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notations and Internal Cultural Meanings of Chinese Jade in Chu Culture at Pre-Qin Period
1
作者 Li Zhongy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5-319,共5页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 The thesis conducts its analysis from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in ancient China.The culture of Chu,usually focusing on ceremony sacrifice and several other activities,presen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Actually,the jade artifact at that time shows cultural features both at artistic and spiritual level and bears promin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like national spirit of solemnness and generosity.Chinese jade of Chu state of Pre-Qin period due to its abunda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meanings,poses to be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hich shows artistic and national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jade culture and can directly influenc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楚文化 中国 社会文化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 玉器 文化特征 民族精神
下载PDF
Features of Gardens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of China
2
作者 贾玲利 邱健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4期22-25,共4页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materials of old Shu Kingdom,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 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Shu Kingdom in pre-Qin period,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has been discuss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relevant materials of old Shu Kingdom, a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 Yangzi Mountain Terrace, the paper has proposed that the origin of Sichuan gardens can trace back to gardens in the period of Duyu King. It is considered that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are dominated by imperial gardens, emperors' or aristocratic cemeteries, among which the historical function and features of Yangzi Mountain Garden, Nanzhong Garden and Wudan Mountain Cemetery have been introduced. On this basis, characteristics of Sichuan gardens in pre-Qin period have been concluded, and the grand manner manifested through "Great Stone Worship" in ancient Shu Kingdom has been highligh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qin period Shu kingdom GARDEN ORIGin
下载PDF
先秦时期生态文化述论
3
作者 马成俊 刘子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7,共12页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中华大地上筚路蓝缕、开疆扩土、探索生态环境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早期阶段。在该阶段,中华大地优越的生境保证了先民的稳态延续,而先民在与纷繁的自然环境互动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生态文化。如钻木取火和... 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中华大地上筚路蓝缕、开疆扩土、探索生态环境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早期阶段。在该阶段,中华大地优越的生境保证了先民的稳态延续,而先民在与纷繁的自然环境互动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生态文化。如钻木取火和刀耕火种提高了生计水平,治水保卫了生境安全,历法和节气提高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掌握,生态保护律法减小了对环境的破坏力度,专门的生态论著则使生态保护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等。而其中蕴含的敬畏自然、艰苦探索、遵德循礼、居安思危的生态理念维护了先秦时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些生态文化尽管历史久远,但是仍对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了诸多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生境 生态文化 生态思想
下载PDF
三峡考古涉“巫”之内涵释
4
作者 杨阳 陈勇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5-62,128,共9页
“巫”的本义是古代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的人,在先秦文献中也频繁出现。三峡考古证明,该地区从史前到三代,聚落林立,原始巫术发达。反映巫师的权威和形象的遗迹及遗物充分体现在公共仪式、祭祀灰坑、... “巫”的本义是古代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并兼用药物为人求福、却灾、治病的人,在先秦文献中也频繁出现。三峡考古证明,该地区从史前到三代,聚落林立,原始巫术发达。反映巫师的权威和形象的遗迹及遗物充分体现在公共仪式、祭祀灰坑、奠基仪式、祭祀建筑、高级官邸、公共工程、人殉葬式、人形雕塑及甲骨占卜上。三峡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文明进程表明这里是探究中国远古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而“巫咸”“巫臷”不排除是巫师建立的早期国家。文献和考古的双重证据,将进一步赋予《山海经》中“群巫”以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文化 三峡考古 先秦时期 文明进程 二重证据法
下载PDF
先秦龙形象中的礼制元素及其演进
5
作者 唐睿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中华民族的龙形象来源于蛇、鳄、鱼、蜥蜴、鲵、猪、马、牛、鹿、虎、熊等多种动物,在新石器时代已成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纹饰。夏、商、西周时期,龙纹综合了多种原龙造型,是礼乐伦理建构的形象表征。至春秋战国,龙形象与凤、虎等形象进一... 中华民族的龙形象来源于蛇、鳄、鱼、蜥蜴、鲵、猪、马、牛、鹿、虎、熊等多种动物,在新石器时代已成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纹饰。夏、商、西周时期,龙纹综合了多种原龙造型,是礼乐伦理建构的形象表征。至春秋战国,龙形象与凤、虎等形象进一步融合,呈现多元化与开放性特征,并逐步成为礼制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先秦时期,龙作为沟通人神的通天神兽,经历从原龙到夔龙再到飞龙的造型变化,象征了礼制文化从单一到多元的兼容并蓄的发展过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宇宙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龙观念 形象演进 礼乐伦理 礼制文化
下载PDF
先秦时期齐鲁武术文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强 张胜利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3,共4页
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方法,对齐鲁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渊源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基于齐鲁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统治者殊异的经营方略,从而形成因循守成而崇文重礼的鲁文化与务实革新而尚武的齐文化;儒家文化成为鲁文化的核心,对武术的伦理... 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方法,对齐鲁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渊源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基于齐鲁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统治者殊异的经营方略,从而形成因循守成而崇文重礼的鲁文化与务实革新而尚武的齐文化;儒家文化成为鲁文化的核心,对武术的伦理、民族与国家意识培育影响至深;兵学文化是齐文化的精魂,成为武术技击理论探索的渊薮;齐、鲁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一体化为独具特色的齐鲁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成为齐鲁武术乃至中华武术汲取理论养分的上源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鲁文化 齐文化 齐鲁地域 先秦时期 体育史 武术史
下载PDF
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媛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7,共7页
从先秦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基本理论入手,探索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先秦时期,在不同的思想背景和治学传统下,形成了儒家社会化身体观、道家自然化身体观、医家实体化身体观;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各有... 从先秦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基本理论入手,探索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先秦时期,在不同的思想背景和治学传统下,形成了儒家社会化身体观、道家自然化身体观、医家实体化身体观;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各有千秋,共同筑造了中国古代先秦身体观的理论大厦,这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施加了社会化、自然化、和实体化的影响;诞生在这一片身体观土壤中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在社会伦理层面、万物自然层面及人体自身生命结构层面对当代体育文化有所补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观 先秦 古代体育 文化 中国
下载PDF
先秦蚕丝文化论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发 向仲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由栽桑养蚕、缫丝制衣、织锦刺绣等集聚形成的蚕丝业成为中国5 000年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丝绸是中国向世界文明宝库贡献的杰出文化遗产之一。缫丝刺绣的制作工艺,蚕桑起源的神话传说,"先蚕礼"、"十二章"等祭祀礼仪,... 由栽桑养蚕、缫丝制衣、织锦刺绣等集聚形成的蚕丝业成为中国5 000年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丝绸是中国向世界文明宝库贡献的杰出文化遗产之一。缫丝刺绣的制作工艺,蚕桑起源的神话传说,"先蚕礼"、"十二章"等祭祀礼仪,"锦衣绣口"、"锦绣文章"等独特的审美语言模子,其影响遍及中国经济、政治、外交、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由此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蚕丝文化。本文从先秦时期丝织物遗存的发展、蚕的模拟形态演变出发,唤起对先秦蚕丝文化的物质文化记忆;从文字遗存考察、文献史料梳理,发现先秦蚕丝文化的话语符号系统;从神话传说、原始宗教与礼仪的钩稽,感受先秦蚕丝文化的隐性传承,进而探讨蚕丝文化对社会的价值扩散。通过考察先秦蚕丝文化的起源与存在形式,揭示了蚕丝文化以物质文化记忆和集体无意识积淀的隐性传承方式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蚕丝文化 物质遗存 话语符号 隐性传承 价值扩散
下载PDF
先秦时期楚人的武术文化探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家忠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7-90,共4页
先秦时期,楚国吸收吴、越的冶金技术和击剑技艺铸造出长剑。楚国不但拥有射术精湛的高手,而且形成了较完整的射术理论。"长兵的缩短,短兵的延长",显示了楚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也使武艺的内容、方法更加丰富和充实。荆楚... 先秦时期,楚国吸收吴、越的冶金技术和击剑技艺铸造出长剑。楚国不但拥有射术精湛的高手,而且形成了较完整的射术理论。"长兵的缩短,短兵的延长",显示了楚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也使武艺的内容、方法更加丰富和充实。荆楚地区独特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战争、动乱的历史条件是楚人尚武的根本原因。战国初期,在楚国上层贵族中流行导引养生术,深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练养结合是荆楚武术的特点。楚人"赴江刺蛟、遂断其头"的刚勇品性,闪耀着楚人尚武的精神光芒。楚人尚武,乐战轻死的民族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荆楚民族体育风格,正如《史记》中云:"楚人剽疾,勿与争锋是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楚人 先秦时期
下载PDF
畤文化考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清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39,共6页
畤文化是秦王朝建立前后直到西汉时期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思想、礼仪制度和宗教取向 ,代表着中国古代郊祀制度的一个阶段和多样化倾向。不对文化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评价 ,就不能全面深入地... 畤文化是秦王朝建立前后直到西汉时期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思想、礼仪制度和宗教取向 ,代表着中国古代郊祀制度的一个阶段和多样化倾向。不对文化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评价 ,就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先秦、秦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秦汉 畴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源流探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龙行年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27,共8页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无比丰富,体系博大精深。从时间上看,其源上溯殷周,其流囊括自春秋后各历史时期的武术文化成果;从地域上看,凡古先民生活之地都与武术产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武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可... 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内容无比丰富,体系博大精深。从时间上看,其源上溯殷周,其流囊括自春秋后各历史时期的武术文化成果;从地域上看,凡古先民生活之地都与武术产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武术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殷周时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这五个时期互相衔接,清晰地描绘出武术文化发展的脉络,从脉络中显示出武术发展的规律。在今天,要继承与发扬武术文化必须尊重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殷周时期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下载PDF
雄安先秦文化演进与社会发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洪猛 张文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153,共7页
考古学资料显示,雄安新区先秦时期文化遗存丰富,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痕迹,新石器时代文化多样、脉络清晰,夏商西周时期以中原青铜文化为主,东周时期基本属燕文化分布区。雄安目前发现的先秦文化遗存表现出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性,遗... 考古学资料显示,雄安新区先秦时期文化遗存丰富,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痕迹,新石器时代文化多样、脉络清晰,夏商西周时期以中原青铜文化为主,东周时期基本属燕文化分布区。雄安目前发现的先秦文化遗存表现出时空分布的不平衡性,遗存内容属于冀中文化区的典型代表,亦呈现出南北文化边域和多地因素融汇等突出特点。雄安先秦社会演进反映了时代鲜明、不断发展的总体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先秦时期 文化演进 社会发展
下载PDF
试论先秦时期赵国的封君制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白国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0-83,共4页
赵国封君始于赵襄子 ,至惠文王和孝成王时达到高潮。赵国封君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开始是局限于宗亲范围之内 ,以“亲贵受封”为特点 ;以后扩至异姓功臣甚或幸臣 ,以“计功受封”为主流。赵国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对封君严密控制 ,封君... 赵国封君始于赵襄子 ,至惠文王和孝成王时达到高潮。赵国封君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开始是局限于宗亲范围之内 ,以“亲贵受封”为特点 ;以后扩至异姓功臣甚或幸臣 ,以“计功受封”为主流。赵国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对封君严密控制 ,封君的权力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上讲 ,都被严格限制 ,难以形成与国家对抗的势力。封君成为国君手中诱使将相大臣为之尽心效命的一枚香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赵国 封君制度
下载PDF
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突破”及其文化精神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二林 陈绪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2-47,共6页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哲学突破” 文化精神
下载PDF
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探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好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59,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 本文通过对先秦时期楚文化车制与中原文化车制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了楚文化车制的地域特点与发展历程,认为楚文化车制的基本特点是独创性与延滞性并存,认为成熟的楚文化车制形成于春秋早中期。本文也初步分析了楚文化车制研究对于古代车制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楚文化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楚文化 车制
下载PDF
先秦时期新疆历史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肇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中耀 贾国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57-64,共8页
早在先秦时期,西域文明就与中原文明发生了紧密、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文章依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从先秦时期新疆的人种部族与交流、玉文化与“玉石之路”、彩陶文化与“彩陶之路”、青铜文化与“青铜之路”、远古的记忆与传说五个方... 早在先秦时期,西域文明就与中原文明发生了紧密、广泛而又深刻的联系。文章依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从先秦时期新疆的人种部族与交流、玉文化与“玉石之路”、彩陶文化与“彩陶之路”、青铜文化与“青铜之路”、远古的记忆与传说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肇源的基础:中华一体的观念形态早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初始阶段就已孕育萌生,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物质文化前提;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意识,开始以一种自在的状态生成于各民族的历史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新疆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竞“道德”、逐“智谋”与争“气力”——先秦兵学文化的嬗变轨迹考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朴民 赵立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3-171,共9页
先秦兵学文化的嬗变有非常明确的轨迹可循。商、周及春秋前期,在礼乐文明的背景下,战争更多强调规则意识,底线意识,与之相应的是以"古司马法"等典籍为代表的"竞于道德"的兵学文化;春秋中后期,战争规模逐渐扩大,并... 先秦兵学文化的嬗变有非常明确的轨迹可循。商、周及春秋前期,在礼乐文明的背景下,战争更多强调规则意识,底线意识,与之相应的是以"古司马法"等典籍为代表的"竞于道德"的兵学文化;春秋中后期,战争规模逐渐扩大,并摆脱旧"军礼"的束缚,"诡诈"的战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之相应的是以《孙子兵法》等典籍为代表的"逐于智谋"的兵学文化;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成为主流,重视耕战、强调实力优先,代之而起的是以《商君书》《管子》等典籍为代表的"争于气力"的兵学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兵学 道德 智谋 气力
下载PDF
礼治背景下的先秦服饰文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林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44-49,共6页
早在先秦时代,服饰即已成为礼治的重要元素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上古蚕桑业的崛起令中国纺织业大放异彩,中国服饰文化,不能不溯源于此。先秦服饰的设计与规定,事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且涉及诸多人生礼仪,反映出对儒家... 早在先秦时代,服饰即已成为礼治的重要元素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上古蚕桑业的崛起令中国纺织业大放异彩,中国服饰文化,不能不溯源于此。先秦服饰的设计与规定,事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且涉及诸多人生礼仪,反映出对儒家理想人格的追求。服色与纹样等要素也显示出当时中国人的文化倾向与禁忌。可以说,先秦服饰文化,与儒家的伦理思想浑然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文化 先秦 礼治
下载PDF
先秦燕、赵学术思想的差异与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林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4,共4页
先秦时期的燕、赵两国,因地域相接,两国在文化类型上有颇多相似之处,但燕文化与赵文化毕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不同质的地域文化实体。本文以两国的学术思想特征为视角进行比较,以论证二者的差异性更大于其相似性。
关键词 先秦 燕国 赵国 学术思想 比较
下载PDF
先秦时期“民族”概念的演变与定型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丹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71-77,共7页
先秦时期的"民族"概念,经历了原始社会前期以血统划分族群、原始社会后期以地域划分集团、夏商周三代以文化划分民族和春秋战国以文化融合民族的四大阶段,并最终形成了以文化认同民族的主流意识。这促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推... 先秦时期的"民族"概念,经历了原始社会前期以血统划分族群、原始社会后期以地域划分集团、夏商周三代以文化划分民族和春秋战国以文化融合民族的四大阶段,并最终形成了以文化认同民族的主流意识。这促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推动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当下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仍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民族 血统 地域 文化 华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