆地中,油源断裂转换带往往对油气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是油气的有利聚集部位。为了明确油源断裂转换带裂缝发育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本文利用垂直累积断距-距离曲线法厘定了文安斜坡议论堡构造3条油源断裂的转换带并明确了... 在伸展盆地中,油源断裂转换带往往对油气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是油气的有利聚集部位。为了明确油源断裂转换带裂缝发育及其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本文利用垂直累积断距-距离曲线法厘定了文安斜坡议论堡构造3条油源断裂的转换带并明确了其分布特征;依据岩心、露头资料、实钻资料和叠前三维地震资料对油源断裂转换带伴生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模拟;总结了油源断裂转换带对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以及二者与油气成藏关系。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油源断裂转换带部位富含砂岩的输导层较发育,应力相对油源断裂其他部位较集中,是裂缝密度高值的发育区,为油气聚集提供优势的运移通道和指向,使油气向低势区汇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转换带 油源断裂 裂缝 油气 议论堡构造 文安斜坡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致密-低渗油藏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 被引量:36
14
作者 何发岐 梁承春 +2 位作者 陆骋 袁春艳 黎小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0-71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构造复杂,成藏条件与盆内不同,断裂、裂缝的发育为致密-低渗储层提供了重要的渗流通道和优质储集空间。在明确区域构造应力特征和断裂、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岩心、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的精细...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构造复杂,成藏条件与盆内不同,断裂、裂缝的发育为致密-低渗储层提供了重要的渗流通道和优质储集空间。在明确区域构造应力特征和断裂、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岩心、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的精细相干、振幅变化、曲率属性等技术,开展了断裂、裂缝的识别技术研究。裂缝型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储层类型,针对这种储层提出了断缝体的概念,认为断缝体是由断裂、伴生脆性破碎带及被其改造过的致密低渗砂岩共同构成的储集体,其上部及侧面均有非渗透泥质岩、致密层等封挡。目前已在断缝体中发现多个油藏,开发效果良好,意义重大。通过对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明确了大-中尺度裂缝的组合展布决定断缝体的骨架形态,小-微尺度裂缝发育边界与砂体发育边界叠合决定断缝体的边界,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断缝体识别与描述流程,阐述了断缝体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实践证实,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技术对于盆缘构造带低丰度致密-低渗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识别方法 致密油藏 南缘过渡带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流体界面 被引量:19
15
作者 周涌沂 李阳 孙焕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39,共3页
流体界面的确定对油藏开发经济评价、储量计算以及布井和射孔方案的设计等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可用于确定流体界面位置的方法有多种 ,但每种方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种方法都能适用。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流体界面估算法 ,即毛管压力... 流体界面的确定对油藏开发经济评价、储量计算以及布井和射孔方案的设计等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可用于确定流体界面位置的方法有多种 ,但每种方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种方法都能适用。笔者提出一种新的流体界面估算法 ,即毛管压力曲线法。文中以油水过渡带内的流体界面为例 ,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毛管压力曲线法具有原理简单、易于编程和所需资料少等优点。实际应用表明 ,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非常接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曲线 流体界面 油藏 油水过渡带
下载PDF
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特征及原油微观分布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喜 李学万 崔向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7-49,56,共4页
通过对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和含油薄片荧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四种孔隙类型,三种孔隙充填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原油荧光性质和微观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稠油砂岩中不同沥青组分的原油在微观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沥青... 通过对辽河油区稠油储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和含油薄片荧光特征的研究,总结出四种孔隙类型,三种孔隙充填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原油荧光性质和微观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稠油砂岩中不同沥青组分的原油在微观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即沥青质沥青分布于粒间孔隙中,油质沥青分布于微孔中,而胶质沥青分布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辽河油区 原油 储层 砂岩 沥青质 油砂 岩石学特征 孔隙 荧光特征
下载PDF
管输含蜡原油多相体系析蜡胶凝行为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0
17
作者 成庆林 甘亦凡 +3 位作者 王志华 刘朝 李期斌 刘扬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5,I0005,共11页
为从微纳尺度探究含蜡原油多相体系相变析蜡和核化胶凝过程的微观动力学机制,建立表征分子动力学体系模型和力场模型,提出移热强度法,实现含蜡原油多相体系的同步降温。结果表明:初始蜡晶在多相体系中首先溶解并扩散,形成无规则分布;然... 为从微纳尺度探究含蜡原油多相体系相变析蜡和核化胶凝过程的微观动力学机制,建立表征分子动力学体系模型和力场模型,提出移热强度法,实现含蜡原油多相体系的同步降温。结果表明:初始蜡晶在多相体系中首先溶解并扩散,形成无规则分布;然后在盒子四周各自团聚,形成体积较小的蜡质晶体并析出;蜡质晶体作为核化中心,与体系中的游离分子发生异质成核作用而形成团簇;团簇可提供更多键合点,彼此之间相互交联、聚集、生长,形成三维空间网络,在宏观表象上形成稳定的胶凝结构,堆积在管壁上,影响含蜡原油的安全经济输送。该结果为含蜡原油生产过程清防蜡及生产管理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变析蜡 核化胶凝 含蜡原油 管输
下载PDF
景谷盆地低演化油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沈平 徐永昌 郑建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155,共5页
对云南景谷盆地第三系原油及其伴生气的研究 ,共采集了油样 6个 ,气样 4个 ,进行了原油及其族组成、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测定 ,结果表明景谷盆地大牛圈原油富集轻碳同位素 ,其δ13 C1值为 - 32 .2‰~- 31.0‰ ,族组成碳同位... 对云南景谷盆地第三系原油及其伴生气的研究 ,共采集了油样 6个 ,气样 4个 ,进行了原油及其族组成、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测定 ,结果表明景谷盆地大牛圈原油富集轻碳同位素 ,其δ13 C1值为 - 32 .2‰~- 31.0‰ ,族组成碳同位素也偏轻 ,并具有δ13 C饱 <δ13 C芳 <δ13 C非 >δ13 C沥异常分布的类型曲线 ,各组成之间同位素组成的相对差值较小。这些都反映出原油主要来自湖相烃源岩 ,形成于低演化阶段的未熟—低熟原油。原油伴生气甲烷明显富集δ12 C ,δ13 C1值 - 5 7.8‰~ - 5 3.8‰ ,用低演化阶段油型气δ13 C1与Ro 模式计算景谷盆地烃源岩的成熟度约为Ro=0 .3%~ 0 .5 %,与景谷盆地地质背景基本一致。伴生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 ,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出现反序列现象 ,可能有煤成气贡献的多源复合。上述特征表明 ,它是与盆地原油同型、同阶段的产物 ,即油为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未熟—低熟原油 ,气为同一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 ,其阶段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的“过渡带”气相当 ,因此主源为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低熟原油 “过渡带”气 碳同位素 景谷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可容空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金华 张世奇 +2 位作者 魏垂高 刘景新 江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2-706,共5页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可容空间发生变化,沉积中心随之迁移,地层厚度发生变化。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南北向、东西向剖面基础上建立了单盆和双盆两种可容空间的变化模式,并根据其不同特征将地层按可容空间分为3个带:可容空间...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可容空间发生变化,沉积中心随之迁移,地层厚度发生变化。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南北向、东西向剖面基础上建立了单盆和双盆两种可容空间的变化模式,并根据其不同特征将地层按可容空间分为3个带:可容空间增加带、转换带、减小带。根据南北向和东西向连井剖面及地层的沉积模式,分析不同可容空间变化带的特点,证实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地层垂向和横向上存在的可容空间变化。从单井油气成藏研究入手,分析可容空间变化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说明可容空间增加带也存在有利于油气成藏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可容空间 转换带 油气藏
下载PDF
辽河滩海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伟伟 柳广弟 +2 位作者 王延山 高岗 冯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2-650,共9页
辽河滩海地区为辽河油田油气生产的重要后备接替区,该区原油包括正常油、稠油和超稠油。稠油和超稠油主要分布于浅层,与生物降解、氧化作用有关。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为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 辽河滩海地区为辽河油田油气生产的重要后备接替区,该区原油包括正常油、稠油和超稠油。稠油和超稠油主要分布于浅层,与生物降解、氧化作用有关。根据原油的沉积环境、母质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将原油划分为4类:Ⅰ类为伽马蜡烷含量相对较高、姥/植比相对较低和"V"字形规则甾炕分布的成熟原油,分布在笔架岭油田和月海油田中浅层;Ⅱ类成熟度偏高,低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分布于月海油田相对深层的沙河街组三段;Ⅲ类具有高三环萜烷、高伽马蜡烷和"L"形规则甾烷分布的特征,为海南11和葵花16东营组三段原油,处于滩海东部生烃凹陷两侧;Ⅳ类以较低成熟度、低伽马蜡炕和高姥/植比区别于前3类原油,分布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4种成因类型的原油指示辽河滩海地区存在多套有效烃源岩,月海油田深层和滩海东部葵花岛油田东营组仍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类型 生物标志物 成熟度 辽河滩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