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单体全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于瑞海
王昭萍
+3 位作者
施坤涛
孔令锋
牟宗宝
马化亮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5-120,共6页
本文利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生产出的全三倍体牡蛎,幼虫经常规方法培育至60%出现眼点幼虫时。投放聚乙烯塑料纸、废旧筛绢网和聚乙烯波纹板作附着基,经过附着变态后,当达到2~3mm时,可脱基生产单体牡蛎,也可中...
本文利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生产出的全三倍体牡蛎,幼虫经常规方法培育至60%出现眼点幼虫时。投放聚乙烯塑料纸、废旧筛绢网和聚乙烯波纹板作附着基,经过附着变态后,当达到2~3mm时,可脱基生产单体牡蛎,也可中间培育至10mm边脱基边出售到养殖单位进行养殖,采用此法生产的单体牡蛎方法简便。成本低。脱基致残率极低,是一种生产单体牡蛎好方法之一。2005—2006年在50m^#水体中生产单体牡蛎1000万粒(1cm).单位水体出苗量为20万粒/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
全三倍体
太平洋牡蛎
育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平洋牡蛎单体苗种生产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爱国
牛锡端
+1 位作者
沈决奋
孙曙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9-35,共7页
本项研究采用先固着后脱基或肾上腺素(EPI)诱导方法生产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单体苗种获得成功。选用价格低廉的聚丙烯扁条包装带作为固着基,待牡蛎苗生长至0.5cm以上时,来回弯...
本项研究采用先固着后脱基或肾上腺素(EPI)诱导方法生产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单体苗种获得成功。选用价格低廉的聚丙烯扁条包装带作为固着基,待牡蛎苗生长至0.5cm以上时,来回弯曲进行剥离,可容易获得单体牡蛎。1992年在120m ̄3水体中获得平均壳高0.5cm单体牡蛎4036.7万粒,单位水体出苗量33.64粒;使用肾上腺素诱导太平洋牡蛎眼点幼虫,最佳诱导药物浓度为20mg/L最佳处理时间为1小时,诱导眼点幼虫100万粒,不固着变态率为80%左右,获得平均壳高0.5cm单体牡蛎69万粒。在荣成市桑沟湾海区筏式笼养21亩,下海时平均壳高0.5cm,经14个月养殖,至1993年11月平均壳高10.4cm,平均个体重88g,平均亩产5吨,总产量105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单体苗种
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幼虫变态的诱导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涛
李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9-1736,共8页
为了得到壳型规则、大小均一的单体牡蛎,本研究采用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阐明了岩牡蛎单体苗种的最适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密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能显著诱导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最适诱导浓度为5...
为了得到壳型规则、大小均一的单体牡蛎,本研究采用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阐明了岩牡蛎单体苗种的最适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密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能显著诱导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最适诱导浓度为5×10–5 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1 h,提高诱导浓度和延长诱导时间导致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稚贝壳高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对低于8个/mL幼虫密度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但稚贝壳高和存活率在8个/mL的培育密度下显著低于0.5~4个/mL,研究表明利用肾上腺素诱导岩牡蛎单体时,可大批量处理眼点幼虫,但稚贝充气培养的最适培养密度应不高于4个/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牡蛎
肾上腺素
单体牡蛎
变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种室内人工培育模式的优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哲
于瑞海
+3 位作者
李海昆
马培振
李玲蔚
王永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提高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培育效率,本研究以3种培育模式(下降流、上升流和静水)、6个水流量梯度(20、35、50、65、80和95 mL/s)和6个培育密度梯度(2.5、5、7.5、10、12.5和15个/mL)对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
为提高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培育效率,本研究以3种培育模式(下降流、上升流和静水)、6个水流量梯度(20、35、50、65、80和95 mL/s)和6个培育密度梯度(2.5、5、7.5、10、12.5和15个/mL)对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种中间培育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种中间培育时,上升流和下降流均比静水培育效果好,培育前5天采用下降流、第6~29天采用上升流时,稚贝生长快、死亡率低;水流量小于65 mL/s时,随水流量的增加,稚贝生长加快,死亡率降低,水流量在65~80 mL/s时,单体牡蛎稚贝生长存活最优,第29天时最大壳高达(1534.81±65.23)μm。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稚贝苗种中间培育时,随着培育密度的增大,挤迫效应逐渐显现,密度为7.5个/mL时,死亡率相对较低,且稚贝生长速度快,在第29天时稚贝壳高最大可达(1520.63±51.72)μm。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规模化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稚贝中间培育时,采用上升流和下降流相结合的流水培育方式,适当增加水流量,及时疏散密度。本研究优化了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室内培育模式,为单体牡蛎规模化培育提供了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牡蛎
“海大1号”长牡蛎
稚贝
中间培育
培育模式
流水培育
培育密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体全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于瑞海
王昭萍
施坤涛
孔令锋
牟宗宝
马化亮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出处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新研究发展计划(2006AA10A401)资助
文摘
本文利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生产出的全三倍体牡蛎,幼虫经常规方法培育至60%出现眼点幼虫时。投放聚乙烯塑料纸、废旧筛绢网和聚乙烯波纹板作附着基,经过附着变态后,当达到2~3mm时,可脱基生产单体牡蛎,也可中间培育至10mm边脱基边出售到养殖单位进行养殖,采用此法生产的单体牡蛎方法简便。成本低。脱基致残率极低,是一种生产单体牡蛎好方法之一。2005—2006年在50m^#水体中生产单体牡蛎1000万粒(1cm).单位水体出苗量为20万粒/m^3。
关键词
单体
全三倍体
太平洋牡蛎
育苗
Keywords
cultchless spat
all-triploid
pacific oyster
seeds
分类号
S961.6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平洋牡蛎单体苗种生产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杨爱国
牛锡端
沈决奋
孙曙光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9-35,共7页
文摘
本项研究采用先固着后脱基或肾上腺素(EPI)诱导方法生产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Thunberg)单体苗种获得成功。选用价格低廉的聚丙烯扁条包装带作为固着基,待牡蛎苗生长至0.5cm以上时,来回弯曲进行剥离,可容易获得单体牡蛎。1992年在120m ̄3水体中获得平均壳高0.5cm单体牡蛎4036.7万粒,单位水体出苗量33.64粒;使用肾上腺素诱导太平洋牡蛎眼点幼虫,最佳诱导药物浓度为20mg/L最佳处理时间为1小时,诱导眼点幼虫100万粒,不固着变态率为80%左右,获得平均壳高0.5cm单体牡蛎69万粒。在荣成市桑沟湾海区筏式笼养21亩,下海时平均壳高0.5cm,经14个月养殖,至1993年11月平均壳高10.4cm,平均个体重88g,平均亩产5吨,总产量105吨。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单体苗种
养殖
Keywords
Pacific Oyster,
cultchless spat
,Longline culture
分类号
S968.32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幼虫变态的诱导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涛
李琪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9-1736,共8页
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6ZDJS06A06)
青岛市产业培育计划项目(17-3-3-64-nsh)
文摘
为了得到壳型规则、大小均一的单体牡蛎,本研究采用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单体苗种生产的诱导条件进行研究,阐明了岩牡蛎单体苗种的最适诱导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密度。结果显示,肾上腺素能显著诱导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最适诱导浓度为5×10–5 mol/L,最适诱导时间为1 h,提高诱导浓度和延长诱导时间导致岩牡蛎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稚贝壳高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肾上腺素对低于8个/mL幼虫密度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但稚贝壳高和存活率在8个/mL的培育密度下显著低于0.5~4个/mL,研究表明利用肾上腺素诱导岩牡蛎单体时,可大批量处理眼点幼虫,但稚贝充气培养的最适培养密度应不高于4个/mL。
关键词
岩牡蛎
肾上腺素
单体牡蛎
变态
Keywords
Crassostrea nippona
epinephrine
cultchless spat
metamorphosis
分类号
S968.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种室内人工培育模式的优化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哲
于瑞海
李海昆
马培振
李玲蔚
王永旺
机构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国信蓝色硅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5,共7页
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究发展项目(2017GHY15124)
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开放基金项目(KLM2017004)资助。
文摘
为提高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培育效率,本研究以3种培育模式(下降流、上升流和静水)、6个水流量梯度(20、35、50、65、80和95 mL/s)和6个培育密度梯度(2.5、5、7.5、10、12.5和15个/mL)对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种中间培育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种中间培育时,上升流和下降流均比静水培育效果好,培育前5天采用下降流、第6~29天采用上升流时,稚贝生长快、死亡率低;水流量小于65 mL/s时,随水流量的增加,稚贝生长加快,死亡率降低,水流量在65~80 mL/s时,单体牡蛎稚贝生长存活最优,第29天时最大壳高达(1534.81±65.23)μm。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稚贝苗种中间培育时,随着培育密度的增大,挤迫效应逐渐显现,密度为7.5个/mL时,死亡率相对较低,且稚贝生长速度快,在第29天时稚贝壳高最大可达(1520.63±51.72)μm。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在规模化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稚贝中间培育时,采用上升流和下降流相结合的流水培育方式,适当增加水流量,及时疏散密度。本研究优化了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室内培育模式,为单体牡蛎规模化培育提供了参考方法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单体牡蛎
“海大1号”长牡蛎
稚贝
中间培育
培育模式
流水培育
培育密度
Keywords
cultchless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Haida No.1
spat
transitional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mode
running water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density
分类号
S968.3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单体全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育苗技术的研究
于瑞海
王昭萍
施坤涛
孔令锋
牟宗宝
马化亮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平洋牡蛎单体苗种生产及养殖技术的研究
杨爱国
牛锡端
沈决奋
孙曙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5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肾上腺素对岩牡蛎幼虫变态的诱导
王涛
李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单体“海大1号”长牡蛎苗种室内人工培育模式的优化
张哲
于瑞海
李海昆
马培振
李玲蔚
王永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