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临床研究
1
作者 林书阳 陈妙 +2 位作者 黄祖秀 周荣 胡万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8期60-65,共6页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痰湿中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PPPD痰湿中阻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腕踝针治疗...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痰湿中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PPPD痰湿中阻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腕踝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陈泽泻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眩晕残障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 (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Hcy、U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DHI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HAMA-14、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HAMA-14、HAMD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血清Hcy、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血清Hcy、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PPPD痰湿中阻证,可缓解眩晕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下调血清Hcy、UA水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痰湿中阻证 柴陈泽泻汤 腕踝针 焦虑 抑郁 同型半胱氨酸 尿酸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云华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射阳县中医院就诊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治...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射阳县中医院就诊的痰湿中阻型眩晕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辨证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辨证治疗 痰湿中阻型眩晕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眼针治疗痰湿中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性眩晕
3
作者 刘红兵 张同喜 杜国良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0期1566-1570,共5页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眼针治疗痰湿中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痰湿中阻型TIA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眼针治疗痰湿中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痰湿中阻型TIA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眼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评分、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 RVA)、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 L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VA、L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大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52.38%(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眼针治疗痰湿中阻型TIA性眩晕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调节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眩晕 痰湿中阻证 半夏白术天麻汤 眼针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脐疗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兼湿浊(热)中阻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米杰 刘迎迎 王冬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脐疗对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兼湿浊(热)中阻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兼湿浊(热)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脐疗对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兼湿浊(热)中阻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兼湿浊(热)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下降,治疗组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4^+水平及CD4^+/CD8^+水平提升,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D8^+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IgM上升,治疗组IgG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疗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衰竭脾肾亏虚兼湿浊(热)中阻证患者的SCr、BUN水平,并能显著改善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证 脐疗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脐疗改善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米杰 修方睿 +2 位作者 苏珊珊 王冬燕 丁彦敏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观察脐疗对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脐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脐疗组予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脐疗对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脐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脐疗组予基础治疗+脐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脐疗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恶心、肢体困重、大便溏泄、脉沉缓或濡数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少纳呆、夜尿频数、口中黏腻、口中异味、面浮肢肿、舌苔厚腻或黄腻等症状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疗对慢性肾衰竭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型胃肠功能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疗 慢性肾衰竭 湿浊(热)中阻兼脾肾亏虚证 胃肠功能紊乱 中医证候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34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洪玲 吕鹤翎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0期2518-2520,共3页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67例,所有患者辨证均为痰浊中阻型眩晕,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维生素B6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白温胆汤加减...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眩晕患者67例,所有患者辨证均为痰浊中阻型眩晕,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维生素B6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白温胆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1%,对照组有效率84.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痰浊中阻证 三白温胆汤 针灸 拔罐
下载PDF
定眩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沈海平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7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定眩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S-BPPV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耳石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定眩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 目的:观察定眩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S-BPPV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耳石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定眩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记录2组患者耳石复位循环次数,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眩晕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每天耳石复位循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H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H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DH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6.38%,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观察组为94.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定眩汤联合耳石复位治疗S-BPPV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少复位次数和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痰湿中阻证 定眩汤 耳石复位 眩晕障碍量表 中医证候积分 复发率
下载PDF
温阳止眩汤加味辅助治疗眩晕症痰浊中阻证3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鹏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止眩汤加味辅助治疗眩晕症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眩晕症痰浊中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止眩汤加味治疗,2组均... 目的观察温阳止眩汤加味辅助治疗眩晕症痰浊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眩晕症痰浊中阻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止眩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1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治疗后2组DHI评分均明显降低,LVA、RVA的Vm均明显升高,治疗组BA的Vm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止眩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可升高眩晕症痰浊中阻证患者的动脉Vm,降低DH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痰浊中阻证 温阳止眩汤 眩晕残障量表评分 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运脾推拿法和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渗透性腹泻湿热中阻证40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秦体涛 陈觉策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87-90,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运脾推拿法和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渗透性腹泻湿热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渗透性腹泻湿热中阻证患儿根据双盲法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联合运脾推拿法治疗,治疗...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运脾推拿法和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渗透性腹泻湿热中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渗透性腹泻湿热中阻证患儿根据双盲法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联合运脾推拿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3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腹痛缓解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腹痛缓解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运脾推拿法和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渗透性腹泻湿热中阻证能够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症状缓解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渗透性腹泻 湿热中阻证 中药穴位贴敷 运脾推拿法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