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淅川马岭遗址西阴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1
作者 余西云 王健 +4 位作者 马小姣(绘图) 刘永信(绘图) 姜凤玲(绘图) 李凡(绘图) 樊钢亮(摄影)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1,共9页
2007~2010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等对河南南阳淅川县马岭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西阴文化房址3座、灰坑17个、灰沟1条,出土陶器、石器等丰富遗物。遗存年代介于马岭后冈一期文化三期至朱家台文化一期之间,属于西阴文化晚期阶段,文化面... 2007~2010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等对河南南阳淅川县马岭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西阴文化房址3座、灰坑17个、灰沟1条,出土陶器、石器等丰富遗物。遗存年代介于马岭后冈一期文化三期至朱家台文化一期之间,属于西阴文化晚期阶段,文化面貌与汉水中游地区以下王冈二期为代表的西阴文化遗存有明显区别,而与关中地区和陕南汉水上游地区的西阴文化遗存比较接近。马岭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探讨汉水中游地区西阴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汉水中游 马岭遗址 西阴文化
下载PDF
区域文化视角下淮军的兴起与发展研究——基于淮河文化的考察视角
2
作者 郭静 汪翔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淮军作为兴起于晚清安徽地区的地方性武装力量,带有较强的区域性色彩,其形成发展、军队兵源、营制体制、精神特质等,均受到淮河流域社会文化的影响。南宋以来淮河频发的水旱灾害,以及晚清时期太平军对两淮流域的侵犯,迫使皖北民众穷则思... 淮军作为兴起于晚清安徽地区的地方性武装力量,带有较强的区域性色彩,其形成发展、军队兵源、营制体制、精神特质等,均受到淮河流域社会文化的影响。南宋以来淮河频发的水旱灾害,以及晚清时期太平军对两淮流域的侵犯,迫使皖北民众穷则思变,促成淮军的兴起。淮军营伍的组成、将领的来源、从军的旨趣等,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他们所根植的淮河地域文化中兼收并蓄的精神特质。淮军在东航援沪后突破传统军伍规制,逐渐转向西化,一方面受当时国内外时势影响,另一方面亦离不开淮河流域变革求新的文化基因和淮军将领拙朴务实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军 淮河文化 穷则思变 兼收并蓄 变革创新
下载PDF
基于文旅产业视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以淮河流域民间美术为例
3
作者 李晓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淮河流域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淮河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文旅产业的视阈下,通过对淮河流域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究,探讨其起源与艺术形态,以促进...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淮河流域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淮河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文旅产业的视阈下,通过对淮河流域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究,探讨其起源与艺术形态,以促进淮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产业 淮河流域民间美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域特征
下载PDF
非遗纪录片的叙事体系——以淮河流域非遗纪录片为例
4
作者 李鹏飞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探究非遗纪录片的叙事体系,文章以淮河流域非遗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为基本方法,展开对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的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高层次框架的叙事主题有传承、灾难、乡愁和交融;中层次框架同时使用时间性叙事... 为探究非遗纪录片的叙事体系,文章以淮河流域非遗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为基本方法,展开对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的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高层次框架的叙事主题有传承、灾难、乡愁和交融;中层次框架同时使用时间性叙事和空间性叙事的结构,更多采用人物驱动的手法,叙述视角上重呈现、轻讲述;低层次框架中,视觉和听觉元素构建了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叙事话语。中国非遗题材纪录片已经形成具有民族性、当代性、国际性和强大传播力的叙事体系,趋于形成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叙事体系 淮河流域非遗 非遗纪录片
下载PDF
淮河流域文化研究追踪与未来研究反思——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5
作者 张亲青 樊继群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2-28,35,共8页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和呈现1998-2023年中国CNKI中淮河流域文化研究相关文献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功能对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回顾淮河流域文化研究发展历程,梳理淮河流域文化研究发展脉络,探索未来...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和呈现1998-2023年中国CNKI中淮河流域文化研究相关文献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功能对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回顾淮河流域文化研究发展历程,梳理淮河流域文化研究发展脉络,探索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力求为今后淮河流域文化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研究表明,淮河流域文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初始起步、快速发展和调整提高3个阶段;研究热点聚焦于淮河流域文化本质特征分析、文化资源开发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未来研究将以文化传播模式创新、文化本土化建设和增强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为主要方向。淮河流域文化传播需要扩大传播主体;进一步凸显地方高校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与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资源;加大文化交流,积极提升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淮河文化 可视化分析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淮河文化概念之界说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立柱 洪永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与许多地域文化相比,淮河文化更加复杂而不易把握,这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淮河文化本身"大象无形"的特点可能较关键。因此,讨论淮河文化概念,首要的工作在于找到认知淮河文化特质的恰当方式,与综合各学科各方面的研究... 与许多地域文化相比,淮河文化更加复杂而不易把握,这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其中淮河文化本身"大象无形"的特点可能较关键。因此,讨论淮河文化概念,首要的工作在于找到认知淮河文化特质的恰当方式,与综合各学科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而加以概括的方法。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探究,我们尝试着给淮河文化一个初步的概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平原文化的特质是为淮河文化基本的或主体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文化概念 研究有法 界说
下载PDF
淮河文化的内涵及其技术层面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良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江河在人类文明的起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从文明史或大历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我们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对淮河文化作出定义是非常必要的,但需注意淮河文化的内涵也随着时空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技术层面切入研究淮河文化,更... 江河在人类文明的起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从文明史或大历史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我们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对淮河文化作出定义是非常必要的,但需注意淮河文化的内涵也随着时空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技术层面切入研究淮河文化,更可以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淮河文化 技术层面的研究
下载PDF
论楚淮文化对道家生命观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29,共5页
生命观念是道家文化的核心观念,道家生命观的形成与楚淮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道家文化发源地淮河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老子等道家奠基者特有的理论兴趣和致思方向,这就是对生命的产生和存在颇为关注,从而为其生命观的形成提供了必... 生命观念是道家文化的核心观念,道家生命观的形成与楚淮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道家文化发源地淮河流域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老子等道家奠基者特有的理论兴趣和致思方向,这就是对生命的产生和存在颇为关注,从而为其生命观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土壤。从文化背景来看,淮河流域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文化圈。楚淮文化的根本特征之一是具有浓厚的生命意蕴,这在其宗教信仰、风俗习尚和文化特质中均有明显反映。这种文化的长期浸染使得老子等道家代表人物具有浓烈的生命关怀,由此而导致了道家生命观念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楚淮文化 道家 生命观 太一崇拜
下载PDF
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龙雨萍 张中旺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0-35,共6页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使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评价其开发潜力可为该地区文化旅游科学合理地开发提供依据。为此,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3个方面建立了包含20个评价指标的...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使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之一,评价其开发潜力可为该地区文化旅游科学合理地开发提供依据。为此,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3个方面建立了包含20个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系统,并以汉江流域湖北段6处文化旅游区为例进行潜力评价和排序,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潜力 层次分析法 汉江流域
下载PDF
汉水与西、礼两县的乞巧风俗 被引量:43
10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88,共6页
甘肃西和、礼县七夕节盛行乞巧活动,城乡姑娘从六月底开始,按村庄或街道结合,布置灵堂,从纸马店请回扎糊好的“巧娘娘”,从七月初一至初七都打扮一新,又跳又唱,其歌词多反映着青年妇女的心声。此风俗由来已久,应同秦人的传说有关。织女... 甘肃西和、礼县七夕节盛行乞巧活动,城乡姑娘从六月底开始,按村庄或街道结合,布置灵堂,从纸马店请回扎糊好的“巧娘娘”,从七月初一至初七都打扮一新,又跳又唱,其歌词多反映着青年妇女的心声。此风俗由来已久,应同秦人的传说有关。织女、牵牛本皆为星名。织女是由秦人始祖女修而来,牵牛则由周人之祖叔均而来。古人称银河为“汉”,织女星、牵牛星皆在银汉旁,这也同秦人发祥于汉水(西汉水)上游,周人也去汉水不远有关。目前所见最早反映牛郎织女故事情节的材料,也都同秦文化有关。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牵牛织女的故事才发展为表现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男耕女织生活的故事,而随着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的加强,在东汉时变为悲剧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和 礼县 牛郎织女 乞巧节 秦文化 女修 汉水
下载PDF
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浅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段天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70,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可能由于本区域先前已经历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涤荡,因而没有遇到本地土著文化的有力反抗,从而使江淮分水岭地区处于这两大强势文化影响构成的旋涡之中。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也对该地区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本地的土著文化因素并没有消亡,而是保留和生长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时期 江淮分水岭 考古学文化 结构
下载PDF
论汉水文化精神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世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7,共5页
汉水文化具有的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牺牲奉献、太和博爱、道德至上和独立求真等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独创性和生长性、开放性与兼容性、普适性与代表性、人文性与和谐性、挑战性和反叛性、自由性和独立性等特征,与中华民... 汉水文化具有的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牺牲奉献、太和博爱、道德至上和独立求真等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具有独创性和生长性、开放性与兼容性、普适性与代表性、人文性与和谐性、挑战性和反叛性、自由性和独立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精神 文化资源
下载PDF
略论湖北汉水文化的旅游开发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诗图 刘雪珍 张弢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6-59,共4页
近年来,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汉水流域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汉水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湖北作为汉水文化的核心发源地,汉水文化旅游却在湖北被无形地弱化甚至忽视,应引起湖北人的反思... 近年来,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汉水流域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汉水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湖北作为汉水文化的核心发源地,汉水文化旅游却在湖北被无形地弱化甚至忽视,应引起湖北人的反思和重新审视.湖北应该深度挖掘汉水文化的内涵,整合资源,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现代文化作为重点进行大力开发,从而打造湖北的旅游新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文化 旅游开发 旅游品牌 湖北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4-151,共8页
文章主要从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变迁、传承和内涵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自然人文环境对各种类型地名的语言和实体内涵的影响。作者认为自然人文环境... 文章主要从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论述了安徽淮河流域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变迁、传承和内涵的影响,并着重论述了自然人文环境对各种类型地名的语言和实体内涵的影响。作者认为自然人文环境对地名历史文化资源的影响带有普遍意义,因此在全国地名普查、规划、管理和保护等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淮河流域 自然人文环境 地名
下载PDF
正月曾侯■编钟铭文前半详解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学勤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16-20,共5页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 春秋晚期的湖北随州文峰塔一号墓,出土编钟三组。依青铜器命名惯例,其中的一组可以称为"正月曾侯■编钟"。作钟之年为公元前497年,编钟铭文内容关涉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追述曾国始封经过的铭文前段,补充了周初古史的空白。现在学者大多认为,曾侯与曾侯乙墓所见的曾侯是同一人,该说虽存在用字方面的疑点,但从年代上来推算,还是可信的。据铭文,伯适(南宫括)曾先后服侍文武两朝黜除殷命,以安定天下。后又受成王之命,在汭土建立都邑,这是曾国的初封。周朝封南宫括于曾国,一是为了加强对淮夷的控制,二是为了监临以至占有江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晚期 正月曾侯■编钟 南宫括 淮夷 江汉地区
下载PDF
汉水流域民俗体育“三龙”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艾安丽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5,共5页
对汉水流域同根同源的"三龙"文化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襄阳龙舟的赛事化、汉阳高龙的产业化以及潜江草龙的边缘化,归因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组织和管理方式、民众需求与传承方式;应通过注重现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统一,推动汉水... 对汉水流域同根同源的"三龙"文化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襄阳龙舟的赛事化、汉阳高龙的产业化以及潜江草龙的边缘化,归因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组织和管理方式、民众需求与传承方式;应通过注重现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统一,推动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赛事化;兼顾经济效益与人文价值,形成汉水民俗体育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民众的文化自觉,防止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三龙'文化 汉水流域
下载PDF
江苏淮河文化产业发展探究——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背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邦坤 樊晶晶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3-88,108,共7页
淮河流域江苏、安徽、河南等省联合提出的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构想,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不仅有利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给淮河流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带来机遇。江苏省特别... 淮河流域江苏、安徽、河南等省联合提出的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构想,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不仅有利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给淮河流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带来机遇。江苏省特别是相对欠发达的苏北淮河流域城市,应借助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把淮河流域建设成文化产业发展高地。淮河文化产业发展应以文化保护与传承为前提,凸显特色,把握好淮河文化特性,处理和协调好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与淮河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强化措施,推进淮河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生态经济带 文化产业 发展对策
下载PDF
西汉末年淮河流域人口问题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鑫义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依据《汉书.地理志》中的政区建置和人口资料并借鉴当代学者关于人口史的研究成果,探讨西汉末年淮河流域人口总量及其在流域内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 淮河流域 西汉末年 人口
下载PDF
基于Web的区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以汉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海营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8-22,共5页
在中国流域文化中,汉水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固执性和创新性形成了独特汉江文化体系,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在分析汉江文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搭建区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方案,并以汉江文化为样本,构建了汉江文化... 在中国流域文化中,汉水文化的兼容性、开放性、固执性和创新性形成了独特汉江文化体系,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在分析汉江文化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搭建区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方案,并以汉江文化为样本,构建了汉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数字汉江.在网络与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建设数字化汉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为挖掘汉江文化内涵和拓展汉江文化外延需求提供了实践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文化 信息资源 文化共享 区域文化 WEB技术
下载PDF
汉江流域湖北段特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运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5-69,共5页
在梳理相关政策和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汉江流域湖北段的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城池文化、水利文化和首义文化8大文化具有比较优势和旅游开发价值.为了更好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振兴湖北旅游产业发展,应确... 在梳理相关政策和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汉江流域湖北段的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城池文化、水利文化和首义文化8大文化具有比较优势和旅游开发价值.为了更好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振兴湖北旅游产业发展,应确立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抢抓国家和湖北省产业政策及汉江综合开发的机遇,坚持以汉江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重点景区为抓手的"点轴发展"战略.同时,处理好开发与保护、文化无形性与旅游有形展示、资源赋存与创意策划、资源一体化与地域割裂开发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流域 湖北 特色文化 旅游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