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 of Concrete Faced Rock Fill Dams Settlements Using Genet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被引量:3
1
作者 Seyed Morteza Marandi Seyed Mahmood VaeziNejad Elyas Khava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年第3期601-609,共9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a Genetic Programing model (GP) propo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relative crest settlement of concrete faced rock fill dams. To this end information of 30 large dams constructed in seven countries a... In the present study a Genetic Programing model (GP) propo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relative crest settlement of concrete faced rock fill dams. To this end information of 30 large dams constructed in seven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is gathered with their reported settle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P model is able to estimate the dam settlement properly based on four properties, void ratio of dam’s body (e), height (H), vertical deformation modulus (Ev) and shape factor (Sc) of the dam. For verification of the model applicability, obtain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other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Clements’s formula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The comparison showed that in all cases the GP model led to be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of performed in literature. Also a proper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GP model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percei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S settlement Genet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Finite Element Model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Alluvial Foundation on the Earth Dams Settlement 被引量:1
2
作者 Masoud Ghaemi Kaveh Ahangari +1 位作者 Ali Noorzad Kamran Goshtasbi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7年第3期360-373,共14页
Careful monitoring in the earth dams, to measure deformation caused by settlement and movement has always been a concern for engineers in the field. In order to measure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earth dams, usuall... Careful monitoring in the earth dams, to measure deformation caused by settlement and movement has always been a concern for engineers in the field. In order to measure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earth dams, usually the precision instruments of settlement set and combined Inclinometer that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IS instrument, will be used. In some dams, because the thickness of alluvium is high and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of alluvium removal (technically and economically and in terms of performance), there is no possibility to place the end of IS instrument (precision instruments of Inclinometer-settlement set) in the rock foundation. Inevitably, have to accept installing pipes in the weak and the deformable alluvial foundation that this leads to errors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ctual settlement (absolute settlem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am bod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new and refine criteria for predicting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earth dams. The study is based on conditions in three dams with a deformation quite alluvial (Agh Chai, Narmashir and Gilan-e Gharb) to provide settlement criteria affected by alluvial foundation.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 settlement of dams was simulated by using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with FLAC3D software and then the modeling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reading IS instrument. In the end, the caliber of the model and validate the results, by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scrutinized modeling parameters with real situations and then by using MATLAB software and Curve Fitting Toolbox, a new criteria for the settlement based on elasticity modulus, cohesion, friction angle, density of earth dam and alluvial foundation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show that, by using the new criteria measures, the amount of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for the dams with alluvial foundation can be corrected after instrument readings and the error rate in reading IS instrument can be greatly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dam ALLUVIAL FOUNDATION settlement Finite Difference FLAC3D MATLAB Curve FITTING Refine Criteria IS Instrument
下载PDF
采用Karhunen-Loève分解计算堤坝沉降区间场
3
作者 周婷 介玉新 张延亿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4,共12页
大坝的建造以及运行过程中受多种内外部多因素耦合作用,其沉降分析是复杂、非线性问题,采用非概率区间方法构造大坝沉降区间有利于定量描述多源不确定信息,使计算更加吻合实际情况。本文将基于Karhunen-Loève分解的区间场有限元方... 大坝的建造以及运行过程中受多种内外部多因素耦合作用,其沉降分析是复杂、非线性问题,采用非概率区间方法构造大坝沉降区间有利于定量描述多源不确定信息,使计算更加吻合实际情况。本文将基于Karhunen-Loève分解的区间场有限元方法由线弹性模型扩展至邓肯-张模型中,通过引入平方指数形式的空间依赖函数描述切线模量的空间变异性。采用以Legendre多项式为基函数的Galerkin方法计算模量变化区域的特征值与特征函数。在区间有限元的框架下,编写非线性区间本构模型Abaqus用户子程序UMAT,结合Python脚本计算大坝沉降针对于模量参数变化的响应区间,并与传统顶点集区间方法进行对比。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计算大坝沉降区间,所得到的沉降区间能涵盖顶点集区间,且有限元计算次数由指数级减少为多项式级。本文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展至大坝长期变形区间计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沉降 非确定性分析 区间场有限元 Karhunen-Loève分解 GALERKIN方法
下载PDF
高纬度高寒区面板堆石坝防渗面板修复方案及经验
4
作者 吴俊杰 邓理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50,共7页
JLBLK水电站大坝是建于高纬度高寒区的百米级全断面堆石面板坝,最大坝高140.3 m。通过降水处理,现场发现18^(#)、19^(#)面板挤压破损程度严重且有加剧趋势,25^(#)、26^(#)、27^(#)面板断裂。经与国内外同类工程比较,水库渗漏量总体偏大... JLBLK水电站大坝是建于高纬度高寒区的百米级全断面堆石面板坝,最大坝高140.3 m。通过降水处理,现场发现18^(#)、19^(#)面板挤压破损程度严重且有加剧趋势,25^(#)、26^(#)、27^(#)面板断裂。经与国内外同类工程比较,水库渗漏量总体偏大,变形量偏大,且尚未收敛,三维流变反演成果表明后期尚有17%的沉降量。为保证修复效果满足后期变形和渗透稳定需要,针对18^(#)、19^(#)面板水上破损区采用高于原设计强度混凝土分小区进行补强,并结合工程特点和设计方案提出适合本工程的修复施工方案,修复后面板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挤压破损修复 坝体沉降变形 施工方案
下载PDF
基于光纤陀螺的堆石坝内部沉降分布式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廖铖 蔡德所 +1 位作者 李苗 林金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6,共10页
针对传统堆石坝内部沉降监测技术已难于满足超高堆石坝内部沉降监测需求。文章开发了基于光纤陀螺仪(FOG)的堆石坝内部沉降分布式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监测管道、监测小车和牵引装置组成。推导FOG监测系统测量坝体内部沉降的原理,考虑... 针对传统堆石坝内部沉降监测技术已难于满足超高堆石坝内部沉降监测需求。文章开发了基于光纤陀螺仪(FOG)的堆石坝内部沉降分布式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监测管道、监测小车和牵引装置组成。推导FOG监测系统测量坝体内部沉降的原理,考虑监测小车不匀速问题,建立监测小车运行速度函数关系,引进经验模态(EMD)-小波混合降噪方法滤除监测小车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噪声和FOG漂移误差。该监测系统成功应用于猴子岩面板堆石坝。现场监测结果表明,FOG2次独立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6,说明FOG监测系统工作性能稳定,与水管式沉降仪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内部沉降 光纤陀螺 分布式监测 经验模态-小波
下载PDF
DAMS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在广州地铁中的实践 被引量:7
6
作者 魏本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2年第12期166-168,共3页
DAMS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高精密液位测量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测量多点的相对沉降,具有精度高、自动化性能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各测点不均匀沉降的测量。本文通过案例,介绍了该系统在广州地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DAMS静力水准自动化监测系统是一种高精密液位测量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测量多点的相对沉降,具有精度高、自动化性能好等特点。主要用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等各测点不均匀沉降的测量。本文通过案例,介绍了该系统在广州地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可为类似的监测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水准 监测 沉降
下载PDF
富水地层大直径顶管穿江过堤三维模拟及实测变形分析
7
作者 毛陈军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9期91-93,共3页
针对顶管法在富水地层穿江过堤时对周围土体及建筑物的扰动问题,分析杭州市取水口上移工程现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对超长距离大直径顶管穿江过堤产生的沉降变形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公式与数值结果吻合较好... 针对顶管法在富水地层穿江过堤时对周围土体及建筑物的扰动问题,分析杭州市取水口上移工程现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对超长距离大直径顶管穿江过堤产生的沉降变形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公式与数值结果吻合较好,但与实测值不完全吻合;随顶管机头掘进,地表变形表现为先隆起再沉降,隆起最大值2.86 mm位于距轴线15 m,最大沉降10.33 mm位于轴线处;堤坝沉降变形量约为地表沉降的1/2,隆起不明显且远小于控制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地层 顶管施工 穿越堤坝 堤坝沉降 三维模拟
下载PDF
超长阵列式位移计在土石坝监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沈玮 云磊 陈思盼 《大坝与安全》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阵列式位移计作为新型监测仪器,具有自动实时采集、3D测量、精度高、运输储存方便、安装灵活、易于实现远程监测等优点。笔者介绍了阵列式位移计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新疆某土石坝监测中的应用案例,监测结果表明阵列式位移计在土石坝沉降变... 阵列式位移计作为新型监测仪器,具有自动实时采集、3D测量、精度高、运输储存方便、安装灵活、易于实现远程监测等优点。笔者介绍了阵列式位移计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新疆某土石坝监测中的应用案例,监测结果表明阵列式位移计在土石坝沉降变形监测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安全监测 沉降 阵列式位移计
下载PDF
旺隆水库泥岩心墙坝施工期安全监测数据分析
9
作者 白超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泥岩是西南地区的典型岩层,为了确保旺隆水库泥岩心墙坝施工安全,根据泥岩防渗心墙结构特征,在坝顶和坝内布置检测点,监控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及渗流渗压等特征值及发展规律。安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坝体内、外各测点的监测量及其... 泥岩是西南地区的典型岩层,为了确保旺隆水库泥岩心墙坝施工安全,根据泥岩防渗心墙结构特征,在坝顶和坝内布置检测点,监控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及渗流渗压等特征值及发展规律。安全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坝体内、外各测点的监测量及其月变化速率均较小,均在正常范围内;坝基渗透压力测值变化平稳,无突变等不利情况,大坝安全性态正常稳定。分析成果验证了防渗心墙泥岩掺配比等指标准确可靠,可为大坝填筑施工提供重要的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心墙坝 水平位移 垂直沉降 变化速率 渗透压力
下载PDF
基于小波去噪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在面板堆石坝沉降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灵芝 陈思琦 +2 位作者 李成宇 司政 张飞跃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4-150,共7页
引起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的环境因素复杂,观测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噪声干扰特性,限制了数学模型拟合及预测的精度。对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可有效分解其中的有用信号和噪声,因此,引入小波变换理论建立了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数学模型,并对面... 引起面板堆石坝沉降变形的环境因素复杂,观测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噪声干扰特性,限制了数学模型拟合及预测的精度。对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可有效分解其中的有用信号和噪声,因此,引入小波变换理论建立了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数学模型,并对面板堆石坝(CFRD)的沉降变形实测数据实施去噪,再对去噪后的数据进行高斯过程回归(GPR),建立了预测堆石坝沉降变形的模型。依托CFRD的实测沉降变形资料,采用Wavelet-GPR模型对大坝沉降进行了拟合与预测,并与未进行去噪的GPR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Wavelet-GPR模型观测值与预测值的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去噪后学习段的均方根误差(RMSE)由0.9287 mm减小至0.4577 mm,平均绝对误差(MAE)由0.4850 mm减小至0.3306 mm;预测段的RMSE由1.3089 mm减小至0.9176 mm,MAE由0.9263 mm减小至0.7303 mm;且去噪后模型的样本观测值个数在其预测值95%置信范围内的占比有明显提升。因此,利用小波阈值去噪对实测沉降数据进行降噪处理能够降低噪声导致的数据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Wavelet-GPR模型用于预测面板堆石坝的沉降变形具有实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变形 沉降预测 小波阈值去噪 高斯过程回归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behaviors of earth and rockfill dams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impounding using instrumentation data and numerical modeling 被引量:2
11
作者 Mohammad Rashidi S. Mohsen Haer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4期709-725,共17页
In this study,the behavior of Gavoshan dam was evaluated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first impounding.A two-dimensional(2D) numer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a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on the largest cross-s... In this study,the behavior of Gavoshan dam was evaluated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first impounding.A two-dimensional(2D) numer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a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on the largest cross-section of the dam using the results of instrument measurements and back analysis.These evaluations will be completed in the case that back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degree of the accuracy and the level of confidence of the measured behavior since each of the measurements could be controlled by comparing it to the result obtained from the numerical model.Following that,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analysis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it i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proper consistency between these two values.Moreover,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dam performance was suitable regarding the induced pore water pressure,the pore water pressure ratio r;,settlement,induced stresses,arching degree,and hydraulic fracturing probabilit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impounding period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aximum settlement of the core was 238 cm at the end of construction.In the following 6 years after construction(initial impounding and exploitation period),the accumulative settlement of the dam was 270 cm.It is clear that 88% of the total settlement of the dam took place during dam construction.The reason is that the clay core was smashed in the wet side,i.e.the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Whereas the average curving ratio was 0.64 during dam construction; at the end of the initial impounding,the maximum amount of curving ratio in the upstream was 0.81,and the minimum(critical) amount in the downstream was 0.52.It was also concluded that this dam is saf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ehaviors of other similar dams in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and rockfill dams Initial impounding Numerical modeling INSTRUMENTATION settlement Pore pressure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深厚淤积层筑坝沉降控制方法研究
12
作者 王民侠 周春选 +2 位作者 丁卫华 薛海斌 田欣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蒋家窑则水库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2023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大(2)型防洪拦沙工程,其土坝高42 m,座落在新近堆积的35 m深库区淤积层上,对淤积层上筑坝进行沉降控制研究是项目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为计算坝基沉降量,在ABAQU... 蒋家窑则水库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2023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大(2)型防洪拦沙工程,其土坝高42 m,座落在新近堆积的35 m深库区淤积层上,对淤积层上筑坝进行沉降控制研究是项目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为计算坝基沉降量,在ABAQUS软件平台上开发了邓肯-张E-μ模型程序,并将其引入Biot固结理论中,提出非线性弹性固结理论和分析方法,得出天然坝基数值法与公式法工后沉降分别为0.598 m、0.715 m,超过坝高的1%须进行坝基处理。拟定了振冲碎石桩和水泥土搅拌桩两种方案进行沉降控制,研究了各方案对应的沉降变形规律和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筑坝速率是减小工后沉降的有效措施,水泥土搅拌桩比振冲碎石桩工后沉降大94.9%~190.3%,沉降变形随面积置换率的加大和桩深的加长而减小。采用了降低筑坝速率、面积置换率0.1的10 m~30 m长振冲碎石桩方案,工后沉降为坝高的0.43%,满足设计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深厚淤积层筑坝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淤积层 土坝沉降 筑坝速率 沉降控制方法
下载PDF
考虑建基面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竣工期沉降计算
13
作者 杜成斌 王作彤 +3 位作者 黎亚生 曹庆明 江守燕 杜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133,共6页
为探究不同建基面形状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竣工期沉降的影响,采用邓肯-张非线性模型对轿子山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竣工期坝体沉降进行了计算。对比依据轿子山大坝实际剖面简化而来的理想算例以及不同坝高的其他典型工程计算结果,发现在数... 为探究不同建基面形状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竣工期沉降的影响,采用邓肯-张非线性模型对轿子山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竣工期坝体沉降进行了计算。对比依据轿子山大坝实际剖面简化而来的理想算例以及不同坝高的其他典型工程计算结果,发现在数值模拟中计算大坝的最大沉降占比时,应该使用修正后的坝高,即总坝高减去心墙向下延伸的高度,且坝高90~140 m范围内最大沉降比与坝高之间为线性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发现的普遍性,又对理想坝型研究了不同坝体建基面形状与心墙及过渡层(向下)延伸段对坝体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坝高下,坝体与基岩的交界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越大,坝体最大沉降越小,从基岩受力变形角度初步解释了坝体沉降变化的原因,即是侧向分担了部分坝体自重;心墙及过渡层延伸段的存在会使坝体最大沉降略有减小,但延伸段高度及倾角的变化对坝体沉降的变化影响不明显。建议在坝基开挖的过程中,尽量使上下游建基面与水平面间保持一个尽可能大的夹角,同时将心墙及过渡层向坝基深处延伸一段距离。研究成果可供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建基面形状 坝体最大沉降 邓肯-张模型
下载PDF
承德“6·17”地震对双峰寺水库大坝安全影响的分析
14
作者 刘艳国 王海城 +1 位作者 张瑞卿 孙创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72-74,共3页
双峰寺水库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50 m,2019年开始下闸蓄水,2021年进入运行期,坝址距离2021年6月17日承德3.0级地震震中约6.3 km,地震发生时坝区有轻微震感。大坝建设期间埋设有位移和渗流等多种自动化监测设施,当前自动化... 双峰寺水库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50 m,2019年开始下闸蓄水,2021年进入运行期,坝址距离2021年6月17日承德3.0级地震震中约6.3 km,地震发生时坝区有轻微震感。大坝建设期间埋设有位移和渗流等多种自动化监测设施,当前自动化监测系统运行正常。采集完备的监测资料,对地震前后坝基沉降和水平位移变形及坝基扬压水位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数据无异常变化,本次地震对大坝未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水库大坝运行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水库大坝 沉降变形 水平位移变形 坝基扬压力 安全监测
下载PDF
机载雷达测绘技术在大坝沉降分析中的应用——以XL水电站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劲风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5期159-161,166,共4页
以研究大坝沉降为目的,通过分析无人机机载雷达航测技术在大坝沉降监测工作中的测绘质量与效率,研究了机载雷达航测技术在辅助大坝沉降分析中的应用,并以XL水电站为例,运用机载激光雷达对坝体进行测绘,测绘过程主要包括控制点定位、十... 以研究大坝沉降为目的,通过分析无人机机载雷达航测技术在大坝沉降监测工作中的测绘质量与效率,研究了机载雷达航测技术在辅助大坝沉降分析中的应用,并以XL水电站为例,运用机载激光雷达对坝体进行测绘,测绘过程主要包括控制点定位、十字交叉路径规划、变高点云采集、激光点云建模、测绘成果对比分析等,最终得出无人机机载雷达航测激光点云数据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其针对大坝沉降的测绘结果也与实际相符,测绘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机载雷达 大坝沉降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大堤加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以季华西路延线工程为例
16
作者 李志锋 江俊 +4 位作者 温瑜琴 苏栋 曾国东 杨腾宇 余洪鑫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2-128,共7页
为探明经地层预加固后的大直径盾构工程地层变形机制,以佛山市季华路西延线盾构工程堤坝保护为背景,开展经地层预加固后的浅埋大直径盾构穿越大堤的三维数值仿真分析,探究不同地层加固方案对地层的变形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上方土... 为探明经地层预加固后的大直径盾构工程地层变形机制,以佛山市季华路西延线盾构工程堤坝保护为背景,开展经地层预加固后的浅埋大直径盾构穿越大堤的三维数值仿真分析,探究不同地层加固方案对地层的变形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上方土体预加固有效控制了盾构掘进引起的土体变形,地层加固后最大使地表最大沉降值降低约50%;2)旋喷桩加固深度以加固到隧道底部为最优,但加固到拱顶、拱腰、拱底3种不同加固深度对地层变形控制效果相近,可基于经济高效等原则合理选择;3)沿掘进方向的不同加固长度对已处于加固区域土体的变形影响较小,根据穿越长度布置旋喷桩加固区域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粉细砂地层 堤坝保护 地表沉降 地层加固
下载PDF
阵列式位移计的300m级高心墙堆石坝沉降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宏璧 邓韶辉 +1 位作者 张贵科 李名川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5期18-21,共4页
因传统变形监测仪器存活率低、精度差,难以满足高心墙堆石坝沉降监测需要,提出了基于阵列式位移计的高心墙堆石坝沉降监测方法,并在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心墙沉降监测中得到成功应用,沿两河口大坝2760m高程心墙轴线拉通埋设的3套(共计400m长... 因传统变形监测仪器存活率低、精度差,难以满足高心墙堆石坝沉降监测需要,提出了基于阵列式位移计的高心墙堆石坝沉降监测方法,并在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心墙沉降监测中得到成功应用,沿两河口大坝2760m高程心墙轴线拉通埋设的3套(共计400m长)阵列式位移计,完整揭示了大坝心墙沿轴线的沉降分布及发展规律。监测成果表明阵列式位移计具有精度高、量程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能较好解决300m级高堆石坝变形监测面临的“高水压、高土压、大变形”等技术难题,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高堆石坝沉降监测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心墙堆石坝 心墙沉降 监测方法 阵列式位移计
下载PDF
基于灰色分析的土石堤坝地基沉降预测方法
18
作者 张可 《吉林水利》 2023年第2期16-21,共6页
目前提出的土石堤坝地基沉降预测方法难以对离散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导致地基沉降预测结果 误差较大,残差校正效果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灰色分析研究了一种新的土石堤坝地基沉降预测方法。分析曲线变化规律,通过沉降拟合模型分析... 目前提出的土石堤坝地基沉降预测方法难以对离散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导致地基沉降预测结果 误差较大,残差校正效果较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灰色分析研究了一种新的土石堤坝地基沉降预测方法。分析曲线变化规律,通过沉降拟合模型分析沉降量系数,实现沉降离散数据拟合预测。建立沉降地基有限元模型,计算有限元分析参数,根据地基结构数据与沉降物理参数得到数据显性特征,通过原始沉降数据序列计算沉降灰色分析方程式,建立灰色分析模型,检测数据序列特征,计算加权系数的平方和,去除异常数据,实现沉降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分析的土石堤坝地基沉降预测方法误差值低于1.25%,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经过残差修正后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0.08%,具有极高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分析 土石堤坝 堤坝地基 地基沉降 沉降预测 预测方法
下载PDF
高土石坝心墙施工期沉降变形统计分析模型研究
19
作者 唐腾飞 史鹏飞 +3 位作者 林金城 龙益彬 别玉静 周朝阳 《陕西水利》 2023年第11期15-17,22,共4页
针对传统土石坝心墙沉降变形统计分析模型存在数据拟合、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位移变化过程的多项式改进统计分析模型,综合考虑沉降变形特性、土体材料流变特性、自重荷载、以及不同时间荷载作用下的不同填筑层厚土体等多种因素... 针对传统土石坝心墙沉降变形统计分析模型存在数据拟合、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位移变化过程的多项式改进统计分析模型,综合考虑沉降变形特性、土体材料流变特性、自重荷载、以及不同时间荷载作用下的不同填筑层厚土体等多种因素。结果表明,改进模型拟合及预测趋势更符合实际、预测情况更好,可为高土石坝心墙沉降监测数据分析提供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心墙 施工期沉降变形 统计分析模型
下载PDF
岩溶区某堆石混凝土重力坝基础处理设计
20
作者 方靖宇 杨吉健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某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4m,基础为灰质白云岩,沙化严重,溶槽发育较多,地质情况复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抗滑稳定分析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溶槽部分回填大级配C15微膨胀混凝土,沙化严重坝段通过基础垫层混凝土配置钢筋及增设锚筋... 某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4m,基础为灰质白云岩,沙化严重,溶槽发育较多,地质情况复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抗滑稳定分析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溶槽部分回填大级配C15微膨胀混凝土,沙化严重坝段通过基础垫层混凝土配置钢筋及增设锚筋桩等方式避免大坝不均匀沉降,增加大坝稳定安全保证。通过多种措施并举,实现岩溶沙化严重地区重力坝稳定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混凝土重力坝 坝基处理 白云岩 不均匀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