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幸福感能否降低人的攻击性?--基于高职学生网络语言霸凌的条件过程模型分析
1
作者 徐小容 胡佳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90,共13页
为探析高职学生群体现状及网络语言霸凌行为的发生机制,基于已有文献和挫折-攻击、公羊博弈等理论构建了条件过程模型。运用问卷法对20233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1)农村籍高职学生占比较大且相对剥夺感普遍较高;(2)民办高职院校... 为探析高职学生群体现状及网络语言霸凌行为的发生机制,基于已有文献和挫折-攻击、公羊博弈等理论构建了条件过程模型。运用问卷法对20233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1)农村籍高职学生占比较大且相对剥夺感普遍较高;(2)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态相对不佳且网络语言霸凌水平较高;(3)相对剥夺感直接正向预测网络语言霸凌行为;(4)高幸福感弱化网络语言霸凌行为、强化学业成就。明确了相对剥夺感“如何”影响网络语言霸凌行为(学业成就的中介作用),且对“幸福感能否降低人的攻击性?”这一问题作出了具体回答。研究结果对高职学生群体网络语言霸凌行为的抑制、学业成就行为的强化有一定意义,并为幸福感在攻击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提供了实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相对剥夺感 网络语言霸凌 幸福感 学业成就
下载PDF
网络暴力中自媒体行为归责之类型化配置
2
作者 林威宇 《学术探索》 2024年第4期125-137,共13页
网络暴力一直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点。然而,当前网络暴力的规制体系均将规制对象聚焦于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仅忽视了自媒体亦可成为网络暴力独立的加害主体这一事实,而且忽视了对诱发网络暴力生成之行为的规制。凭借庞大的“粉... 网络暴力一直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点。然而,当前网络暴力的规制体系均将规制对象聚焦于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者,不仅忽视了自媒体亦可成为网络暴力独立的加害主体这一事实,而且忽视了对诱发网络暴力生成之行为的规制。凭借庞大的“粉丝”数量和极高的话语权,自媒体得以在每一起公共事件中担当起“重要意见领袖”的角色,并对事件的最终走向起着导向作用,有必要对其进行规制。因而,应考察网络暴力的演化形态以及自媒体行为的“二阶性”特征,并在梳理网络暴力中自媒体行为现实镜像的基础上,将自媒体在网络暴力中的行为类型化为“网络暴力诱发型侵权行为”与“网络暴力实行型侵权行为”。最后,从客观要件、结果要件、主观要件和关联要件四个层面分别构建此两类行为之责任要件,一个针对自媒体行为的网络暴力归责体系方可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自媒体 类型化 诱发型侵权行为 实行型侵权行为
下载PDF
Bullying Among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AE Society
3
作者 Ahmad Falah Alomosh Salama Mohammad Alrahoomi +1 位作者 Moudi Mohamed Hamad Alshamsi Omaima Daham Shaban Alani 《Psychology Research》 2019年第2期45-56,共12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the bullying phenomenon among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AE society. This is done through showing the extent of prevalence of bullying,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bullying inciden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the bullying phenomenon among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AE society. This is done through showing the extent of prevalence of bullying,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bullying incidences, the most widespread forms of bullying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the Emirati society, and finally, the variation with regards to the prevalence and forms of bullying as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gender.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probe the prevalence of this phenomenon in schools, and the frequency of bullying cases as well as its forms. For this purpose,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on a sample size of 1,309 students of both genders. The data were later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metric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variables’ measurement level, and which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The study found that a third of the students (33.3%) were involved in bullying incidents.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14.2% were the party causing the bullying incident, while 19.1% were the party upon which bullying was inflicted. The study also revealed that within school premises the places where bullying was most likely to occur are corridors, and the places which students felt were the least safe are the closed spaces. As for the forms of bullying students are subjected to, offensive name calling or insults came in first place, followed by cyber/online bullying. The young age and smaller size of a student we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ators for students to bully him/he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32.8% of students who are exposed to bullying respond in a similar manner. The study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bullied students (78.4%) know the person doing the bullying, the females being more cognizant of the perpetrator bullying them. Moreover, 40.7% of the students believe that the teachers and other employees are aware of the bullying taking place, female students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males in this regard. In the study sample, the students believe that strong and strict school administration would contribute to stopping the bullying phenomenon. The study additionally concluded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to reduce this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E SOCIETY bullying cyber bullying offensive NAMES school ADMINISTRATION
下载PDF
大学生群体认同与网络欺凌的关系——兼论内群体偏好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代钰 彭韵竹 张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3期87-93,共7页
依托社会认同理论框架,选用网络欺负量表、群体认同量表和内群体偏好量表,对多所大学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的3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描述大学生群体遭受网络欺凌的现状,并探究影响网络欺凌的群体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群体认同与... 依托社会认同理论框架,选用网络欺负量表、群体认同量表和内群体偏好量表,对多所大学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的37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描述大学生群体遭受网络欺凌的现状,并探究影响网络欺凌的群体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群体认同与大学生网络欺凌呈负相关,网络欺凌在性别上具有明显差异,其他维度差异则不显著;内群体偏好与群体认同呈正相关,与网络欺凌呈负相关;在积极平稳的群体中,个体的群体认同水平越高,个体越不容易发生网络欺凌;内群体偏好在群体认同和网络欺凌之间起中介作用。而要解决大学生网络欺凌问题,应从群体认同的视角对其进行预防、监管、引导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欺凌 群体认同 内群体偏好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Adolescent Bullying Victimization with Meeting 24-hour Movement Behavior Recommendations:A Cross-Sectional Study Using the Combined 2015-2019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
5
作者 You Fu Ryan DBurns +2 位作者 Peng Zhang Samantha Dyer Nora Constantino 《Journal of Science in Sport and Exercise》 CSCD 2023年第2期182-190,共9页
Purpose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meet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24-h movement behaviors of physical activity,screen use,and sleep in adolescents.Methods Participants were a sample... Purpose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meet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24-h movement behaviors of physical activity,screen use,and sleep in adolescents.Methods Participants were a sample of US adolescents from the 2015–2019 nation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N=43,847;Mean age=16.0±1.2 years;50.7%female).The bullying victimization variables included the bullying expe-riences at school and online.Weighted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s analyzed associations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meeting recommendations for 24-h movement behaviors controlling for age,sex,race/ethnicity,and weight status.Results Adolescents meeting non-academic screen and sleep recommendations had 25%(OR=0.75,95%CI 0.69–0.82)and 19%(OR=0.81,95%CI 0.74–0.89)lower odds to be bullied at school.Adolescents meeting non-academic screen recommen-dation had 27%lower odds(OR=0.73,95%CI 0.58–0.91)of experience online bullying.Male adolescents who met physical activity,non-academic screen use,and sleep recommendations had lower odds of experience the bullying at school of 29%(OR=0.71,95%CI 0.59–0.85),26%(OR=0.74,95%CI 0.61–0.90),and 31%(OR=0.69,95%CI 0.55–0.86),respectively.Among the females,non-academic screen use was the only movement behavior yield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in that those who met the recommendation had 15%(OR=0.85,95%CI 0.73–0.98)lower odds of experience the bullying at school.Conclusion The presence of meeting 24-h movement behavior recommendations associates with a lower probability of bullying at school and online in adolescents.Interestingly,these associations tended to be stronger and more consistent in males compared to fem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ool bullying cyber bullying YOUTH Behavior
原文传递
初中生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特点及与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27
6
作者 胡阳 范翠英 +1 位作者 张凤娟 周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3-917,共5页
目的:探讨网络欺负事件中不同角色初中生的性别、年级差异以及不同角色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欺负量表(E-BS)、网络受欺负量表(E-V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选取的武汉市75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将网络欺负事件中的角色区分... 目的:探讨网络欺负事件中不同角色初中生的性别、年级差异以及不同角色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欺负量表(E-BS)、网络受欺负量表(E-V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选取的武汉市75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将网络欺负事件中的角色区分为网络欺负者(E-BS≥1分,E-VS=0分)、网络受欺负者(E-BS=0分,E-VS≥1分)、网络欺负/受欺负者(E-BS≥1分,E-VS≥1分)及未参与者(E-BS=0分,E-VS=0分)四种,考察不同角色在性别、年级和抑郁水平上的差异。结果:网络欺负/受欺负者中,男生多于女生(13.6%vs.8.2%,P<0.01),网络欺负/受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中7年级的人数多于8年级和9年级(15.9%vs.8.8%vs.7.1%,P<0.001;26.4%vs.13.8%vs.11.2%,P<0.001);网络欺负/受欺负者的CES-D得分高于网络受欺负者[(22.6±1.1)vs.(19.1±0.9),P<0.01],网络欺负/受欺负者和网络受欺负者的CES-D得分均高于未参与者[(22.6±1.1)vs.(14.7±0.4),P<0.001;(19.1±0.9)vs.(14.7±0.4),P<0.001]。结论:网络欺负/受欺负者中可能男生更多,并且人数随年级的增长而减少;相比于网络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和未参与者,网络欺负/受欺负者的抑郁水平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网络欺负者 网络受欺负者 网络欺负 受欺负者 抑郁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网络欺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冯志远 万鹏宇 +3 位作者 黄琴 黄霞妮 徐明津 杨新国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1,31,共5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并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网络欺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网络欺负问卷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西南宁市802名...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并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网络欺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网络欺负问卷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西南宁市80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心理韧性整体水平较高(3.59±0.43),其中,男生得分为(3.59±0.45)分,女生得分为(3.58±0.41)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韧性的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男生的情绪控制得分(3.40±0.69)显著高于女生(3.14±0.73);女生的人际协助得分(3.52±0.54)显著高于男生(3.38±0.5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韧性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61,P<0.001),心理韧性与网络欺负呈负相关(r=-0.184,P<0.001),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r=0.435,P<0.001);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网络欺负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会支持可能通过心理韧性间接的影响网络欺负或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心理韧性 网络欺负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框架 被引量:33
8
作者 刘文宇 李珂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在综述网络语言暴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识别了当前两种主流研究范式并指出了其各自的不足。为了弥补当前研究在中观层面的关注不足,提出了网络语言暴力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视角与框架。该框架利用微观层面互联网语篇分析来重构中观层面... 在综述网络语言暴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识别了当前两种主流研究范式并指出了其各自的不足。为了弥补当前研究在中观层面的关注不足,提出了网络语言暴力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视角与框架。该框架利用微观层面互联网语篇分析来重构中观层面网络语言暴力的事件—过程,同时结合宏观层面的社会情境来展现"暴力的语言"向"语言的暴力"演变背后的驱动机制和社会操纵过程,可为下一步的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提供启示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 污名化 网络欺凌 人肉搜索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欺负与心理症状、网络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慧瀛 何季霖 +2 位作者 胡悦 王婉 李恒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88-993,共6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欺负事件与心理症状的关系,并分析网络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其关系间的作用。方法:选取608名大学生(年龄17~25岁)完成网络欺负量表(CI,包括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2个维度)、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网络社会支...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络欺负事件与心理症状的关系,并分析网络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在其关系间的作用。方法:选取608名大学生(年龄17~25岁)完成网络欺负量表(CI,包括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2个维度)、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CSOSSS)、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SIC)。结果:网络社会支持分别在网络欺负维度、网络受欺负维度和心理状况间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分别为24.1%和22.0%(Ps<0.05);心理弹性对网络欺负和心理状况关系的调节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1,P>0.05);心理弹性能调节网络受欺负对心理状况的预测作用(β=-0.08,P<0.05)。结论:网络欺负和网络受欺负既可能与个体心理症状直接相关,又通过网络社会支持间接相关,心理弹性可能缓冲网络受欺负对心理症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欺负 心理症状 网络社会支持 心理弹性
下载PDF
共情对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敬娇娇 高闯 +1 位作者 胡安凯 耿秋月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7年第3期267-277,共11页
网络欺负已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共情是一种亲社会性的人格特质,它也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欺负。共情通过影响不同的网络欺负角色——网络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和网络旁观者,影响着欺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其中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 网络欺负已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共情是一种亲社会性的人格特质,它也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欺负。共情通过影响不同的网络欺负角色——网络欺负者、网络受欺负者和网络旁观者,影响着欺负的发展方向和范围,其中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发挥不同的作用。目前,关于共情影响不同网络欺负角色行为的研究还有一些不足和缺陷。未来研究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加强理论建构,进一步为网络欺负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负者 网络受欺负者 网络旁观者 认知共情 情绪共情
下载PDF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移情的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丹 申曦 +1 位作者 杨欢 范翠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以及移情在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武汉市773名初、高中生为被试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基本移情量表和网络欺负量表,并用SPSS和AMO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和青少年网...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关系以及移情在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武汉市773名初、高中生为被试填写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基本移情量表和网络欺负量表,并用SPSS和AMOS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和青少年网络欺负显著相关,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r=0.180,0.155;P<0.001),父母情感温暖与网络欺负显著负相关(r=-0.136,P<0.001);(2)父母拒绝通过认知移情间接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欺负(ab=0.01);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对网络欺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c’=-0.02,P<0.001),还通过认知移情间接预测网络欺负(ab=-0.01);父母过度保护只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网络欺负(c’=0.05,P<0.001)。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有显著预测作用,认知移情在父母拒绝、情感温暖与网络欺负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养方式 移情 网络欺负 青少年
下载PDF
美国网络欺凌立法及其启示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永江 袁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5,共7页
近年来网络欺凌现象日益严重,且在青少年间更加普遍。目前美国对于网络欺凌的立法相对完善,明确了欺凌者的法律责任、受害者的救济权利、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立法经验,在法律上明确... 近年来网络欺凌现象日益严重,且在青少年间更加普遍。目前美国对于网络欺凌的立法相对完善,明确了欺凌者的法律责任、受害者的救济权利、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以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立法经验,在法律上明确网络欺凌的法律责任,完善受害者救济权利,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育和监管功能,同时引导父母协同配合,构建应对网络欺凌的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青少年 美国立法
下载PDF
国外校园欺凌立法治理体系:现状、特点与借鉴——基于七个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明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63,共9页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在校园欺凌国家立法、地方立法、政策措施、项目实施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七个发达国家校园欺凌治理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法制体系完善;适应形势变化,不断修改旧法,颁布新法...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典、挪威、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在校园欺凌国家立法、地方立法、政策措施、项目实施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七个发达国家校园欺凌治理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法制体系完善;适应形势变化,不断修改旧法,颁布新法;重视校园欺凌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为完善制度体系提供决策信息;强化各方职责,注重过程监控,对校园欺凌"零容忍";搭建各种防治校园欺凌平台,治理校园欺凌"不留死角"和注重对网络欺凌的治理。我国校园欺凌治理的制度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七个发达国家的立法治理体系可为我国处理校园欺凌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网络欺凌 学校暴力 反欺凌立法 立法治理
下载PDF
网络暴力刑法规制的困境分析与出路探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石经海 黄亚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89,共12页
网络暴力行为因具有群体性、煽动性、欺凌性等特征而与传统暴力行为有着根本的不同,且会带来相对更大的人身财产危害。为了有效遏制网络暴力现象,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国家网信办在2019年12月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强调对... 网络暴力行为因具有群体性、煽动性、欺凌性等特征而与传统暴力行为有着根本的不同,且会带来相对更大的人身财产危害。为了有效遏制网络暴力现象,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国家网信办在2019年12月颁布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强调对网络暴力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刑法中有侮辱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寻衅滋事罪等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因是以传统暴力行为方式为规制对象而与网络暴力的行为特征并不兼容,在实践中难以用来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为有效治理网络暴力现象和实现对网络犯罪治理的“科学立法”,应将网络暴力现象纳入相关法律治理体系中予以立体化的现代化治理,包括在刑法上将那些难以归入现有犯罪规定中的网络暴力行为,增设为网络暴力罪,以解决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刑事责任追究的刑事违法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群体性欺凌 刑法规制失位 网络暴力罪
下载PDF
网络暴力、信息自由与控制——传播速度的视角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健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9,共6页
网络暴力与传统话语暴力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两者都源自某种信息自由。网络暴力与网络信息自由共生。网络信息自由能否被控制、如何控制,构成了解决网络暴力问题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传播速度假设,认为信息控制的关键是尽可能降低非法信息... 网络暴力与传统话语暴力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两者都源自某种信息自由。网络暴力与网络信息自由共生。网络信息自由能否被控制、如何控制,构成了解决网络暴力问题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传播速度假设,认为信息控制的关键是尽可能降低非法信息的传播速度,以无限增大传播噪音,使传播无效;而从长远来看,社会平均传播速度的不断提升,则不断降低着信息控制的效率。网络的发展使人类重回人际传播时代,更大幅提升了传播速度,空前降低了网络时代信息控制的效率,因此,网络信息自由将会是长期的历史趋势,从此角度而言,网络暴力难以通过人为限制得到解决,只能依赖社会的自身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信息自由 传播速度 人际传播
下载PDF
大学新生欺凌行为与自杀意念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狄亚霞 姜润生 +2 位作者 周梅 王婷 黄宇研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260-1262,共3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大学新生传统、网络欺凌行为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量表》中国版改良后进行测量,对昆明医学院大一1850名本科新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χ2检验、log is... 目的回顾性探讨大学新生传统、网络欺凌行为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量表》中国版改良后进行测量,对昆明医学院大一1850名本科新生进行横断面调查。运用χ2检验、log 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在过去的12个月,在校88%以上的学生曾被语言欺凌,46%的学生曾使用语言欺凌别人。在网络上57%的大学生被暴力欺凌,欺凌别人以语言欺凌为主占25.8%。女生在传统被语言欺凌(χ2=22.53,P<0.001)、孤立欺凌别人(χ2=13.94,P<0.001)、暴力欺凌别人(χ2=6.16,P<0.05)、网络上被暴力欺凌(χ2=11.81,P<0.001)和暴力欺凌别人(χ2=41.597,P<0.001)的比率都比男生高。而男生在传统中被暴力欺凌(χ2=94.4,P<0.001)、被孤立欺凌(χ2=12.85,P<0.001)、在网络中被孤立欺凌(χ2=18.62,P<0.001)的比率比女生高。22.5%的大学新生在过去的12个月或者曾经有过自杀意念,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随着欺凌行为的增加而提高,传统和网络中的语言欺凌、孤立欺凌是自杀意念的预测因素。结论大学新生欺凌行为与自杀意念都较常见,而且二者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应同时考虑性别、不同欺凌方式和不同场所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心理学 自杀意念 传统欺凌 网络欺凌 回顾性研究 大学新生
下载PDF
网络欺负的干预——悄然兴起的校园暴力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醒东 李换 《现代教育论丛》 2010年第2期55-58,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欺负逐渐成为校园暴力的一种新形式。网络欺负的类型主要有即时信息、手机、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博客等。青少年由于利用计算机的机会更多从而成为网络欺负的主要群体。网络欺负在表现形式、欺负的时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欺负逐渐成为校园暴力的一种新形式。网络欺负的类型主要有即时信息、手机、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博客等。青少年由于利用计算机的机会更多从而成为网络欺负的主要群体。网络欺负在表现形式、欺负的时空、欺负的后果以及欺负者的心态方面与面对面欺负有很大差异,对其干预要从家庭、学校和媒体等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网络欺负 面对面欺负
下载PDF
校园暴力现状及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梅 王小琴 +1 位作者 惠沼沼 张月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4期420-426,共7页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频发的校园暴力行为使校园安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叙述了关于校园暴力的概念,其次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校园...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频发的校园暴力行为使校园安全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叙述了关于校园暴力的概念,其次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校园暴力的研究进展,再次对于校园暴力的新趋势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校园暴力的防治策略进行了比较,以期对促进我国的学术研究及校园暴力有效治理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暴力 网络暴力 和谐社会 校园安全
下载PDF
自我控制与农村寄宿高中生校园欺凌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珊珊 张野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91-98,共8页
为探讨自我控制与农村寄宿高中生校园欺凌的关系,选取4所辽宁省农村寄宿高中1 16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中学生欺凌行为调查问卷分别测量自我控制和校园欺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为探讨自我控制与农村寄宿高中生校园欺凌的关系,选取4所辽宁省农村寄宿高中1 16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中学生欺凌行为调查问卷分别测量自我控制和校园欺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自我控制能力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及其维度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传统欺凌与网络欺凌及其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传统欺凌在自我控制能力中自我控制能力的3个维度与网络欺凌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可见,自我控制能力对网络欺凌有直接预测效应并通过传统欺凌间接影响网络欺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寄宿高中生 自我控制 传统欺凌 网络欺凌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侵害行为:攻击研究的新主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明军 王振宏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4-19,共6页
网络侵害行为已成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方式,已有研究从青少年网络侵害行为内涵、与传统欺负行为的关系、测量方法、心理加工过程、前因变量与后果变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未来需要继续深化对网络侵害行为内涵结构认识,编制有效的... 网络侵害行为已成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重要方式,已有研究从青少年网络侵害行为内涵、与传统欺负行为的关系、测量方法、心理加工过程、前因变量与后果变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未来需要继续深化对网络侵害行为内涵结构认识,编制有效的测量工具,加强实验研究,建构理论机制,探索符合我国实际、行之有效的引导、预防与干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传统欺负行为 网络侵害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