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育幼方式及出生体重对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的影响
1
作者 吴凯 赖加莹 +8 位作者 魏明 张亚辉 曾宪垠 魏荣平 曹晓涵 胡正泉 曾文 王承东 孔繁丽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3,共7页
本研究以2012—2019年出生的80只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搜集幼仔早期发育(0~120日龄)过程中日增重、乳饲喂量及眼和耳发育情况等生长发育指标数据,分析了出生体重([50,100)g,n=7;[100,150)g,n=25;[150,200)g,n=37;[200,250)g,n=11)、喂... 本研究以2012—2019年出生的80只大熊猫幼仔为研究对象,搜集幼仔早期发育(0~120日龄)过程中日增重、乳饲喂量及眼和耳发育情况等生长发育指标数据,分析了出生体重([50,100)g,n=7;[100,150)g,n=25;[150,200)g,n=37;[200,250)g,n=11)、喂养方式(全母兽哺育,n=12;全人工育幼,n=10;人工与母兽交替育幼,n=58)和胎产仔数(单胎,n=14;双胎,n=66)对幼仔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单胎幼仔的出生体重显著高于双胎幼仔(P<0.05);(2)幼仔早期生长发育状况与其育幼方式和出生体重密切相关(R2>0.9737),出生体重越高,幼仔体重增长率越快;(3)出生体重越轻的幼仔缩水量越少,但缩水量占出生体重比更高。此外,出生体重超轻的幼仔,其耳朵与眼睛的发育更慢。本研究可为大熊猫育幼方式的选择和改进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猫 出生体重 缩水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幼仔兔的饲养管理要点
2
作者 薛建海 《河南畜牧兽医》 2024年第6期51-52,共2页
幼仔兔阶段的饲养成败直接关系到养兔场(户)的养殖经济效益。基于此,该文从初生关、补料关、断奶关阐述了仔兔免的饲养管理措施,又从合理饲喂、及时分笼、疾病预防三方面阐述了幼免的饲养管理要点,以期为养兔场(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饲养管理
下载PDF
谈如何饲喂哺乳仔犬与幼犬
3
作者 牛松普 《中国工作犬业》 2024年第12期45-46,共2页
在犬的饲养管理中,需要具体了解不同阶段犬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而采取合适的饲养方式与管理方法。哺乳仔犬与幼犬具有生理变化大、免疫系统脆弱、营养需求高等特点,同时处于行为塑造的关键期,饲养工作的难度较大。在哺乳仔犬与幼犬的饲... 在犬的饲养管理中,需要具体了解不同阶段犬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而采取合适的饲养方式与管理方法。哺乳仔犬与幼犬具有生理变化大、免疫系统脆弱、营养需求高等特点,同时处于行为塑造的关键期,饲养工作的难度较大。在哺乳仔犬与幼犬的饲养管理中,需要将保障健康成长作为目标,应用具有促进身体发育作用的饲养方法。同时也要注重免疫力的增强以及良好习性的培养,降低患病风险,使其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法 发育特点 哺乳 营养需求 免疫系统 生理变化 饲养管理
下载PDF
人工养殖银鲳子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26
4
作者 施兆鸿 彭士明 +2 位作者 王建钢 孙鹏 尹飞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7-274,共8页
采用人工培育的子代银鲳(Pampus argentus)为亲本,对银鲳的胚胎及胚后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量,以期为今后苗种培育和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银鲳成熟卵子为端黄卵,单个油球,卵径(1.417±0.063)mm,油球径(0.575±... 采用人工培育的子代银鲳(Pampus argentus)为亲本,对银鲳的胚胎及胚后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量,以期为今后苗种培育和繁殖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银鲳成熟卵子为端黄卵,单个油球,卵径(1.417±0.063)mm,油球径(0.575±0.031)mm。在水温(20.0±0.5)℃、盐度24±1、pH8.0~8.5条件下,受精卵经36h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在水温19.0~24.0℃、盐度23±1、pH8.0~8.5、光照2000~3000lx条件下,经60d培育成幼鱼。银鲳早期发育分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和幼鱼,前期仔鱼以卵黄囊吸收消化为主要形态特征;后期仔鱼分化出侧囊、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肝脏等消化器官,外形特征是鱼体腹两侧星状黑色素及金黄色斑点明显,背鳍和臀鳍鳍条原基出现,13日龄仔鱼全长(5.586±0.479)mm,体高(1.068±0.087)mm;稚鱼期消化器官进一步完善,脊索末端向上曲屈,随后尾下骨出现并且尾下骨末端与体轴倾斜,至35日龄尾下骨与体轴垂直,45日龄体高明显增高,全长(25.560±3.870)mm,体高(11.157±1.266)mm。幼鱼期胸鳍前端呈尖形,尾鳍上下两侧生长加快形成深叉状,鳞片完全长成,60d时全长为(41.000±3.300)mm,体高达(19.750±1.620)mm,此时体形与成鱼已无差别。此外,本研究还对仔稚幼鱼的划分、鲳属鱼类中主要品种胚胎与仔稚鱼发育的异同点以及育苗中容易出现死亡的关键时期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胚胎 稚鱼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被引量:54
5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6 位作者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9-699,共11页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胚胎发育 稚鱼 形态发育
下载PDF
花鲈仔、稚、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张雅芝 郑金宝 +1 位作者 谢仰杰 郑斯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0-119,共10页
分析了花鲈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5.5~16.5℃时,花妒仔鱼孵出约140h左右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小型臂尾轮虫.全长10mm左右的仔鱼可摄食卤虫幼体,全长11mm左右的个体可摄食枝角类.对431尾仔、稚、幼... 分析了花鲈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5.5~16.5℃时,花妒仔鱼孵出约140h左右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小型臂尾轮虫.全长10mm左右的仔鱼可摄食卤虫幼体,全长11mm左右的个体可摄食枝角类.对431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其摄食率高达99.1%,胃饱满系数波动于2.38%~16.48%之间,日摄食指数在45%~60%.其摄食强度具明显的昼夜节律,以16:00~20:00胃饱满度最高.仔、稚鱼夜间基本不摄食,部分幼鱼个体少量摄食.仔、稚、幼鱼个体间生长速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体重与摄食量的关系符合直线方程y=0.1018+8.3261×10-2x;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可用ω=1.6473×10-3L3.4743表示,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t=5.5242e1.9681×10-2D;体重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ω=0.5836e6.9208×10-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摄食习性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生长与发育 被引量:42
7
作者 邹记兴 向文洲 +2 位作者 胡超群 林坚士 章之蓉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77-84,共8页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 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 Bloch & Schneider)仔、稚、幼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结果:(1)根据卵黄囊、鳍棘、鳞片的变化,点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可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可分为卵黄囊仔鱼和后期仔鱼。(2)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经历了4次重要的生长变化,分别是:8d前全长缓慢增加,体重负增长;仔鱼期第15~18d快速生长;仔鱼后期至稚鱼前期的第25~34d高速生长;幼鱼期平稳生长。(3)点带石斑鱼生长发育过程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第一鳍棘与背鳍第二鳍棘的长出与收回。(4)点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食性转换过程要经历4个危险期。提出了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死亡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稚鱼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雷霁霖 马爱军 +1 位作者 刘新富 门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18,共10页
采用体视镜对大菱鲆胚胎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 ,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 ,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手绘、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大菱鲆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浮性卵鱼类基本相似 ,属... 采用体视镜对大菱鲆胚胎期发育全过程进行连续观察 ,研究其胚胎正常发育特征 ,并继续对胚后期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采用测量、手绘、照相等方法进行形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大菱鲆胚胎发育与其他硬骨鱼浮性卵鱼类基本相似 ,属端黄卵 ,盘状分裂。在水温 1 3℃条件下 ,约经 1 1 6h完成孵化。胚后仔、稚、幼鱼阶段 ,体背部色素逐步增深 ,鱼体逐渐由透明变为不透明 ,由两侧对称变为不对称。 3日龄仔鱼开口 ;1— 9日龄仔鱼 ,体色呈红色 ,称之为“红苗” ;1 0— 2 4日龄 ,黑色素增多 ,称之为“黑苗” ;2 5日龄以上 ,体披大量花状色素 ,称之为“花苗” ,由此鱼体变宽 ,右眼开始上升 ;30日龄苗 ,右眼已上移至头顶背部 ;35— 38日龄苗 ,右眼已完全转移至左侧 ,变态完成而达鲆鲽类所特有的形态、生态和生理状态 ;60—90日龄苗 ,背部正常体色为沙色 (sandcolor) ,全长已达 5 0— 60mm ,可以作为商品苗出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胚胎 发育 稚鱼 形态学 生态学
下载PDF
电厂冷却系统对梭幼鱼和对虾仔虾卷载效应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5
9
作者 盛连喜 侯文礼 +3 位作者 赵国 李多元 王显久 汝少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55,共9页
根据青岛电厂运行观测和模拟实验,分析了卷载效应中机械损伤和高温冲击对梭幼鱼(LizahaematochliaTemminckandSchlegel)和对虾仔虾(PenaeusChinesisOsne-ck)的危害.研... 根据青岛电厂运行观测和模拟实验,分析了卷载效应中机械损伤和高温冲击对梭幼鱼(LizahaematochliaTemminckandSchlegel)和对虾仔虾(PenaeusChinesisOsne-ck)的危害.研究表明,电厂冷却系统内流速≥2.Om/s,滤网孔径8mm时,对体长7─17mm和20─34mm仔虾的致死率分别为28.3%─55.3%和28.6%─66.9%;对体长20─40mm梭幼鱼的致死率为63.4%─78.8%.卷载致死率与生物的密度、体长及形态特征有关.模拟实验结果为:0.9─1.05m/s的流速下,孔径8mm的滤网对体长25─42mm梭幼鱼的阻截致死率为40%─48.3%,孔径10mm的,致死卒为30%─33%;40℃水温冲击2min,梭幼鱼死亡率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载效应 高温冲击 电厂
下载PDF
人工育苗条件下大黄鱼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 被引量:24
10
作者 于海瑞 麦康森 +7 位作者 段青源 马洪明 Chantal Cahu Jose Zambonino 刘付志国 谭北平 张文兵 徐玮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5-501,共7页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到40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仔、稚鱼及早期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水温(24±1)℃时,孵化后0~5d属于仔鱼期,6~20d为稚鱼期,第21天起转为幼鱼期。大黄鱼仔鱼孵化3d后开口摄食...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到40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仔、稚鱼及早期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水温(24±1)℃时,孵化后0~5d属于仔鱼期,6~20d为稚鱼期,第21天起转为幼鱼期。大黄鱼仔鱼孵化3d后开口摄食;开口时平均口径为240μm,40日龄达2480μm;口径的大小变化与日龄的关系是:y=0.2327e0.0682x,R2=0.9492。试验用的生物饵料与实际生产一致,包括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活桡足类和冷藏桡足类。不同生长期的大黄鱼鱼苗的摄食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1昼夜(24h)中,仔鱼仅在18:00左右出现1个摄食高峰,而稚鱼和幼鱼除了在18:00左右出现1个显著的摄食高峰外,在10:00左右还有1个相对小的摄食高峰。仔、稚、幼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大黄鱼鱼苗具有较高的摄食率和饱食率,随着生长而迅速升高。仔、稚、幼鱼的生长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2日龄仔鱼生长较快,5~9日龄生长减慢,21~30日龄生长加快,31~40日龄生长减慢。这与鱼苗的食物转换和饵料生物的营养变化有关:5~9日龄生长减慢是由于鱼苗由混合营养转变为外源性营养所致;31~40日龄生长减慢是因为冷藏桡足类的营养价值较低。鱼体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3.2552e0.0472x,R2=0.9710;体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3.3205e0.0374x,R2=0.97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稚鱼 摄食习性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 被引量:31
11
作者 宋振鑫 陈超 +5 位作者 翟介明 李炎璐 马文辉 王鲁 庞尊方 吴雷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34,共9页
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1)在水温22±0.2℃、盐度30、溶氧7.8mg/L、pH8.25的条件下,云纹石斑鱼的受精卵历时38h 17min开始... 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结果表明:1)在水温22±0.2℃、盐度30、溶氧7.8mg/L、pH8.25的条件下,云纹石斑鱼的受精卵历时38h 17min开始孵化出膜。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原肠、神经胚和器官形成及出膜6个阶段,受精、胚盘形成、2细胞等28个时期。2)在水温23±1℃,盐度30±3,DO≥5mg/L,pH8.0±0.5的海水中,培育至5d,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仔鱼;培育至27d,发育最快的云纹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胚后发育过程主要是根据卵黄囊、鳍膜、鳞片、体色及第1腹鳍棘与第2背鳍棘相对长度的变化分为仔鱼、稚鱼和幼鱼3个时期。其中仔鱼期又根据其卵黄囊的有无划分为前期仔鱼和后期仔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胚胎发育 稚鱼 形态特征
下载PDF
美洲鲥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呈祥 徐钢春 +2 位作者 徐跑 郑金良 顾若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7-1235,共9页
通过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幼各发育期的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仔、稚、幼各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在水温(20±1)℃下,初孵仔鱼全长(6.75±0.60)mm;2日龄仔鱼即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4日龄仔鱼... 通过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幼各发育期的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仔、稚、幼各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在水温(20±1)℃下,初孵仔鱼全长(6.75±0.60)mm;2日龄仔鱼即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晚期仔鱼阶段,完全依靠外源物质获取能量,主要以鳔室、脊椎形成及各鳍的分化与形成为主要标志;培育至36d,仔鱼鳃盖后缘及脊椎骨两侧线有少量鳞片状突起,标志美洲鲥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仔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腹膜闭合,美洲鲥完成变态成为幼鱼。仔鱼培育期间,除了严格控制培育水温在(20±1)℃外,2日龄仔鱼开口后就应及时投喂轮虫类开口饵料,密度为5~10ind/mL,这是苗种培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稚鱼期间在主食枝角类、桡足类的同时进行驯食。本实验采用特制缓沉饲料及时驯化转食再过渡到全部摄食人工浮性膨化颗粒饲料,驯食时间为21d,驯食是成功进行人工池塘养殖的关键所在。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美洲鲥早期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及成功进行池塘养殖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鲥 稚鱼 形态发育 生长特征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冬娥 张雅芝 +2 位作者 方琼珊 王涵生 关灼鹏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2005年10-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根据卵黄囊、鳍膜、鳞片以及背鳍长棘和腹鳍长棘的变化,将斜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 2005年10-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根据卵黄囊、鳍膜、鳞片以及背鳍长棘和腹鳍长棘的变化,将斜带石斑鱼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3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1.6mm(1.60-1.78mm).在培育水温为21.0—28.5℃,盐度为24.8—28.3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5日龄为前期仔鱼,3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6日龄至31日龄为后期仔鱼;孵化后32日龄至68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69日龄进入幼鱼期.背鳍第二鳍棘和腹鳍鳍棘的长出与收缩是斜带石斑鱼前期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此外,本文探讨了斜带石斑鱼与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仔、稚、幼鱼期发育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形态发育 稚鱼
下载PDF
光照对真鲷仔、稚、幼鱼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46
14
作者 李大勇 何大仁 刘晓春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6-31,共6页
光照对真鲷(Pagrosomusmojor)仔、稚、幼鱼的摄食有重要影响。摄食的适宜光照度范围为100~102lx,最适光照度范围为101~102lx。103lx强光对仔鱼摄食的影响大于稚、幼鱼;100lx弱光对9d以前的仔鱼和稚、幼鱼的摄食影响较小,对9d以... 光照对真鲷(Pagrosomusmojor)仔、稚、幼鱼的摄食有重要影响。摄食的适宜光照度范围为100~102lx,最适光照度范围为101~102lx。103lx强光对仔鱼摄食的影响大于稚、幼鱼;100lx弱光对9d以前的仔鱼和稚、幼鱼的摄食影响较小,对9d以后的仔鱼影响较大。此结果和鱼的感觉器官发育及鱼所摄食的饵料种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稚鱼 光照 摄食
下载PDF
人工育苗条件下银鲳仔稚幼鱼摄食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51
15
作者 施兆鸿 马凌波 +4 位作者 高露姣 于宏 柳敏海 陈波 傅荣兵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6,共9页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50d银鲳仔稚幼鱼的摄食行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0~24.0℃时,初孵仔鱼~12d为仔鱼期,13~40d为稚鱼期,41d起转为幼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89%、3.228%和5.371%。45d银鲳幼鱼全...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对0~50d银鲳仔稚幼鱼的摄食行为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温19.0~24.0℃时,初孵仔鱼~12d为仔鱼期,13~40d为稚鱼期,41d起转为幼鱼期。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5.489%、3.228%和5.371%。45d银鲳幼鱼全长、肛前长和体高的生长虽有差异,但不会造成相互间的残杀。鱼苗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4.6233-0.0352x-0.0088x2+0.0003x3,R2=0.996;全长与肛前长的关系式为y=1.6929+0.0927x+0.0018x2,R2=0.978;体高与日龄的关系式为y=0.8424+0.0168x+0.0053x2,R2=0.990。银鲳孵化后3d开始开口摄食,试验用饵料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配合饵料。在仔鱼阶段其摄食率为25%~100%,饱食率为25%~80%;到稚幼鱼阶段摄食率均达到100%,饱食率60%~88%。银鲳消化时间随生长发育而延长。摄食高峰基本出现在白天,属白天摄食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大黄鱼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1 位作者 严小军 王怡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5,共5页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41%~8.40%。与同期正常鱼苗相比,病鱼苗的主要脂肪酸DHA、EPA含量显著降低,DHA不足前者的1/3,而AA、C18:1、C18:2、C18:3含量和EPA/DHA的比值显著增加,分别是前者的1.5—3倍。导致稚鱼阶段“胀鳔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可能是DHA和EPA的缺乏以及AA偏高。研究结果为预防“胀鳔”鱼苗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稚鱼 脂肪酸 胀鳔病
下载PDF
胭脂鱼仔幼鱼发育及苗种培育技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剑光 杨德国 +3 位作者 吴国犀 王志玲 刘乐和 陈金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对胭脂鱼仔幼鱼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生活习性进行了描述,探讨了胭脂鱼苗种的不同培育方法,其培育成活率为55.2%~97.4%;采用水蚯蚓、鳗鱼饵料、鱼虾蚌肉、动物肝脏及豆制品等多种饵料喂养胭脂鱼鱼种,其综合饵料系数为... 对胭脂鱼仔幼鱼发育的形态特征及其主要生活习性进行了描述,探讨了胭脂鱼苗种的不同培育方法,其培育成活率为55.2%~97.4%;采用水蚯蚓、鳗鱼饵料、鱼虾蚌肉、动物肝脏及豆制品等多种饵料喂养胭脂鱼鱼种,其综合饵料系数为4.3~5.6,日均增长长度为0.87~1.01mm,日均增长体重为0.09~0.45g,全长与全长/体高的关系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苗种 培育 发育
下载PDF
菊黄东方鲀胚胎及仔稚幼鱼的发育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郑惠东 钟建兴 +2 位作者 蔡良侯 许鼎盛 杨火盛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本文报道了菊黄东方鲀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情况.其结果表明:在水温20-21℃、盐度20-30、pH值8.0-8.3的条件下,受精卵受精后2h为2细胞期、15h为囊胚期、30h为原肠期、55h为胚体期、152h孵出仔鱼;孵出仔鱼在水温19-28℃、盐度20-30、pH8.0-... 本文报道了菊黄东方鲀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情况.其结果表明:在水温20-21℃、盐度20-30、pH值8.0-8.3的条件下,受精卵受精后2h为2细胞期、15h为囊胚期、30h为原肠期、55h为胚体期、152h孵出仔鱼;孵出仔鱼在水温19-28℃、盐度20-30、pH8.0-8.3条件下,孵化后5d开口、18d进入稚鱼期、40d进入幼鱼期.此外,对胚胎及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进行较详细描述、测量并给出示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黄东方纯 胚胎发育 稚鱼
下载PDF
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_1仔、稚、幼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于欢欢 李炎璐 +6 位作者 陈超 孔祥迪 张廷廷 刘莉 徐万土 庞尊方 李文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 采用生态学方法,观察分析了人工育苗条件下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F1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9~30℃,盐度为29~30时,其杂交F1仔鱼3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ss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随后饵料系列为L型褶皱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alina)、卤虫(Artemia)和配合饵料;6日龄仔鱼的摄食率为92.31%,7~9日龄以后仔鱼的饱食率大都达到90%~100%;随着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饱食时间逐渐缩短,消化时间逐渐增加。杂交F1仔稚鱼的摄食高峰都出现在白天,仔稚鱼夜间几乎不摄食,属白天摄食型。此外,仔、稚、幼鱼纯体重(W)与摄食量(Y)的关系为 Y=0.2078W–3.3738,全长(L)与日龄(X)的关系为 L=2.3159e0.0595X,纯体重(W)与日龄(X)的关系为W=0.0748e0.2021X,全长(L)与纯体重(W)的关系为W=0.0045L3.3775,口裂宽(Y)与日龄(X)的关系为Y=1.9687e0.0605X。由此可知杂交F1仔、稚、幼鱼的生长属于均匀生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杂交F1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星斑川鲽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振华 王波 +3 位作者 姚振刚 孙丕喜 刘萍 王宗灵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7,共8页
为了摸清星斑川鲽仔、稚、幼鱼各期形态发育特征,2006年4—7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测量、拍摄记录星斑川鲽胚后发育形态变化。培育水温14.0~19.5℃,S27~31,光照度500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 为了摸清星斑川鲽仔、稚、幼鱼各期形态发育特征,2006年4—7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测量、拍摄记录星斑川鲽胚后发育形态变化。培育水温14.0~19.5℃,S27~31,光照度500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星斑川鲽初孵仔鱼全长1.80~2.08mm,1日龄仔鱼平均全长2.89mm;3日龄开始摄食;5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后仔鱼期;15~16日龄全长8.84mm,开始伏底变态进入稚鱼期;20日龄全长10.12mm,稚鱼右眼完全迂移至左侧,变态完成营底栖生活进入幼鱼期。星斑川鲽仔鱼变态发生日龄与培育水温有关,在12~15℃需24~27d;15~16℃需18~20d;17~19℃需15d。开始变态仔鱼全长9mm,变态完成时全长11mm。幼鱼期鳞被形成,基本具有成鱼的外部形态和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斑川鲽 形态发育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