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月弯孢霉对重楼皂苷的生物转化 被引量:19
1
作者 冯冰 马百平 +2 位作者 康利平 熊呈琦 王升启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78-982,共5页
目的寻找选择性水解甾体皂苷C-3位糖链末端糖基的微生物,同时制备甾体皂苷的去糖基衍生物。方法利用新月弯孢霉(3.438 1)培养,对C-3位有双糖基结构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重楼皂苷Ⅴ(化合物Ⅰ)、重楼皂苷Ⅵ(化合物Ⅱ)进行生物转化;用反相C1... 目的寻找选择性水解甾体皂苷C-3位糖链末端糖基的微生物,同时制备甾体皂苷的去糖基衍生物。方法利用新月弯孢霉(3.438 1)培养,对C-3位有双糖基结构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重楼皂苷Ⅴ(化合物Ⅰ)、重楼皂苷Ⅵ(化合物Ⅱ)进行生物转化;用反相C18开放柱进行转化产物的分离纯化,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新月弯孢霉(3.438 1)均能将化合物Ⅰ和化合物ⅡC-3位糖链末端的鼠李糖水解,转化为单糖基皂苷,转化产物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即延龄草苷(trillin,化合物Ⅲ)和偏诺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Ⅳ)。结论首次发现新月弯孢霉(3.438 1)对重楼皂苷Ⅴ和重楼皂苷ⅥC-3位糖链的末端鼠李糖具有较强的水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月弯孢霉 重楼皂苷Ⅴ 重楼皂苷Ⅵ 生物转化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毒素理化性质及致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淑芹 薛春生 +2 位作者 石莹 高增贵 薛继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8-140,共3页
对玉米弯孢菌产生毒素的理化性质和致病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毒素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毒素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种子萌发和叶片致萎程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与弯孢菌对不同抗性自交系的致病能力基本一致。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 毒素 理化性质 致病作用
下载PDF
吉林省部分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林红 潘丽艳 文景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玉米重要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间以及自交...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玉米重要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吉63、黄早4、自330、丹9046、丹9041、铁7922、掖478、沈5003、丹340和E28等一批应用多年的种质资源均为感病类型(MS^HS);而新选育的各类群一些种质和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78599等一些外来种质资源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玉米杂交种苗期较抗病,抽丝期极为感病,这表明杂交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抗性鉴定 种质资源
下载PDF
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富华 叶华智 +1 位作者 王玉涛 熊绵平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7-101,107,共6页
玉米弯孢叶斑病眼Curvularialunata穴Wakker雪Boed演是我国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玉米主要病害。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危害损失、抗病性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对... 玉米弯孢叶斑病眼Curvularialunata穴Wakker雪Boed演是我国近几年玉米上发生的重要病害。其危害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大小斑病,成为玉米主要病害。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危害损失、抗病性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述,同时讨论了今后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叶斑菌 生物学特性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素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新梅 宋琳 +1 位作者 裴玉贺 宋希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2-25,共4页
研究了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的部分培养条件,以期为新月弯孢菌毒素的大量制备提供高效、统一的方法。采用PDA、改良Fries两种液体培养基,以静止、间歇震荡和连续震荡三种培养方式及接种培养10、15、20天为产毒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新... 研究了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的部分培养条件,以期为新月弯孢菌毒素的大量制备提供高效、统一的方法。采用PDA、改良Fries两种液体培养基,以静止、间歇震荡和连续震荡三种培养方式及接种培养10、15、20天为产毒条件,研究不同因素对玉米新月弯孢菌产毒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毒素对种子萌芽期的萌芽抑制率、胚根生长抑制率及芽长抑制率的影响。改良的Fries培养基产毒能力较强;连续震荡培养有利于弯孢菌产生更多的毒素;新月弯孢菌产毒的最佳时间为15天。将提取的粗毒素稀释50、100、200倍处理玉米种子,萌芽率和根长长度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极显著,而芽长长度均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新月弯孢菌 毒素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传播的时空动态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海春 傅俊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11,共6页
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 ,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动态的逻辑斯蒂 高斯模型 :1x2(t,y)=at(e-bt+c)ee( y -dt) 2t 。此模型推导表明 ,该病在接种发病后 1个月、2个月、整个生长季最远传播距离分别为 2... 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 ,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动态的逻辑斯蒂 高斯模型 :1x2(t,y)=at(e-bt+c)ee( y -dt) 2t 。此模型推导表明 ,该病在接种发病后 1个月、2个月、整个生长季最远传播距离分别为 2 0m ,35m ,5 0m ;在条件适宜时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传播速度为 0 .5m/d ;菌源中心有 10 0个左右病斑时 ,预测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最佳防治时间是 8m处小于 12d ,14m处小于 30d ,2 0m处小于 4 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传播 时空动态模型
下载PDF
20种有毒植物的不同提取物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翔国 刘海峰 +1 位作者 申晓慧 全炳武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5年第3期168-173,共6页
用生长速率测定法,测试了长白山20种有毒植物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Boed.)的离体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20种有毒植物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在稀释1000倍的情况下,艾蒿正丁醇提取物对供试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 用生长速率测定法,测试了长白山20种有毒植物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Boed.)的离体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20种有毒植物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在稀释1000倍的情况下,艾蒿正丁醇提取物对供试病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81.01%),藜芦生物碱提取物与延胡索氯仿提取物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叶斑病菌 有毒植物 提取物 生长速率测定法 抑菌活性
下载PDF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林红 孙德全 +4 位作者 潘丽艳 李绥艳 马延华 文景芝 王振华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6-10,共5页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目前的重要玉米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得出以下结论:玉米品种间以及自...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是由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目前的重要玉米病害之一。本文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品种和自交系抗病性差异,得出以下结论:玉米品种间以及自交系间抗病性差异明显,不同遗传来源的杂交种和自交系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吉63、黄早4、自330、丹9046、丹9041、铁7922、掖478、沈5003、丹340和E28等一批应用多年的种质均为感病类型(MS^HS),而新选育的各类群一些种质和具有热带、亚热带血缘的78599等一些外来种质均为抗病类型(R^HR);杂交种的抗病性与双亲的抗病性有密切关系;品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较抗病,抽丝期极为感病;筛选出一批抗弯孢病菌的品种和自交系,为抗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抗性鉴定 品种资源
下载PDF
一种利用生理指标评价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肖熙鸥 叶克苁 宋希云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1-886,共6页
本试验以4种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新月弯孢菌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玉米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毒素浓度和胁迫时间下,PAL、POD和SOD比活... 本试验以4种不同抗性的玉米自交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新月弯孢菌毒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玉米主要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毒素浓度和胁迫时间下,PAL、POD和SOD比活力与品种抗病性的相关程度不一致。稀释200倍的毒素溶液处理玉米幼苗12h时,PAL比活力与抗病性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OD比活力与抗病性呈曲线正相关,SOD比活力与玉米抗病性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因此,可利用稀释200倍的新月弯孢菌毒素溶液处理12h时测得的玉米幼苗PAL、POD及SOD比活力估算玉米自交系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月弯孢菌 毒素 防御酶系 生理指标 评价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