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栀子苷抑制HSP70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舒寅 甘珮荣 +2 位作者 王言 卜妍红 吴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 目的探讨栀子苷(geniposide,GE)改善风湿热痹证胶原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是否与调控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s 70,HSP70)的释放有关。方法在大鼠背部和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与鸡Ⅱ型胶原蛋白(chicken type II collagen,CCII)等体积混合物,构建CIA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风湿热刺激,建立风湿热痹证CIA大鼠(CIA rats with moist heat arthralgia spasm syndrome,CIA-S)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组,给药组分别用GE(60、120 mg·kg^(-1)·d^(-1))、MTX(0.5 mg·kg^(-1)·3d^(-1))灌胃两周,取材。观察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等评价模型情况,关节表面温度和血流变指标评价热痹模型热属性,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病理,多普勒彩超检测血流信号,免疫组化和Westren blot法检测滑膜组织HSP70、CD31、VEGF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HSP70含量。EdU染色、细胞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以及成管实验探究HSP70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CIA-S组关节肿胀,热属性明显,血管新生强烈,滑膜组织异常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微血管形成;CIA-S组与CIA组比较,关节红肿程度加重,炎症峰值提前、持续时间延长,消退缓慢,血管新生与HSP70表达更为强烈。GE给药组呈剂量依赖性,有效改善关节炎症状,减少HSP70含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GE抑制HSP70的表达和释放,进而抑制HSP70诱导的HUVECs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增强。结论GE有可能通过抑制HSP70的释放改善风湿热痹证CIA大鼠血管新生,进而改善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热痹证CIA大鼠 HSP70 血管新生 栀子苷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热应激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血清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志岭 王玲 +2 位作者 王富强 许志洋 钱鑫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1-905,共5页
目的从蛋白质表达水平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寒湿痹阻证的本质内涵。方法选择24例2009年7月—2010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寒湿痹阻证组和湿热痹阻证组,每组12例,另选择本院... 目的从蛋白质表达水平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寒湿痹阻证的本质内涵。方法选择24例2009年7月—2010年9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寒湿痹阻证组和湿热痹阻证组,每组12例,另选择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12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各组蛋白图谱,分别比较寒湿痹阻证组和其他两组图谱,找出共同的寒湿痹阻证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采用Mascot软件在SwissProt数据库中搜索肽质量指纹谱数据并确定蛋白质。结果寒湿痹阻证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蛋白质点共有81个;寒湿痹阻证组与湿热痹阻证组差异蛋白质点共有45个;有13个蛋白点是寒湿痹阻证组较其他两组蛋白表达量均高或均低的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获得9个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大多与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等细胞事件的抑制相关。结论 4.1蛋白、DLC-1蛋白等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相关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寒湿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湿痹阻证 类风湿关节炎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分析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血清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孙志岭 徐骁 +3 位作者 王玲 王富强 许志洋 纪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开展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正常对照共3组各30例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软件分析获取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2组的差异蛋白质点,二级质...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开展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正常对照共3组各30例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软件分析获取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2组的差异蛋白质点,二级质谱鉴定获得差异蛋白。应用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结果获得7个湿热痹阻证的共同差异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获得Fibulin-1、二肽基肽酶1、激肽原1、白细胞介素17F突变型、甘露糖结合蛋白C等5个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胞外基质蛋白、蛋白酶类、凝血因子、细胞因子、转运蛋白等。Western blot验证甘露糖结合蛋白C的表达结果与蛋白组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这些蛋白可能涉及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湿热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痹阻证 强直性脊柱炎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血清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血清比较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志岭 王玲 +3 位作者 王富强 许志洋 钱鑫 纪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1-233,共3页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中医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n=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n=12)、正常对照(n=12)共三组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通过软件分别比较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两组图谱,找出...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中医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n=12)、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阴虚证(n=12)、正常对照(n=12)共三组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通过软件分别比较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两组图谱,找出共同的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结果对14个湿热痹阻证共同的差异蛋白点,应用质谱进行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得到9个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分泌多肽、泛素蛋白酶体系统蛋白、膜蛋白质类、运输蛋白等。结论这些蛋白具有潜在的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湿热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痹阻证 类风湿关节炎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血清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丽娟 马奇翰 +2 位作者 尤君怡 江国荣 梁国强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5例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护理等,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护理满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35例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护理等,治疗14 d后,观察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出现率分别为94.29%(33/35)、91.43%(32/35)、2.90%(1/35)。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血沉(ESR)、类风湿性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血尿酸(BUA)、黄嘌呤氧化酶(XO)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炎症等反应。同时配合给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护理等,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护理 湿热痹阻证 饮食护理
下载PDF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菁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6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用随机数字模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 目的探究分析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6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用随机数字模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白虎加桂枝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关节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75.06±25.53)min短于对照组的(94.49±31.64)min,关节肿胀指数(4.01±1.35)、关节压痛指数(9.41±5.33)低于对照组的(6.72±2.49)、(13.15±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较好,用药安全性佳,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加桂枝汤 类风湿关节炎 湿热痹阻证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苗苗 王玲 +2 位作者 王富强 许志洋 孙志岭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寒湿痹阻证的研究。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正常对照共3组血清各30例,对各组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寒湿痹阻证组和其它两组电泳图谱,寻找共同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开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寒湿痹阻证的研究。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正常对照共3组血清各30例,对各组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寒湿痹阻证组和其它两组电泳图谱,寻找共同差异蛋白点,质谱鉴定与数据库查询得到差异蛋白。结果:获得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弗林蛋白酶、血管内皮钙黏蛋白、激肽原1、血管紧张素原等5个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酶类、粘附分子、凝血因子、肽类激素等。结论:这些蛋白可能涉及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痹阻证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其预后分子标志物、诊断以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寒湿痹阻证 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血清
原文传递
寒痹停片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召兴 魏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寒痹停片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关节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14例RA寒湿痹阻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参照《类... 目的:观察寒痹停片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关节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114例RA寒湿痹阻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参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采取非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片,10 mg/次,1次/周,和扶他林片,75 mg/次,1次/d,晚餐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寒痹停片,3片/次,3次/d。两组均观察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采取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液和血清IL-17及PGE2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各项指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49%,优于对照组的82.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和关节液中IL-17及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寒痹停片辅助治疗RA寒湿痹阻证患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降低关节液和血清IL-17及PGE2水平可能是发挥上述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痹停片 类风湿性关节炎 寒湿痹阻证 白细胞介素-17 前列腺素E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