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6~2020年成都市控制PM_(2.5)和O_(3-8h)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价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莹
田琪琪
+3 位作者
魏晓钰
张少波
胡文东
李明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8-3116,共9页
细颗物(PM_(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_(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_(2.5)和...
细颗物(PM_(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_(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_(2.5)和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_(3-8h))浓度变化对居民疾病死亡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风险和环境价值评估法估算2016~2020年成都市PM_(2.5)和O_(3-8h)浓度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收益.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市的ρ(PM_(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从63μg·m^(-3)降至40.92μg·m^(-3),年均下降率约为10.14%;与之相反,ρ(O_(3-8h))年均值从155μg·m^(-3)升至169μg·m^(-3),年均增长率约为2.23%.(2)成都市PM_(2.5)对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分别为0.0003600、0.0005001和0.0009237;O_(3-8h)对应的β分别为0.0003103、0.0006726和0.0007002.(3)假设ρ(PM_(2.5))年均值削减至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后(35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128、416、328例降至2020年的229、96和54例.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共计3314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76.60亿元.(4)假设ρ(O_(3-8h))年均值削减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限值(70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上升态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919、779和606例升至2020年的2429、1157和635例.可避免的全因和心脑血管疾病早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85%和10.72%,高于O_(3-8h)浓度年均上升率.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为10790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266.20亿元.成都市细颗粒物治理成效显著,但臭氧污染凸显,臭氧已经成为危害成都市居民健康不可忽视的大气污染物,加强PM_(2.5)和O_(3)协同治理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物(PM_(2.5))
臭氧最大
8
h
滑动平均(
o
_(
3
-
8
h
))
成都
健康效益
经济损失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的珠三角秋季臭氧浓度预测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镇
刘润
+3 位作者
罗征
薛鑫
汪瑶
赵志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2015~2022年珠三角地区的臭氧(O_(3))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MDA8-O_(3),ρ(O_(3)-8h)]的观测数据和气象再分析数据,运用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这4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MDA8-O_(3)...
基于2015~2022年珠三角地区的臭氧(O_(3))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MDA8-O_(3),ρ(O_(3)-8h)]的观测数据和气象再分析数据,运用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这4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MDA8-O_(3)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全年MDA8-O_(3)预测而言,SVR模型的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达0.86,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6.3μg·m^(-3)和12.3μg·m^(-3);对于秋季MDA8-O_(3)预测而言,SVR模型的效果依然略优于LG和MLP,其R2、RMSE和MAE分别为0.88、19.8μg·m^(-3)和16.1μg·m^(-3),RF模型在秋季的预测效果最差.采用全年数据构建的模型对秋季MDA8-O_(3)的预测效果比仅采用秋季数据构建的模型效果好,R2相差0.08~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PRD)
臭氧(
o
_(
3
))
日最大
8
h
浓度平均值(MDA
8
-
o
_(
3
))
机器学习
预测
原文传递
成都市PM2.5和臭氧交互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尹春苗
张莹
+4 位作者
胡文东
张小玲
王式功
李秋赤
郑灿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986,共6页
目的探究成都市大气环境中PM2.5与臭氧交互作用对当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成都市2014–2016年逐日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男性和女性)死亡资料、同期气象资料、PM2.5日均浓度和日均臭氧8 h浓度最大值(O_(3) 8-h max)资...
目的探究成都市大气环境中PM2.5与臭氧交互作用对当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成都市2014–2016年逐日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男性和女性)死亡资料、同期气象资料、PM2.5日均浓度和日均臭氧8 h浓度最大值(O_(3) 8-h max)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和O_(3) 8-h max单效应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当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累积滞后一天(lag01)的PM2.5和O_(3) 8-h max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风险均最大,PM2.5(lag01)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35%、0.26%和0.38%;O_(3) 8-h max(lag01)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66%、0.43%和1.05%。高浓度PM2.5与高浓度O_(3) 8-h max共存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人数、男性和女性死亡人数均达到最多。结论高浓度PM2.5与高浓度O_(3) 8-h max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存在协同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心脑血管疾病
o
_(
3
)
8
-
h
max
PM2.5
协同效应
原文传递
题名
2016~2020年成都市控制PM_(2.5)和O_(3-8h)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价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莹
田琪琪
魏晓钰
张少波
胡文东
李明刚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8-311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5136)
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创新团队基金项目(XNQYCXTD-202203)
+1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0M67041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2004)。
文摘
细颗物(PM_(2.5))和臭氧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群健康.为评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期间PM_(2.5)和臭氧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流行病学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和非线性分布滞后模型估算了2014~2016年成都市PM_(2.5)和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O_(3-8h))浓度变化对居民疾病死亡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在此基础上,采用环境风险和环境价值评估法估算2016~2020年成都市PM_(2.5)和O_(3-8h)浓度暴露水平变化的健康收益.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成都市的ρ(PM_(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趋势,从63μg·m^(-3)降至40.92μg·m^(-3),年均下降率约为10.14%;与之相反,ρ(O_(3-8h))年均值从155μg·m^(-3)升至169μg·m^(-3),年均增长率约为2.23%.(2)成都市PM_(2.5)对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β分别为0.0003600、0.0005001和0.0009237;O_(3-8h)对应的β分别为0.0003103、0.0006726和0.0007002.(3)假设ρ(PM_(2.5))年均值削减至国家二级标准限值后(35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128、416、328例降至2020年的229、96和54例.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共计3314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76.60亿元.(4)假设ρ(O_(3-8h))年均值削减至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浓度限值(70μg·m^(-3)),带来的健康受益人数和经济效益呈上升态势,可避免的全因、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早逝人数分别从2016年的1919、779和606例升至2020年的2429、1157和635例.可避免的全因和心脑血管疾病早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85%和10.72%,高于O_(3-8h)浓度年均上升率.近5年可避免的全因早逝人数为10790例,对应的健康经济效益为266.20亿元.成都市细颗粒物治理成效显著,但臭氧污染凸显,臭氧已经成为危害成都市居民健康不可忽视的大气污染物,加强PM_(2.5)和O_(3)协同治理刻不容缓.
关键词
细颗物(PM_(2.5))
臭氧最大
8
h
滑动平均(
o
_(
3
-
8
h
))
成都
健康效益
经济损失
Keywords
particulate mater wit
h
aer
o
dynamics lesst
h
an 2.5(PM_(2.5))
daily
ozone
8
h
maximum
concentration
(
o
_(3
-
8
h
))
C
h
engdu
h
eal
h
benefts
ec
o
n
o
mic l
o
ss
分类号
X19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机器学习的珠三角秋季臭氧浓度预测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镇
刘润
罗征
薛鑫
汪瑶
赵志军
机构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
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
复旦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基金
广州市科技项目(2020020200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644222,92044302)。
文摘
基于2015~2022年珠三角地区的臭氧(O_(3))日最大8 h浓度平均值[MDA8-O_(3),ρ(O_(3)-8h)]的观测数据和气象再分析数据,运用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这4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MDA8-O_(3)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全年MDA8-O_(3)预测而言,SVR模型的效果最好,决定系数(R^(2))达0.86,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6.3μg·m^(-3)和12.3μg·m^(-3);对于秋季MDA8-O_(3)预测而言,SVR模型的效果依然略优于LG和MLP,其R2、RMSE和MAE分别为0.88、19.8μg·m^(-3)和16.1μg·m^(-3),RF模型在秋季的预测效果最差.采用全年数据构建的模型对秋季MDA8-O_(3)的预测效果比仅采用秋季数据构建的模型效果好,R2相差0.08~0.14.
关键词
珠三角(PRD)
臭氧(
o
_(
3
))
日最大
8
h
浓度平均值(MDA
8
-
o
_(
3
))
机器学习
预测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PRD)
ozone
(
o
_(
3
))
daily
maximum
8
-
h
o
ur average
concentration
(MDA
8
-
o
_(3))
mac
h
ine learning
predicti
o
n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成都市PM2.5和臭氧交互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尹春苗
张莹
胡文东
张小玲
王式功
李秋赤
郑灿军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气象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98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20051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775147)
+3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20M67041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6YFA0602004)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研项目(No.KYTZ201723)
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基金(No.2005PKA32400)资助。
文摘
目的探究成都市大气环境中PM2.5与臭氧交互作用对当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健康风险。方法利用成都市2014–2016年逐日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男性和女性)死亡资料、同期气象资料、PM2.5日均浓度和日均臭氧8 h浓度最大值(O_(3) 8-h max)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和O_(3) 8-h max单效应及其二者交互作用对当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累积滞后一天(lag01)的PM2.5和O_(3) 8-h max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影响的风险均最大,PM2.5(lag01)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35%、0.26%和0.38%;O_(3) 8-h max(lag01)质量浓度每升高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66%、0.43%和1.05%。高浓度PM2.5与高浓度O_(3) 8-h max共存情况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人数、男性和女性死亡人数均达到最多。结论高浓度PM2.5与高浓度O_(3) 8-h max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存在协同放大效应。
关键词
成都
心脑血管疾病
o
_(
3
)
8
-
h
max
PM2.5
协同效应
Keywords
C
h
engdu
Cardi
o
vascular disease
daily
ozone
8
-
h
maximum
concentration
PM2.5
Synergistic effect
分类号
R5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6~2020年成都市控制PM_(2.5)和O_(3-8h)污染的健康效益评价
张莹
田琪琪
魏晓钰
张少波
胡文东
李明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原文传递
2
基于机器学习的珠三角秋季臭氧浓度预测
陈镇
刘润
罗征
薛鑫
汪瑶
赵志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原文传递
3
成都市PM2.5和臭氧交互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研究
尹春苗
张莹
胡文东
张小玲
王式功
李秋赤
郑灿军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