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腌肉色素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孔保华 陶菲 郑冬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97-199,共3页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使用血色素和亚硝酸盐制备腌肉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钠的添加量为2%,加热温度为85℃,加热时间为20min时合成的色素产量最高;柠檬酸摩尔浓度为0.1mol/L、pH值为4...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使用血色素和亚硝酸盐制备腌肉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亚硝酸钠的添加量为2%,加热温度为85℃,加热时间为20min时合成的色素产量最高;柠檬酸摩尔浓度为0.1mol/L、pH值为4时提取的腌肉色素的产量和质量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色素 亚硝酸盐 腌肉色素 制备 肉制品 工艺条件
下载PDF
鸭肉在加热和盐腌过程中嫩度和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臧大存 周光宏 +1 位作者 徐幸莲 左伟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0-134,共5页
通过对鸭肉加热及盐腌加热过程中嫩度及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阐明了在此过程中嫩度变化的机制。取新鲜的番鸭胸肉,分为两组,一组在50、55、60、65、70、75、80、85、90℃水中加热,测定剪切力;另一组先分别在20、40、60、80 g·L^-1N... 通过对鸭肉加热及盐腌加热过程中嫩度及相关指标变化的研究,阐明了在此过程中嫩度变化的机制。取新鲜的番鸭胸肉,分为两组,一组在50、55、60、65、70、75、80、85、90℃水中加热,测定剪切力;另一组先分别在20、40、60、80 g·L^-1NaCl溶液中腌制,再加热到72-75℃,测定剪切力和结缔组织热变性温度,并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肌原纤维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剪切力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60℃是鸭胸肉的关键加热温度。差示量热扫描(DSC)分析显示,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热变性点的数量减少,并且变性的温度发生了变化。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用NaCl腌制新鲜鸭肉,将对肌原纤维的崩解起到促进作用,并可避免肌原纤维发生强烈收缩,其中20-40g·L^-1 NaCl溶液的作用尤为明显,有助于改善加热后鸭肉的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腌制 加热 嫩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茶多酚和维生素C对腌制猪肉亚硝酸盐残留量和脂肪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健凯 李永乾 +1 位作者 李玲 郑亚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35-338,369,共5页
以腌制猪肉模型为材料,研究不同含量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对色泽、残留亚硝酸盐含量以及脂肪氧化TBARS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腌制模型中亚硝酸钠的残留量,维生素C的作用效果要显著强于茶多酚(p<0.05)... 以腌制猪肉模型为材料,研究不同含量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对色泽、残留亚硝酸盐含量以及脂肪氧化TBARS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腌制模型中亚硝酸钠的残留量,维生素C的作用效果要显著强于茶多酚(p<0.05)。腌制过程中TBARS值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茶多酚和维生素C有降低TBARS值的作用,茶多酚的作用效果要强于维生素C。在腌制过程中,维生素C组的色泽显著高于茶多酚组(p<0.05),而蒸煮后各组之间色泽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维生素C 亚硝酸盐 TBARS 腌制猪肉模型
下载PDF
熟肉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理论分析和实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金听祥 张海川 +1 位作者 李改莲 陈焕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09-312,共4页
真空冷却过程是复杂的相变传热传质过程。该文在能量和质量守恒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简化,建立熟肉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数学模型来分析水分迁移机理。利用圆柱形熟肉块的真空冷却实验来验证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数学模型以... 真空冷却过程是复杂的相变传热传质过程。该文在能量和质量守恒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简化,建立熟肉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数学模型来分析水分迁移机理。利用圆柱形熟肉块的真空冷却实验来验证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迁移的数学模型以获得真空冷却过程中熟肉的温度和压力的变化。结果分析发现: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最大误差在5%以内,这表明此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真空冷却过程中熟肉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分布。而且,通过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可以得知:真空冷却过程中水分从熟肉内部向外部迁移的主要驱动力是熟肉内部之间的压差以及熟肉与真空室内之间的压差。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真空冷却速率,应尽可能降低真空室内的压力以增加水分迁移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冷却 水分迁移 熟肉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蒸煮腌肉色素氧化与脂肪氧化互促效应关系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9
5
作者 孙卫青 樊康 +2 位作者 顾炜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8-351,共4页
色泽是肉及肉制品的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指标,因为它是消费者用来判断其新鲜度和是否购买的一个最直观的指标。蒸煮腌肉制品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褪色,主要是蒸煮腌肉色素(CCMP)的降解和氧化所致,其中脂肪氧化与CCMP的氧化关系密切,许多有关... 色泽是肉及肉制品的最重要的一个品质指标,因为它是消费者用来判断其新鲜度和是否购买的一个最直观的指标。蒸煮腌肉制品在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褪色,主要是蒸煮腌肉色素(CCMP)的降解和氧化所致,其中脂肪氧化与CCMP的氧化关系密切,许多有关脂肪氧化与肉色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还不很明确。本文主要综述了CCMP氧化与脂肪氧化之间的相互诱导和激发、促使关系研究现状,为研究蒸煮腌肉制品贮藏期间色泽变化理论以及确定有效的护色技术提供一些指导。同时,肉类研究者在发展新型稳定肉色方法的同时,需更进一步关注CCMP的化学变化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腌肉色素 NO-血色原 脂肪氧化 促氧化 抗氧化
下载PDF
肉糜加工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变化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6
作者 邵利君 郇延军 +2 位作者 甘春生 李培红 李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2-46,共5页
以肉糜为材料,研究腌制、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单元加工条件及NaNO2添加量对肉糜中NaNO2残留量的影响。考察建立NaNO2添加量、腌制时间、煮制时间、蒸煮温度对NaNO2残留量影响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腌制阶段NaNO2残留量... 以肉糜为材料,研究腌制、常压蒸煮、高压蒸煮单元加工条件及NaNO2添加量对肉糜中NaNO2残留量的影响。考察建立NaNO2添加量、腌制时间、煮制时间、蒸煮温度对NaNO2残留量影响的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腌制阶段NaNO2残留量与NaNO2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腌制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蒸煮阶段NaNO2残留量与NaNO2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蒸煮温度与时间呈负相关;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高压蒸煮对NaNO2残留量下降速率的影响比常压蒸煮大,不同温度对NaNO2残留量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80℃与121℃条件下建立的预测模型R2分别为0.939、0.888。预测模型试验值与回归值符合得比较好,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亚硝酸盐 腌制 蒸煮
下载PDF
超声波快速腌制法对牦牛肉理化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唐善虎 李思宁 巴琳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456-461,共6页
关于超声波腌制对牦牛肉品质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超声波腌制条件对牦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色差、感官评价等影响.用普通腌制方法对牦牛肉分别腌制6、12、18、24或48 h作为对照,采用超声波腌制方法分别对牦牛肉... 关于超声波腌制对牦牛肉品质影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试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超声波腌制条件对牦牛肉蒸煮损失、剪切力、色差、感官评价等影响.用普通腌制方法对牦牛肉分别腌制6、12、18、24或48 h作为对照,采用超声波腌制方法分别对牦牛肉进行30、45、60、75和90 min腌制处理.结果表明:超声波腌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腌制效果,显著降低蒸煮损失、提高a~*、减少剪切力和增加感官品质得分(p<0.05).研究认为超声波腌制法应用于生鲜肉的腌制,其效果优于普通腌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超声波 腌制 蒸煮损失 感官评价
下载PDF
广式腊肉热泵薄层干燥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雪娇 肖更生 +3 位作者 唐道邦 余元善 徐玉娟 吴继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为提高广式腊肉干燥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和物料水分控制准确度,通过测定广式腊肉不同温度、风速条件下的热泵干燥水分比(MR),选用11种常用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比较,根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卡方(χ2)值确定了... 为提高广式腊肉干燥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和物料水分控制准确度,通过测定广式腊肉不同温度、风速条件下的热泵干燥水分比(MR),选用11种常用的薄层干燥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比较,根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卡方(χ2)值确定了最佳模型;采用回归分析拟合了干燥模型常数、系数与干燥温度、风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Two term模型比其他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广式腊肉的热泵干燥规律,含水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在干燥温度50~60℃和风速0.4~1.0m/s的范围内,可以用来描述广式腊肉的热泵干燥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肉 热泵干燥 数学模型 薄层干燥
下载PDF
蒸煮腌肉色素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卫青 周光宏 +1 位作者 徐幸莲 彭增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912-1918,共7页
目的研究蒸煮腌肉色素(CCMP)的结构。方法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率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HR-M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红外激光拉曼光谱4种波谱综合分析鉴定。结果CCMP丙酮溶液的EPR图谱出现卟啉铁3d轨道... 目的研究蒸煮腌肉色素(CCMP)的结构。方法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率电喷雾质谱联用(HPLC-ESI-HR-M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红外激光拉曼光谱4种波谱综合分析鉴定。结果CCMP丙酮溶液的EPR图谱出现卟啉铁3d轨道上的未成对电子与一个-NO基团的14N原子的核自旋发生相互作用,在g3处产生3个一组信号的超精细分裂。FTIR和拉曼图谱分别在1653.31和1656.69cm-1出现5配位的CCMP的Fe-NO结构的特征吸收,CCMP的ESI-HR-MS图谱中未出现二亚硝酰亚铁卟啉血色原的分子离子峰,而出现一亚硝酰亚铁卟啉血色原不同碎片离子的质荷比。结论本研究认为CCMP的结构为五配位的一亚硝酰亚铁卟啉血色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腌肉色素(CCMP) 结构鉴定 电子顺磁共振(EPR)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红外激光拉曼光谱 液质联用(HPLC-ESI-HR-MS)
下载PDF
肉制品中亚硝酸钠残留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永 马长伟 《肉类研究》 2005年第12期35-38,共4页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肉糜制品在不添加和添加异抗坏血酸钠500mg/kg情况下亚硝酸钠残留量的预测模型:Y=12.588+0.598X1-0.626X2和Y=13.096+0.381X1-0.363X2,其中Y,X1,X2分别为亚硝酸钠残留量(mg/kg),亚硝酸钠添加量(mg/kg),肉...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肉糜制品在不添加和添加异抗坏血酸钠500mg/kg情况下亚硝酸钠残留量的预测模型:Y=12.588+0.598X1-0.626X2和Y=13.096+0.381X1-0.363X2,其中Y,X1,X2分别为亚硝酸钠残留量(mg/kg),亚硝酸钠添加量(mg/kg),肉中总色素含量(mg/kg)。试验还得到干腌肉块亚硝酸钠残留量的预测模型,y=45.136+0.181x1-1.306x2-0.342x3,其中y为亚硝酸钠残留量(mg/kg),x1、x2、x3分别为亚硝酸钠添加量(mg/kg),腌制时间(d)和总色素含量(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腌制 亚硝酸钠残留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腌制肉食品中内源性生育酚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竺尚武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2期43-45,52,共4页
饲料中添加生育酚,宰杀后动物的肌肉具有较高含量的内源性生育酚,内源性生育酚在腌制品加工过程中能部份保存,制成的腌制肉食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有助于减少脂类氧化,并有助于腌制肉块在存放中减少重量损失和风味损失。
关键词 腌制肉食品 内源性生育酚 氧化 颜色 干腌火腿 盐水火腿 醛类 含硫化合物
下载PDF
影响蒸煮腌肉制品色泽稳定性的因素及护色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卫青 《肉类工业》 2014年第3期39-43,共5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的一些影响蒸煮腌肉制品色泽稳定性的因素以及一些护色方法,产品贮藏期间的色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微生物繁殖,以及光照、基质酶的变化,pH值、含氮化合物、加工条件的改变等对产品表观色泽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的一些影响蒸煮腌肉制品色泽稳定性的因素以及一些护色方法,产品贮藏期间的色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微生物繁殖,以及光照、基质酶的变化,pH值、含氮化合物、加工条件的改变等对产品表观色泽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采取的护色方法主要是基于抗氧化原理,动物饲喂或加工中添加抗氧化剂,结合采用气调包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腌肉制品 色泽 稳定性 影响因素 护色
下载PDF
预测微生物学及其在熟肉制品贮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晓霞 《肉类工业》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熟肉制品中微生物的活动会引发产品品质劣变,利用预测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总结不同加工、包装、贮藏条件下微生物活动的变化规律,建立回归线性方程作为预测模型,可随时了解熟肉制品中微生物的活动状况,确保熟肉制品的品质和储藏安全。
关键词 熟肉制品贮藏 预测微生物学 微生物活动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血源性腌肉色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纪霞 王瑞华 +6 位作者 王海波 孙明胜 杨国锋 肖贺 蔡克周 周存六 陈从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49-452,共4页
硝酸盐、亚硝酸盐替代物的研究一直是肉类加工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对血源性腌肉色素的制备原理和方法及其性质和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综述,指出目前腌肉色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腌肉色素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配体 血红蛋白 腌肉色素
下载PDF
影响低温肉制品褪色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贺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07-311,共5页
低温肉制品在贮藏过程中易褪色,是由主导色素亚硝酰血色原氧化引起的。原料肉来源、蒸煮温度、滚揉和烟熏等工艺均对低温肉制品颜色有影响。光照和氧气直接导致了色素氧化,进而引起褪色,适宜的冷藏温度和气调包装能减缓色素氧化并保护... 低温肉制品在贮藏过程中易褪色,是由主导色素亚硝酰血色原氧化引起的。原料肉来源、蒸煮温度、滚揉和烟熏等工艺均对低温肉制品颜色有影响。光照和氧气直接导致了色素氧化,进而引起褪色,适宜的冷藏温度和气调包装能减缓色素氧化并保护产品颜色。添加剂如亚硝酸盐、抗氧化剂和色素对低温肉制品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肉制品 褪色 色素 亚硝酰血色原
下载PDF
熟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微 宇胜好 +4 位作者 曹慧 徐斐 袁敏 叶泰 于劲松 《工业微生物》 CAS 2018年第3期40-45,共6页
对不同温度下(10℃、15℃、25℃、30℃和37℃)熟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进行拟合。一级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SGompertz和Slogistic模型,由此获得恒定温度下的参数值(最大比生长速率:μ_(max)和延滞期:λ)。同时选用平方根模型(S... 对不同温度下(10℃、15℃、25℃、30℃和37℃)熟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进行拟合。一级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SGompertz和Slogistic模型,由此获得恒定温度下的参数值(最大比生长速率:μ_(max)和延滞期:λ)。同时选用平方根模型(Square Root model)和二次多项式模型(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对一级生长预测模型获得的μ_(max)和λ进行拟合,建立二级生长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拟合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SGompertz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熟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37℃下的生长;二次多项式模型是拟合温度与μ_(max)之间关系的最适模型;平方根模型是拟合温度与λ之间关系的最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肉制品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级生长模型 二级生长模型
下载PDF
零膨胀模型在散装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量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菀霞 金玉琴 +3 位作者 戴颖秀 肖建伟 王翔 董庆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4,共6页
针对散装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监测数据普遍存在的零膨胀和过度离散现象,探讨不同左删失数据处理方法对定量暴露评估的影响。2017年2-12月从上海市某区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环节采集254份散装熟肉... 针对散装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监测数据普遍存在的零膨胀和过度离散现象,探讨不同左删失数据处理方法对定量暴露评估的影响。2017年2-12月从上海市某区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及餐饮环节采集254份散装熟肉制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定量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标准统计分布及其零膨胀模型相结合,利用R 2.0软件进行数据拟合,根据最优分布结果,确定零售阶段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暴露情况。对于单增李斯特菌左删失数据的处理,优先构建零膨胀对数正态分布或零膨胀泊松对数正态分布。零膨胀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散装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本研究结果可为单增李斯特菌左删失数据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装熟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零膨胀模型 暴露评估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腌制法对牦牛肉腌制速率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龙锦鹏 唐善虎 +2 位作者 李思宁 胡江校 郑静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137,共7页
传统腌制方法耗时长,腌制效率低。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超声波辅助腌制法对牦牛肉腌制速率、嫩度和蒸煮损失的影响。选择0、120、210 W和300 W超声功率,用1%、4%、5%和6%氯化钠腌制牦牛肉,进行30、60、90 min和120 min超声处理,测定亚硝酸... 传统腌制方法耗时长,腌制效率低。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超声波辅助腌制法对牦牛肉腌制速率、嫩度和蒸煮损失的影响。选择0、120、210 W和300 W超声功率,用1%、4%、5%和6%氯化钠腌制牦牛肉,进行30、60、90 min和120 min超声处理,测定亚硝酸钠渗透深度、氯化钠含量、剪切力、蒸煮损失。在此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腌制牦牛肉的功率、超声时间和氯化钠浓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亚硝酸钠渗透深度确定超声波辅助腌制法对牦牛肉腌制的速率、剪切力和感官评价等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腌制能加快腌制液向牦牛肉肌肉组织渗透的速率,加快腌制的速度,还能减少腌制牦牛肉的蒸煮损失,增加保水性,提高肉的嫩度。超声功率210 W、超声时间60 min、氯化钠浓度为6%时,超声波辅助腌制牦牛肉的品质最佳,腌制速率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牦牛肉 腌制 剪切力 蒸煮损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