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lkali metal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Cu/TiO_2 catalysts for CO_2 hydrogenation to long-chain hydrocarbons 被引量:4
1
作者 Zhibiao Shi Haiyan Yang +7 位作者 Peng Gao Xinqing Chen Hongjiang Liu Liangshu Zhong Hui Wang Wei Wei Yuhan Sun 3a]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94-1302,共9页
CoCu/TiO_2 catalysts promoted using alkali metals(Li, Na, K, Rb, and Cs) were prepared by the homogeneous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method followed by the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the ... CoCu/TiO_2 catalysts promoted using alkali metals(Li, Na, K, Rb, and Cs) were prepared by the homogeneous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method followed by the incipient 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the alkali metal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Cu/TiO_2 catalysts an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CO_2 hydrogenation to long-chain hydrocarbons(C_(5+))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work.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atalysts based 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CO_2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TPD), and H_2-TPD, the introduction of alkali metals could increase the CO_2 adsorption and decrease the H_2 chemisorption, which could suppress the formation of CH_4, enhance the production of C_(5+), and decrease the hydrogenation activity. Among all the promoters, the Na-modified CoCu/TiO_2 catalyst provided the maximum C_(5+) yield of 5.4%, with a CO_2 conversion of 18.4% and C_(5+) selectivity of42.1%, because it showed the strongest basicity and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H_2 desorption;it also exhibited excellent catalytic stability of more than 2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hydrogenation long-chain hydrocarbons Carbon dioxide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Alkali metal promoters Cobalt-coper based catalysts
下载PDF
东、西方蜜蜂对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2
作者 何丽云 林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表皮碳氢化合物是昆虫种内和种间识别的重要信息化合物,探究黑尾胡蜂Vespa soror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蜜蜂的电生理反应对理解蜜蜂与胡蜂间的化学通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黑尾胡... 表皮碳氢化合物是昆虫种内和种间识别的重要信息化合物,探究黑尾胡蜂Vespa soror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蜜蜂的电生理反应对理解蜜蜂与胡蜂间的化学通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黑尾胡蜂翅和足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相对含量,利用昆虫触角电位(EAG)技术分析了东方蜜蜂Apis cerana、西方蜜蜂A. mellifera对其的反应。结果表明,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由C_(23)~C_(31)的31种碳氢化合物构成,其中烷烃类物质26种、烯烃5种,甲基支链烷烃的含量最高,在翅和足中的相对含量分别是58.72%和71.44%。东、西方蜜蜂均对黑尾胡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产生显著的EAG反应(P<0.001),且东方蜜蜂的EAG相对反应值显著高于西方蜜蜂(P<0.05),说明东方蜜蜂对黑尾胡蜂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敏感性比西方蜜蜂更高,这可能与两者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捕食与反捕食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 西方蜜蜂 黑尾胡蜂 表皮碳氢化合物 触角电位
下载PDF
东西方蜜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
3
作者 王子琪 谭垦 《中国蜂业》 2024年第6期58-61,共4页
表皮碳氢化合物(CHCs)在蜜蜂的巢友识别发挥重要作用,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均可准确识别并驱逐非巢友以保护巢内资源不被掠夺,但与成蜂相比,它们均对刚出房的幼蜂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是非巢友。为探究... 表皮碳氢化合物(CHCs)在蜜蜂的巢友识别发挥重要作用,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均可准确识别并驱逐非巢友以保护巢内资源不被掠夺,但与成蜂相比,它们均对刚出房的幼蜂的识别能力相对较弱,即使是非巢友。为探究蜂群内不同种幼蜂个体未被清理的现象,研究通过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东方蜜蜂成蜂、西方蜜蜂成蜂、东方蜜蜂幼蜂和西方蜜蜂幼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对鉴定的40种物质的峰面积进行数据转换后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6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四种类型的蜜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谱图存在显著差异;通过马氏距离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成蜂间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差异性显著大于幼蜂,同种蜜蜂的成蜂与幼蜂的表皮碳氢化合物谱图差异性较小,这可能揭示了幼蜂更易被不同蜂群接受的原因,也增进我们对昆虫行为和化学通信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碳氢化合物 东方蜜蜂 西方蜜蜂 巢友识别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红火蚁主要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差异性分析
4
作者 柳跃泽 黄俊 +4 位作者 张娟 李晓维 章金明 张治军 吕要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72-1679,共8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真社会性昆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表皮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hydrocarbons,CHCs)是其同巢识别的信号物质,对其种群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关于红火蚁主要...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真社会性昆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之一。红火蚁表皮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hydrocarbons,CHCs)是其同巢识别的信号物质,对其种群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关于红火蚁主要体表碳氢化合物在近缘种间和不同虫态及品级间的差异比较,但是不同地理种群和红火蚁身体不同部位CHCs组分及其相对比例的差异性却鲜见报道。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浙江省温州、丽水及义乌3个不同地理种群红火蚁老龄工蚁的CHC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火蚁头部CHCs含量最高,达到50%以上,其次是胸部和腹部,而且在其身体各部位之间显著差异,CHCs含量在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无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CHCs主要组分的相对比例发现,该数值在红火蚁头部表现较为规律,5种主要CHCs中的3-甲基二十七烷和3,9-二甲基二十七烷在不同地理种群之间较为波动,而正二十七烷、13-甲基二十七烷和13,15-二甲基二十七烷在温州和丽水种群之间较为稳定。本研究能为今后揭示遗传及环境因素对红火蚁巢间个体CHCs主要组分的调节机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地理种群 表皮碳氢化合物 同巢识别 生物入侵
下载PDF
Chemical and behavioral analysis of the cuticular hydrocarbons from Asian citrus psyllid, Diaphorina citri 被引量:4
5
作者 Rajinder S. Mann Russell L. Rouseff +9 位作者 Jack Smoot Nandikeswara Rao Wendy L. Meyer Stephen L. Lapointe Paul S. Robbins Dong Cha Charles E. Linn Francis X. Webster Siddharth Tiwari Lukasz L. Stelinsk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67-378,共12页
Huanglongbing (HLB)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 of citrus worldwide.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 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Hemiptera: Psyllidae), is the vector of the phloem-inhabiting bacterium, Candidatus Li... Huanglongbing (HLB) is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 of citrus worldwide.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 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Hemiptera: Psyllidae), is the vector of the phloem-inhabiting bacterium,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which is presumed to cause HLB in Florida citrus. Laboratory and field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male and female D. cirri to their cuticular extracts. In olfactometer assays, more male D. citri were attracted to one, five, or 10 female cuticular extract equivalent units than blank controls. The results were confirmed in field studies in which clear or yellow traps baited with 10 female cuticular extract equivalent units attracted proportionately more males than clear traps baited with male cuticular extract or unbaited traps. Analyses of cuticular constituents of male and female D. citri reveal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ir cuticular extracts. Laboratory bioassays with synthetic chemicals identified from cuticular extracts indicated that dodecanoic acid attracted more males than clean air. Traps baited with dodecanoic acid did not increase total catch olD. citri as compared with blank traps at the dosages tested; however, the sex ratio ofpsyllid catch was male biased on traps baited with the highest lure loading dosage tested (10.0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RUS cuticular hydrocarbon dodecanoic acid HUANGLONGBING SEMIOCHEMICAL
原文传递
Cuticular hydrocarbons in two parapatric species of ants and their hybrid 被引量:1
6
作者 Mohamed EL-SHEHABY Mohamed Sayed SALAMA +1 位作者 Elisabeth BRUNNER Jürgen HEINZE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1年第3期259-265,共7页
Discrimination between nestmates and non-nestmates in social insects is thought to rely on the pattern of cuticular hydrocarbons.We investigated the cuticular hydrocarbon profiles of 2 parapatric sibling ant species,T... Discrimination between nestmates and non-nestmates in social insects is thought to rely on the pattern of cuticular hydrocarbons.We investigated the cuticular hydrocarbon profiles of 2 parapatric sibling ant species,Temnothorax nylanderi(Förster,1850)and Temnothorax crassispinus(Karavaiev,1926),and their hybrid.We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profiles show considerable similarities,a discrimina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lative peak areas of cuticular hydrocarbons separates the 3 taxa.The profiles of hybrids were not consistently intermediate between those of the paternal species,suggesting either non-additiv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parental biosynthetic pathways or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derived odor c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ny odor cuticular hydrocarbons HYBRIDIZATION Temnothorax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sleep in individual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reveals a self-regulatory role for cuticular hydrocarbons pheromones
7
作者 Xiaoyu Wu Su Wang +4 位作者 Xianguo Zhao Jing Wen Yahong Li Zhangwu Zhao Juan Du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737-1746,共10页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pheromones are used by insects to transmit infor-m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However,research has revealed that individual insects can be both the sender and the receiver of some pheromonal ...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pheromones are used by insects to transmit infor-m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However,research has revealed that individual insects can be both the sender and the receiver of some pheromonal signals.It is therefore interesting to consider whether the pheromonal state of an individual insect can exert an effect on itself.In this study,we monitored the sleep activity of single flies exhibiting a mutation that leads to pheromonal deficiency and found that cuticular hydrocarbons(CHs)exerted self-regulatory effects on the amount of sleep experienced by these flies.To identify th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mechanism,we compared the amounts of sleep in in-dividual young flies and individual old flies(flies are known to sleep less as they get older)and compared this data with young and old flies exhibiting mutations that lead to CH reception defects.The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of sleep experienced by young and old mutant fli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flies.Our data show that hydrocarbon signals produced by the cuticle in Drosophila can be self-perceived and regulate the amount of sleep acquired in a maturation-dependent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icular hydrocarbons PHEROMONE SLEEP
原文传递
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锦锦 嵇保中 +6 位作者 刘曙雯 曹丹丹 张新慰 冀士琳 刘佳佳 Ehsan SOLEYMANINEJADIAN 汪洪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0-1488,共9页
近年来,固相微萃取等现代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开展。至今,已有约29种白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得到鉴定,分属于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原白蚁科和白蚁科,其组分主要为正烷烃、含有不同数量甲基的支链烷烃及少量... 近年来,固相微萃取等现代技术的使用显著促进了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开展。至今,已有约29种白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得到鉴定,分属于木白蚁科、鼻白蚁科、原白蚁科和白蚁科,其组分主要为正烷烃、含有不同数量甲基的支链烷烃及少量烯烃。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属特异性,大多数种类还具备特有组分,表明其可作为种间识别的指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在种内个体识别方面的作用,在低等白蚁中多获得了支持性结果,但也有研究认为在这些种类中表皮碳氢化合物不是种内个体识别(同巢个体识别)的唯一指标。发现其与品级分化的相关是近年来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研究的重要进展。有些种类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年消长与生殖蚁的分化有关;而另一些种类生殖蚁含有表皮碳氢化合物特有组分,其含量与生殖蚁的生殖状态有关,提示其可能在品级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研究白蚁品级分化和维持机理的新方向,表皮碳氢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表皮碳氢化合物 化学组分 种间识别 种内识别 品级分化
下载PDF
一种可用于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固体进样技术 被引量:7
9
作者 林涛 陈婷 +4 位作者 何余容 胡学难 梁帆 雷妍圆 吕利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8-291,共14页
【目的】利用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昆虫鉴定是目前昆虫分类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液体浸提及进样技术是GC-MS常规的进样方法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固体进样也被广泛地用于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鉴定及昆虫... 【目的】利用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昆虫鉴定是目前昆虫分类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液体浸提及进样技术是GC-MS常规的进样方法之一,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固体进样也被广泛地用于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鉴定及昆虫的分类与进化分析。本研究探索利用固体进样法开展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探索并获得简便可行的取样与进样技术,为检疫性实蝇的快速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成虫为材料,采用固体进样与液体浸提进样方法,开展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成分鉴定与分析;比较获得桔小实蝇成虫取样部位,并分析标本保存时间对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影响。【结果】利用固体进样技术获得的桔小实蝇翅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39)较液体进样的(36)略多,且翅和中足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18~23.37和0.03~4.13 ng/μg,极显著地高于用液体进样法检测到相同部位的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05~3.93和0.01~0.68 ng/μg)(P〈0.01),而且前者的检测灵敏度是后者的1.7~10.8倍;同时,翅样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含量显著地高于足中的含量(P〈0.01)。利用固体进样获得的桔小实蝇成虫翅、足或胸部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图谱与对照处理所得图谱相似。干燥保存30 d的桔小实蝇翅的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与新鲜标本(保存0 d)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保存30,60和150 d标本的碳氢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是含量的差异。【结论】研究表明,利用固体进样检测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灵敏度较高,而且桔小实蝇成虫的主要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较稳定,因此可以作为我国口岸检疫性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获取与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而且检测中翅是固体进样的较合适取样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固体进样 液体进样 表皮碳氢化合物
下载PDF
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组分鉴定及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红兵 李小鹰 +1 位作者 戴华国 周秋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2-587,共6页
应用GC-MS分析表明,不同种类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均有差异。运用UPGMA聚合R分析的最小距离系数值绘制的系统树表明:圆唇凸额类白蚁———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ceps、双色散白蚁R.dichrous和R.sp.1之间;圆唇平额类白... 应用GC-MS分析表明,不同种类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均有差异。运用UPGMA聚合R分析的最小距离系数值绘制的系统树表明:圆唇凸额类白蚁———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ceps、双色散白蚁R.dichrous和R.sp.1之间;圆唇平额类白蚁———圆唇散白蚁R.labralis、小头散白蚁R.microcephalus、R.sp.2和R.sp.3之间;尖唇类白蚁———海南异白蚁Heterotermeshainanensis、拧黄异白蚁H.citrinus、细颚异白蚁H.leptomandibularis、尖唇异白蚁H.aculabialis和H.sp.4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3类白蚁中,圆唇凸额类白蚁和圆唇平额类白蚁亲缘关系相近,而两者与尖唇类白蚁亲缘关系较远。实验结果表明,我国存在异白蚁属,它与散白蚁属主要区别在于其表皮缺乏以下数种碳氢化合物:正十七烷烃、正二十烷烃、正二十一烷烃、正二十二烷烃、正二十三烷烃、正二十四烷烃和正二十六烷烃等;却含有一种特殊化合物异喹啉。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分类的结果有一定差异,形态分类被鉴定为双色散白蚁的R.sp.1,被鉴定为小头散白蚁的R.sp.2,被鉴定为圆唇散白蚁的R.sp.3,被鉴定为尖唇散白蚁的H.sp.4,根据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结果,R.sp.1、R.sp.3和H.sp.4可能是其他种,而R.sp.2则可能是圆唇散白蚁的亚种或其他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表皮碳氢化合物 GC-MS分析 分类
下载PDF
西花蓟马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燕 齐国君 +2 位作者 钟锋 赵成银 吕利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08,413,共5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虫体小,鉴定困难。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西花蓟马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形态学鉴别、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生化分类方法,并讨论了各种...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危险性外来入侵害虫,虫体小,鉴定困难。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西花蓟马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形态学鉴别、分子生物学方法以及基于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生化分类方法,并讨论了各种分类方法的优势和弊端,最后对西花蓟马的分类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分类鉴定 形态特征 分子生物学技术 表皮碳氢化合物
下载PDF
表皮碳氢化合物在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书平 苏翠翠 +3 位作者 朱雅君 张凯 朱坚 叶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0,125,共5页
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是进境木材及木质包装中常见的检疫性害虫,由于墨天牛属近缘种之间的幼虫形态相似,形态鉴定资料不完整,对低龄幼虫的鉴定尤其困难。为了鉴定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是进境木材及木质包装中常见的检疫性害虫,由于墨天牛属近缘种之间的幼虫形态相似,形态鉴定资料不完整,对低龄幼虫的鉴定尤其困难。为了鉴定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幼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经NIST数据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比较,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幼虫表皮中的主要碳氢化合物由C24~C44的直链或支链、饱和及不饱和的长链烃类组成。云杉大墨天牛幼虫表皮有9种碳氢化合物,而云杉小墨天牛幼虫表皮有8种碳氢化合物,其中6种碳氢化合物为两种昆虫共有,但在含量上有差异。云杉大墨天牛特有的成分为正二十四烷、正三十六烷、正四十四烷,而云杉小墨天牛特有的成分为2-甲基-二十六烷、9-二十六碳烯。这些特有表皮碳氢化合物可用于近缘种云杉大墨天牛和云杉小墨天牛的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大墨天牛 云杉小墨天牛 表皮碳氢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用于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分类鉴别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明媛 王心丽 李重九 《昆虫知识》 CSCD 1999年第5期266-269,共4页
本文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并与亚洲玉米螟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分与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与玉米螟相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小于它... 本文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并与亚洲玉米螟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分与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与玉米螟相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小于它们与玉米螟的差异,其表现与三者之间自然的系统发育关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碳氢化合物 棉铃虫 烟青虫 亚洲玉米螟
下载PDF
尖音库蚊复合组(CulexpipiensComplex)生物分类学的研究: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彤言 周方 +1 位作者 陈立菌 陆宝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6-43,共8页
本文报告了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尖音库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并与本复合组分布于日本的骚扰库蚊以及亲缘种迷走库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尖音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骚扰库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的主要... 本文报告了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尖音库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分析,并与本复合组分布于日本的骚扰库蚊以及亲缘种迷走库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尖音库蚊、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骚扰库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的主要组分相同,含量存在着某些差异,与迷走库蚊相比则有较大的差异,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复合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音库蚊复合组 表皮 气相色谱 分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小松 徐刘平 +2 位作者 李浩 孙旻旻 戴华国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2-636,共5页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萃取,选出较适合的萃取头,适宜的萃取温度和时间,同时利用GC-MS分析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该白蚁表皮中含有24种碳氢化合物,主要为11,13-二甲基二十六烷烃(33... 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对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萃取,选出较适合的萃取头,适宜的萃取温度和时间,同时利用GC-MS分析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该白蚁表皮中含有24种碳氢化合物,主要为11,13-二甲基二十六烷烃(33.34%)和2,4,6,-三甲基二十七烷烃(1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台湾乳白蚁 表皮碳氢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食物因素对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妍圆 林涛 +3 位作者 何丽云 吕利华 何余容 李群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5-812,共8页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为害园艺作物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取食3种寄主植物杨桃、番石榴和芒果的桔小实蝇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以人工饲料饲养作为对照进行了比较。结...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是为害园艺作物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取食3种寄主植物杨桃、番石榴和芒果的桔小实蝇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并以人工饲料饲养作为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4种食物源的桔小实蝇共含有42种表皮碳氢化合物,其碳原子数为C29-C37,主要为正构烷烃、一甲基烷烃和二甲基烷烃。取食杨桃、番石榴和芒果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分别为人工饲料的99.3%、91.4%和98.3%,4种食物源的桔小实蝇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基本相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可从含量上将各食物源的桔小实蝇区分开。不同食物源引起的差异体现在物质的含量上,而主要的组分种类相对稳定,说明食物因素不影响利用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桔小实蝇种的鉴定。因此可提取种内共有物质作为种的特征峰,建立不同食物条件下桔小实蝇的指纹图谱,为检验检疫过程中实蝇种类的鉴定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气相色谱分析 表皮碳氢化合物 食物因素 雄成虫
下载PDF
白蚁生殖活动中的化学信息交流 被引量:1
17
作者 嵇保中 刘曙雯 +3 位作者 曹丹丹 冀士琳 刘佳佳 王丽平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160,共9页
白蚁生殖包括两性生殖和产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中又有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的周期性轮换。两性生殖包括配对、串联、交配3个阶段,生殖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包括配对性信息素、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配对性信息素由成虫腹板腺、背板... 白蚁生殖包括两性生殖和产雌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中又有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的周期性轮换。两性生殖包括配对、串联、交配3个阶段,生殖活动的信息化学物质包括配对性信息素、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配对性信息素由成虫腹板腺、背板腺或后腹板腺分泌,目前已有27种白蚁的配对性信息素得到鉴定,化学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醇和醛,有的配对性信息素含有种特异性微量组分。串联性信息素和交配性信息素还需要进一步证实。表皮碳氢化合物和卵表特异性蛋白质成分也称为识别信息素,用于种间、种内及不同生殖状况个体的识别,从而影响配偶选择等生殖活动。栖北散白蚁和高山象白蚁的蚁后信息素已进行鉴定,其作为引发信息素调节不同品级生殖系统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 配对性信息素 串联性信息素 交配性信息素 蚁后信息素 表皮碳氢化合物
下载PDF
圆唇散白蚁雌性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的变化
18
作者 孔小红 赵莎 +5 位作者 郭晓慧 谈彦玲 王凯 杨柳 苏晓红 邢连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81,共7页
【目的】确定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longchained hydrocarbons,CHCs)的变化。【方法】人工隔离巢群饲养圆唇散白蚁R.labralis,观测其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的分化时间和... 【目的】确定圆唇散白蚁Reticulitermes labralis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longchained hydrocarbons,CHCs)的变化。【方法】人工隔离巢群饲养圆唇散白蚁R.labralis,观测其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的分化时间和补充生殖蚁数量趋于稳定的时间,并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的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随着补充生殖蚁的出现,每一巢群会逐渐形成稳定数量的具有生殖能力的生殖蚁。若蚁在分化为补充生殖蚁的第8天时,43.3%的组补充生殖蚁数量趋于稳定,第16天时83.3%的组趋于稳定,第25天时93.3%的组趋于稳定,36 d后100%的组趋于稳定。通过补充生殖蚁不同发育阶段中CHCs各峰面积与若蚁阶段相应峰峰面积的比值随发育阶段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在卵中没有检测到的保留时间为38.52min的化合物在补充生殖蚁产7~8粒卵时峰面积比值是若蚁阶段的14.14倍;在卵中检测到的保留时间为35.50和39.21 min的峰面积比值在补充生殖蚁开始产卵后显著升高。【结论】CHCs不能用来区分有无生殖能力的补充生殖蚁个体,但可以很好地用来区分补充生殖蚁个体与尚未转化为生殖蚁的若蚁个体;保留时间为38.52 min的化合物是补充生殖蚁的特有物质;保留时间为35.50和39.21 min的化合物可作为补充生殖蚁已经产卵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唇散白蚁 表皮长链碳氢化合物 补充生殖蚁 若蚁 品级分化 信息素
下载PDF
成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用于蚊媒分龄的研究
19
作者 刘玉冰 Hugo LE +6 位作者 孙传红 程鹏 王海防 赵玉强 王怀位 公茂庆 刘丽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0期1678-1679,共2页
目的探讨成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用于蚊媒分龄的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及质谱(GC/MS)方法检测不同蚊龄的白蚊伊蚊(Ae.albopictus)成蚊雌蚊表皮碳氢化合物,观察白纹伊蚊成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量与蚊龄的相关关系。结果白纹伊蚊成虫表皮碳氢... 目的探讨成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用于蚊媒分龄的方法。方法应用气相色谱及质谱(GC/MS)方法检测不同蚊龄的白蚊伊蚊(Ae.albopictus)成蚊雌蚊表皮碳氢化合物,观察白纹伊蚊成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量与蚊龄的相关关系。结果白纹伊蚊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量与蚊龄相关关系的最高相关系数为R2=0.3257。结论白纹伊蚊成蚊表皮碳氢化合物的量与蚊龄为低度相关关系,此方法用于白纹伊蚊成蚊的分龄精确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表皮碳氢化合物 气相色谱/质谱(GC/MS) 蚊媒分龄
下载PDF
大头金蝇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影响因子研究
20
作者 朱光辉 徐小虎 +2 位作者 王典 于晓军 舒细记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5-29,36,共6页
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大头金蝇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时间对表皮碳氢化合物提取液的组成有显著影响,但提取5min后,提取液组成趋于稳定.进样口温度对n-C31及此前各色谱峰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应用气相色谱法对大头金蝇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时间对表皮碳氢化合物提取液的组成有显著影响,但提取5min后,提取液组成趋于稳定.进样口温度对n-C31及此前各色谱峰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n-C32、n-C33有显著影响.此外,进样量及程序升温的初始温度对色谱分析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气相色谱分析的各因子对蛹壳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均可能有一定影响,在分析时应尽可能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金蝇 蛹壳 表皮碳氢化合物 气相色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