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实验治疗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4 位作者 焦佩英 郭惠芳 黄立信 柴君杰 焦伟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11-16,共6页
在疗程为10~14d时,甲苯达唑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5mg/kg/d,阿苯达唑的为100mg/kg/d。在所用的疗程下,甲苯达唑的剂量较阿笨达唑100~300mg/kg/d低3~11倍时,它们的疗效相仿,但甲苯达唑100mg/kg/d的疗效则优于剂量... 在疗程为10~14d时,甲苯达唑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5mg/kg/d,阿苯达唑的为100mg/kg/d。在所用的疗程下,甲苯达唑的剂量较阿笨达唑100~300mg/kg/d低3~11倍时,它们的疗效相仿,但甲苯达唑100mg/kg/d的疗效则优于剂量大l~2倍的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与阿苯达唑合并治疗未能明显提高疗效,但此2种药物并用吡喹酮治疗则疗效明显提高。实验证明阿苯达 唑亚砜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而阿苯达唑用则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囊 包虫病 甲苯达唑
下载PDF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实验治疗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病的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尤纪青 肖树华 +3 位作者 焦佩英 郭惠芳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89年第3期16-19,共4页
小鼠于感染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后用甲苯达唑口服治疗,剂量为12.5~100mg/kg/d×10时囊肿抑制率为49.2~77.5%,用阿苯达唑100~300mg/kg/d×10~14治疗的为61.3~72.1%,而用吡喹酮400mg/kg/d,或800mg/kg/d,2次均服,疗程为10d时... 小鼠于感染继发性细粒棘球蚴后用甲苯达唑口服治疗,剂量为12.5~100mg/kg/d×10时囊肿抑制率为49.2~77.5%,用阿苯达唑100~300mg/kg/d×10~14治疗的为61.3~72.1%,而用吡喹酮400mg/kg/d,或800mg/kg/d,2次均服,疗程为10d时则无效,但若给服500mg/kg/d×14,囊肿抑制率为63.4%。药物有效各组的每鼠平均囊数,除个别组外,均较相应对照组的为少。此外,甲苯达唑与吡喹酮合并服用,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细粒棘球蚴 甲苯达唑
下载PDF
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化学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4 位作者 肖树华 尤纪青 吴嘉彤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21-25,共5页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NIH鼠体内细粒棘球蚴组织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治疗3~14天,均能迅速引起生发层内糖原、AKP、ACP及ATP酶的减少、减弱或消失,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明显,阿苯达唑及吡喹酮的较轻,但对生发层内DNA、RNA、蚤白质结合的酪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以及碱性蛋白质的影响仅见于7及14天。亦以甲苯达唑组的较为显著。停药后,上述变化的恢复时间,吡喹酮及阿苯达唑的分别为14~30及30天,而甲苯达唑组的则需9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组织化学 吡喹酮
下载PDF
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感染鼠体内外细粒棘球蚴作用的组织学比较
4
作者 杨元清 张超威 +4 位作者 肖树华 吴嘉彤 尤纪青 柴君杰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0年第3期17-20,129-130,共4页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体内、外细粒棘球蚴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引起生发层表面粗糙、间质疏松、空泡变性、生发细胞结构模糊、核伊红深染及细胞崩解等病变,均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重,发生率亦较高,而吡... 本文比较了吡喹酮、甲苯达唑及阿苯达唑对体内、外细粒棘球蚴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均能引起生发层表面粗糙、间质疏松、空泡变性、生发细胞结构模糊、核伊红深染及细胞崩解等病变,均以甲苯达唑组的为最重,发生率亦较高,而吡喹酮与阿苯达唑组的相似,均较轻,发生率亦较低,停药后,一些生发层的损害逐渐恢复正常,以吡喹酮及阿苯达唑组的较迅速,而甲苯达唑组的则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吡喹酮 组织学 生发层
下载PDF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熊海波 邹培范 +1 位作者 李俊 萍小佳 《地方病通报》 1996年第1期8-13,共6页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在不同的药物处理,疗程、剂量和感染时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以感染率,囊重(抑制率),囊数及包虫囊病理改变为评价指标,观察了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lb)与吡喹酮(Pra)治疗小鼠腹腔感染的原头节及包虫囊...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在不同的药物处理,疗程、剂量和感染时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以感染率,囊重(抑制率),囊数及包虫囊病理改变为评价指标,观察了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lb)与吡喹酮(Pra)治疗小鼠腹腔感染的原头节及包虫囊的效果。结果表明:联合用药无论对感染的原头节还是发育的包虫囊均有明显疗效,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在原头节感染早期用药的效果较优,这一结果对临床化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包虫囊 阿苯达唑 吡喹酮 联合化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