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of Satellite Cloud Water/Ice Path and Microphysics Scheme Sensitivity to the Assimilation of a Rainfall Case 被引量:2
1
作者 Yaodeng CHEN Ruizhi ZHANG +2 位作者 Deming MENG Jinzhong MIN Lina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58-1170,共13页
Hydrometeor variables (cloud water and cloud ice mixing ratios) are added into the WRF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system as additional control variables to directly analyze hydrometeors by assimilati... Hydrometeor variables (cloud water and cloud ice mixing ratios) are added into the WRF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assimilation system as additional control variables to directly analyze hydrometeors by assimilating cloud observations. In addition, the background error covariance matrix of hydrometeors is modeled through a control variable transfor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d in detail. A suite of experiments using four microphysics schemes (LIN, SBU-YLIN, WDM6 and WSM6) are performed with and without assimilating satellite cloud liquid/ice water path. We find analysis of hydrometeors with cloud assimilation to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incre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meteor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ckground error covariance. Diagnostic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orecast with cloud assimilation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especially the ability to forecast precipitation in the first seven hour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largest improvement occurs in the experiment using the WDM6 scheme, since the assimilated cloud information can sustain for longer in this scheme. The least improvement, meanwhile, appears in the experiment using the SBU-YLIN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 satellite
下载PDF
面向光伏发电预测的公开数据集综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沛 刘金城 +2 位作者 张彬 翟苏巍 李文云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3年第8期16-21,共6页
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光伏发电的精准预测是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和应对措施、提高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基于数据驱动方法是光伏发电预测研究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研究人员面临实际数据难以获取、数据质量差、数据量不够等... 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光伏发电的精准预测是合理安排运行方式和应对措施、提高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基于数据驱动方法是光伏发电预测研究中的主要技术手段,但研究人员面临实际数据难以获取、数据质量差、数据量不够等难题,光伏发电公开数据集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数据资源,也提供了各种预测方法对比分析的基础。然而,研究人员在选取光伏发电公开数据集时,缺乏对各种公开数据集全面、深入的了解。文章首先阐述了光伏发电数据集中每种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应用场景;其次调研总结了国内外现有面向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测的公开数据集的现状,梳理了每个数据集的特点和优缺点;最后提出了促进公开数据集应用发展和建立高质量公开数据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预测 公开数据集 站点数据 数值天气预报 卫星图像数据
下载PDF
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处理算法的若干创新 被引量:12
3
作者 许健民 郭强 +2 位作者 陆其峰 陆风 张晓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3-1038,共16页
在图像定位、辐射定标、数据同化三个方面各选择一项工作,简述风云气象卫星(FY)数据处理算法的创新。在自旋稳定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图像上,地球圆盘中心行序号的时间序列里,存在关于卫星自旋轴指向的信息,用其可以求解出卫星的姿态参数,... 在图像定位、辐射定标、数据同化三个方面各选择一项工作,简述风云气象卫星(FY)数据处理算法的创新。在自旋稳定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图像上,地球圆盘中心行序号的时间序列里,存在关于卫星自旋轴指向的信息,用其可以求解出卫星的姿态参数,并确定地球圆盘中心的南北位置。卫星每自旋一周,可以看到太阳和地球各一次。只要卫星的位置和姿态已知,在卫星上看太阳与地球的夹角即可精确求出并预报,可确定地球圆盘中心的东西位置。在此基础上推出风云二号(FY-2)图像定位方程和算法。用这种算法,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图像定位的精度达到了像元级。工作在地球静止轨道上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存在显著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这就决定了其3.5μm以上热发射波段的辐射响应,必然存在从小时到年际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需要精确标定。一方面,利用星载内黑体观测结果,在精确修正前光路辐射贡献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小时级辐射定标参数的变化特征;另一方面.利用在轨观测到的月表辐射为基准,可以修正内黑体定标结果在数日至年际尺度上的系统性偏差。采用这些定标算法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红外辐射定标精度优于1K。卫星遥感仪器在轨性能参数对数据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参数可能受实验室条件所限测不准,也有可能上星后受空间环境影响发生了改变。建立了一个极轨气象卫星遥感仪器在轨性能参数变分优化模型(SIPOn-Opt模型),通过观测约束优化获得更真实的仪器特征参数。将该模型应用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大气探测仪器后,使其卫星数据与欧美同类先进遥感仪器数据质量相当,并对数值天气预报准确度有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卫星 数据处理算法 定位 定标 数据同化
下载PDF
引发广西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国忠 黄嘉宏 +2 位作者 曾小团 农孟松 黄海洪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02-1412,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以及自动站雨量等资料,对2010年6月27—28日和2012年5月20—22日桂西北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发生在桂西北暴雨区,最大过程雨量>350 mm,过程最大中尺度... 利用常规观测、卫星云图、雷达探测以及自动站雨量等资料,对2010年6月27—28日和2012年5月20—22日桂西北两次严重山洪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雨发生在桂西北暴雨区,最大过程雨量>350 mm,过程最大中尺度雨团和致灾区最大中尺度雨团值分别>100 mm·h^(-1)和>70 mm·h^(-1),集中降雨时段为02—06时。灾害开始于后半夜,发生在最大过程雨量和地质条件脆弱区,不同的地质状况对应不同的灾害;灾害性天气具有区域小、降雨时段集中、过程雨量大、强度强及引发灾害重等特征。(2)暴雨发乍在欧亚地区500 hPa呈两脊一槽型、200 hPa南亚高压脊线贯穿广西上空及季风云系活跃的背景下。高空为槽或低涡、地面为干线或锋面,属低涡暴雨型。(3)高空要素变化为雨前降压升温、后降温。不稳定能量及层结、低层辐合、中低层涡旋、整层大气的上升运动、高温高湿及水汽强烈辐合是物理量特征。(4)云图上对流云团生成、合并对强降雨有指示意义.聚雨发生在云团合并发展阶段;TBB值<200 K可以作为强降雨的指标。低质心强雷达回波产生的列乍效应或回波停滞和地形作用是造成强降雨的重要因素.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导致了强烈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条件 卫星云图 雷达资料 自动站雨量资料
下载PDF
卫星云图资料同化中的质量控制及其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郑祚芳 沈桐立 张秀丽 《灾害学》 CSCD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以1996年7月3~4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雨过程为例,依据统计特征分别以常规分析场、正涡度高值区、高低空急流为标准,设计了三套方案对卫星反演湿度场进行质量控制。利用中尺度MM5模式进行的数值试验表明:经质量控制后预报场得到较大改善... 以1996年7月3~4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雨过程为例,依据统计特征分别以常规分析场、正涡度高值区、高低空急流为标准,设计了三套方案对卫星反演湿度场进行质量控制。利用中尺度MM5模式进行的数值试验表明:经质量控制后预报场得到较大改善;质量控制方案的优劣对预报效果有直接影响,选择合理的控制标准是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资料同化 质量控制 湿度场 数值试验 中尺度MM5模式 预报效果 暴雨预报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回归分析的卫星有效成像概率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斯达 汪汇兵 +2 位作者 何召宁 张悦 曹樱子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6-124,共9页
"资源三号"卫星02星单圈可分段使用两次有效载荷工作模式,如何充分利用卫星短弧段、多弧段的灵活性,通过对拍摄弧段上进行有效成像预估,在有限的成像弧段内合理避开有可能的云雨区域,提高卫星有效数据获取的效率,是卫星任务... "资源三号"卫星02星单圈可分段使用两次有效载荷工作模式,如何充分利用卫星短弧段、多弧段的灵活性,通过对拍摄弧段上进行有效成像预估,在有限的成像弧段内合理避开有可能的云雨区域,提高卫星有效数据获取的效率,是卫星任务规划精细化作业中提出的新问题。结合存档卫星影像和气象资料进行大数据分析,文章首先以影像云判结果为指标,统计"资源三号"卫星存档影像的有效数据比,然后以全球参考系(Worldwide Reference System,WRS)的Path/Row格网和月为时空基准,在位置和时间上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可挖掘历史有效数据比和月平均总云量气象统计资料的相关性。并利用所得的回归方程结果,从月平均总云量可以估算得到卫星有效成像概率的时空分布。通过在"资源三号"卫星实际业务中开展应用表明,基于存档影像和气象资料回归分析所得到的卫星有效成像预估分布,可为卫星任务规划开展精细化作业,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任务规划 有效数据比 月平均总云量 有效成像概率 “资源三号”卫星
下载PDF
同化技术:数值天气预报突破的关键——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同化技术演进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龚建东 《气象科技进展》 2013年第3期6-13,共8页
国际先进业务数值预报中心未来几年的全球资料同化技术发展,采用变分与集合混合的新同化技术方向更加明确,遥感资料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特别是有云区卫星遥感资料的有效应用成为重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作为资料同化技术的领跑中心,其... 国际先进业务数值预报中心未来几年的全球资料同化技术发展,采用变分与集合混合的新同化技术方向更加明确,遥感资料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特别是有云区卫星遥感资料的有效应用成为重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作为资料同化技术的领跑中心,其技术发展具有代表性。尝试从资料同化框架和卫星资料同化应用两个方面回顾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资料同化技术进展情况及对数值预报总体进步的贡献。介绍了其在长同化时间窗弱约束四维变分、集合资料同化、湿度与水凝物同化分析、线性化湿物理过程、晴空高光谱卫星资料、云雨条件下红外与微波资料同化等的关键技术进展。同时本文指出这些技术发展对我国GRAPES模式的资料同化系统发展的借鉴意义:面向4DVAR业务化应用进行关键技术的优选,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在发展3/4DVAR的同时,提前考虑混合资料同化技术的发展问题,做好技术准备和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 资料同化 技术进展 变分框架 卫星观测 云雨条件
下载PDF
桂林市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诊断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军君 王娟 李向红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3期26-30,I0004,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micaps资料,FNL1°×1°再分析资料以及FY-2C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5年5月14~15日桂林市大暴雨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雨主要是由500h Pa东移短波槽、850h Pa的...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micaps资料,FNL1°×1°再分析资料以及FY-2C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5年5月14~15日桂林市大暴雨过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雨主要是由500h Pa东移短波槽、850h Pa的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高压及锋面系统共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FNL1°×1°再分析资料 物理量分析 卫星云图分析
下载PDF
整幅卫星云图数据的高效无失真压缩
9
作者 吴乐南 范天锡 +2 位作者 王大昌 张其松 戎志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A04期129-131,共3页
整幅卫星云图数据的高效无失真压缩吴乐南(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南京210018)范天锡,王大昌,张其松,戎志国(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气象业务需要无损失地长期保存全尺寸的原始地球气象卫星数字遥感... 整幅卫星云图数据的高效无失真压缩吴乐南(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南京210018)范天锡,王大昌,张其松,戎志国(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气象业务需要无损失地长期保存全尺寸的原始地球气象卫星数字遥感云图,但是,整幅云图的数据量极其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cloud charts data compression image CODING DPCM RUN-LENGTH coding/huff-man CODING
下载PDF
一种气象卫星云图数据压缩算法的提出和应用
10
作者 罗绮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提出气象卫星云图数据预测编码的压缩算法,与该算法对应的一个汇编语言程序在IBM微机上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压缩云图数据,节省云图资料的存贮空间,提高云图数据的传输速度,是一种实用可行的压缩方法.
关键词 卫星云图 预测编码 数据压缩 气象卫星 压缩算法
下载PDF
FY-2C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分系统
11
作者 胡文宽 何兵哲 《上海航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42-47,103,共7页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分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频率配置、传输信号特性和增益与功率等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C星分系统转发器的技术改进。阐明了采用的收发多工器、射电天文保护滤波器、固体功率放大器(SSPA...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分系统的功能、组成,以及频率配置、传输信号特性和增益与功率等主要技术指标。给出了C星分系统转发器的技术改进。阐明了采用的收发多工器、射电天文保护滤波器、固体功率放大器(SSPA)和功能转换开关等关键技术。测试结果和在轨运行状况表明,C星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的性能符合设计任务书要求,在轨运行正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数传与云图广播转发器 技术指标 功能 改进
下载PDF
利用云对称性假定分析微波成像仪全天空偏差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梅 希爽 +2 位作者 张鹏 马刚 谷松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0-1607,共18页
星载微波成像仪全天空观测资料包含了云和降水的信息,但全天空的观测误差不满足资料同化中观测误差为高斯分布的要求。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出的云对称性假定,建立了风云三号C星微波成像仪(Fengyun-3C 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 星载微波成像仪全天空观测资料包含了云和降水的信息,但全天空的观测误差不满足资料同化中观测误差为高斯分布的要求。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出的云对称性假定,建立了风云三号C星微波成像仪(Fengyun-3C 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FY-3C MWRI)资料全天空观测误差模型,选取超强台风玛莉亚和利奇马作为研究个例,将全天空观测辐射率进行质量控制和标准化之后分析了全天空的初估场偏离值(first-guess departure,FG departure)特征。结果显示:在云对称性假定下,FY-3C MWRI所有通道的全天空初估场偏离值均接近高斯分布,可以用于观测资料的误差分析;较传统微波晴空资料误差分析模型,基于云对称性假定的全天空观测误差分析模型新增了43.90%~54.63%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新增观测资料主要来自台风螺旋云带和云墙部分区域。文章初步挖掘了FY-3C MWRI全天空观测资料的可同化潜力,对进一步提高国产风云卫星微波资料在数值预报中的利用率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资料同化 微波成像仪 全天空观测误差模型 区域数值预报模式
下载PDF
基于FY-3/MERSI卫星资料的霾判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英英 熊守权 +2 位作者 周毓荃 舒斯 何明琼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31-1438,共8页
选取2015年12月25日及2016年1月18日两次覆盖湖北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FY-3A(B)/MERSI卫星资料和气象、环境监测资料,应用图像色彩处理技术、可见光近红外通道反射率分析等技术,开展对湖北地区霾的遥感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不同... 选取2015年12月25日及2016年1月18日两次覆盖湖北的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FY-3A(B)/MERSI卫星资料和气象、环境监测资料,应用图像色彩处理技术、可见光近红外通道反射率分析等技术,开展对湖北地区霾的遥感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不同波段进行红绿蓝三通道合成时,霾可以被识别,其中以全可见光模式合成时,霾以灰白色为主,比周围的云雾区略暗;以可见光、近红外、红外三通道合成时,霾以紫色、紫灰色为主,云类识别精细;以可见光、近红外两通道增强显示合成时,霾以紫灰色为主,与晴空地表及云区差异明显,但易将由小粒子组成的薄卷云误判为霾,需通过云顶黑体亮温进行剔除。通过建立红外亮温和可见光反射率识别指标,可将霾与晴空、厚云区区分开来,但很难与低云/雾区进行有效区分,加入对有效粒子半径敏感的近红外通道反射率后,借助两者在粒子大小上的差异,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并通过地面人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卫星 卫星资料 彩色云图 反射率 识别
下载PDF
改进S/DB提高FY-2A云图配准精度的方法
14
作者 周加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3,共8页
针对FY- 2A 卫星因扫描辐射计步进引起卫星自旋周期变化从而造成图像精度恶化问题, 根据扫描辐射计的运动规律, 提出地面同步与数据缓冲系统 (S/DB) 预先补偿系统误差的解决方法; 增强了S/DB的跟踪水平, 使卫星图像... 针对FY- 2A 卫星因扫描辐射计步进引起卫星自旋周期变化从而造成图像精度恶化问题, 根据扫描辐射计的运动规律, 提出地面同步与数据缓冲系统 (S/DB) 预先补偿系统误差的解决方法; 增强了S/DB的跟踪水平, 使卫星图像的配准精度提高了近三倍, 达到了国外先进卫星的水平, 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匹配 卫星云图 S/DB 预先补偿 DPL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的降雨分析与实现
15
作者 王波静 柳楠 朱琳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年第7期5242-5244,共3页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卫星云图数据信息己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根据卫星云图的特点应用了多种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包括图像的一、二阶距,分形维数特征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等算法。给出了K—means的改进算法...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卫星云图数据信息己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根据卫星云图的特点应用了多种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包括图像的一、二阶距,分形维数特征和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等算法。给出了K—means的改进算法,算法的出发点是确保发现聚类中心的同时使同一类内的相似度大,而不同类之间的相似度小。文中又引入了“事务模式”这一全新概念,基于它对Apriori算法改进后,算法用于云图和雨量数据间的关联规则挖掘,不仅获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也满足了效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 数据挖掘 图像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
下载PDF
Innovations in the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Chinese F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16
作者 许健民 郭强 +2 位作者 陆其峰 陆风 张晓虎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4年第5期948-964,共17页
This study introduces some innovations in the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Chinese F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Issues about satellite image navigation, radiation calibration, and data assimilation are discussed. A... This study introduces some innovations in the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Chinese F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Issues about satellite image navigation, radiation calibration, and data assimilation are discussed. A time series of the earth's disk center-line count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atellite spin axis. With this information, the altitude parameters of the satellite and then the earth disk location in the south-north direction may be solved. In each spin cycle, the satellite views the sun and the earth. Given the satellite position and altitude, the angle (β) subtended at the satellite by the sun and the earth can be calculated and predicted. Thus, the earth's disk location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is fixed. Based on this principle, we derived an automatic image navigation algorithm for FY2 geosynchronous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with an accuracy approaching pixel level. The FY2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traveling in a geostationary orbit suffers a large amount of radiation from the sun. The radiation varies on both diurnal and annual scales, which causes radiation responses in the thermal infrared (IR) bands wherein the wavelengths greater than 3.5 μm vibrate periodically on scales of hours to years. These vibrations must be precisely calibrated. First, based on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radiant contribution from the front-optics,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libration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on a temporal scale of hours from the space-borne inner-blackbody (IBB) measurement results. Second, the in-orbit measured radiation of the lunar surface is referenced and utilized to correct the sys- tematic bias of the IBB calibration from daily to annual scales. By using such algorithms, we achieved a calibration accuracy of the FY2 satellite's IR imagery of less than 1 K. The on-orbit satellite instrument paramet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ata quality; however, they may be mis-measured due to limitations in the measurement conditions or may be changed due to the space environment after launch. A satellite instrument parameters on-orbit optimizer (SIPOn-Opt) for a polar orbit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was developed to optimize the true state of the instrument parameters on-orbit with regard to the observation constraints. When applying the SIPOn-Opt to FY3 sounding instruments, the FY3 data quality was much improved, compared to its European and the U.S. polar orbit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counterparts, leading to improved forecast skill of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 image navigation radiation calibration data assimilation
原文传递
基于多尺度镶嵌的Mask R-CNN台风中心定位
17
作者 郑宗生 赵家惠 +2 位作者 卢鹏 邹国良 王振华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119,共9页
准确自动检测台风风眼位置可为台风预报与监测研究提供先验信息,以减少灾害损失。由于台风形态结构的多变性,其中心自动定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利用台风卫星云图,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镶嵌的R-CNN台风风眼检测方法。收集日本气象厅... 准确自动检测台风风眼位置可为台风预报与监测研究提供先验信息,以减少灾害损失。由于台风形态结构的多变性,其中心自动定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利用台风卫星云图,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镶嵌的R-CNN台风风眼检测方法。收集日本气象厅发布的1981—2017年5000多张台风卫星云图,利用图像数据中风眼眼壁轮廓曲线及内外明暗差别清晰明显的特点对图中风眼进行分割标注。通过台风风眼半径多尺度估算算法,将原始图像划分为多尺度台风云图,整合训练集和测试集。借助多尺度图像镶嵌、超参数选择和多条件测试分析,构建利用多尺度Mask R-CNN模型检测分割台风风眼的总体算法框架,开展多尺度对比实验。在自建标定数据集中,台风风眼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2.63%、最低为88.36%,平均每张图片的检测时间最少为0.043 s,均方误差最小达到2154,平均交并比最大为0.9454。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多尺度镶嵌数据增强方法在大中规模尺度融合时效果最好、中小尺度较差,与现有主要数据增强方法相比,能更有效地提升神经网络准确率。整体检测模型在台风中心定位中的综合效率优于其他深度学习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台风风眼 目标检测 实例分割 卫星云图 数据增强
原文传递
基于多要素叠加的大区域遥感拍摄分解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祥强 李峰 +2 位作者 钟兴 衣晓宾 魏松岩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7-775,共9页
区域目标分解是遥感卫星对大区域覆盖成像任务规划的关键环节,对快速获取大区域有效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卫星大区域拍摄任务的规划经验,总结了大区域拍摄实际业务中的主要影响要素,包括卫星轨道过境、窗口区域云量和底图实时更新,... 区域目标分解是遥感卫星对大区域覆盖成像任务规划的关键环节,对快速获取大区域有效数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卫星大区域拍摄任务的规划经验,总结了大区域拍摄实际业务中的主要影响要素,包括卫星轨道过境、窗口区域云量和底图实时更新,提出了基于多要素叠加的大区域拍摄分解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云量要素应用到每个过境窗口的拍摄条带的分解中,基于贪婪算法的思想获得每次卫星过境中成像条件较优的拍摄条带,可提升卫星对大区域拍摄的单次数据获取有效率和整体覆盖效率。该方法已应用于“国产中高分辨率宽波段多光谱卫星数据集构建和高效国际化服务”项目,为吉林一号光谱星快速获取“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数据提供支持。对比该方法使用前后两期区域覆盖数据获取情况,数据覆盖效率提升约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区域分解 卫星轨道过境 窗口区域云量 底图实时更新 多要素叠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