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调查黄淮流域不同媒介地区当前疟疾流行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郑香 房文 +4 位作者 黄芳 沈毓祖 苏云普 黄光全 周水森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7-421,共5页
目的通过对黄淮流域居民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调查,评价黄淮流域不同媒介地区疟疾流行水平。方法2006和2007年选择沿黄淮流域单一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安徽省宿州、怀远和砀山县、河南省永城县,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地区的河南... 目的通过对黄淮流域居民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调查,评价黄淮流域不同媒介地区疟疾流行水平。方法2006和2007年选择沿黄淮流域单一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安徽省宿州、怀远和砀山县、河南省永城县,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地区的河南省桐柏县和湖北省广水县,每县分别选择2个自然村,采用重复横向调查方法,连续两年于疟疾流行季节末期对调查点居民(≥1.5岁)采制滤纸干血滴,用IFAT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计算人群疟疾抗体阳性率与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分别以20岁以下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通过可逆催化模型估算这些地区的疟疾感染概率,并与当年疟疾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2006和2007年安徽、河南和湖北等3省6县12个自然村的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153/2489)和12.0%(295/2458),其中单一中华按蚊媒介地区2007年的平均抗体阳性率12.0%(194/1624)]明显高于2006年的4.1%(69/1670)(χ2=69.9,P<0.01);而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地区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3%(84/819)和12.1%(101/834),两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2007年12个自然村平均阳性GMRT为26.2,略高于2006年的22.7。可逆催化模型估算结果显示,单一中华按蚊媒介地区和复合媒介地区年感染概率均明显高于当地疫情报告的疟疾发病比率,前者平均分别为后者的117.3倍和17.2倍。在抗体阳性者中,有87.8%为疟疾无症状者,表明黄淮流域地区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潜在传染源。结论黄淮流域地区疟疾实际发病远较报告疫情为高,单一中华按蚊为媒介地区疟疾发病呈回升趋势,嗜人按蚊与中华按蚊复合媒介地区疟疾传播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抗体阳性率 可逆催化模型 感染概率
下载PDF
旋毛虫病人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中全 崔晶 +2 位作者 毛福荣 晋雪香 武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1-23,共3页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了旋毛虫病人阿苯哒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此外,对旋毛虫病人及... 应用旋毛虫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了旋毛虫病人阿苯哒唑治疗后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后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此现象可作为一种治疗有效的客观指标。此外,对旋毛虫病人及时治疗也可将检测到抗体的时间提前1~2周。旋毛虫病人从治疗后1个月开始抗体水平明显下降,至治疗后4个月时抗体转阴率已达75%。因此,IFAT对旋毛虫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考核均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抗体水平 阿苯哒唑 间接荧光抗体法
下载PDF
1998~2003年海南省不同疟区居民疟疾血清学纵向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坚 蒙锋 +7 位作者 王善青 华德 蓝秀汉 陈雄 关士鹏 邢奇芬 郭仁能 张韻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流行情况 ,了解其流行趋势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南桥、毛阳高低疟区进行纵向调查 ,并与镜检法及 PCR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南桥、毛阳居民 IFAT抗体阳性率分...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流行情况 ,了解其流行趋势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T)对南桥、毛阳高低疟区进行纵向调查 ,并与镜检法及 PCR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南桥、毛阳居民 IFAT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2 8.85 % (2 96 / 10 2 6 )和 6 .4 7% (6 4 /989) ,低年龄组阳性率为 9.92 % (39/ 393)和 3.98% (14 / 35 2 ) ;原虫阳性率依次为 6 .6 2 % (6 8/ 10 2 6 )和 1.4 2 % (14 / 989) ,PCR与镜检比较 ,阳性符合率为 86 .90 %。结论 南桥居民抗体阳性率和原虫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毛阳 ,显示疟疾传播仍较严重 ,毛阳疟疾虽有效控制 ,但仍有低年龄组阳性 ,说明疟疾传播尚未阻断。 PCR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流行病学调查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198例囊虫病的免疫学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峰 晋雪香 +2 位作者 毛福荣 王中全 崔晶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4年第1期73-75,共3页
本文收集了198例皮肌型及脑型囊虫病,分别经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囊虫病,并具有相应临床症状。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本组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皮肌型66.67%(... 本文收集了198例皮肌型及脑型囊虫病,分别经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为囊虫病,并具有相应临床症状。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本组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皮肌型66.67%(54/81),脑型82.05%(96/117)。对脑型中20例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对比,阳性率分别为55%和85%。实验表明,IFAT对于脑型囊虫病的抗体检出率高于皮肌型,在检测抗体诊断脑囊虫病时应首选血清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免疫学诊断 诊断
下载PDF
皮内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并殖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中全 晋雪香 +3 位作者 崔晶 毛福荣 武烽 高广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第4期317-319,共3页
应用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对8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进行皮内试验,其中7例为阳性反应。应用并殖吸虫成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并殖吸虫病、其它寄生虫病及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井殖吸虫抗体,结果:8份该病患者血清IFAT... 应用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对8例并殖吸虫病患者进行皮内试验,其中7例为阳性反应。应用并殖吸虫成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并殖吸虫病、其它寄生虫病及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井殖吸虫抗体,结果:8份该病患者血清IFAT均为阳性反应,囊虫病患者血清7份及脑脊液2份,蛔虫病、丝虫病、华枝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各2份,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16份,IFAT均为阴性反应;旋毛虫病患者血清15份中,14份IFAT呈阴性反应,另一份IFAT为弱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免疫诊断 荧光抗体试验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保存不同时间后抗原性的观察
6
作者 晋雪香 崔晶 王中全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保存不同时间后的抗原性方法对-20℃保存5年、8 年及12年的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旋毛虫病(37例)、囊虫病(12例)、包虫病(10例)、肺吸虫病(16例)患者及健康人(15例)血清进... 目的观察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保存不同时间后的抗原性方法对-20℃保存5年、8 年及12年的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旋毛虫病(37例)、囊虫病(12例)、包虫病(10例)、肺吸虫病(16例)患者及健康人(15例)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用保存不同时间的抗原片37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各批抗原片的荧光亮度亦无明显区别;囊虫病、包虫病及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16例肺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有2例出现假阳性反应。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在-20℃可保存12年而不丧失其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肌幼虫 冰冻切片 抗原性 阳性反应 ifat
下载PDF
河南省1990~2005年疟疾疫情及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学周 许汴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1990~2005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疟疾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省1990~2005年疟疾流行、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年间河南省共进行传播休止期治疗80.27... 目的分析河南省1990~2005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疟疾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方法收集河南省1990~2005年疟疾流行、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年间河南省共进行传播休止期治疗80.27万人次,流行季节服药治疗76.43万人次,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43891人次。1990~1992年和1996~1999年共用杀虫剂处理蚊帐133.28万顶,保护人群199.93万人次。发热病人血检1121.61万人次,阳性率为0.10%(11213/1121.61),占全部报告病例的29.01%。1990~2000年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34846人次,阳性率为3.30%(1149/34846)。1993~1999年调查当地居民71234人次,带虫率为0.40%(286/71234)。河南省主要的疟疾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叮人习性分别为0.0608和0.3143,媒介能量嗜人按蚊是中华按蚊的22.4倍。1990~2005年全省共报告疟疾病例3865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62/10万,其中1992年发病318例,当年发病率为0.37/10万,为历史最低点。70.05%(27076/38654)的病例分布在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共存的复合媒介地区。结论河南省疟疾防治措施得当,有效控制疟疾发病,但部分地区疫情不稳定,局部暴发点不断出现,疟疾控制工作仍十分艰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疫情 防治 媒介监测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杀虫剂处理蚊帐
下载PDF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在疟疾血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唐来仪 周月婵 +4 位作者 白晓蓉 陈琳琳 庄世锋 邓胜平 赵长荣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 评价IFAT在湖南省疟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桂东等35个县(市)为调查点,新化等5县(市)为纵向监测点。以食蟹猴疟原虫作抗原,1:20稀释样本血,用IFAT对疟疾的免疫诊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进行了观... 目的 评价IFAT在湖南省疟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桂东等35个县(市)为调查点,新化等5县(市)为纵向监测点。以食蟹猴疟原虫作抗原,1:20稀释样本血,用IFAT对疟疾的免疫诊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进行了观察。结果 间日疟抗体阳性符合率99.08%,GMRT 62.34,假阳性率0.82%。佳东等35个县(市)疟疾年发病率降至0.1‰以下4-18年以后,IFAT平均阳性率1.65%(670/40676),新化等5县(市)纵向监测点平均阳性率2.11%(511/24211),结论 IFAT在间日疟诊断、血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同时表明全省疟疾防治效果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疟疾 血清流行病学 监测 调查
下载PDF
2006-2010年湖北省疟疾间接荧光抗体监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小蓉 黄光全 +2 位作者 林文 张华勋 陈国英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984-986,共3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疟疾监测点疟疾流行情况,考核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以学龄儿童为检查对象,对5个监测点进行纵向监测,2010年增加其他疟区的4个点进行当地居民和学龄儿童的横向监测,通过疟疾抗体水平分析疟疾流行... 目的了解湖北省疟疾监测点疟疾流行情况,考核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以学龄儿童为检查对象,对5个监测点进行纵向监测,2010年增加其他疟区的4个点进行当地居民和学龄儿童的横向监测,通过疟疾抗体水平分析疟疾流行态势。结果 2006-2010年5个纵向监测点的总体疟疾抗体阳性率0.07%~0.73%。2010年横向监测结果只有一类疟区的枣阳和老河口各发现1例阳性。结论湖北省疟疾监测点不同疟区的间接荧光抗体水平不同,应采取不同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监测
原文传递
2005-2007年湖南省基本消除疟疾后监测结果分析
10
作者 王郭清 段绩辉 +3 位作者 李正祥 陈望春 李广 杨国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1804-1806,共3页
目的了解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监测点发热在37.5℃以上的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者进行疟原虫检查;在疟疾流行季节后期(10-11月)采集7~12... 目的了解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的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防治效果和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监测点发热在37.5℃以上的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者进行疟原虫检查;在疟疾流行季节后期(10-11月)采集7~12岁儿童滤纸血进行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每年6-10月,采用19~22时室外人诱加清晨蚊帐内搜捕的方法捕蚊,进行叮人率调查。结果2005-2007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4.95%、1.62%和0,均为输入性病例;3个监测点连续3年间接荧光抗体(IFA)检测全部阴性;中华按蚊叮人率以7月和8月为最高。结论基本消除疟疾后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继发病例,表明当地已阻断疟疾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发热病人 中华按蚊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