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46例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黄锐梅 王文辉 +1 位作者 叶志宁 梁民联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971-1977,共7页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 【目的】探究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胃息肉住院患者1746例,收集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中医四诊资料以及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好发部位、数量、大小等,分析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内镜特征、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性别方面,1746例患者中,女性1107例(63.40%),男性639例(36.60%),男女之比为1∶1.73;年龄方面,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中老年人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40岁者占比高达87.40%。(2)中医证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气虚证最多[418例(23.94%)],其他按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寒湿阻滞证394例(22.57%)、脾胃湿热证353例(20.22%)、气滞痰阻证311例(17.81%)和痰瘀互结证70例(15.46%)。(3)不同性别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脾胃气虚证、寒湿阻滞证、气滞痰阻证、痰瘀互结证女性多于男性,而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岁患者多见脾胃气虚证,30~39岁和40~49岁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50~59岁患者多见气滞痰阻证,≥60岁患者多见寒湿阻滞证。(4)病理类型方面,胃息肉患者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胃底腺息肉1327例(76.00%),其他依次为增生性息肉266例(15.23%)、炎性息肉146例(8.36%)、腺瘤性息肉7例(0.40%);不同病理类型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5)胃息肉数量方面,以多发性息肉为主[1120例(64.15%)],单发性息肉较少[626例(35.85%)];不同胃息肉数量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多发性息肉以脾胃气虚证的占比最高(25.45%),单发性息肉以脾胃湿热证的占比最高(24.28%)。(6)好发部位及大小方面,胃息肉好发于胃体、胃底等部位,直径常≤0.5 cm;但不同发病部位及胃息肉大小之间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数量具有相关性;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中老年是胃息肉的好发人群;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脾胃湿热证男性多于女性,其余证型均以女性多见;胃底腺息肉以脾胃气虚证为主,增生性息肉以气滞痰阻证为主,炎性息肉以寒湿阻滞证为主,腺瘤性息肉以痰瘀互结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息肉 内镜特征 病理类型 中医证型 相关性 脾胃气虚 气滞痰阻 寒湿阻滞
下载PDF
柴胡泻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痞满临床观察
2
作者 杨晓颖 王晓灿 刘进录(指导)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7期3488-3491,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柴胡泻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痞满的临床疗效。从理论基础和临床观察2个方面探讨其治疗痞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9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湿热阻胃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柴胡泻心口服)和... 目的观察自拟柴胡泻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痞满的临床疗效。从理论基础和临床观察2个方面探讨其治疗痞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9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湿热阻胃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柴胡泻心口服)和对照组(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清热祛湿颗粒口服),各45例。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拟柴胡泻心汤可有效改善湿热阻胃型痞满的临床症状,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湿热阻胃证 柴胡泻心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华丽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目的:观察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络瘀阻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胃络瘀阻型Hp阳性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 目的:观察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络瘀阻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胃络瘀阻型Hp阳性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摩罗丹口服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H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为7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p转阴率为93.75%,对照组Hp转阴率为8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上述4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6)。治疗后,2组血清GAS、S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MTL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研究组血清GAS、S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PGⅠ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GⅡ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PGⅠ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PG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摩罗丹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提高胃络瘀阻型Hp阳性CAG临床疗效水平,增强Hp清除效果,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胃肠激素和胃蛋白酶原分泌水平,且不增加药物安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胃络瘀阻证 摩罗丹 四联疗法
下载PDF
“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的效果
4
作者 孙玲莉 王晓霞 +2 位作者 杨栓柱 李伟伟 尹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目的研究“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的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炎症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脂肪含量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气归元健脾胃”针法治疗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增强体重减轻效果,改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气归元健脾胃 针刺 脾虚湿阻证 单纯性肥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临床观察
5
作者 宋云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新乡同盟医院治疗的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患者100例,脱落3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治疗组49例,采用中医药清热化湿、健脾和胃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93.88%,46/49)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77.08%,37/48);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眩晕程度均优于治疗前,且中药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中医药治疗痰湿内阻型高血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眩晕 痰湿内阻证 中医药疗法 清热化湿法 健脾和胃法
下载PDF
佩连麻黄方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胃热湿阻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温暖 赵娜 +3 位作者 徐慧先 刘春燕 郑珊珊 马建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12期67-71,共5页
目的:观察佩连麻黄方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胃热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胃热湿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生活方式干预及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佩连麻黄... 目的:观察佩连麻黄方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胃热湿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胃热湿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生活方式干预及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佩连麻黄方加味,治疗周期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肥胖相关指标(体质量、BMI、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瘦素)。结果:治疗组脱落1例患者,对照组脱落2例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1%(2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22/2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BMI、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瘦素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佩连麻黄方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胃热湿阻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肥胖程度,缓解中医证候,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及脂肪细胞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胃热湿阻证 佩连麻黄方加味 穴位埋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肥胖症综述 被引量:13
7
作者 江明洁 林海雄 +1 位作者 王晓彤 贺劲松 《河南中医》 2017年第2期370-372,共3页
肥胖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现代学者将肥胖分为痰湿内盛证、脾虚湿胜证、脾肾阳虚证、胃热滞脾证4个证型,采取利湿化痰、健脾渗湿、温补脾肾、理气化痰、清胃泻热等方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值得参考。临床上,除了通过归纳与综... 肥胖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病症,现代学者将肥胖分为痰湿内盛证、脾虚湿胜证、脾肾阳虚证、胃热滞脾证4个证型,采取利湿化痰、健脾渗湿、温补脾肾、理气化痰、清胃泻热等方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值得参考。临床上,除了通过归纳与综合,还应通过扩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更好地探讨、归纳肥胖病的证候特点及配伍选方用药,针对性地治疗,指导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痰湿内盛证 脾虚湿胜证 脾肾阳虚证 胃热滞脾证
下载PDF
冬季南方老年脾胃虚寒性胸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业 樊龙中 +3 位作者 何俐勇 胡卫红 刘运周 张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南方冬季老年脾胃虚寒性脚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冬季,老年脾胃虚寒性胸痹患者(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其中男性各48例,... 目的观察南方冬季老年脾胃虚寒性脚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冬季,老年脾胃虚寒性胸痹患者(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其中男性各48例,女性各72例,采用半自动血液黏度计、全自动血细胞、血凝和生化分析仪进行样品检测。结果血液流变学显示:全血黏度(wholebloodviscosity)、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血糖(Glu)、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总蛋白(TP)、清蛋白(A)、球蛋白(G)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浆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分析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部份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冬季脾胃虚寒性胸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可能是由于长期消化、吸收不良而导致长期营养物质缺乏乖红细胞数量、压积偏低而引起。高凝状态是由于器官、组织缺血、缺氧和寒冷损伤,激活凝血系统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虚寒 胸痹 血液凝固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胃同治法探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蒋月 倪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10-11,共2页
从理论、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胃同治"之合理性,提出临床中应回归中医经典,汲取其精华,为本病的治疗开拓新思路,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胃同治 喘证
下载PDF
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54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天博 张会川 《河南中医》 2017年第4期708-710,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脾胃气虚型、湿热阻遏型、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型方用六味地黄丸合缩泉饮;脾胃气虚型方用参苓白术丸合桃红四物汤;气阴两虚型方用八珍汤...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脾胃气虚型、湿热阻遏型、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型方用六味地黄丸合缩泉饮;脾胃气虚型方用参苓白术丸合桃红四物汤;气阴两虚型方用八珍汤合养阴清肺汤;湿热阻遏型方用桃红四物汤合葛根芩连汤;寒湿痹阻型方用大秦艽汤合四物汤化裁。结果:54例中痊愈7例,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15%。结论: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肝肾阴虚证 脾胃气虚证 湿热阻遏证 寒湿痹阻证
下载PDF
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模型大鼠水通道蛋白1(AQP1)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芳 黄秀深 +3 位作者 张凯文 王吉娥 王琦越 杨旭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以前期较成熟的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平台,研究湿阻中焦证对肺脾肾三脏AQP1含量的影响和不同剂量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肺肝肾水通道蛋白AQP1含量的影响,从AQP1含量变化的角度揭示肺肝肾三脏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 目的:以前期较成熟的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为研究平台,研究湿阻中焦证对肺脾肾三脏AQP1含量的影响和不同剂量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肺肝肾水通道蛋白AQP1含量的影响,从AQP1含量变化的角度揭示肺肝肾三脏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SPF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综合造模法建立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肺肝肾AQP1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AQP1平均光密度值。结果:肾脏中AQP1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低于其他两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AQP1含量有下降趋势,平均光密度值呈上升趋势。服用平胃散后AQP1含量明显上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下降。结论:水液代谢与人体肺肝肾三脏有关,与肾脏关系尤为密切。湿阻中焦证可能影响机体水液的代谢,平胃散能明显改善湿阻中焦证导致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阻中焦证模型 水通道蛋白1(AQP1) 水液代谢
下载PDF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盼盼 田晶晶 戚经天 《河南中医》 2020年第4期593-596,共4页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症状与其他症状间的联系。方法:收集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诊断中医证型,采用CONCOR迭代相关收敛法、可视化分析法等对其相对中心度、节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进行分析...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探讨其主要症状与其他症状间的联系。方法:收集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四诊信息,诊断中医证型,采用CONCOR迭代相关收敛法、可视化分析法等对其相对中心度、节点中心度、接近中心度等进行分析,并形成可视化图谱。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病几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年人>年轻人>老年人。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有明显诱因者136例,其中与情绪相关者50例,与饮食相关者58例,与劳累相关者16例,与感受外邪相关者8例,另因手术或药物诱发者4例。1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肝胃郁热证38例,胆热犯胃证26例,气郁痰阻证32例,瘀血阻络证10例,脾虚湿阻证29例,痰气交阻证21例,寒热错杂证30例。嗳气、乏力、反酸、胃痛贯穿于各个证型中,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关系密切,而嗳气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证候网络中相对中心度最高。子群2的内部密度数值最大,子群2的症状包括:乏力、反酸、口苦。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关键病机为"脾胃虚弱,胃虚气逆",嗳气、反酸、乏力、胃痛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关系密切,乏力、反酸、口苦三症状内部联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社会网络视角 证候分布 肝胃郁热证 胆热犯胃证 气郁痰阻证 瘀血阻络证 脾虚湿阻证 痰气交阻证 寒热错杂证
下载PDF
探讨湿阻中焦证对大鼠胸腺免疫功能影响及平胃散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琦越 杨旭 +1 位作者 陈继兰 黄秀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湿阻中焦证对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平胃散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并选择平胃散作为反证治疗药物。观测各组... 目的:探讨湿阻中焦证对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平胃散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给药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并选择平胃散作为反证治疗药物。观测各组大鼠胸腺重量、脏器系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CD_4^+、CD_8^+和CD_4^+/CD_8^+比值等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自然恢复组、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胸腺重量及脏器系数均降低,其中平胃散中剂量组(3 g/kg)胸腺重量及脏器系数最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平胃散空白给药组TNF-α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TNF-α均升高(P<0.01),平胃散中剂量组(3 g/kg)TNF-α接近正常值;模型组CD_4^+、CD_4^+/CD_8^+比值均低于空白组(CD_4^+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_8^+高于空白组(无统计学意义),平胃散(高中低剂量)组CD_4^+、CD_4^+/CD_8^+,平胃散(高低剂量)组CD_8^+较自然恢复组均有降低(P<0.01)。结论:湿阻中焦证大鼠胸腺免疫功能发生异常改变,而平胃散对湿阻中焦证大鼠胸腺免疫功能异常有改善作用,这可能是平胃散苦温燥湿发挥功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阻中焦证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2 CD4+ CD8+ 胸腺脏器系数 平胃散
下载PDF
基于Na^+-K^+-ATP酶活性变化评价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琦越 杨旭 +2 位作者 王吉娥 陈继兰 黄秀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建立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建立及动物血清制备;采用Ⅱ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ICC,通过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含药血清建立体外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模拟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体内... 目的:建立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建立及动物血清制备;采用Ⅱ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ICC,通过湿阻中焦证动物模型含药血清建立体外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模拟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体内ICC的生长,以及平胃散含药血清在湿阻中焦证治疗中对ICC细胞的调节机制,反证证候细胞模型建立成功。结果:细胞造模后细胞内Na^+-K^+-ATP酶(Na^+-K^+-Atpase)活力下降,K^+浓度及ATP升高,ICC细胞无氧代谢能力增强;湿阻中焦证细胞经平胃散血清干预后,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平胃散组ICC细胞Na^+-K^+-Atpase和K+活性升高明显、ATP下降、LDH活力降低。结论:湿阻中焦证ICC模型细胞与正常ICC存在差异,证侯细胞模型建立成功;钠钾泵活性的改变可能是湿阻中焦证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平胃散可能通过恢复钠钾泵活性阻断K^+浓度的下降趋势,影响中焦湿阻证Cajal间质细胞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细胞模型 湿阻中焦证模型 平胃散
下载PDF
Ultra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Correlated Gastric Diseases 被引量:13
15
作者 HU Ling LI He-yuan +2 位作者 CHEN Wan-qun LAO Shao-xian LUO Qi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917-921,共5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ltra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ampness-heat of Pi(Spleen)-Wei(Stomach) syndrome(DHPW) and Pi-qi deficiency syndrome(PQD), both of which are Helicobacter pylori(Hp)-correlat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ltra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ampness-heat of Pi(Spleen)-Wei(Stomach) syndrome(DHPW) and Pi-qi deficiency syndrome(PQD), both of which are Helicobacter pylori(Hp)-correlated gastric diseases(HPCG), and implicate a helpful hint for the clinical microcosm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ds: Fourteen gastric mucosa samples from 6 chronic gastritis(CG) and 6 active peptic ulcer(including 8 DHPW, 4 PQD) as well as 2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collected and tested for Hp infection. The ultrastructure of gastric mucosa was observed under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Results: Among 14 gastric mucosa samples, 8 of them were Hp positive(6 DHPW and 2 PQD), which were all accordance with the results screened by supermicro-pathological method. Under TEM, the normal gastric mucosa, with tidy microvilli and abundant in mucus granules, mitochondria an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distributed evenly, and with smooth nucleus membrane. But in those specimens of DHPW with Hp infection, microvilli were presented with burr shape. Especially, those samples from dampnessheat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heat type(DHSH) patients were more obvious, with microvilli damaged, mitochondria concentrated and distributed in disorder, secretory tubule extended. In dampness-heat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ampness type(DHSD) patients, mucus granules aggregated obviously, mitochondria swelled and blurred, an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crowded. For 2 samples of DHPW without Hp infection, their microvilli were intact, with mitochondria increased and gathered but well-distributed, and secretory tubule extended mildly. In 2 PQD patients with Hp positive, the specimens of microvilli were sparse, and their mucus granules and mitochondria were decreased, with fractured crests and vacuole, secretory tubules extension to nucleus membrane, an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extension in a pool-like way, and nucleus condensed. The 2 samples from PQD patients without Hp infection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intact microvilli, decreased mitochondria, fractured crest and extende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in a pool-like way. Conclusion: It is obvious different in ultrastructure of DHPW and PQD patients under TEM, which may give a helpful hint for the microcosmic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HP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correlated gastric diseases supremicro-pathology dampness-heat syndrome of Pi(Spleen) and Wei(stomach) Pi-qi deficiency Chinese medicine
原文传递
从脾胃论治胸痹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兴龙 马燕楠 徐学功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4期34-36,共3页
胸痹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属于"冠心病""心绞痛"范畴,病变在血脉,气血运行失和,痰湿浊邪瘀阻心脉进而发病。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胃密切相关,在治疗上注意调理脾胃。本文从脾胃与心之间的关系、脾胃与致病邪气之间的关系... 胸痹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属于"冠心病""心绞痛"范畴,病变在血脉,气血运行失和,痰湿浊邪瘀阻心脉进而发病。其病位在心,但与脾胃密切相关,在治疗上注意调理脾胃。本文从脾胃与心之间的关系、脾胃与致病邪气之间的关系两方面来论述脾胃的功能失调乃是胸痹的主要病因病机,并且从宗气不足、脾阳不足、肝脾不和、气阴两虚、心脾两虚、脾肾阳虚六个方面加以论治,以求"治病求本",从而为临床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脾胃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四逆散证病机新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永涛 吴修符 《河南中医》 2008年第10期5-7,共3页
对四逆散证病机的认识,历代《伤寒论》注家大体有两种观点,一认为是阳气内郁,以致饮邪欲动。一虽亦认为是少阴阳郁,但重点是枢机不利。综上,笔者认为四逆散证的病机为少阴枢机不利,太阴、厥阴开阖失司,应以和解方以治之。
关键词 张仲景 四逆散证 病机 少阴虚寒 热厥 阳气内郁 肝胃气滞 少阴枢机不利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 2020年第3期411-414,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从肾督辨治 从脾胃辨治 从痰浊、瘀血辨治 肾虚督寒证 寒湿阻滞证 瘀血痹阻证 湿瘀互结证
下载PDF
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龚梦鹃 李春苑 +3 位作者 巫圣乾 王淑美 梁生旺 邹忠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型高通量测序仪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检测。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鉴定出相对丰度... 目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Illumina Hiseq 2500型高通量测序仪对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检测。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鉴定出相对丰度差异显著的菌属。结果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逆转湿困脾胃证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下降及整体结构与组成的变化。鉴定了17种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菌属,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对其中的5种产生有效的调节。结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阐释了湿困脾胃证病机,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通过促进有益菌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来干预湿困脾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困脾胃证 藿香正气口服液 肠道菌群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大鼠湿困脾胃证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美期 李春苑 +4 位作者 邹忠杰 王淑美 梁生旺 谢媛媛 龚梦鹃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01-1606,共6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寻找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综合物理造模方法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观测大...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寻找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的干预机制。方法采用综合物理造模方法建立湿困脾胃证大鼠模型。观测大鼠体质量、体长、尾长、腹围指数与自主活动次数;利用UPLCQTOF-MS方法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湿困脾胃证大鼠后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相关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体长、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01),腹围指数明显升高(P<0.001);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了与湿困脾胃证相关的15、10个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9条代谢通路。藿香正气口服液对湿困脾胃证模型大鼠的血清代谢表型能产生有效的干预,并使1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产生显著回调(P<0.05)。结论藿香正气口服液对大鼠湿困脾胃证的干预作用可能与调节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口服液 湿困脾胃证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磷脂代谢 氨基酸代谢 能量代谢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