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进路
1
作者 姜黎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课题,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文化符号角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文化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价值观念,以语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课题,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文化符号角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文化符号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价值观念,以语言、时间、空间、政治象征等显性形态呈现。文化“符号化”、符号“扩散化”、符号“互动”,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机制。据此,应重视挖掘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符号化”;通过专项化、多元化的社会传播,实现文化符号“扩散化”;在意义接收、解释的符号“互动”过程中,实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建构与普遍认同,增强共同体成员的心理归属和身份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符号机制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机制探析--基于4000余例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2
作者 赵敬仪 边雪营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充实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客观要求,是创新高校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家国情怀培...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是充实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客观要求,是创新高校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方式、体系等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对此,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创新融入教学内容设计机制;加强环境育人作用,创新融入载体机制;强化协同育人作用,创新融入协同机制,推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质增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家国情怀 培育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三个认同”调查分析
3
作者 田原 宋秋月 +1 位作者 庞国伟 颜培正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2期68-71,共4页
增强“三个认同”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使命,也就是加强国家、文化、民族的观念和思想的认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中医药... 增强“三个认同”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使命,也就是加强国家、文化、民族的观念和思想的认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现状、文化认同现状、民族认同现状、国家认同现状四个维度设计问卷并开展调查研究,实地调研了解中医药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促进作用,构建可行的路径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新时代大学生 “三个认同” 调查分析 运行机制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探析——以文化认同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秦素菡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4-19,112,共7页
如何容纳族群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一直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不断增强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 如何容纳族群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一直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不断增强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以文化认同为视角、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教育,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心理认同理念,营造中华文化认同校园环境,以多维度立体化的系统培育为路径,从而逐步形成各民族共同体的合力,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少数民族大学生 培育路径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培养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宏 张晶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147,共3页
文化认同是指个人对某一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文化认同极大影响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培养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对加强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国家形象和影响力,培养出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具有深远的... 文化认同是指个人对某一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文化认同极大影响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培养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对加强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国家形象和影响力,培养出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具有深远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 培养
下载PDF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想林 束长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72-75,共4页
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学校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保障美育工作的探索实践,努力构建多... 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学校美育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保障美育工作的探索实践,努力构建多元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形成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专兼结合的跨域师资队伍,倾力打造集景美、人美、心美于一体且充满书香气息、人文气质和时代精神的大美育格局,为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 美育 体系构建 保障机制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认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筱婕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真实认同和自觉传承,意义重大。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对事物的心理认同过程与机制,将为传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真实认同和自觉传承,意义重大。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对事物的心理认同过程与机制,将为传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完善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机制,需要充分发挥理性认同机制、情感认同机制、信念引导机制以及践行强化机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心理认同机制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中国经典文学走出去的战略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海燕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2-96,100,共6页
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并大力支持一系列促进这一战略的活动和项目,但效果甚微。对后殖民背景下的文化“他者”和文化“自我”及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的困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 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起并大力支持一系列促进这一战略的活动和项目,但效果甚微。对后殖民背景下的文化“他者”和文化“自我”及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的困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构建中国文化身份、加强文化意识和内省、融合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学翻译机制是中国经典文学走出去的五条战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中国经典文学走向世界 战略路径 文化身份构建 翻译机制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与培育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6,共8页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从苦难到辉煌的重要见证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巩固的黏合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培育的基本历史前提和重要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从苦难到辉煌的重要见证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巩固的黏合剂,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培育的基本历史前提和重要现实语境。因此,新时代站在国家发展的总布局上,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就是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凝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力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时代转型的起点上,重视从文化视角培育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加强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根基 培育机制
下载PDF
少数民族大学生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机制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雪红 郑佳琪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66-71,156,共7页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人才后备军,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树立责任意识、维护边疆安全的时代使命,也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人才后备军,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树立责任意识、维护边疆安全的时代使命,也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导致其对高校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接受度参差不齐,互联网和自媒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也产生一定冲击。注重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机制的构建,要客观看待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文化认同机制;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形成情感认同机制;深化具身认知,形成行动认同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推进常态跟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文化 少数民族大学生 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机制
下载PDF
从刘基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象看民俗认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举文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9-37,共9页
刘基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表现形式是基于民俗认同,并由此体现出以地域认同为基础的传统传承机制,而其内在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刘基文化的"遗产化"行为说明在国家层面民俗认同如何被用来构建和维系国家认同... 刘基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表现形式是基于民俗认同,并由此体现出以地域认同为基础的传统传承机制,而其内在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体系;刘基文化的"遗产化"行为说明在国家层面民俗认同如何被用来构建和维系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从"刘基文化"形成初期的民俗认同实践,再到当前的"非遗化",其进程体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愈机制"。在论证此逻辑过程中,作者界定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及"核心认同符号"和"生命力"等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认同 地域认同 核心信仰与价值观体系 中国文化多元一体 传统传承机制 文化自愈机制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机制初探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冬娜 关锋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意义重大。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机制构成体系包括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信念引导、实践强化四种机制;认同机制的构建包括多维度展开、立体化教育、进阶式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意义重大。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机制构成体系包括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信念引导、实践强化四种机制;认同机制的构建包括多维度展开、立体化教育、进阶式推进等多重路径。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机制的创新运行模式包括主体四位一体同向同行、环境四力合一联动育人、措施四大途径向实向深、模式四维互动提高实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中华文化认同 机制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邢佳振 李晏沄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8-12,共5页
新媒体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增强文化符号意义阐释、强化文化身份情感归属和深化文化自觉价值审视等多重价值意涵。实现文化育人,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既要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新媒体传播面临的浅层传播、碎片表达和异质... 新媒体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增强文化符号意义阐释、强化文化身份情感归属和深化文化自觉价值审视等多重价值意涵。实现文化育人,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既要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新媒体传播面临的浅层传播、碎片表达和异质渗透等困境。提出加强网上与网下教育联动、讲好新时代中华文化故事、净化新媒体生态环境等路径,以破解困境,切实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认同 新媒体 大学生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关于培育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两点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洁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9期32-35,共4页
作为来自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新一代学习者和未来建设者,民族预科生对中华文化坚定的认同感,今后必将对本地区本民族产生主导性、引领性、辐射性的影响,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培育与增进民族预科生对中华文化的... 作为来自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新一代学习者和未来建设者,民族预科生对中华文化坚定的认同感,今后必将对本地区本民族产生主导性、引领性、辐射性的影响,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团结、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培育与增进民族预科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认同,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预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提升汉语能力、文化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熏陶是培育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预科生 中华文化认同 培育意义 培育路径
下载PDF
华侨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历史探析——以暨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发龙 《八桂侨刊》 2019年第4期10-17,共8页
"培养什么人"是任何教育的基础性命题,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不同的政权对华侨高等教育的目的"培养什么人"有不同的设定,用来服务于其政治需求。暨南大学作为华侨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中... "培养什么人"是任何教育的基础性命题,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不同的政权对华侨高等教育的目的"培养什么人"有不同的设定,用来服务于其政治需求。暨南大学作为华侨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经历了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政权的性质各不相同,其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也发生着变化。但不管哪个时期、政权是什么性质、学生身份发生什么变化,培养学生具有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一直是暨南大学的重要使命。在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上,由于国内外局势稳定、措施得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华侨高等教育很好地实现了其教育目标,较好地满足了国家对华侨高等教育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高等教育 培养目标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论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内生动力的培育策略
16
作者 杨洁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5期29-32,共4页
民族预科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内生动力,是指民族预科生因自我成长、发展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学习、认同中华文化的内在力量。这种自发的学习、认同中华文化的内在力量,是推动民族预科生积极主动融入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的... 民族预科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内生动力,是指民族预科生因自我成长、发展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学习、认同中华文化的内在力量。这种自发的学习、认同中华文化的内在力量,是推动民族预科生积极主动融入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的源动力。激发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进民族预科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是凝铸民族预科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预科生大学毕业后全心全意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认识之本和精神力量之源。激发民族预科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参与中华文化的热情是培育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内生动力的三大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预科生 中华文化认同 内生动力 培育策略
下载PDF
新时代岭南文化与港澳青年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探究
17
作者 李洪梅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75-79,共5页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价值在长期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鲜明品格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新时期,岭南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深度交流、培育港澳青年中华文化认同等领域发挥了重...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与价值在长期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鲜明品格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新时期,岭南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深度交流、培育港澳青年中华文化认同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耦合剂。对此,在阐述中华文化与岭南文化、港澳文化的关系,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新时代岭南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构建出以认同岭南文化为核心的港澳青年中华文化认同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时代价值 港澳青年 中华文化认同 培育
下载PDF
“以文化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义及路径
18
作者 苏德 王甜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1期62-76,M0006,共1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脉,是“以文化人”式育人的核心内容源泉。“以文化人”之所以能够广泛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于蕴含其背后的多维逻辑之共现,即个体认知的默会特质、教育实践的二重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脉,是“以文化人”式育人的核心内容源泉。“以文化人”之所以能够广泛作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于蕴含其背后的多维逻辑之共现,即个体认知的默会特质、教育实践的二重属性、空间生产的共意作用以及文化互动的涵濡机制。其重要意义表征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一体多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层面之上,是助益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消弭潜在意识形态危机和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三重价值同构。今后应将以文强“知”、以文育“情”和以文培“意”作为致远路径,继续坚持“以文化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方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更加磅礴的文化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化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认同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中华文化认同及其心理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31-35,共5页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中华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根基。现有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础。社会认同理论和文化适应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认同的心理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的中华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华文化认同 心理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