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科2号’栽培奇楠沉香及其叶片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文化 余珍 +4 位作者 冯丁山 谌子旸 郭志勇 梅文莉 戴好富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4期61-63,48,共4页
随着‘热科2号’栽培奇楠沉香的大量推广,市场上奇楠沉香的产量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栽培奇楠新资源,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观察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评价受试物的毒性作用。栽培奇楠沉香及其... 随着‘热科2号’栽培奇楠沉香的大量推广,市场上奇楠沉香的产量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栽培奇楠新资源,需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观察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评价受试物的毒性作用。栽培奇楠沉香及其叶片的提取物雌雄小鼠经口LD50剂量均大于10.0g/kg,属实际无毒级。试验期间实验动物生长良好,活动、摄食、饮水正常,毛色光泽度好,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和死亡。到期处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检查,各脏器未见异常。结果表明‘热科2号’栽培奇楠沉香及其叶片提取物急性毒性分级属于无毒级物质,为栽培奇楠沉香药用和食用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科2号’ 栽培奇楠沉香 急性毒性
下载PDF
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GC-MS分析
2
作者 王军 梅文莉 +4 位作者 王昊 王雅丽 段瑞军 黄圣卓 戴好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77-2386,共10页
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马来西亚产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和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沉香结香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的... 采用乙醚超声萃取法提取马来西亚产小果沉香所结沉香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马来西亚产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和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沉香结香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的主要为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对映-4(15)-桉叶烷-11-醇-1-酮、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和(1β,4αβ,7β,8αβ)-八氢-7-[1-(羟甲基)乙烯基]-1,8α-二甲基萘-4α(2H)-醇(相对百分含量均超过10%),栽培结香样品与野生结香样品区别较大,前者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明显高于色酮类化合物,而后者则是色酮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高于倍半萜类化合物或相当,前者倍半萜和色酮种类均较多,其中倍半萜的种类也多于色酮类化合物,其相对百分含量也较高,色酮的种类较少,其相对百分含量也较低,而后者倍半萜和色酮的种类均较少,其中倍半萜的种类多于色酮类化合物,但相对百分含量较低,而色酮的种类少,但相对百分含量却较高。另外,有一种倍半萜类化学成分,即11,13-二羟基-9(10)-烯-8α,12-环氧艾里莫芬烷只在栽培小果沉香结香样品中检测到。此外,将小果沉香与白木香、柯拉斯那沉香、近全缘沉香结香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发现,其种类、相对百分含量与后三者均具有较大差异,所有样品中仅有2种共有成分,即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和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果沉香 栽培结香样品 野生结香样品 GC-MS分析
下载PDF
栽培奇楠的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欣怡 王露露 +3 位作者 袁靖喆 梅文莉 戴好富 王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6-1000,共15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的显微结构特征,收集15份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样品,通过木材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进行解剖学研究,对其三切面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观测、描述、统计、对比和分析,并与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为探究不同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的显微结构特征,收集15份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样品,通过木材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进行解剖学研究,对其三切面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观测、描述、统计、对比和分析,并与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样品在显微结构方面有共性特征,其树脂均主要分布于内涵韧皮部、木射线及导管中,树脂丰富且有向木纤维扩散的趋势,在千里香中表现明显,而与之相比,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样品中树脂主要集中于导管中且含量较少,二者差异较大,就树脂富集面积与含量而言,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样品明显优于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样品;此外,部分栽培奇楠所结沉香样品内涵韧皮部与髓心中可见大量草酸钙棱晶,晶体作为树木抵御外界伤害的一种方式,推测其有利于奇楠树受到创伤开始结香后结香面积的扩展与树脂含量的增加;对沉香样品部分特征的定量数据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样品间有较大差别,如金丝油的管孔密度、直径,内涵韧皮部宽度、密度,射线宽度、间距等与其他样品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奇楠树所结沉香金丝油与乌身圆叶较为特殊,位于分支树的根部,千里香、张勺子、透顶绿及凹身木聚为一类,其余9个样品绿油王、‘热科2号’、樱桃叶、糖结、紫棋、蓝宝石、西瓜叶、指天椒及油叶子聚为一类。本研究可为栽培奇楠的树种选育、资源利用、检测鉴定和市场规范化提供依据,尽快完善相关研究才能不断推进沉香产业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奇楠 沉香 显微结构 统计分析
下载PDF
HPLC结合多变量统计建立野生与人工沉香的识别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尚丽丽 陈媛 +2 位作者 晏婷婷 王茜 李改云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41,共9页
为了建立野生、人工沉香的识别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48批次沉香的HPLC图谱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变量统计筛选野生、人工沉香识别特征峰,建立两者的Fisher线性识别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识别模型。结果表... 为了建立野生、人工沉香的识别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48批次沉香的HPLC图谱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变量统计筛选野生、人工沉香识别特征峰,建立两者的Fisher线性识别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野生、人工沉香HPLC图谱的色酮种类及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为识别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多变量统计筛选出的9个色谱峰变量具有代表性,可用于识别模型的建立;所建立的Fisher识别模型对野生沉香和3年以内人工沉香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可用于野生与人工沉香的识别; Fisher线性识别模型的线性判别函数:y=-0.193 14x_1-0.086 49x_2+0.073 02x_3+0.136 65x_4+0.053 01x_5-0.058 5x_6+0.097 58x_7+0.040 24x_8-0.130 12x_9,y_1=-1.555 3、y_2=2.641 8、临界值y_0=0.543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沉香 人工沉香 FISHER线性判别 偏最小二乘判别法(PLS-DA)
下载PDF
栽培奇楠沉香精油中致香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雅丽 李薇 +3 位作者 曾军 董文化 戴好富 梅文莉 《中国热带农业》 2021年第1期90-97,共8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奇楠沉香精油,其得率为0.3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测定奇楠沉香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同时对13种香气特征成分进行了描述,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研究从奇...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奇楠沉香精油,其得率为0.3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测定奇楠沉香精油中的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同时对13种香气特征成分进行了描述,主要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本研究从奇楠沉香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5个化合物,占精油总相对含量的92.19%,主要由倍半萜类(31个)、2-(2-苯乙基)色酮类(1个)以及芳香性化合物(3个)组成,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达到总相对含量的90.28%。奇楠沉香精油中含有的倍半萜类成分主要有艾里莫芬烷型、愈创木烷型、桉烷型、沉香螺旋烷型、沉香呋喃型和杜松烷型6种类型,相对含量分别为41.84%、18.42%、12.30%、1.97%、1.88%和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奇楠沉香 精油 GC-MS 致香成分 倍半萜
下载PDF
History and perspectives of induction technology for agarwood production from cultivated Aquilaria in Asia: a review 被引量:7
6
作者 Putra Desa Azren Shiou Yih Lee +1 位作者 Diana Emang Rozi Mohamed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Agarwood, the resinous product of Aquilaria spp.(Thymelaeaceae), is highly valued for medicinal and fragrant purposes. Unsustainable forest harvesting contributes to the declining population in the wild, threatening t... Agarwood, the resinous product of Aquilaria spp.(Thymelaeaceae), is highly valued for medicinal and fragrant purposes. Unsustainable forest harvesting contributes to the declining population in the wild, threatening their existence. As a protection effort, cultivation occurred in range countries, mainly in Asia, effectively establishing mass plantations. The success of domesticating Aquilaria relies heavily 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 agarwood induction, without which the entire thriving industry will collapse.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efforts since 1929 and current progress and variation in induction as practiced in Asia. The methods include traditional practices and artificial induction via inoculum and chemical inducer, experimented and patented or otherwise. Artificial induction methods are being developed to intensify agarwood production in terms of yield and quality. While traditional methods are commonly applied by rural planters, artificial methods with the use of specific agents/chemicals are seen as more appealing for inducing agarwood, and have a higher demand from entrepreneurs and plantation owners.Several issues related to induction technology faced by stakeholders in agarwood cultivation are presented, such as safety levels, cost, yields, and quality. We conclude by highlighting remaining challenges in induction methods and their associated techn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ilaria AGARWOOD CULTIVATION 'Gaharu’ INDUCER INOCULUM
下载PDF
两种不同结香时间的栽培奇楠沉香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乐瑶 王雅丽 +4 位作者 杨锦玲 阳辛凤 戴好富 梅文莉 陈惠琴 《中国热带农业》 2022年第2期43-49,共7页
为了解不同结香时间对奇楠沉香品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分析了结香时间分别为12个和18个月的奇楠沉香样品的乙醚提取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冷浸超声法用乙醚提取奇楠沉香样品,两份样品的浸膏得率分别为32.40%(1... 为了解不同结香时间对奇楠沉香品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分析了结香时间分别为12个和18个月的奇楠沉香样品的乙醚提取物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采用冷浸超声法用乙醚提取奇楠沉香样品,两份样品的浸膏得率分别为32.40%(12个月)和37.20%(18个月)。利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再进行对比,共检测出20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中,结香时间为12个月的样品中共检测出19种化学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7.29%;结香时间为18个月的样品中共检测出14种化学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9.53%。其化学成分结构类型主要有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且以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为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86.66%(12个月)和92.22%(18个月);倍半萜类成分虽然相对含量较低,分别为10.07%(12个月)和7.31%(18个月),但结构类型较丰富,发现有桉烷型、艾里莫芬烷型、愈创木烷型、沉香螺旋烷型和β-檀香烷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奇楠 结香时间 GC-MS 2-(2-苯乙基)色酮 倍半萜
下载PDF
沉香引种栽培技术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晓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年第7期93-94,共2页
沉香是一种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植物,也是我国的二级保护植物,可以进行药用,具有止呕的功效。要想保护这种植物资源,就要将其作为一项产业发展,并科学的进行引种栽培。本文就沉香引种栽培技术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沉香 引种栽培技术 分析研究
下载PDF
栽培奇楠沉香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琳 王昊 +8 位作者 董文化 李薇 云翠鸿 袁靖喆 蔡彩虹 吴妃 梅文莉 戴好富 李震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5-703,共9页
目的研究栽培奇楠沉香Aquilariae Lignum Resinatum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化合物,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Griess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炎活性。... 目的研究栽培奇楠沉香Aquilariae Lignum Resinatum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化合物,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采用Griess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栽培奇楠沉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2-[(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甲基]色酮(1)、2-(2-苯乙基)色酮(2)、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4)、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5)、2-[2-(2-羟基苯)乙基]色酮(6)、2-[2-(4-羟基苯)乙基]色酮(7)、6-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8)、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9)、(R)-2-[2-羟基-2-(4-羟基苯)乙基]色酮(10)、(S)-2-[2-羟基-2-(4-羟基苯)乙基]色酮(11)、4-羟基苯甲酸甲酯(12)、4-丙烯基苯甲醚(13)、7β-H-9(10)-烯-11,12-环氧-8-氧艾里莫芬烷(14)、(5S,7S,9S,10S)-(-)-9-羟基-芹子烷-3,11-二烯-14-醛(15)、β-榄香烯-9β-醇(16)、角鲨烯(1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6首次在沉香中发现。体外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8具有抑制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的活性,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27.81±2.34)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奇楠沉香 白木香 色酮 抗炎活性 2-[(4-甲氧基苯甲酰氧基)甲基]色酮 β-榄香烯-9β-醇
原文传递
栽培奇楠沉香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巧珍 代江鹏 +3 位作者 朱鹏坚 林月霞 高晓霞 朱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531-5539,共9页
以栽培奇楠沉香“糖结”叶片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其叶绿体基因组,并结合NCBI下载的12个沉香属叶绿体基因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明确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奇楠沉香“糖结”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 以栽培奇楠沉香“糖结”叶片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其叶绿体基因组,并结合NCBI下载的12个沉香属叶绿体基因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明确其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栽培奇楠沉香“糖结”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74 909 bp,GC量为36.7%,共注释基因136个,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为90个、tRNA为38个、rRNA为8个。重复序列分析共检测得到80个SSR和124个长重复序列,其中,SSR大部分由A和T碱基重复组成。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结果表明AUU是使用次数最多的密码子,密码子倾向使用A和U结尾。沉香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IR区边界相对保守,共获得5个高变异区域:trnD-trnY、trnT-trnL、trnF-ndhJ、petA-cemA、rpl32,可作为潜在的沉香属特异性DNA条形码。选择压力分析结果表明rbcL、rps11、rpl32基因参与正向选择。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栽培奇楠沉香“糖结”和白木香聚为一支(支持率100%),支持国产奇楠沉香种质基原植物为白木香。该研究得到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可为栽培奇楠沉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沉香属分子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奇楠 沉香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