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价铬污染模拟含水层的注入型黄原胶凝胶阻截屏障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力 赵勇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由于工业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Cr(Ⅵ)进入地下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Cr(Ⅵ)在地下水环境中高度易迁移的特性,造成其污染修复上的困难,亟待一种绿色、经济、有效的阻截方式提高地下水对Cr(Ⅵ)的阻控能力。... 由于工业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Cr(Ⅵ)进入地下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Cr(Ⅵ)在地下水环境中高度易迁移的特性,造成其污染修复上的困难,亟待一种绿色、经济、有效的阻截方式提高地下水对Cr(Ⅵ)的阻控能力。研究利用焦亚硫酸钠原位还原地下水中的Cr(Ⅵ),产生Cr^(3+)作为黄原胶交联剂,形成凝胶阻截屏障,探究了各类成分对凝胶时间、黏度变化的影响及凝胶屏障对含水层的阻截效果,得到如下结论:(1)在Cr(Ⅵ)质量浓度达到200 mg/L的体系中,质量分数0.4%的黄原胶溶液在1.5 h内即可形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凝胶;(2)凝胶具有耐盐性,适用于常见含水层,2.5~5 g/L的Na+和K+对凝胶起促进作用;(3)注入型凝胶阻截屏障能够大幅降低中砂介质的渗透系数至1×10^(-7)cm/s,满足地下水阻截需求。注入型凝胶屏障的形成无需引入有害物质,阻截结束后注入型屏障可经生物作用自然降解,不会长期改变含水层水力条件。研究成果可为Cr(Ⅵ)污染地下水中凝胶阻截屏障的构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阻截屏障 黄原胶 含水层 六价铬
下载PDF
无机盐溶液作用下砂-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化学相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范日东 杜延军 +1 位作者 刘松玉 杨玉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6-746,共11页
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广泛应用于城市工业污染场地。化学溶液作用下屏障材料的化学相容性,即渗透系数及其变化程度,是评价防污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柔性壁渗透试验研究重金属铅-锌复合、六价铬作用下砂-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渗透系... 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广泛应用于城市工业污染场地。化学溶液作用下屏障材料的化学相容性,即渗透系数及其变化程度,是评价防污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柔性壁渗透试验研究重金属铅-锌复合、六价铬作用下砂-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由于无机盐溶液中铅、锌、钙对膨润土双电层的压缩,铅-锌复合、钙溶液作用下屏障材料试样渗透系数随金属浓度升高而增大。铅-锌复合作用下,金属浓度增至500mmol/L时试样渗透系数增幅达11倍,且无法满足防渗要求。相反,由于铬以阴离子络合形式存在,其对试样渗透系数影响相对小;与未污染状态测定结果相比,渗透系数增幅≤2倍。在膨润土孔隙比基础上,考虑无机盐溶液对膨润土膨胀特性的影响,建立无机盐溶液作用前后砂-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渗透系数统一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竖向隔离屏障 无机盐 渗透系数 预测方法
下载PDF
在薄硅外延片上制备高频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海燕 叶志镇 +3 位作者 黄靖云 李蓓 谢靓红 赵炳辉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2-625,共4页
采用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在 n型重掺 Si衬底上生长了轻掺的薄硅外延层 ,利用扩展电阻和原子力显微分析对外延层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重掺 Si衬底与薄硅外延层之间的界面过渡区陡峭 ,外延层厚度在亚微米级 ,掺杂浓度为 10 1 7cm... 采用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在 n型重掺 Si衬底上生长了轻掺的薄硅外延层 ,利用扩展电阻和原子力显微分析对外延层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 ,重掺 Si衬底与薄硅外延层之间的界面过渡区陡峭 ,外延层厚度在亚微米级 ,掺杂浓度为 10 1 7cm- 3.在此外延片上制备了高频肖特基二极管的原型器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特基势垒 二极管 硅外延层 截止频率
下载PDF
波导量子隧道效应与超光速微波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黄志洵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0-263,共14页
本文在简述电磁波波速理论之后,对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间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以及超光速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作了阐述。然后对量子隧道效应作了数学分析。介绍了可见光频段的超光速实验。给出有意义的彼导的量子隧道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 本文在简述电磁波波速理论之后,对相对论与量子力学间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以及超光速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作了阐述。然后对量子隧道效应作了数学分析。介绍了可见光频段的超光速实验。给出有意义的彼导的量子隧道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于微波波段超光速实验的消失模位垒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隧道效应 超光速微波 波导
下载PDF
曲流河废弃河道的废弃类型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新茂 高兴军 +4 位作者 季丽丹 陈建阳 王兴明 徐薇薇 张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分析了海拉尔河牙克石段的沉积演化特征,从沉积机制上对曲流河废弃河道进行了详细地解剖.河流截弯取直后,主流河道内不同水位与取直坝高度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废弃河道与主流河道的连通状态、废弃河道接收沉积物质的粒度变化.废弃河... 分析了海拉尔河牙克石段的沉积演化特征,从沉积机制上对曲流河废弃河道进行了详细地解剖.河流截弯取直后,主流河道内不同水位与取直坝高度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废弃河道与主流河道的连通状态、废弃河道接收沉积物质的粒度变化.废弃河道沉积与周围点坝砂体间的岩性、物性差异使其在平面上形成连续封闭的围墙式的遮挡条带,分隔曲流带砂体形成点坝为单元的砂体组合.废弃河道的平面展布发育有2大类4小类型:串沟型、颈切型、决口改道型、串流改道型.在沉积认识的指导下,完成密井网条件下对地下废弃河道的测井、地震识别,并实例刻画了废弃河道的形态,分析了其遮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河道 主流河道 取直坝 废弃类型 围墙式遮挡条带
下载PDF
超光速微波与波导的量子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志洵 《自然杂志》 1997年第4期202-208,共7页
量子性粒子经隧道穿越位垒(势垒)是奇妙的现象,但已为人们所熟知。1985年,本文作者在《电子科学学刊》(vol.7,no.3)上面发表了题为“波导截止现象的量子类比”的论文,将波导截止现象与量子力学隧道效应作了类比,实际上是提出把截止频... 量子性粒子经隧道穿越位垒(势垒)是奇妙的现象,但已为人们所熟知。1985年,本文作者在《电子科学学刊》(vol.7,no.3)上面发表了题为“波导截止现象的量子类比”的论文,将波导截止现象与量子力学隧道效应作了类比,实际上是提出把截止频域看成一个位垒。1995年,欧洲科学家曾作表演,用音乐调制微波源,使之穿过波导禁区(截止频率以下的频域),并证明信号(音乐)比光速快几倍。因而,量子力学与导波理论的令人兴奋的结合也为相对论研究展开了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光速微波 波导 量子效应 位垒 势垒 隧道效应 截止频域
下载PDF
基于Visul Modflow的复合衬垫隔障式防渗墙在某铜矿露天边坡堵水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磊 黄炳仁 周耀东 《中国矿山工程》 2022年第5期24-31,共8页
本文以某铜矿S坑为工程背景,研究在相关材料的试验与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在东部边坡布设复合隔障式防渗墙对S坑东部边坡渗漏进行封堵,并通过Visul Modflow软件对防渗墙的防渗效果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复合隔障式防渗墙能够在100年内阻... 本文以某铜矿S坑为工程背景,研究在相关材料的试验与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在东部边坡布设复合隔障式防渗墙对S坑东部边坡渗漏进行封堵,并通过Visul Modflow软件对防渗墙的防渗效果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复合隔障式防渗墙能够在100年内阻止污染物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衬垫隔障式防渗墙 露天边坡渗漏 酸性废水 Visul Modflow
下载PDF
An extrinsic f_(max)>100 GHz InAlN/GaN HEMT with AlGaN back barrier
8
作者 刘波 冯志红 +6 位作者 敦少博 张雄文 顾国栋 王元刚 徐鹏 何泽召 蔡树军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6-49,共4页
We report the DC and RF performance of InAlN/GaN high-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with AlGaN back barrier grown on SiC substrates. These presented results confirm the high performance that is reachable by InAlN-base... We report the DC and RF performance of InAlN/GaN high-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with AlGaN back barrier grown on SiC substrates. These presented results confirm the high performance that is reachable by InAlN-based technology. The InAlN/GaN HEMT sample showed a high 2DEG mobility of 1550 cmE/(V-s) at a 2DEG density of 1.7 × 1013 cm-2. DC and RF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on the unpassivated device with 0.2 μm "T" gate. The maximum drain current density at Vcs = 2 V is close to 1.05 A/mm in a reproducible way. The reduction in gate leakage current helps to increase the frequency performance of AlGaN back barrier devices. The power gain cut-off frequency of a transistor with an A1GaN back barrier is 105 GHz,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evice without an A1GaN back barrier at the same gate length. These results indicate InAlN/GaN HEMT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millimeter-wave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N back barrier InA1N high-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s power gain cutoff frequen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