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防细菌HK11-9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病能力及其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林林 沈虎生 +3 位作者 杨冰 何梦菡 朴凤植 申顺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9-218,共10页
为探讨黄瓜棒孢叶斑病生防细菌HK11-9的防病能力,通过皿内试验测定HK11-9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霉的抑菌活性、通过离体和活体接种试验评价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盆栽试验分析HK11-9在黄瓜叶部的定殖能力及其对黄瓜叶... 为探讨黄瓜棒孢叶斑病生防细菌HK11-9的防病能力,通过皿内试验测定HK11-9对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多主棒孢霉的抑菌活性、通过离体和活体接种试验评价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盆栽试验分析HK11-9在黄瓜叶部的定殖能力及其对黄瓜叶部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HK11-9的生物学功能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显示,HK11-9显著抑制多主棒孢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在离体接种和活体接种条件下,HK11-9均对黄瓜棒孢叶斑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2.80%和67.73%;同时,HK11-9在黄瓜叶部具有稳定的定殖能力,在黄瓜叶部能保持10^(4) CFU/g的定殖密度,能够显著提高黄瓜叶部PAL、POD和PPO活性。HK11-9菌株具有分解蛋白、分解纤维素、分解淀粉和产嗜铁素作用,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并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HK11-9菌株鉴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综上所述,生防细菌HK11-9防治黄瓜棒孢叶斑病具有极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黏类芽孢杆菌HK11-9 定殖量 防御酶活性 鉴定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调查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艳菊 刘东 +2 位作者 马柏壮 周秀艳 苗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4-39,61,共7页
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黄瓜棒孢叶斑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危害程度日益严重,但在黑龙江省尚无记载。文章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等地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只在哈尔滨发现有棒孢叶斑... 在我国华北、西北等地黄瓜棒孢叶斑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危害程度日益严重,但在黑龙江省尚无记载。文章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等地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只在哈尔滨发现有棒孢叶斑病发生,而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均未发现棒孢叶斑病发生为害。对疑似棒孢叶斑病病叶,经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分离获得的4个致病菌株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病害为黄瓜棒孢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霉 病原菌鉴定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吉光 陈璐 +2 位作者 张管曲 胡小平 王保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3-187,共5页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陕西的危害严重,发病率在50%以上。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杨凌地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标样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香...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陕西的危害严重,发病率在50%以上。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杨凌地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标样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香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yringestrain)CP001。初步确定适合丁香假单胞杆菌CP001菌株生长的最佳pH为6~8,最适温度为22~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丁香假单胞杆菌 病原菌鉴定 16S RDNA
下载PDF
黄瓜褐斑病抗病性鉴定技术及品种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管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27,共2页
采用孢子浓度为(3~4)×104个.mL-1的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第一真叶期黄瓜幼苗,保湿24h。该方法适合于黄瓜褐斑病的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大量材料的抗源筛选,利用该方法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和2份抗病材料。品种抗... 采用孢子浓度为(3~4)×104个.mL-1的黄瓜褐斑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第一真叶期黄瓜幼苗,保湿24h。该方法适合于黄瓜褐斑病的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和大量材料的抗源筛选,利用该方法筛选出3份高抗材料和2份抗病材料。品种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津优3号和津优38号为高抗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褐斑病 抗病性鉴定 分生孢子悬浮液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拮抗细菌筛选初报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先丽 孙军德 程海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0个菌株中,筛选出对黄瓜角斑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B9。温室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显著抑制角斑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2.1%;拮抗细菌B9在28℃、pH值7.0生长最好,培养60h时,其OD值可达到1.708。经初步鉴...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120个菌株中,筛选出对黄瓜角斑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B9。温室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显著抑制角斑病的发生,防治效果达72.1%;拮抗细菌B9在28℃、pH值7.0生长最好,培养60h时,其OD值可达到1.708。经初步鉴定,该拮抗菌株属于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角斑病 拮抗细菌 筛选 黄杆菌属
下载PDF
兼抗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黄瓜育种材料筛选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2 位作者 杨瑞环 邓强 曹明明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2,26,共4页
为了筛选出兼抗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的黄瓜育种材料,我们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对58份黄瓜材料进行了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的抗病性评价。通过对该2种病害的病情指数分析,获得棒孢叶斑病高抗材料4份,抗病材料11份;黑斑病高抗材... 为了筛选出兼抗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的黄瓜育种材料,我们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对58份黄瓜材料进行了棒孢叶斑病和黑斑病的抗病性评价。通过对该2种病害的病情指数分析,获得棒孢叶斑病高抗材料4份,抗病材料11份;黑斑病高抗材料10份,抗病材料6份。其中兼抗2种病害的材料11份,‘A86-1’、‘G5-4’和‘N103-2’对2种病害均达到高抗级,‘07L35’、‘09L4漆’、‘H31-2选’和‘W43-1-2’对棒孢叶斑病为抗病级,对黑斑病为高抗级,‘G5-2’、‘Q6’、‘XL6-1-2’和‘XL6-3’对2种病害的抗性均为抗病级。获得的抗病资源为黄瓜多抗性育种和骨干亲本自交系的抗性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棒孢叶斑病 黑斑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黄瓜棒孢叶斑病种质筛选及抗性分布频率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亚莉 侯栋 +1 位作者 岳宏忠 张东琴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4期191-195,共5页
为培育抗棒孢叶斑病的黄瓜种质,引进国内外黄瓜种质68份,通过成株期自然感染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方法,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不同黄瓜种质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 为培育抗棒孢叶斑病的黄瓜种质,引进国内外黄瓜种质68份,通过成株期自然感染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方法,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不同黄瓜种质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8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10份,占14.71%;抗病种质占10.29%;中抗种质占11.76%;感病种质占29.41%;高感种质占33.82%。进一步分析黄瓜种质的抗性分布频率,欧洲温室型黄瓜较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抗病,生长势越弱,越抗棒孢叶斑病,强雌黄瓜较雌雄同株黄瓜抗棒孢叶斑病,叶片深绿和绿的黄瓜较叶片黄绿的黄瓜抗棒孢叶斑病,瓜皮白绿的黄瓜较绿和浅绿的黄瓜更抗棒孢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棒孢叶斑病 抗性鉴定 种质筛选
下载PDF
黄瓜霜霉病、角斑病及褐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春艳 霍建飞 +1 位作者 郝永娟 王万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0年第1期48-50,共3页
从发病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等方面对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褐斑病3种病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不同的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药剂。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角斑病 褐斑病 识别与防治
下载PDF
山东黄瓜主要种质资源多抗性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卫华 刘文宝 +2 位作者 曹齐卫 赵晓翠 孙小镭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2期84-88,共5页
利用单一接种法,分别接种鉴定了24个黄瓜种质材料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和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有3份材料高抗白粉病,9份材料抗白粉病;2份材料高抗霜霉病,8份材料抗霜霉病;1份材料高抗褐斑病,12份材料达到抗病级;在枯萎病的... 利用单一接种法,分别接种鉴定了24个黄瓜种质材料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和枯萎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有3份材料高抗白粉病,9份材料抗白粉病;2份材料高抗霜霉病,8份材料抗霜霉病;1份材料高抗褐斑病,12份材料达到抗病级;在枯萎病的接种试验中,没有发现高抗和抗病材料,仅得到了8份中抗材料。综合4种病原菌的接种结果,发现材料H、U、B、E、L、P对4种病害都达到中抗以上水平;材料V除了不抗枯萎病对其他3种叶部病害都达到高抗水平;材料H高抗霜霉病;材料R与材料J对白粉病达高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种质资源 多抗性鉴定 白粉病 霜霉病 褐斑病 枯萎病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叶班病病原细菌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永镐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大棚黄瓜叶片上发现的黄瓜细菌性叶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ucurbitae(Bryan 1926)Dye 1978]。人工接种试验证明,该病菌除侵染黄瓜外,尚能侵染西瓜和西葫芦。本文为该病菌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黄瓜 细菌性 叶斑病 细菌 鉴定
下载PDF
火力楠2种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11
作者 张艳明 韦继光 +2 位作者 Phan Cong Kien 周颖 谢红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82-85,共4页
为给火力楠叶斑病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方法和Koch’s法则,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苗圃基地和博白林科所苗圃基地的2种火力楠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病害... 为给火力楠叶斑病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方法和Koch’s法则,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和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采自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苗圃基地和博白林科所苗圃基地的2种火力楠叶斑病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病害种类。结果表明:2种火力楠叶斑病菌初步鉴定分别为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火力楠炭疽病危害较叶斑病严重。叶斑病菌引起的火力楠褐斑病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楠 叶斑病 病原菌 鉴定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黄瓜链格孢叶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行风 刘东 +5 位作者 陶磊 潘春清 李雪莲 马天 潘梦佳 张艳菊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0-86,共7页
链格孢属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种类繁多,常给作物生产带来严重损失。2019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黄瓜保护地大棚内发现了疑似链格孢侵染的黄瓜病害。采集的病样经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及致病性测定后,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进行... 链格孢属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种类繁多,常给作物生产带来严重损失。2019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黄瓜保护地大棚内发现了疑似链格孢侵染的黄瓜病害。采集的病样经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及致病性测定后,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进行了病原鉴定。鉴定结果显示,黑龙江省黄瓜保护地大棚内发现的叶斑病病原为Alternaria alternata。对该病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表明,菌丝生长最快的培养基是CA和黄瓜煎汁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培养条件为28℃,pH 8~9;致死温度为55℃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最适合病菌产孢的培养基为PDA和CA培养基,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培养条件为28℃、pH 8~9、12 h光照/12 h黑暗时产孢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链格孢叶斑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交链格孢
下载PDF
黄瓜菊苣假单胞菌叶斑病内生拮抗细菌的鉴定及促生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钱鑫 谭志琼 +2 位作者 邢梦玉 刘铜 张荣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59,共6页
从湖南、云南、海南等地采集的健康黄瓜植株中分离得到189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的内生细菌Y–10对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菌(Pseudonwnas cichorii)的抑菌半径达16 mm,拮抗效果最好,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rpoA双基因联... 从湖南、云南、海南等地采集的健康黄瓜植株中分离得到189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的内生细菌Y–10对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菌(Pseudonwnas cichorii)的抑菌半径达16 mm,拮抗效果最好,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rpoA双基因联合建树分析,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分别用4×10^(9)、4×10^(8)、4×10^(7)、4×10^(6)、4×10^(5) cfu/mL的Y–10菌液浸黄瓜种子和4×10^(9)、4×10^(8)、4×10^(7)、2×10^(7)、4×10^(6) cfu/mL的菌液灌根处理黄瓜盆栽幼苗,以无菌水浸种和灌根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显示,Y–10菌液4×10^(7) cfu/mL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较空白对照提高了6.01%,菌液4×10^(9) cfu/mL处理的种子几乎不萌发;黄瓜幼苗的根长、根鲜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提高了40.71%、33.59%、35.21%、58.18%。4×10^(9) cfu/mL菌液灌根接种后,黄瓜幼苗根长、根鲜质量、地上部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分别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1.49%、19.57%、77.25%、47.15%。Y–10菌株无溶磷、解钾及产IAA作用,但具固氮、产铁载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叶斑病 菊苣假单胞菌 内生拮抗细菌 促生作用
下载PDF
一种新的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穆晓雅 谭志琼 +2 位作者 刘铜 彭正强 张荣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7-842,共6页
【目的】旨在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黄瓜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的拮抗菌,采... 【目的】旨在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黄瓜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的拮抗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对拮抗菌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共分离出650株细菌,筛选出10株拮抗菌。其中编号为JNL的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0℃、pH 7、碳源为半乳糖、氮源为硝酸钾、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生长效果最好。【结论】JNL菌株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 拮抗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下载PDF
山牵牛叶斑病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4期89-92,共4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ttl. ex Willd.) Roxb.]叶片中分离到6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山牵牛叶斑病病原菌及其他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作用的2个菌株(bjq-a、bjq-d),其中内生细菌bj...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ttl. ex Willd.) Roxb.]叶片中分离到6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山牵牛叶斑病病原菌及其他9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作用的2个菌株(bjq-a、bjq-d),其中内生细菌bjq-a的抑菌带宽度最大;通过形态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对bjq-a、bjq-d菌株进行鉴定,分别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通过显微观察,bjq-a、bjq-d菌株均可造成山牵牛炭疽病病原菌菌丝膨大、畸形、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Rottl.ex Willd.)Roxb.] 叶斑病 拮抗细菌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内蒙古黄瓜靶斑病菌的鉴定及药剂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立辉 陈鹏宇 +3 位作者 王有贤 刘宝玉 白庆荣 赵廷昌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26,共7页
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五化镇山头村的黄瓜叶斑病标本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得到20株分离物,经柯氏验证均为致病菌。结合病菌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相关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 对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五化镇山头村的黄瓜叶斑病标本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得到20株分离物,经柯氏验证均为致病菌。结合病菌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相关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C.cassiicola对2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代表菌株HGBB-Ⅲ菌丝生长对25%咪鲜胺EC、40%肟菌·咪鲜胺EW、40%苯醚甲环唑SC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敏感性较高,EC_(50)<1 mg·L^(-1);对430 g·L^(-1)戊唑醇SC、50%腐霉利WP、50%福美双WP、50%异菌脲WP、75%肟菌·戊唑醇WG、40%唑醚·戊唑醇SC、32.5%苯甲·嘧菌酯SC、30%肟菌·戊唑醇SC的敏感性略低,1 mg·L^(-1)<EC_(50)<10 mg·L^(-1)。HGBB-III的孢子萌发对50%福美双WP的敏感性最高,EC_(50)<1 mg·L^(-1),对42.4%唑醚·氟酰胺SC、200 g·L^(-1)氟酰羟·苯甲唑SC、40%唑醚·戊唑醇SC、12%苯甲·氟酰胺SC的敏感性较低,10 mg·L^(-1)<EC_(50)<100 mg·L^(-1)。上述药剂中,50%福美双WP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均较好,可以作为防治过程中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靶斑病 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 病原鉴定 药剂筛选
下载PDF
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廖映凯 罗吉 +2 位作者 许芮涵 芶琳 邱爱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6,共7页
通过筛查并鉴定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致病菌,旨在为后续研发生物防治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集成都金堂、十陵和西昌等种植基地患有藜麦叶斑病的植株。经组织分离、平板纯化分离菌株,并采用科赫法则确定致病菌;扩大培养致病菌菌株,提... 通过筛查并鉴定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致病菌,旨在为后续研发生物防治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集成都金堂、十陵和西昌等种植基地患有藜麦叶斑病的植株。经组织分离、平板纯化分离菌株,并采用科赫法则确定致病菌;扩大培养致病菌菌株,提取其DNA,用rDNA-ITS(rDNA-内转录间隔区)、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并用MEGA 4.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到的2株细菌菌株SCCDP-2、SCCDP-4能够导致四川地区藜麦叶斑病的发生,经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叶斑病 病原菌 鉴定
下载PDF
烟草叶斑病病原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宣鲜 桑维钧 +6 位作者 卢燕回 孔菲 王五权 李昊熙 杨江敏 彭丽娟 杨茂发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4-2544,共11页
叶斑类病害是危害大田期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多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害易暴发流行,对烟草的品质及产量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广西‘K326’烟叶具有典型病斑的叶片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 叶斑类病害是危害大田期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多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害易暴发流行,对烟草的品质及产量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广西‘K326’烟叶具有典型病斑的叶片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致死温度处理以及10种常用化学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该叶斑病的典型病症为:初期烟叶产生灰白色小圆斑,病害加重圆斑逐渐扩散成不规则状,病斑中心形成穿孔,颜色为灰白色,边缘棕褐色,伴随褪绿的黄色晕圈。通过分离纯化获得2个菌株,分别命名为HZFC36和HZZS76。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菌株均可在叶片无伤条件下导致健康‘K326’烟叶部产生病斑。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位点(LSU、ITS、RPB2和TUB2)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将引起广西烟草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Epicoccum latusicollum。该病原菌在CM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佳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牛肉浸粉,全光照条件更利于病原菌的生长,致死温度为47℃,水浴10 min。室内药剂初步筛选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和25%吡唑醚菌酯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EC_(50)值分别为4.752×10^(-2)、4.989×10^(-2)mg/L。本研究结果为E.latusicollum引起烟草叶斑病的田间防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筛选
下载PDF
16个黄瓜品种对棒孢叶斑病的抗病性鉴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翠霞 韩亚梅 +3 位作者 薛制国 李婧婷 杨明浩 贺字典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2-46,共5页
为了确定不同黄瓜品种对棒孢叶斑病菌的抗性,采用田间调查结合人工接种孢子悬浮液的方法测定了16个黄瓜品种抗病性。结果表明:黄瓜品种田间抗病性程度均低于人工接种的抗病性;博美70,博美80-16,津优308和中荷10为高抗品种;中荷15,中蔬C... 为了确定不同黄瓜品种对棒孢叶斑病菌的抗性,采用田间调查结合人工接种孢子悬浮液的方法测定了16个黄瓜品种抗病性。结果表明:黄瓜品种田间抗病性程度均低于人工接种的抗病性;博美70,博美80-16,津优308和中荷10为高抗品种;中荷15,中蔬C56,中荷16,中农12,津优35和中荷102为抗病品种。而且同一品种针对培养性状分化的病原菌株表现出不同的抗病性。因此,河北省黄瓜主产区可根据当地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情况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品种 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菌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