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趋势与界面相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国华 王大伟 +1 位作者 张术根 黄志良 《现代技术陶瓷》 CAS 2001年第1期13-18,共6页
简要介绍了前人提出的晶体生长理论的要点及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趋势及晶体生长所面临的基本科学问题;通过分析研究,作者认为晶体生长过程中,介于晶体相与环境相之间的界面相起着重要的作用;重点论... 简要介绍了前人提出的晶体生长理论的要点及其优点与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趋势及晶体生长所面临的基本科学问题;通过分析研究,作者认为晶体生长过程中,介于晶体相与环境相之间的界面相起着重要的作用;重点论述了界面相中的界面层、吸附层和过渡层与晶体生长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了晶体生长的界面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生长理论 发展趋势 界面相 模型
下载PDF
大学生自伤行为的4年追踪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金健 王梦倩 +1 位作者 李桂莉 陈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动态发展轨迹及性别效应,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高校2016级新生追踪4年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数据5372份。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SMHSS)的自伤行为量表进行...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动态发展轨迹及性别效应,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某高校2016级新生追踪4年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数据5372份。使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CSMHSS)的自伤行为量表进行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LGM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伤行为测量时间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83.57,P<0.001),大一阶段均分最高,大四阶段均分最低。LGMM结果显示,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可分为缓解组(91.3%)和恶化组(8.7%)2个类型。同时,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展轨迹有性别效应,恶化组的男生偏多(OR=1.56,95%CI:1.12~2.17)。结论:大学生自伤行为具有群体异质性和性别效应,高校要根据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伤行为 发展轨迹 性别差异 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大学生
下载PDF
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3年追踪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爱楼 刘贤敏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5,118,共6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动态发展轨迹及其性别效应,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3所本科院校926名在校大学生,在入校时进行抑郁量表的测评,每年追踪测评1次,共完成3次追踪测评,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 目的:考察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动态发展轨迹及其性别效应,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3所本科院校926名在校大学生,在入校时进行抑郁量表的测评,每年追踪测评1次,共完成3次追踪测评,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指标可将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展趋势划分为3个类型,分别是C1抑郁缓解组(82.8%)、C2抑郁风险组(15.8%)和C3抑郁恶化组(1.4%);大学生的抑郁情绪随着时间推移呈整体下降趋势,但后两次测试中个体间的抑郁水平差异高于首测;3个组别的抑郁情绪发展轨迹均有显著的时间效应,C3抑郁恶化组的抑郁情绪水平随时间显著迅速升高,C2抑郁风险组的抑郁情绪水平随时间显著缓慢升高,C1抑郁缓解组的抑郁情绪随时间显著缓慢下降;同时,大学生抑郁情绪发展轨迹不存在显著的性别效应。结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发展轨迹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存在不同类别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抑郁情绪 发展轨迹 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原文传递
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爱楼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1-365,共5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动态发展轨迹,以及性别、专业、生源类型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对自杀风险发展轨迹的预测效应。方法:随机抽取湖北地区6所本科院校14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纵向追踪调查,每学年测评1次,共完成3次追踪测评,采... 目的:考察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动态发展轨迹,以及性别、专业、生源类型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对自杀风险发展轨迹的预测效应。方法:随机抽取湖北地区6所本科院校148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纵向追踪调查,每学年测评1次,共完成3次追踪测评,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LGMM)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自杀风险的发展趋势可划分为3个类型,分别是C1中风险-缓解组(11.5%)、C2低风险-缓升组(83.5%)和C3高风险-缓解组(5.1%)。大学生自杀风险整体上随时间呈略微上升趋势,后逐渐趋于水平。3个组别的自杀风险发展轨迹均具有显著的时间效应,C1组持续下降,C2组缓慢上升,C3组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上升。父母教养方式中(父)过分干涉、(母)情感温暖理解以及偏爱被试,对C3组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P<0.05),(父)偏爱、(母)过干涉过保护对C3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结论:大学生自杀风险发展轨迹具有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风险 发展轨迹 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