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20年成都市控制PM_(2.5)和O_(3-8h)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莹 田琪琪 +3 位作者 魏晓钰 张少波 胡文东 李明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8-3116,共9页
细颗物(PM_(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_(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_(2.5)和... 细颗物(PM_(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_(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_(2.5)和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_(3-8h))浓度变化对居民疾病死亡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风险和环境价值评估法估算2016~2020年成都市PM_(2.5)和O_(3-8h)浓度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收益.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市的ρ(PM_(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从63μg·m^(-3)降至40.92μg·m^(-3),年均下降率约为10.14%;与之相反,ρ(O_(3-8h))年均值从155μg·m^(-3)升至169μg·m^(-3),年均增长率约为2.23%.(2)成都市PM_(2.5)对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分别为0.0003600、0.0005001和0.0009237;O_(3-8h)对应的β分别为0.0003103、0.0006726和0.0007002.(3)假设ρ(PM_(2.5))年均值削减至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后(35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128、416、328例降至2020年的229、96和54例.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共计3314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76.60亿元.(4)假设ρ(O_(3-8h))年均值削减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限值(70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上升态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919、779和606例升至2020年的2429、1157和635例.可避免的全因和心脑血管疾病早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85%和10.72%,高于O_(3-8h)浓度年均上升率.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为10790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266.20亿元.成都市细颗粒物治理成效显著,但臭氧污染凸显,臭氧已经成为危害成都市居民健康不可忽视的大气污染物,加强PM_(2.5)和O_(3)协同治理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物(PM_(2.5)) 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_(3-8h)) 成都 健康效益 经济损失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珠三角秋季臭氧浓度预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镇 刘润 +3 位作者 罗征 薛鑫 汪瑶 赵志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2015~2022年珠三角地区的臭氧(O_(3))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MDA8-O_(3),ρ(O_(3)-8h)]的观测数据和气象再分析数据,运用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这4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MDA8-O_(3)... 基于2015~2022年珠三角地区的臭氧(O_(3))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MDA8-O_(3),ρ(O_(3)-8h)]的观测数据和气象再分析数据,运用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这4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MDA8-O_(3)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全年MDA8-O_(3)预测而言,SVR模型的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达0.86,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6.3μg·m^(-3)和12.3μg·m^(-3);对于秋季MDA8-O_(3)预测而言,SVR模型的效果依然略优于LG和MLP,其R2、RMSE和MAE分别为0.88、19.8μg·m^(-3)和16.1μg·m^(-3),RF模型在秋季的预测效果最差.采用全年数据构建的模型对秋季MDA8-O_(3)的预测效果比仅采用秋季数据构建的模型效果好,R2相差0.08~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PRD) 臭氧(o_(3)) 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MDA8-o_(3)) 机器学习 预测
原文传递
成都市PM2.5和臭氧交互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尹春苗 张莹 +4 位作者 胡文东 张小玲 王式功 李秋赤 郑灿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986,共6页
目的探究成都市大气环境中PM2.5与臭氧交互作用对当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成都市2014–2016年逐日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男性和女性)死亡资料、同期气象资料、PM2.5日均浓度和日均臭氧8 h浓度最大值(O_(3) 8-h max)资... 目的探究成都市大气环境中PM2.5与臭氧交互作用对当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成都市2014–2016年逐日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男性和女性)死亡资料、同期气象资料、PM2.5日均浓度和日均臭氧8 h浓度最大值(O_(3) 8-h max)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和O_(3) 8-h max单效应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当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累积滞后一天(lag01)的PM2.5和O_(3) 8-h max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风险均最大,PM2.5(lag01)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35%、0.26%和0.38%;O_(3) 8-h max(lag01)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66%、0.43%和1.05%。高浓度PM2.5与高浓度O_(3) 8-h max共存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人数、男性和女性死亡人数均达到最多。结论高浓度PM2.5与高浓度O_(3) 8-h max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存在协同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心脑血管疾病 o_(3)8-h max PM2.5 协同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