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Evolution Research of Economy - Ecology - Society System in Xinjiang: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of Water Resources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Junke Li Hong +1 位作者 Wang Xibo Ma Yongre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7年第5期73-77,共5页
Under the water resources perspective,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 in Xinjiang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building the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water resources-econo... Under the water resources perspective,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 in Xinjiang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building the coupl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water resources-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the water resources-economy-ecology-society system from 2001 to 2014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nefit indexes of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grew rapidly,while benefit indexes of water resources system and ecosystem fluctuated smoothly from 2001 to 2014; coupling state of the whole system was at rival stage,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was reluctant coordination type,and the coupling index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dex. Moreover,it showed that the more the coupling systems,the lower indices of coupling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resources - ECONOMY - ECOLOGY - society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 Evolution XINJIANG
下载PDF
CONFERENCE At-A-Glance SOCIETY FOR ACUPUNCTURE RESEARCH“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Acupuncture:Bridging Science,Practice and Community” Chapel Hill,NC,March 19-21,2010
2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199-1200,共2页
THURSDAY,March 18 Pre-Conference Workshops"lntroduction to current issues in acupunclure research""ConsideratiOns for developing COllaboration research between AOM COlleges and conventionaI medicalinsti... THURSDAY,March 18 Pre-Conference Workshops"lntroduction to current issues in acupunclure research""ConsideratiOns for developing COllaboration research between AOM COlleges and conventionaI medicalinstit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pel Hill NC March 19-21 2010 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Acupuncture CONFERENCE At-A-Glance society FOR ACUPUNCTURE RESEARCH NC SBIR
下载PDF
Sociolinguistic Analysis of Present Popular Net-speak in Our Cyber Communication
3
作者 WU Cheng-ming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1X期275-276,278,共3页
Net-speak bring us great changes in our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our cyber communication. Net-speak mak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internet. This paper, viewed from sociolinguisti... Net-speak bring us great changes in our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our cyber communication. Net-speak make it easier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internet. This paper, viewed from sociolinguistic theory, uses examples to study how Net-speak are demonstrated in its linguistic form and how Net-speak convey the meanings to the communicators. Meanwhil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the usage of Net-speak. Finally, the paper implies how to benefit Net-speak in our cyber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speak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
下载PDF
新时代基层社会高质量数字化治理态势与提升路径
4
作者 沈菊生 王子晨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数字技术的赋能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向数字化。数字社会的形成、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政府的建设为新时代基层高质量社会数字化治理带来了机遇。然而,由于片面强调技术工具属性的认知、尚未形成系统协同基层数字化治理机制、缺乏完... 数字技术的赋能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走向数字化。数字社会的形成、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数字政府的建设为新时代基层高质量社会数字化治理带来了机遇。然而,由于片面强调技术工具属性的认知、尚未形成系统协同基层数字化治理机制、缺乏完备法律保障和约束的原因,基层社会数字化治理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数字鸿沟下数字治理失效、数字悬浮下偏离治理需求和数字权力下数字技术异化的挑战。新时代要实现基层社会高质量数字化治理,应在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的指导下,重视治理机制与技术赋能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与技术赋能相融合、完善法律规制与技术赋能相适应,进而形成系统协同的基层数字化社会治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治理 高质量发展 基层社会 网络强国
下载PDF
Bullying Among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AE Society
5
作者 Ahmad Falah Alomosh Salama Mohammad Alrahoomi +1 位作者 Moudi Mohamed Hamad Alshamsi Omaima Daham Shaban Alani 《Psychology Research》 2019年第2期45-56,共12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the bullying phenomenon among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AE society. This is done through showing the extent of prevalence of bullying,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bullying inciden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research the bullying phenomenon among school students in the UAE society. This is done through showing the extent of prevalence of bullying,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bullying incidences, the most widespread forms of bullying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the Emirati society, and finally, the variation with regards to the prevalence and forms of bullying as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gender.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probe the prevalence of this phenomenon in schools, and the frequency of bullying cases as well as its forms. For this purpose, a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on a sample size of 1,309 students of both genders. The data were later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metric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variables’ measurement level, and which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The study found that a third of the students (33.3%) were involved in bullying incidents.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14.2% were the party causing the bullying incident, while 19.1% were the party upon which bullying was inflicted. The study also revealed that within school premises the places where bullying was most likely to occur are corridors, and the places which students felt were the least safe are the closed spaces. As for the forms of bullying students are subjected to, offensive name calling or insults came in first place, followed by cyber/online bullying. The young age and smaller size of a student were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motivators for students to bully him/her. It was also found that 32.8% of students who are exposed to bullying respond in a similar manner. The study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bullied students (78.4%) know the person doing the bullying, the females being more cognizant of the perpetrator bullying them. Moreover, 40.7% of the students believe that the teachers and other employees are aware of the bullying taking place, female students to a greater extent than males in this regard. In the study sample, the students believe that strong and strict school administration would contribute to stopping the bullying phenomenon. The study additionally concluded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to reduce this phenomen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E society BULLYING cyber BULLYING offensive NAMES school ADMINISTRATION
下载PDF
网络暴力文化的表现形式、生成机理及其纠正进路
6
作者 林莹 陈志勇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6-115,共10页
网络暴力文化是网络文化中的一种,是在网络空间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符号形态表现出来,以宣扬、表现和崇尚暴力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性的文化成果。网络暴力文化可分为以文字符号表现的网络暴力文化和以音视频符号表现的网络暴力文... 网络暴力文化是网络文化中的一种,是在网络空间中以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符号形态表现出来,以宣扬、表现和崇尚暴力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性的文化成果。网络暴力文化可分为以文字符号表现的网络暴力文化和以音视频符号表现的网络暴力文化两种形式。网络暴力文化的生成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内涵的暴力因子、保护网络民主而采取的网络匿名性、法律规制的不足、媒体和网络大V的推波助澜等密切相关。纠正网络暴力文化,应从消解传统文化中的暴力基因、探索有限实名制、强化网络暴力的法律责任、强化媒体和网络大V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文化 网络社会 暴力 网络匿名性
下载PDF
风险社会视域下网络暴力成因探析
7
作者 肖遥 齐巍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5-92,共8页
在经济社会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风险在各领域不断共振扩散。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其产生的诸多失范行为的深层原因都与风险社会的形成机制不谋而合。其中风险的制度化、制度化的风险、风险的人化等因素已成为网络暴力形成的... 在经济社会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风险在各领域不断共振扩散。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其产生的诸多失范行为的深层原因都与风险社会的形成机制不谋而合。其中风险的制度化、制度化的风险、风险的人化等因素已成为网络暴力形成的重要诱因。本文以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分析框架,剖析了风险社会视角下网络暴力的形成原因,尝试从风险治理的角度提出消除网络暴力的三点思考,以期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风险社会 治理
下载PDF
双层社会下短信嗅探犯罪刑法规制研究
8
作者 陈禹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在双层社会背景下,针对短信嗅探犯罪的刑法规制陷入困局,由于保护法益范畴不明,导致无法对技术作出合理的刑法解释,并且适用的罪名存在竞合。短信嗅探犯罪的保护法益包括财产法益和公民个人信息法益,所以应该适用双重法益说。由于受双... 在双层社会背景下,针对短信嗅探犯罪的刑法规制陷入困局,由于保护法益范畴不明,导致无法对技术作出合理的刑法解释,并且适用的罪名存在竞合。短信嗅探犯罪的保护法益包括财产法益和公民个人信息法益,所以应该适用双重法益说。由于受双层社会场域特征的影响,短信嗅探犯罪实行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刑法解释发生异化,应该基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法益来解释实行行为。在具体规制路径的选择上,应该适用盗窃罪来保护财产法益,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数罪并罚,并在量刑标准上“升维”,保持刑法谦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社会 短信嗅探 个人信息法益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网络犯罪
下载PDF
Homo Faber Scapegoated, or Apocalypt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thinking the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Concept From the Synergetic Historicism Position
9
作者 Irina Gennadievna Mikailova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11期496-506,共11页
The article is focused on discussing a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n specifics of transferring human beings to the posthuman cyber society.The approach in question assists in rethinking interconnected pr... The article is focused on discussing a new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n specifics of transferring human beings to the posthuman cyber society.The approach in question assists in rethinking interconnected problems both of human origins in the universe and mankind’s digital future.And,besides,such an approach allows to deal with self-organising interconversions between the poles of the cardinal dual opposition of the Global Noosphere Brain and the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Herewith such phenomena of digital social life as Global Digitalisation,Digital Immortality,Mindcloning,and Technological Zombification being the constituents of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Concept,are rethought as paving the way for oncoming Posthuman Digital Era.This concept is evidently exemplified by a bifurcation resulting in two alternatives to be chosen by human beings,to wit,either to be undergone Mindcloning and become digitally immortal or being destroyed by powerful intelligent machines.The investigation in question is based on such a progressive methodology as the Law of Self-Organizing Ideals,as well as on the Method of Dual Oppositions.Rethinking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roblem of a sense of social history and the meaning-of-life of local societies members which any intelligent machine is devoid of permits to substantiate specific regularities of Self-Transforming Homo Faber into Homo Digitalis and Technological Zombies ready to be transferred to posthuman cyber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w of Self-Organising Ideals dual oppositions Homo Faber Homo Digitalis 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cyber society cyberspace Mindcloning mindware mindfiles Synergetic Historicism
下载PDF
网络犯罪的特质性与立法技术——基于“双层社会”形态的考察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伟 熊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70,共8页
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规则渐趋渗透于现实社会,促使“网络社会+现实社会”这一“双层社会”形态的形成。在“双层社会”形态下,网络刑法立法面临着对象性质、行为模式以及危害程序认定的挑战。以现有的网络刑法的立法构造和构成要件的立... 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规则渐趋渗透于现实社会,促使“网络社会+现实社会”这一“双层社会”形态的形成。在“双层社会”形态下,网络刑法立法面临着对象性质、行为模式以及危害程序认定的挑战。以现有的网络刑法的立法构造和构成要件的立法评价,仍无法完整契合网络犯罪的特质性。因此,网络刑法立法应当注重网络空间的“双层社会性”、犯罪行为的“技术多元性”,分别从网络犯罪行为的多元化、类型化样态,来塑造刑法立法的预防性规则和调和性规则,以逐一化解网络犯罪的特质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双层社会” 网络犯罪 刑法立法
下载PDF
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法治原理 被引量:75
11
作者 秦前红 李少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6,共12页
网络公共空间能够形成、传递和表达公众的意志和利益,是政治过程的初步形态,反映了社会的自由化。法治应用于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要求建立满足不同主体需求的秩序结构,同时保障民主价值和公民的自由权。它形成建设法治社会和控制国家权... 网络公共空间能够形成、传递和表达公众的意志和利益,是政治过程的初步形态,反映了社会的自由化。法治应用于网络公共空间的治理,要求建立满足不同主体需求的秩序结构,同时保障民主价值和公民的自由权。它形成建设法治社会和控制国家权力的双重治理目标,也体现了网络治理的双重结构。软法之治和硬法之治是不同的工具,它们既明确了责任主体,也充分利用了服务商和公众的参与。作为两种效力实现模式,过程控制以依法行政为核心,司法控制则是法治终端,其成效不彰影响治理效果。国家针对公民信息自由的积极义务主要是信息公开和打击谣言,针对言论自由主要承担消极义务。当以国家义务之履行检视治理行为的合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空间 自由化 治理 法治社会 软法
下载PDF
网络行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永德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1,共5页
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和普及,对人类的社会行为、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于网络空间具有一种全新的社会特性,因而人们的网络行为,亦相应地呈现出若干全新的社会特征,迫切需要社会科学作出新的解释。深入研... 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和普及,对人类的社会行为、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由于网络空间具有一种全新的社会特性,因而人们的网络行为,亦相应地呈现出若干全新的社会特征,迫切需要社会科学作出新的解释。深入研究网络行为,对于了解和把握网络空间这一全新的社会变量对人类日常社会生活及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行为 网络空间 网络社会
下载PDF
谁在网络中抱怨——基于网络社会分层视角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建国 博昊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5,共6页
对于今天网络中的怨气,现有观点或从现实社会找根源,或从网络技术进行归因。这种思维逻辑面临着治理的风险。本文基于网络社会分层视角,提出研究假设:网络社会分层将那些原本处于现实社会分层体系中边缘位置的阶层群体推到了网络社会精... 对于今天网络中的怨气,现有观点或从现实社会找根源,或从网络技术进行归因。这种思维逻辑面临着治理的风险。本文基于网络社会分层视角,提出研究假设:网络社会分层将那些原本处于现实社会分层体系中边缘位置的阶层群体推到了网络社会精英位置,网络社会中弥漫的抱怨不过是网络社会中的精英们对现实权威进行挑战的工具,是网络社会中的精英们对现实社会分层体系中的权力与财富机制的质疑,是对现有社会秩序与传统权威挑战。本文实证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这暗示着今天在进行网络社会治理时,如何从网络社会分层的角度切入是推进社会秩序与进步的重要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社会分层 社会冲突 社会管理
下载PDF
网络社会与社会分层:结构转型还是结构再生产?——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程士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共9页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迁,基于网络资源差异性占有所产生的网络社会分层成为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利用CGSS2010数据分析了网络社会分层与原有的社会分层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网络化引起的社会分层变迁中,结... 网络社会的崛起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迁,基于网络资源差异性占有所产生的网络社会分层成为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利用CGSS2010数据分析了网络社会分层与原有的社会分层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网络化引起的社会分层变迁中,结构再生产是主导特征。那些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个体,其在网络社会中也具有资源优势,而那些现实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在网络资源占有方面仍身处劣势。个体在网络社会中的阶层地位既受到本人传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也受到其父代的传统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从而以"代内再生产"和"代际再生产"的方式将原有的阶层结构延续到网络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社会变迁 社会分层 网络社会分层 网络资源 结构再生产
下载PDF
网络民主:公共协商与制度创新 被引量:17
15
作者 徐珣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7,113,共8页
网络社会的民主性基础使网络民主成为可能。网络民主是作为网民的公民借助网络的信息媒介,参与公共事件、影响政治社会决策,建构公共生活的网络集体行动创新过程。网络民主的功能取向在于公共协商与治理。网络民主的制度创新以导引公共... 网络社会的民主性基础使网络民主成为可能。网络民主是作为网民的公民借助网络的信息媒介,参与公共事件、影响政治社会决策,建构公共生活的网络集体行动创新过程。网络民主的功能取向在于公共协商与治理。网络民主的制度创新以导引公共领域的形成为核心目标;以理性的公共运用为条件;其有效性源于网络民主参与的集体行动与正式制度系统之间的互动联接。其具体路径在于:以公共性原则引导网络集体行动;促进多元理性的交往融合;促进信息共享;以地方性公共事务为当前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主 网络社会 公共协商 公共领域
下载PDF
价值趋同与文化存异:中美“千禧一代”大学生对敏感数据的感知对比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敏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28-41,共14页
中美两国"千禧一代"大学生因个人隐私泄露而遭遇诈骗的问题凸显。敏感数据是个人隐私保护的核心领域。为探索中美大学生对敏感数据的感知及其异同,文章归纳出92个国家和地区定义的全部30种敏感数据类型,并以中国H省和美国I州... 中美两国"千禧一代"大学生因个人隐私泄露而遭遇诈骗的问题凸显。敏感数据是个人隐私保护的核心领域。为探索中美大学生对敏感数据的感知及其异同,文章归纳出92个国家和地区定义的全部30种敏感数据类型,并以中国H省和美国I州为例,分别调查两国大学生对这些数据类型的敏感度感知情况,运用T值检验作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大学生认为身份证号、财务信息最为敏感;其次是家庭住址、通话内容、生物特征识别信息、手机短信、GPS定位细节、性生活等;认为个人所属民族(种族)等数据最不敏感。(2)美国大学生认为财务信息、通话内容、手机短信、身份证号、电邮内容、GPS定位细节等较敏感,而认为工作经历与表现、姓名、教育背景等不敏感。(3)中美大学生感知的高敏感度数据类型较为一致;中国大学生感知到的平均敏感度高于美国大学生;美国大学生感知的电子邮件内容敏感度显著高于中国大学生。文章运用卡斯特的"网络社会价值观趋同论"对相同点做了分析,不同点则折射出双方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法律规制之差异。隐私法规中分类的"敏感数据"与"千禧一代"大学生感知的"敏感数据"存在一定悖论,法规需不断修订完善,隐私研究也应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大学生 千禧一代 敏感数据 网络社会价值观 文化背景
下载PDF
网络社会差序格局的崛起与分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斌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8期33-39,共7页
差序格局在公私、权力和权利这三个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秩序。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乡土中国"向"离土中国"加速变革,差序格局也由单纯的亲疏、尊卑之别,扩展到了地域与城乡之间的分化。这些差异在&q... 差序格局在公私、权力和权利这三个维度奠定了乡土社会的基本结构和互动秩序。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乡土中国"向"离土中国"加速变革,差序格局也由单纯的亲疏、尊卑之别,扩展到了地域与城乡之间的分化。这些差异在"线上"和"线下"分殊的基础上显得愈益复杂,我国的网络社会也由此呈现出一种新的差序格局。它引发了互联网公私领域的变革与困境、信息权力的崛起与分化、网络公民权的成型与危机。对我国网络社会新差序格局的再反思,其实质是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推动本土社会理论的传承与创新,以此开启互联网治理之新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差序格局 网络社会 网络治理
下载PDF
计算机系统变革性研究的4个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志伟 李沛旭 查礼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11-2019,共9页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正在面临一次深刻的变革,计算机系统子领域也不例外.指出这次变革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从"人机共生"跃变到"人机物社会".这个跃变也为计算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4个带有基础性的挑战:1)重...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正在面临一次深刻的变革,计算机系统子领域也不例外.指出这次变革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从"人机共生"跃变到"人机物社会".这个跃变也为计算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4个带有基础性的挑战:1)重新审视计算和计算机系统概念,以及刻画新型负载和使用模式;2)研究新型的计算机系统度量;3)让计算机系统直接支持网络;4)发现和利用涌现现象.基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织女星网格小组和国际同行的研究工作,讨论了这4个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这提供了很多研究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 变革性研究 人机物社会 分散系统 计算度量 涌现性质
下载PDF
网络刑法知识转型与立法回应 被引量:75
19
作者 孙道萃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31,共15页
网络安全法益正整体嵌入和覆盖传统刑法法益,网络空间社会日益真实客观化,安全刑法观推动网络刑法学知识形态的蜕变,网络刑法立法迎来根本的视角之变。网络刑法立法经历起步、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但规范供给不足的制度疲态日益显现。当... 网络安全法益正整体嵌入和覆盖传统刑法法益,网络空间社会日益真实客观化,安全刑法观推动网络刑法学知识形态的蜕变,网络刑法立法迎来根本的视角之变。网络刑法立法经历起步、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但规范供给不足的制度疲态日益显现。当前,应当更新并树立网络空间社会作为犯罪对象、手段、时空的全新立法思维,适度扩容网络安全法益并增容保护范围,合理借鉴域外经验与整合网络危害行为的类型及体系,理性转向预防性立法理念及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网络刑法学 规范供给 立法转型
下载PDF
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现状及战略构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治洲 张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网络政治作为政治民主实践的新形式,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政治生活。网络政治在促进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协调网络政治与集权体制之间的冲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 网络政治作为政治民主实践的新形式,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政治生活。网络政治在促进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给中国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协调网络政治与集权体制之间的冲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普及率和网民政治素质,培育网络公民意识,加强网络立法,规范政府和公民的网络行为,从而充分发挥网络对中国现实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 政治参与 政治民主 网络民主 网络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