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itical importance of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management
1
作者 Taoyuan Robert Feng Ying Ye D John Doyle 《World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5年第2期10-12,共3页
The ideal range for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s is usually taken to be between 20 to 30 cm H2 O. This is easily measured with a cuff pressure manometer and should be measured in each instance. The importanceof trache... The ideal range for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s is usually taken to be between 20 to 30 cm H2 O. This is easily measured with a cuff pressure manometer and should be measured in each instance. The importanceof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s is highlighted by the spectrum of airway complications that can occur with incorrect cuff pressures. High cuff pressures can result in complications ranging from sore throat and hoarseness to tracheal stenosis, necrosis, and even rupture. In such cases, the postulated causative factor is diminished blood flow to tracheal mucosa due to excessive cuff pressure on the tracheal wall. This hypothesized ischemic injury then produces healing fibrosis months or even years later. On the other hand, cuff pressures that are too low place the patient at risk for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and consequently, aspiration pneumonitis and pneumonia. This is why the authors recommend that cuff pressures be measured following all intub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heal tube cuff pressure tracheal INJURY tracheal STENOSIS PATIENT safety INTUBATION
下载PDF
3种形状气囊导管对气囊上滞留物封闭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招春园 黄玲 +3 位作者 常龙 韦姿 林景 周春锋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3种形状气囊导管对不同黏稠度气囊上滞留物的封闭效果,为临床气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用20 mL注射器制作9个气管模型分为3组,每组锥形、柱形、梭形气囊导管各1根。使用持续测压仪予导管气囊充气并维持压力29~30 cmH2O,将机械通... 目的探讨3种形状气囊导管对不同黏稠度气囊上滞留物的封闭效果,为临床气道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用20 mL注射器制作9个气管模型分为3组,每组锥形、柱形、梭形气囊导管各1根。使用持续测压仪予导管气囊充气并维持压力29~30 cmH2O,将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Ⅰ度、Ⅱ度、Ⅲ度滞留物分别注入气囊导管上,观察30、60、120、240、360、480 min气囊上滞留物的渗漏情况。不同黏稠度滞留物每组重复操作10次。结果3种形状气囊导管不同黏稠度滞留物、不同观察时间渗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锥形气囊的封闭效果最好,柱形气囊次之,梭形气囊最差;随着时间延长,各形状气囊导管均会渗漏。建议临床可选用带冲洗式的柱形或锥形气囊导管,及时冲洗及抽吸气囊上滞留物,以预防经口咽途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 气囊导管 锥形气囊 柱形气囊 梭形气囊 气囊上滞留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中两种插管方式对术后咽喉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贾慧 刘静 +1 位作者 李真 高永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使用可视内窥镜和普通喉镜插管对术后咽喉疼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非咽喉部及颈部手术患者100例,全麻诱导后随机使用一种方式插管,根据使用喉镜不同分为两组:可视内窥镜组(A组)和普通喉镜组(B组)。术中常规监...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使用可视内窥镜和普通喉镜插管对术后咽喉疼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非咽喉部及颈部手术患者100例,全麻诱导后随机使用一种方式插管,根据使用喉镜不同分为两组:可视内窥镜组(A组)和普通喉镜组(B组)。术中常规监测BP、HR、PETCO2、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同时监测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分别在术后2、24、48h对患者进行回访,记录患者咽喉部及手术切口部的疼痛、干燥、烧灼感等不适反应。结果 A组术后咽喉部2、24h的累积疼痛评分明显小于B组(P<0.05),POST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使用可视内窥镜插管可降低POS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内窥镜 气囊压力 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疼痛
下载PDF
电子测压表及压力换能器连续监测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一致性分析
4
作者 张粒子 薛庆生 刘志恒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0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电子测压表与压力换能器在气管套囊压力持续测定中的一致性。方法3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患者,同时使用两种装置连续监测套囊压,记录8个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使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装置的一致性。结果电子测压... 目的比较电子测压表与压力换能器在气管套囊压力持续测定中的一致性。方法30例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患者,同时使用两种装置连续监测套囊压,记录8个不同时间点的测量结果,使用Bland-Altman法分析两种装置的一致性。结果电子测压表和压力换能器测得气压差值的平均值为(1.25±1.57)cm H2O(1 cm H2O=0.098 kPa),差值的一致性界限(LoA)为(-1.90,4.42)cm H2O,位于一致性界限范围内的值占所有数值的95%以上。结论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临床套囊压力的监测中可考虑互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套囊压力 电子测压表 压力换能器
下载PDF
气管插管病人气囊是否放气对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颜鑫 张皖生 《循证护理》 2017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病人气囊是否放气对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读秀学术搜索、CNKI、WanFang Data、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收集有关气管插管病人置胃管时气囊是否放气对置胃管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病人气囊是否放气对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读秀学术搜索、CNKI、WanFang Data、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收集有关气管插管病人置胃管时气囊是否放气对置胃管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RCT,40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气囊不放气相比,气管插管病人置胃管时气囊放气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OR=2.04,95%CI(1.23,3.38,P=0.006)]。[结论]气管插管病人置胃管时气囊放气可以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但结论有待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气囊放气 胃管 META分析
下载PDF
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前后气管横径变化值与套囊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施洁 杨歆璐 +3 位作者 杨成伟 章蔚 方军 王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气管导管(ETT)套囊充气前后的气管横径变化值(ΔTD)与ETT套囊压(CP_(ET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男性患者,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至Ⅲ级。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1...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气管导管(ETT)套囊充气前后的气管横径变化值(ΔTD)与ETT套囊压(CP_(ET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8月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男性患者,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至Ⅲ级。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拟招募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用指压法进行ETT套囊充气,分别在充气前后用超声测量胸骨上窝水平的气管横径,计算ΔTD。然后用压力表测量套囊压力(CP_(ETT))。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求取ΔTD截断值并分析其预测效能。第2部分拟招募46例患者,按照ETT套囊充气方法随机分为指压组和超声组,每组23例。指压组使用指压法为套囊充气,超声组使用超声结合ΔTD截断值指导套囊充气。两组充气后均用压力表测量CP_(ETT)。结果当CP_(ETT)不高于110 cmH_(2)O时,CP_(ETT)与ΔTD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5)。ΔT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ΔTD截断值为1.25 mm,敏感性为70.5%,特异性为84.2%。与指压组比较,超声组正常CP_(ETT)占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当CP_(ETT)不高于110 cmH_(2)O时,CP_(ETT)与ΔTD呈明显正相关;超声法测量ΔTD指导ETT套囊充气明显优于指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气管导管套囊压力 气管插管 气管横径 超声
下载PDF
床头倾斜度对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秦家萍 李竹青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7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床头倾斜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Pcuff)的影响。方法 45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首先在仰卧、头中立、床头抬高30°体位下校正并测定基础Pcuff,以床头抬高30°(P1)→床头抬高60°(P2)→恢复床... 目的探讨床头倾斜度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Pcuff)的影响。方法 45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首先在仰卧、头中立、床头抬高30°体位下校正并测定基础Pcuff,以床头抬高30°(P1)→床头抬高60°(P2)→恢复床头抬高30°(P3)→床头放低至0°(P4)的体位依次测定Pcuff、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TV)并进行比较。结果由床头抬高30°转换为床头抬高60°Pcuff从(31.3±4.7)cmH2O下降至(25.7±3.3)cmH 2O(P<0.01);床头抬高30°放低至0°后,Pcuff由(30.8±4.1)cmH2O下降为(25.3±2.4)cmH2O(P<0.01)。结论气管导管Pcuff应实施个体化管理,床头倾斜度改变后应及时对Pcuff进行监测和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套囊压力 床头 倾斜度
下载PDF
多功能新型气管导管套囊内给予利多卡因对拔管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赵越鑫 李庆臣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5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套囊内给予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按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空白组、套囊生理盐水组、套囊利多... 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套囊内给予利多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按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空白组、套囊生理盐水组、套囊利多卡因组、喉麻管组,每组40例。比较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以及苏醒期呛咳反应评分。结果(1)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5 min,套囊利多卡因组、喉麻管组与套囊生理盐水组相比,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喉麻管组相比,套囊利多卡因组上述各项指标也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拔管即刻,与空白组相比,套囊生理盐水组、套囊利多卡因组、喉麻管组患者的呛咳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囊利多卡因组和喉麻管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型气管导管套囊内给予利多卡因可以有效抑制拔管时患者的心血管反应、降低呛咳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多功能气管导管 套囊 利多卡因 心血管反应 呛咳
下载PDF
由气管插管套囊充起直径检验引起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闫钧 张峻梓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0年第6期41-42,共2页
本文通过测试气管插管套囊在不同压力下的充起直径的变化,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套囊充起直径与囊内压的对应关系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充起直径 套囊内压力
下载PDF
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柔 谭建龙 刘志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4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狭窄的患者(病例组),同期选取我院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术后未发生气...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4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狭窄的患者(病例组),同期选取我院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术后未发生气管狭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中气管导管cuff直径(C)/锁骨平面气管直径(T)>150%、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更换气管套管≥2次、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情况。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C/T>150%、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反复呼吸道感染、更换套管次数≥2次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T>150%(OR=6.681,95%CI:1.164~38.363)、插管时间>7 d(OR=4.723,95%CI:1.413~15.779)、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OR=4.526, 95%CI:1.133~18.083)、反复呼吸道感染(OR=3.681,95%CI:1.177~11.513)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C/T>150%、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反复呼吸道感染对于插管、气切后气道狭窄的预测意义:C/T>150%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5,敏感性0.364,特异性0.033,95%CI:0.555~0.775;插管时间>7 d的AUC为0.717,敏感性0.568,特异性0.133,95%CI:0.613~0.821;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的AUC为0.683,敏感性0.432,特异性0.067,95%CI:0.574~0.791;反复呼吸道感染的AUC为0.707,敏感性0.614,特异性0.200,95%CI:0.603~0.811。Z检验比较表明,C/T>150%与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反复呼吸道感染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39,P=0.402;Z=0.302,P=0.763;Z=0.751,P=0.453)。结论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次、反复呼吸道感染、更换气管套管≥2次以及C/T>150%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cuff直径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患者套囊压力的监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成秀 刘志梅 钟琼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讨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套管的套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提供正确给套囊注气的科学依据。方法对35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准确测量。结果65%的患... 目的讨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导管、气管切开套管的套囊压力和注气量是否合适,提供正确给套囊注气的科学依据。方法对35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的实际值和理想值进行准确测量。结果65%的患者气管套管套囊实际压力和注气量过高,大于理想值。其中套囊实际注气量大于理想注气量2—4ml,套囊压力超过理想压力2-26cm H2O。结论临床上大部分气管套管套囊压力和注气量偏高,因此,应对人工气道患者采用专用套囊测压仪指导套囊注气量及控制囊内压,最大限度地避免气道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囊压力 气管套管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