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Growth Parameters from Culm Cuttings of Bambusa vulgaris at the University of Dschang Botanic Garden, West Region of Cameroon: Implications for the Bamboo Resource Base and Rural Livelihoods
1
作者 Gilles Ananfack Baurel Atchombou +6 位作者 Herman T. Zanguim Nyong Princely Awazi Steve N. Tassiamba Loic T. Tientcheu Barnabas Neba Nfornkah Rene Kaam Martin N. Tchamba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2年第1期88-106,共19页
Dwindling supplies of bamboo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bamboo ha</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span></span></sp... Dwindling supplies of bamboo resources and the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bamboo ha</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span></span></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led to the need for better propagation techniques. This is the only way to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bamboo resource base and improve livelihoods. Thu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different growth parameters of culm cuttings of <i>Bambusa vulgaris</i> in propagation beds with a substrate consisting of dark soil, manure (compost) and sand in a ratio of 1:1:1. Data on different growth parameters was collected on a daily basis over a three week period and analyzed using appropriate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t growth parameters (diameter, height, leaves and sheaths) of culm cuttings of <i>B. vulgaris</i> evolved in like manner in three propagation bed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growth parameters of culm cuttings of <i>B. vulgaris</i> showed little or no differences across three shelter/propagation beds (shelter bed 1, shelter bed 2 and shelter bed 3) with 1.4675 ± 1.6172 cm, 93 ± 112 cm, 22 ± 30 leaves, and 4 ± 6 sheaths being the mean diameter, height, number of leaves and number of sheaths for all three propagation beds, respectively. ANOVA test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variation (<i>p</i> > 0.05) between growth parameters of culm cuttings of <i>B. vulgaris</i> across the three propagation beds, implying that the different growth parameters were relatively similar. Pearson correlation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direct and inver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fferent growth parameters of culm cuttings of bamboo. The existence of these direct and inverse relationship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rapid growth rate of bamboo, the substrate used, and the species of bamboo used (<i>B. vulgaris</i>). The study recommends more large-scale propagation projects of this bamboo specie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bamboo resource base and improve livelihoods of bamboo dependent rural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MBOO Bambusa vulgaris growth Parameters culm Cuttings University of Dschang Botanic Garden Cameroon
下载PDF
Discovery of and Preliminary studies on a Rapid-Leafing Rice Genotype at the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被引量:1
2
作者 MAO Hai-yan PAN Cun-hong CHEN Zong-xiang ZHANG Ya-fang Zuo Shi-min CHENG Jin-rong PAN Xue-biao 《Rice science》 SCIE 2008年第1期29-35,共7页
The leafing rates of fourteen rice varieties were measured in a sowing-time experiment, and a rapid leafing genotype at the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was discovered in an indica variety Yanhui 559. The leaf number on th... The leafing rates of fourteen rice varieties were measured in a sowing-time experiment, and a rapid leafing genotype at the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was discovered in an indica variety Yanhui 559. The leaf number on the main culm of Yanhui 559 was always 4-5 leaves more than that of Lemont, and the leafing rate of Yanhui 55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emont based on similar growth durations from sowing to heading.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leafing rate was significant at the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but not distinctive at the panicle initiation stage.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leafing rates in the two backcross populations of Yanhui 559 and Lemont showed that major and quantitative genes controlled the expression of rapid leafing character. Based on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for some plants with similar growth durations in the backcrossing populations, the rapid leafing genotypes exhibited earlier tillering and more tiller numbers per plant, and its yield component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panicles per plant and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slow leafing genotypes.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feasibility of the rapid leafing genotype in breeding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leafing vegetative growth stage leaf number on the main culm number of panicles per plant rice
下载PDF
淡竹蔸根和鞭根细根寿命特征
3
作者 吴姝瑾 王光如 +3 位作者 于鸿莹 申展 张扬 施建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75-8583,共9页
植物细根寿命是影响细根周转的重要因素,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目前对竹类植物根寿命的直接观测资料和研究仍显不足,尤其缺乏关于竹类植物蔸根和鞭根两种类型根寿命特征的研究。利用根箱对淡竹(Phyllostach... 植物细根寿命是影响细根周转的重要因素,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目前对竹类植物根寿命的直接观测资料和研究仍显不足,尤其缺乏关于竹类植物蔸根和鞭根两种类型根寿命特征的研究。利用根箱对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蔸根和鞭根细根生长动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淡竹蔸根和鞭根细根寿命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根序对根寿命有显著影响。1级根寿命显著低于2级根寿命,2级根寿命显著低于3级根寿命。(2)蔸根和鞭根的出生和死亡具有不同的季节模式。鞭根新根出生集中于7、8、9月,在7月达到峰值,死亡高峰发生在春季(3—5月)。蔸根新根发生没有单一峰值,在3月、7月、11月各有一次新根发生的小高峰,死亡高峰发生在夏季(6—8月)。(3)淡竹蔸根和鞭根的细根寿命与出生时间的关系不同。蔸根夏季出生的细根中值寿命最长,春季出生的细根中值寿命最短。鞭根春季出生的细根中值寿命最长,冬季(12—2月)出生的细根中值寿命最短。发现淡竹蔸根和鞭根的细根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其寿命与根序级别、出生时期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竹林生产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竹 蔸根 鞭根 细根寿命 细根生长 死亡
下载PDF
饲喂脆茎全株水稻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汪海峰 朱军莉 +3 位作者 刘建新 吴跃明 钱前 腾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39-1144,共6页
体重相近的杜洛克生长母猪54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研究脆茎全株水稻(3个水平0、10%和20%)用于生长肥育猪日粮,对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猪阶段(29~52kg)对照组、10%组和20%组的采食量、... 体重相近的杜洛克生长母猪54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研究脆茎全株水稻(3个水平0、10%和20%)用于生长肥育猪日粮,对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猪阶段(29~52kg)对照组、10%组和20%组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肥育猪阶段(54~85 kg)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2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0%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生长猪阶段10%组和20%组各种养分的消化率都低于对照组;而肥育猪阶段,两组NDF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它养分消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10%组和20%组屠宰率有所下降,而瘦肉率提高,眼肌面积增大,背膘厚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10%组和20%组的背最长肌蛋白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其中2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和大理石纹及肉色评分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0%组宰后24h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茎全株水稻 生长性能 消化率 胴体品质 生长肥育猪
下载PDF
垦复结合施肥对毛竹林生长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勤 孙孟瑶 +3 位作者 遆建航 王亮 曹小青 徐小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17,共5页
为了探讨经营措施对毛竹生长及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安徽铜陵凤凰山村选择代表性毛竹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包括垦复、垦复+尿素、垦复+鸡粪有机肥和对照)对毛竹林新竹生长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措施新... 为了探讨经营措施对毛竹生长及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安徽铜陵凤凰山村选择代表性毛竹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包括垦复、垦复+尿素、垦复+鸡粪有机肥和对照)对毛竹林新竹生长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措施新竹成竹量存在差异,特别是处理后第2年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垦复施肥处理第2年新竹胸径、秆高显著高于对照和垦复处理(P<0.05)。垦复施肥对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影响显著,垦复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容重,提高了土壤持水性能;鸡粪有机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C、有效N含量,尤其是有效P含量比对照提高6倍,而尿素施用后导致表层土壤有效P降低。新竹生长受到表层0~40 cm土壤有效N和P、最大持水力和容重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毛竹林科学经营及土壤肥力维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新竹生长 土壤有机碳 氮磷有效性 土壤持水力
下载PDF
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孟勇 艾文胜 +3 位作者 杨明 胡伟 李美群 涂佳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41,共7页
为给科学、合理、可持续经营毛竹林提供参考数据,以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和毛竹纯林经营模式的竹林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经营模式下毛竹的竿形生长和地上各部分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上位阔叶林对下位毛竹林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 为给科学、合理、可持续经营毛竹林提供参考数据,以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和毛竹纯林经营模式的竹林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经营模式下毛竹的竿形生长和地上各部分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上位阔叶林对下位毛竹林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在上坡位的毛竹,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的毛竹其胸径、竿高、壁厚、竹竿质量、竹叶质量等指标均显著大于或高于毛竹纯林经营模式的,毛竹的相对竿径随竿高而变化的趋势也较纯林模式的平缓,而毛竹的相对壁厚随相对竿高的变化趋势较纯林模式的陡峭。两种经营模式的毛竹其胸径、竿高、壁厚、竹竿质量、竹叶质量等指标在中坡位和下坡位的竹林间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上阔下竹复合经营模式 竿形生长
下载PDF
甜龙竹发笋和退笋规律及秆高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国学 辉朝茂 +2 位作者 石明 孙茂盛 刘蔚漪 《世界竹藤通讯》 2020年第1期30-33,40,共5页
文章对甜龙竹秆基芽目发育规律、芽目发笋顺序、发笋规律、秆高生长、秆龄识别、退笋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甜龙竹发笋历期较长,约120 d,发笋盛期主要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中旬。初期所发笋笋体较大,退笋少,成竹率高;盛期竹发笋... 文章对甜龙竹秆基芽目发育规律、芽目发笋顺序、发笋规律、秆高生长、秆龄识别、退笋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甜龙竹发笋历期较长,约120 d,发笋盛期主要集中于7月下旬到8月中旬。初期所发笋笋体较大,退笋少,成竹率高;盛期竹发笋笋体粗状,退笋增多,末期所发笋笋体较小,且退笋多、成竹率降低。甜龙竹Ⅰ、Ⅱ年生秆的发笋量较大,Ⅲ年生秆基本不发笋,Ⅳ年生秆不发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龙竹 发笋 退笋 秆高生长 云南省
下载PDF
主要环境因素对小佛肚竹出笋、成竹和畸形秆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双林 杨清平 郭子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在田间和温室控制条件下,调查温度、水分和光照对小佛肚竹出笋、成竹和畸形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出笋长竹的温度下,温度对丛出笋数、丛新竹数、新竹畸形秆率无影响,始出笋时间随温度的增高而提前,出笋期相对延长。水分对始出笋... 在田间和温室控制条件下,调查温度、水分和光照对小佛肚竹出笋、成竹和畸形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出笋长竹的温度下,温度对丛出笋数、丛新竹数、新竹畸形秆率无影响,始出笋时间随温度的增高而提前,出笋期相对延长。水分对始出笋时间和出笋期有明显影响,丛出笋数、丛新竹数随水分供应间隔期缩短而递增,新竹畸形秆率随水分供应间隔期缩短而明显下降。始出笋时间、丛出笋数、丛新竹数、新竹畸形秆率随光照强度增大而提前或提高,而光照对出笋期无明显影响。研究说明水分、光照是影响小佛肚竹出笋成竹和畸形秆率的主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佛肚竹 环境因素 出笋 成竹 畸形秆率
下载PDF
杂交稻再生芽发育与母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贵学 黄友钦 +1 位作者 刘仕琳 毛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4期283-286,共4页
对杂交中稻优-63再生芽生长发育与母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株高、叶面积与倒2、3、4节的活芽长在孕穗期至齐穗后28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5节活芽长在部分时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或叶面积均可作为预测倒2~4节活芽长的形态指... 对杂交中稻优-63再生芽生长发育与母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株高、叶面积与倒2、3、4节的活芽长在孕穗期至齐穗后28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5节活芽长在部分时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或叶面积均可作为预测倒2~4节活芽长的形态指标.各节节径与活芽长除齐穗期和完熟期外,均呈显著正相关.全氮、全糖、淀粉、活芽长与芽穗分化呈一定正相关,而以活芽长最为显著.节重、节径与芽穗分化无显著相关.生育进程与芽穗分化呈极显著正相关.下位芽分化迟、后期分化快。上位芽分化早、前期分化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芽穗分化 生长 发育 杂交稻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毛竹秆形生长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汪阳东 韦德煌 《竹子研究汇刊》 2002年第1期46-52,共7页
在我国毛竹中心产区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毛竹的秆形生长同气象因素关系密切 ,在毛竹生长期内不同的具体生理过程 ,各种气象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 ,其中的某一或几个因子为主导性或限制性因子并同时综合作用于毛竹的生长发育。但是出笋成... 在我国毛竹中心产区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毛竹的秆形生长同气象因素关系密切 ,在毛竹生长期内不同的具体生理过程 ,各种气象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 ,其中的某一或几个因子为主导性或限制性因子并同时综合作用于毛竹的生长发育。但是出笋成竹期和孕笋期的气候因子对毛竹的秆形生长量起决定作用 ,而其中降水因素的作用大于温度因素。此外 ,无论从不同产区 ,还是同一产区内不同地点的毛竹秆形生长变异同气象因子之间相关分析 ,均可知生长地有利的基本温、湿条件(常年的温、湿度条件 )是毛竹生长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秆形生长 气象因子 气象因素 变异影响
下载PDF
施用SODm增效剂对水稻茎蘖动态与节间形态的影响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立刚 赵国臣 +3 位作者 隋朋举 郭希明 周舰 全东兴 《北方水稻》 CAS 2008年第2期31-33,共3页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调控水稻茎蘖动态和生长量以及节间形态等方面的作用,表明SODm增效剂可以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提高植株分蘖能力和生长量,同时对于调控植株茎秆形态,减小低节位节间长度、增加低节位...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调控水稻茎蘖动态和生长量以及节间形态等方面的作用,表明SODm增效剂可以促进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提高植株分蘖能力和生长量,同时对于调控植株茎秆形态,减小低节位节间长度、增加低节位节间充实度等茎节性状具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m增效剂 分蘖 生长量 茎秆形态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扬麦13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慧 张明伟 +5 位作者 雷晓伟 余明杰 顾后文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14,共9页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 为给高产小麦合理选用生长调节剂提供科学依据,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矮壮素、拌种剂、种衣剂、多效唑)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茎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拌种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扬麦13的株高、重心高度及基部节间长度,对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的调节效应因生长调节剂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低密度条件下拌种剂处理的小麦茎壁厚度增加显著,而高密度条件下多效唑处理小麦的茎壁厚度增加显著。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提高了扬麦13的抗倒伏能力,其作用效果表现为多效唑>种衣剂>拌种剂>矮壮素。相关分析表明,降低植株株高、基部第一节间长度,增加基部第一、二节间壁厚有利于提高植株抗倒性能。拌种处理下小麦产量均高于对照,300×104株·hm-2群体的产量高于150×104株·hm-2群体,均以种衣剂拌种处理增产最明显,平均增幅达11.68%,在倒伏年拌种处理增产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茎秆性状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和两季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解振兴 张居念 +5 位作者 林祁 刘锋 张初长 卓芳梅 姜照伟 卓传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及两季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佳辐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于拔节初期叶面喷施多效唑、乙烯利和抗倒酯,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头季茎秆特性、力学指标及两季产...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能力及两季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佳辐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于拔节初期叶面喷施多效唑、乙烯利和抗倒酯,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头季茎秆特性、力学指标及两季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甬优2640基部节间抗折力和植株抗推力最大,抗倒伏能力强;佳辐占基部节间最长,株高最高,倒伏指数高,抗倒伏能力最差;天优华占基部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介于前二者中间。与喷施清水对照相比,多效唑处理植株节间长、株高、茎壁厚与对照差异较小,增加了倒3节间(N_3)茎粗和倒4节间(N_4)和N_3的抗折力,降低了N_4和N_3的倒伏指数;乙烯利处理则显著增加了N_4长度,N_3茎粗和株高,对茎壁厚没有明显影响,增强了N_3抗折力,降低了N_3倒伏指数;抗倒酯处理缩短了N_4、倒2节间(N_2)长,降低株高,增加N_3茎粗和N_3、N_2的茎壁厚度,增强了N_4、N_3的抗折力,降低了各节间的倒伏指数。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头季产量,多效唑和抗倒酯处理增加了再生季产量,乙烯利降低了再生季产量。分析产量构成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主要影响了总穗粒数,头季总穗粒数减少,再生季总穗粒数增加。天优华占和甬优2640两季总产量均较对照降低,佳辐占总产量多效唑和抗倒酯处理较对照增加,乙烯利处理较对照降低。【结论】抗倒酯处理增强了再生稻头季茎秆的抗倒伏能力,而对两季总产量无显著影响,对再生稻头季抗倒伏栽培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倒伏 再生稻 茎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好运竹畸形秆新竹发生规律研究及其盆苗生产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裕霞 张方秋 +3 位作者 潘文 胡丹红 朱报著 徐斌 《世界竹藤通讯》 2009年第6期12-17,共6页
在研究好运竹畸形秆新竹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好运竹栽培技术研究,并总结了提高盆栽好运竹观赏价值的生产技术与栽培措施。
关键词 好运竹 小佛肚竹 新竹发生规律 盆栽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冬大麦控长型生长调节剂的筛选
15
作者 谢志新 丁守仁 +1 位作者 黄继荣 徐绍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20-224,共5页
1990—91年度在杭州实施了旨在筛选能有效控制冬大麦植株高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2因素3重复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二棱皮大麦浙农大3号(Hordeum distichum L.var. Z.A.U. no.3)、四棱皮大麦威24(H.vulgare L.var. V24)和小麦浙农... 1990—91年度在杭州实施了旨在筛选能有效控制冬大麦植株高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2因素3重复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二棱皮大麦浙农大3号(Hordeum distichum L.var. Z.A.U. no.3)、四棱皮大麦威24(H.vulgare L.var. V24)和小麦浙农大105(Triticum aestivum L.var. Z.A.U.105)。选用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于孕穗期一次性叶面喷布。试验结果表明,主处理(PGRs)对收获期植株高度及茎杆平均高度的效应均极显著。其中处理GR90-2,GR90-4及GR90-5的植株高度均较对照显著降低。方差分析显示,PGRs与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四棱大麦和小麦不同PGRs处理间的株高变异大于二棱大麦。主处理对籽粒产量的效应显著,但除GR90-5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它处理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对主茎各节间长度的分析表明,除GR90-1外,各处理均使植株的穗下节和倒二节节间显著缩短,其中处理GR90-5还显著缩短了基部第二节间的长度。鉴此,作者认为通过调整喷布时期和剂量,可望获得能有效控制冬大麦基部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对产量无不良效应的PGRs(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长调节剂 茎秆长度 产量
下载PDF
厚壁毛竹快速高生长期竹秆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婷婷 杨光耀 +1 位作者 杨清培 于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66-1574,共9页
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快速高生长期竹秆节间的伸长发育过程(包括:分生细胞期、伸长初期、快速伸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进行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以揭示竹秆节间快速伸长的细胞学基础。... 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厚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快速高生长期竹秆节间的伸长发育过程(包括:分生细胞期、伸长初期、快速伸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进行ATP酶超微细胞化学定位,以揭示竹秆节间快速伸长的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分生细胞期,细胞质膜、核膜、细胞器膜系统上等均有很强的ATP酶活性。伸长初期,节间上部基本组织细胞质膜上ATP酶活性较强,且短细胞质膜上的ATP酶活性更强,节间基部各细胞均未观察到ATP酶活性。快速伸长期,节间基部基本组织ATP酶活性较节间上部高,细胞质膜、运输小泡膜、胞间隙及胞间连丝上均有ATP酶活性。成熟期,仅节间上部基本组织质膜上有较弱的ATP酶活性。ATP酶在节间伸长过程中主要参与新细胞壁物质的分泌和共质体运输,促进新细胞壁的形成,晶体和淀粉粒体外膜上ATP酶活性的存在表明其具有贮存物质的作用。节隔缺失节的节间基部未观察到ATP酶活性,节部韧皮结细胞ATP酶活性较高,节隔的缺失引起节部与节间与物质运输有关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节间伸长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毛竹 ATP酶 高生长 竹秆 节间伸长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对茭白生长及孕茭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邓建平 石敏 +2 位作者 黄建中 郭得平 胡振亮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6X期88-93,共6页
对在海拔高度200~1000m地区栽培的单季茭的生长和孕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栽培的茭白萌芽期、出叶和株高增速峰值均比低海拔处明显延迟。高海拔处茭白萌芽较低海拔处需要更多5℃以上的有效积温;各海拔处茭白出叶速率和... 对在海拔高度200~1000m地区栽培的单季茭的生长和孕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栽培的茭白萌芽期、出叶和株高增速峰值均比低海拔处明显延迟。高海拔处茭白萌芽较低海拔处需要更多5℃以上的有效积温;各海拔处茭白出叶速率和株高增速与有效积温间呈正相关。各海拔高度孕茭先后顺序为:410m>650m>1008m>815m。各海拔处茭白的孕茭期均发生在气温适宜孕茭的时间段内。因此,海拔高度对茭白生长和孕茭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不同海拔高度的温度差异来实现的,高温抑制茭白黑粉菌的正常生长及代谢可能是茭白夏季高温条件下难以孕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黑粉菌 孕茭 海拔高度 生长
下载PDF
冬大麦茎秆生长的化学控制
18
作者 谢志新 丁守仁 +1 位作者 黄继荣 徐绍英 《大麦科学》 1993年第3期29-32,共4页
在杭州进行的以二棱皮大麦浙农大3号(Hordeum distichum L. var. Z. A. U no.3)和四棱皮大麦威24(H. vulgare L. var V24)为材料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选用的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中,GR90—2、GR90—4和GR90—5在孕穗期一次性叶面喷播... 在杭州进行的以二棱皮大麦浙农大3号(Hordeum distichum L. var. Z. A. U no.3)和四棱皮大麦威24(H. vulgare L. var V24)为材料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选用的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中,GR90—2、GR90—4和GR90—5在孕穗期一次性叶面喷播可有效地降低收获期的植株高度,且除GR90—5处理的行粒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外,其它处理的籽粒产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对主茎各节间长度的分析表明:除GR90—1外,生长调节剂处理均使植株的穗下节和倒二节节间显著缩短,其中处理GR90—5还显著缩短了基部第二节间的长度。鉴此,作者认为,通过调整喷播时期和剂量,可望获得能有效控制冬大麦节间长度、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对产量无不良影响的生长调节剂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长调节剂 茎秆长度
下载PDF
厚竹高生长过程中竹秆淀粉粒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添翼 许婷婷 +2 位作者 魏强 杨光耀 于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43-1852,共10页
为揭示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快速高生长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探究厚竹快速高生长的物质代谢机理。该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结合光学显微技术,研究厚竹高生长过程中竹秆淀粉粒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淀粉粒随... 为揭示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快速高生长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探究厚竹快速高生长的物质代谢机理。该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结合光学显微技术,研究厚竹高生长过程中竹秆淀粉粒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淀粉粒随着竹秆的高生长逐渐减少,且同一节间的不同部位淀粉粒的含量存在差异;在轴向上,同一节间从上至下淀粉粒含量升高,节间基部的淀粉粒最多,且节部的淀粉粒含量始终高于节间;高生长停止后,在节部的长、短细胞中仍有淀粉粒分布。(2)在径向上,从外至内,淀粉粒逐渐减少,且维管束周围淀粉粒明显多于其他部位。(3)节隔缺失的异常节间和节部的淀粉粒含量较正常的多,且节间各部位淀粉粒含量相似。研究发现,淀粉粒的时空动态变化与厚竹高生长过程中节间细胞的发育规律一致,节部可能主要通过控制物质运输来调控竹子的高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竹 高生长 淀粉粒 竹秆 节部
下载PDF
苦竹-杉木混交林界面区克隆分株秆形和地上生物量分配的适应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蓝春宝 徐森 +6 位作者 程建新 陈双林 应益山 郭子武 汪忠华 杨丽婷 胡瑞财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8-868,共11页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是优质笋材兼用竹种,分布广。为探究界面区苦竹分株秆形及地上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特征,解析苦竹对异质生境适应机制,该研究选取了相邻的苦竹林和苦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两种林分类型... 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是优质笋材兼用竹种,分布广。为探究界面区苦竹分株秆形及地上构件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变化特征,解析苦竹对异质生境适应机制,该研究选取了相邻的苦竹林和苦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混交林两种林分类型,分别测定了苦竹林和混交林中心区及界面区不同龄级立竹秆形和秆、枝、叶的生物量,分析立竹秆形及地上构件生物量积累、分配、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1)界面区1 a立竹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差异增大,其中苦竹林界面区各构件相对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提高,而混交林界面区各构件相对生物量和叶生物量分配比例降低;2 a立竹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比例的差异缩小,界面区两边2 a立竹各构件相对生物量和生物量分配比例均无明显差异。(2)界面区立竹秆形特征及1 a立竹各构件生物量异速生长关系均无明显变化,而苦竹林界面区2 a立竹秆的增长速率提高,枝、叶的增长速率降低。综上认为,苦竹通过权衡资源分配关系,明显改变界面区立竹秆形及生物量分配格局,以提高克隆分株对异质环境的适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竹 异质环境 界面区 秆形 生物量 异速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