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ock engineering design of post-tensioned anchors for dams - A review 被引量:8
1
作者 E.T. Brown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High-capacity, post-tensioned anchors have found wide-spread use, originally in initial da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more recently in the strengthen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concrete dams to meet modern design and... High-capacity, post-tensioned anchors have found wide-spread use, originally in initial da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more recently in the strengthen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concrete dams to meet modern design and safety standards. Despite the advances that have been made in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during the last 80 years in which post-tensioned anchors have been used in dam en- gineering, some aspects of the rock engineering design of high-capacity rock anchors for dams have changed relatively little over the last 30 or 40 years. This applies, in particular, to the calculations usually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the grouted embedment lengths required for deep, post-tensioned anchors. These calculations usually make simplified assumptions about the distribution and values of rock-grout interface shear strengths, the shape of the volume of rock likely to be involved in uplift failu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system of post-tensioned anchors, and the mechanism of that failure. The resulting designs are generally conservativ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se aspects of the rock engineering design of large, post- tensioned rock anchors for dams can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making greater use of modern,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analys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ree-dimensional (3D) models of the rock mass structure, realistic rock and rock mass properties, and the results of prototype anchor tests in the rock mass concer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 engineering Post-tensioned anchorsRock engineering designGrout-tendon bondRock-grout bondRock mass uplift failure
下载PDF
华安水电站大坝坝基扬压水位异常现象分析
2
作者 施玉群 何金平 +1 位作者 赵和木 吴皓珉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9期35-38,共4页
坝基扬压力监测是确保混凝土重力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坝基渗压系数是评价混凝土重力坝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华安水电站大坝坝基布置的11个测压孔中,UP8测压孔实测扬压水位明显偏高,表现异常。通过现场测试、资料分析和统计模型等方法,... 坝基扬压力监测是确保混凝土重力坝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坝基渗压系数是评价混凝土重力坝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华安水电站大坝坝基布置的11个测压孔中,UP8测压孔实测扬压水位明显偏高,表现异常。通过现场测试、资料分析和统计模型等方法,分析了UP8测压孔扬压水位偏高的可能原因,评价了对大坝稳定性的影响,为同类大坝坝基扬压力异常现象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监测 坝基扬压力 渗压系数 异常 统计模型
下载PDF
高拱坝坝基扬压力异常问题分析
3
作者 张明 毕生 +2 位作者 邓树森 张峰 孙康平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4期103-106,共4页
渗流特性是反映水利工程运行性态的重要内容,某高拱坝在蓄水运行3年后,渗流特性表现出了一定的异常现象。本文基于该工程渗流渗压监测数据,通过环境量数据进行统计模型建模分析,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水压、降雨、温度和时效等分量对坝基扬... 渗流特性是反映水利工程运行性态的重要内容,某高拱坝在蓄水运行3年后,渗流特性表现出了一定的异常现象。本文基于该工程渗流渗压监测数据,通过环境量数据进行统计模型建模分析,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水压、降雨、温度和时效等分量对坝基扬压力的影响,并以2019年为典型年,计算了效应量的各分量变幅占比,得出由于降雨影响,水通过微细裂隙入渗至坝基导致扬压力异常,同时本文的分析思路可为同类工程监测资料分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安全监测 渗流渗压 坝基扬压力 统计模型
下载PDF
使用渗压系数评价运行期坝基扬压力的利弊探讨
4
作者 毛鹏 郭法旺 蔡大咏 《水电与新能源》 2024年第9期59-62,共4页
在混凝土坝运行过程中,通常采用渗压系数评价坝基扬压力的大小,并进一步评价大坝渗控系统的工作性态。根据沙沱、光照水电站的实测数据分析发现,采用渗压系数作为监控指标虽然简单、直观,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坝基的工作状况。建议设计单位... 在混凝土坝运行过程中,通常采用渗压系数评价坝基扬压力的大小,并进一步评价大坝渗控系统的工作性态。根据沙沱、光照水电站的实测数据分析发现,采用渗压系数作为监控指标虽然简单、直观,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坝基的工作状况。建议设计单位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除了提供单一的扬压力系数取值外,还应根据计算工况、安全余度反算各坝段的扬压力控制值供运行单位使用;运行单位在日常资料分析中,除了关注扬压力系数及扬压力外,还应该结合其变化过程及其他监测项目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基渗压系数 扬压力 监控指标 抗滑稳定 建基面应力
下载PDF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坝安全监控模型研究
5
作者 何佩诗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3期146-151,共6页
为了保障大坝安全稳定运行,利用统计模型和有限元确定性模型构建安全监控组合模型,对大坝的水平位移、扬压力和应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合监控模型的水平位移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小于0.14mm,坝基扬压力预测误差小于0.93kPa,应力预测... 为了保障大坝安全稳定运行,利用统计模型和有限元确定性模型构建安全监控组合模型,对大坝的水平位移、扬压力和应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合监控模型的水平位移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小于0.14mm,坝基扬压力预测误差小于0.93kPa,应力预测误差小于0.81MPa,预测精度较高。研究表明,组合模型能够对大坝运行性态进行有效监控和预报,对防止大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可为提升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安全稳定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 运行安全 位移 应力 扬压力
下载PDF
江垭水库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变形机理 被引量:15
6
作者 伍法权 祁生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9-454,共6页
首先介绍了坝区的地质背景以及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变形现象及其规律,然后对可能引起大坝和附近山体抬升的5种原因进行了详尽分析,明确指出了承压热水含水层水头的变化是引起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江垭水库 大坝 山体抬升变形 机理 承压
下载PDF
基于相似理论的重力坝扬压力等效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媛 张林 +2 位作者 陈建叶 董建华 胡成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8,共6页
扬压力是影响重力坝坝基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在重力坝抗滑稳定模型试验中扬压力的试验模拟方法,应用了力学分析、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3种方法。依据重力坝的受力特征,提出了用等效荷载模拟扬压力的试验方法及等效荷载的计算公式... 扬压力是影响重力坝坝基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在重力坝抗滑稳定模型试验中扬压力的试验模拟方法,应用了力学分析、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3种方法。依据重力坝的受力特征,提出了用等效荷载模拟扬压力的试验方法及等效荷载的计算公式,并应用模型相似理论,推论了等效模型与实际模型之间存在的相似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均质坝基上的重力坝进行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等效模型与实际模型的结构特性,验证了扬压力等效模拟方法的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等效荷载模拟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扬压力的作用,可用于重力坝抗滑稳定模型试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扬压力 等效模拟 相似关系 等效性
下载PDF
江垭水库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发展趋势 被引量:9
8
作者 祁生文 伍法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9-262,共4页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在水库蓄水后,大坝和附近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抬升现象。为了研究水库运营期间库水位变化对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变形的影响规律,预测这种变形的发展趋势,利用FLAC^3D进行了详尽的数值分析,揭示了水库蓄水是导致大坝及近坝...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在水库蓄水后,大坝和附近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抬升现象。为了研究水库运营期间库水位变化对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变形的影响规律,预测这种变形的发展趋势,利用FLAC^3D进行了详尽的数值分析,揭示了水库蓄水是导致大坝及近坝山体抬升的本质原因,说明循环的蓄水和排水过程中坝基和近坝山体没有显著的不可逆抬升变形,并且预测水库在未来运营期间,最大抬升量和目前最高库水位情形下的最大抬升量应该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 蓄水 抬升变形 排水 坝基 水位 三维数值模型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岩体渗透系数反演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44
9
作者 李守巨 刘迎曦 +2 位作者 王登刚 李华 吴凤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9-483,共5页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岩体渗流场的水头观测数据和注水试验先验信息,建立了一种含水层参数识别数值方法。介绍了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反演混凝土大坝岩石基础和混凝土帷幕渗透系数的工程实例。工程实际应用表明,所提出的反演方法得到...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根据岩体渗流场的水头观测数据和注水试验先验信息,建立了一种含水层参数识别数值方法。介绍了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反演混凝土大坝岩石基础和混凝土帷幕渗透系数的工程实例。工程实际应用表明,所提出的反演方法得到的渗透系数代入到有限元模型,水头预报值具有比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渗流 岩体 渗透系数
下载PDF
华安闸坝闸基扬压力异常性态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金平 施玉群 吴云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8,共4页
闸基扬压力性态是反映闸坝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华安闸坝部分老测压孔和部分新测压孔水位异常的成因,分析了判断扬压力测值"伪异常"的方法。研究表明,P7老测压孔水位异常在于该测压孔被淤堵,P8,P9... 闸基扬压力性态是反映闸坝安全与否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华安闸坝部分老测压孔和部分新测压孔水位异常的成因,分析了判断扬压力测值"伪异常"的方法。研究表明,P7老测压孔水位异常在于该测压孔被淤堵,P8,P9老测压孔水位异常在于测压孔所在部位防渗帷幕效果被削弱,或坝体上游面与P8,P9老测压孔之间存在渗流通道;P1,P7,P8,P9新测压孔水位异常在于测压孔施工质量欠佳。华安闸坝闸基扬压力测压孔水位异常现象不仅反映了因环境变化、结构变异、防渗措施等因素引起的孔内水位异常,而且反映了因施工质量原因造成的孔内水位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 扬压力监测 性态分析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渗透压力对重力坝有限元分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范书立 陈健云 林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75-580,共6页
针对有限元分析重力坝的应力和抗滑稳定性时,如何正确模拟作用在建基面上的扬压力的问题,通过对有限元法中不同扬压力施加方式对计算结果影响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各自的适用性。采用平面渗流理论,分析了渗透压力对坝体变形、应力分布及抗... 针对有限元分析重力坝的应力和抗滑稳定性时,如何正确模拟作用在建基面上的扬压力的问题,通过对有限元法中不同扬压力施加方式对计算结果影响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各自的适用性。采用平面渗流理论,分析了渗透压力对坝体变形、应力分布及抗滑稳定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坝体内渗流场形成后,将扬压力以面力的形式施加在建基面上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采用浮重度的方式模拟扬压力的作用,得出结果的可以近似地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计算结果还表明,防渗帷幕和排水孔对重力坝的应力、抗滑稳定具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渗透压力 扬压力 有限元 稳定分析
下载PDF
古田溪四级大坝坝基扬压力综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兰 何金平 +1 位作者 陈浙新 王少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82,212,共4页
为确保大坝渗流安全,从扬压力角度定性分析了古田溪四级大坝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计算了高水位时段的渗压系数,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扬压力统计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扬压力受上游水位、降雨、温度和时效的影响,其中时... 为确保大坝渗流安全,从扬压力角度定性分析了古田溪四级大坝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计算了高水位时段的渗压系数,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扬压力统计模型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扬压力受上游水位、降雨、温度和时效的影响,其中时效分量在各分量中占主导因素。扬压力纵向分布除渗#1测压孔外,总体呈河床坝段低、岸坡坝段高的特点,横向分布为从上游至下游测压孔水位逐渐降低,扬压力变化规律正常,对坝基稳定不构成威胁。但渗#1测压孔扬压水位明显异常增大,需进一步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基 扬压力 监测资料 统计模型 古田溪四级大坝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白垩系层序-古地貌耦合控砂机制与砂体预测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曰静 张奎华 +3 位作者 隋风贵 陈林 任新成 徐佑德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I0001,共12页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砂体分布规律,根据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结合古地貌恢复,分析研究区砂体的时空展布特征。结果表明:白垩系砂体分布受层...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砂体分布规律,根据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在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结合古地貌恢复,分析研究区砂体的时空展布特征。结果表明:白垩系砂体分布受层序—古地貌耦合控制,即层序控制砂体的垂向分布,表现为各三级层序的HST、LST砂体较发育;古地貌控制砂体的平面分布,表现为坡折带沟谷控制扇三角洲砂体的发育,平台区广泛发育滨浅湖滩砂,水下低隆区发育厚层坝砂。该结果为研究区白垩系厚砂体的精准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砂机制 扇三角洲 滩坝 白垩系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某拱坝固结灌浆期间裂缝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有志 李仁江 +2 位作者 李柄锋 杨萍 李金桃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3-35,47,共4页
以某拱坝为例,深入分析了不同固结灌浆阶段拱坝出现裂缝的成因和机理。高温季节控制固结灌浆上抬压力是避免开裂的关键;低温季节固结灌浆时表面温度应力是主导因素,尤其是出现长间歇期时。结合反馈分析与预报仿真结果,提出高温季节固结... 以某拱坝为例,深入分析了不同固结灌浆阶段拱坝出现裂缝的成因和机理。高温季节控制固结灌浆上抬压力是避免开裂的关键;低温季节固结灌浆时表面温度应力是主导因素,尤其是出现长间歇期时。结合反馈分析与预报仿真结果,提出高温季节固结灌浆时应合理控制盖重厚度、灌浆压力以及灌浆开始的龄期;低温季节固结灌浆时,要做好保温工作,此外还可考虑采用无盖重灌浆来减小长间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 固结灌浆 裂缝 上抬压力 温度应力
下载PDF
新安江大坝3^#坝段扬压力性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东健 王建 赵新华 《水电能源科学》 2003年第2期7-9,共3页
通过建立新安江大坝3#坝段坝基总扬压力数值模型,分析了3#坝段坝基总扬压力的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并用概率法计算了坝基总扬压力的可能最大值。分析结果表明:3#坝段扬压力主要受上游水位影响且时效尚未完全稳定。
关键词 大坝 扬压力 数值模型
下载PDF
重力坝计算与实测坝踵应力差异中扬压力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国新 程恒 +3 位作者 耿峻 周秋景 张海龙 丁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坝踵应力是评价重力坝安全的重要指标,按无拉应力准则设计的重力坝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时往往出现较大的拉应力,但实际工程中未见观测到拉应力的报道,有的甚至出现较大压应力,同时实测应力变幅往往远小于计算值。本文统计了国内外24座重... 坝踵应力是评价重力坝安全的重要指标,按无拉应力准则设计的重力坝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时往往出现较大的拉应力,但实际工程中未见观测到拉应力的报道,有的甚至出现较大压应力,同时实测应力变幅往往远小于计算值。本文统计了国内外24座重力坝观测结果,分析了坝踵应力蓄水前后变化特点,以一典型重力坝断面为例,采用材料力学法和有限元法对坝踵应力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了理论坝踵和实测坝踵应力变化规律,重点研究了扬压力对两个坝踵点应力贡献作用,揭示了计算和观测坝踵应力差异的原因之一。结果表明:理论上的坝踵应力是坝踵基岩一侧计入扬压力作用的有效应力,实测坝踵应力则是距基础一定距离、坝体混凝土内部的总应力,两者存在一个与扬压力接近的应力差;按无拉应力准则设计的重力坝,坝内测点不会出现拉应力,最小压应力为0.5~1.0倍的上游水头;实测坝踵的有效应力取决于渗流场和孔隙水压力系数(B系数),该点渗透压力变幅小于上游水头且存在滞后,致使应力变幅明显小于理论坝踵应力变幅;扬压力在理论坝踵和实测坝踵的作用差异是实测与计算坝踵应力差异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坝 扬压力 坝踵 渗流场 应力
下载PDF
拱坝水垫塘拱形底板受力与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彭新民 王继敏 崔广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2-59,共8页
高拱坝枢纽采用坝身泄洪、水垫塘消能是一种较好的布置型式,但水垫塘底板的型式和尺寸及其泄洪时稳定性是它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所研究的拱形底板是一种新型的底板型式。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了冲击射流下拱形底板失稳型式,量测了底板... 高拱坝枢纽采用坝身泄洪、水垫塘消能是一种较好的布置型式,但水垫塘底板的型式和尺寸及其泄洪时稳定性是它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所研究的拱形底板是一种新型的底板型式。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了冲击射流下拱形底板失稳型式,量测了底板上、下表面压强分布,概化了时均上举力(上、下表面时均压强差)的计算公式,实测了动水荷载作用下拱端推力。研究表明:拱形底板具有整体稳定性特征,它可能是高拱坝大流量泄洪水垫塘比较理想的保护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坝泄洪 水垫塘 拱形底板 上举力 稳定性
下载PDF
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基扬压力监测成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新 尚层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98-101,共4页
为了解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运行多年后出现坝基扬压力较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该坝近几年坝基扬压力的安全监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安全评价。借助渗压计和量水堰的监测数据,从扬压力系数、开合度、扬压力分布及变化等方面... 为了解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运行多年后出现坝基扬压力较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该坝近几年坝基扬压力的安全监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安全评价。借助渗压计和量水堰的监测数据,从扬压力系数、开合度、扬压力分布及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坝基扬压力较高的诸多原因,并提出通过新增排水孔的措施及时降低坝基扬压力。监测结果表明:采取相关措施后,总体上,该坝工作状态良好,坝基扬压力的升高未对大坝安全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安全监测 坝基扬压力
下载PDF
宝珠寺重力坝地震前后渗流原观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裴亮 吴震宇 陈建康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0-106,共7页
宝珠寺重力坝位于"5.12"特大地震的六大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广元市境内,是接近震中库容最大的电站。监测数据显示地震后大坝坝体结构完整,个别坝段横缝有挤压现象;通过扬压力测值序列和扬压力折减系数的计算分析得出,大坝坝基... 宝珠寺重力坝位于"5.12"特大地震的六大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广元市境内,是接近震中库容最大的电站。监测数据显示地震后大坝坝体结构完整,个别坝段横缝有挤压现象;通过扬压力测值序列和扬压力折减系数的计算分析得出,大坝坝基扬压力无明显变化,只有个别测点测值有小幅波动;测值序列显示大坝渗漏量在震后明显增大,随后减小并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从渗压等值线及矢量图分析得出震后大坝库区地下水位无明显变化,渗压空间相对稳定。在对大坝监测资料在地震前后对比分析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震后大坝渗流在发生变化的原因,对大坝防渗系统的工作状况做出了基本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珠寺重力坝 原观资料 坝基扬压力 渗漏 地下水位
下载PDF
岷江上游第四纪叠溪古堰塞湖的演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文光 朱利东 +3 位作者 郑洪波 向芳 阚瑷珂 罗丽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5-610,共6页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 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 采用岩性相和沉积体系的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流域的阶地进行了研究,发现叠溪较场到太平村以北约28 km的沿江河段内断续分布有湖相沉积。对太平村一带的三级阶地沉积识别出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河流沉积体系和风成、表生沉积体系。认为古堰塞湖发育2期高湖平面,其间存在低湖面期形成的古土壤层。根据最高湖泊沉积与堵江滑坡体的顶部高度对比和堰塞湖发育的时间计算,太平村地区相对叠溪校场地区存在着平均3.18 m/ka的抬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堰塞湖 岩性相 沉积体系 差异抬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