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AI”模式下的湖南土特产包装创新设计
1
作者 纪向宏 夏宇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01-312,共12页
目的探究“非遗+AI”新模式下湖南土特产包装的创新设计形式,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提升土特产包装的文化内涵,提高传统包装的科技含量,以适应当代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非遗+AI”模... 目的探究“非遗+AI”新模式下湖南土特产包装的创新设计形式,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提升土特产包装的文化内涵,提高传统包装的科技含量,以适应当代消费者不断提升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分析“非遗+AI”模式与当代湖南土特产包装的设计现状,了解消费者对包装设计的不同需求,总结设计策略,并基于“非遗+AI”新模式下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借助SD(Stable Diffusion,稳定扩散模型)架构下的Lora模型(Low-RankAdapt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大语言模型的低秩适用方法),进行踏虎凿花在岳阳王鸽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实践。结果生成出紧跟新时代数字技术,驱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的包装设计图案,从而实现湖南土特产包装的创新设计探索。结论基于“非遗+AI”模式下的SD模型技术,对泸溪踏虎凿花进行创新转化并应用在湖南土特产岳阳王鸽包装设计中,既活化了传统手工艺的表达形式,又创新了土特产的包装表现手法,为其他非遗文化元素和产品包装的有机融合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AI” 包装设计 湖南土特产 踏虎凿花 SD(稳定扩散)模型
下载PDF
历史微光的重现:文人电影气韵与知识分子心灵谱系重塑
2
作者 杨蓥莹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3期34-41,共8页
扬·阿斯曼认为“传统的形成”“对过去的指涉”以及“政治认同或想象”这些关键词共同勾勒出了一个作用框架,文化记忆就是这个作用框架的上位概念。阿莱达·阿斯曼指出了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建构和集体认同的建构或政治想象相互... 扬·阿斯曼认为“传统的形成”“对过去的指涉”以及“政治认同或想象”这些关键词共同勾勒出了一个作用框架,文化记忆就是这个作用框架的上位概念。阿莱达·阿斯曼指出了文化意义上的时间建构和集体认同的建构或政治想象相互关涉。《化城再来人》和《掬水月在手》这两部讲述诗人文学人生的影片,记录了近代历史与个人记忆的交织,形塑了现在与过去的关系,折射出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心灵谱系。这一影像叙事潜移默化地增强了观众的归属感与国族认同感。以文人电影的代表作《小城之春》作为参照,可以看到以上两部电影在历史现实与集体记忆的交织中更新了文人电影表现人文情怀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电影 知识分子心灵史 集体记忆 文化记忆 离散
下载PDF
都柳江流域的汉族移民、文化传播与地方文化的生成——以广西三江富禄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徐赣丽 黄洁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1,共8页
移民向来是文化传播最活跃的主体。清至近代闽粤汉族向广西三江地区的移民,是为新生计的自主移民,他们与当地文化发生联系,导致了各族群文化的变迁,并重新整合了地方文化。本文以富禄为例,利用访谈、碑刻和文献资料,着重考察近代以来都... 移民向来是文化传播最活跃的主体。清至近代闽粤汉族向广西三江地区的移民,是为新生计的自主移民,他们与当地文化发生联系,导致了各族群文化的变迁,并重新整合了地方文化。本文以富禄为例,利用访谈、碑刻和文献资料,着重考察近代以来都柳江流域的汉族移民和会馆活动,以及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嵌入与融合的过程。最后讨论多民族文化融合中的民族边界与地方文化生成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移民 文化传播 文化融合 地方文化 富禄
下载PDF
地方文化在高校学生中传播的实证研究——以淮安高校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春波 李娅琳 +1 位作者 陈晓靖 赵垒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6-80,共5页
通过对淮安6所高校的1356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淮安文化在当地高校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淮安文化的输入不够、认识不足、传播者的互动不到位,可以通过加大对淮安文化的输入力度、提高学生对淮安文化的认识水平等... 通过对淮安6所高校的1356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淮安文化在当地高校学生中的传播现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淮安文化的输入不够、认识不足、传播者的互动不到位,可以通过加大对淮安文化的输入力度、提高学生对淮安文化的认识水平等路径改善,同时增强政府、高校、学生等淮安文化传播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文化 地方高校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水洞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风向标?——兼论华北小石器文化和“石器之路”的假说 被引量:13
5
作者 侯亚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0-761,共12页
水洞沟文化从发现之初便以其所具有的西方旧石器中、晚期特点而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被后来的很多学者引证为东西方交流的有利证据。但是对于在这一文化现象里所发生的交流模式的探讨依然含糊,或者它不言而喻是一种“西来”的模式。随... 水洞沟文化从发现之初便以其所具有的西方旧石器中、晚期特点而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并被后来的很多学者引证为东西方交流的有利证据。但是对于在这一文化现象里所发生的交流模式的探讨依然含糊,或者它不言而喻是一种“西来”的模式。随着对该文化中存在的“勒瓦娄哇石核”技术的揭示,这一观点似乎只会被加强。然而新的研究证据使人们有可能质疑过去的观点,而重新审视水洞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文章通过水洞沟文化中“东谷坨石核”的再现,对水洞沟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位置提出新的看法,进而探讨华北小石器文化的主导性与传播性,并指出确立旧石器时代早期“华北中心说”和“华北小石器文化自源性”概念的必要性,提出历史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丝绸之路”的前身应为史前时期即已存在的“石器之路”的假说,认为水洞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风向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洞沟文化 东西方交流 “东谷坨石核” 华北小石器文化的自源性 主导性与传播性“石器之路”
下载PDF
地方小吃空间扩散格局与模式——基于中国四大知名地方小吃POI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邦耀 吴媛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179-2185,共7页
以中国四大知名地方小吃门店兴趣点(POI)大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密度、距离与加权平均中心方法分析地方小吃空间集聚与扩散格局,采用空间自相关、聚类和异常值分析以及热点分析方法研究地方小吃空间集聚关联特征以及空间扩散模式。结... 以中国四大知名地方小吃门店兴趣点(POI)大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密度、距离与加权平均中心方法分析地方小吃空间集聚与扩散格局,采用空间自相关、聚类和异常值分析以及热点分析方法研究地方小吃空间集聚关联特征以及空间扩散模式。结果表明:①地方小吃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扩散格局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和中西部省会城市是地方小吃的主要集聚地;②地方小吃的空间集聚表现出自相关特征,邻域扩散、等级扩散和跳跃式扩散等扩散模式相互融合;③地方小吃空间扩散的冷热点集聚区分异明显,反映出不同小吃认可群体范围的差异以及中国各地饮食习惯的空间分异;④饮食文化扩散与人口迁移扩散具有空间重合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净流入地区对不同饮食文化的包容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小吃 空间扩散 POI数据 饮食文化
下载PDF
清代云南“汉文书写系统”建设的文化指归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国强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9-48,共10页
清代云南的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一是官方主持编纂的地方志大量增加,成为该地进入华夏文化圈的"重要指针"和"象征符号";二是滇人著述大量涌现,不仅涵盖了按汉文化传统划分的"经、史、子、集"四大部,而且还... 清代云南的文化建设持续推进,一是官方主持编纂的地方志大量增加,成为该地进入华夏文化圈的"重要指针"和"象征符号";二是滇人著述大量涌现,不仅涵盖了按汉文化传统划分的"经、史、子、集"四大部,而且还产生了不少名品佳作,有的可与内地名家大儒的作品相颉颃;三是地方文人群体进一步壮大,其中民间文人群体、少数民族文人群体和女性文人群体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以完善汉文书写系统为指归的文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过程,实质上是汉文化在云南广泛传播的过程。尽管清代云南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与内地汉文化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差距明显。而在汉文化精英操控的单边主义书写中显露的知识霸权和话语暴政,是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和坚决摒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云南 地方志编纂 滇人著述 文人群体 汉文化传播
下载PDF
南宋寓客及其文学活动
8
作者 王建生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2,159,共12页
北宋灭亡前后,文人士大夫有三次大规模的南迁。南渡文人流寓江南后,形成广泛的交游网络;他们在流寓期间的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日常生活的细节,还记述了寓客之间以及寓客与当地士人的雅集与文学交游。寓客授徒讲学、保存文化图籍、彰显... 北宋灭亡前后,文人士大夫有三次大规模的南迁。南渡文人流寓江南后,形成广泛的交游网络;他们在流寓期间的文学作品,不仅记录了日常生活的细节,还记述了寓客之间以及寓客与当地士人的雅集与文学交游。寓客授徒讲学、保存文化图籍、彰显乡贤文化、推进文学唱酬,既传承了中原文献,又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并努力推进二者的融合。南宋文人对寓客的追怀,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寓客文化的构建;寓客遗迹逐渐成为地方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 上饶寓客 文学交游 寓客文化 地方景观
原文传递
地方饮食到全国小吃: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空间扩散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朱邦耀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999,共9页
地方小吃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是饮食文化空间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现。论文以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2大中国知名地方小吃为研究案例,以小吃门店兴趣点(POI)大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密度、距离与加权平均中... 地方小吃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是饮食文化空间传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现。论文以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2大中国知名地方小吃为研究案例,以小吃门店兴趣点(POI)大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基于密度、距离与加权平均中心方法分析地方小吃空间集聚与扩散格局,然后采用空间自相关、聚类和异常值分析以及热点分析方法研究地方小吃的空间集聚关联特征以及空间扩散模式和路径。结果表明:(1)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门店呈现非均衡的凝聚型空间分布特征,兰州拉面空间扩散范围和距离均大于沙县小吃;(2)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的空间扩散主要依赖于人口的跨区流动,从民族饮食和在地小吃逐渐演化为外出人口的生存手段,形成品牌效应以后进一步在全国扩张;(3)沙县小吃空间扩散的集聚性特征强于兰州拉面,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的空间扩张具有邻域扩散和等级扩散相融合的特征,跳跃式扩散是小吃从业者在信息时代市场竞争下的新选择。地方小吃空间扩散格局反映出中国饮食习惯的空间分异,小吃的空间扩散与中国流动人口的分异格局具有空间匹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饮食 全国小吃 空间扩散 POI数据 饮食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