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低油菜湘油15(B.napus)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官春云 李方球 +3 位作者 李栒 陈社员 王国槐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5-718,T003,共5页
经苗期菌丝块接种鉴定和花期带菌牙签鉴定表明 ,双低油菜湘油 15对菌核病有高抗性。当病原危害后 ,湘油15体内酚类物质含量和几丁质酶活性迅速升高 ,且维持时间长 ,湘油 15与感病品种 98C4 0和中抗品种中油 82 1杂交后代抗性表现为双亲... 经苗期菌丝块接种鉴定和花期带菌牙签鉴定表明 ,双低油菜湘油 15对菌核病有高抗性。当病原危害后 ,湘油15体内酚类物质含量和几丁质酶活性迅速升高 ,且维持时间长 ,湘油 15与感病品种 98C4 0和中抗品种中油 82 1杂交后代抗性表现为双亲平均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 “湘油15” b.napus 菌核 病抗性 苗期 菌丝块 接种鉴定
下载PDF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detection based 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of phytoplasmas associated with diseases in B.napus L.
2
作者 Yancheng Wen Shufen Zhang +8 位作者 Junping He Dongfang Cai Jiacheng Zhu Jianping Wang Jinhua Cao Kun Hu Lei Zhao Dongguo Wang Yizi Liu 《Oil Crop Science》 CSCD 2022年第4期219-224,共6页
In the last decade,some disease occurred on our experimental farms that had caused serious losses.They were not caused by fungi,bacteria or viruses.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echnique,the detectio... In the last decade,some disease occurred on our experimental farms that had caused serious losses.They were not caused by fungi,bacteria or viruses.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echnique,the detection results pointed to the possible pathogen as phytoplasma.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implied that phytoplasmas could cause more than 13 kinds of symptoms in almost all parts of plants in B.napus L.,including witches’broom,multi-stems,aggregate main inflorescences,and flat stems.The incidences of these phytoplasma-associated diseases in our experimental farms rose from 1.61%in 2010 to 6.00%in 2021.Some phytoplasma infected plants died without any growing points.These studies would be helpful for detecting phytoplasmas diseases,selecting disease resistant germplasm and improving varieties with disease resistances in B.napus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apus L. Phytoplasma associated disease PATHOGEN DETEC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下载PDF
用SRAP标记分析中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 被引量:165
3
作者 文雁成 王汉中 +2 位作者 沈金雄 刘贵华 张书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led polymorphiSill)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 【目的】探讨中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led polymorphiSill)标记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选育的130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25个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509个谱带、123个多态性带;多态性带的比例为24%。每对引物组合的谱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分别为20.4个和4.9个。在遗传距离为0.12处,将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分为A、B、C、D4个类群,其中78.5%的品种归入C类。C类又可在遗传距离0.10处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亚群,又有58.5%的品种归入Ⅲ亚群。说明我国近60%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较匮乏。遗传基础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前育成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80年代最宽,90年代略有下降。进入21世纪,品种间的遗传基础进一步下降。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1991~2000年间与2000年以后育成的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差异不显著,80年代前育成品种与80年代育成的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间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80年代与90年代育成的品种间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5的显著水平。我国育成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与引进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结论】SRAP标记是一种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分子标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RAP 遗传多样性 遗传基础
下载PDF
对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的甘蓝型油菜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2 位作者 王建平 栗根义 张晓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11,共4页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获得了5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田间抗性鉴定结果:17个组合抗寒、38个组合耐热、4个组合抗病毒病、42个组合抗霜霉病、39个组合避开了菌核病。合成组合中正常可育的组合24个,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正常可育的品系中19个自交不亲和,与胞质不育系41A测交的3个合成品系中没有找到恢复基因,但它们是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稳定。从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双低品系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了一个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核不育材料。合成品系与双低品系杂交后代中自交不亲和组合高达80%,其生物学特性居中亲值,3个组合抗寒,多数组合晚熟、耐热、抗病毒病、油菜霜霉病和避开菌核病,千粒重和含油量普遍高于现有甘蓝型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大白菜 种间杂交 甘蓝型油菜
下载PDF
油菜小孢子培养和双单倍体育种研究Ⅱ.影响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间杂种胚产量的因素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栒 官春云 +2 位作者 陈社元 王国槐 刘忠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4-749,T004,共7页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 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1)F1 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 ;(2 )在F1 杂种花粉可育率为 30 %~ 4 3%的范围内 ,F1 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 ;(3)供体植株年龄对... 对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种间杂交F1 代杂种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1)F1 杂种胚产量受亲本基因型的影响 ;(2 )在F1 杂种花粉可育率为 30 %~ 4 3%的范围内 ,F1 杂种花粉可育率对有效胚产量无明显影响 ;(3)供体植株年龄对高胚产量的材料无明显影响 ,对低胚产量的材料有明显影响。 (4)提出用花药颜色来选择适合的小孢子培养的花蕾的指标 ,花药颜色以绿带点黄或绿带黄为宜 ;(5 )提出胚从NLN液体培养基转到半固体B5培养基培养 3d后再转至固体B5培养基 ,比从NLN液体培养基直接转到固体培养基的培养方式相对较好 ,可提高胚再生频率 ;(6 )诱导植株再生最适合的胚龄是 2 7d ,0 .2~ 0 .3cm大小的胚比 0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小孢子培养 双倍体 单倍体 育种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种间杂种 胚产量
下载PDF
SRAP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多态性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书芬 傅廷栋 +3 位作者 李媛媛 朱家成 王建平 马朝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4,共5页
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 采用SRAP标记对甘蓝型油菜品种1141B、垦C1、32B和32C的多态性进行了分析。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3~36对比较清晰的扩增带,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419条扩增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0.95条。20对引物组合共产生多态性带116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3~10条,平均5.8条。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带的比例为18.75%~38.89%,平均为28.23%。用24对引物组合对组合1141B×垦C1构建的F2群体各单株多态性进行了分析,F2群体多态性标记75条,平均为3.12条。用卡平方测验检测F2群体各单株标记基因型频率是否偏离了期望比例1:2:1(共显性标记)和3:1(显性标记)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仅有1个SRAP标记偏离了1:2:1分离规律,仅占1.33%。试验结果表明,SRAP标记适于进行油菜品种的多态性分析和图谱构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多态性 SRAP标记
下载PDF
油菜农杆菌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及转PEP反义基因油菜的获得 被引量:43
7
作者 郎春秀 胡张华 +2 位作者 刘智宏 黄锐之 陈锦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研究建立了油菜农杆菌转基因技术体系,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共培养法将PEP反义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BrasicanapusL.)主栽品种浙油758和浙优油1号,获得高含油量... 本研究建立了油菜农杆菌转基因技术体系,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共培养法将PEP反义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BrasicanapusL.)主栽品种浙油758和浙优油1号,获得高含油量的油菜植株。实验所用外植体为培养8~10d的无菌苗下胚轴;农杆菌为EHA101(含AntiPEP/PIG121),外植体经农杆菌感染后共培养2d,转入含500mg/L羧青霉素的MS培养基上,1周后转入含羧青霉素及潮霉素的培养基上,以后每2周继代一次至出现抗性芽,转化频率为275%(浙优油1号);分化的茎芽在含相同抗生素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并长成完整小植株,转入土壤成为正常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扩增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插入油菜基因组并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油菜 转基因 PEP反义基因
下载PDF
用双标图分析油菜双列杂交试验 被引量:52
8
作者 尚毅 李少钦 +1 位作者 李殿荣 田建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用GGE双标图法对甘蓝型油菜5×4双列杂交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GCA较高的亲本为不育系S2、S3和恢复系R2、R3,而SCA较高的亲本是不育系S3、S1和恢复系R2、R4,不育系S5和恢复系R2是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好的亲本,SCA较高的组合为S4&... 用GGE双标图法对甘蓝型油菜5×4双列杂交试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GCA较高的亲本为不育系S2、S3和恢复系R2、R3,而SCA较高的亲本是不育系S3、S1和恢复系R2、R4,不育系S5和恢复系R2是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好的亲本,SCA较高的组合为S4×R4、S3×R1、S2×R2、S5×R3和S1×R3;(2)对不育系而言,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株高、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的GCA与产量GCA呈负相关。对恢复系而言,单株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株高等性状的GCA与产量GCA呈正相关,呈负相关的有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对于杂交种而言,与产量呈正相关的性状为单株角果数和角粒数,呈负相关的为千粒重和有效分枝部位。表明好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相同之处均为单株角果数较多,千粒重较小和有效分枝部位较低。同时,在亲本选配中应注意优势性状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GE双标图 油菜 双列杂交 配合力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菜生长及冻害后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霓 刘丹 +2 位作者 张春雷 李俊 李光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36-1343,共8页
在油菜始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分析其对油菜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2008年1月低温冰冻天气之后,采用优化浓度的ABA和BR处理,测定油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角果形态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 在油菜始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和油菜素内酯(BR),分析其对油菜叶片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2008年1月低温冰冻天气之后,采用优化浓度的ABA和BR处理,测定油菜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角果形态变化规律及产量构成因素。主要结果如下:与对照(CK)相比,喷施76×10?6molL?1ABA和1×10?6molL?1BR能延缓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冻害后喷施该浓度ABA和BR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光饱和点(LSP)、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与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II量子产量(ΦPSII)与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升高,叶绿素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ABA和BR处理还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角果面积增大,BR处理后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产量都比对照增加,ABA处理可增加角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油菜的产量。总之,76×10?6molL?1ABA和1×10?6molL?1BR能促进油菜生长并有效缓解冻害对油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冻害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培养条件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下胚轴的再生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许本波 张学昆 +1 位作者 殷家明 李加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26,共4页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1的下胚轴为材料,研究影响外植体芽再生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苗龄、预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等对芽再生频率均有较大影响。8d苗龄的下胚轴置 MS+1.5mg/L 2,4-D+0.1mg/L 6-BA培养基预培养4d后,...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1的下胚轴为材料,研究影响外植体芽再生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苗龄、预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等对芽再生频率均有较大影响。8d苗龄的下胚轴置 MS+1.5mg/L 2,4-D+0.1mg/L 6-BA培养基预培养4d后,转分化培养基MS+4.0mg/L 6-BA+0.05mg/L NAA+5.0mg/L AgNO_3+0.6mg/L GA_3 培养,可获得较高的芽再生频率。添加 5mng/L AgNO_3 处理可防止外植体褐化并有利于芽分化;0.6mg/L GA_3 处理可促进胚状体形成,提高芽再生频率。GH01 最高芽再生频率为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条件 甘蓝型 黄籽油菜 下胚轴 再生性状
下载PDF
利用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创建油菜新种质 被引量:22
11
作者 牛应泽 汪良中 +1 位作者 刘玉贞 郭世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15,共5页
为了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从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采(收)集了一批白菜型油菜、白菜和白花芥蓝地方品种,包括一部分白菜型油菜野生种和半野生种,通过远缘杂交,人工合成了一批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这批新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 为了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从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部分地区采(收)集了一批白菜型油菜、白菜和白花芥蓝地方品种,包括一部分白菜型油菜野生种和半野生种,通过远缘杂交,人工合成了一批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这批新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主要包括特长角、大粒、多分枝、矮秆、黄籽、白花、抗病等重要遗传类型,部分材料具有重要的育种及研究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遗传类型 芸薹属
下载PDF
直播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77
12
作者 刘晓伟 鲁剑巍 +3 位作者 李小坤 卜容燕 刘波 次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823-4832,共10页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 【目的】了解高产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方法】高产栽培条件下,在冬油菜整个生育期内定期取样,测定油菜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甘蓝型冬油菜在4 500 kg.hm-2产量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结果】直播冬油菜总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表现为薹花期>苗期>角果成熟期。根、茎、绿叶、落叶的干物质量分别在播种后185、200、130、230d达最大值,干物质量分别为2 286、5 450、2 306、2 162 kg.hm-2。各器官氮含量(籽粒除外)随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降低,苗期变化平缓,蕾薹期后降幅较大。茎、绿叶中磷含量苗期略有上升,蕾薹期后迅速降低。根、落叶、角壳中磷含量则持续下降。根、茎中钾含量在苗期波动较大,蕾薹期后迅速降低。叶片中钾含量在苗期略有降低,其后一直稳定。落叶中钾含量一直波动变化,无明显规律。氮、钾的积累规律相似,出苗后持续增加,花期达最大值,而后略有下降,两者积累量均表现为苗期>蕾薹期>花期。整个生育期磷积累量持续上升,表现为角果期>苗期>薹花期。高产栽培条件下直播油菜N、P、K最大养分需求量分别为217.6、39.9、219.8 kg.hm-2,需求比例为1.00﹕0.18﹕1.01。【结论】除落叶和生殖器官外,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含量、养分积累量均呈现苗期升高花期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籽粒中,保证直播冬油菜花期前充足的养分供给是高产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简化 直播 甘蓝型冬油菜 养分积累量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紫红叶标记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泽素 王通强 +2 位作者 杨晓容 代文东 李德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8-9,共2页
采用杂交、自交、回交方法对甘蓝型紫红叶色油菜进行叶色遗传研究。通过遗传分析得出:由远缘杂交获得的紫红叶色甘蓝型油菜,其紫红叶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紫红叶色对绿色呈显性。我们假定控制紫红叶性状的基因为HH,并进行了其遗传模... 采用杂交、自交、回交方法对甘蓝型紫红叶色油菜进行叶色遗传研究。通过遗传分析得出:由远缘杂交获得的紫红叶色甘蓝型油菜,其紫红叶性状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紫红叶色对绿色呈显性。我们假定控制紫红叶性状的基因为HH,并进行了其遗传模式的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幕 紫红叶性状 遗传 形态标记
下载PDF
三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系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梓谕 王新发 +2 位作者 刘贵华 华玮 王汉中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9-396,共8页
在8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重复性高的引物构建三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9对SSR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区分开3个高含油量品系和其他138个对比品种;运用引物组合法构建这3个高含油量品系... 在8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重复性高的引物构建三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指纹图谱。结果显示,9对SSR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区分开3个高含油量品系和其他138个对比品种;运用引物组合法构建这3个高含油量品系的指纹图谱,大大提高了图谱的特异性;虽然同一品系不同单株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微弱差异,但利用UPGMA法聚类分析表明,三个品系各自聚类在一组并与其他对比品种区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甘蓝型油菜 指纹图谱 非加权类平均法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油菜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正华 张晓红 +2 位作者 陈秀斌 郑红裕 胡立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1-667,共7页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苗期喷施烯效唑、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施肥量等栽培措施对油菜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发生-4~4℃低温时,早播(10月1日播种)条件下,不同品种均进入抽薹开花期,植株冻害明显...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苗期喷施烯效唑、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施肥量等栽培措施对油菜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期发生-4~4℃低温时,早播(10月1日播种)条件下,不同品种均进入抽薹开花期,植株冻害明显,品种(系)间的抗寒性表现差异较大,冻害指数为25.0~82.5;以28-2010、中油116抗寒性最好;晚播(10月29日播种)条件下所有品种均处于苗期,冻害较轻,品种(系)间差异不大,冻害指数为24.2~29.2。早播处理幼苗5叶期喷施烯效唑使抗寒性明显提高,品种(系)间的冻害指数比对照平均降低4.76。氮磷钾配合施用,不同施肥量对油菜抗寒性影响差异不大,但增施有机肥有提高抗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栽培 抗寒性 播种期 烯效唑 施肥
下载PDF
特早熟双低甘蓝型油菜杂交种的选育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杜德志 李秀萍 +4 位作者 余青兰 付忠 王瑞生 安风云 王宁惠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优质早熟甘蓝型品种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门源小油菜进行甘白种间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一批优质特早熟甘蓝型遗传资源,用这些资源作为亲本转育出了3个优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1个恢复系,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的杂种中E14... 采用优质早熟甘蓝型品种与特早熟白菜型油菜品种门源小油菜进行甘白种间杂交的方法,创造出了一批优质特早熟甘蓝型遗传资源,用这些资源作为亲本转育出了3个优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1个恢复系,在这些不育系和恢复系配置的杂种中E144表现最突出,它不仅能在海拔2800~3000m的白菜型产区正常成熟,而且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小于30μmol/g,产量比白菜型油菜主栽品种青油241高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早熟 双低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下载PDF
芸芥(Eruca sativa Mill.)对菌核病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官春云 李方球 +4 位作者 李栒 陈社员 刘忠松 王国槐 孙万仓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38-1143,共6页
经对芸芥和甘蓝型油菜进行苗期菌丝块接种鉴定和花期带菌牙签鉴定表明,芸芥品种总体抗性水平高于甘蓝型油菜。所鉴定的32个芸芥品种中,抗病品种22个,占供试品种68.8%,感病品种10个,占供试品种31.2%,没有中感和高感品种。所鉴定的32个... 经对芸芥和甘蓝型油菜进行苗期菌丝块接种鉴定和花期带菌牙签鉴定表明,芸芥品种总体抗性水平高于甘蓝型油菜。所鉴定的32个芸芥品种中,抗病品种22个,占供试品种68.8%,感病品种10个,占供试品种31.2%,没有中感和高感品种。所鉴定的3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抗病品种10个,占供试品种的31.3%,感病品种22个,占供试品种的68.8%。在芸芥中有毛类型与无毛类型有一定差异,有毛类型抗性较强。当接种菌核菌后,芸芥体内酚类物质含量迅速增加,36h后达较高水平,以后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芥 Eruca SATIVA MILL 菌核病 抗性
下载PDF
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杜德志 姚艳梅 +1 位作者 胡琼 徐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其中10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转育而来的不育系进行NCⅡ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 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其中10个恢复系和3个保持系转育而来的不育系进行NCⅡ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优势,并分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0对SRAP引物扩增出25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61.9%。3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4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7.3%。(2)两种标记混合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588处可将全部材料划分为A、B两大类群,其中A类包含一个来自039×浩油11号的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和白菜型亲本浩油11号,B类包含039、E144和其余的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在相似系数0.714处B类又可以分为6个不同的亚类,两个甘蓝型亲本材料单独聚在一个亚类中,其余的64份甘白种间杂交后代分别聚在5个不同的亚类中,说明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配制的30个杂交组合中,产量超亲优势在20%以上的有22个,占组合数的73.3%,产量杂种优势非常明显,而含油量杂种优势不明显。(4)SRAP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而SSR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因此,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预测油菜的杂种优势,SRAP标记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甘蓝型油菜 春性 SSR SRAP 杂种优势
下载PDF
对缺硼反应不同的油菜品种根系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宋世文 曹享云 +2 位作者 耿明建 刘武定 皮美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02-206,226,共6页
在营养液培养、根箱土培和组织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油菜品种根系生长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缺硼明显降低根系长度 ,尤其抑制根尖伸长 ,且与品种间缺硼敏感性密切相关 ,即对敏感品种的抑制程度高于不敏感品种。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缺硼 5... 在营养液培养、根箱土培和组织培养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油菜品种根系生长变化动态。结果表明 ,缺硼明显降低根系长度 ,尤其抑制根尖伸长 ,且与品种间缺硼敏感性密切相关 ,即对敏感品种的抑制程度高于不敏感品种。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缺硼 5天 ,敏感品种根系生长严重受阻 ,根尖解剖结构破坏 ,根冠脱落 ,根尖膨大 ,细胞畸形且排列紊乱 ;而不敏感品种受害程度相对较轻 ,根冠完整 ,根尖稍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硼 甘蓝型油菜 硼效率 根系生长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一个代表性核心种质的遴选 被引量:12
20
作者 任丽平 倪西源 +3 位作者 黄吉祥 雷伟侠 曹明富 赵坚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521-3531,共11页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遴选核心种质。【方法】将来自欧洲、亚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几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500余份,按照其品质特点、地理位置、生长习性分组并按比例取样,建立由87个品种组成的预选核心种质。采...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遴选核心种质。【方法】将来自欧洲、亚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几个不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500余份,按照其品质特点、地理位置、生长习性分组并按比例取样,建立由87个品种组成的预选核心种质。采用EST-STS标记和SSR标记对其进行分析,剔除遗传冗余,选出代表该500余份资源的核心种质并进行分子标记多样性评价和表型特征分析。【结果】在相同的选择背景下,EST-STS和SSR标记的多态性检出率相仿(39%~40%),每对EST引物与SSR引物产生的多态性条带相近。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把87个品种分成中国和国外油菜两个类群,进一步在约0.70处类群Ⅰ和类群Ⅱ又分别产生中国"双低"、中国"双高"以及欧洲冬油菜和欧洲春油菜各两个亚组。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剔除遗传相似系数大于或等于0.85的遗传冗余,获得78个品种的核心种质。【结论】EST-STS是一种经济、有效具有功能信息的分子标记,功效与普通SSR标记相仿;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为甘蓝型油菜4个组的划分提供了依据;78个品种组成的核心种质保留了预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结构,可作为本研究中500余份品种资源的核心种质加以利用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EST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