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水体稳定同位素分馏特征及碳水循环
1
作者 原雅琼 孙平安 +1 位作者 于奭 何师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9-420,共12页
岩溶碳循环具有快速的动力学反应过程,对环境变化敏感,水循环可影响岩溶碳循环的两个驱动因子(水和CO_(2)),是岩溶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2016年6月和10月长江干流、主要支流、水库、湖泊的采样测试,分析了δD、δ^(18)O、无机碳含... 岩溶碳循环具有快速的动力学反应过程,对环境变化敏感,水循环可影响岩溶碳循环的两个驱动因子(水和CO_(2)),是岩溶碳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2016年6月和10月长江干流、主要支流、水库、湖泊的采样测试,分析了δD、δ^(18)O、无机碳含量和同位素分馏特征及控制因素,揭示了长江流域水循环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体δD和δ^(18)O的空间变化表现出大陆效应、纬度效应和海拔效应,并随降雨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无机碳主要源自碳酸盐岩风化,δ^(13)C DIC值主要受碳酸风化碳酸盐岩和硫酸/硝酸风化碳酸盐岩对HCO-3的贡献比例控制。长江流域水文过程可显著影响岩溶碳循环,上游冻土区土壤冻结时,幔源和大气源CO_(2)参与碳酸盐岩风化使δ^(13)C DIC值显著增加;夏秋季季风期降雨爆发,降水导致δD和δ^(18)O急剧下降,同时利于土壤CO_(2)累积和碳同位素值下降,并使得水体δD、δ^(18)O和δ^(13)C DIC值均下降;水文过程可影响“生物碳泵”作用,平水期“生物碳泵”作用更强,水库的分层效应也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D和δ^(18)O δ^(13)C DIC 碳水循环 水库 长江流域
下载PDF
稳定性C、H、O、N、S同位素在绿茶产区溯源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次顿 李梁 +1 位作者 蒲继锋 池福敏 《轻工科技》 2018年第5期6-7,55,共3页
为确定稳定同位素对绿茶溯源的可行性。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来自安徽、福建、贵州、山东、四川、浙江、西藏7地区的绿茶样品的碳、氢、氧、氮、硫同位素。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域来源的绿茶中稳定性碳、氢、氧、氮、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为确定稳定同位素对绿茶溯源的可行性。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来自安徽、福建、贵州、山东、四川、浙江、西藏7地区的绿茶样品的碳、氢、氧、氮、硫同位素。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域来源的绿茶中稳定性碳、氢、氧、氮、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区绿茶中稳定性碳、氢、氧、氮、硫同位素存在一定差异。多同位素指标组合判别效果好于单一同位素指标的判别效果,稳定性碳、氢、氧、氮、硫同位素指标组合分析是绿茶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准确率可达84.8%。利用稳定性碳、氢、氧、氮、硫同位素指标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对不同地域来源的绿茶进行有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溯源 稳定性同位素 13C DD d18o d15N d34S
下载PDF
新疆柴窝堡盆地地下水化学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殷秀兰 李文鹏 +5 位作者 王俊桃 朱瑾 姜越 霍传英 李宁 徐紫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9-448,共10页
地下水是维持乌鲁木齐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水源,尤其是柴窝堡盆地因大量开采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湖面萎缩,地下水系统动态特征发生了变化,所以研究区内地下水水流系统及其补径排关系对于深入研究盆地地下水流系统... 地下水是维持乌鲁木齐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水源,尤其是柴窝堡盆地因大量开采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湖面萎缩,地下水系统动态特征发生了变化,所以研究区内地下水水流系统及其补径排关系对于深入研究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特征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水资源能够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尤其是对调整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布局具有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主要以地质、水文地质背景资料为基础,结合地下水补给环境的差异,利用水化学和水的稳定同位素进行示踪研究,确定了柴窝堡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排泄途径,区分出盆地排泄带不同点的补给区,包括东山、南山和西山补给区,对同一补给区又细分出不同的水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分析 δD和δ18O同位素 柴窝堡盆地 冲积扇
下载PDF
基于δD和δ^(18)O及水化学的永定河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解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于静洁 宋献方 +5 位作者 刘相超 杨聪 唐常源 李发东 佐仓保夫 近滕昭彦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5-423,共9页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作为水循环研究的示踪剂,揭示了永定河流域中下游地下水循环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并对浅层和深层地下水采样,进行室内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分析了流域内深层和浅层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 运用环境同位素和水化学成分作为水循环研究的示踪剂,揭示了永定河流域中下游地下水循环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并对浅层和深层地下水采样,进行室内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测定,分析了流域内深层和浅层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揭示了流域地下水循环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是山前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过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山区受蒸发影响较小,平原区较大,尤其是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呈现出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水化学特征表现为自西部山区到山前平原至滨海平原,自浅层到深层,地下水的矿化度逐渐升高;平原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含水层之间存在明显的越流补给现象;沿海地区未发现海水入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循环 永定河流域 δD和δ^18O 水化学成分
下载PDF
同位素在小流域基流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曾松青 陈建耀 付丛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4,共5页
小流域基流计算结果可反映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影响。对2007年中山大学珠海滨海水循环综合实验基地上游流域做退水分析,并采用不同方法分割上游河道流量过程线,得到的基流BFI值,即基流量除以河川径流量,变化范围在0.43~0.86,... 小流域基流计算结果可反映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影响。对2007年中山大学珠海滨海水循环综合实验基地上游流域做退水分析,并采用不同方法分割上游河道流量过程线,得到的基流BFI值,即基流量除以河川径流量,变化范围在0.43~0.86,旱季BFI最大值为0.96,雨季最小值为0.41。收集研究区域河道水、地下水以及雨水水样分析D、18O同位素值,根据同位素平衡原理采用二水源过程线分割法计算2~5月流域基流比重,得到上游BFI值0.737、下游BFI值0.68,计算结果与改进的数字滤波法3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 D、18O 数字滤波法 加里宁法 退水分析 珠海市
下载PDF
树木年轮稳定同位素分析样品前处理方法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晓宏 刘禹 +3 位作者 徐国保 蔡秋芳 安文玲 王文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2-1250,共9页
树木年轮稳定碳氧氢同位素(δ13C、δ18O和δD)作为树轮气候学、树轮生态学研究的一种重要信息,随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得到广泛应用.在利用树轮同位素指标进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对原木样品进行纯化得到α-纤维素及硝化纤维是一项... 树木年轮稳定碳氧氢同位素(δ13C、δ18O和δD)作为树轮气候学、树轮生态学研究的一种重要信息,随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得到广泛应用.在利用树轮同位素指标进行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对原木样品进行纯化得到α-纤维素及硝化纤维是一项耗时、耗力且又必须进行的前处理步骤.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多种纤维素和硝化纤维提取的实验流程,综述了树轮同位素样品分析制备的提取流程,并提出了本研究组的纤维提取试验流程,讨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建议实验室在利用树轮同位素指标进行古气候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时,应关注树木年轮同位素样品制备流程差异对最终获取的同位素比率的影响,以消除不同实验流程造成的实验结果上的差异,为树轮同位素指标大范围空间指标比较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年轮 δ13C、δ18O和δD 纤维素提取 硝化纤维提取
下载PDF
黑河下游典型生态系统水分补给源及优势植物水分来源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尹力 赵良菊 +5 位作者 阮云峰 肖洪浪 程国栋 周茅先 王芳 李彩芝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8-1486,共9页
通过对黑河源区降水、黑河下游河岸林生态系统、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梭梭及戈壁红砂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δD、δ18 O)的测定,对黑河下游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比分析... 通过对黑河源区降水、黑河下游河岸林生态系统、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梭梭及戈壁红砂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δD、δ18 O)的测定,对黑河下游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河岸林生态系统胡杨和柽柳、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梭梭及戈壁红砂生态系统红砂等优势植物根系水及其对应的土壤水及浅层地下水的δ18 O,对黑河下游典型荒漠植物水分来源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潜在水源对植物水分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河岸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梭梭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黑河源区的降水,源区降水通过黑河河道输水补给河岸林进而形成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但人工梭梭林的土壤水蒸发作用强烈.戈壁红砂生态系统由于远离黑河,土壤水不受黑河源区中上游输水的补给.就植物水分来源而言,在河岸林生态系统中,乔木胡杨主要利用40~60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灌木柽柳主要利用40~80cm的土壤水;人工梭梭主要利用200cm至饱和层土壤水和地下水;戈壁红砂主要利用175~200cm的土壤水.因此,在黑河下游极端干旱区,土壤水和地下水是维持荒漠植物生存、生长及发育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δD) 黑河下游极端干旱区 植物水分来源
下载PDF
应用D、^(18)O同位素示踪孝感市厚层黏性土中土壤水入渗补给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添文 潘越 +3 位作者 胡成 王清 陈植华 史婷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9-1440,共12页
黏性土的渗透系数极低,水分及溶质在黏性土中运移速率慢、耗时长,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大别山区—江汉平原三水转换野外科学试验场(下文简称“试验场”)ZK1、ZK2钻孔剖面土壤水、大气降雨D、^(18)O同位素测试数据与孝感站(站号57482)多年年... 黏性土的渗透系数极低,水分及溶质在黏性土中运移速率慢、耗时长,本次研究通过分析大别山区—江汉平原三水转换野外科学试验场(下文简称“试验场”)ZK1、ZK2钻孔剖面土壤水、大气降雨D、^(18)O同位素测试数据与孝感站(站号57482)多年年降雨量数据,确定了厚层黏性土土壤水入渗补给年份与深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试验场区黏性土垂向岩性差异较小,无明显分层现象,土壤水分以“活塞流”的方式向下运移,夏、秋季的大气降雨为土壤水的主要补给来源;ZK1(取样间隔0.5~2.7 m,深度15 m)的土壤水δD、δ^(18)O值随着埋深的增大出现周期性的波动,ZK2(取样间隔0.1 m,深度6.2 m)的土壤水δD、δ^(18)O值随着埋深的增大出现分层波动现象;确定了黏性土层0~6.2 m深度对应的降雨入渗补给年份,并通过^(18)O的峰值位移法计算得出降雨入渗补给在黏性土层的垂向运移速度为10.8~15.0 cm/a,年均入渗补给量为43.1~58.1 mm,占多年年均降雨量的4.01%,推算出降雨入渗补给需要近130年的时间才能穿透试验场厚层黏性土补给至地下水含水层,表明该厚层黏性土的防污性能良好。本研究所揭示大气-土壤界面下黏性土土壤水分入渗迁移历史演化特征及补给年际对应关系,对江汉平原区地下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旱涝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18)O同位素 土壤水 ^(18)O峰值位移法 补给量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孝感市 湖北省
下载PDF
胶东地热田地热流体的补径排特征——以招远东汤地热田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辉 殷涛 +1 位作者 史猛 江海洋 《山东国土资源》 2019年第1期62-70,共9页
招远东汤地热田是胶东现有16处天然温泉典型之一,以东汤地热田为例,剖析胶东地热田的补径排特征,对胶东各地热田的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地热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地热流体与基岩水及第四系水水化学成分对比、D,... 招远东汤地热田是胶东现有16处天然温泉典型之一,以东汤地热田为例,剖析胶东地热田的补径排特征,对胶东各地热田的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地热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地热流体与基岩水及第四系水水化学成分对比、D,18O同位素分析、模型概化等手段综合研究,认为东汤地热田主要受招平断裂带与玲珑断裂带的控制,其复合部位为地热流体入渗、深循环的主径流通道。地热流体的Cl-,F-,Ba2+,Li-,Sr2+,H2Si O3等离子及TDS含量明显高于其周边的水体,且随第四系水、基岩水及地热流体埋藏深度的增加,其δD与δ18O值逐渐偏负,确定地热流体与其周边的水体并无水力联系;通过地热流体D,18O同位素与大气降雨线的关系,得出地热流体补给来源于大气降雨。由D同位素高程效应,算得地热流体补给高程为314~414 m左右,结合招平断裂与玲珑断裂的复合部位延伸方向,确定地热田的主要补给区为距离地热田东北方向15 km的双顶山山区。该文补径排特征的研究,对胶东其他天然温泉的补径排特征及补给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平断裂 玲珑断裂 水化学 D 18O同位素 补给高程 东汤地热田 天然温泉
下载PDF
Stable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and Atmospheric Moisture of Pailugou Catchment in Northwestern China′s Qilian Mountains 被引量:4
10
作者 FENG Fang FENG Qi +2 位作者 LIU Xiande WU Jinkui LIU 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期97-109,共13页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effective traces to investigat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evaporation and atmospheric moisture source. This study analyzed δD and δ^(18)O o...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effective traces to investigat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evaporation and atmospheric moisture source. This study analyzed δD and δ^(18)O of precipitation in continuous event-based samples at three stations of Pailugou Catchment from November 2012 to December 2013. The δ^(18)O and δD values ranged from-32.32‰ to +3.23‰ and from-254.46‰ to +12.11‰,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 that the δ^(18)O displayed a distinct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enriched values occurring in summer and relatively depleted values in winter,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δ^(18)O and δD values and local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t all the three stations. The nearest Global Network of Isotopes in Precipitation(GNIP) station(Zhangye), compared to the Meteoric Water Lines for this study, showed the obvious local evaporation effects with lower intercept and slope. Additionally, d-excess(δD- 8δ^(18)O) parameter in precipitation exhibited an anti-phase seasonal variability with the δ^(18)O. The 96-h back trajectories for each precipitation event using 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HYSPLIT) model indicated a dominant effect of westerly air masses in summer and the integrated influence of westerly and polar air masses in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eoric precipitation δ^18O and δD d-excess moisture source Pailugou Catchment
下载PDF
氘氧同位素法在周口市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小凡 豆敬峰 +2 位作者 席航 夏飞雪 雷崇方 《地下水》 2017年第5期28-30,共3页
在野外采样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周口市内大气降水、河水和不同层位地下水中氘(δD)、氧(δ18O)同位素含量分析,发现当地降水、汾河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氘(δD)、氧(δ18O)均落在全球和中国降水线附近,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表明区内浅层... 在野外采样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周口市内大气降水、河水和不同层位地下水中氘(δD)、氧(δ18O)同位素含量分析,发现当地降水、汾河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氘(δD)、氧(δ18O)均落在全球和中国降水线附近,呈现出明显的线性相关性,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而中深层和深层水则落在δD-δ18O降水线关系图的左下方,没有呈现明显的线性分布,表明其与大气降水的补给关系微弱;再者,根据不同深度地下水中δD、δ18O的含量特征分析,显示出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氘(δD)和氧(δ18O)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表明其径流条件越差,可更新能力亦越差,这与区内不同层位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相一致;最后根据大气降水的δD和δ18O值的高度效应,计算出周口市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区高度为640~1 447 m;深层地下水补给区高度为1 240~2 447 m,这和区内西部地下水上游伏牛山区的海拔高度500~2 192 m相吻合,表明区内中深层和深层水主要来源于西部伏牛山区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市地下水 氘(δD)、氧(δ18O)同位素 补给来源
下载PDF
陆生蜗牛壳体日分辨率氧同位记录定量重建"千年一遇"超级暴雨
12
作者 王国桢 董吉宝 +11 位作者 韩韬 刘成程 罗凡 杨昊天 何妙宏 唐国强 赵楠钰 张倩 薛刚 John Dodson 李秋立 晏宏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4期2281-2288,共8页
A"once-in-a-millennium"super rainstorm battered Zhengzhou,central China,from 07/17/2021 to 07/22/2021(named"7.20"Zhengzhou rainstorm).It killed 398 people and caused billions of dollars in damage.A... A"once-in-a-millennium"super rainstorm battered Zhengzhou,central China,from 07/17/2021 to 07/22/2021(named"7.20"Zhengzhou rainstorm).It killed 398 people and caused billions of dollars in damage.A pressing question is whether rainstorms of this intensity can be effectively documented by geological archives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ir historical variabilities beyond the range of meteorological data.Here,four land snail shells were collected from Zhengzhou,and weekly to daily resolved snail shellδ^(18)O records from June to September of 2021 were obtained by gas-source mass spectrometry and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The daily resolved records show a dramatic negative shift between 06/18/2021 and 09/18/2021,which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7.20"Zhengzhou rainstorm.Moreover,the measured amplitude of this shif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value estimated from the flux balance model and instrumental data for the"7.20"Zhengzhou rainstorm.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ltra-high resolutionδ^(18)O of land snail shell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construct local synoptic scale rainstorms quantitatively,and thus fossil snail shells in sedimentary strata can be valuable material for investigating the historical variability of local rainstorms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backgr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STORM Land snail shell d18o Paleoweather Central China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21
13
作者 周天河 赵成义 +3 位作者 吴桂林 蒋少伟 俞永祥 王丹丹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31,共8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河水、土壤水、地下水)的δD、δ^(18)O同位素组成,应用多水源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研究了胡杨、柽柳的水分来源和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上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河水、土壤水、地下水)的δD、δ^(18)O同位素组成,应用多水源混合模型(IsoSource模型)研究了胡杨、柽柳的水分来源和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0~100cm土壤水受蒸发影响大,土壤水δ^(18)O值偏大;100~300cm土壤水和地下水δ^(18)O值偏小且各点不存在显著差异。柽柳茎干水的δ^(18)O值小于胡杨,且均随河岸距离增加而减小;在河岸,胡杨最多能利用14.2%的河水,柽柳对河水的利用比例最大达到35.3%,二者对浅层0~100cm土壤水的利用比例较高;远离河岸,胡杨主要利用大于120cm的土壤水和地下水,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40%~50%,柽柳以地下水作为其主要水源,最大利用比例达到94.5%。胡杨生长需要适宜的地下水埋深条件(350~420cm),柽柳在浅地下水埋深和大于450cm的深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优于胡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D、δ18O稳定同位素 塔里木河 河岸带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水分来源
原文传递
西藏雨季主要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继荣 赵健宇 +2 位作者 杨乐 张唐伟 仓决卓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1-415,共5页
通过对2014年雨季西藏境内63处水体中δD和δ^(18)O值的测定,分析其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水体δD和δ^(18)O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52.06‰^-19.05‰和-16.96‰~4.66‰,δD较δ^(18)O的标准差大,平均值分别为-101.38‰和-9... 通过对2014年雨季西藏境内63处水体中δD和δ^(18)O值的测定,分析其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水体δD和δ^(18)O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52.06‰^-19.05‰和-16.96‰~4.66‰,δD较δ^(18)O的标准差大,平均值分别为-101.38‰和-9.67‰;3种水体的δD和δ^(18)O值关系为湖泊δD相对河流δD富集,河流δD相对沼泽δD富集,湖泊δ^(18)O相对河流δ^(18)O和沼泽δ^(18)O富集,河流δ^(18)O和沼泽δ^(18)O无差异;蒸发趋势方程分别为δD湖泊=6.14δ^(18)O-45.48(n=22,R2=0.855),δD河流=7.83δ^(18)O-26.22(n=32,R2=0.858),δD沼泽=5.93δ^(18)O-52(n=9,R2=0.723),河流相比湖泊和沼泽水体的δD与δ^(18)O更易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氘过量参数特征为湖泊-79‰^-17‰,河流-40‰^-5‰,湿地沼泽-34‰^-7‰,表现出蒸发强烈的水体特征;沼泽水体δ^(18)O与纬度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67x-6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季 湖泊 河流 沼泽 蒸发 稳定同位素(δD和δ18O) 西藏
原文传递
海河流域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19
15
作者 庞朔光 赵诗坤 +1 位作者 文蓉 刘忠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218-1226,共9页
利用海河流域2012年7月-2013年1月7个观测站点大气降水中的δD和δ^18O数据,研究了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站点降水稳定同位素值季风期(7-9月)相对贫化,非季风... 利用海河流域2012年7月-2013年1月7个观测站点大气降水中的δD和δ^18O数据,研究了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站点降水稳定同位素值季风期(7-9月)相对贫化,非季风期相对富集;而流域北部站点则相反.这种季节上的空间差异主要反映了不同水汽来源和气候要素的控制,季风期间,受海洋水汽(d〈8.4‰)影响,流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值普遍较低,而非季风期间由于大陆水汽(d〉14.1‰)影响,其降水中同位素以高值为特征;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上,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在流域南部地区(除惠民站外)表现出显著的降水量效应,而在北部地区则表现为显著的温度效应.流域降水易受到云底二次蒸发的影响,特别是在季风期间,受其影响,流域大气水线的斜率和截距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δD和δ^18O 时空变化 海河流域
原文传递
黑河中游春玉米叶片水δD和δ^(18)O的富集过程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小婷 温学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2-924,共13页
植物水的稳定同位素分馏过程是水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循环的重要环节。以往研究由于叶片水18O同位素比值(δ^(18)O l,b)和氘(D)同位素比值(δDl,b)(合称δl,b)实测数量少只能作为模型验证数据,导致δl,b富集机制研究多集中于模型研... 植物水的稳定同位素分馏过程是水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循环的重要环节。以往研究由于叶片水18O同位素比值(δ^(18)O l,b)和氘(D)同位素比值(δDl,b)(合称δl,b)实测数量少只能作为模型验证数据,导致δl,b富集机制研究多集中于模型研究,缺乏基于野外试验条件的δl,b富集的控制机制研究。叶片水δDl,b和δ^(18)O l,b的富集程度(ΔDl,b和Δ18O l,b,合称Δl,b)通常表示为δl,b与茎秆水D同位素比值(δDx)和18O同位素比值(δ^(18)Ox)(合称δx)之差,即Δl,b=δl,b–δx。该研究以黑河中游沙漠绿洲春玉米(Zea mays)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采集和分析了季节和日尺度δl,b和δx数据,配套开展了大气水汽δ^(18)O和δD(合称δv)等辅助变量的原位连续观测,探讨了季节和日尺度上的δl,b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叶片水δl,b和Δl,b的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受蒸腾作用影响表现出白天富集夜间贫化的单峰日变化特征。对于D来说,无论季节尺度上还是日尺度上,大气水汽δv和相对湿度是δDl,b和ΔDl,b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而对于18O来说,无论季节尺度上还是日尺度上,相对湿度是δ^(18)O l,b和Δ18O l,b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由于D和18O在热力学平衡分馏上有约8倍差异,直接分析叶片水ΔDl,b和Δ18Ol,b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有助于理解叶片水δD和δ^(18)O富集过程以及对模型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水富集 δD和δ18O 大气水汽 相对湿度 温度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