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Rice-Fish Co-culture on Oxygen Consumption in Intensive Aquaculture Pond 被引量:5
1
作者 LI Fengbo SUN Zhiping +6 位作者 QI Hangying ZHOU Xiyue XU Chunchun WU Dianxin FANG Fuping FENG Jinfei ZHANG Ning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1期50-59,共10页
Rice-fish co-culture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remediate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duced by intensive aquaculture. However, the effect of rice-fish co-culture on oxygen depletion has rarely been in... Rice-fish co-culture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remediate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duced by intensive aquaculture. However, the effect of rice-fish co-culture on oxygen depletion has rarely been investigated. We constructed a rice-fish co-culture system in yellow catfish(Pelteobagrus fulvidraco) and freshwater shrimp(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ponds using a new high-stalk rice variety, and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ice-fish co-culture on water parameters and oxygen consump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ce-fish co-culture reduced the nutrients(total nitrogen, ammonia-N, total phosphorous and potassium) and the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n fish and shrimp ponds. However, they showed similar seasonal change of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water of fish and shrimp ponds. Rice-fish co-culture reduced the total amount of oxygen consumption and optimized the oxygen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pond. The respiration rates in water and sedi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66.1% and 31.7% in the catfish pond, and 64.4% and 38.7% in the shrimp pond, respectively, by additional rice cultivation. Rice-fish co-culture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s of respiration in sediment and water, and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fish respir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ice-fish co-culture is an efficient way to reduce hypoxia in intensive culture p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fish CO-culture oxygen depletion respiration POND aquaculture yellow CATFISH FRESHWATER shrimp
下载PDF
海水垂向入侵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岚轩 杨蕴 +1 位作者 宋健 俞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风暴潮在沿海地区的频率和强度均可能增长,由此引发的海水垂向入侵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含水层淡水咸化。同时,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沿海虾塘咸水养殖规模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咸水垂向入侵可能会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及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风暴潮在沿海地区的频率和强度均可能增长,由此引发的海水垂向入侵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含水层淡水咸化。同时,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沿海虾塘咸水养殖规模日益增长,由此引发的咸水垂向入侵可能会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虽然已有一部分学者在海水(咸水)垂向入侵的研究中取得了成果,但由于海水(咸水)垂向入侵过程复杂,其对地下水咸化及恢复规律依然有待深入研究。文章阐述了海水垂向入侵的危害及前人的研究办法,总结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得出了海水垂向入侵的影响因子,指出了洪水和养殖活动对沿海地区含水层的威胁。得出的结果如下:研究海水垂向入侵常用的方法包括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海水垂向入侵主要与地形地貌、含水层性质和水文气象条件有关;虾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垂向咸水入侵的潜在来源。建议未来在海水垂向入侵研究中将多种现场观测实验方法结合起来。数值模拟应注重与现场观测实验数据相互验证,模型简化的方式有必要仔细考虑。虾塘养殖等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垂向咸水入侵问题应更多地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含水层 海水(咸水)入侵 风暴潮 虾塘养殖 水资源 地下水咸化
下载PDF
水华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及潜在致病菌的影响
3
作者 李彤 成永旭 +4 位作者 孙云飞 杨筱珍 肖温温 张德民 张化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8-996,共9页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潜在病原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优势细菌类群为伯克霍尔德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aceae),底泥中的优势类群为Steroidobacteraceae菌科和Burkholderiaceae等;科水平下的蓝细菌门类群和其他大部分细菌群落呈显著正相关。养殖水体中潜在病原菌的丰度与水华的生消呈现出相反的趋势,OTU365和OTU1614(均属于Candidatus Similichlamydia epinepheli)是其主要的潜在病原菌,而在底泥中潜在致病菌表现出富集的特征,以OTU128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CCA结果显示,蓝藻暴发过程中,Tem、NO3--N、NO2--N及NH4+-N驱使水体蓝藻门细菌类群的变异,NO2--N是驱动养殖水体潜在致病菌群落变异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为防治中华绒螯蟹养殖水华发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系统 水华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细菌群落 潜在致病菌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淡水虾蟹池塘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
4
作者 周聃 刘梅 +3 位作者 张政 邹松保 倪蒙 原居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共8页
【目的】研究在淡水虾蟹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内添加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对系统的影响,并估算罗氏沼虾最适放养密度,为虾蟹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罗氏沼虾-日... 【目的】研究在淡水虾蟹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内添加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对系统的影响,并估算罗氏沼虾最适放养密度,为虾蟹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罗氏沼虾-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混养实验组和传统中华绒螯蟹-日本沼虾养殖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年实测数据和参考资料,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6.5软件,分别建立Ecopath模型,分析系统内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特征。【结果】实验组的生态营养效率(Ecotrophic efficiency,EE)为0.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89(P <0.05),表明系统中增加罗氏沼虾,能提高池塘饲料利用率。实验组二级生态营养效率值为0.203,高于对照组的0.187,表明随罗氏沼虾加入,提高了系统内的次级生产利用率。实验组的联结指数、杂食性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95、0.227和1.318,均高于对照组的0.390、0.214和1.243,表明在系统中加入罗氏沼虾,丰富了食物网和能量传递路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增加了系统多样性。通过调节实验组罗氏沼虾生物量,估算其生态容量,当罗氏沼虾生物量增加至当前的1.35倍时,罗氏沼虾达到生态容量36.32 t/km^(2)。【结论】在虾蟹池塘内添加罗氏沼虾形成的多营养层级养殖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上优于传统虾蟹混养系统,罗氏沼虾的最适放养密度为303.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PATH模型 虾蟹混养 多营养层级 营养传递效率 生态容量
下载PDF
苇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试验
5
作者 李刚 尹文金 +3 位作者 陈伟强 李天爽 葛俊 别佃栋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5期336-338,共3页
利用吉林省镇赉县莫莫格镇苇塘资源,开展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生态养殖试验。扣蟹选用在本地自行培育的嫩江1号扣蟹,选择3种不同的规格,分别为5.88g/只、6.67g/只、8.33g/只。每种规格扣蟹均按照320只/亩投放,分别投放于... 利用吉林省镇赉县莫莫格镇苇塘资源,开展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生态养殖试验。扣蟹选用在本地自行培育的嫩江1号扣蟹,选择3种不同的规格,分别为5.88g/只、6.67g/只、8.33g/只。每种规格扣蟹均按照320只/亩投放,分别投放于3口面积分别为12.11亩、18.8亩、38.8亩的苇塘,试验塘面积共69.8亩。在苇塘开挖环沟,移植水草,投放螺类,投喂玉米、杂鱼、配合饲料等,定期测定体重增长情况。整个养殖试验为期134d,河蟹成蟹平均亩产18.46kg,平均规格103g,成活率56%,平均亩盈利381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苇塘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扣蟹 成蟹 养殖
下载PDF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各种食物的贡献率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文明 朱筛成 +3 位作者 张光宝 何先林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确定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的食物来源及贡献比例,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肌肉、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中的碳、氮稳定性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肌肉中的碳稳定性同位素(... 为确定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的食物来源及贡献比例,采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肌肉、硬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和池塘常见天然饵料中的碳、氮稳定性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肌肉中的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为(-19.86±0.03)‰,氮稳定性同位素(δ^(15)N)为(7.47±0.03)‰。配合饲料和池塘中天然饵料的δ^(13)C值分布范围为-27.04‰~-22.87‰,δ^(15)N值分布范围为1.46‰~7.20‰。通过食源贡献率分析,在养殖池塘中,中华绒螯蟹的第一食物来源为配合饲料,其中硬颗粒饲料占18.68%,软颗粒饲料占16.81%,其余饵料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底栖生物、浮游动物、浮萍、本底中华绒螯蟹、沉积物、伊乐藻和浮游植物,贡献率分别为16.37%、12.72%、8.29%、7.91%、7.90%、5.79%和5.53%。综上,在养殖池塘中,硬颗粒饲料和软颗粒饲料为中华绒螯蟹成蟹的主要食物,两者约占总食物贡献的35.49%,底栖生物、浮游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天然饵料的食物贡献率合计约为56.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成蟹 池塘养殖 食物 配合饲料 天然饵料
下载PDF
稻田养蟹与池塘养蟹对养殖环境中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7
作者 胡清彪 梅杰 +1 位作者 李晓东 李鹏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5-562,共8页
不同养殖环境对浮游生物影响不同。为探究稻田养蟹与池塘养蟹对养殖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影响,对两种养殖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养殖期间,通过为期2个月共计5次采样进行浮游生物鉴定,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对浮游动植... 不同养殖环境对浮游生物影响不同。为探究稻田养蟹与池塘养蟹对养殖环境中浮游生物的影响,对两种养殖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变化进行跟踪研究。养殖期间,通过为期2个月共计5次采样进行浮游生物鉴定,分析两种养殖模式对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水环境中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和生物量与养殖模式密切相关。2种模式下,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稻田模式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及平均生物量均高于池塘模式的平均密度;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底栖动物生物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稻田模式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池塘模式,表明稻田养蟹模式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可为养蟹稻田与池塘养殖环境生态结构及浮游生物变动规律提供基础数据,可为实现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田养蟹 池塘养蟹 浮游生物
下载PDF
河蟹、青虾、鱼的池塘高效混养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德军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3期237-238,共2页
文章介绍了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利用池塘养殖河蟹、青虾和各类鱼的混养方法,对池塘整理、轮放种苗、饲养管理、水质调控、鱼病防治、适时捕捞等技术手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对水产养殖者可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河蟹 青虾 混养
下载PDF
虾蟹混养池塘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抗性基因
9
作者 王晓凡 蔡月凤 +3 位作者 张宇 李俊佳 谭皓文 申欣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7-18,共12页
为比较不同种类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池塘中环境微生物的种类、丰度及群落结构差异,综合水质监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养殖池塘的理化参数、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抗性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周期中,环境微生... 为比较不同种类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池塘中环境微生物的种类、丰度及群落结构差异,综合水质监测、宏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对不同类型养殖池塘的理化参数、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抗性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养殖周期中,环境微生物在门水平上均以变形菌门为主,其相对丰度最高。此外,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基因比较分析显示,不同种类三疣梭子蟹混养池塘中微生物种群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且对应的优势功能基因也存在差异,总体上以参与新陈代谢功能为主。环境抗性基因时空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养殖水环境中抗性基因在养殖早期阶段主要为磷酸乙醇胺转移酶MCR,中后期为β型-内酰胺酶,在养殖全周期底泥环境中,内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为相对丰度最高的抗性基因。对虾蟹混养池塘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构组成等进行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优质种苗的选择、人工养殖管理技术等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水产养殖可持续性发展。研究养殖水体中ARGs的分布、丰度和变化对水质评价和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微生物群落结构 抗生素抗性基因 虾蟹养殖池塘
下载PDF
对虾养殖池塘氮磷收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0
10
作者 齐振雄 李德尚 +1 位作者 张曼平 董双林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 用六个面积25m2,不同对虾放养水平:52000、60000、75200尾/hm2的池塘围隔进行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中投放的饵料、肥料分别占氮总输入的49.7%~54.5%和47.5%~50.1%;占磷总输入的30.0%~34.7%和65.1%~69.9%。在支出项目中,收获对虾占氮磷总输入百分比分别为9.06%~11.5%和3.02%~3.94%。沉积氮磷量为其主要支出项目,分别占总输入的19.4%~64.6%和21.7%~95.9%。底泥中氮磷的渗漏只占其支出的很小部分,分别占其输入的5.0%和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收支 对虾养殖 池塘 围隔实验
下载PDF
茶皂素对几种鱼类和对虾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梁亚全 夏春华 +2 位作者 朱全芬 孙修涛 唐丽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研究以茶皂素类作为“清池剂”,试图解决对虾养殖的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对茶皂素和油茶皂素有较高的耐受力;茶皂素与油茶皂素均具鱼毒活性,油茶皂素则较强。鱼种不同,中毒反应也略有差异;两种茶皂素的鱼毒速度快,... 本研究以茶皂素类作为“清池剂”,试图解决对虾养殖的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对虾对茶皂素和油茶皂素有较高的耐受力;茶皂素与油茶皂素均具鱼毒活性,油茶皂素则较强。鱼种不同,中毒反应也略有差异;两种茶皂素的鱼毒速度快,在致死浓度时16h内出现中毒死亡,毒性降解也快,浓度为5×10^(-6)时40h后不再引起鱼类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清池剂 对虾 养殖 毒性
下载PDF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吴伟 范立民 +2 位作者 瞿建宏 何杰 吴婷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了评判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2004年4—11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监测。水源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源区水质主要是富营养化和轻微的有机污染。在池塘生态养... 为了评判河蟹生态养殖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2004年4—11月对河蟹生态养殖池塘的水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与监测。水源区的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氮、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源区水质主要是富营养化和轻微的有机污染。在池塘生态养殖区中,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pH值和总磷。生态养殖区水质虽有超标,但超标幅度明显低于水源区。调查同时发现,河蟹生态养殖区因栽有大量的水草,对氮磷的吸收比较充分,故生态养殖区的氮磷在养殖周期中的变化较水源区要小得多,叶绿素A的动态变化也证明了水草的生态意义。总体而言,生态养殖区的水质要明显优于水源区,基本上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3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河蟹生态养殖不会对外界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学 池塘 水产养殖 生态 河蟹 环境 水质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野生和养殖蟹种对池塘养殖成蟹可食率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4 位作者 龙晓文 赵恒亮 姜晓东 王幼鹏 成永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蟹种比经过多代人工养殖的池塘群体蟹种具有更好的养殖性能,尚不清楚两种蟹种养成后成蟹的可食率及其营养品质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和养殖蟹种经池...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蟹种比经过多代人工养殖的池塘群体蟹种具有更好的养殖性能,尚不清楚两种蟹种养成后成蟹的可食率及其营养品质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和养殖蟹种经池塘养成成蟹的可食率、肥满度、常规生化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1)在相似的体重条件下,野生群体成蟹的肝胰腺指数极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1),性腺指数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两群体间的出肉率、总可食率及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两群体成蟹肝胰腺和性腺中的常规营养组成接近,但野生群体雄体肝胰腺和性腺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雄体(P<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生群体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但野生雄体肌肉中的粗脂肪含量和雌体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显著高于后者(P<0.05);(3)就野生雌体脂肪酸组成而言,野生群体成蟹肝胰腺、卵巢和肌肉中的C18:1n9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雌体,但其C20:5n3、C22:6n3、ΣPUFA和ΣHUFA显著低于后者;就雄体而言,野生群体成蟹三种可食组织中的C18:2n6高于养殖群体,但其C20:5n3和C20:4n6低于养殖群体;整体上,肌肉中的HUFA含量显著高于肝胰腺和性腺;(4)就氨基酸组成而言,两群体雌体和雄体性腺中的氨基酸含量接近,均无显著差异,仅精巢中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无论雌体还是雄体,养殖群体肌肉中的主要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略高于野生群体,仅异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差异显著;此外,野生群体雄蟹肌肉中的亮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养殖群体。综上,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蟹种养成后成蟹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两者总可食率和肥满度接近,整体上两群体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氨基酸组成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野生蟹种 养殖蟹种 成蟹养殖 营养品质
下载PDF
虾塘残饵腐解对养殖环境影响的研究Ⅰ. 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水质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庆霄 蒋岳文 +1 位作者 张昕阳 丁鸣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5,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 D O降至零,p H 下降至60 ,...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虾塘底层残饵腐解对虾池水质的影响和更换虾池海水后底层水质质量的变化和清除覆盖于池底的残饵后池底底层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池底残饵的腐解,使虾池水质变坏, D O降至零,p H 下降至60 ,达不到生物存活的水平。更换虾池海水后,池底水质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清除池底残饵后,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大量硫化物又释放出来,仍然严重影响虾池的水质质量。数据表明,在养虾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虾饵的残留量并做到每年彻底清洁池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塘养殖 残饵分解 水环境 虾病 腐解
下载PDF
不同模式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0
15
作者 周小壮 林小涛 +2 位作者 林继辉 于赫男 廖志洪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68-72,共5页
对虾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过量的饵料,对虾排泄物、粪便和生物遗骸溶出或分解产生的N、P营养盐和有机质,以及在养殖过程中所投放的化学或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本文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的资料,阐述对虾养殖自身污染的机制,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南... 对虾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过量的饵料,对虾排泄物、粪便和生物遗骸溶出或分解产生的N、P营养盐和有机质,以及在养殖过程中所投放的化学或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本文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的资料,阐述对虾养殖自身污染的机制,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南方较为普遍的高位池和低位池对虾养殖模式的特点与自身污染的关系及其环境效应,并提出针对这两种养殖模式的污染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养殖 污染 环境效应 生态环境 药物残留
下载PDF
厦门同安西柯对虾养殖池的细菌数量动态 被引量:16
16
作者 林美兰 倪纯治 +4 位作者 刘文华 叶德赞 周宗澄 林燕顺 曾活水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本文研究了对虾养成期间养殖池生态系中细菌的数量动态,探讨其变化规律与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和发光细菌在水体、底质和虾体中的数量变化各异。在水体各菌数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中,除了总菌数与COD存在着正相关外,其... 本文研究了对虾养成期间养殖池生态系中细菌的数量动态,探讨其变化规律与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细菌、弧菌和发光细菌在水体、底质和虾体中的数量变化各异。在水体各菌数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中,除了总菌数与COD存在着正相关外,其它的不存在相关性。虾体的总细菌、弧菌和发光细菌的数量(以细胞计)可以用来预报虾病,三者的阅值分别为107个 /g(湿重)、105个/g(湿重)和104介/g(湿重)。通过对对虾的细菌学跟踪监测,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池 细菌数量 对虾 厦门
下载PDF
虾池水环境因子与虾病爆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年斌 韩家波 +4 位作者 周遵春 马志强 邓欢 宛立 薛克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8,共4页
2001~2002年在对瓦房店市和庄河市等虾池水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中,运用多元分析研究了水环境因子与对虾病害爆发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O3-N、COD、NO2-N、盐度、NH3-N和水温是显示对虾疾病爆发的关键因子。
关键词 虾池 水环境因子 虾病 相关性
下载PDF
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对水质调控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琦 李纯厚 +2 位作者 颉晓勇 胡维安 魏小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79-2585,共7页
为了改善高位池对虾养殖水质,降低养殖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对自主研发的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调控对虾养殖水质的效果进行研究,设计了3个不同循环量(20m·3h-1,T1)、(40m3·h-1,T2)、(60m3·h-1,T3)水处理系统进行... 为了改善高位池对虾养殖水质,降低养殖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对自主研发的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调控对虾养殖水质的效果进行研究,设计了3个不同循环量(20m·3h-1,T1)、(40m3·h-1,T2)、(60m3·h-1,T3)水处理系统进行高位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量的循环水系统均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NH4+和NO2-,T1、T2、T3对NH4+的相对消除率分别为46%、56%、57%;对NO2-的相对消除率分别为38%、34%、54%;各处理组对NO3-均没有明显的消除作用。T1、T2对PO34-无消除效果,T3对PO34-的相对消除率为36%。T1对COD无消除效果,T2、T3对COD的相对消除率为9%、15%。综合比较可知,60m·3h-1循环水处理系统对改善水质效果最好,40m3·h-1次之,20m3·h-1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系统 高位池 水质控制 对虾养殖
下载PDF
老化虾池生态系中几类主要细菌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秋芬 曲克明 +4 位作者 陈碧鹃 孙修涛 李健 赵法箴 袁有宪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12-18,共7页
对青岛市老化虾池生态系中几类主要细菌的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虾池水体中的异养菌总数在放苗前和养成前期均较低 ,从养成中期开始逐渐增高 ,7、 8月份菌量达到最高 ,养成末期逐渐有所下降 ,总变化幅度为 1 0 3~ 1 0 5ce... 对青岛市老化虾池生态系中几类主要细菌的季节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虾池水体中的异养菌总数在放苗前和养成前期均较低 ,从养成中期开始逐渐增高 ,7、 8月份菌量达到最高 ,养成末期逐渐有所下降 ,总变化幅度为 1 0 3~ 1 0 5cells/ml;弧菌数和硝酸盐还原菌数在养殖中、后期增长速度高于其他种类 ,在总菌中所占比例增大 ;沉积环境中的 3类细菌的数量均比同期水体中的菌量高 1~ 2个数量级 ,养殖后期和末期菌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硝酸盐还原菌在总菌量中占较高比例。因此认为 ,现有老化虾池微生物群落的演变不利于对虾的生长 ,应对微生态平衡进行人工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虾环境 老化虾池 细菌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凡纳对虾淡化养殖池浮游纤毛虫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建荣 查广才 +1 位作者 周昌清 徐润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2,共4页
关键词 浮游纤毛虫 凡纳对虾 淡化养殖 池塘养殖 种类 数量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