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clical Patterns of China’s Reform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New Era
1
作者 黄泰岩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5期11-19,共9页
After taking stock of China's four-decade reforms,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cyclical patterns of China's reforms, which consist of an intermediate cycle and three short cycles. The purpose of reform is to adj... After taking stock of China's four-decade reforms,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cyclical patterns of China's reforms, which consist of an intermediate cycle and three short cycles. The purpose of reform is to adjust the changing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o changing productivity. China has adopted a gradualist approach of reform, and reform cycles have coincided with economic cycles. The cyclical changes of reform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s in the new era: Downward pressures of the economy present the best window period for reform;a new cycle of reform will unveil a new economic cycle as well;the people's support is essential to pushing forward the cyclical movements of reform;and top-down design is essential to deepen reforms on all fro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al patternS of REFORM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of REFORMS in the NEW ERA IMPLICATIONS for the NEW ERA
下载PDF
Using cyclic alternating water injection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for carbonate reservoirs developed by linear horizontal well pattern
2
作者 LI Yong ZHAO Limin +5 位作者 WANG Shu SUN Liang ZHANG Wenqi YANG Yang HU Dandan CHEN Yih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1年第5期1139-1151,共13页
In view of high water cut and low oil recovery caused by the unidirectional flow in linear pattern of horizontal wells for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 East,this paper provides a novel approach to improve oi... In view of high water cut and low oil recovery caused by the unidirectional flow in linear pattern of horizontal wells for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 East,this paper provides a novel approach to improve oil recovery by converting linear water injection to cyclic alternating water injection patterns including cyclic alternating water injection with apparent inverted seven-spot pattern or apparent five-spot pattern and cyclic differential alternating water injection.The main advantage of using this strategy is that the swept efficiency is improved by changing injection-production streamlines and displacement directions,which means displacement from two different direction for the same region during a complete cycle.This technology is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the swept efficiency and tapping the remaining oil,thus resulting in higher oil recovery.Field application with three new patterns in a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e Middle East is successful.By optimizing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cyclic alternating well pattern,the test well group had a maximum increase of daily oil production per well of 23.84 m^(3) and maximum water cut drop of 18%.By further optimizing the distance(keep a long distance)between the heels of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s,the waterflooding performance could be better with water cut decreasing and oil production increa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ate reservoirs horizontal well pattern cyclic alternating water injection displacement direc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Middle East
下载PDF
水淹水窜油藏的数值模拟开发方案对比分析
3
作者 倪振 周伟军 +3 位作者 汪学华 刘昕 王绍祥 崔健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87-394,共8页
随着开发的深入,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以新疆某水淹水窜油藏为研究对象,该区水淹严重,开发效果差。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对改善开发效果的4种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深层调剖方案增产效果明显,可有效... 随着开发的深入,大多数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以新疆某水淹水窜油藏为研究对象,该区水淹严重,开发效果差。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对改善开发效果的4种技术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深层调剖方案增产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日产油量、降低含水率;浅层调剖方案作用范围、受效时间有限,措施效果较差;井网调整方案含水率明显下降,产油量上升,增油效果介于深层调剖与浅层调剖之间;周期注水增油效果最差,呈负增长趋势。经方案对比分析,建议对研究区水窜严重的井实施深层调剖。该研究为同类水淹水窜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水窜油藏 调剖 井网调整 周期注水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周期性载荷作用下油池形态试验观察
4
作者 刘耀 栗心明 +3 位作者 金旭阳 杨萍 白清华 梁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为了模拟轴承滚动体进入和离开接触区载荷中润滑剂的流动分布形态,采用往复结构实现球-盘接触点处载荷周期性变化,利用光干涉润滑油膜测量技术观察周期性载荷作用下接触区外围油池形态随供油量、速度和加载周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 为了模拟轴承滚动体进入和离开接触区载荷中润滑剂的流动分布形态,采用往复结构实现球-盘接触点处载荷周期性变化,利用光干涉润滑油膜测量技术观察周期性载荷作用下接触区外围油池形态随供油量、速度和加载周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速下油池处于封闭态,载荷的增加将使量纲一入口距离和侧油池宽度减小,表明供油条件变差;速度升高后,载荷增加和加载周期减小将导致尾部油池过早破裂,载荷减小过程中将发生尾部油池合并的现象;速度较高时油池将呈现为分离态,接触区为完全乏油状态,滚道重叠作用将对润滑剂的回填和润滑状态起到一定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载荷 油池形态 入口距离 气穴 润滑状态
下载PDF
Undrained dynamical behavior of Nanjing flake-shaped fine sand under cyclic loading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国兴 刘雪珠 战吉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215-221,共7页
A series of dynamic behavior tests on Nanjing flake-shaped fine sand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the WFI cyclic triaxial apparatus made in England.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Nanjing flake-shaped fine sand under different s... A series of dynamic behavior tests on Nanjing flake-shaped fine sand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the WFI cyclic triaxial apparatus made in England.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Nanjing flake-shaped fine sand under different static deviator stress levels and cyclic stress ratios were studied. Through comparing the effective stress path under cyclic loading with static loading, the processes of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Nanjing flake-shaped fine sand with development of dynamic pore-water pressure, including the initial compact state, compression state and dilative sta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 of the shear stiffness with the number of cycles and cyclic strain wa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secant shear modulus in each unload-reload loop of dynamic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And by means of the exponential function, the empirical equ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ant shear modulus Gsec, shear modulus ratio Gsec/Gmax and cyclic strain ε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series of test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tatic deviator stress and cyclic stress, two kinds of failure patterns with deviator stress reversal or no deviator stress reversal are observed in the samples tested in this series, including cyclic mobility and the failure of accumulation residual strain. In addition, the degradation of dynamic shear modulus i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ibration pore-water pressure and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shear modulus reduces with the progressive number of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JING flake-shaped fine sand cyclic TRIAXIAL tests failure pattern effective stress path degradation of dynamic shear modulus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世界历史“周期率”论的整体逻辑
6
作者 吴宏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1,共8页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共产主义,据此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他把世界历史总体上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阶级社会阶段(史前史),并且是充满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二阶段是阶级、国家、民族消亡的阶段,这后一个阶段是史前史的...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共产主义,据此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他把世界历史总体上划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阶级社会阶段(史前史),并且是充满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二阶段是阶级、国家、民族消亡的阶段,这后一个阶段是史前史的终结以及真正的世界历史的开始。但是,在第一阶段里,尽管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不断变化,但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总是导致一个“特殊阶级”推翻另一个“特殊阶级”,世界历史表现为循环往复的“周期率”。而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世界化,必然形成一个代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普遍阶级”,这个阶级不再是以往的“特殊阶级”,因而能够作为世界历史的主体创造新的历史阶段,把世界历史带到阶级、国家和民族消亡的历史阶段,这便是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世界历史的“周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 “周期率” 共产主义
下载PDF
不同循环加载方式下饱和珊瑚砂的液化流动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秦悠 杨铮涛 +2 位作者 吴琪 赵凯 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5-1634,共10页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超静孔压累积是导致土体液化的原因,将可液化砂土视为流体是一种较新的液化研究思路。通过循环应力主轴90°跳转和连续旋转的均等固结、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探究了不同循环加载方式下饱和珊瑚砂的液化流动...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超静孔压累积是导致土体液化的原因,将可液化砂土视为流体是一种较新的液化研究思路。通过循环应力主轴90°跳转和连续旋转的均等固结、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探究了不同循环加载方式下饱和珊瑚砂的液化流动特性,发现以初始表观黏度η0规准的表观黏度比η/η0与超静孔压比ru的关系受循环应力路径的影响显著,η/η0随ru的增大而渐进衰退;而平均流动系数k随r_(u)的增长呈指数函数形式增大。循环应力比CSR(CSR=0.25~0.40)和循环加载频率f(f=0.1~1 Hz)对η/η0-ru和k-r_(u)关系的影响均不敏感。不论循环应力主轴90°跳转或连续旋转,发现表观黏度梯度和平均流动系数梯度均随ru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后减的特征,其反转点的ru≈0.9,可视为饱和珊瑚砂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相变孔压比ruth,以相应的相变平均流动系数k_(th)规准的k/k_(th)-r_(u)的所有试验数据点处于一个窄带内,且k/k_(th)随r_(u)增长服从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流动特性 饱和珊瑚砂 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 循环加载方式 应力主轴转动
下载PDF
循环加载频率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铮涛 秦悠 +1 位作者 吴琪 陈国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48-2656,共9页
人们对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石英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已进行大量的不排水循环试验研究,但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为探究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中密、均等固结的饱和珊瑚砂试样,开展了f=0.01~1.00... 人们对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石英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已进行大量的不排水循环试验研究,但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为探究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中密、均等固结的饱和珊瑚砂试样,开展了f=0.01~1.00 Hz、循环主应力路径90°跳转的系列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试验表明:孔压比ru和广义剪应变γg的增长速率随f增大而降低,到达初始液化所需的液化次数NL随f增大而增大;不同循环加载方式引起的广义剪应变幅值γga与峰值孔压比rumax存在事实上的唯一性关系,且γga可表示为以rumax为自变量的正切函数;f的增大会减弱试样的剪胀性。引入单元体循环应力比USR作为施加于试样的循环应力水平指标,USR-NL关系曲线随f的增大而移向右上侧,不同f的USR-NL关系曲线均服从相同形式的负幂函数。这意味着饱和珊瑚砂的抗液化强度随f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珊瑚砂 液化特性 加载频率 循环加载模式 抗液化强度
下载PDF
省域经济循环水平测度及时空特征研究
9
作者 方晓萍 贺婷婷 +1 位作者 刘琨 晋友迪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87-92,共6页
文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量化了地方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状,从增加值分解角度探究了省内省外循环在国内大循环的贡献率,并分析了省内省际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参与双循环强度呈显著的集中化趋势,各省经济增长对国内市... 文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量化了地方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状,从增加值分解角度探究了省内省外循环在国内大循环的贡献率,并分析了省内省际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参与双循环强度呈显著的集中化趋势,各省经济增长对国内市场的依赖程度更大,但国内大循环优势处于低竞争劣势。根据省内省际循环强度将省域分为自给自足型、资源丰富型、交换枢纽型、工农业发达型、发展不突出型,整体来看,各省省内循环对国内大循环的贡献呈逐年上升趋势。个别省份的省内、省际循环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且北方地区的测度变化过程波动更强烈,增长程度更大,总体来看,各省经济循环测度的时空跃迁类型具有强惰性,空间格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循环测度 投入产出 增加值分解
下载PDF
高温后套筒灌浆连接大变形反复拉压力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良林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5-543,共9页
套筒灌浆连接是预制混凝土结构当前钢筋连接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套筒受力状态不明的问题,考虑高温作用的影响以及抗震需要,开展高温后(最高温度600℃)套筒灌浆连接试件的大变形反复拉压试验研究,探讨套筒应力分布与连接力学性能发展规... 套筒灌浆连接是预制混凝土结构当前钢筋连接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套筒受力状态不明的问题,考虑高温作用的影响以及抗震需要,开展高温后(最高温度600℃)套筒灌浆连接试件的大变形反复拉压试验研究,探讨套筒应力分布与连接力学性能发展规律。当套筒灌浆料抗压强度为61.3 MPa时,试验结果表明:套筒环向处于弹性状态,但其中部的纵向将进入弹塑性受力状态;套筒灌浆连接试件失效模式由套筒外钢筋断裂转向钢筋与套筒灌浆料界面粘结滑移失效的关键温度为400℃;相对常温值,高温后试件的峰值载荷与峰值位移分别下降约为12%与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筒灌浆连接 高温作用 大变形反复拉压 失效模式 套筒应变
下载PDF
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加热半径与井网关系的新理论 被引量:27
11
作者 窦宏恩 常毓文 +2 位作者 于军 王小林 马银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8-61,共4页
综合评价了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加热半径计算的3种经典模型,并推导出了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最大加热半径计算公式,首次采用Buckley-Leverret方程计算了热水带的加热半径,其结果与油田开发实际符合较好.同时,首次提出了稠油蒸汽吞吐在多轮... 综合评价了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加热半径计算的3种经典模型,并推导出了稠油蒸汽吞吐过程中最大加热半径计算公式,首次采用Buckley-Leverret方程计算了热水带的加热半径,其结果与油田开发实际符合较好.同时,首次提出了稠油蒸汽吞吐在多轮次加热过程中的一种新理论:在1~4周期蒸汽起到了扩大加热半径的作用,随着周期增多而加热前缘向外扩展作用减小,蒸汽主要起重复加热油层的作用.本文导出的新模型公式及提出的新理论,对于不同类型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井距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加热半径 井网 辽河油区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地适宜载畜量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军香 王合亮 +1 位作者 焦洪超 林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9-347,共9页
【目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造成畜禽生产废弃物的大量集中产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建立土地载畜量模型,为畜禽生产废弃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查阅大量资料和... 【目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造成畜禽生产废弃物的大量集中产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旨在建立土地载畜量模型,为畜禽生产废弃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查阅大量资料和统计年鉴的基础上,以山东省2012年生猪统计数据和主要种植作物产量及氮磷需求量为例,根据农牧生态平衡和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原则,分析了粮食种植(冬小麦-夏玉米)、果树种植(苹果)和蔬菜种植(菜椒-茄子、菜椒-西红柿、西红柿-黄瓜3种大棚种植模式以及茄子-大白菜、西红柿-大白菜、黄瓜-萝卜3种露地种植模式)3种土地利用模式下作物氮、磷养分的需要量,依据畜禽生产废弃物中氮磷养分含量,根据土地养分平衡原理,建立了土地养分平衡模型,确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单位面积土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和载畜量,提出了土地不同种植模式下单位养殖规模需匹配的农田面积;【结果】以能繁母猪为基础建立了估测猪场粪尿养分(氮磷)年排出量的猪单位,折算成单个猪单位的氮、磷产生量分别为87.5和11.1kg/年。以此为基础估测了不同类型畜禽粪尿氮磷产生量。根据种植模式估测了土地氮磷输出量,以蔬菜种植模式下土地氮、磷输出量最高,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居中,苹果种植下氮、磷输出量最低。结果表明,蔬菜种植模式土地载畜量更高,大棚种植模式下平均为4.5猪单位/hm^2,露地种植模式下平均为3.8猪单位/hm^2;果树种植(苹果)载畜量最低,为1.2猪单位/hm^2;冬小麦-夏玉米模式下,不考虑秸秆还田,载畜量可达3.9猪单位/hm^2,如果考虑秸秆还田,则载畜量相应降低。以循环利用方式消纳1 0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自繁自养猪场所产生的废弃物,蔬菜种植模式下所需匹配土地面积最少(西红柿-黄瓜轮作的大棚种植模式需要188.7 hm^2),苹果种植所需的匹配土地面积最多,需要匹配833.3 hm^2;不考虑秸秆还田,小麦-玉米轮作种植模式下,需要匹配的种植土地为256.4 hm^2。【结论】根据"养殖-种植"循环利用模式确定了土地载畜量参数为1.2—4.5猪单位/hm^2,该参数为畜禽养殖区域规划、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和土地养分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畜量 循环利用 养殖规模 种植模式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注CO_2驱油注入方式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何应付 周锡生 +1 位作者 李敏 高慧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34,共4页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水相难以有效注入、水气交替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提出采用周期注气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油效果。首先通过与其他注入方式的对比,分析周期注气的优缺点,指出其比较适合特低渗透油藏。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水相难以有效注入、水气交替难以有效实施的问题,提出采用周期注气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油效果。首先通过与其他注入方式的对比,分析周期注气的优缺点,指出其比较适合特低渗透油藏。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周期注气改善驱油效果的机理,分析认为周期注气能够有效改善流度比,扩大CO2的波及体积,降低粘性指进的影响。最后将周期注气应用到特低渗透油藏芳48和树101区块的方案编制中,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连续注气相比,周期注气可以有效提高CO2的换油率,减缓油井气窜,最终提高采收率;并且在现场生产过程中,周期注气可以明显降低油井油气比上升速度,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二氧化碳驱 注入方式 周期注气
下载PDF
利血平致脾虚大鼠唾液蛋白分泌改变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7
14
作者 林传权 陈玉龙 +3 位作者 李茹柳 张海艇 高小玲 陈蔚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观察利血平致脾虚大鼠唾液蛋白分泌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血平组大鼠20只皮下注射0.4mg/(kg.d)利血平9d造模,对照组大鼠20只注射生理盐水9d;10d时两组各随机抽取10只大鼠检测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sAA)比值,眼眶静脉采血... 目的观察利血平致脾虚大鼠唾液蛋白分泌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利血平组大鼠20只皮下注射0.4mg/(kg.d)利血平9d造模,对照组大鼠20只注射生理盐水9d;10d时两组各随机抽取10只大鼠检测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sAA)比值,眼眶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的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环磷酸腺苷(cAMP),处死动物取腮腺检测VIP和cAMP,取腮腺HE染色病理组织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计数腮腺酶原颗粒。两组剩余大鼠均停止注射并正常饲养40d,检测以上项目。结果利血平组大鼠较对照组食量明显减少、体重下降。10d时:利血平组sAA活性比值(0.39±0.18)显著低于对照组(0.80±0.21,P<0.01),25d已恢复正常并持续至40d(与本组10d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两组腮腺有明显病理改变,透射电镜发现利血平组的单位观察视野腮腺酶原颗粒数(41.4±4.9)高于对照组(34.6±5.2,P<0.01);血清VIP利血平组(22.5±13.1mg/L)低于对照组(38.5±14.1mg/L,P<0.05),腮腺VI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AMP利血平组(125.8±15.5μmol/L)高于对照组(105.3±16.7μmol/L,P<0.05),腮腺cAM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d时各项检测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血平致脾虚大鼠酸刺激下唾液蛋白分泌减少,可能与VIP和cAMP调节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血平 脾虚证 唾液淀粉酶 腮腺 血管活性肠肽 环磷酸腺苷
下载PDF
模糊聚类、识别、优选统一理论与循环迭代模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守煜 韩晓军 +1 位作者 王建明 伏广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3-886,共4页
模糊聚类、识别与优选是系统优化模糊集分析理论的数学基础.通过以全体样本对全体类别加权广义欧氏权距离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模糊聚类、识别与优选决策统一的理论与循环迭代模型.其中模糊聚类是核心,模糊识别与优选决策模型均... 模糊聚类、识别与优选是系统优化模糊集分析理论的数学基础.通过以全体样本对全体类别加权广义欧氏权距离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模糊聚类、识别与优选决策统一的理论与循环迭代模型.其中模糊聚类是核心,模糊识别与优选决策模型均由模糊聚类导出.该模型发展了模糊数学关于模糊聚类、模糊模式识别、模糊决策理论.循环迭代模型及其多种组合模型,不仅可用于水资源系统,对其他学科领域模糊集分析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迭代 统一理论 模糊集 平方和 数学基础 分析理论 模糊聚类 模糊决策理论 决策模型 识别
下载PDF
基于循环抑制CPG模型控制的蛇形机器人蜿蜒运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卢振利 马书根 +1 位作者 李斌 王越超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根据生物蛇和蛇形机器人的结构及运动特点,应用循环抑制CPG建模理论构建了蛇形机器人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蛇形机器人模型,仿真验证了CPG模型对蜿蜒运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并验证了实现有目的转弯控制的CPG参数调节方法.最后,给出了今后的... 根据生物蛇和蛇形机器人的结构及运动特点,应用循环抑制CPG建模理论构建了蛇形机器人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蛇形机器人模型,仿真验证了CPG模型对蜿蜒运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并验证了实现有目的转弯控制的CPG参数调节方法.最后,给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机器人 中央模式发生器 循环抑制 蜿蜒运动
下载PDF
基于循环抑制CPG模型的蛇形机器人控制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卢振利 马书根 +1 位作者 李斌 王越超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7-143,共7页
依据生物利用中央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的自激行为产生有节律的协调运动适应多种环境,基于循环抑制CPG建模理论设计了蛇形机器人CPG控制器模型,分析了单个神经元、循环抑制CPG以及该控制器模型的稳定性,并把该控... 依据生物利用中央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的自激行为产生有节律的协调运动适应多种环境,基于循环抑制CPG建模理论设计了蛇形机器人CPG控制器模型,分析了单个神经元、循环抑制CPG以及该控制器模型的稳定性,并把该控制器应用到一个结合蛇形机器人“勘查者-Ⅰ”动力学特性的仿真模型,得到了实现蜿蜒运动的CPG控制器参数,进而研究了调节S波个数、身体构形曲率、蜿蜒运动速度以及运动轨迹曲率的CPG控制器参数设定策略。此外,“勘查者-Ⅰ”应用该CPG控制器的输出成功实现了蜿蜒运动。该研究结果为设计人工CPG控制器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机器人 蜿蜒运动 循环抑制 中央模式发生器(CPG)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循环抑制CPG模型控制的蛇形机器人三维运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卢振利 马书根 +1 位作者 李斌 王越超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具有三维运动能力和独特的节律运动方式,使生物蛇能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中生存.大多数动物节律运动是由中央模式发生器(Centralpatterngenerator,CPG)控制的.以此为理论依据,首次以循环抑制建模机理构建蛇形机器人组合关节运动控制的CPG模... 具有三维运动能力和独特的节律运动方式,使生物蛇能在复杂的地形环境中生存.大多数动物节律运动是由中央模式发生器(Centralpatterngenerator,CPG)控制的.以此为理论依据,首次以循环抑制建模机理构建蛇形机器人组合关节运动控制的CPG模型.证明该模型是节律输出型CPG中微分方程维数最少的.采用单向激励方式连接该类CPG构建蛇形机器人三维运动神经网络控制体系,给出该CPG网络产生振荡输出的必要条件.应用蛇形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仿真得到控制三维运动的CPG神经网络参数,利用该CPG网络的输出使“勘查者”成功实现三维运动.该结果为建立未探明的生物蛇神经网络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机器人 三维运动 循环抑制 中央模式发生器(CPG)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模式识别在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清华 章凤奇 +1 位作者 孙述鹏 刘池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2-105,114,共5页
模式识别就是研究已知的模式 ,并对模式进行分类 ,利用计算机技术 ,将待识别模式进行归类 ,达到分类的目的。模式识别的过程可概括为 :首先 ,应用傅立叶频谱分析、回归分析及多点平滑法进行数据预处理 ;其次 ,采用旋回地层学理论 ,计算... 模式识别就是研究已知的模式 ,并对模式进行分类 ,利用计算机技术 ,将待识别模式进行归类 ,达到分类的目的。模式识别的过程可概括为 :首先 ,应用傅立叶频谱分析、回归分析及多点平滑法进行数据预处理 ;其次 ,采用旋回地层学理论 ,计算已知钻井地质数据的频谱图 ,利用米兰柯维奇旋回组分进行学习 ,提取特征 ,建立模式分类 ;最后 ,用已建立的模式类对其他钻井进行地层划分。运用模式识别方法 ,对大港油田 4 0多口钻井进行了地层划分 ,划分结果与原地质分层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而且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地层划分 旋回地层学
下载PDF
基准面旋回定量表征的工作框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昌民 尹艳树 +3 位作者 尹太举 淡卫东 陈忠 张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4,共7页
在综述准面旋回的基本概念及基准面旋回传统表征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基准面旋回定量表征技术,认为通过建立基准面旋回正弦曲线,利用沉降速率(B)、沉积速率(D)、侵蚀速率(E)就可以重建地层层序样式;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将基准面旋回... 在综述准面旋回的基本概念及基准面旋回传统表征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基准面旋回定量表征技术,认为通过建立基准面旋回正弦曲线,利用沉降速率(B)、沉积速率(D)、侵蚀速率(E)就可以重建地层层序样式;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将基准面旋回定量表征技术应用于储层层序样式建立及地层预测的工作流程,即通过地质分析建立基准面旋回物理模型,结合正反演模拟确定合理的基准面旋回数学模型和地质参数,利用各种插值技术进行基准面旋回及参数的预测,最后根据基准面旋回及参数进行地层样式的反演,从而建立储层纵横向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定量表征 正演 反演 地层样武 工作流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