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Supplementary Feed with Different Apple Pomace-to-Alfalfa Meal Ratios on Milk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Pan-feng GAO Teng-yu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0年第2期20-22,共3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pple pomace on milk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Method] A total of 48 Holstein dairy cows at the same parity and with close lactation stage and similar daily milk yield were random...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pple pomace on milk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Method] A total of 48 Holstein dairy cows at the same parity and with close lactation stage and similar daily milk yiel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six groups. The supplementary feed was composed of apple pomace, alfalfa meal, com and premix, and it was processed into pellets. In the groups I - V, the percentage of apple pomace was 17.5%, 35.0%, 52.5%, 70.0% and 0%, respectively. Each cow was fed with supplementary feed (3 kg/d). [ Result] The milk yield in the group II and group V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 P 〈 0.05), and the fat content in milk of the group III and 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 trol group (P 〈 0.05). [ Conclusion] The supplementary apple pomace can improve the milk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 pomace Supplementary feed dairy cows milk performance
下载PDF
Productive Response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Feeding Systems
2
作者 Eloy Eduardo Salado Martín Guillermo Maciel +2 位作者 Gustavo Bretschneider Alejandra Cuatrin Gerardo Antonio Gagliostro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20年第1期10-32,共23页
Fifty Holstein cows (2.6 ± 1.0 lactations) in early lactation (52.6 ± 16.4 days in milk) calved in autumn and producing 34.3 (±4.4) kg milk per cow·day-1 were randomly assigned for 27 weeks to one ... Fifty Holstein cows (2.6 ± 1.0 lactations) in early lactation (52.6 ± 16.4 days in milk) calved in autumn and producing 34.3 (±4.4) kg milk per cow·day-1 were randomly assigned for 27 weeks to one of two treatments (feeding systems) in 10 groups (pens) of 5 animals each (5 groups/treatment). The confined treatment was a total mixed ration (TMR_100) whereas the supplemented grazing system was defined by a partially mixed ration (PMR_75) with 75% TMR and 25% oat pasture (Avena sativa L.) during the autum-winter (Period I) and alfalfa pasture (Medicago sativa L.) plus concentrate (7.0 kg per cow·day-1) (P + C) during the next spring (Period II). Milk production was daily and individually recorded throughout the trial whil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ilk was measured on individual samples every 2 weeks. Live weight (LW) and body condition score (BCS) using a scale of 1 to 5 were recorded every 3 weeks after the morning milking. Simultaneously,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or determinations of glucose, urea,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 (NEFA), insulin, somatotrophin (GH) and somatomedin C (IGF-I). Total DM intake was measured using the difference method four times per repetition in the months of July, August, September and October. The experimental herd was inseminated at fixed time at the start of the service (May-July) and on the return with estrus detection. The diagnosis of pregnancy was made by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at 30 and 60 days after the start of the service. The productive dat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a model with repeated observations in time adjusted by covariate with 2 periods and using the animal as the experimental unit. Data of DM intake were analyzed using ANOVA for 2 treatments with 5 repetitions. Cows from the TMR_100 group produced more milk (kg&#183;cow-1&#183;day-1) during Period I (33.7 vs. 32.3) and Period II (28.8 vs. 27.8) (P &#183;cow-1&#183;day-1) in Periods I (1.33 vs. 1.24) and II (1.10 vs. 0.92) and for milk protein (1.19 vs. 1.13 and 0.99 vs. 0.93). The lower energy intake of grazing cows (45.0 vs. 43.1 and 40.9 vs. 38.9 Mcal per?cow·day-1 for TMR_100 vs. PMR_75 and TMR_100 vs. P + C) coupled to the extra energy cost associated with grazing activity would explain the difference in milk production. Milk protein content (%) resulted higher (P kg&#183;cow-1&#183;day-1) in the cows of the TMR_100 group in both periods (0.69 vs. 0.34 and 0.49 vs. -0.22)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plasmatic levels of glucose and IGF-I and the reduction in the circulating levels of GH, but not with the lack of increases in plasma insulin concentration or decreases in circulating levels of NEFA, parameters that were not affected by treatments. Despit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MR_100 on parameters linked to energy balanc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any of the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evaluated and the final rate of pregnancy was 80.0 and 91.3% for the confined and grazing system with supplementation respectively. Free milk liters over feeding costs were higher in the grazing system with supplementation compared to the confined system (18.5 vs. 15.5 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azing system with supplementation can be economically competitive compared to the confined system of milk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k yield REPRODUCTION dairy COW feeding Systems
下载PDF
叶酸和甜菜碱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乳脂肪酸组成、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闫国骏 李福岗 +4 位作者 刘泽锋 黄实 刘强 郭刚 王聪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5-1002,共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叶酸(FA)和甜菜碱(BT)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乳脂肪酸组成、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预产日期、胎次、体重和上一泌乳期平均产奶量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FA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叶酸(FA)和甜菜碱(BT)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乳脂肪酸组成、养分消化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预产日期、胎次、体重和上一泌乳期平均产奶量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FA组、BT组和FA+BT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35 mg/d的FA、100 g/d的BT和135 mg/d的FA+100 g/d的BT。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FA组和FA+BT组的实际乳、4%乳脂校正乳、乳脂肪、乳蛋白质产量以及乳脂率和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T组的4%乳脂校正乳、乳脂肪、乳蛋白质产量以及乳脂率和F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FA组乳脂肪中葵酸(C10∶0)、月桂酸(C12∶0)、肉豆蔻酸(C14∶0)、棕榈一稀酸(C16∶1)、亚麻酸(C18∶3)和总4~15碳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硬脂酸(C18∶0)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T组和FA+BT组乳脂肪中C10∶0、C12∶0、C14∶0、C16∶1、亚油酸(C18∶2)、C18∶3和总4~15碳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18∶0和总>16碳脂肪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FA组、BT组和FA+BT组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FA组、BT组和FA+BT组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和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围产期奶牛饲粮中添加FA和BT能改善泌乳性能和养分消化,而且FA和BT共同添加对改善泌乳性能比单独添加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甜菜碱 泌乳性能 饲料效率 乳脂肪酸 围产期奶牛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59
4
作者 吴小燕 郭春华 +4 位作者 王之盛 彭忠利 柏雪 李勇 邹华围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96-2302,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泌乳奶牛产奶量、乳品质以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10头产奶量及体况相近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70头牛。对照组饲喂原场全混合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泌乳奶牛产奶量、乳品质以及饲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10头产奶量及体况相近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70头牛。对照组饲喂原场全混合日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用1和2 kg微生物发酵饲料等质量替代原基础精料,预试期10 d,正试期24 d,每天记录每头牛的产奶量,取样测定各组乳成分和饲粮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替代1 kg精料)和试验Ⅱ组(替代2 kg精料)全期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3.42%(P<0.05)和4.40%(P<0.05)。2)试验Ⅱ组各乳成分含量及乳密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乳蛋白、乳脂肪和乳糖含量分别比试验Ⅰ组高出3.11%(P<0.05)、6.71%(P<0.05)和2.92%(P<0.05)。3)试验Ⅱ组饲粮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适当水平的微生物发酵饲料能提高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和饲粮各养分的表观消化率、改善乳品质。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2 kg原基础精料的效果优于替代1 kg原基础精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饲料 泌乳奶牛 产奶量 乳品质 表观消化率
下载PDF
用Wood模型拟合南方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毛永江 张美荣 +5 位作者 许兆君 刘姗 张亚琴 陈丹 王杏龙 杨章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04-1909,共6页
旨在了解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变化趋势,并进行准确预测。利用Wood模型对南方5个大中型奶牛场(2008-2010年1~3胎)中国荷斯坦牛的33 194条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 旨在了解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变化趋势,并进行准确预测。利用Wood模型对南方5个大中型奶牛场(2008-2010年1~3胎)中国荷斯坦牛的33 194条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测定日产奶量为标准泌乳曲线,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变化与标准泌乳曲线正好相反。Wood模型对乳蛋白率和产奶量变化曲线拟合度最高,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9,误差均方也较低;其次为乳脂率,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8,而对SCS的拟合度最低,均在0.7以下,同时误差均方也最大。各胎次产奶高峰日出现的时间与乳蛋白率和SCS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近,而最低乳脂率出现的时间较晚。一胎牛高峰产奶量相对较低(30.4kg.d-1),但泌乳后期泌乳持续力及维持低SCS能力较强;二胎和三胎牛高峰产奶量较大,分别为35.9和36.2kg.d-1,二胎奶牛在泌乳后期同时维持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能力较强。Wood模型适合于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曲线的拟合分析,而不适合于SCS的拟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模型 产奶量 乳成分 泌乳曲线 体细胞评分 南方中国荷斯坦牛
下载PDF
牛至油对奶牛产奶性能和抗氧化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会良 顾有方 +1 位作者 应小强 杨静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3,共2页
试验通过添加牛至油来观察其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g质量分数为10%的牛至油预混剂,连续饲喂30d。结果表明:乳脂率提高7. 57% (P<0. 05),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差异不显著(P>... 试验通过添加牛至油来观察其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g质量分数为10%的牛至油预混剂,连续饲喂30d。结果表明:乳脂率提高7. 57% (P<0. 05),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差异不显著(P>0. 05);血清SOD和GSH-Px活性分别提高6. 97%和10. 86% (P<0. 05 ),血清MDA含量下降7. 94% (P<0. 05)。牛至油可以提高牛奶乳脂率含量和增强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至油 奶牛 产奶性能 抗氧化功能 饲料
下载PDF
用Wood模型拟合长三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变化曲线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先枝 安朋朋 +3 位作者 郭美 孙咏梅 金婷 刘光磊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36-2142,共7页
本研究旨在采用Wood模型拟合长三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体细胞评分(SCS)的变化曲线。以长三角地区10个大中型牧场中国荷斯坦牛(1~3胎)的104 368条数据为基础,利用Wood模型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 本研究旨在采用Wood模型拟合长三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体细胞评分(SCS)的变化曲线。以长三角地区10个大中型牧场中国荷斯坦牛(1~3胎)的104 368条数据为基础,利用Wood模型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SCS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1)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为标准泌乳曲线,而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中SCS变化则为倒抛物线形。2)Wood模型对产奶量的拟合度最高,各胎次均在0.98以上,其次为乳中SCS,各胎次的拟合度均在0.93以上,而各胎次的乳脂率的拟合度也均在0.92以上。3)1、2胎产奶量高峰出现时间与乳中SCS最低值出现时间相近,而乳脂率最低值出现时间相对较晚。4)1胎高峰产奶量(32.426 3 kg/d)较2、3胎低,而1胎维持高产奶量(4.98)及乳蛋白率的持续力(4.19)较2、3胎强。综合各指标可以得出,Wood模型适用于长三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SCS变化曲线的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模型 产奶量 乳成分 体细胞评分 泌乳曲线 长三角地区中国荷斯坦牛
下载PDF
饲粮添加不同种类的糖蜜对夏季热应激奶牛采食量和产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万金 李胜利 +4 位作者 史海涛 骆雅萍 杨军香 尹义江 贾春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为了研究饲粮添加糖蜜对缓解夏季奶牛热应激及其采食量和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2头处于泌乳高峰期(泌乳天数为50~120 d),且体重、胎次及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分成3组,每组4头牛。按照有重复的3×3拉丁方进行试验设计,通过添... 为了研究饲粮添加糖蜜对缓解夏季奶牛热应激及其采食量和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12头处于泌乳高峰期(泌乳天数为50~120 d),且体重、胎次及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分成3组,每组4头牛。按照有重复的3×3拉丁方进行试验设计,通过添加3种不同种类的糖蜜———混合糖蜜(BM)、甜菜糖蜜(SM)、酵母糖蜜(YM),研究其对夏季7月份、8月份、9月份这3个月奶牛30 min采食量、日采食量以及微生物蛋白质产量的影响。另外设计1个12头牛的对照组与3个试验期做同期比较。结果表明:添加3种糖蜜对奶牛30 min采食量及日采食量影响极显著(P<0.01),BM组的30 min采食量和日采食量最高,SM组次之,2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M组最差,添加后未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P>0.05)。BM组和SM组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YM组和对照组(P<0.05);SM组与YM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体细胞数及乳脂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BM组和YM组体细胞数有降低的趋势。BM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SM组、YM组以及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3种糖蜜均可显著提高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P<0.05)。由此可见,在奶牛饲粮中添加BM的效果最好,它可以缓解夏季奶牛热应激采食量的下降,提高泌乳量和乳蛋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蜜 奶牛 热应激 采食量 产奶性能
下载PDF
不同饲喂方式对南方奶牛产奶性能、养分消化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石蕊 易学武 +1 位作者 肖兵南 刘海林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2期51-57,共7页
研究了具有南方奶牛日粮类型特征的相同精粗比日粮的不同饲喂方式对奶牛的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12头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子设计,根据产奶量、胎次及泌乳天数随机分为2组(n=6)... 研究了具有南方奶牛日粮类型特征的相同精粗比日粮的不同饲喂方式对奶牛的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12头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子设计,根据产奶量、胎次及泌乳天数随机分为2组(n=6),分别为精粗分饲组(SI)和全混合日粮组(TMR),精饲料:粗饲料均为50:50。试验结果表明:奶牛采食量无差异,在相同精粗比日粮下,TMR饲养技术极显著减少了奶牛的采食时间(P<0.01),显著增加了反刍时间(P<0.05),TMR组奶牛的乳脂率、4%标准奶产量、乳脂产量、乳糖产量和乳固形物产量分别比SI组显著提高11.20%、11.60%、17.50%、13.21%和9.86%(P<0.05),但对奶牛咀嚼行为、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影响不显著(P>0.05)。在南方奶牛典型日粮采用TMR饲养技术时,与精粗分饲相比,可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但对奶牛的采食量、咀嚼行为、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饲喂方式 产奶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清代谢产物
下载PDF
体况评分与步态评分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成晓 罗汉鹏 +10 位作者 阮含章 左斌 蒋瑞祥 邵平平 徐伟 张震 许文明 连增建 魏俊飞 罗长松 王雅春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为探究奶牛体况评分和步态评分在奶牛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研究对河南省362头泌乳天数在0-330 d的中国荷斯坦牛的体况和步态进行评分并收集了相应的DHI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牛只泌乳阶段、场-胎次、体况评分和步态评分四个... 为探究奶牛体况评分和步态评分在奶牛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研究对河南省362头泌乳天数在0-330 d的中国荷斯坦牛的体况和步态进行评分并收集了相应的DHI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牛只泌乳阶段、场-胎次、体况评分和步态评分四个因子对产奶量和体细胞数(SCC)的影响,同时对影响体况评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况评分对产奶量的影响显著(P〈0.05),与体况评分为3.00-5.00的牛只相比,体况评分低于3.00时的奶牛日产奶量高了2.6-4.2 kg;步态评分对产奶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与步态评分低于2.25的牛只相比,步态评分2.25-5.00的奶牛日产奶量低了4.1-6.1 kg。体况评分和步态评分对SCC的影响均不显著。场-胎次、泌乳阶段、步态评分对体况评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体况评分和步态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步态评分与体况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且回归系数为负值,即随着步态评分的升高,体况评分降低。由此可见,适宜的体况和步态有利于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且体况评分和步态评分间存在对于生产有利的回归关系。说明对牛群的体况和步态进行评分,合理控制牛群体况、加强肢蹄健康管理,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况评分 步态评分 产奶量 体细胞数 生产性能 奶牛
下载PDF
膨化混合饲料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性能、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国荣 薛惠琴 +7 位作者 杭怡琼 吕玉华 卢永红 王仕平 袁耀明 黄建忠 钱一文 巴志刚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6-350,共5页
为了研究膨化混合料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I)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荷斯坦泌乳后期奶牛80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精料为常规饲料,试验组精料中的能量、蛋白饲料为膨化饲料。试验期56天。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膨化混合料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I)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荷斯坦泌乳后期奶牛80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精料为常规饲料,试验组精料中的能量、蛋白饲料为膨化饲料。试验期56天。试验结果表明:膨化混合料可显著增加泌乳牛的日产奶量(P<0.05),试验组全期产奶总量及标准乳产量分别为1117.40kg/头和1128.30kg/头,比对照组增加56.43kg/头和50.29kg/头;膨化混合料对乳脂率和固形物总产量影响显著(P<0.05),试验组产脂量、固形物产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85kg和1.17kg;膨化混合料可提高奶牛DMI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试验组DMI比对照组增加1.57kg/天,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膨化混合料可提高产奶后期奶牛DMI,对泌乳性能和营养物表观消化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混合料 奶牛 生产性能 干物质采食量 表现消化率
下载PDF
光照时间对奶牛泌乳和采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云甫 杨和平 +1 位作者 尤彬 崔抗战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4期37-39,共3页
为研究光照对奶牛泌乳和采食性能的影响,分别选择处于第Ⅰ泌乳月和第Ⅳ泌乳月的90头和45头奶牛,采用人工光照的方式,使奶牛每天的光照时间分别由自然光照的9.5h增加到15 h和18 h。试验期30 d,分析测定了产奶量、乳脂率、采食量及经济效... 为研究光照对奶牛泌乳和采食性能的影响,分别选择处于第Ⅰ泌乳月和第Ⅳ泌乳月的90头和45头奶牛,采用人工光照的方式,使奶牛每天的光照时间分别由自然光照的9.5h增加到15 h和18 h。试验期30 d,分析测定了产奶量、乳脂率、采食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发现当光照时间为15 h时,试验牛的产奶量和采食量均显著高于9.5 h和18 h试验牛(P<0.05);且经济效益较好,每头奶牛每天可增收3.95元;各试验组奶牛牛奶乳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在奶牛饲养管理中每天提供15 h光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光照 产奶量 采食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泌乳奶牛氨基酸平衡日粮饲喂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傲东 陈红莉 +3 位作者 孔平 王树杰 吴妍妍 高巍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3,共4页
为了研究氨基酸平衡日粮饲喂奶牛的效果,试验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选择30头体况良好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头胎牛,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氨基酸平衡TMR日粮。测定了奶牛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 为了研究氨基酸平衡日粮饲喂奶牛的效果,试验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选择30头体况良好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头胎牛,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氨基酸平衡TMR日粮。测定了奶牛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及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比对照组奶牛平均每日3.5%标准乳产量提高了2.56%(P<0.05);氨基酸平衡日粮的饲喂不影响牛乳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等指标,但可显著提高总固形物含量及乳脂、乳蛋白产量(P<0.05);补充瘤胃保护性蛋氨酸和赖氨酸对奶牛血清葡萄糖、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即对奶牛健康状况、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说明通过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能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改善奶牛代谢状况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氨基酸平衡日粮 血液生化指标 乳成分 繁殖性能 生产性能 饲喂效果
下载PDF
用MTDFREML法对奶牛泌乳曲线模型参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福平 陈斌 汤泽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34-736,共3页
用Wood模型对50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第一胎日产奶量进行泌乳曲线拟合,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MTDFREML)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遗传分析,使用SAS软件包对固定效应进行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参数a,b,c的遗传力h^2分别为0... 用Wood模型对50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第一胎日产奶量进行泌乳曲线拟合,用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MTDFREML)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遗传分析,使用SAS软件包对固定效应进行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参数a,b,c的遗传力h^2分别为0.110 4,0.142 3,0.181 3,永久环境效应方差占表型方差比率c^2分别为0.075 2,0.065 0,0.053 3.2)参数a与b间的遗传相关为-0.251 3;a与c间的遗传相关为0.721 4;b与c间的遗传相关为0.406 1.3)参数a与b的永久环境相关系数为-0.329 7,呈负相关;a与c间的为0.700 1,呈强正相关;b与c间的为0.442 9,呈弱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奶牛 日产奶量 多性状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 泌乳曲线 模型参数
下载PDF
饲喂次数对全自动挤奶系统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和反刍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辉 丛慧敏 +3 位作者 吕中旺 乔绿 韩广文 楚康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3,共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次数对全自动挤奶系统(AMS)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和反刍时间的影响。选取32头体重相近、处于泌乳中期、日均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分别为FF1组:日给饲1次(8∶30)和FF2组:日给饲2次(8∶30和17∶30),每组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次数对全自动挤奶系统(AMS)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和反刍时间的影响。选取32头体重相近、处于泌乳中期、日均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分别为FF1组:日给饲1次(8∶30)和FF2组:日给饲2次(8∶30和17∶30),每组16头(初产牛和经产牛各8头)。预试期10 d,正式期56 d。试验结果表明:FF2组每头奶牛比FF1组多采食颗粒精料0.79 kg/d,全混合日粮(TMR)少采食0.92 kg/d,差异极显著(P<0.01),但总干物质采食量(DMI)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非脂乳固形物和体细胞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和FF1组相比,FF2组奶牛挤奶间隔时间缩短了1.17 h/d,挤奶频率增加了0.5次/d,挤奶平均持续时间缩短了0.5 min/次,门通道次数增加了3.49次/d,且均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奶牛的反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采用AMS挤奶时,TMR的日给饲次数由1次增加到2次时对奶牛的采食量和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挤奶相关参数有明显的改善,促进了奶牛流向,提高了AMS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全自动挤奶系统 饲喂次数 泌乳性能 反刍时间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骏鹏 白启扬 +3 位作者 覃先武 章斐 王鸿泽 蔡大亮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1-145,共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体外试验中,在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的酵母培养物,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48 h后,测定产气量和瘤胃发酵特性参数。动物试验选取泌乳天数和产奶... 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对泌乳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体外试验中,在培养底物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的酵母培养物,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48 h后,测定产气量和瘤胃发酵特性参数。动物试验选取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奶牛573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6头,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297头,饲喂基础日粮+150g/(头·d)酵母培养物,试验持续28 d。体外试验表明:培养底物中添加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体外瘤胃48 h累积产气量、干物质消化率、发酵液pH、微生物蛋白含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 <0.05)。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使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分别提高了0.44 kg/(头·d)和0.86kg/(头·d)。综上所述,添加酵母培养物改善了泌乳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对采食量和产奶量均有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体外瘤胃发酵 采食量 产奶量 奶牛
下载PDF
泌乳量对奶牛繁殖性能、血浆代谢产物和生殖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夏成 朱玉哲 +2 位作者 张洪友 徐闯 郑家三 《中国奶牛》 2009年第11期29-32,共4页
为了解黑龙江省集约化奶牛场泌乳量对泌乳奶牛生殖机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泌乳奶牛30头,按泌乳量分为高(H)、中(M)、低(L)三组,每组10头,在产后30d、40d、50d、60d、70d、80d及发情时记录试验奶牛采食量、体况分、... 为了解黑龙江省集约化奶牛场泌乳量对泌乳奶牛生殖机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泌乳奶牛30头,按泌乳量分为高(H)、中(M)、低(L)三组,每组10头,在产后30d、40d、50d、60d、70d、80d及发情时记录试验奶牛采食量、体况分、泌乳量和繁殖性能,检测其血浆GLU、NEFA、LH、FSH、E2、P4和PGF2α的水平,结果显示:1)随泌乳量增高,泌乳奶牛采食量增加,但体况分降低,首次发情时间延长,情期受胎率和年受胎率下降,配种指数和平均产犊间隔增加;2)随泌乳量增高,试验奶牛血浆E2、LH的水平增高,血浆Glu、FSH、P4水平降低;3)发情时三组奶牛7项血浆参数的水平相近。这些结果提示:高泌乳量加重机体能量负平衡,抑制卵泡性周期活动,从而降低奶牛产后繁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泌乳量 繁殖性能 代谢产物 生殖激素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及其产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璐菊 郭全奎 +3 位作者 张瑞年 唐德富 王晨阳 李婕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4,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及产奶性能的影响。体外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在培养底物中添加0(对照)、0.5、1.0、2.0 g/kg的丁酸梭菌,体外发酵培养48 h,测定底物营养物质降解率及体外发酵参数。动物试验选择80头... 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水平丁酸梭菌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及产奶性能的影响。体外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在培养底物中添加0(对照)、0.5、1.0、2.0 g/kg的丁酸梭菌,体外发酵培养48 h,测定底物营养物质降解率及体外发酵参数。动物试验选择80头产奶量和泌乳天数接近的经产荷斯坦奶牛,分为4组,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相同胎次的牛随机分配到各组中,分别饲喂0(对照)、15、30、60 g/(头·d)的丁酸梭菌,试验期42 d。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底物中添加丁酸梭菌对体外48 h总产气量、pH和各挥发酸(VFA)含量(除丁酸外)无显著影响(P>0.05)。随底物中丁酸梭菌含量的增加,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升高,1.0、2.0 g/kg组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丁酸梭菌可提高瘤胃体外发酵液的氨态氮(NH3-N)浓度,1.0、2.0 g/kg组的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底物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P<0.05)。动物试验表明:30、60 g/(头·d)丁酸梭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乳脂率和乳脂产量外,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其余乳成分及其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30 g/(头·d)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显著增加(P<0.05)。由以上两部分试验结果可知,添加丁酸梭菌可一定程度上改善体外发酵,提高营养物质中NDF降解率并提高奶牛产量和乳成分总量,且与丁酸梭菌的添加量有关,综合考虑,推荐添加量为30 g/(头·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体外发酵 发酵参数 产奶性能 奶牛
下载PDF
植物甾醇对泌乳前期奶牛泌乳性能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心美 何剑斌 +1 位作者 孙世峰 李忠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1期7030-7032,共3页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剂量植物甾醇对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泌乳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和800 mg/d植物甾醇...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剂量植物甾醇对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泌乳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和800 mg/d植物甾醇,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植物甾醇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繁殖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Ⅱ组奶牛生产指标的变化最为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Ⅱ组乳密度显著提高(P<0.05),奶牛乳酸度、首次参配时间和空怀时间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Ⅳ组牛乳乳脂、总干物质及酸度显著提高(P<0.05),牛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及奶牛体温显著下降(P<0.05)。[结论]添加植物甾醇可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并促进奶牛发情,缩短首次参配时间和空怀时间,改善奶牛体质,其中200 mg/d植物甾醇为最适添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奶牛 牛乳 繁殖性能 饲料添加剂
下载PDF
合理淘汰散栏饲养成年母牛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腾云 齐胜利 +3 位作者 李守义 王朝廷 李敬波 马玉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94-96,共3页
据洛阳市奶牛一场 1990~ 1995年散栏饲养的成母牛的记录 ,统计淘汰牛只的年龄、淘汰原因、泌乳期奶量、干奶期、空怀期 .分析表明 ,要做到合理利用奶牛 ,应尽量减少疾病 ,降低非生产性淘汰之比例 .产奶量在第 1,8,9,10泌乳期较低 ;空... 据洛阳市奶牛一场 1990~ 1995年散栏饲养的成母牛的记录 ,统计淘汰牛只的年龄、淘汰原因、泌乳期奶量、干奶期、空怀期 .分析表明 ,要做到合理利用奶牛 ,应尽量减少疾病 ,降低非生产性淘汰之比例 .产奶量在第 1,8,9,10泌乳期较低 ;空怀期以第 1,2 ,7,8,9泌乳期的较长 .宜把第 1,2泌乳期和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淘汰 产奶量 散栏饲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