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loop序列和微卫星标记的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
1
作者 李兵部 傅建军 +2 位作者 陶易凡 强俊 徐跑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7,共13页
为探究广东珠江、广西漓江、四川金沙江和云南西江4个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分别基于上述水系共108尾黄颡鱼的线粒体D-loop序列和12个微卫星标记对4个黄颡鱼群体进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群体间... 为探究广东珠江、广西漓江、四川金沙江和云南西江4个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分别基于上述水系共108尾黄颡鱼的线粒体D-loop序列和12个微卫星标记对4个黄颡鱼群体进行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变异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105个D-loop序列,其核苷酸组成中A+T含量占比为56.22%,G+C含量占比为43.78%。在105个有效序列中,多态位点数为746个(含缺和无效多态位点),单倍型数为51个。Hap2、Hap25、Hap15分别是广东珠江、广西漓江、四川金沙江群体的优势单倍型。4个黄颡鱼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_(d))介于0.842~0.940,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2~0.083;四川金沙江群体Hd的最低,π也处于较低水平;而云南西江群体的Hd和π均最高;4个群体的Tajima′s D值均小于0。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均为广西漓江群体最高,广东珠江群体次之,云南西江群体较低,四川金沙江群体最低。4个黄颡鱼群体的K2P遗传距离介于0.008~0.115之间,其中广西漓江与云南西江群体间的K2P遗传距离最近;广东珠江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的K2P遗传距离较远,与四川金沙江群体的K2P遗传距离最远。4个黄颡鱼群体间均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分化(P<0.01),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_(st))介于0.114~0.959之间。4个黄颡鱼群体间Nei’s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性分别介于0.117~1.114之间和0.328~0.890之间,其中,广西漓江群体与云南西江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最近、遗传一致性最高,广东珠江与四川金沙江群体的Nei’s遗传距离最远、遗传一致性最低。在UPGMA系统聚类树中,4个黄颡鱼群体主要分为两支,其中广西漓江群体、云南西江群体最先聚为一支,然后与四川金沙江群体聚为一支,最后与广东珠江群体聚类。在NJ聚类树中,4个群体黄颡鱼的明显分为4个分支,广西漓江群体与云南西江群体呈镶嵌式分布。4个黄颡鱼群体中共享单倍型较少,但特有单倍型较多,其中云南西江和广西漓江群体相邻较近且共有单倍型较多。在基于Nei’s遗传距离进行的主坐标分析中,广西漓江群体和云南西江群体的个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小,广东珠江和四川金沙江群体的个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大。说明四川金沙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云南西江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广西漓江群体与云南西江群体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微卫星标记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我国草鱼野生群体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傅建军 王荣泉 +4 位作者 沈玉帮 宣云峰 徐晓雁 刘承初 李家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57,共9页
利用线粒体DNA的D-Loop区序列,对来自长江水系(邗江、吴江、九江、石首、木洞和万州)、珠江水系(肇庆)和黑龙江水系(嫩江)的8个草鱼野生群体开展了遗传变异分析。在424尾鱼中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3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474—0.70... 利用线粒体DNA的D-Loop区序列,对来自长江水系(邗江、吴江、九江、石首、木洞和万州)、珠江水系(肇庆)和黑龙江水系(嫩江)的8个草鱼野生群体开展了遗传变异分析。在424尾鱼中检测到34个变异位点,3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474—0.708。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介于0.0020—0.0049。长江下游3个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近,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肇庆群体与长江上游3个群体遗传距离较近,与九江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嫩江群体与长江上游2个群体遗传距离较近,与万州群体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61,P<0.01)。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流域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26.24%,差异极显著(P<0.01)。34个单倍型分为2个分支,分化极显著(FST=0.644,P<0.01),推测分化时间为第四纪更新世纪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野生群体 d-loop序列 遗传变异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分析养殖刀鲚与湖鲚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徐钢春 魏广莲 +3 位作者 李建林 徐跑 张呈祥 顾若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8-452,共5页
以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子三代(F3)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在淡水生活环境下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养殖刀鲚的D-loop序列长度为1 210~1 252 bp,湖鲚的序列长度为1 25... 以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子三代(F3)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在淡水生活环境下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养殖刀鲚的D-loop序列长度为1 210~1 252 bp,湖鲚的序列长度为1 252~1 290 bp;在两个群体1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S)35个,其中单一多态位点14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有12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924;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9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154;养殖刀鲚群体内的各遗传多样性参数稍高于湖鲚,说明养殖刀鲚比湖鲚的遗传多样性要丰富,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养殖刀鲚与湖鲚的平均遗传距离(0.0148)要远小于它们与七丝鲚Coilia grayi的平均遗传距离(0.0528、0.0537),同时系统发育树也表明,养殖刀鲚和湖鲚共同构成1个单系群,为两种生态型种群,尚未达到种或亚种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刀鲚 湖鲚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根据mtDNAD-loop序列分析东海银鲳群体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1 位作者 陈超 侯俊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2,共5页
根据线粒体D-loop序列对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群体(n=24)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PCR技术对线粒体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00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并进行序列测定后,得到了357bp的核苷酸片段... 根据线粒体D-loop序列对舟山群岛附近海域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群体(n=24)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PCR技术对线粒体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00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并进行序列测定后,得到了357bp的核苷酸片段。在24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其中8个转换位点,5个颠换位点,1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根据其遗传距离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DNASP软件计算出的单倍型多样性(h)、核苷酸多样性(π)及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89、0.007与2.57。此外,岐点分布及中性检验显示,东海银鲳群体在历史上可能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D-loop基因可用于银鲳群体内及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Pampus argenteus) 东海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
下载PDF
3个地理群体仿刺参D-loop序列的变异及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姬南京 常亚青 +2 位作者 赵冲 宋坚 高银雪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2,共6页
为研究中国大连(CD)、朝鲜罗津(KN)和俄罗斯海参崴(RV)3个仿刺参群体的遗传结构,实验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3个群体共计71头仿刺参的线粒体D.100p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D—loop序列长度为447~465bp,平均A+T含量(59... 为研究中国大连(CD)、朝鲜罗津(KN)和俄罗斯海参崴(RV)3个仿刺参群体的遗传结构,实验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3个群体共计71头仿刺参的线粒体D.100p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D—loop序列长度为447~465bp,平均A+T含量(59.2%)显著高于G+C含量;共检测到119个变异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4.24%,其中简约信息位点为53个,共有40种基因型,群体共享基因型7个。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显示,3个群体均显示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子方差(AMOVA)分析表明,3个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弱或只有中度分化,且93.04%的变异来自群体内。CD群体与RV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最远,为0.042,KN群体与RV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最近,为0.0374。将本研究所得序列结合GenBank中青岛(QD)和威海(WH)仿刺参的D-loop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QD与WH仿刺参首先聚为一小支,然后与CD群体聚为一大支,KN群体与RV群体聚为独立一支,这一聚类方式符合地理隔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黑龙江上游3种茴鱼分类地位的线粒体D-loop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波 孙家贤 姜作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4-321,共8页
基于茴鱼属(Thymallus)鱼类的线粒体D-loop片段全序列变异,对分布于黑龙江上游中国境内的呼玛河、额木尔河等水系中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且同域分布的3种茴鱼共24个个体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以探讨其在属内的分类学地位。结果显示,分... 基于茴鱼属(Thymallus)鱼类的线粒体D-loop片段全序列变异,对分布于黑龙江上游中国境内的呼玛河、额木尔河等水系中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且同域分布的3种茴鱼共24个个体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以探讨其在属内的分类学地位。结果显示,分布于黑龙江上游的茴鱼群体在属内显著分为3个独立进化分支,平均序列分歧为0.048~0.062,已达到种间分化水平。经形态学鉴定,其中2个分支分别为黑龙江茴鱼(T.grubii)和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而另外1个分支应为1个新种;且该种与分布于勒拿河上游的勒拿河茴鱼(T.sp.)构成单系群,平均序列分歧仅为0.006,即黑龙江上游和勒拿河上游的待定名茴鱼为同一种,结合文献,该茴鱼被确定为北极茴鱼(T.arcticus)的1个亚种。综合3种茴鱼在黑龙江水系的地理分布现状,对其起源及演化进行了初步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鱼属 d-loop序列 分类地位 系统发育 黑龙江上游
下载PDF
不同鲚属鱼类Cyt b和D-loop序列的比较及其判别早期生活史个体的潜力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孙超 刘洪波 +2 位作者 姜涛 轩中亚 杨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5,共9页
使用mtDNA作为分子标记,基于1022 bp和1322 bp左右的部分序列分析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成鱼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刀鲚和湖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6±0.0008和0.... 使用mtDNA作为分子标记,基于1022 bp和1322 bp左右的部分序列分析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成鱼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刀鲚和湖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6±0.0008和0.0038±0.0008,凤鲚与刀鲚、湖鲚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215±0.0111、0.1228±0.0111(Cyt b)和0.1075±0.0108、0.1067±0.0107(D-loop),七丝鲚与刀鲚、湖鲚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42±0.0056、0.0351±0.0057(Cyt b)和0.0527±0.0069、0.0529±0.0070(D-loop),七丝鲚和凤鲚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158±0.0111和0.1123±0.0111。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2种序列的NJ分子系统树均显示,湖鲚和刀鲚不能形成独立的分支,而是混合聚在一起形成1个分支;七丝鲚和凤鲚则形成另外2个分支。首先根据采样点不同可初步断定未知仔幼鱼为刀鲚,稚鱼为湖鲚,而后对未知种仔幼鱼、稚鱼和刀、凤鲚鱼卵的2种序列的分析发现,不同采集点内部的这些早期生活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4~0.0032和0.0025~0.0082。在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的NJ分子系统树中,未知种仔幼鱼、稚鱼、刀鲚鱼卵与刀鲚、湖鲚聚为一类,凤鲚鱼卵与凤鲚聚为一支。由此可见,Cyt b基因序列和D-loop序列作为分子标记,虽然可以区分刀鲚、凤鲚以及七丝鲚的仔幼、稚鱼及鱼卵,但不能有效区分湖鲚和刀鲚的早期生活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鲚属 早期生活史 CYT B基因 d-loop序列
下载PDF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变异与鳅鮀亚科鱼类系统发育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伟 何舜平 陈宜瑜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对鳅鮀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鱼丹)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鮀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鮀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鮈和细鲫有较近的... 对鳅鮀亚科(Gobiobotinae)2个属8个种10个个体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了测定.以(鱼丹)亚科斑马鱼为外类群,对鳅鮀及鲤科(Cyprinidae)一些亚科代表种鱼类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鳅鮀鱼类是一个单系类群,与鮈和细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从系统发育的角度看,鳅鮀亚科应归属于鮈亚科(Gobioninae).研究结果支持鳅鮀亚科分为异鳔鳅鳅属(Xenophyso-gobio)和鳅鮀属(Gobiobt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 鱼类 系统发育 鲤科 鳅Tuo亚科 基因变异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和D-loop序列的东海鳓鱼种质资源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鹏飞 贺舟挺 +3 位作者 徐开达 朱文斌 薛利建 张洪亮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东海区鳓鱼背部肌肉的线粒体DNA作为模板,对16个个体的COⅠ基因和D-loop序列进行了扩增,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最终得到了691 bp的COⅠ基因片段和718 bp的D-loop序列片断。用DNASP软件分析得知,16个COⅠ基因序列定义了6个单倍型(... 以东海区鳓鱼背部肌肉的线粒体DNA作为模板,对16个个体的COⅠ基因和D-loop序列进行了扩增,通过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最终得到了691 bp的COⅠ基因片段和718 bp的D-loop序列片断。用DNASP软件分析得知,16个COⅠ基因序列定义了6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HM030765-HM030768,HM030769-HM030770),在6个单倍型中,共检测到6个变异位点,其中有5个变异位点发生在第三密码子位置上,有1个变异位点发生在第一密码子位置上。东海区鳓鱼16个个体D-loop序列共定义了14个单倍型(GenBank登录号:HM030781,HM030783-HM030792,HM030794-HM030796)。除去插入/缺失位点,14个单倍型共检测到30个多态位点,主要发生在D-loop序列的两端区域;D-loop序列还检测到80个插入或缺失位点,碱基插入主要发生在340~419 bp之间的中央区域,以40 bp重复片断插入的形式进行。每个个体含有2~4个连续重复片断。对鳓鱼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COⅠ基因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1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1 3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0.950。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8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9 98,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6.367。综合分析,东海区鳓鱼的遗传多样性并不高,有必要采取综合措施对其进行种质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鳓鱼 COⅠ基因 d-loop序列 种质资源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苏尼特家养双峰驼mtDNA 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成东 任战军 杨雪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42,共11页
【目的】研究苏尼特家养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以全面揭示中国双峰驼的起源进化,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我国的双峰驼遗传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集15峰苏尼特家养双峰驼(10峰雄驼和5峰雌驼)的血样,提取其DNA,采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mtDNA... 【目的】研究苏尼特家养双峰驼的遗传多样性,以全面揭示中国双峰驼的起源进化,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我国的双峰驼遗传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集15峰苏尼特家养双峰驼(10峰雄驼和5峰雌驼)的血样,提取其DNA,采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的全序列及D-loop的671bp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GenBank中已有的双峰驼的mtDNACyt b基因序列和D-loop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苏尼特家养双峰驼mtDNACyt b基因中存在10个变异位点,共形成了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857±0.065,核苷酸多样度为0.001 94±0.002 70,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2.210;在D-loop的671bp序列中,存在6个变异位点,共定义了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14±0.116,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 53±0.002 7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1.695。基于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均显示,苏尼特家养双峰驼与野生双峰驼归于2个不同的母系世系,野生双峰驼不是苏尼特家养双峰驼的直接祖先。【结论】苏尼特家养双峰驼mtDNA Cyt b基因和D-loop序列遗传多态性均比较丰富;苏尼特家养双峰驼与野生双峰驼归于2个不同的母系世系,野生双峰驼不是苏尼特家养双峰驼的直接祖先;家养双峰驼内部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尼特家养双峰驼 mtDNACyt B基因 MTDNA d-loop序列
下载PDF
2种亚洲龙鱼的D-Loop序列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阳 白俊杰 +3 位作者 叶星 劳海华 罗建仁 汪学杰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5-8,共4页
采用PCR技术对2种亚洲龙鱼的mtDNAD_Loop全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序列结构分析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2种亚洲龙鱼的mtDNAD_Loop在靠近5’端有3个终止相关序列TAS(Ⅰ、Ⅱ、Ⅲ),靠近D_Loop的3’端有4个保守区域CSB1、CSB2、CSB3、CSB-D... 采用PCR技术对2种亚洲龙鱼的mtDNAD_Loop全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序列结构分析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2种亚洲龙鱼的mtDNAD_Loop在靠近5’端有3个终止相关序列TAS(Ⅰ、Ⅱ、Ⅲ),靠近D_Loop的3’端有4个保守区域CSB1、CSB2、CSB3、CSB-D。在终止相关序列和保守区域之间是连续重复区域。经DNASP4.0软件分析,全序列中检测出多态位点数(S)为26,其中有17个转换,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7.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龙鱼 d-loop序列 序列结构
下载PDF
凉山黑绵羊线粒体DNA D-loop序列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进化研究
12
作者 黄卫平 孙艳 +1 位作者 符俊 郑玉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7-61,66,共6页
为了探讨凉山黑绵羊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母系遗传进化情况,试验选取60只来源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普格县、盐源县、布拖县3个地理黑绵羊群体,每个县均为20只,公母各半,提取血液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mtDNA)D-l... 为了探讨凉山黑绵羊遗传多样性及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母系遗传进化情况,试验选取60只来源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普格县、盐源县、布拖县3个地理黑绵羊群体,每个县均为20只,公母各半,提取血液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并测序,统计试验黑绵羊D-loop序列的突变位点和单倍型,计算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平均核苷酸变异数(K)和Tajima’s D值,分析各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基于遗传距离和单倍型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试验黑绵羊mtDNA D-loop序列有1 106,1 176,1 180,1 181,1 182 bp 5个长度类型,主要为1 180 bp、1 181 bp两种类型;存在101个不包括插入/缺失的变异位点;共有46种单倍型,其中8种为共享单倍型;不同群体的单倍型存在较大差异,Hd平均值为0.988,Pi平均值为0.016,K平均值为18.090,Tajima’s D平均值为-0.180 69;布拖黑绵羊与普格黑绵羊和盐源黑绵羊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而普格黑绵羊和盐源黑绵羊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3个地理黑绵羊群体分布在A、B两个支系中,其中有76.7%的个体分布在A支系。说明3个地理黑绵羊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至少有两个母系起源;并且3个地理黑绵羊群体的mtDNA D-loop序列属于中性突变,表明凉山黑绵羊仅经历了自然选择,今后开展人工选择的空间极大,是一类亟待保护、值得开发的绵羊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黑绵羊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母系遗传进化 起源
下载PDF
倭蜂猴细胞色素b基因和D-loop序列多态性分析
13
作者 朱万龙 蔡金红 +1 位作者 陈金龙 王政昆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0-23,共4页
对云南大围山保护区7例倭蜂猴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控制区序列(D-loop)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核苷酸组成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Cytb中,A、T、C和G 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29.3%、28.2%、29.8%和12.7%,A+T含量为57.... 对云南大围山保护区7例倭蜂猴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b)和控制区序列(D-loop)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核苷酸组成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Cytb中,A、T、C和G 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29.3%、28.2%、29.8%和12.7%,A+T含量为57.5%,G+C含量为42.5%。在长度为1078 bp的Cytb序列中,存在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106,仅出现3种单倍型。7个倭蜂猴个体的遗传距离为0.000-0.003。D-loop区序列中,A、T、C和G 4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31.8%、29.1%、25.0%和14.1%,A+T含量为60.9%,G+C含量为39.1%。在381 bp长的D-loop区序列中,仅存在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为0.003 00,仅出现4种单倍型。7个倭蜂猴个体的遗传距离为0.000~0.008。研究表明倭蜂猴种内个体间差异小,群体多态程度低。通过与其他物种相比,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倭蜂猴遗传多态性低,种群小,发生遗传漂变强度大,因此,倭蜂猴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是迫切需要保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蜂猴 细胞色素B基因 d-loop控制区序列
下载PDF
鳙长江中下游群体的D-loop序列遗传分析
14
作者 傅建军 朱文彬 +2 位作者 罗明坤 王兰梅 董在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为了探究长江中下游鳙的种质遗传现状,该研究收集了石首(SS)、长沙(CS)、瑞昌(RC)、扬州(YZ)和张家港(ZJG)的长江种群(YR,219尾),对其D-loop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NCBI下载整理的珠江种群(PR,213尾)和北美种群(NA,33尾)开展比较研究... 为了探究长江中下游鳙的种质遗传现状,该研究收集了石首(SS)、长沙(CS)、瑞昌(RC)、扬州(YZ)和张家港(ZJG)的长江种群(YR,219尾),对其D-loop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NCBI下载整理的珠江种群(PR,213尾)和北美种群(NA,33尾)开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YR、PR和NA的D-loop序列中分别检测到35、96和11个变异位点,并分别界定37、62和3个单倍型。在长江中下游的5个鳙群体中,单倍型多样性(H_(d))为0.798~0.897,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338~0.00653。长江中下游5个鳙群体间,RC与ZJG(F_(ST)=0.012)和CS与YZ(F_(ST)=0.018)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其余群体间均存在显著遗传分化(F_(ST)为0.031~0.125);群体间检测到不同程度的基因流(N_(m)为3.509~39.993)。基于单倍型网络分析,长江中下游的鳙D-loop序列单倍型存在多个分支,并在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共享;YR和PR的中心单倍型存在广泛共享,PR的特有单倍型均为外围单倍型,并推测NA的形成存在不同的遗传来源。基于中性检验结果,推测PR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表明,长江和珠江的鳙种群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d-loop序列 种群多样性 遗传分化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D-loop区序列的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刘士力 陈大伟 +5 位作者 郑建波 程顺 蒋文枰 迟美丽 夏冯博 李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目的】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以腐殖质、有机碎屑为饵料,兼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的淡水经济鱼类,是浙江省自然水域鱼类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之一。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自然水域黄尾鲴的增殖放流策略设计... 【目的】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是以腐殖质、有机碎屑为饵料,兼食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的淡水经济鱼类,是浙江省自然水域鱼类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之一。了解人工繁育对黄尾鲴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可为自然水域黄尾鲴的增殖放流策略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对浙江长兴、八里店、双浦和湖南醴陵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序列分析研究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黄尾鲴线粒体D-loop序列长度为1038~1093 bp,碱基A+T含量(65.3%)显著高于C+G含量(34.7%),平均转换/颠换比值(TS/TV)为4.6。在128条黄尾鲴的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101个变异位点,包括97个简约信息位点;界定了19种单倍型,其中长兴、双浦、八里店和醴陵群体的单倍型数目分别为5、12、4和2;单倍型多样性(h)介于0.226~0.915之间,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640~0.01433之间。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差异,不同养殖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3782~0.88756,遗传分化系数为0.78903(P<0.01),群体内变异占整个遗传变异的21.10%,其中长兴群体和八里店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最低,双浦和醴陵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最高,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间。【结论】4个黄尾鲴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差异。黄尾鲴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的信息可为其遗传多样性变化的研究提供参考,有助于黄尾鲴的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鲴 线粒体DNA(mtDNA)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D-loop全序列的麒麟鸡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威娜 郭美慧 +4 位作者 温锦添 翁茁先 陈洁波 杜炳旺 黄勋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00-107,共8页
【目的】从线粒体DNA(mtDNA)D-loop全序列角度评估麒麟鸡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期阐明麒麟鸡的品种形成。【方法】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麒麟鸡保种群的黄羽、白羽和黑羽3个资源群及8个地方鸡品种进行mtDNA D-loop全序列测定,分析遗传变... 【目的】从线粒体DNA(mtDNA)D-loop全序列角度评估麒麟鸡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以期阐明麒麟鸡的品种形成。【方法】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麒麟鸡保种群的黄羽、白羽和黑羽3个资源群及8个地方鸡品种进行mtDNA D-loop全序列测定,分析遗传变异,并进行中性检测,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图,探究麒麟鸡的群体历史。【结果】麒麟鸡mtDNAD-loop全序列为1231~1232bp,C+G含量(39.8%)低于T+A含量(60.2%),总体核苷酸多样性为0.00630±0.00054,明显高于其他8个地方鸡品种。3个资源群黄羽、白羽和黑羽麒麟鸡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777±0.076、0.816±0.060、0.710±0.057,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699±0.00115、0.00662±0.00090、0.00546±0.00062,遗传多样性水平基本上与群体规模呈正相关。麒麟鸡与8个地方鸡的双参数遗传距离为0.008~0.009,净遗传距离为0.003~0.005,均大于其他地方鸡之间的遗传距离。90份麒麟鸡样本共检测到45个突变位点,定义了17个单倍型,其中独享型单倍型9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773±0.039。黄羽、白羽和黑羽麒麟鸡的单倍型数量分别为12、7、5个。8个地方鸡品种定义了19个单倍型,其中河田鸡的单倍型数量最多(8个),宁都黄鸡的最少(3个),没有与麒麟鸡共享的单倍型。中性检测结果显示,除了黑羽麒麟鸡外,供试鸡种在品种水平上近期均未经历明显的种群扩张。麒麟鸡单倍型类群主要分布在进化枝A、B、C和E,优势单倍型类群是B(30.0%)和E(64.4%);8个地方鸡单倍型类群主要为A和B。【结论】独特的单倍型提示麒麟鸡具有独立的品种形成历史,相对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将有利于其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麒麟鸡 线粒体DNA(mtDNA) d-loop序列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下载PDF
3种泥鳅微卫星标记和D-Loop部分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傅建军 徐如卫 +3 位作者 薛婷 杨福生 姜虎成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474,共10页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当前主要养殖鳅类种质资源现状,实验采用7个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部分序列,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MA)、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PD)和台湾大泥鳅(未见种属分类,TW)3种泥鳅进行群体...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当前主要养殖鳅类种质资源现状,实验采用7个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部分序列,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MA)、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PD)和台湾大泥鳅(未见种属分类,TW)3种泥鳅进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6个微卫星位点在3种泥鳅中均能获得有效扩增,1个微卫星标记(Mac239)只在MA中获得特异性扩增,而在PD和TW中未能获得有效扩增条带。在3种泥鳅共90尾个体的D-Loop部分序列中发现32个单倍型,仅在PD和TW间存在1个共享单倍型。实验中共检测到65个变异位点,其中MA与PD和TW间存在29个特异性位点,而PD和TW间未检测到特异性位点。瓶颈效应和中性检验显示,TW近期可能发生有效群体数量的减少。基于微卫星标记和D-Loop部分序列的遗传变异分析显示,TW和PD间的Nei’s遗传距离和K2P遗传距离最近(0.297和0.006),明显小于两者与MA间的遗传距离(1.011-1.899和0.095-0.099);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3种泥鳅的遗传分化极显著(P〈0.01)。群体间遗传结构和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3种泥鳅的遗传结构相对独立,仅在TW和PD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结构混杂。研究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在遗传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可采用分子标记进行有效鉴别;台湾大泥鳅可能是大鳞副泥鳅的生态种群或遗传改良群体,而非有效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微卫星 d-loop序列 分子鉴定
下载PDF
基于D-Loop序列的罗非鱼选育群体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颉晓勇 李思发 蔡完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6-341,共6页
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世代选育群体D-loop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47个样本经重排比较后获得902 bp的同源序列。共检测到225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数的24.94%。同源序列中多态位点比例随着选育世代数的累进,呈... 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世代选育群体D-loop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47个样本经重排比较后获得902 bp的同源序列。共检测到225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数的24.94%。同源序列中多态位点比例随着选育世代数的累进,呈现出降低的趋势。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降低趋势,F0、F6、F7、F8、F9分别为0.074 02、0.068 72、0.064 15、0.049 52、0.044 55。多态位点比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不同世代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随选育的进展,选育群体逐步纯化。选育基础群体F0与F6、F7、F8、F9之间的遗传距离呈增大趋势,表明较短时间内的人为选择可以造成与长期地理隔离效应相当的群体遗传分化。研究亮点:(1)长期以来人们不能清晰地理解选育过程中群体内遗传特征所发生的变化。采用现代分子遗传分析手段对罗非鱼选择育种群体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研究,是对鱼类育种实践的重要理论补充。(2)控制区序列变异分析表明随选育的进展,选育群体出现逐步纯化。(3)采用D-loop序列分析可以检测群体选择压力造成的遗传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选育 d-loop序列 遗传变异
原文传递
草鱼D-loop多态性与幼苗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傅建军 张猛 +2 位作者 沈玉帮 陈勇 李家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1,共5页
为了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多态性对生长性状的影响,鉴于mt DNA的母性遗传特征,本研究基于2011年繁殖用的20尾母本的D-loop序列信息,与通过亲子鉴定获得的853尾40日龄子代的体长、体质... 为了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多态性对生长性状的影响,鉴于mt DNA的母性遗传特征,本研究基于2011年繁殖用的20尾母本的D-loop序列信息,与通过亲子鉴定获得的853尾40日龄子代的体长、体质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草鱼6种D-loop单倍型对生长性状表型差异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单倍型为Hap16的子代的体长最大,并显著大于单倍型为Hap4的子代的体长(P<0.05);单倍型为Hap18和Hap16的子代的体质量较大,依次大于其他单倍型子代的体质量,并显著大于单倍型为Hap4的子代的体质量(P<0.05)。此外,草鱼D-loop序列各变异位点基因型对生长性状的影响水平不同;其中,Site01、Site06和Site07等3个位点对体长的差异存在显著影响(P<0.05),Site06和Site07等2个位点对体质量的差异存在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草鱼D-loop序列变异对子代生长性状具有显著影响,推测在草鱼生长性状改良的选育进程中,可以利用mt DNA多态性信息进行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d-loop序列 多态性 生长性状 关联性
下载PDF
Sequence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Region in Xinjiang Goose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勇钢 岳涛 +1 位作者 李建华 刘银凤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1期2290-2292,2337,共4页
[Objective] The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region of Xinjiang Goose with three different colors of plumage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Xinjiang Goose, as well as the phylogeny a... [Objective] The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region of Xinjiang Goose with three different colors of plumage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Xinjiang Goose, as well as the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Method] Ten geese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the core populations of grey-, mosaic- and white-plumaged Xinjiang Goose respectively with a total number of thirty as experi- mental materials, of which the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argest vein under the wing (brachial vein) for DNA extraction.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reg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to analyze the polymorphism. In addition, the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were estimat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reference sequences. [Resull] The con- tents of A, G, C and T nucleotides in the D-loop region of Xinjiang Goose were 28.85%, 17.05%, 25.38% and 28.7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haplotype diversity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of Xinjiang Goose were 0.583 and 0.056. Xinjiang Goose and Greylag Goose were clustered into the same group.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Xinjiang Geese with three different colors of plumage all descend from Greylag Goose (Anser ans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jiang Goose Mitochondrial DNA d-loop region Sequence ana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