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gebraic Method‑Based Point‑to‑Point Trajectory Planning of an Under‑Constrained Cable‑Suspended Parallel Robot with Variable Angle and Height Cable Mast 被引量:11
1
作者 Tao Zhao Bin Zi +1 位作者 Sen Qian Jiahao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5-62,共18页
To avoid impacts and vibrations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while possessing flexible working ways for cable-suspended parallel robots(CSPRs),point-to-point trajectory planning demands an und... To avoid impacts and vibrations during the processes of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while possessing flexible working ways for cable-suspended parallel robots(CSPRs),point-to-point trajectory planning demands an under-constrained cable-suspended parallel robot(UCPR)with variable angle and height cable mast 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The end-effector of the UCPR with three cables can achieve three transla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DOFs).The inverse kinematic and dynamic modeling of the UCPR considering the angle and height of cable mast are completed.The motion trajectory of the end-effector comprising six segments is given.The connection points of the trajectory segments(except for point P3 in the X direction)are devised to have zero instantaneous velocities,which ensure that the acceleration has continuity and the planned acceleration curve achieves smooth transition.The trajectory is respectively planned using three algebraic methods,including fifth degree polynomial,cycloid trajectory,and double-S velocity curve.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jectory planned by fifth degree polynomial method is much closer to the given trajectory of the end-effector.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are accomplished for the given trajectory based on fifth degree polynomial planning.At the points where the velocity suddenly changes,the length and tension variation curves of the planned and unplanned three cabl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OptiTrack motion capture system is adopted to track the end-effector of the UCPR during the experiment.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fifth degree polynomial planning are valid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constrained cable-suspended parallel robot Variable angle and height cable mast Inverse kinematic and dynamic modeling Algebraic method Point-to-point trajectory planning
下载PDF
Determining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 with the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thod Using Bending Angle Data from COSMIC 被引量:2
2
作者 Shen YAN Jie XIANG Huadong D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03-312,340,共11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estimate the height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ABL) by using COSMIC radio occultation bending angle(BA) data. Using the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g...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estimate the height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ABL) by using COSMIC radio occultation bending angle(BA) data. Using the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BA profiles is retrieved, and the height at which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BA has the global minimum is defined to be the ABL height. To reflect the reliability of estimated ABL heights, the sharpness parameter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minimum of the BA derivative. Then, it is applied to four months of COSMIC BA data(January, April, July, and October in 2008), and the ABL heights estimated are compared with two kinds of ABL heights from COSMIC products and with the heights determined by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upon the refractivity data. For sharp ABL tops(large sharpness parameters),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BL heights determ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i.e.,the uncertainties are small; whereas, for non-sharp ABL tops(small sharpness parameters), big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ABL heights obtained by different methods, which means large uncertainties for different methods. In addition, the new method can detect thin ABLs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ABL height in the cases eliminated by other methods. Thu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 to COSMIC BA data is an appropriate choice and has further applic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 numerical differentiation method COSMIC bending angle REGULARIZATION
下载PDF
广角衍射光学元件的优化设计
3
作者 杨亮亮 刘成林 +3 位作者 赵勇兵 沈法华 赵琪 刘建利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入射角度的增大对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DOE)衍射效率及微结构高度等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入射角度和周期宽度对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影响。基于扩展标量衍射理论,建立了DOE的微结构高度与入射角度和周... 为进一步研究入射角度的增大对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DOE)衍射效率及微结构高度等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入射角度和周期宽度对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的影响。基于扩展标量衍射理论,建立了DOE的微结构高度与入射角度和周期宽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工作在一定入射角度范围内,基于复合带宽积分平均衍射效率(comprehensive polychromatic integral diffraction efficiency,CPIDE)最大化实现设计波长和微结构高度等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以工作在红外波段的DOE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相对周期宽度为20,入射角度范围为0°~40°时,该DOE的CPIDE为94.15%,微结构高度为1.3396mm。该设计方法可以实现广角DOE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光学元件 衍射效率 微结构高度 入射角度
下载PDF
基于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4
作者 李忠 尹祖昌 +3 位作者 闫菁辉 王铁铸 孟宪卿 王清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137例,L223例,L1121例,L123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定位椎弓根钉。观察组患者给予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钉。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骨代谢、骨愈合、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9.8±2.9)°vs(13.5±3.0)°。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高于观察组[(14.2±3.4)%vs(8.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骨钙素(BG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19.23±6.34)μg/L vs(182.54±5.17)μg/L、(112.72±2.18)μg/L vs(93.67±2.69)μg/L、(7.52±0.36)μg/L vs(4.21±0.14)μg/L。P<0.05]。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07.58±4.25)μg/L vs(92.12±4.19)μg/L、(296.57±8.04)μg/L vs(237.28±7.82)μg/L。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20±0.27)μg/L vs(1.52±0.51)μg/L、(1.06±0.14)μg/L vs(1.35±0.28)μg/L、(0.98±0.27)μg/L vs(1.19±0.42)μg/L。P<0.05]。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除第1天观察组肿胀程度高于对照组外[(3.88±0.54)分vs(3.31±0.43)分。P<0.05],其他不同时间对照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降低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提高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椎高度 骨代谢 COBB角 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 椎弓根技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上出口行人防护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王小虎 王勇 刘开均 《煤矿机械》 2024年第2期132-134,共3页
采煤工作面上出口作为工作面压力显现集中区之一,不但是人员、设备、材料的集中区,还是人员、设备和材料进出工作面的交接口。上出口行人防护对人员和设备安全的至关重要。针对上出口顶板倾角大、巷道高度变化大、高帮与巷道底板高差大... 采煤工作面上出口作为工作面压力显现集中区之一,不但是人员、设备、材料的集中区,还是人员、设备和材料进出工作面的交接口。上出口行人防护对人员和设备安全的至关重要。针对上出口顶板倾角大、巷道高度变化大、高帮与巷道底板高差大、空顶面积大等问题,研究一种新型行人防护支架,以达到保证行人安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大采高 上出口 行人防护
下载PDF
基于MATLAB大采高液压支架稳定性仿真研究
6
作者 宋文敏 李合菊 李敏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0期97-100,共4页
针对液压支架存在失稳等重大安全隐患,以某型大采高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对支架前倾、后仰、侧翻、滑移4种失稳进行分析,运用MATLAB仿真的方法对不同采高、底座宽度、极限倾角、煤层倾角、加载载荷下的支架重心高度等进行仿真分析和研究... 针对液压支架存在失稳等重大安全隐患,以某型大采高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对支架前倾、后仰、侧翻、滑移4种失稳进行分析,运用MATLAB仿真的方法对不同采高、底座宽度、极限倾角、煤层倾角、加载载荷下的支架重心高度等进行仿真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支架极限倾角的增加,支架重心高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支架底座宽度增加,支架重心高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采高高度的增加,最大、最小煤层倾角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支架底座宽度增加,最大、最小煤层倾角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加载载荷增加,煤层倾角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该研究为液压支架稳定性、安全可靠性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液压支架 MATLAB 煤层倾角 稳定性研究
下载PDF
用折线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防雷漏洞与改进
7
作者 郑江 林苗 《现代建筑电气》 2024年第5期1-6,52,共7页
用现行折线法确定避雷针高度为h的保护范围,由于没有考虑h的有效保护范围的影响,单支h及两支等高h之间的保护范围均存在防雷漏洞。分析了这些防雷漏洞,并对折线法进行了改进:设h=30 m时h在0.5h高度处的有效保护半径为r_(h/2)=15 m,h的... 用现行折线法确定避雷针高度为h的保护范围,由于没有考虑h的有效保护范围的影响,单支h及两支等高h之间的保护范围均存在防雷漏洞。分析了这些防雷漏洞,并对折线法进行了改进:设h=30 m时h在0.5h高度处的有效保护半径为r_(h/2)=15 m,h的圆锥体及圆台体保护范围的地面有效保护半径分别为r_(01)=30 m,r_(02)=45 m,推导出当h>30 m时,h对圆锥体的保护角α′及h在任意高度处的保护半径r_(x)的计算公式;取D<2r_(01)或D<2r_(02)限制两支等高h的针间距离,按h_(0)=r_(01)或h_(0)=r_(02)为半径的圆弧确定两支等高h的针间保护范围。改进后随着h的增高,α′减小,r_(h/2)、r_(01)、r_(02)保持不变,单支h的保护范围被拉高变窄,单支h及两支等高h之间的保护范围均在h的有效保护范围之内,有效堵住了折线法的防雷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雷针 保护角 高度影响系数 折线法 保护范围 雷闪距离
下载PDF
倾斜煤层厚硬顶板切顶留巷关键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史卫平 李照迎 +3 位作者 柳昌涛 吕艳伟 张浩然 杨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4,共14页
为解决回采巷道倾斜厚硬顶板应力集中问题,降低顶板覆岩突然垮落的冲击扰动风险及提高倾斜厚硬顶板切顶留巷围岩控制效果,以长城六矿1301N运输巷切顶留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研究方法开展倾斜煤层厚硬顶... 为解决回采巷道倾斜厚硬顶板应力集中问题,降低顶板覆岩突然垮落的冲击扰动风险及提高倾斜厚硬顶板切顶留巷围岩控制效果,以长城六矿1301N运输巷切顶留巷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研究方法开展倾斜煤层厚硬顶板切顶留巷关键参数优化研究。首先,基于岩石碎胀系数、砌体梁理论及现场地质资料,推导计算了1301N运输巷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的理论最小值。其次,为进一步验证并优化理论推导结果,利用PFC^(2D)数值软件建立了1301N工作面切顶留巷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不同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下留巷顶板应力、位移及组构张量响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切顶高度与卸压效果之间存在底数大于1的对数增长关系,即随着切顶高度增加,卸压效果逐渐增强但其增长幅度逐渐减小;切顶角度与卸压效果之间存在“S”型增长关系,即随着切顶高度增加,卸压效果先增强后减弱。卸压参数与卸压效果之间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切顶高度选择存在最适值,切顶角度选择存在最优解。综合理论分析、经济收益及数值模拟结果,确定长城六矿1301N运输巷倾斜厚硬顶板切顶留巷过程中最适切顶高度为13 m,最优切顶角度为10°。现场监测获得该切顶参数下围岩控制效果较好,留巷围岩变形量较小,可有效满足下一工作面开采需求,验证了优化切顶参数的有效性,为类似地质条件切顶留巷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切顶卸压 倾斜煤层 厚硬顶板 切顶高度 切顶角度
下载PDF
考虑作物冠层高度的屋脊形大棚形状优化
9
作者 高飞 张锐 +3 位作者 朱德兰 辛科 涂泓滨 赵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94-203,共10页
为提高屋脊形大棚太阳辐射利用率,增强保温蓄热能力。该研究依据大棚内部作物对采光和蓄热保温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冠层高度和恒定体积约束的屋脊形大棚形状优化模型,设置大棚采光面捕获太阳辐射量大及有效种植面积尽可能大的约束条件,在... 为提高屋脊形大棚太阳辐射利用率,增强保温蓄热能力。该研究依据大棚内部作物对采光和蓄热保温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冠层高度和恒定体积约束的屋脊形大棚形状优化模型,设置大棚采光面捕获太阳辐射量大及有效种植面积尽可能大的约束条件,在内部能量需求恒定的条件下分析大棚高度比及方位角对太阳辐射捕获量的影响规律,并优选出不同脊位比大棚在不同地区下的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1)大棚所捕获的太阳辐射量大多随高度比减小而逐渐减小,在高度比k=5时为最大值;相同高度比下,脊位比越大,大棚所捕获的太阳辐射量越大;当高度比k=5时,沈阳地区脊位比为0.65、0.75和0.85的大棚相对于脊位比为0.50时的增长率分别为2.67%、4.42%和6.17%。2)大棚太阳辐射捕获量大多随方位角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在方位角0°~90°的范围内,脊位比越大,大棚所捕获的太阳辐射量越多,在90°~180°的范围内相反;当大棚脊位比为0.65、0.75和0.85时,随着地区纬度的增加,大棚太阳辐射捕获量最低值点所对应的方位角值逐渐减小,不同脊位比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3)大棚在不同地区优选得到的高度比值仅与作物冠层高度有关;地区纬度越高,脊位比及高度比越大,大棚优选得到的方位角相对于南北走向偏转的角度越大。该研究可依据作物冠层高度大小在大棚捕获太阳辐射量尽可能多的前提下减少大棚供热成本,为推进塑料大棚的整体规划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 光照 屋脊形大棚 冠层高度 恒定体积 大棚高度比 大棚方位角
下载PDF
非同轴并行彩色共聚焦测量系统表面倾斜角度误差分析及校正
10
作者 李姝姝 余卿 +5 位作者 张耀祖 张伟 王寅 刘婷 郑伟峰 李丽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40-2051,共12页
针对非同轴式并行彩色共聚焦测量系统在被测物表面倾斜时存在的测量误差,提出了一种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使用两块标准量块搭建的台阶作为被测物进行实验,首先使样品横向运动,对采集的表面高度数据进行直线拟合获得倾斜表面的线性公式,... 针对非同轴式并行彩色共聚焦测量系统在被测物表面倾斜时存在的测量误差,提出了一种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使用两块标准量块搭建的台阶作为被测物进行实验,首先使样品横向运动,对采集的表面高度数据进行直线拟合获得倾斜表面的线性公式,再利用获得倾斜表面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度之间的关系,得到表面倾斜角度,并通过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每个数据点的误差,最终通过补偿的方式消除因表面倾斜产生的数据误差。为了保证彩色相机能够捕获到反射回的光谱信号,不断调试被测物倾斜角度,设置被测物表面倾斜角度在[-4°,4°],在该范围内进行被测物表面在不同倾斜角度时的误差补偿实验,以倾斜角度为4°为例,补偿后的台阶高度测量平均值为101.92μm,相对误差为3.00%,系统的测量精度可达微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测量 彩色共焦测量 倾斜角度 高度测量 误差补偿
下载PDF
影响白萝卜拔取力关键因素的研究与试验
11
作者 赵周桥 刘大为 +3 位作者 肖霄 谢方平 郑鹏 李旭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2,共8页
为研究影响白萝卜拔取力的关键因素,设计一种白萝卜拔取装置。该装置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利用钢丝绳连接夹持器拉拽白萝卜缨叶,并由计算机记录拔取过程中的拔取力峰值和时长。以‘捷夏美50’白萝卜为试验材料,分析白萝卜拔取受力情况,确... 为研究影响白萝卜拔取力的关键因素,设计一种白萝卜拔取装置。该装置采用直流电机驱动,利用钢丝绳连接夹持器拉拽白萝卜缨叶,并由计算机记录拔取过程中的拔取力峰值和时长。以‘捷夏美50’白萝卜为试验材料,分析白萝卜拔取受力情况,确定以白萝卜拔取装置的拔取线速度、拔取角度、夹缨高度和土壤含水率为试验因素,白萝卜拔取力峰值为试验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响应面法试验,探究各试验因素对白萝卜拔取力峰值的影响,进而确定白萝卜拔取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为夹缨高度1 cm、拔取线速度0.03 m/s、拔取角度为35°、土壤含水率21.63%,此时,白萝卜拔取力最小,拔取力峰值为52.5 N,该结果与白萝卜最小拔取力峰值预测结果具有良好的拟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萝卜拔取力 拔取线速度 夹缨高度 拔取角度 土壤含水率 响应面法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转归的因素分析
12
作者 卢林 陈海诚 +2 位作者 陈楚杰 周驰 陈镇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817-5822,共6页
背景:骨盆倾斜多见于髋关节疾病,也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功能问题。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股骨头坏死科... 背景:骨盆倾斜多见于髋关节疾病,也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功能问题。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与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股骨头坏死科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且接受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d时骨盆倾斜严重程度分为3组,A组(<2°)48例,B组(2°-3°)34例,C组(>3°)18例。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骨盆冠状面倾斜角度、双侧臀中肌长度、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以及双侧臀中肌长度差值、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差值、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术后骨盆倾斜角度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术后短期内发生骨盆倾斜加重;②术后3 d至术后1个月时段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组间存在差异,C组>B组>A组;术后1-3个月时段C组与其他各组存在差异,C组变化比值最小;术后3 d至术后3个月时段组间变化比值无差异;③双侧臀中肌差值术后逐渐减小,术后3个月时双侧臀中肌比较无差异;④术后双侧旋转中心差值增大,术后3个月时双侧高度差值小于术前;⑤术后3 d时骨盆倾斜角度、病程与术后3个月骨盆倾斜角度呈显著相关性(均P=0.000),术前双侧臀中肌差值与术后3 d时骨盆倾斜角度呈显著相关性(P=0.006);⑥提示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发生功能性骨盆倾斜;术后骨盆倾斜的矫正是基于术后功能性骨盆倾斜角度的适应性恢复;功能性骨盆倾斜的产生是以术后短期骨性结构重建、软组织积累性损害存续为基础的机体代偿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 臀中肌 骨盆倾斜 股骨头旋转中心高度 骨盆倾斜角度变化比值 骨盆稳态
下载PDF
液滴冲击过程动态接触角模型研究
13
作者 王翔宇 柯鹏 杜锋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3-1146,共14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液滴冲击壁面,对于理解液滴在固体壁面铺展的动力学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超疏水结构设计及防除冰涂层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模型中准确刻画接触线及动态接触角的演化过程.总结了四种典型...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液滴冲击壁面,对于理解液滴在固体壁面铺展的动力学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超疏水结构设计及防除冰涂层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其中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模型中准确刻画接触线及动态接触角的演化过程.总结了四种典型的动态接触角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应用范围,借助FLUENT中的UDF功能,将动态接触角模型应用于壁面边界条件.首先对液滴冲击光滑壁面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液滴形态的各项参数变化并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Seebergh动态接触角模型更适用于模拟低毛细数下液滴的运动,Kistler模型与Jiang模型应用范围更广并且可以较准确地描述高毛细数下液滴的运动.随后基于Kistler动态接触角模型,对液滴在微结构表面的冲击与铺展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发现应用动态接触角模型会导致液滴内部流场在表面张力起主导作用的阶段内发生变化,并且在平衡状态下液滴接触角的模拟值与理论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冲击 动态接触角 铺展系数 高度系数 微结构壁面
下载PDF
基于IDBO-PID的联合收获机割台控制系统
14
作者 张峰硕 苑严伟 +2 位作者 刘阳春 王洋 杨悦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0期21-28,共8页
该研究专注于提升无人农场联合收获机在复杂地形作业时,割台高度控制的精确性与响应速度。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倾角传感器的高度检测补偿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割台倾角与高度的相关模型,相关系数0.9958,显著提高测量准确性。随... 该研究专注于提升无人农场联合收获机在复杂地形作业时,割台高度控制的精确性与响应速度。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倾角传感器的高度检测补偿方法,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割台倾角与高度的相关模型,相关系数0.9958,显著提高测量准确性。随后,引入群智能算法优化的PID控制策略,利用Bernoulli混沌映射、粒子群算法(PSO)、t分布扰动改进蜣螂优化算法,解决了传统PID控制的精度低和响应慢等问题。基于这些优化,IDBO-PID控制器在仿真对比中相较于DBO-PID和传统PID,具有更优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试验验证表明,改进的控制策略使割台的上升速度达到0.44m/s、下降速度达到0.32m/s,并且高度误差控制在0.02m内,满足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农场 联合收获机 割台高度 双倾角传感器 改进蜣螂优化算法 IDBO-PID
下载PDF
Influence of Flap Parameters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Wind-Turbine Airfoil
15
作者 Yuanjun Dai Jingan Cui +2 位作者 Baohua Li Cong Wang Kunju Shi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4年第4期771-786,共16页
A numerical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analyze the flow field related to a NACA 0015 airfoil with and without a flap and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flap height and angle on the surface pressure coefficient,lift coeffici... A numerical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analyze the flow field related to a NACA 0015 airfoil with and without a flap and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flap height and angle on the surface pressure coefficient,lift coefficient,and drag coefficient.The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la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ift coefficient of the airfoil;however,at small attack angles,its influenc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When the angle of attack exceeds the critical stall angle and the flap height is 1.5%of the chord length,the influence of the flap becomes very evident.As the flap height increases,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separation vortex gradually moves forward and generates a larger wake vortex.Optimal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 for 1.5%(of the chord length)flap height and a 45°flap angle;in this case,the separation vortex is effectively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FOIL flap height flap angle lift-drag ratio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基于太阳高度角的光量子通量密度快速检测装置设计
16
作者 郝剑峰 冀杰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9期16-21,共6页
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农业生产中关键的光环境参数。设计一种光量子通量密度快速检测设备,对温室蔬菜、水果进行合理、精确补光,将有助于提升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该检测设备以STC90单片机为核心,搭载DAVIS 6450传感器、PCF8... 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农业生产中关键的光环境参数。设计一种光量子通量密度快速检测设备,对温室蔬菜、水果进行合理、精确补光,将有助于提升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该检测设备以STC90单片机为核心,搭载DAVIS 6450传感器、PCF8591模数转换器以及DS1302芯片,实现对各波段光量子通量密度的检测。首先,利用地物光谱仪OFS-1100对各光波段占太阳光的比例进行检测,并利用数据拟合方法得到任意太阳高度下的准确比例数据。然后,通过DS1302芯片获取时间,计算出太阳高度角,并通过传感器DAVIS 6450经模数转换得到太阳光能量。将得到的比例、能量数据代入公式获得各波段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为温室蔬菜、水果的合理、精确补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量子通量密度 太阳高度角 数据拟合 日光温室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体表面液滴铺展特性实验研究
17
作者 谢彪 郁静静 +3 位作者 杨天艺 张兴华 李柏辰 胡嘉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体表面液滴铺展特性,采用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纯水液滴撞击煤体的动态铺展过程,探讨撞击高度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接触角及液滴铺展系数的影响,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体的润湿机理。测量4种不同煤质...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体表面液滴铺展特性,采用实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纯水液滴撞击煤体的动态铺展过程,探讨撞击高度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接触角及液滴铺展系数的影响,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体的润湿机理。测量4种不同煤质的静态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褐煤的润湿性最强,肥煤次之,无烟煤和焦煤的润湿性最差;观察纯水液滴碰撞不同煤样的动态变化发现,撞击高度与纯水液滴的铺展系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相同高度下,纯水液滴铺展系数的变化均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最终趋于一个稳定状态。该研究结果可为矿井湿式除尘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高度 煤变质程度 接触角 铺展系数 润湿机理
下载PDF
双级摇臂短壁采煤机采高检测研究
18
作者 胡璟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34-236,共3页
针对短壁采煤机采高检测的迫切需求,开展了双极摇臂短壁采煤机的采高检测研究。根据摇臂联动规则建立双级摇臂的采高检测模型,合理选择传感器类型和规划安装位置,确立了以测量单级摇臂摆动角度为目标,每级摇臂独立测算后再累加的检测方... 针对短壁采煤机采高检测的迫切需求,开展了双极摇臂短壁采煤机的采高检测研究。根据摇臂联动规则建立双级摇臂的采高检测模型,合理选择传感器类型和规划安装位置,确立了以测量单级摇臂摆动角度为目标,每级摇臂独立测算后再累加的检测方案。根据每级摇臂不同结构设计了相应的采高测量装置,实现了双级摇臂采高数据实时精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级摇臂 采高检测 摆角
下载PDF
沿空留巷切顶关键参数及充填体宽度模拟分析
19
作者 尹鹤霖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6期107-109,共3页
为了提升沿空留巷成功率,降低巷道围岩变形量,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厚煤层综采面切顶卸压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分别对不同切顶高度、不同切顶角度、不同充填体宽度下的切顶效果进行分析,给出了不同切顶参数下的顶板变形及受力曲线,确定了最... 为了提升沿空留巷成功率,降低巷道围岩变形量,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厚煤层综采面切顶卸压参数进行研究分析,分别对不同切顶高度、不同切顶角度、不同充填体宽度下的切顶效果进行分析,给出了不同切顶参数下的顶板变形及受力曲线,确定了最佳切顶高度为20.5 m,最佳切顶角度为5°,最佳充填体宽度为1.5 m,为后续沿空留巷爆破切顶参数设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切顶高度 切顶角度 充填体宽度
下载PDF
坚硬顶板切顶卸压合理参数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李旸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4期114-116,共3页
为了解决坚硬顶板难垮难落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切顶高度及不同切顶角度下的切顶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切顶高度及不同切顶角度下巷道应力及巷道顶板下沉量进行分析,确定出最佳的切顶高度为11 m,最佳切顶角度为10°。对... 为了解决坚硬顶板难垮难落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切顶高度及不同切顶角度下的切顶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切顶高度及不同切顶角度下巷道应力及巷道顶板下沉量进行分析,确定出最佳的切顶高度为11 m,最佳切顶角度为10°。对最佳切顶角度及切顶高度下卸压效果进行分析,发现经过切顶后煤柱和巷道顶板的应力减小了很多,巷道处于低应力环境,利于巷道稳定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切顶高度 切顶角度 坚硬顶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