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ethod for simulating sediment incipient motion varying with time and space in an ocean model(FVCOM):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ZHU Zichen WANG Yongzhi +3 位作者 BIAN Shuhua HU Zejian LIU Jianqiang LIU Leju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216-1235,共20页
We modified the sediment incipient motion in a numerical model and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this modification using a study case of the coastal area around Weihai, China. The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versions of the mod... We modified the sediment incipient motion in a numerical model and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this modification using a study case of the coastal area around Weihai, China. The modified and unmodified versions of the model were validated by comparing simulated and observed data of currents, waves,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SC) measured from July 25^(th) to July 26^(th), 2006. A fitted Shields diagram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sediment model so that the critical erosional shear stress could vary with time. Thus, the simulated SSC patterns were improved to more closely reflect the observed values, so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of the variation range decreased by up to 34.5% and the relative error of simulated temporally averaged SSC decreased by up to 36%. In the modified model, the critical shear stress values of the simulated silt with a diameter of 0.035 mm and mud with a diameter of 0.004 mm varied from 0.05 to 0.13 N/m^2, and from 0.05 to 0.14 N/m^2, respectively, instead of remaining constant in the unmodified model. Besides, a method of applying spatially varying fractions of the mixed grain size sediment improved the simulated SSC distribution to fit better to the remote sensing map and reproduced the zonal area with high SSC between Heini Bay and the erosion groove in the modified model. The Relative Mean Absolute Error was reduced by between 6% and 79%, depending on the regional attributes when we used the modified method to simulate incipient sediment motion. But the modification achieved the higher accuracy in this study at a cost of computation speed decreasing by 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model incipient motion suspended load critical shear stress for erosion fraction of mixed grain size sediment
下载PDF
非均匀沙起动的非线性尖点突变模式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具瑞 方铎 +1 位作者 何文社 李文萍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8,共5页
作者应用尖点突变理论的坐标变换和拓扑变换 ,导出了非均匀沙起动时的尖点突变模式 ,即希尔兹数和沙粒雷诺数的函数关系式。文章将希尔兹数作为尖点突变模型的状态变量 ,沙粒雷诺数的负 0 3次方和无量纲参数mdm d0 作为控制变量。用水... 作者应用尖点突变理论的坐标变换和拓扑变换 ,导出了非均匀沙起动时的尖点突变模式 ,即希尔兹数和沙粒雷诺数的函数关系式。文章将希尔兹数作为尖点突变模型的状态变量 ,沙粒雷诺数的负 0 3次方和无量纲参数mdm d0 作为控制变量。用水槽试验资料对水流切应力τ0 与起动粒径d0 的函数关系式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 ,计算值与水槽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在d0 较大时 ,误差 1%~ 30 %之间 ;起动粒径d0 较小时 ,最大误差为76 2 %。说明本文建立的尖点突变模式是合理的 ,能够反映非均匀泥沙的起动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沙 起动 非线性 尖点突变模式
下载PDF
泥沙起动条件的非线性理论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文社 曹叔尤 +1 位作者 雷孝章 刘兴年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根据突变理论。分析了非均匀沙起动尖点突变模型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从尖点突变的标准方程出发,通过坐标变换和拓扑变换得出泥沙起动时的水流条件与泥沙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建立了能反映泥沙起动的尖点突变模型,得到泥沙起动的... 本文根据突变理论。分析了非均匀沙起动尖点突变模型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从尖点突变的标准方程出发,通过坐标变换和拓扑变换得出泥沙起动时的水流条件与泥沙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建立了能反映泥沙起动的尖点突变模型,得到泥沙起动的临界条件方程。并用尖点突变理论对泥沙起动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动力学 非线性 尖点突变模型 泥沙起动
下载PDF
桩周局部冲刷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4
作者 韦雁机 叶银灿 +1 位作者 吴珂 来向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6,共6页
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桩周冲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OpenFOAM开源CFD软件,采用VOF方法处理自由水面,通过动网格技术考虑床面地形随时间的变化,构建起桩周局部冲刷的动态三维数学模型。其中,通过改进沙滑模型以修正当生成的剖面坡度... 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桩周冲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OpenFOAM开源CFD软件,采用VOF方法处理自由水面,通过动网格技术考虑床面地形随时间的变化,构建起桩周局部冲刷的动态三维数学模型。其中,通过改进沙滑模型以修正当生成的剖面坡度超过泥沙休止角时造成的模拟失真,同时克服数值计算的不稳定性。计算结果和水槽实验资料对比分析,二者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冲刷 VOF模型 泥沙起动 动网格 沙滑模型
下载PDF
床面上短圆柱体局部冲刷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5
作者 韦雁机 叶银灿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5-661,共7页
床面上短柱体局部冲刷的机理复杂,运用三维有限体积法,对其局部冲刷情况进行了模拟。采用k-ε紊流数值模型,计算柱体周围的紊动流场,利用经验公式计算该时刻的推移质输沙率,运用动网格技术,处理床面地形随时间的变化。推移质计算充分考... 床面上短柱体局部冲刷的机理复杂,运用三维有限体积法,对其局部冲刷情况进行了模拟。采用k-ε紊流数值模型,计算柱体周围的紊动流场,利用经验公式计算该时刻的推移质输沙率,运用动网格技术,处理床面地形随时间的变化。推移质计算充分考虑了床面坡度和流向对推移质输沙率和临界起动剪切力的综合影响。改进沙滑模型,修正当生成的剖面坡度超过泥沙休止角时造成模拟的失真,同时克服数值计算的不稳定性。计算结果和水槽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二者符合较好。该模型可以用于海底结构物如桥墩、管道、丁坝等的局部冲刷的数值模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冲刷 k-ε模型 泥沙起动 动网格 沙滑模型
下载PDF
泥沙起动研究的伊辛和重整化群方法探讨
6
作者 汪富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0,共5页
为探讨泥沙起动的物理机制和临界概率,把泥沙起动作为一种临界现象,与连续相变进行类比,应用临界现象、连续相变和重整化群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泥沙成片起动的二维伊辛模型和二维重整化群模型及算法。通过综合分析得到泥沙成片起动的一... 为探讨泥沙起动的物理机制和临界概率,把泥沙起动作为一种临界现象,与连续相变进行类比,应用临界现象、连续相变和重整化群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泥沙成片起动的二维伊辛模型和二维重整化群模型及算法。通过综合分析得到泥沙成片起动的一个临界概率,其阈值约为0.42,该值与已有实验和观测结果基本接近。把泥沙运动力学和分形动力学相结合探讨了床面起动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床面整体起动和DLA(受限制的扩散凝聚)集团的分形生长有类似的物理机制,对阈值小于0.5就能引起床面整体起动给出了一个物理诠释。该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引入对探讨推移质整体启动这类复杂现象是有所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起动 相变 伊辛模型 重整化群 阈值 床面起动
下载PDF
推移质动床模型粒径比尺计算式选择
7
作者 张小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12,共3页
描述泥沙起动的方法可分为以起动流速为参数和以起动拖曳力为参数两大类。由这两类方法推导得到的模型沙粒径比尺计算式是不一样的。实际应用时,如何选取粒径比尺计算式是必须回答的问题。首先根据两种粒径比尺计算式的推导过程,弄清了... 描述泥沙起动的方法可分为以起动流速为参数和以起动拖曳力为参数两大类。由这两类方法推导得到的模型沙粒径比尺计算式是不一样的。实际应用时,如何选取粒径比尺计算式是必须回答的问题。首先根据两种粒径比尺计算式的推导过程,弄清了两者各自成立的物理条件。依照变态模型水流惯性力相似和阻力相似均应满足,且动床模型中阻力相似须由模型沙自身糙度来满足等条件,推导得到模型变率值与模型沙特性之间的关系式。最后指出,泥沙起动拖曳力公式所对应的粒径比尺计算式中所包含的λ_J(等于变率值倒数)是不能自由选取的。实际应用时,建议选用泥沙起动流速公式所对应的粒径比尺计算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动床模型 颗粒分析 泥沙起动 计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欧拉模型的泥沙冲刷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庆晴 赵敏 +1 位作者 葛彤 汪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3,共7页
在使用欧拉模型进行泥沙定点冲刷的数值计算时,会产生不合理的床面波动和冲刷坑回填现象。为合理体现泥沙相在静止状态时的固体性质,并且反映水下泥沙堆积的特性,本文通过加载源项引入泥沙起动模型和水下休止角模型,修正了欧拉模型泥沙... 在使用欧拉模型进行泥沙定点冲刷的数值计算时,会产生不合理的床面波动和冲刷坑回填现象。为合理体现泥沙相在静止状态时的固体性质,并且反映水下泥沙堆积的特性,本文通过加载源项引入泥沙起动模型和水下休止角模型,修正了欧拉模型泥沙相的动量方程。数值计算结果分别和轴对称、平面泥沙冲刷实验比较,发现计算模型能较好获得轴对称冲刷的冲刷坑深度和宽度等形态参数;在连续冲刷的平面实验中,计算模型也能反应出泥沙相固态特征,准确捕捉不同时刻的冲刷坑内形态。数值计算得到的冲刷坑周围流体特征反映出水流不再使交界面的泥沙起动,克服了欧拉模型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冲刷 数值模拟 轴对称冲刷 平面冲刷 欧拉模型 用户自定义函数 起动模型 水下休止角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晓阳 张根广 +3 位作者 周双 王愉乐 陈学彪 刘余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28,共9页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了水流条件和泥沙颗粒在床面相对位置对泥沙输移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得到尖点突变模型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建立了定性描述泥沙输移的尖点突变模型,并通过坐标变换和拓扑变换,构建了非线...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了水流条件和泥沙颗粒在床面相对位置对泥沙输移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得到尖点突变模型的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建立了定性描述泥沙输移的尖点突变模型,并通过坐标变换和拓扑变换,构建了非线性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经与推移质输沙率实测资料、基于同理论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和经典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对比,分析了低强度输沙时不同公式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和高强度输沙时计算精度发生突变的原因,讨论了泥沙起动切应力对输沙率公式的影响,验证了本文公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证明了本文非线性推移质输沙率公式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 尖点突变模型 临界起动参数 变量分析 拓扑变换 推移质输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