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8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ibet 被引量:5
1
作者 FAN Jihui WU Caiyan Cheng Genwe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806-812,共7页
Tibet is one of the areas with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hazards in Chin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isasters has obvious local charac teristics. Tibet can be classified as three parts through zoning the danger degree, t... Tibet is one of the areas with most serious geological hazards in Chin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disasters has obvious local charac teristics. Tibet can be classified as three parts through zoning the danger degree, the mountain canyon high danger zone of east and southeast Tibet, the plateau mountain lake basin and valley middle danger zone of south Tibet, and the Plateau Mountain lake basin low danger zone of south Tibet. This paper takes the debris flow, collapse, landslide as the key points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such as terrain landform, formation lithology, geologic structure pattern, precipitation, earthquake, human activity and so on. finally, as a conclusion., in whole Tibet, the geological hazards are more in southeast than in northwest, more in mountainous area which in the edge of plateau and river valley than in the interior of plateau and lake basin. And most hazards distribute in the regions where human activity is stronger than in other regions, for example towns or strips along the hig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geological hazard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ing factors
下载PDF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tential Risk of Hazardous Material Releases and Socio-Economic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Using Geospatial Analysis
2
作者 Seong Nam Hwang Venu Srivastav Kannegalla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1年第7期62-85,共24页
The problem investigated in this research is about the potential risk of technological hazards, which poses a perilous threat to humankind and the environment. Rapid urbaniz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population den... The problem investigated in this research is about the potential risk of technological hazards, which poses a perilous threat to humankind and the environment. Rapid urbaniz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an area, elevating the risk of exposure to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tect the areas with higher chemical risk to spread awareness about the potential risk zones and reduce actual damage and casualties resulting from the hazardous substance events. The basic design of the study utilizes geospatial analysis to map the TRI (Toxics Release Inventory) facilities in the communities of Texas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potential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hazardous material release zones and the human population at risk. Th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tudy identified the vulnerable counties as well as investigated how those risk areas are related to race/ethnicity, income and education. The research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policymakers acting on the hazard situation and keep them better prepared for</span><span style="color:red;">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hemical hazards. In addition, it would help the residents and emergency manag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ircumstance to mitigate the consequences as well as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to be ready for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hotspots involved in high risk of the haz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hazard Risk GIS DISASTER hazard Mitiga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 Toxics Release Inventory (TRI) Facilities and Socioeconomic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hazard assessment of debris flow in Shangyao valley
3
作者 ZHANG Haoran YANG Zhishuang HAN Yulong 《Global Geology》 2012年第2期126-129,共4页
Shangyao valley is located in Jin'an village of Songpan in Sichuan. Many material sources are accumulated in valleys. The debris flow will be triggered by a rain storm with short-duration and strong intensity, whi... Shangyao valley is located in Jin'an village of Songpan in Sichuan. Many material sources are accumulated in valleys. The debris flow will be triggered by a rain storm with short-duration and strong intensity, which may threaten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in downstream.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debris flow and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its hazard assessment is investigated.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is the potential cause of debris flow in Shangyao valley,which is of the middle risk cl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hazard assessment Shangyao valley SICHUAN
下载PDF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_S8.0 Wenchuan Earthquake Hazard
4
作者 Li Zhiqiang Yuan Yifan +5 位作者 Li Xiaoli Zhang Qin Dai Boyang Ye Youqing Ge Peifeng Zeng Jie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9年第3期278-298,共21页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 2008 caused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 The meizoseismai region with an intensi... The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 2008 caused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 The meizoseismai region with an intensity of XI shows an obviously zonal distribution and suffered serious destruction from the earthquake, and the destru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decreased sharpl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nsity X and IX regions perpendicular to the rupture are narrow and therefore their coverage area is small. The intensity on both sides of the rupture attenuates rapidly, but intensity VII and the VI regions are wide, the latter covering about 240,000 km^2. In intensity VI region, the damage area perpendicular to the rupture in the southern part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northern part. Also, much new understanding about destruction types and destructive modes for all kinds of buildings, landforms and terrain is achiev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hazard Intensitydistribution
下载PDF
Disaster Loss Eval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ismic Hazard of the Nilka-Gongliu Earthquake with M_S6. 0
5
作者 Tan Ming Tang Lihua +8 位作者 Wu Guodong Chang Xiangde Zhang Yong Song Lijun Li Yang Li Yigang Wang Wei Shi Guangling Li Zhiha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4年第2期261-273,共13页
The epicenter intensity of Nilka-Gongliu earthquake with MS6. 0 was Ⅶ degrees; no fatalities but many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public facilities were moderately damag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Traffic and water conse... The epicenter intensity of Nilka-Gongliu earthquake with MS6. 0 was Ⅶ degrees; no fatalities but many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public facilities were moderately damag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Traffic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acilities were damag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after emergency repair,production and life in the disaster area were not influenced. According to a sample survey of the earthquake filed,this earthquake caused direct economic loss of approximately 678. 46 million yuan( RMB),and the reconstruction funds required will be about 1. 20349 billion yuan( R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Nilka-Gongliu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 evaluation Characteristic of seismic hazard
下载PDF
上木江坪高陡斜坡危岩特征与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凌斯祥 李乐 +6 位作者 石奥博 李晓宁 黄军朋 孙春卫 邓睿 赵思远 巫锡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3-1097,共15页
青藏高原东缘高陡斜坡危岩体严重威胁山区交通廊道的建设、运营与维护。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上木江坪高陡斜坡为研究对象,研究斜坡危岩体的崩塌落石对都四铁路和G350国道的危险性与定量风险,对山区交通廊道崩塌落石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 青藏高原东缘高陡斜坡危岩体严重威胁山区交通廊道的建设、运营与维护。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上木江坪高陡斜坡为研究对象,研究斜坡危岩体的崩塌落石对都四铁路和G350国道的危险性与定量风险,对山区交通廊道崩塌落石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联合现场调查与无人机航空摄影技术,重建了高陡斜坡高精度三维地形,获取危岩体节理面产状,基于赤平投影明确了斜坡危岩体的破坏模式和稳定性。采用三维落石模拟软件RockyFor3D模拟了斜坡崩塌落石的运动轨迹,定量评估了落石危害范围、危险性分区与对道路车辆的定量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后壁存在3处危岩体(A、B、C),分别且受3组节理控制,斜坡破坏为楔形破坏为主,斜坡危岩体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通过落石三维运动模拟可知,落石的运动轨迹受地形控制,在坡降较大位置,最大弹跳高度、最大速度与最大动能呈陡增趋势。危岩体A和B不会对都四铁路与G350国道产生威胁,仅使G350国道服务区西边和西南边缘处于极低危险区,其车辆风险均处于可接受风险区。危岩体C将使G350国道服务区、G350国道和都四铁路隧道口均处于极低-低危险区,对都四铁路和G350国道的车辆遇到落石的定量风险位于风险警告区,应对危岩体C的崩塌落石制定相应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岩崩 危岩特征 运动轨迹 落石危险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的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毛正君 于海泳 +5 位作者 梁伟 马旭 仲佳鑫 高广胜 石硕杰 田彦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1-576,共16页
【研究目的】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滑坡识别是滑坡灾害及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直观快速地识别黄土滑坡并进行特征参数提取,能够为黄土滑坡风险识别... 【研究目的】黄土滑坡是黄土地区人居与城镇建设安全的重大隐患。滑坡识别是滑坡灾害及其他研究工作的基础,因此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直观快速地识别黄土滑坡并进行特征参数提取,能够为黄土滑坡风险识别及风险管理精细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西南部的黑牛沟村为研究区,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数据获取、三维建模、现场验证结合地统计学分析,开展了区域黄土滑坡识别及其特征参数提取和分析。【研究结果】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确定并分析研究区沟谷沿线地貌凹陷区是否存在陡壁及其周界形态,结合色调、纹理和微地貌等标志实现了黄土滑坡识别,共圈定了23个滑坡,结合现场验证移除2个非滑坡点,最终确定了21个滑坡;滑坡密集分布在主沟和支沟沟口,多呈对滑的形式出现在沟谷两侧且具有群发性;大型及特大型滑坡占比达到57.14%,滑坡的滑动方向主要以西南(阳坡)、东南(半阳坡)为主,相对高差集中在80~120 m,滑坡体坡形多呈凹形坡,滑坡体坡度主要集中在20°~30°;滑坡体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植被,其次为裸地,也有一部分为农田,道路和河流占比极少。【结论】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构建的三维实景模型可从多维度、多视角精确快速地识别区域黄土滑坡,并分析其相关特征参数,能够弥补当前二维平面遥感影像存在的不足;还能够为滑坡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及风险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三维建模 黄土滑坡 滑坡识别 特征参数提取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地质灾害调查工程
下载PDF
小尺度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无人机精细化识别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海峰 张瑞 +6 位作者 周红 易武 薛蓉花 董志鸿 柳青 邓永煌 张国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针对小空间尺度范围内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山区地质灾害,提出了一套基于小型无人机摄影测量的精细化隐患识别方法。首先,针对工作区开展至少两期无人机摄影测量作业,经处理后得到实景三维模型、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表面模型(DSM... 本文针对小空间尺度范围内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山区地质灾害,提出了一套基于小型无人机摄影测量的精细化隐患识别方法。首先,针对工作区开展至少两期无人机摄影测量作业,经处理后得到实景三维模型、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表面模型(DSM)等精细化成果;其次,以两期DOM与DSM变化检测为主实现灾害体识别;然后,基于灾害体共性特征建立典型识别标志,并依此采用三维实景目视解译为主方法实现孕灾体识别;最后,通过地面核查确认或排除隐患。将该套方法应用到三峡库首秭归泄滩河左岸顺向斜坡区域,共识别出10处不同类型隐患,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地质灾害 隐患识别 孕灾特征 无人机 变化检测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扎马古滑坡复活特征及堵河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金秋 张永双 +1 位作者 任三绍 冉丽娜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92,共12页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古滑坡复活堵江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山区城镇安全。以金沙江上游巴曲右岸扎马特大古滑坡为例,采用无人机航测、现场精细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查明了古滑坡复活特征,剖析了不同...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加剧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古滑坡复活堵江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山区城镇安全。以金沙江上游巴曲右岸扎马特大古滑坡为例,采用无人机航测、现场精细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查明了古滑坡复活特征,剖析了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稳定性和失稳概率,模拟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滑坡运动过程、堆积范围及堵河危险性。结果表明:(1)扎马古滑坡前缘局部复活主要表现为地表变形迹象清晰,呈现牵引式渐进破坏的特点,前缘复活区体积约185万m^(3),存在进一步失稳滑动可能;(2)滑坡前缘在天然状态下稳定,20年一遇的月极值降雨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失稳概率为87.95%,50年、100年一遇的月极值降雨条件下前缘与后部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失稳概率分别为58.75%、68.60%;(3)前缘失稳或前缘与后部连续失稳后,滑坡体在沟口处达到的最大速度分别为9、11 m s,滑移距离最远可达480 m,在巴曲沟道形成高度约42~48 m的堰塞坝;(4)堵塞巴曲后形成的回水可能淹没滑坡上游德达乡段G318国道、居民建筑及场站等基础设施,涉及范围约0.81~1.02 km^(2),形成的堰塞湖可能在7天内发生漫坝,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滑坡 复活特征 极值降雨 失稳概率 堵江危险性
下载PDF
北京延庆泥石流隐患分布规律及演化趋势研究
10
作者 王瑞军 王帅东 +3 位作者 孙永彬 王诜 张春雷 王永军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623-632,共10页
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强烈破坏性的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现象,是北京山区较严重、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北京延庆泥石流灾害的研究主要针对局部或单流域泥石流沟,区域性的泥石流隐患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演化特征等研究工作极少。以北... 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强烈破坏性的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现象,是北京山区较严重、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北京延庆泥石流灾害的研究主要针对局部或单流域泥石流沟,区域性的泥石流隐患特征、分布规律以及演化特征等研究工作极少。以北京延庆泥石流隐患为研究对象,旨在为延庆山区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收集延庆泥石流隐患相关文献资料,实际调查泥石流隐患发育特征,系统分析延庆泥石流灾害的孕灾背景情况,梳理自然地理、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查明泥石流隐患的沟域和物源特征,研究泥石流隐患所在流域的地貌形态、地形坡度、降雨条件及地层岩性的分布特征,探究泥石流、水石流和发育期、衰退期泥石流隐患的物源分布规律,查清泥石流隐患的物源转化过程,掌握延庆主要处于发育期和衰退期的泥石流隐患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延庆泥石流隐患属于暴雨型-沟谷型-支沟群发型泥石流,泥石流规模大小与流域地形地貌、松散堆积物累积、动态变化以及暴雨情况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泥石流调查研究、预测预报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分布规律 地质灾害 延庆
下载PDF
永磁同步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对绕组绝缘温升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何玉灵 李勇 +3 位作者 张文 白怡凡 徐明星 王晓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0,共13页
本文分析了永磁同步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前后的绕组绝缘温升特性。首先推导了正常情况和匝间短路故障下的气隙磁通密度,相电流、铁心损耗和绕组铜耗解析表达式;然后建立了发电机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将电磁场中计算得到的各类损耗作为热... 本文分析了永磁同步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前后的绕组绝缘温升特性。首先推导了正常情况和匝间短路故障下的气隙磁通密度,相电流、铁心损耗和绕组铜耗解析表达式;然后建立了发电机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将电磁场中计算得到的各类损耗作为热源导入温度场计算绕组绝缘温度分布;最后实测了LR-5型故障模拟永磁同步发电机组在不同短路程度下的绕组绝缘温度,理论分析、仿真计算与实验结果相互吻合。结果表明:匝间短路故障后在故障绕组电流的作用下,绕组绝缘温度明显上升,并且随着短路程度的增加而加剧,由绕组绝缘热载荷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变形、应变和应力也将增加;绕组鼻端处绝缘易因高温而受损,可通过改进冷却散热结构,或在鼻端绝缘局部涂覆耐热涂层提高鼻端绝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绕组绝缘 匝间短路 温升特性 危险位置
下载PDF
郑州市西部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12
作者 张建羽 吕敦玉 +2 位作者 刘松波 王翠玲 孟舒然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658,共12页
郑州市西部山地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2021年“7·20”特大暴雨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主要采用单一方法进行,存在评价准确性略低等问题。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地... 郑州市西部山地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尤其是2021年“7·20”特大暴雨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主要采用单一方法进行,存在评价准确性略低等问题。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选取坡度、地貌、工程地质岩组、高程、距断裂距离、距河流距离、24小时最大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8个评价因子,采用加权信息量法,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低、中、高危险区面积分别为1387.14 km^(2)、1803.18 km^(2)、1066.47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32.59%、42.36%、25.05%,地质灾害点的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评价结果合理,研究结论可为郑州市西部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危险性评价 加权信息量法
下载PDF
基于雷达探测数据的尾涡危险区评估
13
作者 潘卫军 蒋倩兰 陈宽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783-8789,共7页
针对尾涡危险区域的研究可以有效避免后机尾涡危险遭遇事件的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探测数据的尾涡危险区计算方法。根据雷达实测数据反演飞机尾涡的演化轨迹和速度环量;基于后机遭遇前机尾涡的空气动力学响应构建滚转力矩系数模... 针对尾涡危险区域的研究可以有效避免后机尾涡危险遭遇事件的发生,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探测数据的尾涡危险区计算方法。根据雷达实测数据反演飞机尾涡的演化轨迹和速度环量;基于后机遭遇前机尾涡的空气动力学响应构建滚转力矩系数模型;考虑尾涡在实际场景下的演化情况,结合反演得到的尾涡特征参数,计算飞机遭遇尾涡时的滚转力矩并计算尾涡危险区。结果表明:基于激光雷达探测数据反演尾涡特征参数,左涡和右涡的位置、环量并不一致,据此结合滚转力矩系数模型计算得到的整体危险区域也具有不对称性,当单涡更稳定时,对应的危险区域也更大。以B738为后机,选取某一尾涡探测片段验证,对于涡心坐标位置为左涡(390 m,8.61°),右涡(435 m,8.85°)的尾涡,左涡、右涡的环量分别为256.83 m^(2)/s和223.35 m^(2)/s,左涡相对右涡实际划设的危险区覆盖范围更大,因此后机与前机左右尾涡的安全阈值区域不同,可据此对横向间隔做出不同调整,因此所提方法有利于为分析后机遭遇安全性、缩短尾流间隔提出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背景风场 尾流特征参数 尾涡危险区域
下载PDF
自然灾害救援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及产生原因的探讨
14
作者 陆明勇 赵晓霞 +2 位作者 景鹏旭 韩珂 王建平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1期55-60,73,共7页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自然灾害救援现场是指开展自然灾害救援行动的场所,危险化学品是指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特殊化学品。由此探讨了自然灾害救援现场危险化学品... 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和生态环境等损害的事件或现象,自然灾害救援现场是指开展自然灾害救援行动的场所,危险化学品是指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特殊化学品。由此探讨了自然灾害救援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表现、特征及事故产生原因,以期提高自然灾害救援现场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有效性,并促进事故技术原因调查和灾害救援工作的快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救援现场 危险化学品事故 危害特征
下载PDF
高校环境实验室危险源的风险分级与防范网络屏障的构建
15
作者 雷灵琰 白向玉 +1 位作者 张洪建 王丽萍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5期73-76,共4页
高校环境实验室危险源的种类和危险特性多样,危险源的风险分级与防范网络屏障构建对高校实验室危险源的管理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文章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了环境实验室危险源的分类统计分析;基于事故风险链理论、多层次综合评价法... 高校环境实验室危险源的种类和危险特性多样,危险源的风险分级与防范网络屏障构建对高校实验室危险源的管理具有较大的推进作用。文章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了环境实验室危险源的分类统计分析;基于事故风险链理论、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和墨菲定律,构建了环境实验室危险源的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和防范网络屏障。结果表明:(1)实验室的危险源风险分为危险因素和危险单元风险两个层次,危险因素和危险单元的风险分为极度危险、重度危险、显著危险、潜在危险和稍有危险五个等级。(2)实验物质、工艺设备、环境、人员、安全管理构成实验事故风险链条,事故发生是一个链条事件,构建层层防御屏障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构建基于实验项目的实验全员分工负责、物环人管环环相扣、危险单元全周期、全方位、分级化精准监管的防范网络屏障是实验室安全的强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危险源 危险单元 事故风险链 防范网络屏障
下载PDF
燕麦抗倒伏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靓 梁小玉 +3 位作者 胡远彬 季杨 易军 汪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饲草燕麦是我国重要的优质饲草。倒伏是限制燕麦饲草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系统整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倒伏对燕麦生产的影响。倒伏会降低燕麦营养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燕麦草饲用价值和贮藏品质。影响燕... 饲草燕麦是我国重要的优质饲草。倒伏是限制燕麦饲草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系统整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倒伏对燕麦生产的影响。倒伏会降低燕麦营养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燕麦草饲用价值和贮藏品质。影响燕麦倒伏的因素主要包括燕麦形态特征、茎秆力学特性、木质素代谢等内在因素,以及自然条件、栽培措施等外界因素。目前评价燕麦倒伏性能的方法主要有田间观察法、人工模拟法、模型综合评价法等。通过关键性状筛选、品种培育及高产栽培措施优化等途径提高燕麦抗倒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倒伏因素 茎秆特性 抗倒伏评价 倒伏危害
下载PDF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的发生危害及阻截防控措施
17
作者 余慧 陈磊 +2 位作者 杜然 姚红梅 罗金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75-381,共7页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New Delhi virus,ToLCNDV)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可侵染多种重要蔬菜、观赏植物、杂草和野生植物的病原物。1995年ToLCNDV首次在印度番茄上被报道,随后在巴基斯坦...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New Delhi virus,ToLCNDV)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可侵染多种重要蔬菜、观赏植物、杂草和野生植物的病原物。1995年ToLCNDV首次在印度番茄上被报道,随后在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发生危害,2012年以后传至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我国首次于2010年在台湾地区报道了ToLCNDV。本文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概述了该病毒的发生、分布与危害、分子特征、寄主范围、危害症状、传播方式和复合侵染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阻截防控建议,以防范ToLCNDV在我国的传播扩散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 分布与危害 分子特征 寄主范围 危害症状 传播方式 阻截防控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浅层气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晓勇 印萍 +4 位作者 谢永清 曹珂 仇建东 李梅娜 李雪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6,共14页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和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近海沉积物中的浅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导致的灾害问题和可能产生的气候影响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但目前为止对浅层气仍然缺乏系统的认识。在此对浅层气相关的主要认识进行了全面梳理,...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不断深入和全球气候变化持续加剧,近海沉积物中的浅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导致的灾害问题和可能产生的气候影响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但目前为止对浅层气仍然缺乏系统的认识。在此对浅层气相关的主要认识进行了全面梳理,包括形成机理、存在形式、调查技术方法、分布特征、控制因素、主要危害等,以期为后续相关调查、理论研究和减灾防灾技术研发提供支撑。沿海三角洲平原第四纪下切河谷中充填的砂体和近海全新世细颗粒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浅层气,以气包、分散气泡或溶解气的形式存在,近海大部分地区的浅层气主要来源于生物成因。含气沉积物的声学特性(声速、声衰减等)、孔隙水化学组成(如SO_(4)^(2-)、溶解气含量)会发生明显改变,这是支撑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浅层气的存在会改变土体力学特性,对工程建设造成较大危害;同时沉积物中的甲烷也会逸出到大气中,加剧全球变暖。基于对现有成果的总结,建议进一步加强海底浅层气形成机理、运移特性及其与气候变化的互馈机制方面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形成机理 分布特征 调查方法 危害 中国近海
下载PDF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熊慧萍 杨梓淳 +3 位作者 陈万红 陈倩雯 吴童欢 张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1期35-40,52,共7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具有安全隐患多、火灾蔓延快、灭火困难等特点。如果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从火灾发生、发展、灭火和救援4个方面总结了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基于事故“4M”要素...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具有安全隐患多、火灾蔓延快、灭火困难等特点。如果发生火灾,极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从火灾发生、发展、灭火和救援4个方面总结了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基于事故“4M”要素理论将高层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分为内部人员隐患、硬件设施隐患和安全管理隐患,并根据上述隐患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高层建筑内部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严格执行高层建筑消防防火设计标准规范、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严格实施高层建筑消防日常监督管理和审核验收、构建基于物联网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一体化平台等对策,从而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消防安全 火灾特点 安全隐患 安全对策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10
20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泸定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