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枳PtrPP2C51基因克隆与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1
作者 佟晓楠 胡文娟 +5 位作者 杨杰 陈凯 董小筠 钟奕恬 张晓媛 李兴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4,共6页
克隆枳PP2C基因家族的PtrPP2C51基因,分析其在低温、高温和干旱等胁迫下的表达规律,探究其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以1年生枳苗为试材,从嫩叶克隆到PtrPP2C51基因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qRT-PCR... 克隆枳PP2C基因家族的PtrPP2C51基因,分析其在低温、高温和干旱等胁迫下的表达规律,探究其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以1年生枳苗为试材,从嫩叶克隆到PtrPP2C51基因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qRT-PCR)检测枳苗在低温、高温和干旱(15%PEG-6000)处理下的PtrPP2C51基因表达模式。克隆获得PtrPP2C5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879 bp,编码292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为31.36 ku,理论等电点4.9,脂肪系数79.52,不稳定系数39.57,亲水性平均值-0.279。PtrPP2C51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占比分别为40.07%、7.88%、18.15%和33.90%。PtrPP2C51蛋白与克里曼丁橘的PP2C蛋白在同一小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经低温(0℃)、高温(38℃)和干旱(15%PEG-6000)3种不同胁迫处理,PtrPP2C5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持续上调趋势,并且均在处理12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值。PtrPP2C51基因可能参与枳的抗逆胁迫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2c基因 基因克隆 非生物胁迫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凌静 杨旭萍 +3 位作者 董露露 蒋艳 邹素兰 胡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3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CRP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4月使用伏立康唑静脉注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LC-MS/MS法测定稳态血... 目的分析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CRP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4月使用伏立康唑静脉注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LC-MS/MS法测定稳态血药浓度,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RP将患者分为非/轻度炎症组和中度炎症组,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中度炎症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显著大于非/轻度炎症患者(P<0.0001);非/轻度炎症患者中,超出治疗范围上限5.0μg/ml的比例为21.05%,而中度炎症患者中该比例高达41.67%(P=0.03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年龄、CRP及CYP2C19基因表型是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对于快代谢及中间代谢患者,中度炎症患者的血药浓度显著大于非/轻度炎症患者(P<0.05),而慢代谢患者,CRP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是影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因素之一,且与患者CYP2C19基因表型显著相关,快代谢及中间代谢患者炎症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应加强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c反应蛋白 伏立康唑 血药浓度 cYP2c19基因
下载PDF
CYP2C19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给药后ADP抑制率的关系
3
作者 赖志荣 彭卓 +4 位作者 梁嘉碧 罗文基 张雷 田琳 陈文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6期21-24,共4页
目的 分析CYP2C19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个体化给药后二磷酸腺酐(ADP)抑制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和脑血管病科确诊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 目的 分析CYP2C19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个体化给药后二磷酸腺酐(ADP)抑制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和脑血管病科确诊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住院患者1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75 mg治疗7 d后,检测患者ADP抑制率,同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CYP2C19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ADP抑制率的关系。结果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存在显著差异(χ^(2)=6.807,P=0.033),男性患者ADP抑制率高于女性患者(t=2.686,P=0.008)。CYP2C19超快代谢型、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的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9,P=0.340)。CYP2C19*1/*17型、*1/*1型、*1/*2型、*1/*3型、*2/*2型和*2/*3型的ADP抑制率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6,P=0.126),组间两两比较显示,*1/*1型的ADP抑制率高于*2/*2型(t=2.257,P=0.036)。ABCB1 C3435T的CC型、CT型和TT型的ADP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55,P=0.576)。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中ABCB1 C3435T不同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的ADP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P=0.192/0.826、0.525/0.594、0.666/0.540)。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在CYP2C19各代谢型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U=2 146.50,P=0.608)。结论 在氯吡格雷个体化治疗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ADP抑制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ADP抑制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cYP2c19 ABcB1 c3435T 基因多态性 ADP抑制率
下载PDF
华法林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的多态性分布
4
作者 王慧 甄拴平 +2 位作者 冯淳 王华 邓明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9、VKORC1、CYP4F2基因多态性在陕西省宝鸡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遗传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华法林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采用飞行... 目的研究CYP2C9、VKORC1、CYP4F2基因多态性在陕西省宝鸡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提供遗传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华法林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华法林药物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分别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华法林药物相关各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规律,475例患者VKORC1基因型分别是AA型、AG型、GG型,基因频率分别为83.79%,15.58%,0.63%;CYP2C9基因型分别是*1/*1型、*1/*3型、*1/*2型,基因频率分别为95.17%,4.74%,0.11%,未检出*2/*2、*2/*3、*3/*3基因型;CYP4F2基因型分别是*1/*1型、*1/*3型、*3/*3型,基因频率分别为52.40%,39.37%,8.21%。各基因型分布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陕西宝鸡地区汉族人群华法林药物基因VKORC1(c.-1639G>A)以变异型为主,包括纯合变异和杂合变异,而CYP2C9(*1、*2、*3)和CYP4F2(*1,*3)以野生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华法林 cYP2c9基因 VKORc1基因 cYP4F2基因
下载PDF
癫痫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胡源 杨辉 虞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同时给...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同时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将患者按CYP2C19基因型别分为强代谢型(*1/*1)47例、中间代谢型(*1/*2,*1/*3)50例和弱代谢型(*2/*2,*3/*3,*2/*3)18例,比较CYP2C19代谢型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并根据丙戊酸钠治疗效果分为疗效良好组(n=85)和疗效不佳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丙戊酸钠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癫痫患者CYP2C19基因分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CYP2C19弱代谢型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3.80±1.02)μg/mL,明显高于强代谢的(2.67±0.34)μg/mL和中间代谢型的(2.73±0.36)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发病频率≥4次、继发性病因为热性惊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服药依从性差、CYP2C19基因型为弱代谢型与丙戊酸钠治疗效果有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发病频率≥4次、继发性病因为热性惊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服药依从性差、CYP2C19基因型为弱代谢型均为影响丙戊酸钠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癫痫患者的CYP2C19基因具有多态性,且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及疗效具有相关性。因此,在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时,可检测CYP2C19基因分型,以指导癫痫患者的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cYP2c19基因多态性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期CYP2C19基因背景不明的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敏 蒋春丽 +2 位作者 冯朝华 成静 张君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基因背景不明的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行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为临床更高效、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基因不明的急性轻型非心源性脑... 目的:探讨急性期基因背景不明的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行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价值,为临床更高效、精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基因不明的急性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充分向患者及(或)其家属说明各治疗方案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观察与比较每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变化情况,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复发率。结果:三组治疗21d、90d后的NIHSS、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d后随访,三组出血发生率、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脑梗死复发率(2.00%、4.00%)相当(P>0.05),但均低于B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抗方案可绕行CYP2C19基因缺陷,在治疗急性轻型非心源性脑梗死中,与传统氯吡格雷双抗对改善患者神经与日常生活功能效果相当,但能更有效地预防90d内脑梗死复发,在基因背景不明下,疗效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cYP2c19基因 非心源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下载PDF
CACNA1C基因突变儿童2例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7
作者 孙琪青 候维纳 +2 位作者 王芳洁 谢振华 李东晓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本研究选取1例5岁5个月男性患儿,因“间断抽搐1年余”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QT间期延长,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可疑长QT综合征;另1例2岁3个月女性患儿,因“无明显诱因的发作性惊恐、抽搐伴发热”就诊,查体:小下颌、双眼内斜,脑电图异常,合并... 本研究选取1例5岁5个月男性患儿,因“间断抽搐1年余”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QT间期延长,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可疑长QT综合征;另1例2岁3个月女性患儿,因“无明显诱因的发作性惊恐、抽搐伴发热”就诊,查体:小下颌、双眼内斜,脑电图异常,合并肌张力减低、运动、语言运动发育迟滞;2例患儿均完善了基因检测,例1结果提示CACNA1C基因存在c.1204G>A(p.G402S)新发杂合变异,诊断Timothy综合征,给予普萘洛尔治疗,后自行停药后猝死;例2结果提示CACNA1C基因存在c.1841T>C(p.L614P)新发杂合变异,给予抗癫痫治疗,随访仍有运动与语言发育迟滞。以上2例患儿的特征性表现同一基因引起的不同临床表型,均为罕见疾病,临床诊疗中需多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NA1c基因 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6~14岁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铋剂四联方案疗效的关系
8
作者 陈颢予 连娇燕 +2 位作者 蒋成鹏 王新迪 王亚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6~14岁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铋剂四联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为Hp感染的1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6~14岁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铋剂四联方案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确诊为Hp感染的1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检测患儿CYP2C19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强代谢(EM)组、中间代谢(IM)组和弱代谢(PM)组,比较3组患儿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CYP2C19基因EM型、IM型及PM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9.13%、42.75%、18.12%。IM组和PM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均高于EM组(P<0.05),IM组和PM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组和IM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PM组(P<0.05),EM组和IM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CYP2C19基因表型的Hp感染患儿通过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存在差异,IM型及PM型患儿疗效较显著,EM型患儿疗效较差,但PM型患儿易出现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儿童 铋剂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位点变异的生育遗传咨询探讨
9
作者 冯晓琴 袁彩霞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对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位点变异白化病家系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丈夫,26岁,轻度白化病表现,毛发偏黄,皮肤白皙,视力正常,无白化病相关系统受累表现。妻子,27岁,G_(0)P_(0),身体良好。夫妇属非近亲婚配。现备孕... 目的对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位点变异白化病家系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方法丈夫,26岁,轻度白化病表现,毛发偏黄,皮肤白皙,视力正常,无白化病相关系统受累表现。妻子,27岁,G_(0)P_(0),身体良好。夫妇属非近亲婚配。现备孕咨询,评估生育白化病患儿风险。遗传咨询后,建议其进行遗传性白化病相关基因的测序检测。以“OCA2基因,c.1441G>A位点”为检索词,检索Pubmed、OMIM、Clinvar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选取OCA2基因c.1441G>A(p.Ala481Thr)变异相关的白化病病例相关资料文献。结果结果显示,丈夫OCA2基因存在2个变异,分别为NM_000275.3:c.182G>A(p.Trp61*)和NM_000275.3:c.1426A>G(p.Asn476Asp),妻子OCA2基因有1个杂合变异,为NM_000275.3:c.1441G>A(p.Ala481Thr)。Sanger溯源验证,丈夫所携无义变异c.182G>A(p.Trp61*)来源其母亲,所携错义变异c.1426A>G(p.Asn476Asp)变异来源其父亲。妻子所携错义变异c.1441G>A(p.Ala481Thr)并非来源其父亲,其母亲信息不详。使用数据库搜索c.1441G>A变异的表型效应,得知c.1441G>A(p.Ala481Thr)属于一种亚等效变异,Ala481Thr在黑色素形成中有70%的野生型功能,纯合子无表现,表型正常。据c.1441G>A的亚等效作用,遗传咨询后,夫妇知情同意选择自然怀孕方式。随访这对夫妇怀孕并分娩1表型正常女儿。经测序验证,女儿遗传了父亲c.1426A>G(p.Asn476Asp)变异和母亲正常OCA2基因。结论报道一例白化病OCA2基因c.1441G>A变异相关的生育遗传咨询案例,复习文献,总结c.1441G>A(p.Ala481Thr)白化病的亚等效作用所产生的表型特异性,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认识合理运用恰当的遗传学检测手段和深刻理解临床决策前充分遗传咨询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该类变异的遗传咨询能力,有效地避免了过度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病 OcA2基因 c.1441G>A位点变异 遗传咨询
下载PDF
黑龙江地区老年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庄源 刘敦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4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脑梗死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快代谢组(n=... 目的探讨黑龙江地区脑梗死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快代谢组(n=26)、中等代谢组(n=52)和慢代谢组(n=12)。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脑梗死患者中以快代谢型和中等代谢型为主要类型。治疗2周后,3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快代谢组评分为(6.23±1.38)分,低于中等代谢组、慢代谢组的(7.76±1.71)分、(10.12±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代谢组和中等代谢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慢代谢组(P<0.05);快代谢组、中等代谢组和慢代谢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来评估对氯吡格雷治疗的药物代谢能力和反应情况。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地区 脑梗死 cYP2c19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 NIHSS评分 影响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型与药物代谢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向阳 王颖 +2 位作者 刘贤 崔超 周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36-39,共4页
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药物氧化代谢酶之一,而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是CYP450家族中重要一员,参与许多药物的氧化代谢。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最主要的原因,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 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药物氧化代谢酶之一,而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是CYP450家族中重要一员,参与许多药物的氧化代谢。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最主要的原因,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许多药物的代谢,并与几种常用处方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问题密切相关。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可将人群分为慢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正常代谢型和超快代谢型四大类。本文主要介绍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其代谢药物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下载PDF
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合成代谢及其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崇鑫 李祖夏 +1 位作者 王路昊 乔枫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3期95-100,共6页
维生素C(Vitamin 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ate acid,AsA),是生物体中具有多效功能的必需化合物。整理了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以及其中参与维生素C合成的L-半乳糖途径、D-半乳糖醛酸途径、L-古洛糖途径、肌醇途径和维生素C循环途径... 维生素C(Vitamin 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ate acid,AsA),是生物体中具有多效功能的必需化合物。整理了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以及其中参与维生素C合成的L-半乳糖途径、D-半乳糖醛酸途径、L-古洛糖途径、肌醇途径和维生素C循环途径,并分析了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对参与维生素C合成与循环的16个基因:PMI、PMM、GMP、GME、GGP、GPP、GalDH、GLDH、GalUR、MIOX、GuLDH、MDHAR、DHAR、AO、APX、GR,及其在维生素C代谢途径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合成代谢途径多样,关键基因的表达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合成代谢,了解植物果实中维生素C合成代谢及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表达,可为生产富含维生素C的转基因水果和蔬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维生素c生物合成 调节 基因调控 代谢途径
下载PDF
盐生草根系基因HgAKR6C的克隆与初步功能分析
13
作者 胡尚钦 汪军成 +7 位作者 姚立蓉 司二静 马小乐 杨轲 张宏 孟亚雄 王化俊 李葆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4,共14页
醛酮还原酶(AKR)是构成Shaker型K+通道蛋白的保守核心结构域,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时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西北旱区典型盐生植物盐生草作为研究材料,基于课题组前期盐生草根系盐胁迫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并克隆得到耐盐基因HgA... 醛酮还原酶(AKR)是构成Shaker型K+通道蛋白的保守核心结构域,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时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西北旱区典型盐生植物盐生草作为研究材料,基于课题组前期盐生草根系盐胁迫转录组学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并克隆得到耐盐基因HgAKR6C。HgAKR6C基因蛋白质编码区(CDS)全长951 bp,共编码氨基酸317个。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表明,HgAKR6C与拟南芥中AtAKR6C1基因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可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qRT-PCR结果表明HgAKR6C在盐处理24 h时表达量达到峰值。构建酵母异源表达载体转化缺陷型菌株发现,HgAKR6C基因可能参与Na+的外排和介导K+的吸收。综上所述,HgAKR6C具有调节盐生草耐盐性的功能,而盐生草根系耐盐基因HgAKR6C的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生草 HgAKR6c 基因克隆 耐盐调控机制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和Cytb基因探讨北鲍南养对皱纹盘鲍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吴宙 周丽青 +6 位作者 迟长凤 吴彪 孙秀俊 刘志鸿 赵丹 于涛 郑言鑫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为探讨近三十年来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模式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Ⅰ)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分析了定殖漳州的群体、大连培育蓬莱越冬群体、荣成培育福建越冬群体及长山列岛(砣矶岛、大钦岛、南隍... 为探讨近三十年来我国皱纹盘鲍养殖模式对群体遗传结构产生的影响,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Ⅰ)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分析了定殖漳州的群体、大连培育蓬莱越冬群体、荣成培育福建越冬群体及长山列岛(砣矶岛、大钦岛、南隍城岛)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259个个体730 bp的COⅠ序列片段中检测到48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86~0.89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6~0.0081。259个个体730 bp的Cytb序列片段中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和32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05~0.90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7~0.0120。基于COⅠ和Cytb基因的群体间Fst值以及AMOVA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并且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现行的皱纹盘鲍北鲍南养模式加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流,使不同遗传背景的种群二次接触,导致皱纹盘鲍6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而各养殖群体中的不同选育条件则可能是造成显著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分属南北沿海的6个皱纹盘鲍群体的遗传评估将为我国皱纹盘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养殖模式对遗传结构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基因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体外膜氧合联合介入取栓救治蛋白C基因突变所致高危肺栓塞一例
15
作者 谢玉华 张安 +1 位作者 曾瀚庆 曹云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由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染色体遗传病,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多与外显子4~9和内含子8的突变有关。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罕见,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由蛋白C基因8号外显子移码突变引起的致死性... 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是由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染色体遗传病,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多与外显子4~9和内含子8的突变有关。蛋白C基因突变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罕见,治疗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报道1例由蛋白C基因8号外显子移码突变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采用体外膜氧合进行呼吸、循环支持,并成功实行介入取栓的救治经验,为该疾病的诊断及救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缺陷症 蛋白c基因 基因检测 肺栓塞 体外膜氧合 介入取栓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BALB/c小鼠致病性研究
16
作者 刘镝钺 程子龙 +8 位作者 陈益 陈思宇 李文良 毛立 杨蕾蕾 孙敏 张纹纹 熊富强 刘茂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株BVDV感染BALB/c小鼠模型,通过检测攻毒后小鼠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病毒血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病毒载量,比较了分离株JS2201与1型和2型参考株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BVDV分离株JS2201与参考株均能够成功感染BALB/c小鼠,攻毒BALB/c小鼠均形成病毒血症,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短暂下降;BVDV分离株JS2201株攻毒组小鼠肝脏、肾脏、肺脏、脾脏中BVDV载量要高于C24V、C1602株攻毒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变,JS2201株攻毒组与1型参考株C24V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相似,BVDV-2型参考株C1602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变更为严重。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亚型BVDV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且比较分析了分离株与参考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为BVDV疫苗的研制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ALB/c小鼠 致病性 基因
下载PDF
基因Ⅳ型禽呼肠孤病毒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鉴定
17
作者 高金慧 王素艳 +8 位作者 刘芮 祁小乐 陈运通 张艳萍 崔红玉 刘永振 段雨路 高立 高玉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98-104,共7页
为制备基因Ⅳ型(GCⅣ)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σC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I-ARV-GCⅣ-σC,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随后将纯化后的σ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 为制备基因Ⅳ型(GCⅣ)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σC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I-ARV-GCⅣ-σC,将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进行蛋白诱导表达;随后将纯化后的σC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获得阳性杂交瘤细胞;以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试验鉴定杂交瘤细胞后,将杂交瘤细胞株通过腹腔注射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以ELISA测定腹水效价。结果显示:成功筛选出一株分泌ARV GCⅣσ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1H4);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与ARV GCⅣσC蛋白发生反应,同时与感染不同基因型ARV的鸡肝癌细胞(LMH)均有良好的反应性;该单克隆抗体识别重链为IgG1,其腹水ELISA效价为1:256000。结果表明,成功制备ARV GCⅣσC蛋白单克隆抗体,其效价高,反应性良好,为进一步研究σC蛋白功能、ARV致病机理以及建立临床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基因Ⅳ型 σc蛋白 单克隆抗体 功能鉴定
下载PDF
TP53-R273H/R273C基因突变数字PCR检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张洁洁 牛春艳 +2 位作者 王霞 杨靖亚 董莲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2-1248,共7页
TP53基因是肿瘤的抑制基因,也是癌症中常用的靶向检测基因。R273H和R273C是TP53基因检测中常见的热点突变。为了建立这2个突变的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检测方法,针对突变位点分别设计了2套ddPCR方法,验证了探针的特异性,并对... TP53基因是肿瘤的抑制基因,也是癌症中常用的靶向检测基因。R273H和R273C是TP53基因检测中常见的热点突变。为了建立这2个突变的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检测方法,针对突变位点分别设计了2套ddPCR方法,验证了探针的特异性,并对退火温度和引物探针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ddPCR法与重量法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97和0.9996。R273H和R273C的检出限均为0.02%,定量限均为0.05%。这2套方法可用于准确检测TP53-R273H和TP53-R273C基因突变,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 TP53 基因突变 R273H R273c 核酸检测 数字PcR
下载PDF
TRPC1基因敲除小鼠心肌梗死组织纤维化指标表达变化
19
作者 陈天苗 王联发 +3 位作者 童全秀 侯勇 张现格 黄猛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39-42,共4页
目的 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1(TRPC1)敲除的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指标变化。方法 野生型小鼠与TRPC1基因缺陷(TRPC1^(-/-))小鼠各20只,分为野生对照组、野生实验组、TRPC1^(-/-)对照组、TRPC1^(-/-)实验组,每组10只。野生实验组和TRPC... 目的 观察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1(TRPC1)敲除的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指标变化。方法 野生型小鼠与TRPC1基因缺陷(TRPC1^(-/-))小鼠各20只,分为野生对照组、野生实验组、TRPC1^(-/-)对照组、TRPC1^(-/-)实验组,每组10只。野生实验组和TRPC1^(-/-)实验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并缝合,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野生对照组和TRPC1^(-/-)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24 h后处死小鼠,获取心脏,对照组小鼠取左心室正常组织,实验组取左心室前壁梗死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TRPC1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RPC1蛋白及纤维化指标Ⅰ型胶原蛋白(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果 野生实验组TRPC1 mRNA表达高于TRPC1^(-/-)实验组,野生对照组TRPC1 mRNA表达高于TRPC1^(-/-)对照组(P均<0.05);野生实验组TRPC1蛋白表达高于野生对照组和TRPC1^(-/-)实验组,TRPC1^(-/-)实验组TRPC1蛋白表达高于TRPC1^(-/-)对照组(P均<0.05)。野生实验组Col-Ⅰ、α-SMA蛋白表达高于野生对照组和TRPC1^(-/-)实验组,野生对照组Col-Ⅰ、α-SMA蛋白表达高于TRPC1^(-/-)对照组,TRPC1^(-/-)实验组Col-Ⅰ、α-SMA表达高于TRPC1^(-/-)对照组(P均<0.05)。结论 敲低TRPC1基因表达可下调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指标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c1 心肌纤维化 心肌梗死 基因敲除
下载PDF
大麦非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苗期胁迫表达分析
20
作者 崔原瑗 王昭懿 +6 位作者 白双宇 任毓昭 豆飞飞 刘彩霞 刘凤楼 王掌军 李清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2,共9页
【目的】非特异性磷脂酶C(non-specific phospholipase C,NPC)是磷脂酶C的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大麦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NPC基因家族成员,分析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大麦NPC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 【目的】非特异性磷脂酶C(non-specific phospholipase C,NPC)是磷脂酶C的一种,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大麦全基因组范围内鉴定NPC基因家族成员,分析相关基因表达特点,为大麦NPC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EnsemblPlants数据库收录的大麦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大麦NPC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大麦NPC基因家族的理化特性、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域和启动子顺势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vNPC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苗期在低温、干旱、盐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在大麦基因组中,共鉴定了5个非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与其他植物的NPC基因结构相似,均具有Phosphoesterase结构域;HvNPC蛋白序列长度为477-553 aa,等电点为5.22-8.83,分子量为53.12-61.33 kD;亚细胞定位预测HvNPC基因定位于叶绿体、液泡膜、细胞质中;HvNPC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非生物胁迫有关的顺势作用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证实HvNPC基因受干旱、高盐及低温胁迫诱导表达,其中HvNPC2、HvNPC3和HvNPC5受低温和干旱胁迫诱导表达;HvNPC3和HvNPC5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结论】在大麦基因组中共鉴定5个HvNPC基因,HvNPC基因成员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并且不同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非特异性磷脂酶c 基因组鉴定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