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乐舞中的历史记忆与族性认同
1
作者 董林 《艺术探索》 2013年第5期53-55,5,共3页
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乐舞中族性认同问题的解读,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群体选择什么作为自身的象征符号,他们如何通过音乐维系群体,强化自身族性。音声表达方式、身体表现、图腾符号和社会性别这四者正是我们有效分析少数民族乐舞... 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乐舞中族性认同问题的解读,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群体选择什么作为自身的象征符号,他们如何通过音乐维系群体,强化自身族性。音声表达方式、身体表现、图腾符号和社会性别这四者正是我们有效分析少数民族乐舞中族性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传统乐舞 历史记忆 族性认同
下载PDF
朝鲜族“农乐”发生之厘辨
2
作者 朴永光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关于朝鲜族“农乐”的发生,学界迄今为止众说纷纭。文章首先对“农乐”之“祈愿仪式发生说”“模拟农作发生说”“乞粒演艺发生说”“军乐游戏发生说”四种主要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四种不同观点的学理与异同,尤其重点对“祈愿仪... 关于朝鲜族“农乐”的发生,学界迄今为止众说纷纭。文章首先对“农乐”之“祈愿仪式发生说”“模拟农作发生说”“乞粒演艺发生说”“军乐游戏发生说”四种主要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四种不同观点的学理与异同,尤其重点对“祈愿仪式发生说”进行阐释;其次,检视舞蹈发生学理论,解读“起源”“发生”等相关概念,认为舞蹈的发生研究应从“缘何”“如何”“何果”等结构关系作为框架,探讨舞蹈发生的学理依据与研究理路;最后,文章提出“农乐”的发生是在以上诸说的基础上,核心要素为“农乐乐器”在不同历史和情境语境中的引入,且依照该语境中的“语法”、运用“语素”形成“语篇”,由此生成相应的“农乐”形态。在不同语境下,不同形态的“农乐”会持续发生,这也是文化的新生和再生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农乐” 舞蹈发生学 农乐乐器
原文传递
历史的“身份”“变迁”“场景”——《朝鲜族舞蹈史》撰写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朴永光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7年第2期73-78,共6页
本文通过回顾1997年出版的《朝鲜族舞蹈史》的写作过程、思考其存在的问题,结合近些年来笔者在研究舞蹈历史与理论的过程中强调的舞蹈"身份""变迁""场景"等概念,阐释笔者对书写舞蹈史的新理解,以及对未... 本文通过回顾1997年出版的《朝鲜族舞蹈史》的写作过程、思考其存在的问题,结合近些年来笔者在研究舞蹈历史与理论的过程中强调的舞蹈"身份""变迁""场景"等概念,阐释笔者对书写舞蹈史的新理解,以及对未来书写舞蹈史的思路与展望,以期对后学与同行研究和书写舞蹈史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族舞蹈史 身份 变迁 场景
原文传递
朝鲜民族教坊舞表演类型及其传承保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贤杰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36,共8页
历史上承传下来的朝鲜民族传统舞蹈,大体可分为宫廷舞、宗教舞、教坊舞和民俗舞这四类,教坊舞作为其中的一支,又被称为妓房舞,它起源发展于宫廷,后随着从宫廷流出的官妓,再进入民间盛行在各地券番(妓生组合)。对教坊的表演类型与传承保... 历史上承传下来的朝鲜民族传统舞蹈,大体可分为宫廷舞、宗教舞、教坊舞和民俗舞这四类,教坊舞作为其中的一支,又被称为妓房舞,它起源发展于宫廷,后随着从宫廷流出的官妓,再进入民间盛行在各地券番(妓生组合)。对教坊的表演类型与传承保存进行分析和探究,不仅有利于该舞蹈的教学传承,也有利于以该舞蹈为资源的编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民族 教坊舞 表演类型 传承保存
原文传递
国家在场·族群互动·文化交融——粤北过山瑶盘王节仪式舞蹈及其历史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婷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年第4期88-96,共9页
广东粤北过山瑶盘王节是祭祀祖先和酬神还愿的盛大仪式活动。基于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文章对过山瑶盘王节中的祭祀舞蹈类型、动作形态、历史建构进行了分析,把盘王节祭祀中的舞蹈形态分为“原生性舞蹈”“再生性舞蹈”“新生性舞蹈”三... 广东粤北过山瑶盘王节是祭祀祖先和酬神还愿的盛大仪式活动。基于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文章对过山瑶盘王节中的祭祀舞蹈类型、动作形态、历史建构进行了分析,把盘王节祭祀中的舞蹈形态分为“原生性舞蹈”“再生性舞蹈”“新生性舞蹈”三种类型。“原生性舞蹈”的形成与瑶族人的生存及原始宗教信仰的驱动息息相关;“再生性舞蹈”的形成反映了瑶、汉文化的交流与再生产;“新生性舞蹈”的形成鲜明地体现了瑶文化向汉文化的借用与创新。三种类型舞蹈的建构历史也与国家制度、族群互动与文化交融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山瑶 盘王节 原生性舞蹈 再生性舞蹈 新生性舞蹈 历史建构
原文传递
“极物之真,能守其本”——谈韩贤杰朝鲜族舞蹈创作中的“物象”思维
6
作者 赵凯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3期67-71,共5页
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朝鲜族舞蹈教学和创作的韩贤杰老师,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和作品风格。从作品《沐月行》《月光-处容》(1)《鹤在飞!》中,可以看出韩贤杰教授朝鲜族舞蹈编创的特点——对"物象"(自... 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朝鲜族舞蹈教学和创作的韩贤杰老师,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和作品风格。从作品《沐月行》《月光-处容》(1)《鹤在飞!》中,可以看出韩贤杰教授朝鲜族舞蹈编创的特点——对"物象"(自然之物、图腾之物)的敏锐感悟与外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尊重,对朝鲜族舞蹈人文内涵的挖掘。韩贤杰老师创作观念中有着朴实的庄子"极物之真"的智慧,正是在这样的中国哲学思维意识引导下,他对朝鲜民族传统语言进行了再创造和再发展,并形成了他朝鲜族舞蹈作品独特的艺术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贤杰 朝鲜族舞蹈 “物象”思维
原文传递
钩沉舞史 悟化究竟——书写蒙古族舞蹈史的思路与方法
7
作者 王景志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7年第2期84-89,共6页
在中国内蒙古高原有史以来便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游牧型舞蹈文化圈,通过对其探究阐释,可以揭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在多种社会因素促成下的生存之谜。本文志于蒙古族舞蹈的研究,以求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探索向度、草原艺术的研究深度,揭... 在中国内蒙古高原有史以来便有一个自成体系的游牧型舞蹈文化圈,通过对其探究阐释,可以揭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在多种社会因素促成下的生存之谜。本文志于蒙古族舞蹈的研究,以求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探索向度、草原艺术的研究深度,揭示蒙古民族舞蹈这种集北方游牧民族舞蹈之大成的艺术形态、文化特质以及美学范式,从而弥补蒙古族舞蹈"有舞无史"的缺憾;并采用多维、多向、多度的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力求从结构框架到内容阐释都有一些新的拓展思路和在方法上的突破。本文认为,书写舞史的前提是有史可依、有理可据;"若无多年渐悟之功,便无瞬间顿悟之效",而从"渐悟"到"顿悟"的转变则需通过实践感悟、田野调查、文物实证、探颐索微等不可或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舞蹈史 北方游牧民族 草原文化艺术 顿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