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ominant variation modes associated with Yangtze–Huai River Basin summer heavy rainfall ev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Hong-Bo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8年第6期464-471,共8页
The Yangtze–Huai River Basin(YHRB)always suffers from anomalously heavy rainfall during the warm season,and has been well explored as a whole area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In this study,the YHRB is divided int... The Yangtze–Huai River Basin(YHRB)always suffers from anomalously heavy rainfall during the warm season,and has been well explored as a whole area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In this study,the YHRB is divided into two core regions-the northern YHRB(nYHRB)and southern YHRB(sYHRB)-based on 29-year(1979–2007)June–July–August(JJA)temporally averaged daily rainfall rates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rainfall.A spectral analysis of JJA daily rainfall data over these 29 years reveals that a 3–7-day synoptic-timescale high-frequency mode is absolutely dominant over the nYHRB,with 10–20-day and 15–40-day modes playing a secondary role.By contrast,3–7-day and 10–20-day modes are both significant over the sYHRB,with 7–14-day,15–40-day,and 20–60-day modes playing secondary roles.Based on a comparison between bandpass-filtered rainfall anomalies and original rainfall series,a total of 42,1,5,and 3 heavy rainfall events(daily rainfall amounts in the top 5%of rainy days)are detected over the nYHRB,corresponding to 3–7-day,7–14-day,10–20-day,and 15–40-day variation disturbances.Meanwhile,a total of 28,8,12,and 6 heavy rainfall events are detected over the sYHRB,corresponding to 3–7-day,7–14-day,10–20-day,and 20–60-day variation disturbances.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uration of summer heavy rainfall events over both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tion modes heavy rainfall yangtzehuai river basin SUMMER
下载PDF
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对比研究
2
作者 薛联青 章郁涵 刘远洪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以长江、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利用趋势分析、变点检验、小波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典型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极端旱涝急转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 以长江、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利用趋势分析、变点检验、小波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探究典型干旱区与湿润区旱涝急转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湿润和半湿润区是极端旱涝急转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是极端旱转涝事件的高频发生区;干旱区的突变发生在1998年,湿润区的突变在1978年,未来干旱区更易发生旱转涝事件,湿润区则相反;气象因子在湿润区对旱涝急转的贡献度更大,大气环流对干旱区的影响突出,旱涝急转与不同驱动因子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急转 标准化旱涝急转指数 大气环流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GEE的长江-淮河流域湖泊水体长时序变化监测
3
作者 苑春雨 刘昌华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27,36,共6页
湖泊在调节洪水和提供水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长江-淮河流域(长淮流域)平原湖泊群的蓄水变化对缓解洪水压力和调节径流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对流域内水体变化的长期监测,研究使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和水体提取算法计算流域... 湖泊在调节洪水和提供水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长江-淮河流域(长淮流域)平原湖泊群的蓄水变化对缓解洪水压力和调节径流至关重要。为了实现对流域内水体变化的长期监测,研究使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和水体提取算法计算流域内2000—2021年共22年的水体频率,生成了逐年的30 m空间分辨率地表水体图,并计算每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体面积。研究发现,长淮流域水体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线以及五大淡水湖所在流域。22年中,流域内水体面积呈现波动变化,2011年3种频率水体面积均是最低,2020年的丰水期水体面积和平水期水体面积达到最高。通过分析长淮流域在同一时期的气候变化发现,降雨量的变化趋势与水体面积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表明流域内水量变化主要由降雨量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淮河流域 水体频率 GEE 遥感监测
下载PDF
江淮流域强暴雨过程对阻高和副高逐日变化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菊英 冷春香 程华琼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2-1022,共11页
江淮流域是我国暴雨频发的地区之一,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北半球两个主要的大气环流系统.本文统计分析了1971-2003年期间乌山阻塞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的逐日强度变化特征,研究了乌山阻塞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对江... 江淮流域是我国暴雨频发的地区之一,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北半球两个主要的大气环流系统.本文统计分析了1971-2003年期间乌山阻塞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的逐日强度变化特征,研究了乌山阻塞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对江淮流域强暴雨过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江淮流域多数强暴雨过程发生在乌山阻高的减弱期,在乌山阻高的建立和加强期较少有持续性暴雨发生.乌山阻高的突然减弱是江淮流域强暴雨过程发生的强信号之一.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登陆是江淮流域强暴雨过程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强降水 阻高 副高
下载PDF
90年代前期连续厄尼诺事件和异常灾害
5
作者 包澄澜 向元珍 《自然杂志》 1996年第6期358-360,共3页
<正>厄尼诺事件是发生在东部和中部赤道太平洋的大范围海温异常升高(距平达+0.5℃以上)现象。通常厄尼诺事件每3~7年发生1次。
关键词 厄尔尼诺事件 灾害 台风 海洋灾害
下载PDF
激光在春季江淮气旋降水中的衰减特性研究
6
作者 陈凯诺 邵利民 +3 位作者 魏海亮 戴仁威 艾阳 穆杨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雨中舰载激光武器和激光雷达的工作效能受到制约。因此,研究激光在降水中的衰减特性对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WRF中尺度气象研究模式,对2015年3月30日-4月2日的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江淮气旋由于倒槽锋生产生,江苏地区和... 在雨中舰载激光武器和激光雷达的工作效能受到制约。因此,研究激光在降水中的衰减特性对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WRF中尺度气象研究模式,对2015年3月30日-4月2日的降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江淮气旋由于倒槽锋生产生,江苏地区和朝鲜半岛、日本等的降水过程就是高空西风急流与低空急流耦合的结果,与此同时还有700 h Pa切变线的配合。在气旋降水条件下,传输性能较好的10.6μm远红外波仍然受到衰减,在小雨的情况下(降雨率为0.25mm/h)探测距离可损失10%;在中雨的情况下(降雨率为2.7 mm/h)探测距离为正常情况下的70%;而在大雨情况下(降雨率为6 mm/h)探测距离仅为正常情况下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气旋 低空急流 倒槽锋生 激光衰减系数 探测距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梅雨过程识别及梅雨期分级降水时空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姚飛 杨秀芹 +2 位作者 刘慕嘉 张余庆 李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60,共1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60 a江淮流域梅雨特征量及梅雨期分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还不明晰。论文采用江淮流域1961—2020年23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识别梅雨过程,研究梅雨入出梅日期等特征量及梅雨期不同量级的...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60 a江淮流域梅雨特征量及梅雨期分级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还不明晰。论文采用江淮流域1961—2020年23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识别梅雨过程,研究梅雨入出梅日期等特征量及梅雨期不同量级的雨日数等指标的时空特征,计算城市化对梅雨期强降水的贡献。结果表明:Ⅰ区(江南区)平均入出梅最早,Ⅱ区(长江中下游区)次之,Ⅲ区(江淮区)入出梅最晚,梅雨期长度依次为30、30和24 d,入出梅日和梅雨期长度趋势性均不明显。Ⅰ区平均梅雨雨强最大(367.6 mm),Ⅱ区次之(298.4 mm),Ⅲ区最小(253.5 mm);Ⅱ区梅雨雨强显著增加、平均梅雨强度指数最大,最易发生暴力梅,Ⅲ区梅雨强度指数变化最剧烈。江淮流域梅雨量Ⅰ、Ⅱ区中部较大,Ⅰ区雨日数最多,Ⅱ区次之,Ⅲ区最少。梅雨期小雨日数最多、降水发生率最高,中雨、大雨和暴雨依次减少。绝大多数站点小雨、中雨日数趋势性不明显,Ⅱ区中东部大雨、暴雨日数显著增加。绝大多数站点大雨、暴雨降水发生率趋势性不明显,Ⅱ区较多站点小雨、中雨发生率显著下降是其东部梅雨期降水发生率显著减少的原因。暴雨量占梅雨量比例最大、降水贡献率也最大,大雨、中雨和小雨依次减小。Ⅰ、Ⅱ区东部站点大雨、暴雨量显著增加是该区梅雨量显著增加的原因。绝大部分站点的不同量级降水贡献率趋势性不明显,只有Ⅱ区中东部17个站点小雨、中雨贡献率显著降低。城市化加剧了强降水指标上升,城市化对R95P和R99P的贡献率分别为10.59%和17.39%。研究结果可为江淮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涝事件预警、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监测指标 降水分级 强降水 江淮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